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牙痕记-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冉氏兄弟拼死抵抗,蒙哥亲自指挥攻打州治钓鱼山城,守臣王坚率军民顽强抵抗,仗打得很惨,半年有余,德臣选精兵夜登其外城马军寨,杀寨主及守兵,但遭到王坚反击而退。德臣又单骑亲至城下,呼王坚名劝降,几乎被城内射出的飞石击中,因此染病,不久死去。却说德臣死于合州,其长子惟正奉宪宗旨至四川军中,经伯父副总帅忠臣和巩昌军将校推奉、诸王乃蛮台认可,权袭父职,守青居。惟正在其地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路,夜悬灯笼于栅间,中置火炬,顺地势婉蜒,可照百步之外,以防敌方夜袭。他率兵攻掠忠州、涪州破其七寨,伯颜统大军攻宋,惟正奏请率部由嘉陵江出夔峡东下,与伯颜并力取杭州。安西王相府令都元帅别速带领兵讨伐,以惟正为副。别速带不习兵,军行无纪,惟正帮助他正部曲、肃行阵、严斥候。过平凉,又选巩昌军精锐者补充。军抵六盘,土鲁据西山,惟正将别速带所统安西军分为左、右翼、以巩昌军居中,距敌一里许,令军士皆下马持弓引满,待敌突骑逼近,齐射之。敌败走,麾兵追击,擒土鲁,乱平。安西王还,嘉奖其功。世祖召惟正入朝,赐白金、锦衣,加授开成路宣慰使。四川经过战祸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避匿,惟正用心安抚,人民渐安,当时各地诸侯的世袭管领本境兵民之权早已被削夺,独汪氏犹掌巩昌二十四州军民。德臣次子惟和,授巩昌便宜都总帅。近括汉人兵器,臣管内已禁绝,自今臣凡用兵器,乞取之安西官库。忽必烈说,汝家不与它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后被忽必烈授总帅兼府尹,仍佩虎符。其所统州县虽有减少,而原有权力基本上一直保留。久攻重庆不克,良臣与西川行院诸军回师攻泸州,自春至冬,经过激烈战斗,始破其城。重庆张珏拒降,率兵出城抗敌,良臣与之战,被射中四箭。次日,诸将督军士猛攻,宋都统赵安开城门迎降,遂取重庆。张珏犹率兵巷战,败乘舟遁。良巨入城后,禁士卒俘掠,发粟赈饥,安辑人民。不久,夔州等城皆降,良臣说,西川军官父死子继勤劳四十年,乞显加爵秩。诏从其请。时罢东、西川行院,复立四川行省,乃授良臣为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良臣陈奏治蜀十五事,皆被采纳。回到成都后,着手兴复遭受长期成祸严重破坏的四川地区。
蒙哥攻打合州的当儿,忽必烈已领兵攻至襄樊。
元好问见忽必烈领兵南征而去,他觉得自己是为忽必烈重握兵权出了力的。他觉得心情有几分愉快,见东儿一副凄然的样子,当下心里凉了半截。
第一00章
        “文人自是应有文人的气节,象你这样,在忽必烈面前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相,我看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东儿的脸色冷若冰霜,已经收拾收行李的改改立在她的身后。
“怎么,你和改改要走吗。”元好问一脸的无奈,他知道,忽必烈出征前在他家喝酒时,曾经冷落了东儿。当时,忽必烈心情不好,元好问一时间也找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安慰忽必烈。眼看着东儿凄然而去,元好问自知是自己的不对。但他从内心是非常崇尚忽必烈的,他知道忽必烈对儒生比较亲近。他来金莲川以前,就听说汉族和尚海云禅师携弟子刘秉忠至漠北。忽必烈召见二人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禅师回答,宜于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很高兴,遂留刘秉忠于身边为参谋。刘秉忠虽释门中人,却通易经儒术天文,至于地理律历无一不精。这样的人才,深为忽必烈所喜。那一年汉族儒士赵璧、王鹗纷纷加入忽必烈幕府,特别是王鹗,乃被蒙古所灭金朝的末代状元,饱学硕儒,道德文章,皆有所观。青壮年时代的忽必烈很用功,常听王鹗授业至夜深,感慨说,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可见,拳拳向儒之心,是忽必烈当时真实状态。从前仕金的汉族士大夫张德辉、元好问二人觐进忽必烈,奉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作为黄金家族的重要成员,忽必烈悦而受之。元好问知道这是蒙古贵族首次显现出对儒家思想的真诚向往,也是儒士文人渴求蒙古贵族的政治保护。之后,姚枢、窦默、许衡汉人儒士也入忽必烈藩邸,成为这位蒙古王爷手下得力的参谋顾问班子。汉族谋士无论是典章制度、都城兴建、官制章服、朝仪礼制方面都出力最多的,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汉人裁处。为了使得以儒治国的政治方针得到贯彻和延续,忽必烈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七八岁开始,忽必烈的独生子真金即接受儒学教育。十岁时,汉族大儒王恂又被忽必烈派去教授真金的学业。王恂不仅向真金灌输儒家传统经书,也向他宣讲善恶得失和亡辽亡金的历史教训深切世用的案例。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这养成了日后皇太子真金纯粹的儒家理念,使他成为大元朝廷儒臣派的当然代表。忽必烈出于切实考虑,对于蒙古贵族后裔的儒家教育也狠抓不放松。忽必烈派大儒许衡为安童之师,儒派不仅仅有亡辽亡金亡宋的汉族知识分子,还包括真金这样的储君以及安童等蒙古勋贵,只是到后来山东李?之乱的爆发而点燃,与李?有姻亲关系的王文统被杀后,不少儒臣也受到牵连。惊惶之下,汉人将领史天泽也被迫交出兵权。由于灭宋战争以及对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爷的挑衅,忽必烈的银库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钱,平乱要花钱,拉拢蒙古贵族血亲所支出的大笔赏赐也要花钱,因此,财臣日渐任用,后来,阿合马因能够为忽必烈敛财,日渐得到宠遇,这些人也成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动权力的有力砝码。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三个敛财高手,后来,三人陆续成为忽必烈的宠臣,为害二十余年,搜刮财赋,横征暴敛,搞得天下骚然,这是后话。阿合马是回回人,是花剌子模国费纳客忒人,青年时代依附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父亲,得以成为皇后斡耳朵下属侍臣。进入忽必烈视野后,阿合马很有一番作为,兴煽铁冶,岁输铁一百三万七千斤,就铸农器二十万事,易粟输官者凡四万石。由于敛财收赋干得好,阿合马官升得快,阿合马主意也越来越多,他以屎中捡豆的认真劲儿,一会儿上奏改铸金银,一会出主意禁止太原当地人煮盐贩卖得利,苍蝇脸上剥肉,蝴蝶翅上刮粉,很得忽必烈欢心。阿合马并非是一般巧言令色的佞臣,他为人多智巧言,以功利成效自负,众人咸称其能。此外,阿合马有口辩,常在廷议时与丞相安童等人争论时占尽上风,口舌如簧,滔滔不绝,忽必烈由是奇其才,授以政柄,言无不从。阿合马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并向忽必烈表示,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得自择。阿合马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方案,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他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必然就是为自己残酷搜刮,因而阿合马也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成为一名酷吏,引起了汉宫和汉民的强烈反对。他益肆贪横内通货贿外示刑威,后来却被忽必烈任命兼管中书左右部,兼任诸路都转运使,专门委任他处理财政赋税方面的事。阿合马向各路运司宣布晓谕以振兴冶炼的利益,加强炼铁行业,每年上缴铁一百另三万七千斤,用这些铁铸锻农具二十万件,换成粮食上缴给公家的一共有四万石。他对忽必烈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阿合马又以平章政事的身份兼任制国用使司的事务。过些时候,制国用使司上奏把东京每年纳税所得的质地稀疏恶劣不能使用的布,就在当地用来买羊。真定、顺天的金银不合规格的,应当重新冶铸。别怯赤山生产石绒,把它织成布,用火不能烧着,请求派遣官员加以开采。阿合马为人智多而善辞,以功利和取得的效益自负,人们都称赞他有能力,只是安童不买阿合马的账,他对忽必烈说,阿合马所任用的部下各官,左丞许衡认为大多任用不当,但已经得到圣旨让他咨请中书省宣布,如果不给,恐怕将来会有别的话。应当试验他的任用的人是否有能力,时间一长就会自然明白。忽必烈认为安童的话有道理。阿合马说,近来由于征集财物以代价军用,减免在编百姓的征税,又裁撤转运司官,让各路总管兼管按额征税,以至于国家的用度不足。臣下以为不如查验户口数字的多少,远处的归到近处,设立都转运使,估计情况增加过去的税额,选择清廉有能力的官员分别办理这件事。应该由公家和私人冶炼铸造铁器,而由官方设局专卖;仍然禁止各种人员不得私造铜器。如果这样,就能使百姓的财力不会穷尽,而国家的用度也能充足了。他提议设立各路转运使,任命亦必烈金、札马刺了、张、富?、蔡德润、纥石烈亨、阿里和者、完颜迪、姜毅、阿老瓦丁、倒刺沙为转运使。有一个叫亦都马丁的人,由于亏欠公家的银钱得罪罢官,死了以后,亏欠的还有很多没有还清。阿合马说,从今以后,御史台如果没有禀告尚书省,不能随便召见管理仓库的官吏,也不能随便查究银钱谷物的数字。以及集议中书不到的,就要判罪。安童说,阿合马为私自的感情所迷惑,竟把他没有出息的儿子抹速忽充当达鲁花赤,掌握虎符。阿合马起先自己表示请求免去他子弟的官职,可现在身为平章政事,而他的儿子以至侄子有的担任行省参政,有的担任礼部尚书,将作院达鲁花赤,领会同馆,一门之中都处在重要地位上,自己违背过去说的话,于公道有亏。阿合马说,官员多而俸禄重,应当在各路设立提举司,都省、行省各委派一个人担任这一事务。设立提举司凡是有违法的行为一条条据实奏报,命令御史台选择人员前去查办,如果自己能够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这样才能责备别人。阿合马要清理计算江淮行省平章阿里伯、右丞帖木儿设立行省以来所有的钱粮数字,他更加肆意贪婪骄横,百姓有近郊的良田就抢夺据为己有,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做得执法严明,但没有人敢于明白议论。有一个值宿禁卫的秦长卿,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邪恶,竟然被阿合马所牟害,在监狱里把他弄死。阿合马为忽必烈出主意在南宋旧境行盐钞之法,禁止官员私自买卖药材。为了最大限度征利,他又帮忽必烈设置诸路转运司,征利颇丰。高兴之余,每遇财政问题,忽必烈都会说此财务事,其与阿合马议之。眼看着忽必烈对一些文人雅士不象当初那样客气了,元好问已经感觉到了。他知道东儿去意已决,只是自己不想再随东儿南去了。“如果你真的想南去,我也没有必要强留你了。”
元好问说着叹息一声。
“世事难料,前路莫测,我和改改走了之后,你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了。”东儿起身时,两滴泪水落了下来。
元好问蹀躞到书柜前,他用颤抖的手在书柜中搜索着,泪湿前襟,他在整理好自己的诗词手稿。他知道忽必烈推行的汉法自己是出过力的,当初,忽必烈选贤才举幕府以清其源,他和一些文人曾建议忽必烈对地方管理机构的改革通过设置监察官员,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整顿。后来,忽必烈调整赋税政策,减轻经济剥削实行德治仁政,推行纸币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威行惠布,阳开阴肃,内外修治。当时关中混乱的情形一如河朔,城郭萧条,不见人迹。残民往往鼠伏山谷间,相与捋草实,啖野果,以延旦夕之命。强梁啸聚,伺隙相攻,蒙哥以中州封同姓,忽必烈受封关中县户不满万,而蒙古驻军除杀人越货、抢劫民女外,又在城内大修府邸,经营安乐窝。既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又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忽必烈果断地分派诸将到诸州去戍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宣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受盐入粟转漕嘉陵。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以廉希宪为关西道宣抚使,姚枢为劝农使,必烈向汗廷要求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先保证军费来源,加强边防守卫;又设置屯田,以其收入供应军食。派王府尚书姚枢设京兆宣抚司,先是任命有经验的孛兰、杨惟中为宣抚使,后又任命年轻官员廉希宪为宣抚使,商挺为郎中。以姚枢为劝农使,督民耕植;许衡为京兆提学,兴办教育。立行部于秦州以任转漕,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同时废除荼毒平民的羊羔利;贯彻解放奴籍儒生的命令;延访耄宿,待以师友之礼。数年间,先后任用杨惟中、廉希宪把城郭萧条、不见人迹的关中,整顿得焕然一新,改善了政治,繁荣了经济,从此关陇大治。忽必烈对邢州、河南、关中地区的治理既是他用汉法治汉地的开端,也为他将来治理全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仅使忽必烈的势力与声望与日俱增,而且对此后忽必烈战胜蒙古保守势力、统一中国起到了重大作用。皈依萨迦,南征大理大理国是以白族封建主为主体、联合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都城在今云南大理。国土相当于今天的云南加上四川的西南部。唐朝末年南诏改国名为大礼,族首领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建立了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国,忽必烈南征时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为人善良但懦弱无能,朝廷大权完全把持在权臣高祥、高和两兄弟手里。蒙哥汗效法成吉思汗假道南宋、包抄开封灭金的战略,决定远征大理,对南宋实行战略包围。他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忽必烈。必烈在大将兀良合台及诸王50余人和汉族谋臣子聪、姚枢、郝经的协助下驻军六盘山,准备越过四川和吐蕃地区,南下征服大理。为了顺利通过吐蕃地区,忽必烈派人到凉州召请八思巴到六盘山军营会见,他要求八思巴以吐蕃代表的身份到吐蕃地区摊派兵差,征集财物。八思巴强调吐蕃地区百姓生活贫困,拒绝执行,双方不欢而散。察必王妃亲自出面斡旋,八思巴同意收纳王妃等人为俗家弟子,并同意留在六盘山继续说法论道。于是察必王妃选择诚心信佛遵守教规的人接受了喜金刚法戒,皈依佛门,并说服忽必烈接受了八思巴为其夫妇举行的密宗喜金刚灌顶仪式,尊八思巴为上师,八思巴也同意协助忽必烈通过吐蕃地区。他一边派人作向导,一边写信给吐蕃各地的领主大德,希望他们为忽必烈南征大理做贡献。这是吐蕃归附蒙古汗国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忽必烈在忒剌召开南征大会,其军事总督为兀良合台,决定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进入吐蕃地区,忽必烈自率中军随之穿过吐蕃,诸王木哥、塔察儿、阿必失哈等则率东路军由白蛮向大理趋进。由于得到吐蕃僧俗百姓的支持,忽必烈的三路人马顺利地通过了雪域高原,又在吐蕃向导的带领下顺利地翻过雪山草地,横渡大渡河,进入大理,三路兵马在金沙江东岸会师,10余万大军一齐向大理城逼近。专权的高祥、高和兄弟挟持段王爷弃城逃走,百姓献出城门,蒙军进入大理城。忽必烈命诸王守卫大理,亲自率军出龙尾关进抵赵睑。命诸将追击高祥,将其擒斩于姚州。兀良合台父子率军追击段兴智,段兴智投降,大理全境平定。忽必烈任命任时中为宣抚使,班师北还。回到金莲川,不少汉臣纷纷建议忽必烈建造一座新城。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命令子聪师徒负责勘察地形,参照各国都城的样子,修建一座新城。子聪和尚与谢仲温认为桓州之东、滦水北岸的龙岗是一块风水宝地,宜于建城。忽必烈就任命谢仲温为工部提领,具体负责修城工作。新城建成后,有人建议:此城龙岗蟠其阴,滦河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可定名为开平,意为开天下太平之世之意。当年夏天,忽必烈就将金莲川幕府迁移到这里,使开平成为忽必烈的一个参谋本部。修建开平城,这在忽必烈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它不仅标志着蒙古族从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化,而且使开平成为忽必烈统治汉地的政治中心。蒙哥理算忽必烈大张旗鼓地行施汉法,在漠南汉地的权力和势力迅速膨胀。蒙哥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对忽必烈的做法极为不满。兄弟关系突然趋于激烈,蒙哥汗下令解除忽必烈的兵权,派遣其亲信大臣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京兆、河南等地全面清算钱谷,设钩考局,大行钩考财赋。钩考表面上是检查京兆与河南的财赋,实际上是要否定忽必烈用汉人治汉地的成绩并彻底瓦解他的势力。清查的对象集中在忽必烈所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等机构的大小官员,阿蓝答儿等颁布了清查条例《一百四十二条》,几乎所有忽必烈藩府的旧臣都被罗织在内。元好问觉得正是自己建议忽必烈把妻儿抵到蒙哥身边才使忽必烈躲过了这场灾难。元好问是相信忽必烈能成为一个圣明君主的。
“你走吧,我想留在金莲川。”元好问把诗稿递给改改,“改改,你要多照顾东儿,我决心留在这里辅佐忽必烈,也许我看不到以后的开明盛世,但我决意留在这里,哪儿也不想去了。”
九锦台(fsktxt。com) 
第一0一章
       东儿和改改出了金莲川直奔宋地而去,她们知道,陈小贤在合州,二人星夜兼程,只想尽快赶赴合州。
陈小贤在托人与东儿的信函中,说到自己虽有意报国,但朝中腐败,奸人当道,自己的报国理想很难实现,只想东儿有个好归宿也就别无所求了。
路上,东儿和改改与夏雪和独眼人邂逅,四人相叙,东儿深为独眼人对待夏雪的一片痴情所感,当她听说独眼人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夏雪,并四处求医为夏雪根治哑病时,竟感动得热泪潸然。
“没有办法,已经找遍天下名医,总是没有办法把她的哑病治好。”独眼人动情地说,“是唆鲁禾帖尼把雪姑娘弄哑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可是,现在这个老女人已经死了,弄哑夏姑娘的解药便不知所终了。”
“总会有办法的,天下名医多的是,只怕你们没有遇到罢了。”改改说,“不如随我们一块去宋地吧,那里也许有人能医好夏姑娘的哑病。”
“我也正有此意。”独眼人点了点头。
坐在马车内,夏雪两眼失神的望着远方,她知道自己的国家已亡,眼下,自己如一叶浮萍,她只有一切听天由命了。
“如果耶律楚材活着,也许能医好夏姑娘的病。”东儿听说过耶律楚材的不凡之处,当成吉思汗的军队攻下西夏灵武时,诸将争取子女玉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因为他认为儒家典籍可以使人了解圣人之道,而大黄药材却可以治病救命,它们比子女玉帛更重要。耶律楚材向当时的大汗窝阔台提出建议,在燕京平阳两地设置编集经史的机构。耶律楚材请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召儒士梁陟充长官,以王万庆、赵著副之。国家承大乱之后,天纲绝,地轴折,人理灭。所谓更造夫妇,肇有父子,信之有矣!加之南北之政每每相戾,其出入用事者又皆诸国之人,言语之不通,趋向之不同。灭亡金朝是成吉思汗的既定方针,他在临终三条遗嘱中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这是成吉思汗的灭金方略。窝阔台即位后便发动了灭金战争,当时金已经摆脱了三面受敌的局面,可以集中兵力与蒙军进行较量。蒙古大军占领向开封进军的灭金基地,假道于宋,下兵唐邓灭金主力联宋灭金,攻克汴京。蒙军由朵忽鲁率领进围陕西庆阳,金为缓兵之计,不仅送羊酒特意犒劳蒙古军队,还派使者至蒙古汗廷以缓和双方关系,遭到拒绝。窝阔台亲征南伐,皇弟拖雷、皇侄蒙哥率师从,诸王阿勒赤歹、口温不花各率本部人马兵分三路,向金军发起进攻。克凤翔过黄河占领同州华州和京兆地区,牵制屯驻在阌乡和渑池的合达和蒲阿率领的兵力。速不台进攻潼关蓝关,金潼关总帅纳合买住和忠孝军完颜彝率军拒战,速不台败归,此即金军所谓的倒回谷之捷。次年速不台攻破潼关南小关,卢氏、朱阳等地皆残破。合达与蒲阿放弃京兆退保潼关。从此,潼关以西非复金地。蒙古军占领了向金朝首都开封进军的战略基地。假道于宋,窝阔台召集诸王众将会议商讨灭金方略,他亲率中路军由山西南下渡黄河,攻占河中府入洛阳,直指开封;左路军进攻山东济南,右路军由拖雷率领绕道宋境,下兵唐邓捣汴京之背。拖雷从凤翔南下之际,先派使者到南宋四川方面希望假道并约合兵灭金,结果使者刚到陕西青野原就被南宋守将杀死。拖雷大怒,于是破宝鸡后率军入大散关,进入宋境。南下席卷了大安军、利州、代州,破武休关,经华阳等地取洋州,入兴元。先锋将领按竺尔向四川制置使桂如渊假道,桂如渊被迫派向导引蒙军经凤关、金州取房州。蒙古军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