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永宁-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永宁正陪着卢夫人说话,就见高阳公主气冲冲地走了进来。永宁只看着高阳公主的表情,便知道她这气多半是与自己有关的,永宁并不想卢夫人跟着操心,便向高阳公主使了个眼色,姑嫂两才托辞去了永宁的屋子里说话。
“怎么了?怎么就气成这样了?”永宁亲手沏了杯清茶递给了高阳公主,然后在她对面坐下。
高阳公主本来茶杯已经送到了嘴边,可是被永宁这么一问,硬是一脸怒容地将茶杯重重地放回到了几案之上。“今天真是气死我了”高阳公主气得将手里的帕子给拧的不成了样子,恨恨地对永宁说道:“我告诉你,你要是不嫁给九郎,把他后院那窝子贱人给收拾干净了,我跟你没完”
永宁硬是被高阳公主的话给气笑了,白了她一眼之后,皱着眉头问道:“这又是怎么了?晋王殿下如今人还在定州呢,他后院的女人怎么就不安分了起来?不会又是冲着我来的吧?我又没怎么着,干嘛总盯着我不放呀?真是的,难道就不怕众口烁金之下,我一时想不开,就真的跟了晋王殿下?”
“你装什么无辜?”高阳公主冷哼了一声,斜眼看着永宁,说道:“你在定州的时候,难道没撺掇着九郎撵了他的宠妃回来?”
永宁一愣,这是哪儿跟哪儿呀?她什么时候撺掇着李治撵身边的人了?她巴不得一辈子都看不见那些女人才好呢,哪里还会去和她们计较?
高阳公主看着永宁呆愣的表情,有些意外的说道:“你不会真不知道吧?那萧氏回来长安之后,可是把你形容的跟野生狐狸精一样,把个九郎迷得都快找不着北了……”
“萧氏?”永宁对这个称呼倒还有些印象,然后便被高阳公主的用辞给气黑了脸:“什么叫做野生狐狸精呀?难道狐狸精还有家养的不成?不过,这萧氏我倒还真见过一面,只是当日我离开定州之前,她可还在晋王身边侍候着呢,怎么事情就又赖在我身上了?”
虽然永宁也知道,当日萧氏那翻折腾,已是让李治厌弃了,但是永宁却也记得在她随着李世民的大军离开定州的时候,那萧氏明明还是跟在李治身边的,这萧氏被送回长安不足为奇,可是……永宁倒认为,萧氏但凡还有点脑子,都不该再把她扯进晋王府这一摊子事里去,扯她进去容易,可要想再撵她走,怕是就不容易了,她自己都没把握能全身而退,搁别人身上,应该不会再算计她才是。
高阳公主嗤笑了一声,说道:“你自己看看,你都把我家九弟给迷成什么样了?家养的狐狸精可没你这么高深的功力如今那位长孙侧妃不遗余力地想要把你打造成一个媚主的妖女,不分场合地在那里哭诉,今天若不是城阳姐姐拦着,我非狠狠地抽那贱人一顿不可”
长孙侧妃?长孙婧?永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又是唱的哪出呀?这都几年了,晋王府的后院听说也没太平过,怎么长孙婧历练了这一番,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呢?说话行事还是一副没脑子的样子。
“她,这些年过得不如意吧?”永宁虽然用的是问句,可是那语气里却不带一点疑问。这事都不用想就能知道,李治要是能对长孙婧好,那才怪了怕是这些年长孙婧能好好的活着,都得感谢老天让她姓了个好姓儿,有了个好爹吧?
果然,高阳公主冷笑了一声,说道:“那位出身并州王氏的晋王妃,面上看着温柔和善,可实际上却不是个好相与的,即使无子也把嫡妃的位置坐得稳稳当当的,那长孙婧背后即使站着皇后,却也被收拾的不敢稍有逾矩之处,对那王氏而言,长孙婧的威胁可是比你大多了,你再得九郎心意,毕竟没个身份,可是长孙婧可是父皇亲自指进王府的侧妃,身份背景更甚于王氏,王氏自然便把长孙婧当了眼中钉,时时不忘敲打于她,倒很是让人看了几场好戏……”
永宁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地说道:“若是如此,那这回长孙婧又是发的哪门子疯?怎么好端端的就这么诋毁起我来了?她就不怕万一事情闹大了,皇上碍着晋王的名声,逼不得已,真的命我还俗,将我指进晋王府去?”
高阳公主凑到永宁耳边,低声说道:“怕是她就是打得这个主意呢若你真是因为这个进的王府,名声上毕竟是有了瑕疵的,跟她相比也占不了什么便宜,等着你与五氏斗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她才好从中得利……”
永宁听得眼睛都直了,这还只是宅斗而已,至于想得这么深、这么远吗?本能地便认为这只是高阳公主的个人臆测,可是转今一想,这样的事情高阳公主应该不会拿来乱猜吧?她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两下,问道:“嫂子,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真的有什么蛛丝马迹让你给逮着了?”
高阳公主有些心虚地别过了头,轻声说道:“那个,这事怎么能乱猜呢?是吧?你也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反正这事错不了,那长孙婧就是在打这个主意……”
“不对”永宁直钩钩地盯着高阳公主,一拍几案,高声说道:“这中间肯定还有其他的事,你没告诉我嫂子,你可别忘了,你如今要中是房家的媳妇儿,和房家可是绑上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若是我出了什么事,房家自然好不了,房家要是好不了,那你……”
“好了,好了,你别再说了,绕得我头疼”高阳公主本来就不是适合藏话的人,揉着额头直喊投降,有些尴尬地看了永宁两眼,清了清嗓子,说道:“那个,其实吧,这事,这事是九郎……”
九郎?李治永宁额头上顿时铺上了一层的黑线,咬着牙问道:“他又干了什么好事?这长安离定州可不算近,他的手怎么就又伸到我身上来了?”
“那个,还不都是你,明知道九郎对你的心意,还一个劲儿的想逃,逼得九郎倒要用些这样不入流的手段,想尽了办法地想留住你……”高阳公主一说起来,立马便把那些心虚给扔得没了影了,瞪了永宁两眼之后,便开始数落起她来了:“这几天九郎和兕子的信就没断,封封传过来都是为了你。为了鼓动长孙婧出面,九郎硬是安排了三四拨儿人给长孙婧出谋划策,监国之余的那点时间,都花在这上头了,你还不知足,一心地想往外跑,你说说,你对得起谁?”
永宁撇了撇嘴,说道:“我就是一心想往外跑怎么了?这可是父亲大人亲自指给我的明路,晋王殿下这么有能耐,怎么就只敢跟我在这儿耍这些不入流的小手段?有本事,让他说服了父亲大人给我瞧瞧”
高阳公主听了永宁的话,先是一愣,随即眉开眼笑地搂住了永宁的肩膀,问道:“是不是九郎说服了父亲大人,你就允嫁?”
永宁冷哼了一声,只当没听见高阳公主的话,可是却掩不住地红了耳尖。
第三卷 芳华苒苒 第一七二章治丧
第一七二章治丧
永宁被李治耍的这些小手段,气得够呛,回房便写了封信送去定州给房玄龄,把长安这边发生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重点地强调了一下李治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因为有飞禽送信的关系,如今两地音信往来都方便了很多,第三天房玄龄的回信便到了,薄薄的一张纸上就写了四个字:静观其变
于是永宁很老实地呆在房府,每天听着高阳公主转送小道消息,要是不把这些消息往自己身上套,永宁其实听得挺开心的,内容是一天比一天精彩,翻出来的花样让人目不遐接。
只是宫中传出来的消息,长孙皇后的身体每况愈下,怕是不大好了。高阳公主一连几天都宿在了宫中,永宁顿觉寂寞了很多。
这一日,卢夫人突然拿着张贴子,有些犹豫地对永宁说道:“永宁呀,你大姐,你大姐下贴子,请你过府赏花……”
永宁一愣,她大姐房永安这些年彻底的沉寂了下来,轻易不肯出门,只守着一双儿女在王府中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连她这次回来,房永安也只是派人送了些东西问候了一声,并没有亲自过来……这会儿居然会送贴子相邀,一母同胞的姐妹,下贴子相请,怎么看都不像那么回事呀
“大姐这是什么意思?”永宁并没有接卢夫人手中的贴子,只是皱着眉头问道。
卢夫人叹了口气,说道:“你大姐这些年与家里并不算亲近,虽说都在京中,可是平素里也少往来,韩王在封地那边,始终也不曾进过京,她那王府里也冷清的紧……好在孩子们还算争气,敦儿也算得上颇得皇上心意,将世子之位坐得稳稳的,又有你父亲的情面在,倒也没人敢轻慢了他们母子……今天她这贴子,倒真让人摸不清头绪……”
“这宫中皇后病着,大姐却下贴子‘请’我赏花,这时机怕是不合适吧……娘亲,您帮我推了吧”永宁颇觉不安,这房永安平时连自己娘家都不亲近,却突然下这样的贴子给她,怎么看其中都有问题。
卢夫人欲言又止地看了永宁一眼,最后还是没说什么,只叹了口气,便既离去。
永宁怎么想,都觉得房永安这中间应该是有什么事,只是她离家多年,所以不解其中详情罢了。她想了想,叫了丫环问清了杜氏此时正在自己院子歇息,便拿了两卷偶然得来的琴谱,去见杜氏。
杜氏见永宁这个时辰过来,便知道她定是有事,奉茶之后,便将屋子里不相干的人都撵了出去。
“妹妹可是有话要跟我说?”杜氏这些年过得倒也顺意,卢夫人不是个爱挑毛病的,大姑姐早已出嫁,也不常与娘家来往,大叔子尚主并不住在府中,永宁更是一走多少年,至于再往下的房遗则,房玄龄生怕卢夫人再惯出个房遗爱出来,一早就为他选了个严师教导,一个月也回不得家一趟。一大家子人,让杜氏操心的也就是孩子们而已。
永宁轻抿了口茶,才有些疑惑地问道:“我离开的这些年,大姐那边,可是出了什么事?”
杜氏一愣,没想到永宁巴巴地跑来一趟,居然是为了问这事。可是杜氏却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跟永宁说起,毕竟她一个姑娘家家的,这些事也实在不好让她知道。
永宁见杜氏这么一犹豫,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是有什么事,只是不方便告诉她而已。不过,她的目的也并不是想知道房永安那里出了什么事,她在意的是今天的那张贴子,清了清嗓子,她轻声说道:“方才母亲拿了张贴子过来,说是大姐请我过府赏花……我总觉得这事怪异,可是母亲那里却不好多问,才想着来大嫂这里问问看……大姐这是怎么了?”
杜氏一听永宁这话,眉头立时便皱了起来,问道:“那母亲大人的意思,是让不让你去?”
永宁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事情不对,便让母亲回了……一母同胞的亲姐妹,便是想见,又哪里至于下贴子?大姐这是……唉”
杜氏也随着叹了口气,说道:“大姐那边也是有难处,只是……只是妹妹还是远着些的好,这中间的事,我也不好跟你说,你自己心中有些数便好,母亲大人那里,念着大姐的难处,怕是难免心软,可是你自己这主意可得拿正了,一个不好,可是会拖累全家的……”
永宁的脸色微微一变,再想不到房永安到底惹上了什么麻烦,居然能让杜氏忌讳成这样,不过眼看着是问不出什么来的,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辞了出来。
原本永宁以为,房永安在贴子被拒之后,总要亲自上门一趟的,可是没想到此事居然就此没了下文。不过为着这事,连房遗直都特意跑来交待过她一番,嘱咐她不要跟房永宁走得太近,更是让永宁抓心挠肝地想知道房永安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永宁想找出房永安这事的答案的时候,大明宫中的太上皇驾崩了。虽然大家基本上都在等着宫中的丧信,但是那却是冲着皇后来的,没成想近来诊脉并无异状的太上皇,居然走在皇后前面。
本来太上皇驾崩这事,永宁应该是当个新闻听听就算了的,可是偏偏她又顶了个袁天罡嫡传弟子的名头,而袁天罡这时又正好不在长安,于是进宫为太上皇治丧祈福的差使,便落在了她的头上。
永宁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呀虽然拜了个道士当师傅,虽然一身道袍穿了几年,可是她对道教的仪式之类的东西,还真是一窍不通呀一连几天抓着机会就幻影移形,跑到袁天罡那边恶补那些常识性知识,忙得天天喝魔药都没能把黑眼圈给消下去。
虽然辛苦了些,但是永宁却也算是因祸得福了。顶着袁天罡嫡传弟子的身份,站在太上皇的丧礼仪式上,硬是将前些时候关于她的那些流言给消了个干净。毕竟没点身份、法力的人,是没资格站在这个地方的,而永宁既然能站在这里,那就足以说明她的身份了,既然是根正苗红的,那么那些流言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太上皇的丧礼有些冷清。皇帝御驾亲征未归,皇后病体垂危,准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偌大的长安城里居然找不出个身份够高的人,来为太上皇主持丧礼。最后竟是礼部的官员,勉强按旧制先预备了下来,敬候着皇帝凯旋之后,再做安排。
李世民此时已经在回程途中了,而礼部官员自然是能怎么拖着,就怎么拖,直接一甩手,一帮道士和和尚集体唱经七七四十九天,算算日子差不多那个时候李世民便也该到长安了……
永宁很不幸地站在唱经的道士班的头一个,每天别人还能换个班、偷个懒什么的,保有她,雷打不动地得坐在那里念些她自己都听不清楚的东西……很是受了一回摧残。
这中间,高阳公主倒是借着哭灵的机会,常常夹带些好吃的给永宁,也算是让她乏味的生活中,多了些乐趣。只是高阳公主却也不是一天到晚都能在这里的,皇后那边的情况也是越来越糟,她们这些在京的公主们分了两班,一班哭灵,一边在立政殿服侍,三天一换。
其实永宁这唱经的活,也还轻省,虽然那“嗡嗡嗡——”的声音吵得她头疼,可是一个静音咒加到自己身上,这个世界便清静了,再三不五时来个忽略咒,便是睡上一觉也没人能注意,还省得跟在外头那些命妇群里,让别人当景儿看——她就是靠着这样的安慰,硬熬了一个月。
李治这个时候已经接了旨意,回京治丧。房玄龄等一干辅政大臣们,也随他一起回了长安。即便永宁还不能回家,但是只要一想到房玄龄已经回来了,她便觉得有了主心骨,心里亮堂多了。
这段时间以来,永宁虽然吃睡上都多有亏损,而且魔法用得多了也导致了劳累,但是整体气色倒也还好。可是李治的精气神就差多了,本来就略微显瘦的脸庞,更是只剩下了高高的颧骨和大大的眼眶,整个人都显得憔悴极了。
永宁虽然有些担心,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又哪里能说上话,只是趁着高阳公主过来的时候,打听了两句,才知道李治这些天也确实是不容易。长安这边刚报了太上皇驾崩的消息,那边李泰自杀未遂,重伤待救的消息便也跟着到了,李泰重伤这件事,倒是比太上皇驾崩更难处理一处,一个不慎这黑锅说不定就要顶在头上示众了,为此李治没少操心。
这好容易李泰这边情况稳定下来了,皖南又闹民变,虽说这些大事都有李世民处置,但是李治奉旨监国,又哪能一点心不操?一天几道折子往李世民跟前送,从事情进展,到处理意见,事必亲躬,生生把自己累得脱了形了。
第三卷 芳华苒苒 第一七三章别庄
第一七三章别庄
直到李世民回京,永宁才惊觉她竟不知不觉地错失了离开的机会,眼看着李世民一回来,她这在皇帝跟前挂着号的人,哪里还是能说走就走的?等她终于可以离宫回府的时候,正看见李治相送时的笑容,顿觉她这次突然被拎出来顶了袁天罡的位置,貌似也很有可能是个阴谋呀
永宁回到房府之后,先是沐浴一番,大吃一顿,然后就直接倒在床上睡了个昏天黑地。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卢夫人心疼永宁这一个多月的辛苦,硬是连床都没让她下,直接坐床上吃了顿卢夫人亲手做的爱心餐之后,就又被按回被窝里补觉去了。
一直到晚上房玄龄回府,永宁才从床上下来,前去内堂问安。她一进内堂,便明显感到房玄龄的心情欠佳,一边小心翼翼地跟房玄龄见礼,一边偷眼看向卢夫人,希望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些提示。
虽然平时房家的大事小事都是卢夫人说了算,可是房玄龄一旦真的生气了,卢夫人也是从来不敢撩拨的,所以这会儿面对永宁询问的目光,也只是小幅度地摇了摇头,示意房玄龄生气的事与她无关而已。
可即使只是这样,永宁也很知足了,知道与己无关,立刻便放松了下来,脸上的笑容都自然了许多。
房玄龄自然知道自己脸色难看,妻子、儿女都跟着陪小心,可是看着永宁那副样子,还是忍不住迁怒,逮着永宁在宫中的一些失措小节,狠狠地批了她一顿,直到看着她可怜兮兮地红了眼眶,房玄龄才算罢休,心情似乎也有所好转。
房遗直悄悄地安抚似地拍了拍永宁的后背,对于妹妹“献身”拯救全家的行为,表示了肯定。
永宁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两下,离家多年,她万没想到回家之后,最让她不能适应的居然会是房遗直。在官场厮混了这些年,房遗直也早就不复昔看的纯直,笑眯眯地黑人的时候,绝对不会再有什么愧疚的情绪产生。房玄龄对于房遗直这个房家的未来家主,也是越来越满意了。
“父亲大人……”永宁怯生生地捧了杯茶端到了房玄龄跟前,见房玄龄的脸色确实缓和了几分,便立刻极安分地站到了卢夫人身边,再不和房遗直搅和在一处了。
房遗爱倒是逃过了一劫,随军进发,此时还没过德州,离着长安少说还有一个月的行程。而房遗则更是只在房玄龄回来的那天接了一趟,然后便自动自发地回去继续念他的书,连家门都没登。于是这会儿在房玄龄跟前惹嫌的也就剩下永宁和房遗直了。
房玄龄今天这气,还真不是因为自家孩子,只不过迁怒别人迁怒不上,便也只好拿自家孩子撒撒气了。永宁还算好些,也不过是捡着些小事训斥了一番而已,老爷子教训房遗直的时候,那才叫火力全开。永宁很是佩服地瞟了卢夫人一眼,还好母亲大人一早便把孩子们和杜氏都打发了出去,要不然房遗直这会儿可真是一点面子都别想剩下来了。
“爹爹今天是怎么了?”永宁趁着房玄龄教训房遗直的工夫,悄悄地趴在卢夫人的耳朵边,压低了声音问道:“居然发这么大的火气……是谁又招惹到他了?还是又遇上什么不平事了?”
卢夫人撇了撇嘴,说道:“朝堂上的那些事,我哪里知道什么……不过,依我想来,左右不过是那么几个人,那么几件事而已……照你爹这样子看,想来是被谁踩住了痛脚,大大地犯了他的忌讳……你只等着看吧,这两天朝中准有热闹可看”
永宁挑了挑眉,实在想不出眼下会出什么样的大事,居然让房玄龄这样好脾气的人,都能气成这样。不过与己无关,她也懒得多操心,对于房玄龄她是从来都不会担心的……
等着火气撒得差不多了,房玄龄终于肯坐下好好喝口茶了,永宁很不厚道地偷笑着看房遗直擦冷汗。房玄龄缓了缓劲儿,然后扭头看向永宁,说道:“晋王那边,我已经与他谈过,想来这段时间他是不会再来纠缠你了……袁天师那里,我也联系过,最迟十天之内,他也会赶到长安,等着袁天师到了长安,你便离开”
“什么?”卢夫人一惊,她万没想到房玄龄居然一早就计划好了,还是要让永宁离开长安的。这几天因着太上皇的丧仪,还有李世民回京的诸多事宜,房玄龄忙得厉害,卢夫人根本没逮着机会和房玄龄好好说说话,以至于夫妻两人对于永宁的去留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永宁见卢夫人脸色不对,连忙冲着房遗直使了个眼色,兄妹俩很迅速地告退离开,剩那老两口自行沟通去了。
从内堂出来,房遗直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永宁却以为他是被房玄龄龄得狠了,还没缓过劲儿来,只一个劲儿地与他说笑,盼着他能缓和一下心情。谁知房遗直的脸色始终阴着,直到快走到永宁的院子了,他才突然停住脚,手按在永宁的肩膀上,问道:“小妹,你可想好了?真的还要离开长安吗?这次若是再离开,怕是以后……”
永宁缓缓地低下了头,她很明白房遗直的意思,如果这次她再离开长安,那么基本上她和李治之间就不可能再有什么明堂正道的机会了。眼看着李治这太子之位就要到手了,册封大典左右拖不出一年去,等着他坐上了那个位置,身边添人是一定的。
按制,李治身边再添人的时候,是还有一个侧妃的位子的,大典之后,这侧妃是必定要选进去的,如今永宁此时离开了,那么从将来长远来看,除非她是拿定了主意不与李治纠缠,否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其实永宁自己也一直都拿不定主意,所以她才会把决定权交到了房玄龄手中,每每只按着房玄龄的说法行事,从来不去深究其中的深意,这才让自己轻松了不少。
“小妹,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们是至亲兄妹,有什么话不能说?你也不用多想,只告诉大哥,你的心意为何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