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王妃-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咸阳回来后,在宫里的日子多了起来,淑妃娘娘生病了,每到深秋总会犯咳喘病,太医来了不少,太子参、冬虫夏草也用了不少,就没见怎么好!每到半夜还是咳的厉害。
  今天新来的太医又弄了一个新的药方,要有一味名叫碧桃果的药引儿,碧根果倒是听说过,这碧桃果是个什么东西?后来听内侍贾瑞说凝香殿后面有一棵碧桃树,只好过去看看。
  凝香殿后面树是不少,枫树、桂树、杏树……,可哪一棵是碧桃树呢?
  “王妃,就是这株!”还是贾内侍心细,一眼就看到了。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这是碧桃树吗?全开满胭脂色的花,隐隐约约有几个小小的果子。
  “这是洒金碧桃!太医说要用寿星桃!”贾内侍似是很为难的样子。
  用一个桃还有这么多讲究,我只能耐着性子寻问贾瑞,“这宫里哪里有寿星桃!”
  “东宫!”贾内侍不咸不淡的吐了两个字。
  东宫!那不是李承乾的地盘儿吗?想想他那太子架势就不愿意去!
  “算了吧!还是先把这个摘回去问问能不能用!”我才不讨那个嫌,雉奴什么时候当太子呀?我去家他摘桃子,他一定会笑脸相迎的!
  贾内侍也没辙,只好令小内侍们把木梯子搬到碧桃树下,他正要往梯子上爬,就被我拉住了。
  “我来!”这种登高爬梯的活儿我最拿手。
  “王妃,这可使不得!”贾内侍就是不松手。
  “你就放心吧!从前我家里的电灯炮坏了,都是我爬着梯子换!”我才不理他,扶着梯子很快就爬了半个树高,刚要伸手摘果子,就看到李世民带着一帮人立在树底下。
  原来他也是个爱凑热闹的人,笑呵呵看着我们摘桃子玩儿,贾内侍他们早就跪在了地上。我明明看到李世民的脸色一变,只怕是要发怒,吓得我赶紧扶着梯子下来。
  “吴王妃,你在做什么?怎么爬到树上去了?”唐太宗用奇奇怪怪的眼神儿打量着我。
  我着低头回答,“淑妃娘娘不是病了嘛!太医说要寿星桃当药引,可这里只有洒金桃!儿媳就想着把它摘下来,看看能不能用!”
  “原来也是你孝心一片!”他恍然大悟,眉头又一皱,“那也不能爬到树上去呀!成何体统!”
  我大气也不敢喘一下,眼光直直盯着自己的脚面。
  “不要摘了!跟朕去东宫!东宫里有的是寿星桃!”他最终还是笑了,跟着那一大帮人向东宫方向走去。
  我连忙对贾内侍使眼色,叫他也跟上,只见李世民穿着天子的常服,戴软脚幞头,一路跟他身边的大臣们谈笑风生,我也认识几个,黑黑胖胖的是长孙无忌,白白胖胖的是房玄龄,干干瘦瘦的是马周,魏征大概病了没来。贞观名臣数来数去,还不都是那几个,在大唐待了这么久,不感兴趣也不成。
  顾名思义,东宫,就是在太极宫的东边,是太子处理政务、居住的地方,朱门黑脊,鳞次栉比,左右卫率见到唐太宗时,齐刷刷跪成一片。
  “东宫千牛贺兰楚石参见陛下!”一个武官模样的官儿向前参拜,神色极为慌张。
  “太子呢?”李世民随口问一句。
  “太子……太子……!”这贺兰楚石是越来越不对劲儿。
  “把正门打开!让太子迎圣驾!”这长孙无忌好像比李世民还当家。
  “不用了!朕自己进去!”李世民就像带着一大堆人全进了东宫。
  李承乾不是再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吧!刚想到这儿,就被眼前看到的场景吓了一跳,原来东宫里正在上演全武行呢!中间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整牛整羊。只见两队骑兵均作胡人打扮,散着头发,披毛毡甲,拿竹长矛,来回厮杀,而我们的太子李承乾就坐在大锅旁的毡毯上,搂着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他是个Gay呀!那太子妃多可怜!
  “父皇……!”李承乾大概才看见他老子,赶紧推开少年跪下,那群上演全武行的也纷纷丢盔弃甲的跪倒。
  “你做的好太子!”李世民气得是七窍生烟,吩咐左右千牛卫,“把妖孽称心拿下,乱杖打死!”
  李承乾一听要打死他的相好,连哭带爬的上前求情,“父皇,您饶了称心吧!都是儿臣的错!都是儿臣的错!”
  李世民阴沉着脸,一句话不说,千牛卫立即将唇红齿白的少年拖出东宫,下场可想而知。
  “李元昌,你就助纣为虐!”唐太宗气汹汹指着跪在李承乾身边的汉王。
  “臣弟一时糊涂!请陛下宽恕!”李元昌赶紧磕头认错,这位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唐太宗的弟弟。
  李承乾是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李元昌是吓得战战兢兢;李世民气得脸色发青,指着太子骂道:“于志宁、张玄素屡屡奏你骄纵淫逸,无恶不为,朕一直不信……今日一见,你……!”
  只见李世民倒退两步,向后一歪,幸亏被长孙无忌等人扶住了,他一定是气坏了!堂堂天可汗被气成这个样子!唉!皇帝也有当皇帝的难处!
  “陛下,臣等先扶您回宫歇息吧!”还是长孙无忌向开了口,自和房玄龄等簇拥着唐太宗回宫。
  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寿星桃是摘不成了!李承乾痛失所爱,哭得像个泪人儿,怎么朝人家要呀!只好跟着大队人马向东宫外走,刚下最后一个台阶,就见贾内侍冲我挤眉弄眼,只好悄悄退到一边。
  “王妃,您看!”他掌上居然有两个小小的桃子。
  “你从哪儿弄来的?”我把两个桃子拿来手里,可真是来之不易。
  “趁乱摘的!”贾内侍小声儿说:“娘娘用药要紧,老奴也顾不上许多了!”
  “你还挺机灵的!”这小老头儿可不能小看,一个没留神儿就弄来了药引。
  夜阑,淑景殿。
  不知是新药方管用还是药引管用,反正淑妃娘娘现在好多了,也不怎么咳嗽了!脸色也好看了许多,靠在贵妃榻中歇着,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李世民和李恪这一对父子倒是一前一后赶来,宫中内侍总管陈福顺手中还端着一盘子寿星桃,发生那么大的事儿,难得他还记得这事儿。
  “怎么样了?吃过药了吗?朕已经让陈福顺拿来寿星桃当药引儿!”李世民一到就从在病榻前,十分关心的样子,看得人心里暖融融。
  “陛下也知道了!臣妾早就用了药引儿了,还是宣儿拿来的呢!”淑妃娘娘笑意盈盈看着我。
  “这鬼丫头刚才一定是趁着……!”李世民忽然闭口,东宫那事儿他也不想再说一遍吧! 
  “发生什么事儿了?”淑妃看出了他神色不对。
  李世民笑而不答,又回头看看我,还不是叫我别说出来。
  “父皇、母妃,我们先告退了!”我又没那么笨,还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留在这里当大电灯泡干什么!拉着李恪的衣袖,硬是把他给拉了出来。
  来到长廊之上,他一步三回头,似是有很多话没说,干脆挣开我的手,还要往淑景殿里闯,我赶紧上前把他拉回来。
  “我还没跟母妃问安呢!”
  “问什么安?你没看见他们两个情意绵绵的,我们在那里杵着算什么!”
  “就你想得多!”他抿嘴而笑,牵起我的手走出长廊,直接向淑景殿的偏殿而来。
  抬头一望,宫灯隐隐照耀之下,这座偏殿叫做‘月桂’,宫女、内侍见是我们到来,纷纷行礼。
  殿内也走出两个女孩儿,八、九岁的样子,模样十分相似的一对儿姐妹,红裙白衫,落落大方,是前王妃杨慧仪的两个女儿,李嫤和李嫱,她们自母亲去世后就一直居住在淑景殿。
  “父王,王妃!”两个丫头倒是温温婉婉向我们行礼,一点儿也不矫情。
  “嫤儿,嫱儿,来!”他蹲下来,张开双臂将两个女儿揽在怀里,“最近可好?有没有想念父王?”
  李嫱浅浅一笑,“最近都在跟宫里新来的宋先生习四书,闲时就陪着祖母聊天!还真没有想到父王!”
  “这丫头!”李恪又看向另一个女儿,“还是嫤儿乖,说实话!有没有想父王?”
  “妹妹跟父王开玩笑呢!怎么能不想呢!刚才我们俩还念叨父王呢!”要不细细看,这姐妹俩儿还真分不出来谁是谁!容貌酷似,就像我跟萧泽宣!
  “不如回府里住?跟弟弟玩儿去!”看来他也是想女儿了,府里只有玹儿一个孩子,到底是孤单些。
  “我们走了!祖母岂不是孤孤单单!”李嫤与李嫱异口同声。
  “唉!女儿大了,都有自己的主意!不听父王的话喽!”他大概没料到两个女儿都不舍不得这里吧!看了看夜色,“时候不早了!回去歇息吧!父王明日再来看你们!”
  “父王今晚不走了吗?”李嫱眨着眼睛。
  “不走了!祖母还病着呢!”他抚摸着女儿的发丝,“回去吧!风冷了,别冻着!”
  我们目送两姐妹回到‘月桂’,才走向对面那座偏殿。寂静夜,秋风冷,一行行宫灯忽明忽暗,气温着实下降了很多,我连忙把身上的斗篷裹紧。
  “冷了吧?”他牵着我站在那所闪着幽暗灯火的偏殿前,“这里叫‘云涛’,我儿时就住在这里!”
  我们携手而入,早有宫女点燃所有的蜡烛,总算是灯火通明了。殿内是纤尘不染,案几、坐榻一应俱全,壁画上都绘着玩竹马的几个童子,寝室里有两张雕花红木榻,左右各一张,还有左右各一张案几,看来是他们两兄弟居住的地方。
  推开寝宫一扇窗,窗外波光粼粼,原来这所殿后就是南海池,他若有所思道:“人还是不要长大的好!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我、六弟和高阳,整日在这里打闹!大哥和青雀时不时也来凑热闹,我们几个就一起疯玩儿!” 
  “你们兄弟小时候关系挺好的!”被风吹得冷,我赶忙把窗子关上,想想今日东宫所发生的一切,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
  “现在也不差呀!”他一头倒在榻上,惬意的不得了,“好怀念的地方!我终于又回来了!”
  “你这个还挺念旧的!”我坐在榻边,握着他的一只手,若有所思道:“东宫的……你也听说了吧!李承乾如此胡闹,你父皇是不是要……!”
  “闭嘴,这不是你该问的!”他立刻制止了我。
  “你大哥做错事!跟我甩脸子干什么?”我立即不乐意,赌气道:“你就是不说我也知道!李承乾要完蛋了!你们的太子要重立了!”这将来的天下就是雉奴的,有他李承乾什么事儿!问都不让问,当秘密呀!
  “越说越来劲了是不是?”他脸色一沉,“回家给我抄女诫》十遍!”
  “要抄你自己抄!”好端端就乱发脾气,罚我抄书,摔了帘子就走。
  他倒是手疾眼快,上前扯住了我的袖子,终于有了些笑模样,“生气了!”
  我没好气儿的说:“不敢!我哪儿敢生你的气!回去还不罚我抄一百遍书!”
  “还说没生气!全在脸上写着!”他一把将我带到怀里,低语道:“就不能管好自己的嘴!这多事之秋,你还到处添乱!”
  “你终于承认这是多事之秋了!”我白了他一眼,自己进了寝室休息。
  

           

第四十九章 除夕盛典

    从来没想到唐朝的除夕夜竟是如此的热闹,太极宫院院灯火如白昼,爆竹声此起彼落,彻夜不绝于耳,不但是长安城,天下的各州各县都要在除夕之夜举行驱仪式。
  长安城童男童女千余人扮作了护僮辰子,手持牛尾佛子,一下子涌进了皇宫驱傩,他们戴着狰狞的假面具,扮作各种鬼神形状,围着燎火蹦蹦跳跳,歌舞喧嚣。
  两仪殿内明设灯烛,其亮如昼,天子、诸王、后妃、公主皆盛装华服照例观看驱傩仪式。殿前诸院设以燎火,焰起数丈,再加上载歌载舞的驱傩者,跳笑欢叫,一片沸腾。
  我坐在画廊里,身上披着挡寒的狐裘,身后挤满了看热闹的宫女,前方是数丈高的燎,不但不冷,还觉得有些热,又把玹儿放在腿上,指着载歌载舞的护僮辰子给他瞧。
  可玹儿再也没了精神,竟靠在我们怀里睡着了,周围喧腾异常,也打扰不到他进入梦乡,我只好从落雁手里接过一要毯子搭在他身上。
  雉奴这时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手里拿了两个陀螺似的东西,低头一瞧玹儿,“怎么睡了?我还想着把这个给他玩儿呢!”
  “给我吧!我替玹儿收下!”我伸出手把两只小陀螺接过来。
  “嫂子,长命锁有没有给孩子戴?”他还记着这事儿呢!
  “你看!”我把玹儿的衣领揭开一些,露出一只玉质的长命锁。
  他笑了笑,似是十分开心,坐下来对我说:“嫂子,你说的那门亲我后来跟父皇说了!父皇也同意了!”
  “真的?你什么时候来下聘呀!”终于把云儿给嫁了出去,萧夫人以后就不会天天在我耳朵边叨叨了。
  “过了年吧!”他看了看燎火,又看了看玹儿,“怪冷的!别把孩子冻病了!抱他去歇着吧!”
  “正想着去呢!”我把玹儿交给落雁抱着,准备先把他送到淑景殿去睡觉,这里还不知道闹到什么时辰呢!又回头对雉奴说:“你三哥要是找我,先帮我支应一声儿!”
  “我知道!”雉奴冲我摆了摆手。
  一年一度的除夕,太极宫内盛饰宫掖,明设灯烛,诸殿莫不绮丽,隐隐还能听到两仪殿内的奏乐之音,殿前燎火之中加了沉香木根,香气在夜空下的宫苑内散之不去。
  走到彩丝院附近,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儿闪进对面的花园,看模样像是李愔,怪不得刚才没看到他,这个时辰两仪殿那边应该在喝守岁酒了,这孩子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我让落雁她们先带玹儿回淑景殿,自己则悄悄跟到了花园里,一座小园子,大概是后妃平时散步的地方,冬日里百花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石桌。幸好今夜明灯高照,隐隐看到他俯身在花园尽头的石桌上,嘴里喘着粗气,身子底下似是压着一个宫女在寻欢。
  还个坏东西,跑到这里做这种好事,也不怕被人抓住,正想着转身离开,脚下却踢了一块碎石,小石头向前滚了好一大段,发出的声音在寂静夜里十分明显。
  “谁?”那不干正事儿的坏小子当然也听到了。
  被人发现,我也不准备走了,就等他过来好好教训一顿,怎么也没想到来人竟不是李愔,却是齐王李佑,唐太宗的第五子,阴妃的儿子。
  “是你……还以为是六弟……就过来看看!”我这话编的自己也不相信,再向前边一望,哪还有女子的影子,光剩下齐王一人。
  “嫂子,我跟六弟长得像吗?”他反问我一句,说实话他们一点儿都不像,他比李愔足足高了一头,也没有李愔好看。
  “我回去了!母妃还等着我呢!”遇到这种尴尬事,我只能逃之夭夭。
  “哎!嫂子!”他却快速挡住了我的去路,笑道:“你不会把刚才的事儿说出去吧!”
  “我才没功夫管你的闲事儿!”这位想得也太多了!谁有心思管你跟相好的约会!我拿脚就走,临出门时差点儿又跟人撞在一起,这回可是真真的李愔。
  “你怎么在这儿?”他看到我也是一脸惊讶。
  “嫂子把我认成你了!一场误会!”李佑在我身后帮腔。
  “你也太离谱儿了吧!”李愔直接从我身边走过,又想起了什么,回头说:“赶紧回去吧!母妃正找你呢!”
  “你来这儿干什么?”这李佑来这里约会,这李愔也来约会?
  “我找我哥喝酒呢!关你什么事儿,赶紧回去!”这小子居然赶我走,没想到他跟李佑的关系这么好!谁稀罕管你们的闲事!
  回到淑景殿,已经是子夜了,两仪殿那边的守岁酒大概也喝的差不多了!淑妃身体不好,自是不去看什么傩戏、燎火,只见她歪在寝宫里的贵妃榻上,玹儿睡在她身边,榻前摆着一只薰笼,寝室里暖融融的。
  “还睡着呢!”淑妃招招手,示意我坐在她身边,“正有件事儿对你说呢!本来打算到二月再提,可陛下却要急着办这件事儿!现在说也图个喜庆!”
  “什么事儿呀?”心里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开始忐忑不安。
  “陛下给恪儿寻了一位孺人,说是正月二十八过门!让你先做个准备!”
  孺人,又是孺人!他要娶多少女人才罢休?长痛不如短痛,索性一次把剩下的十个媵室全娶回来,省得一个接一个让我难受。
  淑妃浅浅一笑,握住我的手说:“恪儿还不知道呢!先别告诉他!省得他东挑西捡,处处挑人家毛病!当初立韦孺人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乐意,还是慧仪好说歹说,才总算点了头!现在不也挺好!”
  该来的早晚会来,李世民和淑妃安排好的婚事儿,我能说反对吗?心像被浸在冰水里一样凉!我不同意这四个字,就是不敢说出口!我真恨自己没用!何况淑妃根本不是和我商量。
  “那孩子姓上官,名青若,父亲从前是陛下身边的千牛卫备身!后来因公殉职!就剩下她一个孤女,陛下就把青若养在宫掖里,今年刚好十五岁!就想着给恪儿……宣儿,你怎么了?”
  我一抬头,正好和淑妃的目光相对,赶紧掩饰脸上的落寞的表情,“我正听着呢!她叫上官青若对吗?”
  淑妃看似十分疼惜上官青若,“那孩子从小孤苦伶仃,父亲又是为保护陛下才殉职的!过去以后,对她好些!别因为一些琐事闹到陛下面前就不好看了!你是王妃,事事要大度,懂吗?”
  我当然懂!淑妃这是在提醒我,上官青若的父亲救过皇帝的命,又是被他抱在宫里养大的,虽说是孺人,倒比我这个王妃还金贵!不就是要我让着她吗?淑妃现在就帮着没过门的上官青若说话,看来她是来势汹汹!
  

           

第五十章 元宵偶遇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是隋炀帝用诗描绘的上元之夜。长安城内,鼓乐喧天,灯火耀地,街道上车水马龙,路旁搭起了舞台,演出角牴、杂技、百戏等各种表演,热闹非凡,城内百姓合家出动,贵贱同游,男女杂观。
  满目繁华,灯火璀璨也掩饰不了内心的落寞,随着拥挤的人群漫无目的向前走,被人撞到也毫无知觉,毫无心思去流连喧嚣的长安。
  他一手抱着玹儿,一手将我到路旁的酒肆附近,弯腰探视,“你怎么了?恍恍惚惚的,从除夕开始就没了精神!儿子摆周岁酒也没心思!中邪了?”
  万千灯火交相辉映,柔和的光洒在他的脸上,散发着淡淡光晕,玹儿在摇着一只拨浪鼓,盯着对面的燕子灯出神儿。
  我能怎么说!淑妃娘娘嘱咐不让说!我能怎么样?“走吧!”我牵着他的手继续跟着人潮向安福门方向走,今天都十五了,二十八很快就到了!说不定过了那天,就再也牵不到他的手了,是我想多了吗?
  正月十三至十五,长安城取消了夜禁。安福门是灯火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只见那灯轮高二十丈,悬灯两万盏灯,有白鹭灯、攒星灯,金燕灯,芙蓉灯……繁灯夺霁华,万人争相看。
  我自认没那个能耐往前挤,干脆立在石桥边上歇息,看不到景色,看看人也不错!
  “饿了吗?”他问我,指了指桥边的馄饨担子,“要不要吃一碗!”
  我还没答话,玹儿眨巴着眼睛,连连喊了两个饿字!他才一岁,不会说完整的句子,只会三个字,两个字的说。
  “儿子饿了!我们去吃馄饨!”他抱着儿子坐在馄饨摊子的小桌上,张口叫了三大碗,对我说:“你先吃!我喂儿子!”
  我哪有心思吃馄饨,半个月都是食不甘味,拿着勺子搅来搅去,只顾想自己的心事。
  “玹儿,你看娘怎么了?最近大概没了醋吃,就没精打采起来了!”他居然还在嘲笑我,见我不理,又去同卖馄饨的老两口说话,“今天怎么没人吃馄饨?好奇怪呀!”
  “郎君你是知不道!刚刚走了一大拨儿!现在都在东市里放生池边比赛射灯笼呢!听说赢一场有一千贯!”卖馄饨的老人家笑呵呵。
  “真的,有这种好事儿!”他一听射灯笼比赛,连馄饨也顾不上吃,只喂了玹儿吃饱,便扔下一片金叶子,拉着我就走。
  “郎君!”卖馄饨的老人家随后又拿着金叶子追上来,气喘吁吁道:“这也太多了!就三碗馄饨!”
  “拿着吧!我也没别的钱付帐!”他哪里顾得上这些,别了老人家,抱着玹儿拉着我,匆匆赶向东市。
  幸得只隔了一个里坊,远远望见放生池边围满了人,池边高高耸立的竹竿大约有十几米高,上面悬挂一只灯笼,十几米开外,有人在挽弓搭箭,只是一下子射偏了,箭也落到了放生池里。
  “让让!让让!”他抱着儿子挤过人群,然后又把儿子交给我抱,伸手向主办方要弓箭,“我来试试!”
  立即有一名青衣小仆把弓箭交在他的手中,只见他轻轻松松的引弓,那支离弦的箭直上竿梢,一下子就射中系灯笼的麻绳,灯笼直直掉了下来,应声扑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