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弃妇-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云看着愣怔的蕙娘,只觉得越发鄙夷,在苏蕙娘心里,看重的恐怕不是李倓这个人,而是李倓身后的荣华富贵和高贵的身份罢了,不然此时她该是伤心而不是失望。

“蕙娘若是尚念及自己和苏家的脸面,还是早些回去好了,那些借口和说辞不必说与我听,你我都心知肚明,你自请来这边帮我打点是为了什么,现如今不但是我,连同倓郎和整个宅子里的下人都知道你的心思了,难不成你以为还能成事?”苏云冷笑着,“我原本肯让你过来,就是想看看你打的什么主意,想不到你竟然连最后一点廉耻之心都没有了,我只有把你送回去,免得你再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来。”

苏蕙娘不想苏云竟然把一切都挑明了,她先前的掩饰和推诿都成了笑话,看着苏云似笑非笑冷淡地神色,她终究没能忍住自己的恼恨,开口道:“是又如何?你不过是个弃妇,连邹大郎都不要的弃妇,凭什么可以这般得意,刺史不过是一时被你迷惑罢了,既然你能使手段,我为何不能,今日不成,总有别的法子,要叫你不得不让我进府来。”

苏云听到这里不由地大笑出声,她不屑地望着苏蕙娘:“你以为你设法接近倓郎,设计叫人发现,叫人以为你们有什么,我就会顾及苏家的脸面和名声让你进刺史府做侧室?我不怕说与你知晓,即便是闹得满城风雨,闹得你声名扫地,苏家颜面不存,我也不会让你进门的,至多是让你出家,皈依三宝,便也生不出什么事来。”

这话又狠又毒,让苏蕙娘不由地打了个冷战,死死盯住苏云,口中喃喃道:“胡说,苏家名声若是坏了,你又能好到哪里去,你也是苏家人,堂堂刺史夫人岂能毫不顾忌自己娘家颜面和声誉!”

苏云莞尔,掸了掸衣袖,浑然不在意地笑着:“如今众人皆知我是个弃妇,不但与夫家和离了,便是苏家也容不得我,将我送去长安,早已不在苏家了,苏家有什么声名扫地之事,又岂能牵连到我,上有庶母兄长,哪里轮到我一个嫁出去了的女娘说话。”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婚

婚期重订在三日之后,是李倓和苏云商量之后决定的,先前圣诏赐婚订下的时日被突厥人来犯耽误了,期间经历的生死波折不必赘述,这次便由他们自己决定,只想早早全礼,能够平静度日相知相守便可。

韦夫人还不曾离开并州,苏云与李倓二人婚事还未操办,她不敢违背太子妃之意就这么走了,只得耐着性子打点着,将刺史府收拾一新,丫头婆子们都教了礼仪规矩,不得有行差踏错。饶是这样玉真长公主还是不放心,一一亲自过问。

虫娘拈起妆匣里一支金雀玉搔头,对着苏云头上比划着,嘻嘻笑着:“新妇打扮地真好看,瞧瞧这模样,怕是一会子要叫新郎子看得痴了去。”说着就要将玉搔头给苏云簪上,却被小巧没好气地抢过来。

小巧嗔怪地向虫娘道:“公主殿下可不能乱来,这上头梳妆都是有规矩的,这边是石榴花金簪,那边是宝相花花胜,便是要多子多福平安顺遂,可不能乱了。”一边说着一边满是欢喜地望着铜镜前微微红着脸的苏云。

喜娘熟练地替苏云挽好望仙髻,将一对对一双双的发簪钗环簪在发髻上,正中戴上五翅赤金凤钗,理了理垂坠而下的珠络,笑着道:“该换品服帏衣了。”

李倓是并州刺史,苏云为正妻自然也有品服,乃是五品外命妇品服,绯红织金大科锦缎广袖裙裳,朱红织锦披帛,并不是狗血古装剧上的大红喜服,苏云也是到这时候才知道,唐朝人结婚也是按照品级穿衣服的,若是寻常百姓怕是只能穿青衣成婚了。

梳妆完毕,苏云坐在厢房里。等着李倓前来亲迎。

虫娘自怀中掏出个小小的漆木匣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塞到苏云手里:“这是我给你的添妆礼,快收下吧。”

苏云不禁莞尔:“是什么?虫娘何时还藏了宝贝了。”虫娘自来到并州,一应衣食皆是她打点,什么时候有了私藏还真是不知道。

虫娘却是皱了皱鼻子:“这是真人让我与你作添妆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不过她分明是偏心,竟然不给我,却叫我给了你。”

苏云吃了一惊,却是玉真长公主让虫娘送的?她打开那扣着的匣子。里面俨然是一对玉像,大小不过拇指一般,却是通体莹润的羊脂白玉。一只是男子模样,圆领袍服,玉带高冠,面容俊朗,另外一只是女娘。却是眉眼温和,大袖长裙,容颜秀丽。不得不说这对玉人的雕工已是十分精致了,寥寥几笔将这对男女人儿雕刻的栩栩如生,叫人瞧了爱不释手;不知道长公主怎么会得了这样一对玉人的。

苏云抬起头看着虫娘,笑道:“你若是喜欢。待日后你大婚之时,我便也送你一对儿如何?”

虫娘倏然红了脸,甩了衣袖走到一旁:“今儿你是新妇。却好拿我说嘴,看我一会子怎么拦着倓郎,不叫他进来迎了你去,让你也急一急。”

樱桃进来拜了拜,笑盈盈看着已经上妆打点好了的苏云。道:“苏府大奶奶,二奶奶。四娘子和五娘子来了。”

全礼之日,怎么也要娘家人在才妥当,苏云前一日已经让人知会她们了,也不必她们帮着张罗,只要把这亲迎之礼过了便是。

虫娘一听苏家人来了,忙不迭爬起来,向苏云道:“她们来了,我便先去前院瞧一瞧,看倓郎亲迎的车队可来了。”她可是腻烦死苏家这几个女人了,一脸虚情假意谄媚的笑,说的话又没一句真的,实在不耐烦应付她们,真不知道为何苏云的妹妹嫂子们会是这般模样。

苏云也知道虫娘讨厌苏家人的做派,笑着点了点头:“你去吧,我来见她们就好。”

王氏一进厢房门便笑得合不拢嘴,口中高声道:“大喜呀,这可是大喜之事,可都准备妥当了吗,这样大的喜事可不能出了岔子去,可要我帮着去瞧瞧?”

苏云看着她们四人进来,微微笑着吩咐丫头们送了席子上来与她们,道:“大嫂不必辛苦了,这些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一会子亲迎的人来了,你们再出去也不迟。”

王氏瞧了眼一旁轻轻笑着并不开口的曹氏,目光里闪过一丝不满的神色,却是向着苏云半带嗔怪地道:“云娘也是,全礼这么大的事,也不叫我们帮着打点,怎么样也是我们苏府嫁娘子,哪有不过问的道理。”

苏云却是温和地笑着:“嫂嫂多虑了,若是平常自当请嫂嫂们主持大事,只是这婚事乃是圣上诏谕赐婚,东宫太子妃殿下更是亲自命韦尚书夫人过来主持,我不敢逾越,又怕不知宫中规矩反倒叫人瞧了笑话,只得请韦夫人操办着。”

这番话让王氏也说不出什么来,原本这婚事就是赐婚,不必寻常人家成亲,自然不能马虎,她们不过是洛阳富户,哪里知道什么宫里的规矩,也就不敢搭腔。

曹氏在旁轻轻笑道:“云娘说的是,赐婚不比寻常,又有韦夫人代为操劳,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倒不如留在这里陪云娘说说话。”她心里越发瞧不上王氏了,这都什么时候了,却还想着借着打点婚事巴结那些贵人,眼前这位三娘子就要成为刺史夫人,也是贵人,连自家人都笼络不住,却还妄想别的,真真是没脑子。

苏云此时看了一眼下席坐着的几位“亲人”,王氏满脸虚假的笑容,是不是瞥上一眼自己,却并没有太多恭敬,曹氏倒还算温和得体,并不多话,另一边坐着的苏蕙娘却是面容沉静,微微带着笑意,也不会太过分,倒像是她平日的模样,仿佛先前在前院的那桩事并不曾发生过,她跟苏云之间也没有什么芥蒂一般,她还是那个温柔和气的苏四娘子。

这一发现让苏云不由地目光深沉了许多,看来这位四娘子并不曾死心,至少她没有因为先前的事而受影响,这样深的城府,实在是让人担心。

倒是原本跋扈任性瞧不上苏云的五娘子芳娘,这会子却是怯怯懦懦地坐在席上,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自打先前突厥围城之时,她便真正知道害怕了,原来她以为自己是苏家五娘子,又得老夫人疼爱,自来是骄纵刁蛮,便是闹出去年端阳节花会的事,也不曾受过什么重责,至多是被禁足府里不让出门,更是让她张狂起来。可是想不到一到并州,便遇上了这等危险的时候,突厥围了城,更是听下人说很快就会打进城来,突厥人最是凶残,城里的人一个也活不下去,年轻的女娘更是会被糟蹋了之后再杀掉,她唬破了胆子,万万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样可怕的事,还落在她头上,这才知道她这个苏家五娘子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弱女子,谁也护不住她。

这时候的芳娘收敛了许多,她不敢再挑衅苏云,甚至也生不出嫉妒之心,突厥围城之时,苏云都能想出办法来传递消息,还有胆子想法子守城,这些都是她想也不敢想的,又哪里敢再妄想苏云得到的富贵。

王氏见苏云不大愿意说话,却还是不肯罢休,眼珠一转,又问道:“云娘,听闻那位寿王殿下还不曾离开并州,今日观礼他可是要去刺史府的?”苏云虽然嫁给了李倓成了刺史夫人,但终究是留在并州,长安那边的事怕是有些鞭长莫及,公主是指望不上了,若是能与这位寿王殿下有些来往,想来苏大郎入仕得个官身也不是难事。

苏云却是发现王氏说起寿王时,一旁端正坐着垂着眉眼的蕙娘身子微动,飞快抬起眼扫过自己,似乎有所期待。难道,她要打寿王的主意了?

苏云想起寿王府那几位妾室,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又是出身名门,若是真叫蕙娘得了手,进了寿王府……只怕苦日子还在后头呢!她却是暗暗笑了起来,苏蕙娘的确有小聪明,只可惜目光短浅,她以为攀附上权贵进了府里做妾便是幸事了?却不想那些个王公贵族府里能没有三妻四妾,这些女人能够在王府活下去,又怎么会是任人摆布的蠢货,只怕以她的小聪明一个不小心就会死的连渣都没剩下。

不过她自然不会这么好心提醒苏蕙娘,以苏蕙娘的性子,便是说了也不会相信的,她已经认定了苏云不及自己,要把苏云比下去,又怎么听得进去苏云说的这些。

苏云轻轻一笑:“寿王殿下的确不曾离开并州,只是却不知他会不会去刺史府观礼,此事怕是还要问那边府里的人才知道。”

没打听到具体消息,王氏有些失望,不过她也只是一时想想罢了,堂堂亲王也不是她一个妇人能够接近的,还是从苏云这里打主意比较实在,毕竟使了那么多银钱,若不能如愿,她要肉痛上许久了。

苏蕙娘听了话也是微微失神,只是很快收起心思,依旧微微笑着沉默不语。

第一百四十七章 自讨没趣

亲迎的车队已经到了宅院门前,虫娘兴高采烈带着丫头婆子们去拦门,闹成了一团。

外边的喧闹声远远传到了厢房里,苏云抬起头来,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他来了,来迎娶她去刺史府。

一旁的王氏耐不住,挪了挪身子,向着苏云满脸笑地道:“云娘,怕是亲迎的人来了,我出去瞧瞧,帮着公主殿下一起迎着她们,不叫乱了规矩去,可好?”

苏云也不搭腔,却是静静笑着,问道:“大嫂怕是连这院子里的丫头也都不识的,何况前院有长公主和公主殿下在,不必费心了。”她不能让苏家人过去,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最清楚这几个个个都别有心思,若是在自己的全礼之日当着这许多人闹出什么事来,只怕又要惹来诸多事端,何况玉真长公主和虫娘对这几个苏家的女眷都并不喜欢。

王氏悻悻地坐下,只好死了出去与公主等人攀交的心思,不情不愿地坐在厢房里陪着苏云,等着前边人来请苏云过去行奠雁礼。

好不容易等到丫头们推开门,鱼贯而入,小巧和樱桃一左一右进来拜下道:“请娘子去前院行奠雁之礼。”

苏云慢慢起身来,向王氏曹氏几人道:“还请嫂嫂妹妹们随我同去吧。”奠雁礼上新妇需是被娘家姐妹扶着出去的。

曹氏不等王氏开口,笑吟吟上前扶住苏云的手,轻声道:“贺喜云娘,这会子可是作新妇了。”

这会子王氏才醒过神来,忙不迭上前扶住苏云另一边手,夸张地笑着:“云娘好福气,又是这般好模样,自然是要嫁这样的好夫婿。”全然不曾记得当初她是如何挖苦从邹家被赶回来的苏云的。

蕙娘和芳娘此时也温顺地起身。跟在苏云三人身后,一众人簇拥着苏云出了厢房,向正堂而去,李倓等人已经等在那里。

正堂中,李倓一身绛紫大科蟒袍立在堂中,全然没有身后傧相们的嬉笑散漫,如同往常一般严肃的脸色,只是细心看便能看见他嘴角含着一缕少见的笑容,目光越发明亮,时不时看看堂中那道珠帘后。想看着那抹期待已久的人影能够早些出现。

“新妇来了!”虫娘快步进来,欢欢喜喜地道。

一时间堂中众人都望向那道珠帘后,只见两位妇人扶着一身绯色衣裙盛装的新妇进来。隔着帘子看不清新妇的容貌,但却能看到李倓满目欣喜按耐不住的雀跃的神色。

丫头端来马鞍放在跟前,曹氏笑着道:“云娘快坐上去吧,这可是刺史平日用过的哦。”

苏云早已涨红了脸,她不明白这唐代人怎么会弄出这么古怪的习俗来。结婚之时要把新郎的马鞍取了来给新娘坐上,穿着这一身披披挂挂,头上的金凤正钗重的压人,还要提起裙摆坐在低矮的马鞍上,真是累人。

这边才坐好,帘子外韦夫人笑着道:“新郎可掷雁了。”

李倓取过那对被红罗五色绵缚住口的白雁。含笑向着珠帘后抛过去,大雁惊得扑棱着翅膀朝珠帘里撞将进去,误打误撞正巧掉落在苏云的怀里。惊得她后仰着身子,瞪着怀里那个毛茸茸的小东西。

倒是韦夫人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天作之合,大雁入怀,必当恩爱到老。”

帘里帘外的人都笑了起来,只有苏云身后立着的蕙娘目光阴冷。只是面上勉强地抿了抿嘴,并无半点笑意。

奠雁礼便在一众人的笑声中成了。丫头们扶起苏云在帘子后退出了正堂,她要回厢房去重新上妆,一会子便要随着亲迎的车队去刺史府,那便是正式出嫁了,王氏和曹氏一干女方亲族留在了堂中,陪着李倓等人。

看着苏云走远了,王氏忙不迭上前堆了笑向着上席坐着的玉真长公主和虫娘拜下道:“给长公主、公主殿下见礼。”又向着李倓和韦夫人作礼,笑容恭敬,满是巴结讨好之意。

玉真长公主吃了一口茶汤,淡淡笑道:“苏大奶奶多礼了,请起吧。”虫娘是理也不理,只是叽叽喳喳与李倓笑着说着。

韦夫人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这是苏云的婚事,苏云是苏家娘子,苏家也该是主人,如今奠雁礼都成了,苏家大奶奶倒向着她们恭恭敬敬行礼请安起来,着实叫人笑话。

还是李倓转过脸来,向王氏欠欠身:“大奶奶多礼了,还请坐下吧,一会子就要催妆了。”他们留在这里是为了一会子催妆,迎了苏云登车去刺史府,并不是要与苏家人见礼寒暄的。

王氏自然听出他的意思来,不由地脸红了又红,这才讪讪退下,不敢再自作主张上前搭讪了。曹氏此时在旁看着,不由地偷偷笑了起来,王氏这人平日也只有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大见识,偏偏自以为聪明,做出些让人笑话的事来,反倒弄巧成拙。今日是苏云全礼,这些贵人能来此处观礼,便是与苏云来往亲厚的,她们是苏云娘家亲族,也是这大礼的女方家人,便是不怎么开口不怎么结交,贵人们也能给几分脸面,偏偏王氏要这般露骨的巴结,分明是打了别的主意,只怕那群贵人已是看不上这位苏家大奶奶了,不知道在心里如何鄙夷不屑。

等了小半个时辰,身旁的傧相与李倓说了几句,一众人这才到了前院的庭院中,打开宅院大门,数十人立在庭院中笑着高声呼喊着:“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一声比一声高,要把这催妆的呼喊声传到内院,让苏云听到。

催妆自当要有催妆诗,若是别的人家也有特意请了人代为咏诵,李倓却不曾让人代劳,他微微含笑负手立在庭院间,提足中气一字一句吟诵道:“昔年玉京游,仙人许妆头。幸为秦晋会,鸾凤下妆楼。”目光炯炯望着远处的内院垂花门。

不过许久,数位丫头扶着品服冠装皂罗障面身姿婀娜的苏云慢慢走出垂花门来,一时间亲迎的众人都欢呼笑闹起来,新妇已经出来了,这便要登车去刺史府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

迎亲的马车没有蓬壁,只有轻薄的朱红纱罗帷幔,马车外的人能够将妆点一新的新妇看得清楚。一路上,苏云都低着头,虽然有蔽膝遮住,却还是觉得羞涩不已,对于苏云娘这已经是二次出嫁了,可是苏云却是前生今世头一遭,实在是做不到镇定自若。

出了市坊,到了正街上,不知何时起人渐渐多了起来,道两旁竟然立满了百姓,有男有女,老少相扶,笑盈盈望着马车里的苏云,和前头骑马引路的李倓。

他们手中捧着各色果饼,还有新折下来盛放的石榴花,似乎并不似是障车的,苏云正有些奇怪,微微侧头,自蔽膝下偷偷打量着道旁的人。

忽而听有人高声道:“贺刺史与苏娘子大婚之喜!”一时间,道旁众人尽数齐声高喊道:“贺刺史与苏娘子大婚之喜!贺刺史与苏娘子大婚之喜!”这道贺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绵延许久不曾停下,更是将手中的果饼向着马车抛掷而来,落在道上和马车上。

原来他们是来向苏云和李倓道贺的,这让李倓和苏云都吃了一惊,苏云是新妇不好答话,李倓英姿勃发骑在马背上,拱手抱拳向着道旁站满了的百姓行礼道:“有劳诸位厚爱,前来道贺,某与夫人在此谢过了。”望着眼前满是笑容的人群,李倓深深一揖。

道旁早有人道:“刺史今日大喜,我等感念刺史和苏娘子待并州百姓一片心意,特来道贺。”

又有妇人高声道:“若不是苏娘子当日主持开仓放粮,救济我等,只怕此时我们早已是饿死,或是被突厥人破城屠戮了,我等谢过苏娘子与刺史的恩德。”说着竟然哽咽起来。

“可不是。当日苏娘子想出计策递了消息出城求援,才能有援军救下并州,救下我们一城百姓的性命!”

李倓回过头看了一眼马车上端坐的苏云,露出自豪的笑容来,这才向着众人高声道:“多谢诸位,某与夫人实在感激不尽。”

这一路上全然不似别家成婚亲迎,竟然没有障车之人,只有立在两侧高声道贺和欢笑的人们,在人群的簇拥下,亲迎的马车顺畅地到了刺史府。

刺史府早已被妆点地喜气洋洋。门前高高挂着一对双喜大红灯笼,朱红的大门敞开来,铺上大红地毡直到门前。一会子新妇就要踩着地毡自正门而入,直到青庐。

在韦夫人的安排下,一众仆从都换上了新衣,精神十足地立在门前迎客,见亲迎的车队回来了。早有婆子快步进去报与长公主等人知晓了,他们会去正堂,李倓苏云二人要在那里行拜堂之礼。

苏云是什么也不知道的,她只是感觉到马车停了下来,有丫头打起帷幔轻笑道:“请新妇下车入府。”这才扶着她小心下了马车来。

遮着蔽膝,苏云只能看到脚下的路。还有一双双脚,只得小心翼翼地走着,前一日就已经被交代过。蔽膝在到青庐之前是万万不能揭开的,所以她一边要小心脚下的路,避免被门栏绊倒,一边还要小心头上的蔽膝,不能滑落下来。不然就要弄出笑话来。

丫头扶着她兜兜转转许久,只听身旁的喜娘一处一处报着:“过门厅了……过门堂了……”

直到低着头走得苏云头也晕了。喜娘才报道:“到正堂,行拜礼。”这才算停下来。

苏云疑惑不解,难不成唐朝也流行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正纳闷时,丫头隔着蔽膝低声道:“夫人,该去夫妇倂拜了。”原来只要夫妻对拜。

李倓不等丫头扶苏云过去,却是亲自走过来,伸手握住苏云的手,牵着她到堂上玉真长公主跟前,笑望着一身新妇打扮的苏云:“云娘,该行倂拜之礼了。”

堂上众人一时愣住了,却又很快笑了起来,看着这小夫妻二人情意深重,只有一旁坐着的寿王李瑁目光微黯,低头吃了一口手中的茶汤,不再多看堂中情浓的二人。

苏云只觉得脸上烧热,隔着蔽膝也能感觉到李倓那深情的目光,她心里已是满心欢喜和幸福,能得夫如此,还有何求。

夫妻二人在众人面前,对拜行礼。喜娘高声道:“礼成,请新人至青庐。”一众观礼之人都起身,欢喜地簇拥着新人向着内院而去,青庐就设在厢房旁,新婚之夜,一对新人要在此洞房花烛。

众人满心雀跃,都是想要在青庐看一看新妇的模样,取笑取笑夫妇二人,故而都是急急地跟着走了,只有李瑁皱着眉慢慢走在后边,他心里此时很不是滋味。

记得从前娶杨氏之时,也是欢喜的,那时他亲娘贞顺皇后尚在,正是年少志得意满之时,能够娶得那般美貌出众的女子自然是得意的,却也没有如这般情浓之时,婚后夫妻恩爱,杨氏体贴小意,又是柔媚动人,最是知道他的喜好,又能有什么不满足,便是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