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此夜梦中闻折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尚有四品以下,如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品以上官员,数以百计。
  '通奉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二品散官。
  '通议大夫'唐宋两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
  '资政大夫'元明两代正二品文官。
  '资善大夫'元明两代二品文官。
  '资德大夫'元明两代二品文官。
  '奉直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管。
  '奉训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明为从三品。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章。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七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阶官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阶官。
  '公、侯、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以下最高爵号。明代仅封侯、伯。
  '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中央派出官员
  '安抚使'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明代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时则称安抚大使。
  '巡按'明代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巡按,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领导分庭抗礼,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
  '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
  '经略安抚使'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丵件的官员称为钦差。
  转运使'唐代经理江淮米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漕司,明清两代称漕运总督,一般是二品官。
  这些由中央派出到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洗马'洗马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驸马'“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
  '郡王'隋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武官名称及品级:
  '宣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品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官服制度
  官服也叫做服章,根据《辞源》的解释:“是指表示官吏身份品秩的服饰。”具体而言,官服是指等级社会中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籍以明辨官品等级的服饰。因此,官服制度,就是指辨明官吏身份的特定服饰的相关制度。明代官服主要包括皇帝冠服、皇后冠服、文武官冠服、命妇冠服。此处专指文武官冠服。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礼制。他废弃了元朝的官服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在严格的等级观念指导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初步制定出一套官服制度。明代服饰恢复了传统的特色,以袍衫为尚。职官朝服,依然承袭古制,用冠冕衣裳。文武官员凡遇大祀、庆成、冬至等重要礼节,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官员的品位以服色、冠上的梁数、所持场板以及所佩的绶带作区分。官员平日在本署衙门办理公务,着常服。洪武二十三年定制,文官衣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同。武官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氵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即御史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又令品官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彩绣。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朝见人员,四时并用色衣,不许纯素。三十年,令致仕官服色与见任同,若朝贺、谢恩、见辞,一体具服。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得衣麒麟。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像生狮子、四宝相花、大西番莲、大云花样,并玄、黄、紫及玄色、黑、绿、柳黄、姜黄、明黄诸色。弘治十三年奏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镇守、守备,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科道纠劾,治以重罪。正德十一年设东、西两官厅,将士悉衣黄罩甲。中外化之。金绯盛服者,亦必加此于上。都督江彬等承日红笠之上,缀以靛染天鹅翎,以为贵饰,贵者飘三英,次者二英。兵部尚书王琼得赐一英,冠以下教场,自谓殊遇。其后巡狩所经,督饷侍郎、巡抚都御史无不衣罩甲见上者。十三年,车驾还京,传旨,俾迎候者用曳撒大帽、鸾带。寻赐群臣大红纻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时文臣服色亦以走兽,而麒麟之服逮于四品,尤异事也。
  锦衣卫
  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明太祖所创
  头戴凤翅盔的锦衣卫大汉将军
  设之“御用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公元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都督府”。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
  明朝锦衣卫(20张)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汉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及总统府参军长。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CIA,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古人惯以朝廷鹰犬暗称呼锦衣卫与东厂、西厂。
  清代福格撰《听雨丛谈》:“步军统领,秩如汉之司隶校尉、明之锦衣卫,虽武职二品,威权甚重。”
  张廷玉之《明史》职官: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锦衣卫服饰传统意义上,锦衣卫三大特征为飞鱼服,鸾带,绣春刀。但事实上,锦衣卫的并没有穿着飞鱼服的习惯。
  历史沿革
  '1'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锦衣卫在地图上的位置
  1382年5月29日(明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它原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使锦衣卫的权力扩大,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佥事等官职,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南镇抚司理全国军匠之刑狱。北镇抚司专及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屠杀文武大臣,镇压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
  其实锦衣卫的“职业历史”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汉朝汉武帝时设置“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之众的“司隶校尉”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个职业的雏形,到魏晋时期曹操因为生性多疑恐“中丞,司隶不为己用。”进而设立了规模更为庞大的“校事”、“典校”及其附属机构,正式确定了这个神秘的特务机构在中国历朝政府中的地位。再以后南北朝时的“侯官”、唐时的“内卫”一直到明朝的“锦衣卫”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只不过到了明代,把汉武帝时的司隶校尉、绣衣直指御史这类专设监察官职正式化了,锦衣卫“私查舞弊,拱卫京师,独捍皇权,察录妖异”的特务性质最终连同组织形式终于正式被“确认”下来,并得到了他正式的名分而已。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由于朱元璋看到了锦衣卫的弊端,烧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正式废除锦衣卫。
  靖难成功后,明成祖朱棣重新启用了锦衣卫,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
  1420年又设东厂。1477年3月明宪宗更设西厂。明武宗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制度;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10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9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王朝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通常锦衣卫在逮捕嫌犯之前,会发给其“驾帖”,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逮捕证。

海派与京派【附感言】
更新时间2012…2…2 11:58:15  字数:1178

 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
  第一,世俗化、商品化倾向。初期海派小说注重商业化,以赚钱为目的。他们往往以迎合市民的口味而拉开与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文学的距离,单纯描写市民的衣食住行,平庸世俗。
  第二,性爱小说成为初期海派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海派作家的性爱小说,有反映现代青年婚恋的一面,表现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不乏民主精神。但他们更多的情爱小说格调不高,往往在他们所追求的爱情幸福之中,夹杂这旧的贞操观念及卑琐的占有欲等陈腐意识,有时甚至粗制滥造,低级庸俗。
  第三,注重小说形式的创新。初期海派作家能够熟练地运用晓畅流利说我白话语言,注重性心理的描写,有的还尝试运用心理分析手法,变叙事切入的角度,这都表现出初期海派作家的探索精神和先锋性。
  京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截至现在,小璃在起点已经混了五个月左右了,只是推荐依旧惨淡,点击仍没过万。怨天尤人的话我不想说,只是自己早已从当初的踌躇满志到现在平静如水。看着自己冷清的书评区,我也只是有些失落。其实现在也还好啊,至少每天还有三十个左右的书友在等我。有人作伴,有人等文总是好的。
  我也曾想过要放弃,可是折柳于我来说是第一个孩子,我舍不得。记得曾经有位读者问我,这本书会不会太监,小璃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不会,成绩在惨我也会写下去,小璃承诺了就不会放弃。对于折柳,我想给他一个结尾,我也想早点结束,但是故事的大纲我不想动,我也不想破坏它本身的质量,所以只能慢慢写。
  当我在起点发了半个月的文时,我就发现,折柳真的很不适合起点的思维。说起来也是自己的责任,许多规则没有闹清就发文。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折柳十五万时,我依然懵懵懂懂,许多事情都是同时写手的朋友教的,包括A签与VIP的关系。至于点击量可以在淘宝网上买,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可是这样有意思吗?
  起点的文很像是以前的海派文章,追求商业利益,追求创新,而京派风格的写手显然是在起点混不开。至于小璃,一个懵懂无知的新人罢了。
  诸位,小璃说这些不是抱怨什么,只是有些失落罢了,毕竟自己的孩子不讨喜,总是有些失望。小璃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肯定,也希望他变得更好,所以,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指正。书评区很冷清,对折柳的成长是不利的,还请大家在里面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相信大家也希望折柳越来越好看吧?小璃在此多谢了。
  

明朝妃嫔制度
更新时间2012…2…19 20:07:26  字数:717

 小璃书中所涉及的妃嫔制度并不是单一朝代的,所以可能大家看的有点晕,现在给大家(www。fsktxt。com)整 理一下。
  后蜀的妃嫔制度仿的是周朝古制,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大姜**仿的是明朝:
  编制与人选: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嘉靖十年(1531)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而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此,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明史》卷108《外戚恩泽侯表》),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后妃选配的地域,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附近,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等级与待遇:一是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微号和谥号。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第一章 云州来客
更新时间2011…8…26 19:45:15  字数:3033

 秋日的早晨,风也萧萧,马也萧萧,昏黄的天似要来雨,路上行人稀少,偶有几人好奇地瞧瞧熙王府门前的年轻男子。那男子二十多岁的样子,一身葛布衣装,风尘仆仆,面露疲惫焦虑之色,徘徊良久,犹豫不决。最后似是终于鼓起勇气,紧了紧肩上的包袱,举步上前,叩响了门扉。时间还早,熙王府的侍卫还未在门前设岗。
  “吱呀”红木大门开了条缝,一位身着青衣,头发花白的老者探出半个身子,上下打量了男子一番,问道:“这位小哥可有何事?”男子微微有些紧张,右手攥紧了包袱,哑声道:“我来……草民前来求见熙王爷,还请老人家代为通禀。”老者好奇的看了看他,又问道;“请问小哥如何称呼,老汉也好通报。”男子大喜,忙道:“小可姓杭,与王爷在云州有一面之缘,这是信物。”说着,双手奉上一块铜牌。老汉探头一瞧,见是自家王府的令牌,不禁讶然,慌忙接过,点头哈腰地请男子稍后片刻。那老汉只是熙王府一个普通的更夫,熙王府有资格带腰牌的哪一个不比他大,他又怎能不恭敬呢?铜牌与话语层层递上去了,过了大约一刻钟,一个青衣小厮才出来请男子进去。男子眼中倏忽闪过一抹狠厉之色,面上却微微一笑,颔首道:“有劳了。”
  青衣小厮领着男子穿堂入室,直到议事厅才停下,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笑道:“公子请稍侯,我家王爷这就来。”说罢,躬身倒退了出去。青砖铺地,汉白玉为柱,鎏金雕蟒的座椅置于主位,主位下首则是排得整齐的两溜黄花梨的八仙椅。男子打量着这气派而又肃穆的厅堂,若有所思。这就是姜国的熙王府,那个灭了蜀国,汉国的熙王陈传所住的府邸。男子深吸一口气,又紧了紧肩上的包袱,重新审视这雄伟的建筑。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将要进入议事厅时,那从回廊转过来,捧着本书册边走边看的白衣少年已然通过眼角余光注意到了他。待小厮出了议事厅后,少年站在廊上故意咳了两声,小厮慌忙转向趋步向前,躬身道:“见过公子,不知公子有何吩咐?”少年向议事厅一扬下巴,淡淡地问道:“他是谁?”小厮顺着少年的目光望去,回首笑道:“他呀,听说是王爷在云州认识的,好像还救过王爷的命呢!”“哦”少年挥了挥手,示意小厮下去。
  待小厮走后,少年思索了一会,转身向内院走去。恰巧迎面看到领着一众家仆正朝这儿来的熙王。熙王已五十多岁,却依然如四十多岁般强健,龙行虎步,端的是步步生风。一副山羊胡又为其平添几分威严,不怒自威大抵如此。少年紧走几步,当面一揖,恭声道:“义父。”熙王一顿,点点头,示意他同行。少年与熙王前后留出半肩距离,轻声询问:“义父,不知厅中之人是何来历?”熙王皱皱眉头,轻斥道:“骊歌,谨慎点没错,但太过谨慎了,当心让外人看轻了我熙王府。”少年怔了怔,才小声道:“是……”熙王瞟了他一眼,道:“反正人就在王府,你要真不放心,跟本王去看看就是。”少年这才略微放下心来,脸上也有了些笑意,忙不迭地应了下来。熙王欣慰地看了看他,心道:“这义子到底没白认。”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厅堂。熙王人还在门口就已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呼:“哈哈哈,本王说这鸟儿今早怎么叫个不停,原来是有故人到了。九生,本王总算把你盼来了!”杭九生刚要屈身下拜,熙王已一把搀住了他,笑道:“嗳,九生,见外了不是,你是本王的救命恩人,还拜什么?”杭九生犹豫间,被熙王唤作骊歌的少年冷冷地道:“义父都这么说了,你还想怎样?”杭九生嚅嗫着,登时紧张得不敢吭声。“骊歌!”熙王皱皱眉,嗔道。骊歌没吭声,只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把脸转了开去,似是很不服气,又似是有些瞧不起杭九生。熙王略微有些尴尬,笑着招呼杭九生道:“别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