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杀明-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鲜啊。他随即又觉得有点古怪。这个妞妞,别人还没有过门呢,倒是嫂子嫂子的叫起来了,还真是亲热。
    只可惜,他现在对付妞妞、大囡、小囡的手段,全部都没有用了。这几个小女娃,现在也是jiāo贵得很。作为委员长大人的妹妹,她们能不jiāo贵么?她们在白衣军宁夏镇的地位,就跟紫禁城里面的公主差不多。别人有的东西,她们都有了。别人没有的东西,她们也有了。她们现在最憧憬的,不是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而是准备上学念书了。
    在徐兴夏离开宁夏镇之前,就得知消息,林夫人正准备筹办一个sī人xìng质的女子书院,招收一些适龄的女孩,讲读四书五经,传授琴棋书画之类的。对于林夫人的这个决定,徐兴夏自然要大力支持。妞妞、大囡、小囡她们都报名了,据说很快就会开学。以林夫人的文化水平,教导她们几个,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说林夫人这个女人有点清高,骨子里有点看不起人,让徐兴夏总是有想要蹂躏她,教训她的冲动,,她的言语谈吐,她的行为举止,她的学识风范,在女子里面,还是比较出sè的。好像妞妞、大囡、小囡这样的野孩子,如果能够学到一星半点,对于她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绝对是有好处的。多学一点文化肯定不是坏事啊。随着的展,文盲是越来越不吃香了。冬子也终于可以上学了。他上学的地方,就是原来的庆王府学堂,也就是俗称的西国子监。在白衣军控制了庆王府以后,徐兴夏决定,将庆王府里面更多的区域腾出来扩大学堂的范围,招收更多的学生。除了贺逢圣之外,白衣军还开办了一些其他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是张天豪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请来的不如意的文人。
    大明朝的读书人数量,本来不是很多。每个地区的sī塾,都是有严格的人数限制的。一般的家庭,也没有能力供应自己的孩子上学。在西北地区,地少人稀。地瘠民贫,读书人的数量就更少了。教学质量也无法和别的地区相比。大明朝的进士,基本上都是来自东南一带,来自西北地区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和科举考试中举的名额比起来,读书人的数量,还是相当多的。一个读书人里面,最终能考中举人的,还不到一个。而一千个读书人里面,能考中进士的,估计也不到一个。换言之,就是有很多的读书人,其实都是穷困潦倒的,必须另谋出路。
    对于屡屡落榜的读书人来说,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继续苦读三年,下次再考,当然是一条出路。
    给人当先生,做幕僚,担当师爷的角sè,也是一条出路。兴办学堂,教书育人,也是一条出路。徐兴夏现在提供给他们的,就是第三条出路。无论是什么地方的读书人,只要愿意到宁夏镇来教书,都可以获得丰厚的待遇。
    由于徐兴夏的反贼身份,愿意到来的读书人数量,当然不会很多。毕竟,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造反谋逆之类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李自成轰轰烈烈的打遍了半个中国,始终招收不到合适的军师,就是这个缘故。,也不排除有少数的读书人,在屡屡落榜以后,对朝廷非常不满。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很多读书人,现自己榜上无名,第一时间,就是这里面有黑幕,有暗箱操作,一定是有人作弊了。如果当时的世道又十分黑暗的话,这种怀疑会更加的强烈。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希望知道真相,希望自己的落榜命运得到改变。如果这些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痛恨朝廷,痛恨科举。一怒之下,就会投靠到“反贼”这边来。
    好像唐朝时候的黄巢,就是因为考试屡屡落榜,一怒之下,就参加了暴乱的。黄巢的诗句,还是很有水平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黄巢的诗句。又好像当世的范文程,也是因为考虑屡屡落榜,干脆到辽东地区去谋生,投靠了皇太极。和这些人相比,徐兴夏的名号,还算是好听的。加上张天豪的yòuhuò,倒也陆陆续续的来了十几个秀才之类的人物。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贺逢圣继续留在了庆王府,继续他的庆王府学堂教学。原来由庆王府放的钱粮,自然是徐兴夏接过来了。徐兴夏对于贺逢圣的酬劳,是不增加,也不减少。原来庆王府给他多少的酬劳,现在白衣军也给他多少的酬劳。
    徐兴夏也不敢贸然的邀请贺逢圣为自己效力。根据后世的记载,这个贺逢圣,是比较难对付的。张献忠占领湖广的时候,曾经请他出山,结果被他拒绝。张献忠派人抓他,他干脆就跳水自杀。可见,这个贺逢圣,骨头还是tǐng硬的。万一他拒绝自己的要求,又或者干脆自杀的话,倒是损失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了。
    本来,徐兴夏是准备让贺逢圣担任教育司的管事的。在明末的历史上,贺逢圣就是以教书育人出名的,门下的弟子非常多。以他的身份地位,担任这个职位,一点问题都没有。或许,还有一些号召作用。现在的宁夏镇,包括所有被白衣军控制的区域,都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普及基础的文化知识。简单的来说,就是认字。连基本的汉子都不认得,能做什么大事呢?这是必须改变的。
    为此,他让张天豪出面试探了几次,看看贺逢圣是否有意思出山。结果,他得到的结果,都是贺逢圣明确的拒绝了。既然贺逢圣不肯合作,徐兴夏也就渐渐的心冷了。他让张天豪不要再去袭扰对方,彻底的断绝了招揽贺逢圣的念头。
    同时,他的内心,也有点不服气。麻痹的,不要以为老子就得依靠你们才能成事。天底下不如意的文人多了去,认识几个字有什么了不起?老子还懂得微积分呢!那又有什么用?打游戏的时候还不是照样被别人秒杀?找工作还不是一样被歧视?
    其实,宁夏镇正准备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活动。管事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宣传,鼓励大家读书认字,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徐兴夏的意思,是每个人三天认识一个字。一年下来,能认识一个字左右。坚持五年左右的时间,认得五个字,就能看懂大部分的文章了。当然,这样的要求是最低的。
    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举办夜校。当时的民众,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熄了灯以后,不是呼呼大睡,就是两夫妻忙着造人。要他们晚上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来学习,问题是不大的。后世的新中国,不就是这样tǐng过来的吗?有后世的经验教训,徐兴夏相信自己的道路,是肯定不会走错的。
    夜校的扫盲运动,先在白衣军内部起。根据徐兴夏的命令,白衣军的所有部队,晚上的训练科目,固定有一个时辰是学习文化。前半段抽查昨天学习的内容,后半段学习新的内容。期间,穿插一些文章讲读。扫盲运动想要一下子立竿见影,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持之以恒,效果是一定会显示出来的。
    为了帮助扫盲运动开展得更加成功。徐兴夏还抽时间,编写了三本书,一本是《数学基础》,一本是《物理基础》,一本是《化学基础》,尽可能的将自己懂得的基本常识,都编入这三本书里面。有这三本书存在,夜校的老师,就算自己不是很懂,照本宣科就是了。
    如果有什么疑huò,老师就和学生们一起研究。当时的条件,的确非常的有限,想要找几个合格的老师,根本不可能。懂得算术的老师很少很少,懂得物理和化学的,基本没有。幸好,这三本书涉及的,都是很基础的常识,没有什么深奥之处。@。
【第494章】朝廷的驸马爷
    。
    比如说这本《数学基础》,就只涉及到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等日常应用,就连四则混合运算都没有。WWw。因为,在当时,根本不需要四则混合运算。遇到复杂的问题,大家分开计算就是了。除了专门的会计之外,一般人只要掌握加减乘除,基本上就够用。
    《数学基础》的出现,让民众们的计算方法,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原来,计算只限于账房先生、店铺老板等专业的人士掌握,其他人基本都不懂。现在,一般人都懂得计算了。特别是那些小孩,可以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当时的计算,要么是筹码,要么是算盘,好像阿拉伯数字这样的纸面计算,还是第一次出现。
    上了年纪的人,或许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些困难。
    那些小孩子,却是不太困难的。小孩子的悟xìng,本来就是很强的。十个阿拉伯数字,九九乘法口诀,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内容。只需要反复的教诲,他们就能学会。除了上课之外,他们平时玩耍的时候,也是可以轻松用到的。哪怕是最笨的小孩,用两三年的时间,也能掌握。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只有绝大部分人都懂得基本的数学常识,其他的学科,才有继续推动的可能。举个例子,那些负责研究雷汞的工匠,也是在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以后,才能更好的进行研究的。大炮的研究也是如此。就连日月铳的制造在应用了数学方面,xìng能上也有一定质量的提升。
    为了更好的学习语文,徐兴夏还特别推行了标点符号作为断句使用。以防止出现歧义。当时的文章,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一般都是依靠之乎者也之类的词语断句。不同的人,讲读不同的文章,可能有不同的断句,甚至可能导致意思出现误差。徐兴夏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如果一篇文章,因为断句的问题,意思大相径庭,甚至是完全相反。那是很容易出事的。只有使用标点符号断句以后,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歧义的出现大家学习起来也更加的容易。以前,是条件不成熟,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现在条件成熟了,他就要断句了。毛笔不好写,那就推广鹅毛笔。鹅毛笔的使用,其实是和标点符号的应用捆绑在一起的。因为使用毛笔来书写标点符号的话,需要很高的技巧,否则,就是一团黑。比如说,写一个句号用毛笔就有点难度。要么占据的空间很大,要么是误认为一点。但是,鹅毛笔就不同了。鹅毛笔的宇体,要比毛笔细小的多。
    当然,从成本来讲鹅毛笔的成本也更低,一般的家禽之类的羽毛,都能用来制作鹅毛笔。此外,掌握鹅毛笔的技术难度也更低,它的姿势基本上和抓筷子是一样的。这对于普遍推广读书写字,是很有好处的。一般的读书人,光是为了练习抓毛笔的姿势,就得花费好长的时间呢。一般的民众,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不要以为鹅毛笔只是一根鹅毛,很难看很难用。其实,工匠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了不少外观漂亮,又经济实用的鹅毛笔,投放市场。徐兴夏现在批阅公文,使用的就是鹅毛笔。虽然没有后世的钢笔和圆珠笔方便,但是和毛笔比起来,还是舒服多了。
    当然,某些人在背后也抨击徐兴夏不使用毛笔,是在对古老的中华文化不敬。制作鹅毛笔这样的东西,简直是在亵渎祖圌宗的传家圌宝。对于这些话,徐兴夏也听到了,只能是一笑置之。他现在要学毛笔,太难了。装作没有听到吧。
    “阿爹呢?”徐兴夏随口问道。他本来以为自己很忙。没想到,回来以后却现,最忙的居然是自己的老爹。老爹掌管着玻璃和汉白玉瓷的生产,一个月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在家。好像他这样的年纪,老夫老妻了,长久不见面,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如果换了他和苔丝娜,只怕不行。
    “他啊,一个月都不着家,你去找他吧。”王氏随口说道。
    对于徐福庆的忙碌,王氏也的确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既然要干活,那就忙活呗。儿子回来了,自然是要热闹热闹的。只是现在的徐家,什么都不缺,饺子、猪肉之类的,都是现成的,无论做什么菜,都不需要折腾。王氏就下厨弄了几个菜,招待自己的儿子。席间,三个女娃嘻嘻哈哈的,不知道说起什么,王氏忽然说道:“对了,你和京城来的那位姑娘,还有联系吗?”
    徐兴夏内心一惊。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他和阿朱姑娘,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他现在的身份,其实是很尴尬的。从朝廷的角度来说,他绝对是叛逆啊,是必须抄家灭族的。有这样的背景,阿朱姑娘怎么可能和他联系?说不定,她都恨上自己了。
    王氏叹息着说道:“你的事情,我也想开了,你在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爹娘也不催你了。不过,我倒是听谁说起,说朝廷要安抚你。还准备让你兼任三镇总兵官什么的。要不,你就提一个要求,让他们将阿朱姑娘许配给你算了。你也不算是辱没了她。”徐兴夏摇摇头,笑着说道:“那可不行,朝廷不会答应了。”
    王氏不以为然的说道:“怎么就不答应呢?我家的孩子,难道配不上她吗?说真的,这个驸马爷,我还真不稀罕。”徐兴夏笑着说道:“你不懂,朝廷的驸马爷,是不能掌管权力的,只能是养猪一样的养着。我现在掌握着军政大权对他们的威胁很大,他们怎么可能还招我做驸马爷?这件事,明面上是绝对不行的。就算要做也只能是暗地里偷偷的商量,不能公开。”
    王氏瞅着他半晌,忽然笑道:“敢情是你有计划了?那就好!那就好!娘也不问你怎么做。反正,到时候,你带着她回来就是了。不过,我先跟你说了,我可不兴三跪九叩的大礼。没有做爹娘的给儿圌媳圌fù跪拜的道理。这样的儿圌媳圌fù,我宁愿不要。”徐兴夏笑着说道:“娘,你放心,肯定是她给你行礼!”
    王氏这才放心笑着往徐兴夏的碗里夹菜,一家人其乐融融。
    和家人团聚了一个晚上以后,徐兴夏又要开始忙碌了。事情多,没办法,想偷懒都不行。早上起来,徐兴夏简单的漱洗一番,就走到前面的衙门来,审阅相关的各项报告。在他离开宁夏城的这段时间,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报告,都被积累起来现在才有时间处理。
    大部分的报告,都和战事无关。但是,这绝不是说,这些报告不重要。相反的,这些报告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打仗最重要的,当然是生产了。白衣军的战斗力,是建立在强大的生产力之上的。如果忽略了生产,部队的战斗力也要受到影响。
    最重要的一份报告,自然是有关粮食播种面积的。宁夏镇的大部分粮食都是两年三熟的,刚刚过去的九月份,就是播种的季节。由于莫日根没有能够到来宁夏镇,宁夏镇的粮食播种,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总的播种面积,几乎达到了历史顶点足足过一千五百万亩。在大家的努力下,只要是能够开垦的荒地基本上都开垦出来了。
    能够有如此惊人的数字,在很大的程度上,要感谢那些来自延绥镇的军户。正是他们的到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原本宁夏镇的西南方,好像宁夏中卫等地,都有大量的田地没有来得及开垦的。粗略的估计,不会少于三百万亩。
    因为,这块地方和宁夏镇北部一样,经常受到鞑龘子的袭扰。每年,都有零星的鞑龘子,从胜金关南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土地再肥沃,都只有丢荒的份了。
    白衣军控制宁夏镇以后,刮堵了胜金关的隘口,使得鞑龘子骑兵再也没有机会南下,宁夏中卫等地也就变得安全起来了。这三百万亩的田地,都可以全部开垦出来,播种粮食。加上靖虏卫所属的田地,又有一百多万亩。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九月份的粮食播种面积,才能过一千五百万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喜人的数字。即使按照每亩地征收二斗的赋税来计算,白衣军也能征收到过三百万石的粮食。宁夏镇本地的粮食储备,也会大大的增加。一般的家庭,都有二十亩地左右。他们的粮食出产,是肯定不可能全部吃光的。
    当然,对于延绥镇的军户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宁夏镇的生产条件,的确要比延绥镇好得多。宁夏镇的五亩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粮食总产量基本上能达到一千五百斤以上。搞得好一点的话,能达到两千斤。足够三个大汉消耗了。何况,只要是三尺高的小孩,无论男女,都能分到田地呢。一般的家庭,都有二十亩地以上。
    其实,明朝的耕地总面积,还是相当大的。万历三十三年的时候,全国的耕地总面积,过了12oo万顷(大约18亿亩)。而后世的新中国,耕地总面积过18亿亩。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当时的耕地开,只有后世的十分之一左右。只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垦荒,不断的提高种植技术,粮食产量还会增长。
    比较遗憾的是,当时全国的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极少数大地主的手里。一般的民众,是根本没有田地的。这是很多军户不假思索的放下手里的一切,投靠白衣军的缘故。只要投靠白衣军,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这样的好事,有几个人会犹豫?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民众,几乎从永乐时期开始,就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了。
    “这又是什么?”徐兴夏拿起一份报告,粗略的看了一遍,没看明白。自言自语的又看了一遍,总算是搞清楚了。
    原来,甘肃镇的东南部地区,包括庄浪城、西宁城等辖区,粮食播种面积比较小。当地的田地也相对贫瘠,冬天又特别的干旱酷寒,连小麦都无法种植,只能种植青稞之类的,产量很低。管事会的各位成员,经过研究,都觉得当地的粮食生产,难以自给自足。必须从外地输入粮食,才能保证当地人的需要。
    偏偏由于道路上的问题,粮食的运输成本很高,有点得不偿失的样子。对于这些地区,很多委员都建议进行人口迁徙,将当地的汉人都全部迁徙出来。反正,现在的宁夏镇各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有足够的田地和空间,容纳他们。
    “不行!绝对不行!”徐兴夏坚决反对。
    从经济角度来说,将这些人迁徙出来,的确有利于减轻白衣军的负担。被迁徙出来的民众,到达宁夏镇以后,也的确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但是,从民圌族融合的角度考虑,如果将汉人从这些地区迁徙出来,那些地区,就变成了纯粹的少数民圌族区域了。说不定,若干年以后,这些地方,都成了化外之地了。
    这当然不行。徐兴夏绝对不会容许属于自己的疆土,因为这样的原因,被边缘化。他正要开疆拓土呢,怎么可能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疆土放弃呢?非但不能这样做,还要不断的往那些地区迁徙汉人。后世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只有汉人的数量,过当地少数民圌族的人口数量,才能更好的控制这些区域。现在,的确,白衣军暂时没有能力往这些地区迁徙更多的人口。宁夏镇本地的人口,还没有十分的充实呢。但是,即使这样,也绝对不能将当地的汉人全部迁移回来。相反的,在以后,还需要不断的往这些地区迁徙汉人。比如说,从人口密集的关中地区,迁徙部分的汉人,到达西宁城周围,落地生根,开枝散叶。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