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匈奴是全民皆兵,在冒顿之时,有接近三百万人口,除去老弱,能战者肯定超过了四十万。不过,这些军队会分散在各处,由各个部落统领。真正由单于统领的不会这么多,是以,冒顿直属的控弦之士达四十万,比较合理。
    聚集在龙城的匈奴超过百万,除掉老弱,能战者就有五十万,这很惊人了。
    匈奴打仗与中原截然不同,控弦之士在前,后面就是大队小队的牧民、老弱,赶着牛羊,随之而来。
    是以,匈奴每次南下作战,其实就是一次大迁移。
    “还有,休屠、浑邪、楼烦、楼兰、林胡这些异族也在蠢蠢欲动,欲与匈奴狼狈为奸。”李崇的声音有些低沉,却是蕴含愤怒,道:“这次匈奴南下,比起上次更加可怕,可怕得多!”
    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举南下,就是在赵武灵时期。那时节,匈奴单于率领三十万控弦之士南下,想要占据河套之地,却是给赵武灵王击败。
    那一战,匈奴损失惨重,不仅控弦之士死伤无数,随之而来的牧民老弱也是死伤不少。
    赵国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当时匈奴南下带来的压力却是极大,令华夏震动。在当时,秦昭王想要攻赵,得到匈奴大举南下的消息后,担心赵国抵挡不住,果断的下令终止了攻赵的军事行动。
    并且,他还命令秦国九原郡尽一切努力支援赵国,赵国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军械给军械,一句话,要什么给什么。若是赵国不敌,秦军立时增援。
    赵武灵王婉拒了秦昭王的好意,独力对抗匈奴,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不过,这事也说明了当时匈奴对华夏造成的震动有多大。
    这次,匈奴光是控弦之士就有五十万之众,这压力不小。即使秦军善战,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不得李崇不忧心忡忡。
    更别说,还有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响应匈奴,秦军要面对的异族军队就不是五十万了。
    “休屠、浑邪、楼烦、楼兰、林胡这些异族,有兵几多?”秦异人问道。
    “这些异族虽然没有匈奴那么善战,却也不容小视,大约有二十万之众。”李崇微一沉吟道。
    “二十万?这不就是七十万了?”秦异人感到压力倍增。
    七十万是个庞大的数字,庞大到让人震憾。虽说这些异族的战力不如秦军,却是人数太多了,是秦军的两倍多,就是以秦军的善战,也是压力不小。
    更别说,匈奴善于骑射,来去如风,机动力极强,这对秦军的压力就更大了。
    “看来,武安君的预言是错的。”秦异人眉头拧得很紧。
    白起断言,这一仗是有胜无败,那是因为建立在匈奴五十万之众的基础上。眼下,匈奴出动的兵力远远超过这数目,再有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相帮,秦军的压力就更大了。
    “匈奴远在大漠中,要想打探消息可不容易。先前的消息,有些不确。”李崇摇摇头,有些无奈。
    并非他不想尽力打探消息,而是深入大漠打探消息太难了。
    “这事不怨你。”秦异人知道他尽力了,道:“没什么了不得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匈奴大举南犯,也未必就是坏事。”
    “没错。”李斯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道:“若是大秦打败匈奴,那么,匈奴的损失就会更大,更难恢复元气。”
    秦国这次之所以北征,就在于,要想击败匈奴,为秦国扫灭六国争取时间。匈奴败得越惨,秦国争取到的时间就越多,这反倒是好事。
    当然,问题就要看秦军有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把匈奴干掉了。
    “我这就去赵九原,见见李牧。”秦异人决定联合赵国,联合李牧,共同对敌。
    (未完待续)
第五章 又见李牧
    “李牧?”李崇一听这话,脸上浮现一抹冷笑,不以为然道:“见他作甚?就凭他那点儿老弱残兵,能有什么用?”
    此时的李牧还不为人知,其杰出的军事才干还未展露,李崇要不轻视他都不成。
    更别说,李牧手中只有两万老弱残兵,还真的济不得事。
    “要是你知道李牧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你会如何想呢?”秦异人把李崇这些轻视样儿看在眼里,颇有些无语。
    再杰出的军事天才,也需要舞台,需要战功来证明。若此时秦异人告诉李崇,李牧是了不得的军事天才,他肯定不会信。
    秦异人也没有为他解释的意思,道:“不管有没有用,看看总是好的。”
    “公子,你真要去?”李崇有心阻拦。
    “是呀。”秦异人重重点头,明白他的心思,道:“就算此行无获,也坏不到哪去,不就走一趟吗?”
    李崇想想也是这理。秦异人就是走一趟路,有收获固然是好,没有收获也不打紧。
    当下,秦异人带上李斯、韩非、孟昭、马盖、范通、鲁句践,还有行护卫,离开秦九原,直奔赵九原。
    赵九原在秦九原东面,两座城池相距不过百余里。离开秦九原,秦异人打马疾赶,直奔东方而去。
    正行间,只见前面出现一条巨大的身影,如同巨龙一般,蜿蜒远去,不知终于何处。
    “长城!”秦异人猛的想到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
    “哇!是长城!是长城!”李斯、韩非、孟昭他们也发现了,大是激动,睁大眼睛,打量着前面的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称为“龙的脊梁”。一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秦始皇修长城,以为长城是秦始皇修的。
    这种说法不确,很不准确。
    准确的说,长城并非秦始皇所修,而是秦始皇修建改建长城。
    自古以来,北方边患对中原构成巨大的威胁,春秋战国时代也不例外,北方的游牧民族时不时就要进攻中原,这让中原大伤脑筋。为了防止北方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南下,秦、赵、燕三国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修长城。
    为此,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时百余年的经营,终于修成了长达五六千里的长城。三国凭借长城,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效果还不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定把三国长城进行改造改建,使之更加适应战争的需要。为此,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进行了这一伟大的工程,历经多年,终于改造改建完成。再修了一些长城,把三国长城相连,这就是“万里长城”。
    自此以后,万里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龙的脊梁。
    后世诬蔑秦始皇,说秦始皇不恤民力,发百万民夫修长城。可以想象一下,在战国时代,在现代的内蒙古这一带集中百万民夫,这是何等大的压力?
    要知道,在战国时代,这一代属于不毛苦寒之地,经济极不发达,粮草需要从内地运输,这是何等大的压力?
    可以不给民夫工钱,总得要给他们吃吧?百万民夫,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长年累月下来,这是何等巨大的压力?
    再者,在当时,北方的交通极不方便,运粮就更加困难了。比如,从当时很富饶的齐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半岛运粮到现在的北京一带,运一百石粮能有一石到达就不错了。这一石,还是从民夫的牙缝里抠出来的。
    如此不发达的交通,运送一百万民夫的口粮,只能是个梦。
    正是因为北方经济极不发达,为了解决北方军队的粮草问题,秦始皇下令修直道。秦朝从山东半岛通往北方的直道是修成了,从关中通往北方的直道到秦朝灭亡都没有修成,到了汉朝接着修,方才修成。
    仅凭一条直道,也没有这么大的运输能力。
    “走,去瞧瞧。”秦异人大是振奋,长城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能错失了,非要见识不可。
    对这提议,不会有人有异议,众人也是振奋,想要看个究竟。
    一行人打马前行,很快就来到了长城上,放眼一望,只见长城蜿蜒远去,如同腾飞的巨龙,气势磅礴。
    “了得,了得!”李斯他们是赞叹不已,眼睛发直。
    “真是没有想到,人之力其伟若斯!”韩非更是感慨。
    “不见长城,不知人力伟哉!”秦异人对韩非的感慨大为赞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到长城不知我们祖先的伟大。在战国时代,就能修成数千里长城,这是何等的让人震憾!
    现代人,不论来自哪国,只要到了长城,得知长城的历史,无不是惊叹不已。
    “嗯。”秦异人把长城好一通打量,不住摇头,暗自想道:“比起后世的长城有些粗糙,还不适合作战。比起后世的长城,远远不如,远远不如。”
    这一时期,长城还未经过蒙恬的改造改建,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各有各的特色,其修建技术不是那么好,更不适合战争。直到经过蒙恬改造之后,长城才更适合战争。
    现代流传下来的长城,是历朝历代在秦长城基础上不断修整、改造的结果,自然是要比眼下的长城好得多,更适合战争的需要。
    李斯、韩非、孟昭他们睁大眼睛,死命的打量长城,阵阵惊叹声响起。
    秦异人却是有些犯难了,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天下一统之后,这长城是修还是不修呢?”
    这问题还真是让秦异人有些犯难:“修的话,耗费巨大,这对大秦是个沉重的负担。不修的话,又何功在后世?不管怎么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国防工程,尽管有无数后人在谩骂,却不得不承认,长城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是勿用置疑的。假若没有长城的保护,中华民族还能是中华民族吗?”
    后世骂秦始皇的人不少,骂长城的人同样不少。不过,长城对中华民族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看看汉朝、隋朝这两朝的历史就知道了,若汉隋两朝没有长城的屏障作用的话,汉隋两朝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
    汉朝在开国之初,被匈奴压着打,汉朝没有还手之力。不过,汉朝却没有丢土失地,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汉朝有长城可以依托,可以凭借长城来保护内地。
    隋文帝刚刚登基,突厥十几万精锐就大举杀来,隋文帝只得依托长城进行防守,好不容易打退了突厥。然后,隋文帝大肆修建长城,凭借长城的巨大作用,隋文帝硬是把突厥阻挡住了,这为隋朝统一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我固然可以击破匈奴,更可以彻底解决匈奴,可是,我能管得了千百年后的事吗?秦始皇就是想管千百年后的事儿,却没有管到两代就亡了。王朝之兴衰更替是必然的,没有永恒的王朝,秦国兴许会亡,若是能修建长城的话,就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秦异人接着转念头,仍是难以决断:“后世有不少人在诋毁长城,说长城没用。他们忘了一点:没有万能的武器,没有万能的国防工程,只有万能的人!若人无能,就是坐拥千颗万颗原子弹,同样会亡国!”
    再伟大的国防工程,都有失效的时候,这并非国防工程的错误,而是人没有用好。
    “不想这些了,到时再说。”秦异人难以决断,只得终止这念头。
    一众人在长城上流连一阵,这才下了长城,打马疾赶,直奔赵九原。
    赵九原在长城以南,离长城并不远,秦异人他们没多久就到了。
    放眼一望,只见一座雄城就在前面,城高垣厚,极为坚固,易守难攻。
    赵九原是赵国防止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南下的重地,自然是要修得极为坚固。
    秦异人他们打马前来,来到城下,定睛一瞧,不由得大是讶异。
    只见城墙上伤痕累累,刀剑划痕、箭矢孔洞,密密麻麻的,一眼望去,如同蜂窝似的,不知几多。
    城墙上东一团赤褐色,西一团赤褐色,到处都是,一眼望去,不知几多。
    这些赤褐色是凝固后的鲜血。
    同样是九原郡,秦之九原郡整洁整齐,城墙上没有划痕,没有箭簇的孔洞,更没有赤褐色,而赵九原郡竟然如此伤痕累累,两座九原城截然不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秦赵国两国的国势兵威造成的。
    秦国强大,兵威极盛,不仅山东之地谈秦色变,就是匈奴这些游牧民族也是谈之色变,不敢近边。
    而赵国虽然是一流的战国,却是远远不及秦国。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每次滋扰边关,不敢去打秦九原的主意,只能对着赵九原猛攻。
    时间一长,就有了眼前情景。
    XXXXXXXX赵九原郡守府,李牧眉头紧拧着,成一个川字,不住踱来踱来去,焦虑不安。
    司马尚这些将领站在李牧身后,个个一脸的忧虑。
    “哎。”司马尚叹口气,道:“匈奴此次南下,竟然有百万之众,控弦之士不会少于五十万,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看来,这次是在劫难逃了。”有将领很没有信心。
    “不知秦国会不会发兵?”
    “莫要指望了。秦王只想着一统天下,哪会对付匈奴。”
    “就是,秦王想一天下都想疯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兵。”
    “就算要发兵,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捞点儿名声罢了。”
    众将是越说越没底气。
    向秦国求援的消息早就传出去了,却是迟迟没有收到秦国的回音,他们要不失望都不成。
    “禀将军,秦异人求见。”就在这时,一个亲卫快步进来,冲李牧禀报。
    (未完待续)
第六章 秦赵联手(上)
    “谁?”
    “秦异人?”
    亲卫的话音刚落点,只听一阵惊雷般的吼声响起,一众赵将个个怒目圆睁,如欲喷出火来,手按在剑柄上。
    “秦异人,你好大的狗胆,竟敢前来送死!好,我成全你!我就杀了你!把你碎尸万段!碎尸万段!”
    “秦异人,你这穷凶极恶的郐子手,屠夫,你竟敢亡我大赵!此仇不共戴天,非报不可!”
    “对!一定要杀了秦异人!要把他碎尸万段!要把他剁碎了,喂野狗!”
    一众将领目眦欲裂,吼得山响。更有人,朝外就跑,准备杀掉秦异人。
    秦异人是去岁山东战败的元凶,要不是秦异人谋划的话,秦国不会取得中牟之战的大胜。要是没有秦异人,赵国就不会灭亡,这些赵将能不恨秦异人吗?
    依他们那恼怒劲头,是恨不得立时把秦异人撕着吃了。
    “站住!”李牧沉喝一声,如同惊雷炸响,很有威势,很是骇人。
    “将军,此仇不共戴天,非报不可!非报不可!”一众赵将扯起嗓子,大声怒吼。
    “秦异人亡我大赵,此仇不共戴天,可是,我们大赵好男儿是明事理的,秦异人为何前来,我们总得要弄明白。”李牧却是脸一沉,可以拧出水来了,道:“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杀之,这还是我们大赵好男儿的为人吗?”
    李牧生性磊落,断然不会做这种事。
    赵人豪杰性格,听了李牧的话,众将虽然不甘,却是不得不依。
    “那好,我们就听听他怎生说?”
    “反正他都是死,就容他多活片时。”
    一众将领嘴里仍是在谩骂。
    “就算要听他说话,也不能便宜了他。弟兄们,拿出气势,要刀出鞘,弓上弦,如临大敌,要吓得秦异人屁滚尿流!要让他知道大赵男儿的气慨!”
    有将领大声提议,立时引来一片附和声。
    众将拔剑出鞘,站列两厢,眼睛瞪得象铜铃,杀气腾腾,很是骇人。
    “你们这有用吗?”李牧把众将这副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摇头。
    他与秦异人有过一面之缘,虽然见面的时间并不长,他却知道秦异人的胆量有多大。那时节,秦异人吃不饱,穿不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若是换个人的话,一定会没有底气,会低声下气向赵孝成王乞求。
    而秦异人不仅没有乞求,反而与赵孝成王对着干,为李牧和赵括之母说情,这种胆量,放眼天下间,又有几人?
    秦异人经历过的事儿多了,众将这阵仗肯定没用,吓不住秦异人。
    李牧很想叫他们收了刀剑,转念一想,让他们见识见识一番秦异人的胆色,这样也好。
    “有请。”李牧冲亲卫道。
    亲卫领命,转身离去。
    众将眼睛瞪得象铜铃,死盯着门口。就在他们的注视中,只见秦异人大袖飘飘而来,如同闲庭散步似的。
    “杀!”突然之间,有将领大喝一声,手中剑前指。
    其他将领立时响应,手中剑前指,把秦异人前进的通道给堵死了。若秦异人要想前进,必须得从剑丛中经过,这对人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没有足够的胆色,直接就会吓尿尿。
    秦异人来到剑丛前,停了下来。
    “秦异人,你怕了吧?”
    “秦异人,若你怕了,就跪下叩头,我们或许会饶你一命。”
    “跪下!”
    一众将领头一昂,胸一挺,极是得意。
    秦异人不敢进入剑丛中,当然是胆小了,如此之人,谁瞧得起?
    “啧啧!”然而,出乎他们意外的是,只见见秦异人不住摇头,一脸的惋惜,指着一把赵剑,道:“你们赵人是叫化子吧?如此寒酸,竟然没有一口好剑,如此破剑,也拿出来显摆,你就不怕丢脸吗?”
    “闭嘴。”剑主人大是不满,眼睛一瞪,精光四射,吼得山响:“我们大赵的剑锐利无匹,天下少有,你瞪大你的狗眼瞧仔细了。”
    “原来你是长了一双狗眼,连这么大一个缺口都没瞧见。”秦异人右手食指在剑锋上一指,一脸的讥嘲之色。
    这个将领瞪大眼睛一瞧,只见剑锋上还真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缺口。他当然知道他的剑上有缺口,只是眼下的赵九原军械奇缺,他想换都没地儿换,只能将就用了。
    被秦异人当众点破,这事太丢人了,这个将领不由得脸色刷的一下就红了,比起鸡冠还要红,一脸的尴尬。
    其他将领一见这情形,不由得察看自己的佩剑,发现有缺口的,忙收了回去。没有缺口的,接着摆剑丛,想要见识秦异人的胆色。
    秦异人一瞧,只见收回去的剑不少,这剑丛一下子就少了许多,不由得摇头,戏谑道:“本公子在来的路上,听人说赵国的赵军比起叫化子还要穷,我还有些不信,眼下嘛,我信!”
    自从长平大战爆发,赵国把九原的精锐抽调一空。自此以后,就没有一枚钱,一粒粮,一件军械的补充。而这些赵军,还要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他们的日子很是艰难,真的很不好过,比叫化子强不到哪去。
    一众将领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了,想反驳,又不知从何反驳。
    “你们不过是想见识见识本公子的胆量,是吧?本公子这就成全你们。”秦异人大步一迈,进入剑丛,转过身,面对一个将领,拍着胸脯道:“本公子就站在这里,你若有种,就杀了本公子。本公子决不还手。”
    “来啊,来啊!”冲这个将领吼得山响,口水乱溅,喷了这个将领一头一脸都是。
    “你……我……”这个将领依心中那恨,恨不得把秦异人剁成肉泥,再拿去喂野狗。可是,被秦异人的气势所慑,想要说一句威胁之言,却是不知从何说起,跟鬼打了似的。
    “你什么你?本公子在这里,你有种来啊,给本公子一剑啊。”秦异人紧逼一步,冷笑道:“本公子侮辱过赵丹,攻破了邯郸,灭了赵国,你们不是自许豪杰吗?你们不是很恨本公子吗?有种的,你杀啊,你杀啊!”
    秦异人这话太气人了,他侮辱赵孝成王,攻破邯郸,灭亡赵国之事,是赵人心里的痛。他此时提起来,那是在赵人伤口上撒盐,一众将领恨得牙根发痒,恨不得把他碎尸万端。
    然而,说来也怪,秦异人的气势竟然比他们强,比他们更嚣张,把他们给震住了,震得一愣一愣的,个个明明恨秦异人恨得要命,却就是不敢把手中剑对着秦异人刺过去。
    此时此刻,秦异人就在眼前,就在剑丛中,只要他们动手,秦异人万难幸免。
    问题是,他们没这底气。
    秦异人来到战国之初,被小吏赵平欺压,那时节,秦异人凭着一股气,硬生生的压下赵平的嚣张气焰,今日,这等事儿再度上演了。
    实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候气势更有用,眼下就是最好的明证。
    “没胆儿了吧?亏你还自吹自擂是赵人,我呸!”秦异人重重啐一口,转过身,不再鸟这些将领。
    昂首挺胸,大步而前,从容、镇定,从剑丛中走过,来到李牧面前。
    一众赵将眼睛瞪得象铜铃,死盯着秦异人,没有放过一个细节,他们不得不承认,秦异人这不是装的,而是真的镇定从容。
    “虎狼秦人,还算有点狗胆。”一众赵将不得不服气,虽然嘴上的话不好听,佩服之意已然流露。
    “见过李将军。”秦异人冲李牧一抱拳。
    “见过公子。公子好胆色!”李牧打从心里对秦异人的胆量服气。
    当日在赵国王宫中相见,那时节的秦异人,生死悬于一线,秦异人还敢为李牧和赵括之母说情。当时,李牧就对秦异人的胆识极为佩服。如今,再度见识了秦异人的胆识,他更加佩服了。
    “公子,请坐。”李牧侧身相请,邀请秦异人在客座就坐。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只见秦异人上前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