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迎接他们的是铺天盖地的滚木擂石,匈奴终于被打退了,山坡上,到处都是残脚断臂、破碎的内脏,还有成堆成堆的肉泥。
    匈奴可谓是死伤惨重,然而,匈奴并没有害怕,这轮进攻一失败,山下的匈奴又嗥叫着,不要命似的冲了上来。
    就这样,匈奴不断的冲击,秦军依寨而守,无论匈奴如何冲击,都不能越雷池一步。
    一连打退匈奴十余次进攻后,匈奴终于不再进攻了,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了。
    秦异人这才回到中军帐。刚进中军帐,只见李斯和韩非红着一双眼睛就进来了,乍一瞧之下,只见二人的眼睛红通通的,跟兔儿眼似的。
    “谁借了你们金没还?你们的眼睛乍红得这样了?”秦异人有些诧异。
    这数日,他忙着指挥秦军打退匈奴,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关注二人。
    “公子,借我们金不还算甚?我们这是欢喜的,是欢喜的。”李斯笑呵呵的,一张嘴都裂到耳根了。
    “欢喜的?”秦异人一愣,问道:“喜从何来?”
    虽说把匈奴围住了,可是,匈奴还没有被歼灭,眼下就在欢喜,未免也太早了点。
    “公子,你可知这次的缴获几多?”韩非一激动,竟然不结巴了,一句话说得很是顺溜。
    秦异人一瞧,只见韩非满脸的喜色,比起叫化子捡到元宝还要欢喜。
    “缴获?”秦异人一拍脑门,这才记想,对于这事,他还真没关心过。
    不是秦异人不关心,而是他没时间来关心。匈奴为了活命,不要命似的冲击秦军营地,白天要冲击,晚上要冲击,秦异人忙得是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哪有时间来管缴获。
    “几多?”众将齐声问道,个个一脸的期盼。
    “很多……”李斯裂着嘴直乐呵。
    “你这不废话吗?”他的话立时惹来一片指责声:“百万匈奴南下,他们带的牛羊骏马财货能少吗?”
    谁都知道很多,这不需要说的,李斯的话要不惹人指责都不成。李斯这才反应过来,他欢喜得有些过头了,忙道:“羊有三千万只之多!”
    “三千万?”一片惊呼声响起,包括秦异人在内,个个张大了嘴,瞪圆了眼,一脸的难以置信。
    虽然早就知道这次的缴获会非常多,却是没有想到竟然是如此之多。
    三千万,那是一个怎样的数字?那是海量啊,何等庞大,何等惊人!
    “这还是仅仅是收拢的羊呢。”李斯笑嘻嘻的道:“漫山遍野都是牛羊,我们人手不足,还没有全部收拢。若是全部收拢的话,不会少于四千万。”
    “四千万?”秦异人他们又是好一通惊讶。
    羊,对于匈奴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源。哪家哪户,没有数百上千只?多的更有上万只,甚至更多的羊。而匈奴的总人口大约在两百万左右,这次南下的匈奴,就占了一半左右,赶到河套之地的羊自然是海量了。
    “牛有七十余万头。”李斯把众人的惊讶样儿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再度报出一个惊人的数字。
    “七十余万头牛?”牛对于匈奴来说极为重要,介于骏马和羊之间,七十余万头牛,这数目同样庞大,让人震惊。
    “这还仅仅是收拢的,若是全部收拢的话,应该近百万之众。”李斯的话透着无尽的喜悦,满脸的笑容。
    “百万之众?”又是一片惊呼声。
    “幸好本公子的心脏不错,不然的话,会被这一连串的庞大数字吓出病来!”秦异人在心里暗道。
    然而,就在秦异人转念头之际,只听李斯道:“你可们知,缴获的骏马几多?”
    “快说!骏马几多?”众将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睛明亮得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匈奴最为宝贵的并不是牛,不是羊,而是骏马。骏马是冷兵时代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若是秦国得到大量的战马,就可以大规模组建骑兵。即使骑兵用不完,还可以给步卒使用,如此一来,秦军的机动力就会更加了得,攻击力更强了。
    众将对骏马,那是做梦都在想呢,一听这话,谁能不急。
    就是秦异人,也是脖子伸长,眼睛瞪圆,恨不得从李斯嘴里抠出答案。
    “差不多二十万匹。”李斯伸出两根手指。
    “才二十万?”一片不满的声音响起。
    羊有三千万只,牛有七十余万头,骏马才二十万匹,实在是少了些,要众将不满都不成。
    “你们莫要不满足了,很可以了。”李斯解释一句,道:“这是眼下我们收拢的骏马,这还不算三十余万匹马驹和隘口里的骏马。”
    骏马是匈奴最为重要的东西,逃命全靠骏马了,是以,匈奴一路逃走,几乎都是骑马的,留在北河一带的骏马反倒是少了。
    “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众人恍然,齐声欢呼。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列国来朝(上)
    韩国都城,新郑,韩国王宫。
    韩桓惠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转,不断的嘶吼:“可恶可恨的虎狼秦人,你们究竟要什么时候打来?这不存心折磨人吗?要打来就打来吧。”
    谁都明白中牟一战把山东之地的有生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山东之地无力抗秦,秦国必然会在今岁大举东进,这让山东之地提心吊胆。当然,最是担忧的便是韩桓惠王了。
    韩国地处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而又离秦国最近,秦国东进第一个要收拾的便是韩国,韩桓惠王能不心惊吗?
    随着时间的临近,韩桓惠王是越来越心惊。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始终不见秦军的影子,这让他万分不解。越是不解,他越是急,急了几个月,急得鬓生华发了。
    “咚咚!”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急促如同闷雷似的脚步声响起。
    韩桓惠王定睛一瞧,只见一众大臣在韩开地的率领下,飞奔而来,个个一脸的喜色,行走间轻松愉快,如同踩着风火轮似的。
    “你们这是……”韩桓惠王万分不解。
    秦国即将大举东进,韩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按理说他们应该心惊胆跳才是。然而,一众大臣是如此的欢喜,他能不糊涂吗?
    “恭喜君上!贺喜君上!”让韩桓惠更加惊奇的是,这些大臣竟然冲他道贺。
    “你们莫非糊涂了?大韩有亡国之危,何来喜事?”韩桓惠王真想骂韩开地他们是猪,亡国之危都不放在心。
    “君上勿忧,大韩稳若磐石。”韩开地喜滋滋的道,一张嘴哪里合得拢,笑得大牙都露出来了。
    “是呀。”一众大臣忙附和。
    “哦。”这话勾起了韩桓惠王的好奇心,忙问道:“此话怎讲?”
    “君上,虎狼秦人今岁不会东进了。”韩开地眉头一挑,满脸的喜色,如同停着一只报喜鸟似的,道:“三十万秦军早已北征,如今把匈奴围在阴山中了。”
    “三十万秦军北征?他们打匈奴去了?”韩桓惠王一脸的难以置信,一双眼睛瞪得象铜铃。他千般担忧,万般忧虑者,莫过于秦军今岁打来,把韩国给灭了。如今,乍闻这个消息,他一下子消化不了,目瞪口呆,直接石化了。
    “那就是说,大韩无忧了?”过了好一阵,韩桓惠王总算反应过来了,一蹦三尺高,欢天喜地的吼道:“哈哈!大韩得天佑,无忧也!无忧也!”
    一脸的狂喜,不断的蹦跳,大笑不已,快活之极。
    “是呀,君上。”秦军主力北上打匈奴去了,今岁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来打韩国了,这是天大的喜事,一众大臣哪能不欢喜的?个个咧着一张嘴,乐得跟荷花似的。
    “哦。”猛然间,韩桓惠王想起一件事,立时停了下来,急急忙忙催促,道:“赶紧的,派人去咸阳,向秦王道贺。嗯,要备一份厚礼,就割让二十座城池吧。”
    韩开地这些大臣如同被雷劈了似的,秦国打个大胜仗你就要用二十座城池道贺,要是秦国向韩国用兵,你又割几多城池?
    XXXXXXXX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王宫。
    魏安釐王正在发火,怒火冲冠,吼声如同雷霆:“可恶可恨的虎狼秦人,你们倒是来啊来啊!你们不敢来了,是不是?”
    自从中牟一战后,山东之地就在担忧秦军东进,大举灭国。而魏国必然是秦国要优先灭掉之国,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操碎了心。
    让他想不到的是,一等不见秦军到来,二等不见秦军到来,他不仅没有欢喜的意思,反而更加忧虑了。眼下不来,就说明秦军谋划得更加完善,其攻势必然是更加猛烈,那样的话,魏国还能存在几多时日?
    这种等待完全就是一种折磨,要他不怒都不成。
    “魏无忌,都是你这蠢猪,葬送了大魏二十万精锐,二十万精锐啊!”魏安釐王骂了一阵虎狼秦国,又骂信陵君了。
    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话,魏国也不会卷入这场是非中,还能置身事外。即使不能置身世外,手里有二十万精锐,魏国的情形会好得多。
    “魏无忌,你这狗贼,你把天捅漏了,你知不知道?你这狗贼,惹出天大的麻烦,却是躲得不知踪影,这要如何收场?”魏安釐对信陵君是恨之入骨,若是信陵君在眼前的话,一定会被他撕着吃了。
    按照魏安釐王的意思,邯郸之战时魏国做出发兵的姿态,却又作壁上观,两不相帮,不论谁胜谁输,魏国都不会吃亏。偏偏信陵君杀了晋鄙,夺了二十万魏军,把这二十万精锐全部葬送了,他能不怒吗?
    惹出这么大的事,信陵君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这烂摊子还得他这个魏王来收拾,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你滚……”魏安釐一听就知道是丞相须贾来了,此时的他很没好气,谁都不想见,扯起嗓子大吼一声,如同雷霆似的。
    “君上……”须贾是个小人,惧怕魏安釐王,若是在平时的话,他如此发怒,须贾必然是屁滚尿流的跑走了。今日却只是一愣,继而就是欢天喜地的道:“君上,喜事,大喜事!”
    “喜事?你昏头了吧?虎狼秦人就要打来了,大魏眼看着就要亡国了,哪来的喜事?你这小人!”魏安釐一听“喜事”二字,就是怒从心头起,怒火万丈。
    谁都知道秦国会在今岁大举东进,魏国必然要遭到秦军的猛烈进攻,魏国还能存在几多时日,谁也说不清。这是天大的祸事,屁的喜事。
    “君上,三十万秦军北上河套,与匈奴大战去了……”魏安釐王的一通喝骂之词,要是在寻常时日,须贾早就满头大汗,诚惶诚恐了,今日却是喜滋滋的,扯起嗓子叫嚷。
    “三十万秦军杀来,寡人休也!大魏休也!”魏安釐王没有听明白,还以为三十万秦军朝大梁杀来,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没有一点儿血色,如同在土里埋过似的,失魂落魄一般:“完了!完了!大魏完了!”
    三十万秦军北上河套之地打匈奴去了,与魏国有屁的相干?须贾好一通发愣,这才弄白原委,忙提醒一句,道:“君上,秦军不是朝大魏杀来,是去了河套之地,是河套之地!”
    “你……说甚?”魏安釐王的耳朵竖得老高,一脸的惊讶与不信,指着须贾,大吼一声:“你说秦军没朝大魏杀来?”
    “是呀,君上。”须贾忙点头,道:“秦军去了河套之地,把匈奴打得大败。眼下,把匈奴围在阴山中呢。”
    “真的?”魏安釐王如同吃了春药一般,一蹦而前,双手揪着须贾的衣襟,沉声喝道:“你没骗寡人?”
    “君上,如此大事,臣岂能乱说。”须贾忙分辩。
    “当真?”
    “千真万确!”
    “你没说假话?”
    “字字属实!”
    “何以为证?”
    “这有秦国的文章。”
    幸福来得太快,魏安釐王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一个劲的问。直到须贾掏出秦国传来的文章,魏安釐王接过,看了一遍又一遍,欢喜无已,红光满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的蹦跳,如同欢喜的童子:“天佑大魏!天佑大魏!”
    “君上,得赶紧派人去秦国,向秦王贺喜呀。”须贾把魏安釐王那副欢喜样儿看在眼里,忙提醒一句:“此事,绝不能让他国抢在头里了。”
    “对对对!”魏安釐王一个劲的赞成,道:“丞相,你说,要如何道贺?”
    “匈奴是百万之众南下,秦军打胜了,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胜,贺礼一定要厚重,方显大魏之诚意。”须贾沉吟着道:“除了各种珍玩厚礼外,还应当割城三十座。”
    秦国是把匈奴打败了,又没把魏国打败,魏国竟然要割城三十座,有这样的理吗?
    魏安釐王听在耳里,不仅不怒,反而更加欢喜,一个劲的夸赞须贾贤德:“丞相啊,你真是大魏的柱石,有你在,大魏稳若磐石。这事,就照你说的办!”
    XXXXXXX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一派喜庆气氛。
    燕孝王正与一众大臣饮宴,个个欢喜无已,如同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秦军即将东进,韩魏必然是心惊胆跳,忧虑不安。”燕孝王撇撇嘴,冷笑道:“要是寡人没猜错的话,韩王和韩王是度日如年吧?”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不管秦军出动几多,大燕是稳若磐石,不会有任何问题,你们可知为何?”燕孝王瞪大眼睛,冲一众大臣问道。
    “君上英明,大燕自然是稳若磐石。”群臣忙拍马屁,颂扬一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听在耳里,着实让人欢喜,燕孝王眉头一挑,如同停着报喜鸟似的,道:“寡人勤于国政,把大燕治理得强盛,英明自然是不差。不过,却与眼下之事无关。因为大燕地处北方,秦国无力征伐大燕。”
    燕国主要是现在的华北平原一带,离秦国很远,秦国即使要灭燕国,也要排到后面去了,不会在今岁就灭燕。这让燕孝王很是放心,没事就与一众大臣饮宴取乐。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内侍兴冲冲的跑进来,远远就嚷了起来:“三十万秦军北上……”
    “你说什么?三十万秦军北上?”燕孝王如同屁股下同装了弹簧一般,一般老高,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惊惶。
    “是呀。”内侍忙点头肯定一句……
    “咕咕!”燕孝王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摇摇晃晃,一头栽倒在地上。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列国来朝(中)
    “君上。”群臣大惊失色,齐声惊呼。
    太子僖忙冲过去,一探燕孝王的鼻息,已经没气息了,嗝屁了。
    “这个……”一众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震惊之色,堂堂一代国君,竟然被吓死了,要不是亲眼目睹,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不好。”突然之间,有大臣失声惊呼,道:“三十万秦军杀来,大燕休也!”
    一听这话,处于震惊中的群臣惊惶失措,如同没头苍蝇似的,恨不得立时逃散。
    秦军如狼似虎,燕国肯定不是对手,这一次,燕国是灭定了,要他们不惊惶都不成。
    “太子,赶紧迁都吧,去辽东。”有大臣忙出主意。
    “对啊,去辽东。”大臣立时附和。
    太子僖一脸的惊惶之色,心想唯有去辽东才能保得燕国万全,就要答应。就在这时,只听那个内侍急急的道:“谁说秦军要打大燕了?”
    “不是打大燕?”一众大臣个个惊奇无比,齐声叫嚷:“三十万秦军北上不是打大燕,还能打谁?”
    在北方只有燕国一个战国,秦军大举北上,不是来打燕国的,还能打谁呢?
    “秦军是去河套之地打匈奴啊,是打匈奴!”这个内侍忙道。
    “你说什么?秦军打匈奴?”太子僖飞蹿过去,一把揪着内侍,劈头盖脑的喝问。
    “是呀。”内侍忙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
    “……”一众大臣集体失声了,望着已经没了气息的燕孝王,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秦军大举北上是去打匈奴,又不是打燕国,燕孝王竟然只听了半截话,就自己吓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这事太丢脸了,燕国的脸面都丢尽了。
    很快的,一个消息传遍天下,燕孝王驾崩,燕王僖即位。
    至于燕孝王驾崩的原委,燕国在国书中说是因为旧病复发,医治无效。燕孝王之死实在是太丢人,燕国当然不会实话实说。
    XXXXXXXXX临淄,齐国都城,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田单和后胜在座。
    田单在软榻上半躺半卧,脸色很是不好,苍白如纸,没有血色,一脸的病色,看来时日无多了。
    君王后打量着病入膏肓的田单,微微叹息。齐国之所以能败而复起,没有被燕国灭掉,就是因为有田单。田单复齐后,原本可以大展身手,治理齐国,恢复齐国的雄风。哪里想得到,田单在即墨数载,精力心神大耗,身子垮掉了,没有精力治国,虽是担了丞相之名,却多不理事。
    即使这样,只要田单在,齐国的顶梁柱就在,如今,田单来日无多了,齐国的柱石就要殒落了,君王后能不叹息吗?
    君王后把目光从田单身上收回,道:“今儿请你们前来,是有大事要商议。”
    说到这里,稍一停顿,道:“原本以为今岁秦军会大举东进,对山东之地大举用兵,一统华夏。我们都错了,秦军并没有东进。因为,匈奴瞅准了时机,想要占据河套之地,秦国放弃了东进的良机,果断出兵,三十万秦军大举北上,在北河大败匈奴。然后,秦军穷追猛打,把匈奴围困在阴山的隘口里。对于此事,你们有何见解?”
    君王后是个奇女子,不仅在齐襄王落难时与其结识,还很有才华,镇得住。范睢曾经派人给君王后送去一对玉连环,要君王解。君王看都不看,当着秦国使者的面,命人把玉连环砸碎。范睢得知这事后,就曾断言,君王后是个奇女子,有她在,齐国不可犯。从此以后,秦国调整对齐策略,多以结盟为主。
    这次,齐国接到秦国的文章,得到秦军北上攻打匈奴后,君王后很是平静,并没有如韩王和魏王那般大喜大悲,命人把后胜和田单请来,共同商议。
    君王后的话音一落点,众人的目光就齐刷刷落在田单身上。田单是齐国的顶梁柱,凡事要听听他的意见。
    “好!好!好!”田单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大声赞好,一双枯瘦的双手轻轻相击,大为赞赏。
    “丞相,你为何叫好?”齐王建忙问道。
    “君上,匈奴是华夏的公敌,凡华夏子民皆有击胡之重责!”田单缓缓开口,双眼中精光闪烁,道:“往昔抵抗匈奴主要是赵国之事。如今,赵国被秦国所灭,抗击匈奴之重责自然就落到秦国肩上了。秦国东进原本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秦国却放弃了,而是大举北上,抗击匈奴。秦国这是以华夏为重,以天下为重,诚为千古盛事也!”
    田单对秦国打匈奴一事是赞不绝口,神采飞扬,又有些遗憾道:“惜乎哉!单老矣!不能驰骋于北疆!”
    尽管战国时代七大战国力征,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深仇大恨难以道尽。不过,在对于外敌这事上,却不会含糊,不管有多大的仇,多深的恨,只要需要,都会联手。
    田单既是欣赏秦国以华夏为重的义举,又是感慨自己老了。若是他还年轻的话,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奔赴边关,参与此战。
    “丞相所言极是,秦王胸怀宽广,小天下也!”君王后对秦国此举也是赞不绝口。
    要知道,秦国大举东进的良机是何等的难得,那是数百年杀伐征战好不容易得到的良机,要是错过了,那是何等的让人痛惜。然而,秦国为了华夏,果断的放弃了这一良机,大举北上,对付匈奴。如此胸怀,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然,丞相以为,大齐该如何处置?”君王后望着田单。
    “击胡是华夏重责大任,是华夏盛事,不可不贺。当遣一使臣,携重礼往贺便是。”田单微一凝思,立时有了主意。
    “嗯。有理。”君王后当即赞同。
    秦国打败百万之众的匈奴,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一定要道贺。只不过,田单和君王后都是胆识不凡之辈,没有象韩王和魏王那般割地。
    XXXXXXX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楚考烈王正与春申君在饮宴。楚考烈王把一爵酒喝干,放下青铜酒爵,问道:“春申君,还没有找到信陵君和平原君?”
    “未找到。”春申君摇头,道:“二人素与我交厚,为何不前来相投呢?”
    中牟一战之后,信陵君和平原君就失去了音讯,不知所踪。春申君多方派人打探,想要把二人接来。当然,他如此做,不全是为了与二人的交情,还在于这二人利用价值,若是能握在手里,这对他有着莫大的好处。
    “无论如何,你得把二人找到。”楚考烈王阴阴一笑,道:“只要平原君在,大楚就能在赵国一事上做文章。赵国虽是被秦国所灭,其势力仍存,若是有平原君登高一呼,必然是群起响应,赵国复国都有可能。即使不能复国,能给秦国添乱,亦是大好事。”
    限于形势的需要,秦国虽然灭了赵国,却是没有赶尽杀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