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世明皇-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来汗被反驳,不禁怒道:“现在哪轮得到你们这些奴才说话?!”
    四大臣却不卑不亢的反唇相讥道:“现在还没有继承汗位,你就还不是我们的主人,想命令我们等你继承汗位再说!”
    达来汗还想着怒叱他们,额仁沁济农打断他,向苏泰太后道:“在这里争吵也没有用,苏泰太后不同意我继承汗位,那就请苏泰太后说出你要提议何人继承汗位!”
    苏泰太后这时才不缓不急道:“自从重建察哈尔部落后,本太后一直派人去卫拉特人的地方打探林丹汗的消息。虽然传闻不断,但并没有什么人是亲眼看过。终于在今年夏天得到了实报,本后派去的人找到了林丹汗带去青海的部落,而且。。。。”
    说到这,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忍不住齐声问道:“而且什么?”
    常炎林跟徐子文、斡赤伦都引起了好奇,专心听苏泰太后说后边的话。
    “而且他们还在部落里见到了林丹汗,今天本太后要说的是,林丹汗还活着,你们说该谁来继承汗位呢!”苏泰太后说到后边,忍不住站了起来。看得出,这个消息对于她而言是十分兴奋的。林丹汗还活着,即使额哲死了,那么一切都还在。
    在场的人除了察哈尔部众,其他人都大吃一惊。
    常炎林跟徐子文曾经跟林丹汗交过锋,林丹汗西逃之后,皇上曾传谕过旨意,说林丹汗在崇祯七年必死于青海。皇上预言向来极准,怎么可能出错呢?!难道苏泰太后说谎?!
    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也是怀有同种想法,马上向苏泰太后提出疑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林丹汗还在青海活着?”
    苏泰太后一拍手,在后头的一个侍女捧着一张羊皮卷上来。在苏泰太后的示意下,那个侍女拿着羊皮卷给他们展示了一遍,只见上头写道。
    察哈尔林丹汗致苏泰大福晋:
    本汗率部众已在青海立帐,与喀尔喀部的却图汗联盟。察哈尔重建之事已经获悉,但此去漠南遥远,且本汗尚有要使未完,命尔等先于归化城附近驻锡,待本汗事毕再来迎接。
    羊皮卷后头盖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乃是传国玉玺所印,自然是假不了。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或者将信将疑,但常炎林他们是知道的,当初俘获苏泰太后的时候,大明根本就没有搜到传国玉玺。这封羊皮卷自然不是苏泰太后能够伪造出来的,唯一的答案是苏泰太后的人找到了林丹汗。
    苏泰太后看到大家目瞪口呆的样子大声道:“此乃林丹大汗发来的诏书,各位若有不信可以派人前往喀尔喀部打探,那的人都知晓林丹汗部落的消息。再有,既然林丹大汗还在,本后也恢复原有的称呼,为苏泰大福晋!额仁沁济农,这蒙古汗位不用再争了吧?!”
    “这个。。。”额仁沁济农期期艾艾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达来汗兀自口硬道:“我会派人去打探的!”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是他心里也偏向于苏泰福晋没有说谎。这个消息对于他们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林丹汗若是以后真的回来,那么他们自由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以林丹汗的性格,必然会重新集结各部。现在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虽然臣服于察哈尔,但毕竟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已经独立成一方霸主,他们是打心底不愿意林丹汗回来。
    面对这样的一个结果,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已经没有什么跟苏泰福晋抗衡,待了一天便各自返回部落。达来汗已经在考虑自己是否该迁出归化城,用以躲避林丹汗了。常炎林他们还以为事情不会这么好结束,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一个结局。林丹汗若是回来对大明极为不利,他在大明手下吃了这么大的亏,没有理由不会重新集结军队来找晦气。大明再陷入两边作战的话,兵力跟财政都会变得捉襟见肘。
    常炎林跟徐子文回到大同后不敢怠慢,忙将察哈尔之行写成奏折禀报给京师。察哈尔现在虽然保持了安静,可是以后呢?!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八十九章 秋赋时节
     更新时间:2008…10…18 13:07:13 本章字数:4327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八十九章 秋赋时节    
    当我接到王承恩的奏报我就知道问题来了,原本在崇祯七年死在青海打草滩的林丹汗居然没有死,这让我太吃惊了,因为这个时代跟我所知道的历史完全吻合,在这八年之中除了我人为改变的,其它都没有任何变化。但是现在本该死了的林丹汗居然没有死,难道是因为某件事的蝴蝶效应?!不管怎么样,常炎林他们去察哈尔的结果都已经注定,察哈尔部落自然可以保持现在的安定,只不过一旦林丹汗返回漠南,那么草原必然烽烟再起,虎视眈眈的皇太极又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呢?!
    我思来想去,以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根本就无法控制林丹汗。特别是现在的运输能力,民力运输浪费极多,而且费时费力。青海如今还是荒无人烟,明军如果深入那简直就是自己去找死,蒙古人一旦退进沙漠深处,那明军不是无功而返就是被陷弹尽粮嚼的境地。历史上将青海、新疆划入版图都是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对此我也不是很着急。如果林丹汗真的回来,最坏的结果就是林丹汗重新统一漠南,朵颜部在大明的支持下与之对峙,再次形成大明、女真、蒙古三足鼎力的局势。不过与其寄希望于林丹汗不要回来,还不如加强大明的军事实力。我已经发了密旨给袁崇焕,让他加紧训练关宁铁骑。有支骑兵在手,这会让大明在边防上更有主动权。
    因为大明今年支援了朝鲜,加上辽东军损失严重,使得大明的财政支出严重超支,田家的贸易所得虽然可以填补一些,但还是形势严峻。对于我提出屯粮的计划,召集内阁跟六部尚书商议的时候,毕自严提出了反对意见。
    “陛下,今年辽东已多拨三十万两白银作为关宁骑兵的补建费用,再拨五十万石的粮食屯于宁远,老臣以为如今辽东的屯粮已足,无需急着再屯五十万石在宁远。而登州所预留粮食已不多,朝鲜方面又不断遣人借粮。再者,河南一省的粮食能够撑过冬天还是未知之数,老臣忝为户部尚书不得不虑!”
    “这点朕也知道,不过河南已经重新补种了大量的番薯、玉米,冬粮应该不成问题,要是有什么特发情况,朕可以命人再到江南买粮。多屯五十万石亦非难事,宁远乃关外重镇,进退可守,无粮不足以坚将士之心。”
    “陛下!”毕自严颤微微行了一礼道:“请恕老臣直言,陛下要在宁远加屯军粮是否打算扩充军力,再与女真奴人会战?!老臣以为,现在敌酋皇太极已经偃旗息鼓,也正是我大明休养生息的好时机。若陛下在边关扩充军力,只怕会引来奴人的反扑,届时大明赋税将不堪支出。请皇上三思!”
    靠,没想到毕自严一开始就打击我的屯粮计划。我在宁远屯够粮食也是为了以后着想,若将来辽东边关有任何变化,只需派各路劲旅前往,而无需再调集粮草。以大明两千多万石的粮食收入,多屯五十万并不多。大明收复辽东是肯定的,提前屯粮自然是为了早作准备。
    “毕爱卿多虑了,朕只是要在宁远屯粮,并无扩军的打算。再者,这几年大明也算风调雨顺,除了河南一省有灾外,大都能丰收,特别是湖广跟江南。丰年多储备点粮食以备荒年,不算为过!”
    毕老头显然还不放过我,我的户部尚书就像紧箍咒一般,之前是程国祥,现在是毕自严。而且毕老头历经四朝,资格又老,有什么就说什么,根本就不给我面子。对于户部的事情,他就特别跟我较真:
    “可陛下,据微臣所知,皇上所筹备的大明银行已举债三百万两白银支付造船厂,年中又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买粮,皇上若以银行之钱挥之于朝廷用度,敢问陛下,京中百姓若取回存银之时又当如何?!”
    “毕爱卿,百姓不是还没有来挤兑嘛!再说了,朕重建的江南造船厂已经有足够的订单。只要有船卖出去,难道船厂还赚不回三百万!”
    “陛下。。。。”毕自严还待再说,我连忙打断他道:
    “毕爱卿,你不是要跟那些夫子一样跟我说君子不要逐利吧?!大明没有钱无以保民,无钱亦无法维持朝廷,这点你掌管户部应该最为清楚。这样吧,朕也不为难你,今年户部多运调三十万石粮食到宁远,就从南京户部的藩库拨出。”
    “是,陛下!”毕自严犹豫了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
    “好了,接下来商议直隶省卫所的事情。。。。。”
    。。。。。。。。。。
    “陛下,微臣有本上奏,现在已到秋审之期,微臣身为刑部尚书,请陛下届时莅临三司重审。”
    “朕知道了!”
    。。。。。。。。。。
    ×××××××××
    南京户部
    已经升任南京户部侍郎的唐世济拿着京师发来的公文气喘吁吁的进来,一进门就拿起茶座上的热茶喝了几口。坐在正堂的沈缜还没有出声,在旁陪坐的南京刑科给事中荆可栋见到唐世济便笑嘻嘻打趣道:
    “大热天的跑到哪里去了?!”
    唐世济抹了抹额头的汗,斜了荆可栋一眼道:“你做刑部给事中当然好,大热天都不用出门,我可是累得腰酸背痛,跑完粮库又去码头,你也知道现在工部多了海运的粮船。两头跑,今天真是乏透了!”
    荆可栋一脸无奈道:“世济兄,不是我偷懒,你也知道现在南京刑部不设堂部尚书、侍郎,现在刑部全给陈文一包了,还能有我什么事。”
    唐世济坐了下来,缓了口气道:“你这刑科给事中不是监察他嘛?!”
    荆可栋喝了口茶,似可恨又似可叹道:“你别看那个陈文一年轻,办起事来点滴不露,根本就不找不到什么好弹劾他的地方。”
    “唉,我也是看他不妥,但偏偏皇上那么宠信他!”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崇祯元年的探花,能不信任他嘛!”
    唐世济不以为然道:“探花又怎么样,要比才学他能比得过钱尚书嘛?!牧斋先生可是江南闻名的大儒!”
    “但问题是皇上不看重八股文章、诗词歌赋,科考取的是格物致知,这非治世之道啊!”
    这点也引起了唐世济的共鸣:“是啊,是啊,你听说没有,朝廷设立的研究院居然有个女教授,是那个巡风使傅山的老婆。你说说,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居然在外头抛头露面,这成何体统!!”
    “怎么会不知道呢,那个女教授就是故去徐光启大人的孙女,徐大人生前就喜欢搞那些格物致知,结果。。。。。。”
    “好了,不要在背后议论朝廷的是非!”沈缜将茶杯放到茶桌上,打断了他们两人的闲聊。他转头望向唐世济道:“世济,你方才匆匆忙忙的进来有什么事嘛!”
    “哦,卑职正要向大人禀报!”唐世济才想起自己拿过来的公文,双手递了过去道:“这是京师户部发来的公文,要求我们多运三十万石粮食到宁远,由海路运过去。”
    沈缜接过后打开封函浏览,唐世济接着道:“这等于帮辽东多运一年的粮食,整整三十万石啊。现在运送四百万石到京师已经是满负荷了,哪来的三十万石粮食呢?”
    荆可栋也附和道:“是啊,我记得去年就运了五十万石粮食到登州,今年又买了五十万给河南,江南就算是粮仓可也有个底啊!”
    “可栋兄说得对,我这个新任的户部侍郎真不知道从哪里找粮食,江南的粮库总不能点滴不留吧!”
    沈缜将公文随手放到茶桌上后才道:“你们别抱怨了,朝廷养我们这些官员就是要做事的。世济,你是南京户部侍郎,要有些手段才行,三十万石粮食就把你难住了。外人要是知道,还不说我任用私人?!”
    “是!”唐世济连忙站起身挨沈缜的教训。
    沈缜轻描淡写的出主意道:“只是三十万而已,南京户部总还有存银的,不够就去海关借,反正都是朝廷的银子。有了银子就去买粮,按着朝廷定制的价格兑换,三十万两就足够了。江南有的是大户人家,特别是那些跟朝廷不够友善的,卖些粮食给我们也是忠君爱国的表现。”
    唐世济很快就听会了其中的意思,笑眯眯的点头道:“大人高见,那些不熟的人家我一定会让下边的人好好照顾。有我们皇上陛下的旨意,谁敢不卖呢!”
    “嗯,那这件事情你就去办好了,不过不要搞得太过火,闹出事情来也不好,毕竟南京城里还有不少人在看着!”
    “是,属下明白!”
    沈缜顿了会后,转而向荆可栋道:“最近阮大钺是不是在搞些什么小动作?”
    突然问到自己,荆可栋支支吾吾回道:“卑职。。。卑职也不是很清楚!”
    “嗯!”沈缜突然瞪了他一眼。
    荆可栋吓了一跳:“他好像说。。。不会放过。。。那个巡盐御史,但。。。具体怎样没有跟卑职说!”
    “哦?!那好吧,等事情有眉目了再禀报我,你们切忌不可独自妄为!”
    “是!”荆可栋跟唐世济齐声应道。
    他们这些人可以说不幸也可以说是幸运,因为在万历到天启年间,朝廷党争不断,不仅有浙党、楚党、晋党,还有昆党、阉党、东林党。魏忠贤得到天启皇帝信任后,身为浙党的首辅方从哲被迫致仕,浙党退出京师的朝廷中枢,南京渐渐成了他们的养老之地。不过幸运的是,他们在南京避过了魏忠贤横行无忌的日子,在崇祯朝重新形成了另外一个浙党。在南京六部的官员中大部分都是浙江籍的官员,包括现任南京兵部尚书的钱象坤,不过浙党的领袖人物却是任户部尚书的沈缜!南京工部郎中王锡兗,户部郎中唐世济,南京刑科给事中荆可栋,南京御史袁弘勋争相依附。被免职的阮大钺也正是看重这点,变着法子跟他们扯上关系。
    黄宗羲的到来,严重阻碍了江南商行在漕盐上的利润,是以阮大钺决不会放任不管。沈缜也不希望有其他人来江南阻滞,但他更希望借阮大钺之手解决。
    沈缜又嘱咐了唐世济他们几句后才离去!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九十章 收与不收?!
     更新时间:2008…10…18 13:07:16 本章字数:4878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九十章 收与不收?!    
    又到了一年一度查验赋税的时节,黄宗羲管的是两淮盐政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大明每年的盐课达到二百多万,而两淮又占了差不多一半。黄宗羲知道皇上这几年都烦财政上的事情,而盐课是目前增加财源的一大税种,毕竟从两淮的情况来看,漕盐的大部分利润还是让盐商占去了。打击私盐更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够理清这些弊端将大幅度增加盐课的收入。黄宗羲有心在盐政上做出政绩,即使跟白玉兰难舍难分,他还是带着黄安启程到各分司巡视。
    黄宗羲跟白玉兰认识已足三个月,他们由相识到热恋,已经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黄宗羲更是将白玉兰内定为自己未来的子,他想着把今年盐课的事情搞定就帮白玉兰赎身,然后带她回余姚老家成亲。白玉兰虽然很是不舍,但还是到岸边跟黄宗羲依依惜别。
    淮安是黄宗羲来得最多的地方,他的首站便是淮安,分司转运同知章涛国带着一众员到码头迎接。人还未上岸,黄宗羲就笑道:
    “章大人何必客气,咱们都这么熟,就不必劳烦各位大人来码头迎接了!”
    章涛国一脸笑容可掬,待黄宗羲过了舢板便行礼道:“分司转运司同知章涛国见过巡盐御史大人!”
    “见过御史大人!”其他员也齐声行礼。
    “各位同僚不必多礼!”
    章涛国上前一步道:“大人舟马劳顿,属下安排了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
    “这个”黄宗羲正要应答,却瞟了一眼发现章涛国后边站着一排盐商正热切的望着他。此番黄宗羲巡查,除了查收盐课是否足额,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安排明年的盐引发放。明初时对于盐政实行开中法,要求商人将粮草运往边关,然后得到仓钞,商人拿着这张发票就可以到指定的盐运司换领盐引。其后盐政多有变化,中期后员导致盐引大量发放,而食盐产量有限,引得不到兑现,到嘉靖年间未支盐引已达200万引。为了疏清旧引,府把持有盐引的商人划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以圣、德、超、千、古、皇、凤、扇、九、围10个字命名。朝廷编造纲册,登记商人姓名及持有的旧盐引数量,并发给各个盐商作为“窝本”。每年对其中一纲的旧引支盐,其他九纲按新引支盐,以10年为期,把旧引完全疏清。又规定,在疏清旧引之后,按纲册所记旧引数分发新引。册上无名者,没有领取盐引的资格,渐渐形成盐商世袭的制度。
    虽然来接驾的都是有‘窝本’的世袭盐商,但是转运司每年发行多少盐引,都是由盐政吏根据往年的产量、盐价来决定的。至于多发的盐引由哪家商户乘,巡盐御史则更有话语权了。这次黄宗羲来淮安,他们哪还不卖力讨好。
    章涛国见黄宗羲犹豫,知道御史大人对盐商没有什感,便帮着盐商们说好话道:“他们知道大人远来特地备了桌酒席,这个也是他们的心意。”
    “好吧,本就却之不恭了!”黄宗羲不好拂了章涛国的面子,再说他们总是要跟盐商打交道的,一般的宴请也算是人情往来,太过绝情反而不好。
    “那大人这边请!”章涛国在前头带路。
    筵席设在临江的一座大酒楼,众人都知道黄宗羲的格,席上没有山珍海味,都是一般的家常小菜。这点大合黄宗羲的口味,一众大小员都曲意奉承,一餐酒席吃下来也其乐融融。在淮安最大的徽商汪家家主更是趁着酒兴来给黄宗羲敬酒,黄宗羲查处江南商行后,其商铺的盐引大多被汪家夺得,汪家对此自然感激不尽。
    “黄大人,老朽敬您一杯!黄大人主持两淮盐政之后理除各种弊端,使得我们能够畅通运盐贩盐,百姓也有盐可买,大人功德无量。老朽先干为敬,祝大人您运亨通,平步青云。”
    “好说,好说,漕盐要顺畅也得靠你们盐商努力!”黄宗羲毕竟年少,被人称赞总有点飘飘然。
    “大人说得对啊,咱们商一体出力才能使漕盐顺利运往内地,这样对朝廷、盐商、百姓都有利!”章涛国也拿着杯酒来凑趣。
    “嗯,章大人说得对,你们盐商也要懂得忠心报效朝廷,切不可为一己之私利抬高盐价,贩运私盐!”
    汪家家主连连点头道:“是,是,草民必谨遵大人的教谕!”
    “那就好,我们干了这一杯!”
    其他盐商看到汪家得了头彩,也纷纷向黄宗羲敬酒。黄宗羲来着不拒,喝得大醉而归,最后还是黄安服侍下回了驿站休息。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查税进行得很顺利,在淮安分司的员通力协助下,各盐场的税额很快就上报,救着到银库查收了。忙完公事刚得了点空闲,黄宗羲一个人穿着便服溜到了大街上,连黄安都没带。因为他想着自己出来一趟要给白玉兰买点小礼物,所以得跑出来看有什孟适的。
    可惜黄宗羲还是头一回买礼物给子,根本就不知道买什么。胭脂水粉想来白不会缺少,首饰头衩之类却没看到相配的,上好的玉石物件要几百两,这也不是黄宗羲所能承受的。最后淘到一对不错的耳坠,黄宗羲买下后便贴身藏了,准备回到南京亲自给白玉兰戴上。
    买完礼物,黄宗羲也无心上街了,正要回去的时候,一个人拦住了他。
    此人面生的很,黄宗羲似乎没有见过,他正要发话相问,那人却道:“黄大人,小人仰慕大人已久,近日碰巧撞见正好有要事请教!”
    “哦,”见对方认识自己,黄宗羲以为是要私下来向他禀报盐政的事情,便道:“你有何事不妨直说,本一定秉公办理!”
    那人四处瞟了眼道:“大人,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小人知道有个地方比较清静,就离此不远。”
    黄宗羲见那人倒不像怀有恶意,何况青天白日的,便点点头道:“好,你带路!”
    那人在附近的酒家找了个较偏的地方,因为此时并非用饭的时候,在酒家的人并不多。那人点了几个小菜,又要了壶酒便支走了小二。
    “你是何人?找我牢事?”黄宗羲可没心情跟他对饮,坐下后就开门见山的问道。
    那人给黄宗羲倒了杯酒,又给自己满上,然后端起来道:“我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大人无需知道我是谁,不过我家主人想拜托大人一件事情。”
    黄宗羲并没有说话,而是等那人继续说完。
    “这两年盐价涨了,一引盐运到内地卖盐区可赚十二两,以往不过七八两,按着惯例今年的盐引必然要增发。”
    黄宗羲听到这,大约知道对方拜托的是什么事情了,他冷笑道:“看来你知道得还很清楚!”
    那人呵呵笑道:“小人也是靠盐讨生活的人,自然比外人知道得多一点。我家主人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拜托大人将增发的盐引划给汪家。至于好处嘛,小人愿奉上五千两白银表示点心意。”
    贿赂!的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