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风-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大人、郭大人,你们说磨古斯肯用黄金白银和我们来进行交易?”王静辉有些惊异的问道。通常和草原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时候,以物易物是最常见的方式,很少说是用真金白银来进行交易的,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活动区域黄金白银产量极为稀少。当然西域倒是有不少黄金,那也是拜丝绸之路所赐,而西夏的存在使得丝绸之路已经中断几十年,现在刚刚恢复正常,贸易往来还是非常有限。西域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黄金白银。
“没错!”文彦博肯定的回答道。
“那交易的黄金白银有什么特色?”王静辉觉得自己的问话有些毛病,便解释道:“在下的意思是磨古斯一方进行交易的黄金白银是整块的金砖元宝,还是一些黄金白银制成品,比如说什么凤钗或是其他首饰等物?!”
“这个老夫倒是没有注意,不过凡是黄金白银等贵重物品已经先行运抵汴都了,可差人查看便是!”文彦博回答道。
“那烦请文大人即刻差人去查看,另外还要带在下的一个人一同前去鉴定!”王静辉急切的说道。
“这个不难!”文彦博心中虽然有些疑惑,看看王静辉这个样子估计这笔交易中有什么蹊跷,便压下心中的好奇立刻让人带着王静辉的人去查看。
“两位大人心中定然有些疑惑,不过还请稍等片刻,等来人汇报上来后可验证在下心中的猜测!”王静辉脸上神秘的笑了笑说道,不过这却让文彦博和郭逵心中的疑惑更加加深了几分。倒是更加猜测驸马到底能够从这笔黄金中看出什么来。
不多时,彦生便把前去查看的两个人带了进来。王静辉立刻问道:“如何?!”
彦生笑了笑点点头,对身后一个老头儿说道:“把你的看法向各位大人仔细说清楚!”
这个老头儿是王静辉事先从徐氏那里请来的珠宝工匠,最重要的是徐氏作为向辽国出口奢侈品的第一大户,为了迎合契丹人的口味和审美观,专门请了一批珠宝首饰师傅来学习辽国奢侈品的特色,以便制造出更加畅销的珠宝首饰,而现在站在这里的老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老人可能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同时见过这么多大官,尽管文彦博、郭逵等人来道九位居是不穿官服的,但那气度就是坐在那里也让人感到格外的不同。再加上刚才他居然和枢密院的官员一起去查验黄金白银事物,连旁边那个六品官在这里只有站着的份,那可以想象上面坐着的人官级有多大了。
“各位大人,小人已经仔细查看过了,那些黄金白银等事物都是首饰、佛像等物,有黄金、有白银或是珠宝点缀打造而成。”老人磕磕绊绊的说道。
王静辉看到这个样子便温声道:“老人家,不要着急,只要你把你看到的和你推断准确的说出来即可,在这里没有朝廷官员只要吃饭的客人,您尽管说好了,不要紧张!”
老人是认得王静辉的。他本是徐氏最为出色的珠宝匠人,当初王静辉还没有发家的时候试制玻璃制品,随同的有不少徐氏的珠宝匠人,这个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看到王静辉这么说,老人心中渐渐平静了许多。
“小人已经按照驸马的吩咐仔细看过这些东西了。这些黄金白银器物以小人的眼光可以百分百的肯定的契丹人所制,他们的手法虽然和大宋有所不同。但上面的花纹图案无不是契丹人所特有!并且……并且……”
“老人家可还有什么发现?”尽管王静辉心中比较激动,但还是非常温和的问道。
“刚才这位大人还特别嘱咐过小人寻找这些东西上有什么血迹,小人在很多发钗的花纹图爱都找到了!”老人战战兢兢的回答道。
“老人家,实不相瞒,你所说的话非常重要,你能够肯定你的判断真的正确?”王静辉紧跟着又问了一句。
“小人自幼便在徐氏长大,琢磨珠宝首饰不下四十年,对契丹人的首饰器物也曾下过一番苦功。自信绝对不会认错。大人若是不信的话,可着请徐氏其他精通此道的匠人过眼辨别,当可知小人话中真假!”老人虽然显得有些懦弱,但却非常高傲,尤其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更是容不得别人质疑。徐氏听说王静辉需要这方面的人,自然是会让最好的人来,这老人也可以算得上是徐氏的元老了,就凭手底下的手艺也绝对不会认错,所以这次倒是说得斩金截铁。
王静辉听后笑道:“谢谢老人家了。彦生,带老人家下去重重有赏!”
等到厅中不相干的人都退出去之后,郭逵沉声说道:“驸马可是疑心这些东西是阻卜人从契丹人手中强抢过来的?!”
听了王静辉和老人的对话后,文彦博和郭逵心中都有些明悟,尤其是郭逵以前在前线的时候和向党人征伐不断,听了几句便已经明白驸马请他们的来意了。
“现在已经不是疑心而是肯定了!”王静辉站起来说道:“这些东西是来自契丹人之手,不会也不排除是当初磨古斯去年叛乱的时候从契丹人手中缴获来的。不过刚才两位大人也听到了,这些首饰的花纹中还可以看到血迹,这只能说明这些东西是阻卜人刚刚劫掠来的,手还没有捂热乎便拿来和大宋做交易了!”
“驸马之意难道是磨古斯在月余前开始进攻辽国了么?”文彦博问道。
“有八成的可能是!磨古斯急于采购武器装备也是为了和辽国打更大的一场战争,不过这些都是在下推测而来。并不是十分准确。可惜不知为什么辽国的情报网没有把这么重要的情报送出来,这也是让在下十分疑惑的地方!”王静辉有些叹息的说道。
王静辉不知道,他的猜测虽然并不是完全正确,但离真相已经不是很远了。阻卜人是再次又对辽国采取了新一轮的攻势,双方损失都比较大,总体上说来阻卜人更占一些优势。辽国统治高层以后下达封口令,只要少数人才知道这其中的内幕,不过可惜的是马人华的级别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所以尽管涅心对大定府的气氛变化有些感觉,却无法应证自己的猜测,更不要说给王静辉传递准确的情报了。
“契丹这么容易的便答应了我大宋所以的和谈条约,这使在下心中生出了怀疑,以辽国的实力而言,尽管在燕云十六州地区暂时处于下风,但也至于这么快便屈服签订对其如此不利的条约,唯一的解释便是辽国内部的问题。”王静辉笑着说道。
“驸马真是好算计!”郭逵笑着说道。
“月前的那笔武器交易来的是很突然,尽管大宋当初在和磨古斯的和谈使节谈判的时候已经明确拒绝了向其出售火器等武器装备,但在那次交易中磨古斯还是提出了需要购买大量包括火器在内的武器,甚至来年燃烧弹都提了出来。原来是急着和辽国开战啊!不过为何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有知会我大宋配合行动?”文彦博说道。
“在下曾得到圣上的许可带磨古斯的使者进入了武器实验现场观摩我大宋的火器射击,除了火炮、迫击炮等是我大宋绝密火器之外,其余火器都曾展示过,估计燃烧弹的威力给磨古斯的使者留下是很深刻的影响才会如此。至于为何不通知我大宋与其同步进行,估计磨古斯和辽国的心思都是差不多的,他们对我大宋心中都抱有非常深的戒心——辽国怕我大宋知道和磨古斯征战,是因为怕我大宋加强在燕云十六州之地的军事行动,也许前期韩侍中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一旦大宋出兵燕云,结果只有一个了;而磨古斯被定西军打的损失惨重,据说定西军在这些蛮族人中被称为蝗虫,意思便是寸草不留!”王静辉笑着说道。
第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变局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变局 “以某看来附马的推测十有八九是正确的,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解释辽国为何迅速示弱和我大宋签订条约。可惜这次未能够把握先机,不然我大宋兵发燕云,倒是有很大的把握收复燕云故地!”郭逵非常惋惜地叹道。
文彦博倒是没有郭逵这么激动,由于郭逵是武人出身,虽受到英宗赵曙的重用提拔成为枢密副使,但是大宋有许多事情可不是郭逵这样的人所能够清楚的。文彦博身为枢密使,对大宋的政局和现状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大宋的准备还远没有达到郭逵所想象的地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彦博心中越来越有了一个概念——大宋自三年前灭掉西夏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对辽国下手了,不过这一次肯定不会和大宋立国初期两代皇帝北伐那样徒劳无功,大宋一旦出手必定会给辽国以沉重打击,夺回燕云十六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到底这仗要打多大,还要看旁边这年轻人心中的想法了!
文彦博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王静辉一眼,对于这个年轻人他现在真是无话可说了,仅仅从几个简单的丝毫无关的事情便可以推断出如此多的事情,这简直是不能够仅用一个“天才”所能够简单说明的。
“驸马以为此事如何处理?”文彦博淡淡地问道。
“在下以为不管如何处理都是朝廷的事情,不是你我几人在这里可以决定的!在下建议两位大人立刻入宫面圣,把事情向圣上还有其他相关重臣说清楚!”王静辉也看着文彦博回答道。
文彦博听后看了看王静辉,然后问道:“驸马难道不随我们一起入宫面圣么?!”
王静辉飒然笑道:“彦生会随两位大人一同去,太上皇及圣上已经同意了在下辞去大宋情报局提举的奏请,现在彦生已经成为情报局的新提举了,至于在下不过是怕彦生初次接手这个位置不适应罢了。既然事情基本上已经勾勒出一个概况,这入宫面圣的事情在下还是不去的更好!”
文彦博和郭逵听后都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便也笑了起来。文彦博说道:“也好,那附马最好还是先不要回静园了,太上皇想要见公主。再说圣上若有差遣也方便一些!”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道:“那在下现在就送两位大人,这次的酒局在下先欠着,待到闲空时机咱们再痛饮共醉!”
文彦博和郭逵听后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说道:“国事为先,某家先告辞了!”说完两人便走出花厅下楼上车入宫面圣去了。
王静辉站在窗前看着夜幕笼罩的汴都开封,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历史上有着太多的遗憾,不管怎么样,现在它已经开始走上另外一条路——直到现在,他已经完全确定大宋的宿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是缺少的却是一点点运气和机会,而他则为大宋提供了最基础的实力。辽国在他的眼中已经并不重要了。只要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辽国若是没有变化的话,则注定要被历史淘汰——不过用不着历史上的女真民族建立的金朝,多半还是大宋亲自操刀动手,因为大宋是不会给一个曾经沉重伤害过自己的对手以任何机会的,尤其这个对手现在还是垂死挣扎之中。
当文彦博和郭逵等人进入皇宫福宁殿还不到半个时辰,正在紧急商讨之中的众位大臣的会议便被一个意外给打断了——现任情报局提举彦生和枢密副使冯京请求面圣,说是有重要事宜要向圣上亲自汇报。
这次福宁殿会议的参与者少了王静辉,尽管文彦博和郭逵两人对王静辉的推断非常佩服,不过要仅凭这些来说服王安石和司马光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司马光,他本身就对韩琦私自在河北的行动已经提心吊胆了,不过好在由于辽国的退让使得大宋已经控制下来这次事件,大宋能够从中谋得更大的利益他很高兴,但这样走钢丝式的行动还是越少越好。
文彦博和郭逵等人正在这次会议上处于下风,尽管皇帝赵顼对此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司马光的坚决抵制,使得两人徒劳无功,而旁边王安石的态度则是耐人寻味。虽然反对但是态度并不坚决,仿佛有些坐山观虎斗的意思——文彦博和司马光是保守派的两面旗帜。尽管论声望文彦博是远远输给司马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当今枢密使的地位在朝堂上说话的声音就弱于一个参知政事——新的官制改革后,司马光的职位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副相,可是副相的人数已经由过去的五个变成了十二个,就连首相王安石的权力都被大大摊薄,更不要说是司马光了。
不知道是为什么,王安石和王静辉在军制改革当中可能是出于谨慎的缘故,对枢密院及三衙这样的高级军事部门并没有太多的改动,而与之相联系的兵部除了从三司手中拿回了胄安和虞案之外也没有太多的变动。朝廷中对军事制度的改革都是拭目以待,纷纷猜测最后的结果,毕竟现在的枢密使职位权力之大、声望之高可谓是立朝以来从来就没有过的——以往首相和枢密使分管朝政和军政,按照大宋“扬文抑武”的政策,枢密使在首相之下,可是现在因为改革进程的缘故,首相权力削弱,可是枢密使的权力却没有丝毫动摇,不仅如此给人的感觉似乎枢密使的权力甚至有增大的嫌疑。
郭逵和文彦博在听到内侍的传宣之后,立刻相互看了一眼——他们心中都很明白,估计这彦生的来意多半是跟这次福宁殿会议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既然是急事面圣,那很有可能是辽国那边已经有消息传过来了。
“可是为什么刚才在酒楼上王静辉不把真正的消息拿出来给我们呢?!”文彦博和郭逵相互看了一眼。
“臣彦生、冯京参见圣上!”
彦生并不是一个人来的,同行的还有另外一个枢密副使冯京。并不是王静辉手中握着真正的底牌不肯给文彦博和郭逵知道,而是事情就这么凑巧,彦生在从酒楼回到自己的办公地点的时候,屁股刚坐下来就有紧急密信从辽国传来。
当彦生看到信兵送上来的情报封装后心中“咯噔”一沉——上面按照一种特殊的规则缠绕着三条金线,这是顶级密信的标志。现在有涅心坐镇辽国,能够让他二师兄传来这种顶级密信的内容不多,就是辽国太子被刺身亡的时候也没有用过等级这么高的密信。彦生本就是聪慧之人,否则他也不会让王静辉这么看重了。他和此时的文彦博与郭逵想的一般无二,直觉上就感觉是辽国这次退让的最终隐情。
彦生立刻感到心头犯苦,王静辉刚刚和文彦博他们谈完,没有想到准确信息这么快就来了,这要是放在对方的眼中又是怎样一种含义?!不过不利归不利,他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私瞒这份情报的,当小心拆开情报封装后,上面的小纸卷上歪七扭八的一串文字,彦生不用对照秘本就知道其中的内容——十月磨古斯攻占辽国上京临潢府!现已攻打龙化州和仪坤州,具体战况不详,现辽主调动军队北上!
彦生看过之后心中一惊——这磨古斯的胃口真是好大啊!辽国仿大宋设立五京,这上京临潢府是辽国有数的大城。王静辉书房中悬挂着宋辽大地图对彦生兄弟几人来说并不陌生,尽管临潢府对大宋来说是位于极北之地,但距离辽国的大定府却并不是遥不可及,可以说是非常近!
情报是用信鸽来传递的,信件本身就这么几句话。彦生也从中想不出什么东西来,最重要的是这份情报对大宋来说意味深长,他来不及通知王静辉便匆匆赶往枢密院——为了不使文彦博和郭逵对王静辉生出什么误会,他只能找枢密副使一起入宫求见圣上,以此来证明王静辉并不是有意隐瞒情报。
王静辉和保守派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极好的,不仅有一个韩琦这样的干爹,就是和富弼的关系也是极深。因此彦生并没有费什么功夫便轻易见到了冯京——冯京是富弼的女婿,这层关系使得冯京无论如何也拉不下脸,彦生只需几句话便让冯京带着他一起入宫面圣去了。
“这份情报刚刚传递到情报总局,上面用的是秘文写成,这是相应的解密文本。由于信鸽并不能够承担太重的重量,而且这种情报为了稳妥起见在辽国境内是不能够用信鸽来传递的,以防被契丹人的鹞鹰捕获。所以必须送到边境处才可放飞信鸽传送到大宋来。”彦生解释说道。
皇帝赵顼只是用眼瞟了一下情报原本,上面的字他是一个也不认识的,他知道这是驸马琢磨出来的,除了发送和接收情报的人可以看懂之外谁也不知道上面的内容是什么,并且这种情报总局所使用的秘文每隔一段时间都是会变化的。赵顼当初也只是对此一笑了之,自己那个妹夫天生小心谨慎,写个情报还神神秘秘的,不过好处却很明显——大宋的探子不是没有被敌国逮着过,但情报网却从来没有多大的损失,就是因为这种秘文实在是太过诡异,就连敌国的人也不知道这关系到本国极为机密的事情。
皇帝赵顼在看过翻译过来的那几句话后,便说道:“诸位爱卿还是随朕去偏吧!”说完便站起身走去,刚刚走到门口又转身对旁边的侍从说道:“速去驸马府请驸马入宫面圣!”
当王静辉来到福宁殿偏殿那处浓缩天下版图的沙盘房间后,得知辽国的情报刚刚送到不禁有些苦笑,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自己刚刚猜到辽国在最后时刻退缩估计是和磨古斯有关,没有想到证实想法的情报就送来了。不过可笑归可笑,现在大宋必须要对此做出应对,在这个时候没有人会介意趁辽国虚弱的时候再要点什么东西的!
有了沙盘这件好东西,再参照情报来作出评论就非常直观了。当王静辉来到福宁殿的时候,一群人已经在辽国的沙盘上指画了半天了,好在彦生对辽国的地理下过一番功夫,对于辽国北方的事情他比郭逵更熟悉一些,郭逵等人只是把眼光放在燕云十六州上面去了,至多能够想到大定府,至于大定府北边还有什么就一无所知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观天下”资格的人所持的观点和郭逵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大宋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往大处说是收复汉家故地,其实说白了击败辽国不过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在燕云十六州以外,那里对于大宋来说其地位和南方南蛮之地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南蛮多有瘴疠毒虫,而北方只有风沙和大雪,大宋还不至于人口多得无处安置,比北方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多的是,只要自己没有被逼到一定份上,死活也不会去那等地方安家落户的。
而彦生则不同,他的师兄弟们几乎在见到这份地图后便被王静辉灌输北方的好处——那里不只是养马,那里的土地肥沃,只要插根筷子来年都会发芽长成树,最适宜耕种,如果把这片区域全部开发出来,足够解决现在大宋的人口粮食问题;那里有丰富的资源,你们很难想象的……
尽管彦生并不清楚王静辉的用意是什么,不过王静辉的话他们是绝对都会铭记在心的——“从现在到未来,不要说百年,就是四五百年只要经营好南洋甚至是整个海洋贸易来养活大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以后大宋真正的出路是在北方,不是你们所看到的北方,而是更北,那里有着难以想象的各种资源,我们要为子孙先把那里占下来!”
在王静辉看来,皇帝赵顼等人现在就面对沙盘指手画脚是非常没有营养的——没有详细的战报只是简略的几句话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过过来听听看看各位大佬心中的想法也是不错的。在他看来现在大宋是绝对不能依据刚刚达成的和约对河北的驻军减少的——既然过去了就不能撤回来,就算现在不攻打辽国,未来几年当中肯定会有机会。有这些兵力在手让辽国心中不踏实就无法全力对付磨古斯的入侵,就相当于小刀拉肉一半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消耗辽国的实力,到最后大宋只需要在上面轻轻一推就可以了。
以大宋的实力在河北边境屯兵数十万根本不是问题,而对于辽国则是难以承受的负担——辽国可没有这么多的钱来养活军队,也没有大宋这么能够有本事来找财路,大宋每花在河北边境上一个铜子,辽国的实力就要以十倍的速度来消耗,到最后契丹人肯定是坐不住的!
不过令王静辉非常惊奇的是磨古斯的“强大”,没有想到磨古斯居然忍了半年没有闹事在这个关口上突然打了契丹人一闷棍,就连他自己也深深为此而警示——难不成自己赶走了一头狼又进来一只虎?!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草原民族的强大对大宋来说都不是另人高兴的事情,磨古斯是在大宋上面吃过亏,但这并不能够阻挡草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野心,尤其是刚刚建立的草原政权,其破坏力可比现在的契丹人更加危险。
与主张继续在河北给辽国施加压力的郭逵不一样,王静辉表现得非常平和——兵不能撤,并且还要加紧补充北方的军事物资,除了要加紧修正现有的城防之外,还要囤积物资为以后进军燕云十六州做充足的准备;另外便是加紧训练京东东路的跨海作战部队,使其能够随时投入战斗。
对于这样的建议,王静辉的解释也同样很简单——无论是契丹人还是阻卜人,他们都不是汉人,他们的文明都是游牧民族,其本身对大宋来说都是一样的,阻卜人和契丹人一样给大宋带来的只有战争,不过是时间长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