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可使装入原料均匀分布于炉内;
    靠近炉盖下方,炉壁周围有四支炉顶气排气管,此四支排气管于炉外最后合而为一降流管;
    这种炉子温度更高,炼铁量更大,冶炼速度也比原来快了四五成,等所有的炉子都改造完成,利国监的钢铁年产量将有望达到两千四百万斤,将近原来的三倍,而且所产钢铁纯度更高,质地更为上乘”
    谈起治铁来,祝或完全忘了拘谨,口中滔滔不绝,整个人看上去象是年轻了十岁。
    听了他的介绍,杨逸也不禁心驰神往,现在大宋的钢铁年产量已接近一亿斤,若是各地的冶炼炉都按此改造,再加上辽东新开设了多个大型冶铁监,大宋的钢铁产量将有望来一次巨大的飞跃,几年内增加到年产十亿斤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但焦灰炼钢技术摸索清楚后,钢铁的质量同样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量变到质变,终将得以实现。
    这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到了19世纪,钢铁产量才达到一万吨啊。
    钢铁对一个国家的重要xìng不用多说,自古以来,历朝代朝的钢铁生产多由官方把持,没有足够的钢铁,百姓连农俱都没有,谈何发展生产?甚至象草原部族一样,几家人共用一口破锅,连煮食都困难。
    杨逸要在大宋催生工业革命,钢铁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从祝或口中,杨逸也了解到了利国监监正汪其的为人,别看他文质彬彬的,但在组织调协等方面,却绝对能力超凡。
    至于汪其有没有贪污,杨逸根本不会去过问,在汪其的带领下,利国监催生了这么多新技术,使得大宋冶炼业来了一个质与量的飞跃,哪怕他就是贪了百万贯,杨逸也认了。
    杨逸自出京以来,今天是最高兴的一天,他决定自己掏腰包,请利国监参与技术研发的所有工匠以及官员大吃一顿。
    他拿出三千贯,让人买猪买羊买酒,烹制美食,趁着这当口,他给朝廷写了一份奏章,请朝廷尽快推广利国监的新冶炼技术,并为汪其及一干参与技术革新的官吏、工匠请功,奏请朝廷对他们特别嘉奖,大力宣扬,将利国监塑造成一个技术创新的榜样。
    **************************************
    PS:感谢燕云节度使、秋之神光、月光宝马、清水岸柳等书友的支持,谢谢。
    (未完待续……)
第757章 苏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chūn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曲婉转的《菩萨蛮》从对面的画船上飘过来,太湖上绿波浩渺,烟雨蒙蒙,画船在烟雨中显得隐隐约约,如同一幅古老的水墨画。
    清娘一袭墨绿长裙,随chūn风柔柔地摆动着,有若湖上的清波在荡漾,她的目光从对面的画船上收了回来,手上的画笔随即在纸面上轻灵地点染起来。
    很快,一艘画船便跃然纸上,船头还可见到凌风舞动着水袖的女子,从动作上可以判断出,船头的女子跳的是绿腰舞,和背景的山水完善地融为了一体。
    杨逸喜欢看清娘全神贯注做事的样子,比如她现在认真作画时,神态恬然,眸清目正,风韵静雅,加上船外雨细如烟,舱檐滴水如帘,这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诗篇。 。 。
    “好了,杨大哥,该你题跋了。”清娘放下画笔,转头向杨逸望来,俏脸上仿佛chūn风在流动,浅浅的梨涡一闪而逝,每个细小的表情都是那样的生动明丽。
    结果杨逸却是定定地看着她没有一丝反应,旁边的阿黛拉掩嘴偷笑,让清娘明玉般的脸颊顿时染上了两抹桃晕。
    “杨大哥,杨大哥”清娘轻跺莲足,又唤了两声。
    “哦,哦。清娘有事吗?”杨逸如梦初醒,显然还有些迷糊。
    这下阿黛拉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一杯茶几乎端不住。
    清娘那双眸子盈盈一转,先看了看阿黛拉。然后对杨逸哼道:“杨大哥,人家画好了,让你题跋呢,结果你看阿黛拉看得这么入神,叫你好多声你也没听到,哼,那人家先上岸等你们好了。”
    阿黛拉为之一愕,随即不依道:“好啊清娘,人家明明是看你看得入神。你却偏来取笑我,我可不依你”
    两个风姿各异,却又同样倾国倾城的美人很快打闹在一起,清脆的笑声飘入湖上烟雨之中,一时间,杨逸倒成了局外之人。
    他这回很自觉地走到桌边,提笔将对面画船方才所唱的那曲《菩萨蛮》题于留白处。
    清娘发现了,立即停下打闹,上来说道:“杨大哥。这可不行,不许用前人的诗词,你得自己作一首才行。”
    杨逸两手一摊笑道:“晚了,清娘啊。这留白处已经题满,可没地方再题了。”
    “哼,我明白了。刚才杨大哥是故意的,你故意引人家和阿黛拉打闹。好偷偷下笔”
    “清娘,小生冤枉啊。小生怎么知道你要嫁祸给阿黛拉,终于引发双方大战呢?”
    “什么大战,说得真难听,哼,反正你就知道、就知道,你一向诡计多端,晴儿姐姐早就让我小心你呢”清娘噘着小嘴,叉着小蛮腰,嘴里说得凶,眸子里却尽是笑意。
    “你晴儿姐姐让你小心我什么?”杨逸脱口问道。
    “小心被你卖了还替你数钱啊!”
    “噢”杨逸捂住脸痛苦地呻吟着,“你们怎么能这么说我呢,太伤我的心了,我怎么可能让你们替我数钱呢,我最多是多卖几回而已。”
    “噗哧!”清娘被逗得绽颜一笑,“好啊,杨大哥果然没安什么好心,哼,人家以后可不理你了。”
    阿黛拉更是笑得软倒在杨逸怀里,一缕体香幽幽醉人。杨逸搂着她,向清娘眨了眨眼,清娘气不过,从桌子上拿起画笔,便要来画他的脸,吓得杨逸满船乱躲,差点没被逼到湖中去。
    三人笑闹了一番,这才坐下来,一杯清茶,一曲《鸥鹭忘机》,任画舫随波而去,船外一湖烟雨正迷蒙,三山隐隐约约,不时有游湖的画船划过,不时能听到吟诵诗词之声,夹杂着一串串吴侬软语,如莺燕呢喃,感觉特别的柔软。
    画船就在这满湖烟雨中滑过,终于来到吴县。
    吴县临近苏州,西包太湖,东含阳澄湖,京杭大运河流贯南北,全城水巷如网,水面约占三成,家家通舟楫,是最典型的水乡风情。
    这里盛产稻米,种桑养蚕自古蔚然成风,在吴县你几乎找不到一片荒地,入眼处除了柔软的山水,就是田野和桑林,其它的渔业、手工业、造船等等,都非常发达。
    而今天杨逸来吴县,要看的都不是这些,他只为一样东西而来苏绣。
    船儿在雨中悠悠地驶进吴县的水巷,水上拱桥横架,两岸杨柳依依,临水的阁楼,高高的马头墙,以及粉墙内伸出的翠竹、芭蕉,都静沐在烟雨中,让这江南水乡显得更加柔婉。
    岸边不时能看到油纸伞下有翩跹的裙影,走过那青石板铺成的长巷。
    一艘艘乌蓬船在水巷中穿出,又总能轻灵地互相避让,互道一声问候,交错远去。
    杨逸对着如水墨画般的水乡美景,悠然开腔道:“苏绣,是江南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那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子,任伊老了,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这是刻骨铭心的爱啊,苏绣对江南女子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让全天下都知道,江南有一种巧夺天工的苏绣,女红之巧呵,十指chūn风”
    清娘不知道杨逸为什么突然来上这么一段,但听了杨逸这番感叹,却让她为之悠然神往。
    阿黛拉忍不住问道:“公子。苏绣真的这么好吗?我虽闻过其名,却一直没能见过实物。”
    杨逸呵呵笑道:“阿黛拉。你最好有些思想准备,别等一会儿见到苏绣时惊呼出声。吴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细如发丝,设sèjīng妙,光彩夺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韵,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多姿之态。总之观之栩栩如生,上佳之作比名家画作更胜一筹。”
    阿黛拉不会怀疑杨逸的话,只是更加奇怪地说道:“那为何东京市面上出售多是汴绣、蜀绣,苏绣可未曾见有卖过。”
    “阿黛拉,这也正是我来吴县的原因,苏绣巧夺天工,但也正因此,一幅好的绣品往往要绣一年,甚至是几年时间。而且,非心灵手巧的女子难以掌握其中的技巧,若不得其法,徒作东施效颦。绣出的绣品也就难称作苏绣了。”
    其实苏绣不为人熟知,主要原因还是它现在流传的范围很小,目前只有吴县的一些女子掌握苏绣的技法。
    苏绣真正流传开来。是明朝中晚期的事,那时整个江苏各州县的女子几乎都掌握了苏绣的技艺。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
    在绘画方面。同时出现了以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进一步推动了苏绣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水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之称;
    也只有到了那时,苏绣在针法、sè彩图案各方面才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媲美争艳。
    杨逸到苏州时,听说吴县有个叫沈三娘的女子,她本是吴县最出名的苏绣艺人,如今江南各种作坊如雨后chūn笋般开了起来,她也趁这股chūn风,开了一家绣坊,雇来近两百名女子,传授她们苏绣技艺,当然了,这期间绣出的绣品沈三娘要占六成收益;
    即便如此,慕名来学习苏绣的女子还是非常多,要知道现在一幅好的苏绣,售价少则几十贯,高者上千贯的都有,按斤两算的话,它的价格是黄金的十倍,杨逸说它的价值更胜名家画作可丝毫没有夸张。
    上次在雍丘县巡视棉纺厂时,无意中和清娘提起一件事,那就是许多大型棉纺厂、丝绸厂的出现,必将给原来家庭纺织业带来极大的冲击,许多妇女可能会失去织布这一项维系家中生计的营生。
    为此清娘很着急,杨逸也留心上了,现在织布可以从家庭作业转入大型工厂生产了,但刺绣是纯手工的艺术品,绝对不可能流水线生产;
    妇女们靠织布赚不到钱了,那么转入刺绣行业,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若是能做到明清时期那样,江南各地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何愁妇女们没有活计?
    杨逸到苏州听说沈三娘收徒教人刺绣之后,在苏州城再没停留,直接就找船到吴县来了。
    先来实地察看一下,找苏三娘等刺绣技艺jīng湛的人聊聊,看看能不能以苏三娘这种cāo作方式,或别的什么方法,尽快把苏绣技艺普及整个江南,以解决江南女子的“就业问题”。
    船只在吴县的水巷里悠悠前行,迷茫的烟雨中,水巷边酒旗低垂,悠闲的酒客笑饮楼上,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繁忙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闲淡清闲;
    在这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没什么值得紧迫,没什么值得执着,静静的光yīn都在这蒙蒙的烟雨、清澈的水巷中绕来绕去。
    终于,前面的小码头边出现上一面绣旗:沈三娘绣坊。
    五个字是用丝线绣成的,娟秀而极富立体感,旁边还绣有祥云缭绕,光是这面绣旗,便让人感觉不凡了。
    **********************************
    PS:各位亲,今天开始努力两更,各位亲手上有月票的,投来支持一下昊远吧!
    求月票啊!求月票啊!跪求月票啦!昊远很久没求月票了,嗯嗯,今天来个三十票行不?行不?还是行不?。
    (未完待续……)
第758章 江南女子
    @@@
    能成为最出sè的苏绣艺人,杨逸料想沈三娘怎么着也是个中年妇女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沈三娘竟然只有十七岁,去年才刚成亲,夫家是吴县的富商。
    沈三娘长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眉画远山,颊染轻霞,典型的水乡女子,清灵而婉约,杨逸见到她时,她正在绷架前,拿着针线给绣坊里的女子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那柔软的吴侬软语很好听。
    “这双面绣有几个要点,你们要记住了,首先刺绣时将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许线尾,下针时将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
    其次刺绣时把针垂直,不刺破反面的绣线。再者掌握住排针:按次序非常均匀地排列针脚,不能疏密不当,才可使两面相等。还有就是藏头,藏头是将线尾隐藏在最后的针脚中,不能露出线头。”。。
    沈三娘在讲解时手上不停,她的十指细长圆润,有若chūn葱白儿,尽显江南女子那种水一般的柔美风姿。
    细若发丝的绣针在她手上仿佛有了灵xìng,让你感觉不是她的十指在穿针引线,而是十指与针线在共舞;
    光是看她那灵美的动作就是一种享受,十指带chūn风,凝眸皓碗,一针一针在时光的层面上绣出美丽的缘分。
    在她身上,你能清晰地体会到,江南女子是什么样的。江南女子就是沈三娘这样的,清灵。秀丽,细腻。娴雅,不经意间总是流露着水一般的柔情和智慧。
    沈三娘由于太过专注,杨逸、清娘和阿黛拉由看门的妇人带进宽敞的绣坊,她竟然没有注意到;
    看门的妇人要上去通报,被杨逸制止了。反而是她的夫君徐景鸿接报后,匆匆赶到绣坊,还有就是吴县的知县夏明清也匆匆赶到,众人少不得一番见礼。
    夏明清是既惊又喜,连连作揖道:“杨太傅驾临我吴县。实乃我吴县万民之幸,下官添为本地父母官,迎接来迟,还望杨太傅恕罪,杨太傅,下官来时已着人备下水酒,为杨太傅接风洗尘,还望杨太傅能移驾赏光,也好让下官略尽地主之谊。”
    杨逸含笑说道:“夏大人。这接风洗尘之事咱们容后再说,我通知夏大人到这绣坊来,是另有他事,咱们先参观一下这绣坊再说如何。”
    杨逸大名如雷贯耳。他突然出现在绣坊,作为主人徐景鸿同样是既忐忑又兴奋,只是双方身份悬殊。加上有知县夏明清在,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
    杨逸为何而来?
    徐景鸿正忐忑不安时。杨逸突然向他问道:“徐公子不必拘谨,我冒昧来访。只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这苏绣,请问徐公子,象你家这样的绣坊,吴县还有几家?”
    “不敢,不敢,杨太傅太客气,小民实不敢当杨太傅公子之称,杨太傅还是直呼小人贱名好了。”徐景鸿长身作揖,连道不敢。
    随后才答道,“回杨太傅,除我家之外,我吴县倒是还有几家绣坊,不过都没有我家规模大,多则二十来个、少则几个绣工,不过我吴县会刺绣的女子倒是不少,大多数人都是独自在家刺绣,所出绣品多为自家留用,也有少量拿到市面出售。”
    杨逸微微颔首,对徐景鸿所说的情况表示理解。现在的苏绣只在吴县才有,大多数还是闺阁女子在闲暇时用来打发时光的,就象自家琴cāo等女,有时也绣些帕子什么的,并不以此为营生。
    在这种情况下,刺绣多作为自娱自乐的个人爱好,缺少利益驱动,缺少交流和发展,很难真正形成一个让千家万户受益的产业。
    “徐公子是怎么想到开这么大的绣坊呢?”
    “这”徐景鸿有些尴尬,开这个绣坊自然是为了赚钱,他娘子的绣工远近闻名,徐家本是吴县富商,立即想到可利用沈三娘的名声开个绣坊;雇些在刺绣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女子,让沈三娘一边教,一边绣,这样可以为家里带来一份丰厚的收入。
    说白了,开这个绣坊就是为了赚钱,只是这话不好意思向杨逸直说啊。
    杨逸反应过来,哈哈笑道:“为了钱,徐公子开绣坊是为了钱,这其实没什么不好说的,本官这次来,也是为了钱,为了天下女子都能赚到钱。你家开这绣坊乃是利己利人之事,自应鼓励才是。”
    “多谢杨太傅夸奖,小民实在斩愧。”
    杨逸笑吟吟地接着说道:“徐公子若是不介意,让你娘子上前来,我有些话要问她,如何?”
    “杨太傅但有所命,小人岂敢不从。”徐景鸿低着头,他相貌颇为英俊,且有涵养,和清灵婉约的沈三娘倒是般配。
    “小妇人见过杨太傅。”那沈三娘这时才正式上来施礼,敛衽盈盈一福,体态娴雅,柔婉如水,只是眸光中少不了些忐忑,施礼时她悄悄地盼了自己夫君一眼,隐含求助之意。
    杨逸暗暗好笑,尽量用随和的口气说道:“徐家娘子免礼,可否将你绣得最好的绣品拿出来给本官一观,本官有意进献予太后,太后若是喜欢,定少不得有所赏赐。”
    徐景鸿和沈三娘夫妇俩听了顿时喜sè满脸,若真能得到太后的赞赏,徐家的地位将不可同rì而语,这种机会是斗升小民梦寐难求的。
    沈三娘很快拿出一幅刺绣,在绣屏上摊开,这幅刺绣名为“江南三月”,靠近右上角远处有几间典型的江南风格的瓦房,房前是宽阔的江面,江上停泊着几艘小船,岸边是大片的杏花。满树杏红,美不胜收;
    整幅刺绣层次分明。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入微,针法活泼灵动,把一幅江南水乡美景生动地绣了出来。
    清娘和阿黛拉看了这幅巧夺天工的刺绣,顿时爱不释手,赞叹不已,平时她们也绣些花儿,但和沈三娘如此jīng美的绣工根本没法比。
    沈三娘见清娘和阿黛拉如此喜欢,连忙又拿出两幅刺绣来赠送给二人。
    这些上佳的刺绣动辄上千贯一幅,算是很贵重的物品。清娘和阿黛拉不敢擅自收下,不由得齐向杨逸望来。
    杨逸含笑说道:“徐夫人一番美意,你们若是喜欢就收下吧,回赠些礼物给徐夫人就是了。”
    清娘和阿黛拉这才敢将刺绣收下,并各自回赠了沈三娘一份大礼。
    杨逸等她们相互客气完了,才接着说道:“徐夫人,实不相瞒,本官此次前来,是有求于徐夫人”
    徐景鸿听了他这话。连忙抢在沈三娘之前答道:“杨太傅有何吩咐,但请示下,杨太傅说有求于拙荆,这是要折煞小民与拙荆啊。”
    杨逸摆摆手说道:“你们等我把话说完。此次我来,确实有事相求,如今我大宋各地建立了许多大型纺织厂。而这样的纺织厂还会越来越多,这将会对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传统产生很大的冲击。许多妇女将无法再靠纺织维持生计;
    本官念及于此,准备奏请朝廷。在各州县、特别是江南地区成立‘传习所’,请徐夫人这等在刺绣方面技艺jīng湛之人,前去向各地妇女传授刺绣技艺;
    徐夫人放心,本官的奏章一但能在朝廷通过,绝不教徐夫人等白白传授技艺,朝廷会给你们发放适当的薪俸,甚至授以官职或者诰命,以奖励你们为国为民作出的贡献;
    另外,本官还会提议成立绣工科,汇集刺绣方面技艺最jīng湛的人,一同探讨刺绣针法、品类的创新;还可以让湘绣、蜀绣、汴绣的能手齐聚一堂,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刺绣技艺,创新出更多刺绣技法来;
    本官对刺绣行业十分看好,不说整个天下,即使是江南一地,若能做到家家刺绣,妇女皆学女红,所产出的绣品就十分可观了;
    到时不管是内销大宋各地,还是卖到海外,都能创造不计其数的财富,无数的百姓将因此受益,徐夫人作为苏绣的传承人,本官敢断言,将来定能名垂后世。”
    杨逸又是薪俸,又是官职,又是名垂后世,沈三娘说不心动是假事,只是兹事体大,她不能作主,只得征询自家夫君意见。
    徐景鸿能有什么意见,他敢说不吗?
    再说了,此事对徐家而言总是利大而弊,他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至此,知县夏明清才明白杨逸突然出现在吴县的真正目的,他不禁感叹道:“杨大傅高瞻远瞩,一心为万民谋福祗,下官作为本地知县,而未能想到这些,实在有愧于官家,有愧于朝廷和本县百姓,今rì得杨太傅jǐng醒,本官今后定当恪尽职守,大力倡导县中妇女多习绣工,使家家刺绣的盛景先在吴县形成。”
    杨逸笑道:“夏大人有这份心,那是最好,本官会留意着,等家家刺绣的盛景出现时,本官第一个为夏大人请功。”
    夏明清受宠若惊,连忙作揖道:“多谢杨太傅,下官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此事,不教杨太傅失望。”
    杨逸在夏明清和徐景鸿陪同下,又查看了其它几个绣坊,确如徐景鸿所说,这些绣坊都比较小,最多也不过二十人,绣工技艺与沈三娘也略有差距。
    杨逸算是明白了,要想成为项尖的苏绣艺人,除了经验积累外,天分更为重要,象沈三娘学刺绣也不过仈jiǔ年,今年才十七岁,但因为具有灵xìng,刺绣技艺反而成了吴县第一,比许多中老年妇女绣得还好。
    杨逸不求个个能学成沈三娘那样的高超技艺,只要能绣出一般的绣工,他就有信心拿到海外去赚取高昂的利润。
    因为在刺绣方面,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