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术天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太监们一见是我,忙说道:“三小姐,想必是年头久了,檐下挂灯笼的钩子松了,适才灯笼掉下来一个,奴才们吓了一跳。”
我深知在这宫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只是点点头说道:“挂上去就完了,别让里头听见,否则你们几个都有干系。”小太监们忙答应了,跑过去拿梯子挂灯笼。
我转身回去,太后看了我一眼,我微微摇摇头,告诉太后没什么事情,太后似乎放心了。我一扭头,看见皇上正在看我,我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前面。
大典正在按仪注进行着。大姐她们都站在下面,虽然都画着浓妆,看不清容貌,不过三个人中还是大姐看起来最漂亮,大姐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艳光照人,看来京师第一美人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只听一个年老的太监用暗哑的声音说道:“严氏听旨。”严氏在两个彩女的搀扶下,跪了下来。只听那老太监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侍亲齐家,首重人伦之本,诗歌雍肃,用端风化之原。今奉皇太后懿旨,左丞相严景云之女,出身书香世宦之家,贤淑端丽,行符律度,允宜册立为淑嫔。钦此。”我朝制度: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妃、嫔、选侍各数人。
严氏忙叩头谢恩,就有一个外命妇捧着金册奉给严氏。所谓的金册就是写有皇上封严氏为淑嫔命令的金册。我仔细一看,才看出来捧着淑嫔金册的是马氏。看来太后也算用心良苦,想要拉近与严景云的关系。严氏接了金册,再次叩头谢恩。彩女就扶她起来,站在一旁。又念了册杜氏为宜嫔,册我大姐为宁嫔的诏书,都是大同小异的东西,不外乎是说些门第高,才貌好的话。
我看了太后一眼,只见太后端坐在那里,嘴角似乎挂着微笑。我明白太后只册封我大姐她们为嫔是有考量的:一是,如果我大姐她们的位号太高的话,必然会招致贾皇后的不满,二是,太后还想牢牢抓住后宫的权力不放。试想如果当上皇贵妃了,那么再想封赏就只剩下皇后的位置了。正如人所说,用人如饲鹰,饥则为用,饱则远飚。太后是打算将来用晋封位号的方法,将这些新妃子们牢牢抓在手里。用封妃,封贵妃的办法,笼络这些新妃子。更有甚者,在她们之间掀起一场场争斗,好从中取事。
册封大典结束之后,太后和皇上起身离开,贾皇后率妃嫔们恭送。妃嫔们还要随贾皇后回皇后殿,请皇后正位,给贾皇后行朝拜之礼。然后再在贾皇后的带领下,祭拜宗庙。
我随着太后回到长乐宫,太后似乎有些疲累,换下礼服,斜倚在榻上,小吉祥跪在榻前给太后捶腿。太后问道:“妃嫔们的住处都安排好了吗?”
冯成忙说道:“回禀太后娘娘,都安排好了。严淑嫔住甘露宫,杜宜嫔住景阳宫,周宁嫔住永昌宫。按太后娘娘的意思,三处都是一样的装饰。”
太后慢慢的点了点头,又问道:“皇上今晚先去谁那里安歇?”
冯成忙说道:“回太后娘娘,按太后娘娘的吩咐,奴才已经跟敬事房的太监说了,今晚是严淑嫔,明晚是杜宜嫔,后晚是周宁嫔。”太后不再说话。
我不禁有些为皇上感到悲哀:连晚上召哪个妃子侍寝,都要由别人来安排,不能由自己选择。即使是自己的选择,恐怕也不完全能随心所愿。为了政治目的,即使是不喜欢这个妃子,也不得不召她侍寝。可即使喜欢这个妃子,为了那朝堂的权力平衡,恐怕也不得不冷落她吧。一个小小的侍寝,这其中又有多少的机关算计在里面。
次日早膳过后,贾皇后就带着新妃子们来给太后请安。妃子们早起后就要到皇后殿给贾皇后请安,一如在家中,我娘早上要去给马氏请安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嫡庶之礼”。给贾皇后请过安后,贾皇后就要带着她们过来给太后请安,这就是所谓的“妇礼”。
太后似乎很高兴,忙让人给贾皇后搬过来一个绣墩。看来太后是要安抚贾皇后,太后并没有给大姐她们赐坐,就是明确表示在这宫里皇后的地位是尊贵的。
太后慢慢说道:“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哀家望你们和睦相处,后宫雍肃,使皇上无内顾之忧。皇后要善视诸位妃嫔,诸位妃嫔也要敬事皇后。”
贾皇后忙站起身来答道:“臣妾等谨记太后娘娘教诲。”
太后笑着说道:“皇后和各位妃子都是名门出身,自然都是知书达理的。”说到这里,太后停了下来,正色说道:“不过如果有人入宫见嫉,扰乱后宫,哀家定不饶她。”众人忙齐声答是。大家陪着太后又说笑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
吃过午膳,太后命人召来了大姐。大姐给太后请过了安,太后就说道:“宁嫔,昔日姑侄,今日婆媳,与以往不同了。因此哀家望你好生侍奉皇上,敬事皇后,接抚同列,务以恭谨为先。”
大姐忙答道:“臣妾谨记太后娘娘教导。”
太后又说道:“你是哀家的侄女,在哀家心里自然比别人不同。但哀家不愿别人说闲话,因此表面上对你和对其他妃子都要一视同仁,甚至还要对其他妃子更好一点。”
大姐忙站起来答道:“臣妾明白。”
太后又说道:“你明白哀家为什么安排你最后侍寝了吧。”我知道这是太后怕大姐对这件事不高兴,特意安抚大姐的,因为现在大姐对太后而言还是非常有用的。
大姐忙说道:“太后娘娘用心良苦,臣妾谨记在心。”
太后满意的说道:“你是哀家的侄女,因此在宫中更要谦和。读读《汉书》里明德马皇后没当上皇后时,是怎么做的。”
大姐流露出一丝喜色,高兴地说道:“臣妾谨记太后教诲。”过了一会儿,大姐高高兴兴地走了。
太后刚才抛了一块香饵给大姐,向大姐暗示她有可能当皇后。而大姐则高兴的咬下了这块香饵,这样太后就牢牢地掌握住了大姐的心。太后深知在这宫里亲情是不堪一击的,即使是亲侄女也不例外,只有利益才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听你驱使。
正文 第19章 权术与权力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41 本章字数:2098
(抱歉,昨天因事没有更新,今天双更。)
新妃子的进宫,似乎没给宫中带来什么风波。贾皇后对新妃子们很好,时常有赏赐;而这些妃子们对贾皇后似乎也很恭谨,一派和乐融融的图景。但这其中的暗涛汹涌恐怕不是常人所能猜测的吧?
册妃大典的第二天,二姐就被正式册封为成王之子陈留王宙的王妃。二姐被送回家中,等待吉期好嫁入王府。太后与成王的联手,让严贾一党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似乎朝堂也平静了很多。
今天皇上过来请安,太后摒退了宫女和太监。我知道太后一定有话要和皇上说,因此也要告退。太后却突然说道:“水音,去把御宝拿来。”
我明白今天太后是要向皇上交还御宝了,忙转身从太后的枕侧拿过那个匣子。我将匣子奉给太后,就要退出去。太后接过匣子,示意我留下,我只得站在太后身后。
太后看着皇上说道:“先帝驾崩之时,将此御宝托付给哀家,如今已经十年了。哀家这十年来,兢兢业业,不敢稍有差池,一直盼望皇上长大,哀家好将这御宝交还给皇上。如今皇上已经举行了冠礼,不日就要亲政了。哀家今日就将这御宝还给皇上,庶不负先帝所托,将来也可见先帝于地下。”
皇上忙跪下说道:“儿臣年纪尚轻,恐怕不足以担此重任,还请母后再教导儿臣几年。”这宫里的人每日都要演这些虚伪的把戏,皇上心中一定是巴不得早日拿回御宝,好大权独揽,此时却假惺惺的不要御宝,让太后再训政。
太后拉起皇上,说道:“皇上早日亲政,才是江山社稷,列祖列宗之福。常言道‘牝鸡司晨,惟家是索’。昔日权臣、藩王虎视眈眈,哀家暂行天下之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今日皇上已经长成,很应该亲自处理朝政。哀家也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太后心中恐怕还是不想放弃权力,所以她一再说权臣乱政,就是要皇上与严贾等人为敌。可她如不交还御宝,只会让皇上与她为敌,因此她不得不暂时放弃权力,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皇上这才接过御宝,说道:“儿臣绝不负母后所望。”
太后正色说道:“皇上,为人君者,何事为要?”
皇上说道:“还请母后训示。”
太后微笑说道:“政由己出。”太后停了一会儿,又说道:“此四字看似简单,其中大有玄机。政由己出并非事必亲躬,昔日唐太宗谓隋文帝为一书吏,盖因隋文帝事必亲躬,事无大小,必亲自决之,群臣拱手而已。人君,天下主也,若天下事皆决之于一人,难免谬误。且事无巨细,皆一人独断,何日能决完?诸葛武侯,世称贤良,然一事不明。蜀中之事,事无巨细,皆决于亮一人。是故武侯一亡,蜀中遂无人物。故政由己出,非事无大小,皆亲自决之。”
皇上忙说道:“母后金玉之言,儿臣必将牢记在心。”
太后又说道:“故所谓明君者,善用人者。世人常谓:用人应以德为先。以哀家之见,未必。昔日魏武帝(曹操)下诏求贤,以有才为上,不以德举,时人多诟病。‘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武帝能网罗天下人才,故终成霸业,曹魏方能一统天下。清流、浊流,能为皇上所用,就为有用。”
皇上忙说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太后看了皇上一眼,又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有些事情可以放心交给臣下去做,但赏罚则不能假他人之手。赏罚,人君之柄也。臣下之所以效命,就是因为皇上能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臣下之所以不敢怀有二心,就是因为皇上能给他们不想要的东西。大臣们想要什么呢?不外乎是高官显爵,良田美宅,这些皇上可以赏给他们,所以他们乐于效命。他们不想要什么呢?丢官,丧命,这些皇上也可以给他们。政由己出,为人君之先,而赏罚己出,为政由己出之本。”
皇上说道:“母后之言,儿臣必将铭记在心。”太后点了点头,皇上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就走了。
太后看了我一眼,说道:“水音,哀家问你人君应以何者为要?”
我说道:“此天下大计,臣女何敢多言。”
太后笑着说道:“你说吧,哀家知你一定有妙论。”
我心里不知该不该说,后来把心一横,说道:“以臣女愚见,人君以权术、权力二者为要。”
太后说道:“仔细说来听听。”
我说道:“权术就是你能猜对别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权力是你能把别人想要的给他,也能把他不想要的给他。人君只有猜对了大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的放矢,才能给他们想要的让他们效命,也能给他们不想要的,让他们知道敬畏。就拿纳妃的事情来说吧,太后娘娘猜到了严大人想巩固自己的权力,与贾云光抗衡,因此就把严大人的女儿纳进宫来。太后娘娘能猜对严大人的心思,就是善用权术,而太后娘娘能将严小姐纳进宫来,就是善用权力。”
太后慢慢的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很对。”
我说道:“臣女也是听太后适才那一番话想到的。”
太后微微一笑,问道:“水音,哀家要纳你为妃,你愿意吗?”
我忙跪下说道:“太后娘娘,臣女性命都是太后娘娘的,臣女愿听太后娘娘驱使。”我明白现在在太后心中,因为我的心机足以和贾皇后较量,所以太后已经将我和皇妃联系了起来。虽然我想做皇妃,可太后真提到这件事情,我心中不知为什么竟有淡淡的忧虑。
正文 第20章 一颗善良的心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42 本章字数:2547
天气日渐暖和起来,宫中那阴森森的屋子也似乎有了一丝阳光。一日太后吩咐太监们在兰苑设宴,要请皇上、贾皇后和妃嫔们赏春兰。
等我扶着太后到了兰苑,就见贾皇后和各位妃子都打扮得花团锦簇的已经等在那里了。后妃们一见太后,都忙给太后请安,太后也含笑着和她们寒暄着。
贾皇后走上前来,搀扶着太后走进兰苑。兰苑内的春兰都已开放,含珠带露,幽艳异常。贾皇后扶着太后看花,我落在了后面。只听有人说道:“三小姐,有空去本宫那里坐坐,本宫可是一直很想和三小姐说说话。”
我一看是严淑嫔,严淑嫔本长得娇小玲珑,加上今天穿了一件紫色的衣衫,越发显得玉骨玲珑,远山含黛,粉脸含娇。因此忙陪笑说道:“淑嫔娘娘见召,臣女敢不领命。”
严淑嫔笑着拉住我的手说道:“三小姐客气,三小姐日夜侍奉太后娘娘,恐怕没空到本宫这里坐呢。”
我说道:“淑嫔娘娘才客气呢,叫臣女水音就好。”
严淑嫔还要说些什么,就听有太监喊道:“皇上驾到。”严淑嫔忙跟随着贾皇后出去迎接圣驾。
过了一会儿,就见皇上走了进来。皇上只穿了一件青色便服,头上戴逍遥冠,显得英俊飘逸,矫然不群。皇上似乎没看见诸位妃子的殷勤,只给太后请了安,就在太后身边坐下了。
太后笑着说道:“今天是家宴,大家不要拘礼,随便些,亲亲热热才热闹。”众人这才纷纷告坐,依次入席。
这兰苑之中只有一座小巧的八角凉亭,凉亭四周有栏杆,可以倚栏赏花。凉亭中有一石制圆桌,上面画着棋盘,桌旁有两个石墩,两人可在此对弈。从御花园中引来的活水绕兰苑而流,汇集在凉亭旁的一个池子里,池中不时有锦鲤游来游去。
酒席就摆在凉亭之下,太后坐在上面一席,皇上、贾皇后陪坐。严淑嫔和杜宜嫔坐在左面一席,大姐自己坐在右面一席。
皇上笑着说道:“既是家宴,表妹也坐吧。”
我忙说道:“臣女不敢。”
太后笑着说道:“水音,既是皇上的意思,你就坐下吧。”
我告了坐,坐在大姐下手。大姐心里一定是极其不高兴吧,可面上却不敢流露出来,也只得和我寒暄几句。
一时,席上说说笑笑,饮酒看花,其乐融融。吃了一会儿酒,大家就纷纷离席看花。太后和贾皇后倚在栏杆上,一边说笑一边看亭下的幽兰初放;严淑嫔和杜宜嫔站在池边看池中游鱼嬉戏,两人说说笑笑;大姐一人折了一枝兰花,在一旁赏玩。我也站起身来,一个人朝树荫深处走去。
转过树荫,就是一丛蔷薇。蔷薇此时虽未开放,可却都绽出新绿,却也惹人怜爱。我突然看见一个人蹲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仔细一看却是皇上,原来不知道是谁将一枝蔷薇踩弯了,皇上正蹲在地上,用一根小木棍固定花枝。
我心中猛然一震:也许皇上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冷酷无情。他生长在这样一个冷酷血腥的宫廷里,这个宫廷教会了他要想不被别人吃掉,就要先吃掉别人。父皇的早逝,朝堂的纷争,过早让他见识了人性的丑陋。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你完全想不到他就是那个为了不让妻子怀孕,而在自己妻子饮食中下药的男人。皇上也许是一个善良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不得不把这颗心一层层包裹起来。他无法对人展示自己的善良,因为他对别人善良,就无疑把自己推到了绝路。因此他就将心留给了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会因为他的善良而伤害他,暗害他。
我突然对他泛起了一丝怜悯,也许我们是同一类人——上天注定了我们必须无情才能活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同病相怜吧。我静静的走上前去,蹲了下来。皇上一见是我,对我微微一笑,那微笑竟是那样的单纯,仿佛一个孩子的微笑。我伸出手,扶住了花枝。皇上腾出手来,用手绢把花枝和木棍固定在了一起。
皇上站起身来,拍拍手,看着那株蔷薇得意地笑了,我不由也微笑起来。皇上转身去溪边洗手,我见他两手都是泥,就帮他挽起衣袖。待皇上洗过手,我想起他的手绢绑了花枝,就把我自己的拿给他。他擦过了手,就把手绢还给我。至始至终,我们都没说一句话。也许我们都累了,谁也不愿破坏这宁静。泛舟于权术之争中,偶尔靠岸休息一次也不错。
我叹了口气,就要转身就要离开,重新回到那是是非非之中。我必须一直向前,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我知道了这宫里太多的秘密,如果我不继续搏击下去,等待我的只有死路一条。我必须为别人,为自己斗下去。
皇上突然说道:“水音,你喜欢这兰苑吗?”
我有些吃惊,转过头来看着皇上,话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不喜欢。”
皇上问道:“为什么?”
我说道:“兰花是长在幽谷之中的,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它的遗世独立。如今把它移到这庭院之中,它就不再是兰花了,这兰苑中的不外乎是一些看似兰花的花罢了。在这宫里,恐怕是找不到真正的幽兰吧?”
皇上不再说话,只是沉思不语。过了一会儿,皇上说道:“如果朕精心照料这株兰花,让她不受沾染呢?”
我幽幽开口说道:“只怕这株兰花早晚会夭亡,皎皎者易污,这宫里没有一处净土,这株兰花只怕会因为缺少水土而死。”
突然听有人喊道:“万岁爷,万岁爷。”只一刹那,皇上又回到了那个我所常见的那个皇上——一个真正的君王,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深的男人。
有个小太监跑过来说道:“万岁爷可急死奴才了,太后娘娘也急得不得了。”
皇上笑着说道:“偶尔过这边走走,看看蔷薇开了没有?”说完,就和小太监走了,临走时看了那株蔷薇一眼,那眼中竟有一丝深情。
我一个人走了一会儿,也慢慢往回走,还好没人因为我的失踪而不安。大家又重新坐在桌前喝酒说笑,我也拿起一杯酒,慢慢的喝了一口。酒刚入口中,有些辣,有些热,过一会儿就有一点甜的味道,到最后只有淡淡的涩。
我一抬眼,就看见皇上正在微笑着听贾皇后说些什么,可那微笑之中竟有一些冷漠,与我刚才看见的笑容,竟是那么的不同。皇上似乎是看见我了,但他只看了我一眼,就不再看我了。我有些想笑,没准有一天,我们还会是敌人,历史上不乏因为争权夺势而母子反目的例子。谁敢保证现在皇上心中对太后没有一丝戒心呢?
又说笑了一会儿,太后似乎有些疲累。众人忙亲自送太后回长乐宫,我知道明天也许又是一个充满阴谋和算计的日子。
正文 第21章 宫里的老祖宗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43 本章字数:2661
次日,贾皇后她们请过安刚走,就有小太监进来禀报道:“启禀太后娘娘,吕公公求见。”
太后忙说道:“快快有请。”我不禁有些纳闷:这个吕公公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让太后如此礼敬。
过了一会儿,就有一个老太监走了进来。我吃了一惊,这个老太监竟然穿着三品服色,那么就是说这个老太监一定是有过极大的功劳,这才有可能穿着三品服色的衣服,想当然他在宫中的地位也是极高的。我忙仔细看这个老太监,太监年纪大了,一般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又白又胖,看起来和老太太一样;要不就是又黑又瘦。这个老太监身材略高,头发花白稀疏,面色黧黑,双颊凹陷,脸上的皱纹很深,显得城府很深,尤其是一双眼睛,目光阴冷之极。看着他的眼睛,我不由得在心里打了一个冷颤。
这个老太监忙抢上来几步,说道:“老奴给太后娘娘请安。”语气中带着太监惯有的殷勤和讨好。
太后忙说道:“吕总管快快免礼。”太后又扭头对冯成说道:“冯成,快给吕总管搬个绣墩过来。”那冯成赶忙亲自搬了个绣墩,放在吕公公身侧。
吕公公说道:“太后娘娘如此,老奴怎么当得起。”
太后笑着说道:“吕总管是这宫中的老人,且侍候先帝多年,比别人不同,不必多礼。”,吕公公告了坐,这才坐了下来。
吕公公说道:“老奴自去年冬天开始,就常三天好两天不好。上个月又病了,连皇上的喜事都没赶上,也一直没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贺喜。倒是太后娘娘一直记挂着老奴,时常派人去看老奴,老奴都不知道怎么报答太后娘娘的恩典。”
太后笑着说道:“哀家今年也是多病多痛的,每日就是混吃混喝罢了,闲时和皇后她们说说笑笑这一天也就混过去了。”
吕公公笑着说道:“太后娘娘洪福齐天,这后福还长着呢。如今皇上纳了妃子,等明年生几个皇子,太后娘娘正可以含饴弄孙。”
太后笑着说道:“从哀家进宫到如今,一晃已经二十多年了,如今哀家也快有孙子了。”
吕公公赔笑说道:“可不是,老奴记得太后娘娘刚入东宫做太子妃时也就十六岁。”
太后也笑了:“是啊,如今已经是老太太了。”
吕公公笑着说道:“太后娘娘倒没什么变化。论理这皇上早该纳妃了,老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