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臣-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孩子,净说瞎话,在王爷身边做事,哪里吃得好啊,每天不是战战兢兢为他老人家办事,深怕哪里出忿子,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呢。信子对吧。”老爷子说道,觉得应该好好的教育一下张胜,这样才显得自己见过识广。
  张信苦笑,难得告诉老爷子自己是在那里混而已,其实是很轻松的,只能含糊其辞说道:“太爷您说的对极了,在王府里面做事的人差不多是这样。”当然不包括我,张信在心里偷偷加了一句。
  “我就说是这样嘛。”老爷子开怀大笑,旁边的几个都出言奉承,纷纷称赞老爷子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人,懂的就是多。这让张胜郁闷不已,可惜最有发言权的张信叛变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认了,谁叫人家的辈份高呢。
  席间气氛融洽,时不时有人问起张信这几个月的情况,包括王府的情形,张信都耐着性子一一作答了,当然涉及到兴王机密之事肯定是只字不提。村里人没有什么讲究的,吃完酒席就散场了,但张信总是觉得好像遗漏了什么。
  看到纷纷离去的村民,张信这才醒悟过来,忙向老爷子追问道:“太爷,怎么不见杨夫子啊,他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以后杨夫子对张信的期望,张信回来怎么可能不过来看看他,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给耽误了。
  老爷子沉吟一下,最后展颜笑道:“杨夫子能出什么事,好着呢,这会儿正在祠堂里忙点事,你去看看他吧。”
  这时候能有什么事,张信很奇怪,向老太爷告辞后提着个小灯笼向祠堂走去,祠堂是村里最重要的地方,除非有重大事情商议或者祭祀之外,平时很少人到这里的,杨夫子在这里说明他在做的事情一定是公事,所以张信心里安定了。
  走近祠堂时,隔着窗张信就看到杨夫子坐在书台前正俯着身子,旁边放个算盘像是在计算些什么,时不时用毛笔记录下来。张信轻轻推开房门,看着杨夫子忙碌的样子,不敢出言打扰于他,只是静静的站在旁边。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杨夫子丝毫没有察觉张信的到来,还在摆弄着算盘,张信也默默的等待,直到杨夫子算完本子的最后一页搁下笔,这才上前恭敬说道:“夫子,张信回来了,特前来拜访。”
  忙完工作的杨夫子正待起身,闻声眼睛一亮,寻声一看正是张信,不由露出笑容,说道:“早听闻你回来,原想去看你的,可惜被这琐事耽误了。”
  “身为弟子,理应前来看望,夫子近来可好。”张信心里暖洋洋的。杨夫子轻轻笑了,说道:“一切依旧,在这能有什么问题,听张胜说你现在在兴王府里给世子当教授,有何感受,这虽然是好事,却莫要忘了本啊。”
  张信解释道:“弟子只是给世子当伴读而已,平时就是督促世子读书,闲暇之余自然是认真苦读,必不忘记今年制举之期。”说这话的时候张信自己也心虚之极,不过为了不让杨夫子失望,只有这样说了。
  “嗯,兴王府有众多大贤,你当教授之职一事定然是虚传,听闻其中的袁先生更是享有盛名,你能在王府做事,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多多向他请教啊。”杨夫子欣慰道。
  “哪是自然,对于袁先生,弟子也是仰慕不已,平日更是礼敬有加,不敢怠慢。”袁宗皋真的这么有名么,怎么没感觉啊,张信很是疑惑。为了怕杨夫子继续追问下去,张信转移话题道:“夫子在忙何事,有事弟子服其劳,夫子直接吩咐就行了,学生自当尽力。”
  一提这事,杨夫子脸色暗淡下来,叹息说道:“张信,你一定要争气啊,村子以后就要看你们年轻一辈了。”
  张信疑惑不解,怎么又扯回来了,“夫子,怎么回事啊?”
  “刚才我在计算上一年欠邻村的粮食。”杨夫子说道:“上一年村子的收成不好,又要交田租,只能向邻村借了,如今正准备春耕,也要还给人家了。”
  张起初还不以为意,问道:“欠了多少啊。”
  杨夫子有些苦恼道:“欠了大约有一百石吧,春耕快到了,只能苦一阵子了,到了夏丰之日应该好点了。”
  “这么多啊。”张信惊讶道,毕竟在明朝待久了,张信自然也懂得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知道明代纳税分两种,一种是田租,一种是徭役。明代的土地的种类有田、地、山、塘等,其性质则有官田、民田之分,官田课以重税,民田轻税。
  明朝的税法是继承唐的两税法,就是交纳夏粮和秋粮,夏粮不过八月,秋粮不过明年二月,如今正是交粮之期。徭役不提,间说田租就够农民受的了,加上现在正是正德年间,皇庄遍布全国,与民争田,本来靠地吃饭的农民们连最后的生存希望都没有了,只能纷纷选择造反了。
  说实话张信对明朝的钱没有什么概念,一配来就在蒙学,衣食不愁,到了州学后更是如此,因为他是廪膳生,大明律有规定,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给一升米,刚够两人吃;给鱼肉油盐,优待秀才时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两白银的廪膳费。
  以后更不用说了,进了兴王府,每天有肉吃,还加一壶酒,兴王开给他的工资是每月五石米,这才比七品县令少二石多而已,折合成银子也有二两多,所以张信才有钱采购。有人觉得一百石很少,但是《明史&;#8226;食货二》有记录:“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10升=1斗;10斗=1石。
  明朝正七品县官每月俸禄才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一百石就是50两白银了,溪山村不过一个小村子,全村不过30户人家,税和徭役加起来,肯定是负担沉重。张信有些后悔了,如果知道这事,就不应该采购太多东西了。
  “没事,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熬过这段时间就好多了。你不要为这个分心,早日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才是正理。”杨夫子安慰道。至此两人也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兴趣,况且天色已晚,就一同回到蒙学,各自回房安歇了。
  躺上床上张信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愧对村民们对自己的厚望,希望能帮助他们,可惜的是自己真的无能为力,有钱没钱,有势没势,怎么帮啊,这是个问题,就算有多少想法,可都是不现实,一切都是建立在空想之上,没任何实现的可能,张信带着烦恼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张信洗漱完毕后给杨夫子请过安,借口在村子里走走,便自一人跑到村外了,看着还算熟悉的一草一木,张信感到迷茫,不明白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村里的人们。已经是新春之季,村外的积雪渐渐融化了。
  走着走着张信不知不觉就跑到山上了,从高处眺望,清析可以看到村子里的田地,一块接一块,都是在丘陵山地之间,难怪收成会不好。可惜我不会培育杂交水稻,张信暗暗想到,不然这些田起码能增产一倍以上。
  当年要是选农业大学读书就好了,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啊,当张信在悔恨之时,突然在山角下传来了张胜的喊声:“信子,你在哪?”张信探出头远远就看到张胜正往山上爬来,也懒得说话,只是挥挥手示意自己所在的地方,然后呆呆的看着远方。不一会儿,张胜气喘吁吁的爬到张信这里,说道:“好好的你跑来这里做什么?”
  “没事,只是烦得慌,来这里静一下。”张信淡淡说道。张胜迟疑片刻,然后道:“夫子和你说了?”张信转头看着他,醒悟过来,张胜早就回来了,哪可能不知道这回事。张胜叹息了,随即充满坚定道:“信子,今年科举我一定要榜上有名。”
  张信虽然欣慰张胜的信念,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就算张胜中举,也要明年才能上京赶考,能不能做官还是另一回事,不过张胜能在这份心是值得提倡的,也不好打击他,只是轻轻点头说明赞同他的话。
  “信子,我们回去吧,夫子也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现在无能为力,但是以后就不一样了。”张胜充满信心地说道。
  “嗯”
  张信失落的答应了,准备和张胜一到回去,无论见识有多高,没有物质基础都是空中楼阁,一肚子主意,可惜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还不如去求兴王,但兴王凭什么帮自己,张信更苦恼了,一不注意脚下不稳向前跌倒,幸好张胜眼明手快,一伸手拉住了,不然肯定滚下山去,不死了也重伤。
  “小心点,别神不守舍的,吓死我了。”张胜嚷嚷道:“别想太多了,回去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也准备春耕了,田里也要翻一翻了。
  张信感激的向张胜笑笑,回过神后小心翼翼的慢慢走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这山不算陡峭,只是一般的山丘而已,不过山上积雪融化,天冷地滑的,一不小心真的可能跌倒,这样麻烦就大了。
  “如果这里有个阶梯就好了,这就方便多了。”张胜报怨道,阶梯,张信精神一振,突然想到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梯田
     更新时间:2009…6…19 11:38:41 本章字数:3863
  第二十二章梯田
  张信停下脚步,巡视四周,果然这山的坡度不大,积雪融化后土壤结构也变得疏松起来,正适合挖掘,想到这点的张信欣喜若狂,不时来回走动,观看山上山下的情况。看到张信的样子,张胜心一惊,说道:“信子,你怎么了?”
  张信自信的笑了,道:“我想到怎么解决村里的问题了,我要在这里修阶梯。”张胜第一反应就是张信是不是糊涂了,但看他的表情也不像啊。张信所说的阶梯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梯田,既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那增加种植面积总可以吧。
  张胜的一句话提醒了张信,以前学地理的时候,看到那神奇的梯田图片让他赞叹不已,忘记了如今身在湖广地区,怎么就不记得这地方的特色了。据张信了解梯田是在山区丘陵区坡地上,筑坝平土,修成许多高低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半月形田块,上下相接,象阶梯一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对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张信不理会迷惑不解的张胜,兴冲冲的跑回村子,找到了杨夫子,和他说了梯田这个办法,想听听杨夫子的意见,毕竟他在这里住了十年,了解的情况比自己多,行不行就靠他的一句话了。
  听完张信的描述,杨夫子沉吟了,在村里待了近下年,杨夫子不像一般腐儒那样,四体勤五谷不分,这种他为村子算帐可见一斑,过了良久杨夫子才说道:“此法可行,但如何灌溉,你想过没有,按你所言,这梯田可是在山上到山下,山上无水,这不免让村人们来往多次浇水,虽然有瑕疵,但却为良法。”顿了下后露出宽慰的笑容。
  “那就劳繁夫子出面与村中长辈商讨了,弟子年少言轻,不宜谈及这事。”张信松了口气,又想偷懒了,厚着脸皮对杨夫子恭敬的说道。杨夫子若有所思道:“是我欠虑了,你已经是秀才了,确实不宜沾染农事,这事就交给我吧。”
  事不宜迟,杨夫子马上召集全村有威望且能说得上话的,把张信的思想与大家一说,村民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张信的想法确实可行,纷纷赞成修筑梯田。村人们确实很朴实,既然决定了那就做吧,马上就把全村青壮年集合起来一起行动。
  开荒一直是明朝政府的政策之一,得知溪山村要开垦荒地,管辖溪山村的保长和里长们纷纷提供方便,开垦的工具费话不说马上借来。看着这执火朝天的场面,张信和张胜也不好闲着,想下场去帮忙,哪知道被村民们推了回来,最后还是杨夫子出言说道:“信子、胜子,你们现在的身份不同了,要注意影响。”
  虽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是在文人们的心目中,不论是经商还是务农,都是让他们看不起的,如果张信他们还是白身,当然可以这样做,如今他们已经身负功名,还这样做,那会被士人们鄙视的。
  张信无奈只能听从意见,看着众人在努力开荒,而自己却在一旁观看,张信也感到一阵羞愧,眼不见心不烦忧,索性随意走走避开他们。按照张信的猜测,现在离春耕还有一段时间,以大家的工作速度,到时应该能开垦出不少农田了,刚好赶上春播,到了夏季收成时候,负担就能减少许多了,可惜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但张信也尽力了。
  张信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得太多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慨然解决问题了,那就走走散散步,过几天又要回兴王府了,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张信毫无目的的随意闲逛,不知不觉就爬上了山顶,登高望远,豪气自生。
  张信也想放肆一回大声喊叫,发泄一下的,可惜山顶虽说无人,但山脚下全是忙碌的村民,张信也丢不起这个脸,也没有这个勇气。山顶还是寒冷的,几尺厚的积雪还覆盖在山头,春阳融雪后,还留下斑斑水渍,一阵寒风吹过,张信不由打了个冷颤,正当下山之时,张信脑中灵光一闪,眼睛直盯着山上的积雪。
  如果把山下挖掘的泥土运到这里,在山坳里围成一个池塘,再就地取材把积雪都放到池塘里,等这些雪融成水后,池塘里不就有水了吗,而已春天正是雨季,修了池塘正好蓄水,一举两得,那山下的梯田的灌溉问题就不用愁了。
  梯田由于地势较高,主要依靠天然雨水灌溉,由于靠天吃饭,一旦天不下雨,或雨季提前、推后,都容易造成干旱,为了利用有限的水源,所以人们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便是修筑陂塘,选择地势较高,而水源又相对集中的地方,开挖池塘,用以蓄水,张信因为解决村里难题时太兴奋一时之间忘记了。
  灵感一来,张信马上回忆起后世农村修筑池塘的好处,池塘深广,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为梯田提供灌溉水源,而且可以在池塘周围的堤上种植桑、柘,桑柘等植物,还可以种果树,过几年果树成长后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真是好处多多啊。
  想到这里张信立刻奔下山去,兴致勃勃和杨夫子说起了自己的构思,杨夫子听后笑逐颜开,但为了保持形象矜持笑道:“嗯,主意不错。”说完只是轻轻拍拍张信的臂膀以示赞赏。
  “这都是夫子教导有方,弟子只是偶一为之,还须夫子在旁补漏拾遗。”张信轻轻奉承了一下杨夫子,拍得杨夫子喜上眉梢,连声叫好。
  “你在此等候,待我去与太翁说明此事。”杨夫子交待张信后,像是年轻了几年,步伐轻盈稳健的走了。这时张胜一脸苦恼的来了,对张信说道:“信子,我不是不很没用,一点忙也帮不上。”
  “你怎么这样想?”张信有些惊讶,不明白这位性格开朗的族兄怎么有这样的心思,前两天还壮志豪情的说要奋发图强呢,怎么变得这般消沉了。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说我们手无缚鸡之力,我本以为他们是在妒忌,哪知道果真如此,本想偷偷的给村人帮忙开垦,哪知道……”张胜悲叹道。
  张信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经常读书不运动的后果就是这样了,笑道:“这样就受打击了,如果这样不要去参加乡试了。”连这样的小挫折都承受不住,按乡试时的竞争程度来说张胜还不如放弃算了。
  “就知道瞒不过你。”张胜突然展颜笑道:“其实我是来向你辞行的,州学假期已经尽,村子的问题也被你妥善处理,我也该起程前往州学了。”
  “保重,好好努力。”张信笑着祝福说道,又不是生离死别,用不着悲伤。
  “那是当然,下次重逢不知是何时,你也保重啊。”
  张胜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因为村人们正忙着工作,所以也没特别通知他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回到书院,张信觉得下次见到张胜时,他应该是举人了吧。张胜走后的第二天清晨,张信收拾好行礼,独自一人向村外走去,自己留在这已经没有用了,该做的已经做了,以下就是靠村民们自己努力了,兴王给的假期已经到了,也应该走了。
  “就这样走了,也不打个招呼。”张信椤住了,映入眼帘熟悉身影正是杨夫子。
  “若不是昨晚见你整理衣裳,也不知你今日要走。”
  张信不好意思上前施礼道:“夫子莫怪,弟子见村中各位长辈已经劳累不堪,不忍打扰他们安睡,所以打算悄悄离去。”
  “你能这样想是好事,他们确实是累坏了。”杨夫子说道:“这次多亏你出的主意,如没有什么意外,今年丰收在望,不过你不能因此而感到骄傲自满,做人要谦虚谨慎才是。”
  张信连忙道:“弟子不敢,学生以后自当认真钻研儒家经义,必不让夫子失望。”
  “如此甚好,须知努力考取功名才是正途。”杨夫子满意点头,续而拿出一个包袱,对张信说道:“这包袱里是我多年收集而来的乡试资料,重点我已一一在书中标名,你拿去认真观看,如有不明可向兴王府中的各位大贤请教,请教时态度要诚恳,看在你尚且年幼的份上,我想他们不会为难于你的。”
  这包袱有如千钧之力,把张信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感动得几乎流泪,语调幽咽说道:“学生自当紧记夫子教诲。”
  “你且去吧,有空可拖人寄信过来,免得村人们挂念。”杨夫子淡淡说道,但还是留露出一丝丝伤感的表情,回村的时候春风得意,可是现在的张信却带着悲凉之意走向安陆兴王府,这心情可谓天差地别。
  一路上的颠簸张信已经慢慢习惯了,反正古代的路就是这样,没有办法改变就只有忍了,坐了一天的马车终于在夕阳西下之时赶到了兴王府,既然已经这么熟了,张信也顾不得自己满身风尘仆仆的模样,径直走进王府。
  幸好门房还认得张信,不然以他现在的样子肯定被拒之门外,张信也不多言,直接找到王府骆管事那报个到,互相闲聊几句,张信就以因为赶路劳累过度为由回房了,也不到兴王那请个安,让某个人暗忿不已。
  张信回到房里倒头便睡,一夜无话,第二天响午时分张信才醒,洗漱完毕后才慢慢的走进客厅,却发现早就有人在此等候了。
  “张信,你可知错。”
  张信闻言一惊,定神一看,原来是袁宗皋,顿时安下心了,但感到疑惑,昨晚自己刚到兴王府,怎么可能犯错啊,肯定是在吓唬人,当下也不理会他,懒洋洋的坐在椅子上,随手倒了杯茶,说道:“袁先生大驾光临,有何要事啊。”
  “王爷让老夫前来责问于你,休假为何如此之久,是否忘记你的职责了?”袁宗皋厉声道,张信无动于衷,白了袁宗皋一眼,道:“袁大人不是不知道,在下居住在应城溪山村,那里路途遥远,能赶来已经不错了。”
  “休要狡辩,那你为何不提前归来。”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升职
     更新时间:2009…6…19 11:38:42 本章字数:4069
  第二十三章升职
  在溪山村的时候,因为杨夫子很推崇袁宗皋,所以张信特别向杨夫子请教了袁宗皋的事迹,才知道原来袁宗皋也是个猛人,
  袁宗皋字仲德,是弘治三年进士后被选充兴王府长史,期间励精奉公,除弊惩奸,部属畏服,不敢强取民财,深得兴王赏识,弘治十年,兴王奏升他为通议大夫,授正三品,正德十年又称他清廉谨慎,政事练达,兴王请其功,朝廷特进他为江西按察使。
  虽然了解袁宗皋的事迹,可是袁宗皋给张信的印象实现是太深了,一个普通好色超老头的形象已经在张信心里扎根了,所以听到袁宗皋的训斥也不害怕,只是懒散的道:“在下认罚,却不知袁大人打算如何处置在下。”
  袁宗皋避而不答,瞬息变脸笑道:“宋&;#8226;范成大在《骖鸾录》中有云:袁州仰山,缘山腹乔松磴之危,岭陂之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仰坡岭坂之上,沟壑之间,漫山遍野皆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比范成大稍前的方勺在《泊宅编》中也有云: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援引谿谷水以灌溉,据《宋会要&;#8226;端异二》载,嘉定八年福建籍的官员奏称闽地瘠狭,层山之颠,苟可置人力,未有寻丈之地不丘而为田,泉溜接续,自上而下,耕垦灌溉,虽不得雨,岁亦倍收。五代时期,福建泉州即有晋江两趁春风,耕破云山千万重的说法,一岭复一岭,一巅复一巅,步丘皆为穑,掌地也成田。”
  张信勉强听出袁宗皋是在说自己在溪山村里弄的梯田,在以前就有人这样做了,这让张信有些郁闷,本以为自己会因为这个在历史书上留个名字呢,郁闷之余对袁宗皋更加没有好脸色看了,“袁先生为何拿此说事?莫不是在下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还请先生指正。”
  袁宗皋轻轻笑道:“张信,梯田虽说前人已经修筑过了,可是你能巧妙应用于山村荒野之中,可谓心思缜密。”
  张信惊讶,不是来找自己麻烦的,疑惑道:“袁先生一早为何而来?”
  “老夫虽称不上见多识广,但也曾听闻过在江西福建一带有这等奇事,但也想不到要在安陆境内修筑梯田,真是糊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