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核武皇帝-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终于无可遏制的爆发了
    至于中国是否对德宣战,在六条协议的约束下,中国还可以再拖延一段时间宋彪的想法是等马恩河战役结束之后再说
    如果德国赢了马恩河战役,一举击溃法国,占领巴黎,那他就将继续等一段时间再宣战,如果没有赢,似乎就可以直接宣战了
    身为副总参谋长的陈其采此时已经带领军事观察团抵达巴黎关于德法军事前线上的各种情报,他会负责在第一时间让中央军部清楚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的到来了,这样的想法有时候让宋彪也觉得异常惊讶,他仿佛是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这个时代是如此之久,横跨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许还要再跨过二战
    德国对比利时正式宣战之后彻底破了英国中立的妄想,从8月3日开始,德军挥师六万进攻比利时,至18日完全占领比利时,其速度比宋彪预计的要快出两天,这似乎已经能看到辛亥战争对于世界陆军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时的德国陆军也开始大量的列装轻机枪和冲锋枪,并且,德军使用的就是波普宁冲锋枪,除了英国,法俄和奥匈帝国使用的也是波普宁冲锋枪,这本身就让远东武器总公司赚足了利润
    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直接购买了专利,并在每一次生产中都支付远东武器总公司一笔专利费用,英国在维克斯机枪的基础上修改了一款冲锋枪,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他们没有削弱弹药的容量,使得冲锋枪比机枪更难控制
    俄法在宣战之前都已经紧急向远东武器总公司订购大批量的波普宁轻机枪和冲锋枪,以及其他军火物资
    8月20日,德国陆军正式进攻法国,这一上就将法军的满地滚,大军直线冲向巴黎,让法国惊慌失措,而法国政府也被迫迁到了波尔多,英国这时才终于正式的派兵出战
    中日辛亥战争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已经显得非常明显,特别是德军而言,德军不仅大量列装了轻机枪,并在进攻中大规模采取图们江攻势战术,扩大进攻范围,分开撕裂法军防线,并且在小范围使用胡蒂尔战术,通过炮火协同作战理论进行渗透作战
    以德国陆军的素质,只要他们开始这么做了,法军简直像是烂泥一样难以阻止
    这倒是有点让宋彪惊悚了
    他有一种惊悚的预感,预感巴黎会被德军攻下
    这样的忧虑让宋彪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但在仔细而慎密的思索后,他还是决定前向德国宣战,即便法国最终战败,他也希望是在此之前收复青岛
    德国驻华公使辛里平向中央内阁出警告,他信誓旦旦的表示德国将在欧洲大陆迅速击败法国,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果中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德国绝对不会轻易的饶恕中国
    这样的挑衅反而让宋彪感到很深的厌恶
    9月1日在距离中法约定的最后宣战期限还有三天时间,帝国内阁政府正式对德国宣战,中断两国外交,并向德国驻胶州湾的驻军和德国远东舰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军在24小时内离开胶州湾,但在宁波港,法国亚洲舰队和中央海军临时组建的中央舰队已经汇合完毕试图将德国远东舰队彻底击溃在东海
    9月2日中午14点,第一步兵师和驻济南的第十五步兵师对德军发动进攻,辛里平被迫离开中国在离开之前,外交部的副部长梁敦彦和辛里平达成一个秘密协议,德国远东舰队可以宣布向中国投降如果法国战败,依据中法同盟协约,中国将可以退出战争继续保持中立,战争结束后,中国可以归还德国远东舰队
    德国远东舰队司令克森拒绝了这一协议,率领舰队撤离胶州湾后,在浮山湾海域和中法联合舰队交战,导致一艘老式的铁甲舰和多艘巡洋舰被击沉,在自毁最后一艘铁甲舰后,克森才同意投降
    几乎是与此同时德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前发动了马恩河战役,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在此之前一直采取战略撤退,虽然让德军占领了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但并没有让陆军遭受过多的损失,而在此时霞飞说服了英军,与法军组成联军共同在马恩河和凡尔登、巴黎之间完成对德军的阻击
    中日辛亥战争对世界军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是法军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和分析这一战争,只是简单的增加了轻机枪和冲锋枪的购置数量,相对于法军,德军则更为完整的研究了整场战争中的战术意义
    基于德军在攻占比利时和追击法军过程中所展现的压倒性军事实力整个世界都深深的感到恐惧和怀疑,怀疑法国能否抵挡德意志帝国陆军
    甚至连宋彪都对法军感到失望和很深的怀疑,在德军在马恩河北岸发起大规模攻势的这天晚上,宋彪将蒋方震和舒方德都喊到御房,和他们两个人一起讨论法军能够抵挡多久的问题
    蒋方震和舒方德的观点正好完全相反,舒方德认为德军实力强悍,作战勇猛,纪律强,法军此前已经一战即溃,后面肯定会再次重蹈普法战争的覆辙,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德国攻下巴黎,而蒋方震则认为法军现阶段还属于战略性撤退,并没有大部队遭到围歼的局面,随着德军进一步深入法国境内,补给将会逐步制约德军的速攻,加上英军的加入,双方很可能在巴黎周边地区形成长期的消耗战,一旦进入这样的局面,局势就会逐渐不利于德军
    人的才能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来
    蒋方震的观点是很清晰的,德军在借鉴中日辛亥战争的基础上,大规模的增加了冲锋枪和轻机枪的装备数量,从帝国引入了掷弹筒和60迫击炮专利在本土生产,同样是大量列装部队,包括在战术上也明显受到了辛亥战争的影响,而这就对德军的后勤补给出了更大的难题
    中日辛亥战争期间,东北军的实际主力作战部队就是30万的规模,随同作战的附属部队、新编部队在40万规模,负责后勤、工事和协同进攻等工作,同时配备了60万匹挽马和270万劳力,外加三条铁路的大规模运输,这样才能保证东北军的一路速攻
    不仅与此,东北军对机动快速进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更为深处,已经几次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整,通过扩大基层部队的士兵数量,平均化减轻单兵负担的方式推动部队的快速机动作战,即便如此,东北军尚只能保证四到七天的作战能力
    从德军现阶段的编制来看,德军显然没有意识到一个步兵班14人和10人之间的巨大差别,要知道在辛亥战争期间,东北军的很多步兵班都是20人的大编制,用人数优势来平均行军负荷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蒋方震这番颇具远见的判断倒是醒了宋彪
    此时已经是深夜时分,三人在御房里讨论了很长时间宋彪坐在龙床上琢磨着蒋方震的意见,沉吟良久才和蒋方震、舒方德两人说道:“德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在东线只保留了少量的兵力,将主力全部集中西线,明显是想要速战速胜,以最快的方式消灭法国这样的想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个战术思想贯彻的时间可能有点太长了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作战理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沟壕战的出现以及沟壕战理论的发展,这对于德军的速攻计划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其次是武器的变化轻重机枪、冲锋枪和迫击炮的出现一方面让突破沟壕防线变得容易一方面又变得更难,这就取决于双方武器的水平,其实在武器的水平上,英德法三方实际上都没有形成绝对的代差,法国确实是很混蛋,为了一点芝麻事情都能拖沓半年,我们1911年就建议法军使用762步枪弹,他们也同意,结果到今年初的都还没有正式列装,六月份的时候急了紧急和我们订购,订单下了,国会吵吵闹闹又要反悔,继续要订购法国自造的武器,结果法国的国营军工厂更拖沓又说不利于他们出口外销,还是要搞8步枪弹,所以说,法国就算是战败也不值得同情”
    宋彪这一说,舒方德倒是听糊涂了,不明所以的继续和宋彪询问道:“皇上那您觉得到底是法国能赢,还是德国能赢?”
    宋彪沉默的不答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蒋方震则道:“至少马恩河一战中,法军会吃亏,可德军也占不到大便宜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是我们指挥德军,英法联军目前在马恩河部署的兵力大致不会少于一万,德军的规模大致相当,武器水平和训练水平大致差不多,你说咱们有没有可能围歼英法两军?现在的问题是德军在战术上有优势,在补给上处于劣势,如果双方堆兵的规模继续扩大,人数越多,战术优势的影响就会越小,补给劣势的影响就会越大,如果德军继续深入,深入的越远,问题越复杂我们当初平均算下来,保障前线一名主力士兵的作战要配备1个附属兵员、15匹马力和8个民夫,背后还有三条铁路线,换而言之,在一万陆军的规模下,德军要配备150万匹马力和八万的劳力,以及一万的二线士兵从事工事、补给等工作如果德军做不到这一点,前线主力部队突进的越快,后面的问题就越多”
    宋彪这时才一声感叹,道:“战争,永远是完之后才能知道结果,因为战争是靠人来指挥,靠人来执行,而人永远是最大变数”
    说到这里,他和舒方德问道:“陈其采和新华公司在法国那边谈的怎么样,按照道理,国内卖给法国的第一批军火差不多也该到了法国了吧?”
    舒方德道:“到了只不过法国那边的情况很复杂,也很混乱,都这么火烧眉毛的时候还挑三拣四,我们的枪支弹药都是库存品,今天订货,二十天后就能法国,而法国各家军工厂根本达不到这种速度法国战时委员会的问题真是让陈其采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他昨天和我回了一封密电,认为法国后勤部门的态度也很匪夷所思”
    宋彪只能答道:“所以叫奇葩”
    对法国了解的越清楚,宋彪越觉得法国是一个奇葩国家,这样的国家居然也能赢一战、二战,真不知道德国人该作何感想?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个所谓共和国的各种弊端吧,每一件事都能扯皮
    所以说,拿破仑确实是一代奇才,能将法国这样的国家捏合成一个欧洲第一军事强国,实在是非常之不容易
    就拿762*54CR型步枪弹这个很简单的事情来说吧,设计一款新型步枪弹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大量的测试实验,对外壳、弹径、装药量、火药配方、底火配方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才能达到军方最终想要的结果,如果以后要以此为基础设计步枪,那就更需要这些测试结果
    帝国愿意将762*54CR型步枪弹的所有数据给法国陆军部,双方统一步枪弹药,有利于盟国的后勤工作,而法国陆军部最初是完全同意的,但到内阁政府和国会这边就变得莫名其妙了,一派认为法国是陆军大国,从中国引入技术显得法国无能,会被外国嘲笑(这个时候就忘了法国陆军部还要求引入波普宁冲锋枪和60迫击炮的生产专利);另一派则是认为法国应该继续坚持8步枪弹
    总之,一件本该立刻决定的事情在法国争论了整整两年,最终定下来后,法国陆军部才决定在此基础上研制新型步枪,所谓研制也就是继续在贝蒂埃步枪的基础上再次改进
    宋彪当时确认了这一消息之后的感觉简直是要了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步枪问题绝对是一个讥讽,但这里面的痛苦和自嘲大概只有法国士兵自己心里明白,很显然,只能有三发弹夹容量的贝蒂埃步枪连莫辛纳甘步枪都不如
    和这样的一个奇葩的国家缔结同盟,回过头来看一看,连宋彪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他觉得自己当初一定是被法国人的法郎迷昏了双眼和智商
    好在法国已经进入战时委员会掌控大权的时代,一切都将进入一个简单有效的军事化统管一切的时期,或许连法国自己都清楚,他们这种吵吵闹闹的办事风格一旦用于战争时期,那就真的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德军占领全国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09章 汉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各国几乎都存在非常致命的问题
    大英帝国的问题是傲慢,如果不傲慢,他们根本不用牵涉到这场战争之中,甚至也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对于大英帝国从世界霸主之位上的损落,宋彪的回答也只有两个——活该
    正如丘吉尔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如此蛮横的回答蒋中正出关于归还香港问题时的那番话——不经过战争,休想从大英帝国中拿走任何东西
    好吧,既然是如此,那宋彪的答案就是中英之间肯定会有一场真正大战等着大英帝国的贵族们
    现在想来,英国愿意对华让出上海租界和归还海关权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让步,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中国人应该对大英帝国感恩戴德的一辈,特别是在西藏问题上,不对大英帝国作出让步的中国人就像是下水道的老鼠一样肮脏可耻,简直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愚昧种族,根本不配做为人类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
    德国的问题是补给
    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德国并不担心兵力的问题,只担心补给的不足,特别是在中日辛亥战争之后,德军对于轻重机枪的高度重视,以及过早的大规模使用冲锋枪,早期会让德军占据极大的优势,后期随着前期攻势的顺利导致战线的拉长补给问题会进一步的变得更为艰难
    补给,这就是一战德军的阿喀琉斯之踵
    很多人认为一战德军如何之利害想不透德军为何失败,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军事就有过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代军事之中,补给跟不上,一切也都跟不上
    此时的德军就是武器装备的近乎二战化,唯独补给还停留在普法战争时期,不善变通的缺点也使得德军不能像东北军那样大规模的突破传统军事编制和辎重运输的限制
    不是说东北军就强于此时的德军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否则宋彪早就派遣部队直接参加欧洲战争了
    ……
    法国的问题是幻想主义,幻想依赖其他国家,不切实际法国一贯是有创造力的国家,只是没有德国人那种脚踏实地的逻辑性
    俄国的问题是素质低下,从上到下,从指挥官到士兵都缺乏足够与德军抗衡的素质,只能靠人数优势取胜,而人数越多,军费开支和物资补给的难度就越大,国内的战争压力就越大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宋彪对于世界的影响才逐渐的真正的展现出来,一边是德军凭借战术和装备优势在马恩河防线的突破战中撕碎了英法联军的防线,但是英法联军在贡比涅和拉昂一带继续组织防线挡住了德军;另一边是宋彪曾经的旧部和上级在沙俄帝国得到了大量的重用,布鲁西洛夫上将被委任为前线最高指挥官,而他挑选的参谋长则是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中将
    德军在西线连续大胜,但在东线,俄军也快速突破德军和奥匈帝国联军的防线,逼迫德军将预备军力向东线转移,延缓了德军在西线的进一步攻势
    随着法国陆军总参谋长霞飞所负责法国战时委员会成立,法国工业、经济……一切都在开始为战争服务中法此前在军工贸易上的各种阻碍终于被瞬间突破,新华公司囤积的大量枪械弹药和火炮都源源不断的运往法国,帝国各大兵工厂和相关联的企业都开始满负荷的运转
    远东公司甚至向法国战时委员会推销了一种很特别的运输工具——农用四轮车,就是在扶拖拉机后面加一个货厢,一个很简单的设置,却可以在战争时期很可靠的运输车辆,并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只需要简单的培训之后就能驾驶
    中国人天生就是很会做生意的
    江南公司积极的向英国推销自己生产的仿恩菲尔德的江南步枪,虽然大英帝国极度不相信中国工业的水平,在傲慢的英国人看来,中国人依然是那个连火柴都要进口的愚昧落后无知的废物国家,但是江南公司采取了很优惠的推销政治,英国陆军部只需要10%的订金就可以购买七万支江南步枪的存货,当然也可以购买77口径的沈阳步枪
    英国人将这七万支江南步枪买回去之后,因为枪机结构和李恩菲尔德步枪大致相同,命名为MK4,结果在部队使用的效果实际上是很好的,虽然制造工艺相比英国货粗糙很多,也稍微显得笨拙一些,但是很耐用,而且安全可靠,即便是在最脏的环境里也能随时开枪还击对,几乎没有卡壳的问题
    于是,英国的市场也被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虽然还有大量的国家没有参战,为了避免战火的波及,也都需要大量生产和购置武器,增加军力预防万一,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和暂时还未加入同盟国阵营的奥斯曼帝国都从中国购置了大量的军火,甚至是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中国也同样通过其他途径出口军火{}{}{吧}{ {}{。。}
    到了1914年底,新华公司不仅将此前两年囤积的大量军火高价卖空,各家兵工厂还紧急生产了130万支沈阳步枪、仿毛瑟Gew98步枪、仿恩菲尔德步枪、莫辛纳甘步枪,中德合作研制和仿克虏伯的75野炮、88野炮、105轻野炮生产了四千多门,生产无烟火药650万吨硝基炸药和黑炸药784万吨
    帝国经济除了大豆、生丝、茶叶等特殊商品的出口外,整体经济相对国外较为封闭遭受国际战争导致的贸易崩溃的影响在初期要小于美国这样的世界贸易大国,反而因为国际军火工业的特殊需求大量出口军火换取了巨额的利润
    为了赚钱,远东武器总公司连105、120口径的迫击炮也出口,除了帝国暂时限制的新式半自动步枪外,其余几乎没有任何出口限制,特别是在德国外贸停顿的状态下,东三省的油脂工业一下找到了很广阔的市场虽然产品质量远不能和德国货相并论,但至少更为廉价,并且是最好的替代品
    在战时同盟政策的保护下,帝国的纺织业突破了英法对于本国殖民地的保护大量向这些市场销售商品,利用欧洲产品的空缺大幅度的占领新市场
    在1914年下半年到1915年的上半年,中国、印度、日本的纺织业产能都有超过一倍的增幅,中国纺织业从680万纱锭总量激增到了1400万纱锭的规模
    等了很多年,终于让中国也发了一次战争财
    在帝国经济从1915年进入战争繁荣的阶段,帝国也坚决的履行中法同盟协约,在法国亚洲舰队的配合下进攻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和加罗林群岛,日本对德国宣战之后则占领了北马里亚纳群岛
    为了巩固这样的收获,帝国在仅有的金州、江南、福州三大造船厂都同时建造四千吨级排水量的轻装甲巡洋舰只是在美国订购部分蒸汽轮机,自造一部分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1915年7月,在和法国就中越、中老边境谈判达成一致后,帝国遵守承,向非洲的德国殖民地派遣六个步兵师和中央远征舰队,同时向法国派遣二十万陆军远征军,正式参加欧战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交战国装配冲锋枪的数量更多,在各个战线的拉锯战也变得更为激烈和狂,彼此的战术水平和理论都在快速的升装备(。。)更新 也随之加快,法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正式确定762*54F型步枪弹为制式步枪弹,以此为基础吸收沈阳步枪的部分设计改进贝蒂埃步枪,命名为MLE190715式步枪,由于本国步枪产量跟不上,还是大量从中国进口使用同种弹的沈阳步枪
    中国人是很会做生意的,为了积极推销武器,甚至在枪械销售中制定了回购条款,只要法国愿意,战争结束后还可以将一部分旧枪低价卖回中国
    虽然帝国不参加欧战更符合国家的利益,为了维持帝国的荣誉和遵守《中法军事同盟协约》,至1915年9月,对外派遣兵力也达到了37万人,在全国增加了兵役,各省都设立新兵训练营,抽调新兵准备更大规模的向欧洲派遣陆军
    帝国海军也增编到22万吨的排水量,派遣中央远征舰队在大西洋参与反潜和巡逻工作,配合英法海军歼灭德国海军,而日本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但日本海军的规模和实际战力远超过帝国海军
    战争繁荣更大规模的还是中美两国出现,175项国民工业计划和东北工业基地的升式发展正好遇上了好时机,在欧洲停滞和倒退的阶段,帝国利用从欧洲战争中赚取的外汇大量从美国继续购入机械设备,增加工业产能,大规模推行电力工程,继续积极的在国内修建铁路
    依靠这种战争繁荣,帝国在1914年和1915年都获得经济上超过13%的巨幅增长,加上白银在战时不可遏制的增值,帝国在19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数据上已经突破33亿英镑,帝**工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从1914年7400万英镑激增到12亿英镑,随着欧洲人口的大幅向外流动,帝国各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外籍侨民数量都在增加,而帝国各内阁部门的外国专家局的聘用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