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核武皇帝-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帝国的计划。
    在真正出兵之前,蒋方震仍然和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探讨。使得双方“希望”达成的中苏密约再一次破产。
    在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满怀着失望之情返回喀山的当天下午,中央军部总参谋长蒋方震就秘密携着一份新制定的作战规划前往办公厅。觐见宋彪皇帝。
    ……
    帝国出兵进攻苏联。
    这个计划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突然想出来的离奇计划,虽然中央军部一直没有对此进行过太多的研究,但在西伯利亚军区,赵庭柱和卫立煌已经做好了一份详细的进攻策划,积极要求军部改变观望的策略,主动进攻,占领苏联东部地区。
    卫立煌提出三个很重要的观点,一是苏联东部都是大片的无人区,人口稀少,而且以非俄族人口为主体,完全可以通过先独立,再合并的方式加入帝国版图;二是苏联已经抵挡不住德国和波兰联军的进攻,在今年底就可能遭遇全面溃败,与其让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控制苏联的疆域,不如直接占领这一地区,作为帝国本土和德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三是威慑德军,使得德军不敢轻易违反此前的秘密协议。
    在赵庭柱和卫立煌提出突然对苏作战的提议后,宋彪皇帝虽然未有给予正面的同意和支持,但还是允许中央军部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这一天的上午,宋彪皇帝就一直在琢磨进攻苏联之事,这总体上还是在他的预想之外,但他并不觉得这件事就不好,恰恰相反,反而是非常好的事情。
    就现阶段的国际情势而言,尽早将德国的力量从苏联战场解放出来,德国才会对英法继续构成更大的威胁,随着德国同意大利继续结盟,德国对整个欧洲的威胁也将进一步扩大。
    这才是中国想要看到的局面,所以在近期同德国不约而同的进攻苏联,但不保持合作才是最佳的对策,一方面更为有力的占领苏联东部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德国的军事力量,使之能有效的威胁欧洲。
    这是非常好的选择。
    中央军情部和中央情报总局都为宋彪皇帝准备了非常充分的情报汇总资料,这个上午,在蒋方震同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做最后的交涉之时,宋彪皇帝就一直在仔细的研读这些资料。
    他拒绝了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的觐见请求,也不觉得双方还有什么好谈的。
    他曾经开出了很好的条件,约瑟夫。斯大林总书记贸然且傲慢的予以拒绝。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正如军情部的统计数据,帝国目前可供调遣的兵力至少还有1/3,相对兵员总规模不大,但都是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和精锐部队,突然起攻击的话,完全可以比德军更快抵达喀山。
    约瑟夫。斯大林同志确实是有着很多的过人之处,特别是在对苏维埃主义事业的信心上,直到目前,斯大林也没有离开莫斯科的计划。这使得苏联抽调了一切资源和兵力在莫斯科组织保卫战。
    蒋寿麟前来向宋彪皇帝通报,蒋方震总参谋长已经在外面等候接见,宋彪皇帝微微点头,示意蒋寿麟去让蒋方震总参谋长进来见他。
    在蒋方震进入办公厅之前,宋彪还是继续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对帝国来说。这虽然不是完全出了军部的准备范围,但也确实是一个临时提议,而这就意味着会有很多突然性,军部能否保障做到万无一失,本身也是值得怀疑的。
    蒋方震快步走了进来,向宋彪皇帝远远的行躬身礼。
    宋彪皇帝看了他一眼,抬手示意赐坐。在蒋寿麟亲自为蒋方震总参谋长送来座椅后,宋彪才问蒋方震道:“和苏联那边的最后谈判情况如何?”
    蒋方震这就将会议记录呈递给皇帝,道:“对于我方要求以鄂毕河为界的要求,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并没有直接拒绝。但他承认苏联接受这一提议的可能性极低,苏联所能接受的极限就是将哈萨克地区纳入我国疆域。他的原话是苏维埃人民不会承认如此离奇的要求。”
    宋彪将会议记录拿过来大致翻看一遍,同蒋方震说道:“他说离奇,而没有说过分。这应该是很克制了吧?我们的要求确实很过分,但对苏联而言确实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蒋方震道:“如果我们不出兵。苏联大致还可以再支持一年,甚至更久,为了牵制德国,英法已经在实质上给予苏联较多的援助。”
    宋彪则道:“正因为他们开始给予援助,我们才应该更快的结束此事,并给他们造成更多的麻烦,不是这个道理吗?”
    蒋方震答道:“是的,陛下!”
    岁月无情。
    曾经以三十岁之年而跃居总参谋长一职的蒋方震,已经在这个职务上工作了三十年之久,青春岁月付之东去,如火一炬,此时早已白苍苍。
    满头银的蒋方震看起来是如此的特别,他一直很有规律的维持着身体的健康,鹤童颜,脸色红润,精气神更是很不错,他已经是如此之老练,正如宋彪皇帝一样身居高位太久,将最高的权力操持于手。
    他之所以能长期担任总参谋长一职,正因为他是帝国之中最为忠心的人之一。
    虽然是三军副统帅,他却从来没有组织过自己的势力和党派,甚至不刻意的以皇帝在军部的代言人和帝党中坚元老这样的身份自居,他很好的把握着分寸,以皇帝在军事领域的副手一职履行各种职权。
    这是他能一直稳居帝国三军副统帅的原因。
    此刻的蒋方震依然是那样的内敛深沉,平静如水,不动声色。
    他很清楚宋彪皇帝的个性和习惯,在赵庭柱提出突然出兵苏联的计划后,他就知道皇帝会同意这个提议,因为道理很简单——这确实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的计划,而且把握极高,以苏联现在的实力,只要帝国挥师西进,苏联就将不攻自破。
    如果用一门生意来核算这件事,那就是投资规模极大,但在短短几个月间就能赚到盆满钵满的好生意,投资一千万,赚到的将是几十亿那么多。
    绝对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
    从西伯利亚到哈萨克,从北冰洋到里海,这是过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领域的辽阔疆域,即便哈萨克地区最终保持以独立国家的形式加入亚盟,帝国也将新增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哪怕这些地方都是无人区。
    帝国不在乎它是不是无人区。
    只要是领土领海。帝国就需要夺取下来,这就是帝国的进取精神。
    想到这里,蒋方震决定不再废话了,他非常干脆直接的同宋彪皇帝提议道:“陛下,出兵吧,没有不会成功的任何道理。”
    这话说的真透彻。
    这和正义无关,这是纯粹的国家利益,根本不可能失败。
    宋彪等的也恰恰就是这一句话而已,他当即就将会议记录交还给蒋方震。道:“那就这么定了。”
    听。
    多么简单的一番对话。
    几句话而已,却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
    是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权力就操控在他们的手中,只要他们两个人决定去做这件事,世界必将彻底被颠覆。整个世界都将风起云涌。
    这里面的种种好处已经不用再去分析,再分析也计算不过来,总之是无穷无尽的好处。
    在其后的一连串的影响中,随着德国的战略西移,英法将会彻底无法喘息。
    帝国已经将航母战略的各种理论研究数据和技术方面的资料转移给德国,帮助德国建造新的航空母舰,德国很清楚他们要干什么。帝国其实也很清楚。
    帝国的所作所为恰恰正是鼓励德国这么做,让德国去挑战英法,彻底将旧的秩序摧毁,而帝国要做的只是坐收渔利。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机会重新建立符合帝国长远需求的新秩序。
    蒋方震就这站起身,同宋彪皇帝躬身道:“陛下,那臣这就回去制定作战计划。”
    宋彪微微颔,示意蒋方震可以离去了。并且目送他离开办公厅。
    在蒋方震走后,宋彪皇帝将桌子上其他和苏德有关的情报资料簿也都收起来。放在一旁,对他来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后续要负责此事的是中央军部,负责付诸行动的是西伯利亚军区和帝国空军、6军,甚至是帝国战略军。
    帝国可以很轻松的碾碎苏联。
    在这个看似文明的世界里,起战争总是需要理由,特别是对中华帝国这样的准世界霸主而言,如果无所顾忌的想开战就开战,那也必将失去对世界的领导力。
    帝国倒确实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借口,这个借口也很简单——恢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和自由。
    帝国只需要正式宣称同苏联关于哈萨克独立问题的谈判破裂,帝国会采取军事行动保证哈萨克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仅此而已,哪怕提前几天公开此事,给苏联时间进行备战准备,帝国也可以轻松碾碎苏联。
    帝国的6军实力太强,此时还在继续的第三次中日战争之中根本无法有效的体现出这一点。
    在蒋方震离开了一段时间后,宋彪皇帝一直在沉默的思索着一些更为重要的细节,虽然他和军部已经做出了决策,但他还是要通知中央内阁,给中央内阁一段时间去组织新的工作规划以协助此事的开展。
    在思索了一段时间后,宋彪皇帝最终还是拿起了电话,拨通了相办公室的电话,让顾维钧相前来见他,就出兵苏联的事情进行“协商决策”。
    ……
    蒋方震并没有在意中央内阁那边的事情,他很清楚,对苏出兵之事只要宋彪皇帝做了决定,内阁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胆量反对。
    这是帝国的国情。
    当然就整个地缘政治而言,帝国现阶段确实是出于一个四面楚歌的状况,同苏美英日四个国家同时陷入了较为复杂的领土争端中,内阁好不容易以较大的退让暂时解决了同美国的争端,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英日两国,军部就突然决定要对苏联作战,这肯定会让内阁很不高兴。
    不高兴也得支持。
    这就是帝国内部的实际状况,帝国并不是像日本那样的军国主义帝国,中央军部还没有操纵内阁的实权,实际上帝国政治高层内部更像是古代的文武分治,文官和武官各有一套系统,双方互不统辖,都只接受皇帝的最高统帅。
    只不过中央内阁还要受制于国会。而中央军部则连国会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回到自己在军部的办公室,蒋方震就迫不及待的在第一时间密电给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让赵庭柱和卫立煌做好相关的准备,而他则负责制定出最合适的对苏作战规划。
    鉴于帝国四面御敌之现状,蒋方震很清楚此番对苏作战绝对不能像和日军的交战这样一打就是三年,对苏作战必须以雷霆之势度决出胜负,在最快的时间内消灭苏联在东部地区的主力部队,夺取喀山,并使得苏联在德军和波兰联军的进攻中最终亡国。形成中、德、波三国分刮整个苏联的局面。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央军部再同德军达成一份互相能够接受的协约,一起和平分刮苏联,纳粹德国再将扩张方向对准英法及殖民地,中国所面临的世界政治和军事对峙的压力就会大幅减弱。英国也将失去同中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洋角逐的勇气及实力。
    所以说,现在进攻苏联是最有利于帝国的国家利益。
    蒋方震打了一个电话,将6军参谋总长傅良佐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等傅良佐一进来,他就很是兴奋的说道:“陛下同意了。”
    “真的?”
    傅良佐还有点不敢相信,他本以为这么重大的决定至少要等半个月才能分晓。
    他比蒋方震要年长,明年就要正式退役。也是近期即将退役的唯一的资深6军上将,在此之前,他倒是一直窥视着蒋方震的总参谋长一职,可惜每次都未能如愿。
    正因为这种竞争关系。他和蒋方震的私交其实并不好,他和赵庭柱的私交倒是甚厚,故而对赵庭柱提出的突袭苏联的计划也是最为鼎力支持。
    确定陛下已经批准的消息后,傅良佐就迫不及待的同蒋方震商议道:“那我们也该尽快拿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务求胜,千万不能像对日战争这样拖延太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快推进,消灭苏联。”
    蒋方震则道:“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卫立煌提出的作战规划还是非常可行和适合的,在他的提议之上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划是最为合理的办法,只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现在就算是实力再不济,战争潜力还是大于日本,所以胜决之关键就在于一次调遣的兵力和资源到底有多少。”
    傅良佐很随意的坐下来,自己取出烟点上,同蒋方震解答道:“那当然是能抽出多少就抽多少,美国那边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的,对付英国,那本来就只是海军的事情,咱们6军这边集中一切力量攻苏联,一个月内就推进到喀山。”
    蒋方震并不抽烟,他为自己倒了杯茶,沉默而慎密的盘算着这些事,等了片刻才同傅良佐道:“等下将潘兆勤喊过来,咱们再一起好好的合议一番。想要对付苏联,眼下还是要优先将空军主力都抽调到西北,战决,等对苏联的军事行动结束后,再让空军回去协助东北国防军也不迟。”
    傅良佐并不否认这一点。
    他想了一会儿,才道:“赵老总真是好运啊,这一战的把握极大,他在西北坐镇,那更是平扫万里西疆。”
    蒋方震笑一声。
    他知道傅良佐还是很羡慕赵庭柱和卫立煌的,帝国为此准备了二十年之久,一旦出击,必当如龙出深渊,横扫千里之地,苏联根本是挡不住的。
    可以说,赵卫两人是坐收奇功。
    如果苏联和英美将中日战争作为中**事实力的参照物去评估,那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帝国在大机械化变革上努力了二十年之久,整体作战水平和风格同过去早已大相径庭,代表帝国6军目前最高水平的军事装备,不管是6军还是空军,现在都还未暴露。
    只要帝国决定出兵苏联,别说是正陷入德波进攻的苏联,就算是完全处于最高军事水平和状况的苏联也抵挡不住。
    帝国6军真正的精锐,以及帝国6军真正的最高实力和水平就将在这一场战争中展露无遗。
    蒋方震和傅良佐对此都深有信心,他们相信,结果一定会让世界大吃一惊。(未完待续)
第321章 机械之王
    2o世纪4o年代同7o年代的大机械化6军中枢截然是不相同的,4o年代的大机械化中枢实际上是卡车,而非表面上的坦克,但到了7o年代,随着步兵装甲车、履带装甲车、轮式装甲车的大量普及,机械化的中枢才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到了后者。
    坦克很重要,它将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在大机械化时代里,真正决定长期胜利归属的终究还是战争物资的运输能力,以及大规模部队的机动调配。
    到了8o年代,现代军事的核心才转变到新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上,其实几次转变都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部队的输运能力。
    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好和数量最多的军用卡车,轻中重各型号完善。
    同过去不同,现在的一辆军用半履带卡车(类似于二战德国的欧宝骡子)可以相当于15匹马的运输力,度更快,耗费更少,十几万辆卡车能够保证的不仅是大规模物资、部队的转运,还能保证部队的作战规模和火力水平。
    对于这一点,纳粹德国实际上一直未能很好地理解透彻。
    帝国的汽车工业为中央国防军提供了世界上最为全面和先进的军用车辆,同时保证了数量的充裕和产能的强大,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中央军部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很强硬的底气制定出一份攻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帝国中央国防军将在一个月内实施千里大跃进,攻占喀山,歼灭苏联在东部的红军主力部队,随后再歼灭苏联部署在哈萨克的驻军,以确保帝国对整个苏联东部和哈萨克地区的占领。
    ……
    几天后。在宋彪皇帝的批准下,陈嘉佑6军中将以内廷总长的身份在北京召开记者会,代表中央政府通报中苏关于哈萨克独立谈判破裂,中国将会考虑在亚盟内部通过军事行动决议,出兵解放哈萨克。
    这是内廷第一次逾越过中央政府直接表对外事宜的通报,因为中央军部不适合代表中央政府,而以顾维钧为的中央政府实际上并不愿意表这样的通报。
    最终就只能由内廷总长出面直接表这一通报,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世界为之一片哗然。所有国家和政客们都很清楚,这就意味着中国可能出兵进攻苏联。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中国并非是无理的侵略者,中国是以亚盟利益为基础,要求苏联允许哈萨克独立。而苏联予以拒绝,最终迫使中国决定在亚盟内部推动军事决议,经亚盟各国投票表决后,共同出兵解放哈萨克斯坦。
    话是这么说的而已。
    很多年后,回顾美国操控联合国和北约入侵朝鲜、塞黑、阿富汗,事实上都是同样的手段,只要有合适的理由。正义总是在世界霸主的手中操控着。
    虽然有乘火打劫的嫌疑,但帝国还是积极的在亚盟理事会内部推动此事,其实在帝国内廷表这一通报之前,帝国就已经同亚盟的主要成员国达成一致。而帝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军事部署也同时展开。
    这场战争是在中苏第二次秘密会谈结束后才开始筹备的,完全启动筹备工作还是在194o年的7月份,但在此之前,帝国实际上为了这场战争已经准备了二十年之久。
    这样的基础使得帝国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就做好出兵苏联的准备工作。帝国在亚盟理事会内部推动军事行动的决议案通过之时,全国已经开始再次大规模的全面动员。从中部地区抽调的22个6军师都在一个月内如期抵达西伯利亚军区和中亚,使得帝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6军驻军规模达到27个装甲旅、14个坦克师和3o个机械化步兵师的规模,空军也将在两个月内达到1。3万架作战飞机的规模。
    人们以为这场战争的缘由是苏联不同意让哈萨克斯坦独立,实际上显然不是这样,苏联同意,但不是帝国所强调的那种无条件独立,而帝国也从未真正要求苏联无条件的让哈萨克斯坦独立。
    在中苏的多轮密谈中,苏联最初不同意让哈萨克地区独立,同时要求中国继续供应战略物资和军事装备,转让军事技术,因为苏联认为自己在帮助中国抵御纳粹德国,结果谈判破裂。
    随后,苏联开始同意哈萨克地区独立,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必须满足苏联所要求得到的军事、技术和物资援助,谈判继续破裂,实质上,中国并不是否决给予苏联足够的支持,而是要求得到更多的领土转让,这是苏联完全不能接受的条件。
    ……
    事态展的非常迅,快到了让德国和苏联都来不及做出反应的程度。
    194o年9月15日,在陈嘉佑中将代表帝国内廷表通报之后的第1o天,亚盟理事会在北京通过代表投票决议,于这一日成立亚盟北方联军,委任6军上将赵庭柱为亚洲同盟北方自由联军总司令官,授权北方联军总司令部解放哈萨克地区。
    在此期间,德国纳粹党办公厅秘书长马丁。鲍尔曼以元特使的身份紧急秘密访华,就中国出兵苏联的底线进行交涉,德国对此是非常矛盾的,既欢迎中国出兵,又担心中国迅占领苏联东部地区,窃取了本该属于纳粹德国的领土。
    在正式出兵之前,帝国仍然派遣内廷总长陈嘉佑中将同马丁。鲍尔曼会晤,郑重承诺帝国的目标只是解放哈萨克斯坦,同时保证亚盟成员国不再受苏维埃主义侵蚀。
    与此同时,苏联也匆忙再次表达愿意同亚盟就哈萨克斯坦独立做出协商的意愿,但在这一时期,苏联传到帝国的所有讯息都不过是一张废纸,根本无人问津。
    帝国也可以说是盲目相信武力,问题是帝国确实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武力,帝国的野心也绝不只是哈萨克斯坦这么简单。苏联本身是非常清楚的,帝国的目标彻底将苏联一切为二,将苏联彻底驱逐出亚洲的版图。
    在亚盟理事会内部通过表决,并授予北方联军一切军事权力后,事态的展就彻底不再受到政治力量的束缚。
    ……
    鄂木斯克。
    帝国西北之城。
    在帝国的版图上,它被明确的标注为一个军事要塞之城,整个城市都像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帝国要塞,陈其采在1933年视察鄂木斯克时曾经如此评价这座城市——即便没有军队,它也可以抵御一百万的6军。
    这就是鄂木斯克的价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鄂木斯克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城市,当地的俄裔居民如今只占本地居民总数的1/7,大部分的居民是从山西和陕西迁移来的新住户。
    鄂木斯克有一定储量规模的石油,但是开采量并不大,因为处于中苏交界的区域。本地商贸和工业经济一直很繁荣,苏联各个政府机构都在这里设有采办处。
    在周边的整个西伯利亚省,过1。1亿亩的耕地为鄂木斯克的粮食加工业、纺织业和机械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城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