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嗜血的拳头-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娱乐版的分管副总编当天正在值班看稿签字,他看到整个版面的排版后,想了想,突然说,我知道还缺少了点什么了。之前不是有UFO爱好者认定叶能华是被外星人掠走的吗,现在这叶映晴曾经被权威专家判过死刑的心脏病也突然之间就好了,这不是有点古怪吗?如果把这些都往UFO上做出联系,是不是很有震撼力?
……
大家都觉得这个点子好,又各自补充了一些想法,于是第二天出街的都市报,除了在第一页做的重点标题是关于董妮与叶映晴外,在专门的娱乐版,还做了两版关于董妮与叶映晴的详细报道。
这两版对昨天的晚会报道写得很少,仅仅两百多字的概括性描述。
真正吸引读者的,是那晚才出现的叶映晴,这个人之前几乎不是公众人物,老百姓也不知道她是谁。都市报的这个关于他的专版就有她的详细资料,包括出生年月、小时候的一些特殊经历,曾经患过被宣判死刑的心脏病,还有她的父亲就是最近失踪的著名企业家叶能华等等,最让人无语的是,有一个家伙,说从此之后就是叶映晴的粉丝了,那首《中国人》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的确确……地打动了他,其中对叶映晴的称赞之肉麻之疯狂也是少见得很,如果只是看到这些称赞,读者只是觉得这个人可能追星追得没了理智而已。但是那个人随即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是个UFO爱好者,他发现叶能华的失踪与UFO有关,而叶映晴这个心脏病的离奇康复说不定也可能与UFO有关……
那天,都市报早早就卖断了市,得到这个消息的负责人,马上召开了特别会议,又在中午时临时加印了十万份报纸。结果也是全部售空卖光了。
领导们欢喜得差点集体在会议室里跳起来,当场拍板马上重奖娱乐版的这几个记者与编辑。
林华他们没有马上得到这个喜讯,因为他们正在外面采访,不过这次采访是从未有的离奇和复杂。
林华和另外一个同事去采访叶映晴的家人,叶映晴的父亲已经失踪。他们去到后,发现叶映晴的母亲熊秋玉也下落不明。于是转头去采访叶映晴的大学老师,发现叶映晴因为生病从来没上过学,便只好去找叶映晴的高中老师和同学……
再说林华的另外两个同事小张与大林,按照预定的计划去采访董妮,去到电视台后,发现她没来上班,电视台的领导也在找她,打她的手机是关机(这个时候,手机还是很奢侈的配备,哪像现在这么通大街每个人都有),打坐机也是忙音。
正急得上火,准备报警呢。
董妮与叶映晴,这对今天报纸上最热门的姐妹花玉女,不约而同的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怎么也找不到,就像UFO一样,只是转瞬的光亮,你想再仔细看个端详,人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王汉三是个清洁工人,每天早上5点就要出门扫大街,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月工资才420块,但他很知足了,因为他是个残疾人,能得到这份工作,已经是某些领导在记者的陪同下给的“恩赐”。
领导得到印象分,自己得到实在的工作,是很好的双赢结局。
所以王汉三很本分地上着班,辛着苦,而没任何抱怨。
只是这工资实在少了点,所以作为清洁工人的他,第二工作就是拣垃圾。别看这拣垃圾面子上不体面,但运气好,一天也能赚十块八块的。
这天临晨六点,天已经蒙蒙亮了,王汉三负责的那段路也扫得差不多了,所以他决定开始做点自己的第二职业。王汉三拐去到一个小巷子,看见一辆很破旧的车,玻璃全碎了,车门虽然是关着的,但是关得不严实。这是一个四个圈标志的汽车,王汉三也不知道这车是什么牌子,但他知道。别看城里人生活富裕,可是能买得起车的人也不多。
王汉三走进汽车仔细看了看,发现车里里面有红色的痕迹,像人血。
一时间,他想起报纸上经常说的那些凶杀案,这不是太像了吗?
便马上跑到电话亭报了警。
很快110就过来了,几位阿SIR问了王汉三几句,便让他走了。
王汉三走后,110警察马上打电话给侦讯科,不多久来了两个同事,拿着仪器做起了扫描。
这四个圈的汽车里,有道很轻的子弹痕迹。
在侦讯科的同事做扫描时,之前的110警察又在车里发现了一个名贵的手提包。
这是1997年6月4号。之前就名气不小、现在更是红得太不象话的G省电视台主持人董妮的车就这样被发现了。
警察对这件事情相当的重视,在得到那110巡警的报告后,马上决定成立专案小组。不过老成的主抓侦察的公安局副局长郭啸栋在成立专案小组时,给G省的军分区某部的董建军大校打了个电话,回来就把这还没成型的专案组给撤了。
搞得本来就有点紧张的下属一头雾水,郭副局长才说,董主持人没事,正在给老爷子关禁闭呢。
局长这么说了,那下面的警察也学着样,只是做了例行的登记,就打算把车子送去电视台。
鼻子灵通的各路记者,从热线电话中得知董妮的车这么破烂地出现在这样的一个小巷,觉得肯定是有些大情况,顿时以最快的速度杀进了过来。
记做们到达现场后,警察拉起了警戒线,正在忙碌着。
有的记者开动照相机一阵乱拍,也有的开始寻找目击者。这个时候,一个穿着制服的女警察过来了,和记者打招呼。
大家都是圈内人,明白这个女警察类似于那种新闻发言人,现在在交待案子的情况,并告诉记者们的注意事项,哪些能够写,哪些不能够写。
这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则。
这次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女警察宣布这事不能报道,并说这车是董妮放到这儿的。
记者的心玲珑得很,马上知道这事不像表面那样,但这是一个新闻敏感区。
这事肯定导报不了了。
蛇足 第二十五章 都市报的推波助澜
更新时间:2009…2…19 12:27:29 本章字数:2679
都市报社会新闻部的记者听女警察这么一说,马上打道回府,心里还是有点怨言的。毕竟现在做新闻限制太多了,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哪还能做出读者满意又有影响的新闻呢?
回到单位,新闻不能报道了,说还是可以的,就与同事聊起这事,当作八卦过过嘴瘾。刚好林华采访不顺,也回到单位。两人又算熟悉,那记者就把这事说给了林华。
林华听了后,马上回到娱乐复刊部请示分管副总编,这个副总编就是那天搞出UFO的副总,心思比一般记者还要举一反三得多。听了林华的请示与她自己的想法后,就同意了林华的申请,不过临走时,还是吩咐了几句。
毕竟做报纸,独家和劲爆性的新闻是很重要,但是报纸的生存才是第一要素的。而生存,首先要不去闯禁区,没有生存哪有发展呢。
林华去到现场,警察一惊走了,董妮的车子也开走了,不过还有一些围观的群众,她随机采访了几个人。
然后找人打听到王汉三的住处,这是她这行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天,都市报的娱乐版报道了最近当红女主持董妮的坐骑被发现的新闻,这是作为娱乐新闻的花边消息刊登在报纸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
与之对应的,还是叶映晴的消息。
林华这些天的采访虽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还有找到了一些关于叶映晴的基本性的消息。她把这些消息林林总总的放在一起,也有半个版得篇幅。然后她以随机调查的形势采访了几个路人,就是你的叶映晴与董妮集体失踪有什么看法,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接下来的内容是有个读者爆料说,在那次慈善晚会后,叶映晴和董妮双双消失了,有人曾经在某地听到很不“正常”的声音……林华做的那个版的内容还包括,他们联系了香港某据说是娱乐圈的内部人士,该匿名人士声称,其实香港也曾经发生类似的事情,有些有前途的新人刚刚快要出名就突然消失了,该人士说,他估计这种现象与某些势力想控制娱乐圈有关。当然,林华做的这个采访,在最后申明,该匿名人士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这些东西好像乱七八糟地凑在一起,但是整个版面读下来,读者明显会有一些正常的联想,那就是,这叶映晴与董妮的失踪,里面可能涉及到某些势力。
在报纸的另外一版,也是娱乐版,有人整理了一些资讯,都是据说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那就是香港娱乐圈一直以来的黑幕八卦。
在都市报的报道中,叶映晴的失踪仿佛很有黑幕,很有黑幕。
当天的都市报出街后,也很快就被抢光了,而他们的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这个情况,都市报的社长、总编、社委领导、副总编都是高兴得不行,仿佛已经看到了一片光明前景了,这个时候,与他们交好的市宣传部分管处打来了电话,提醒某些事情要注意分寸,别进入某些敏感区域……
于是,林华这些都市报的娱乐记者虽然还在找寻叶映晴的消息,但第二天后,报纸对他们的报道已经是淡处理了。
那天的报纸,完全没有这个近来最当红的娱乐人物的任何报道。
不过,都市报在娱乐版还是做了一条大新闻,关于香港娱乐圈的大新闻。
难得的,报纸开头加了这么一编者按的话:“本报对以下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刊登以下内容,只是出于交流目的,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如果实在觉得匪夷所思,就当小说看吧——”
照样还是某不愿吐露真实姓名的圈内人士说,根据他的一些经验,发现香港的娱乐圈好像一直被不正常势力把持。有个很有潜力的乐队组织,之前是香港的地下乐队的领导人物,他们的音乐是摇滚的、奋斗的,之前几年一直不被本地音乐圈认可,听众也不买帐。这样过了三年,慢慢的,听众已经能够接受并喜欢上他们的愤怒了……
这个乐队终于成为主流乐队,开始在音乐界渐露头脚,并且连续两年有歌打入了年度十大金曲……终于,这个乐队被看作是香港第一乐队,远远“超越”了本地乐坛的其他乐队,成为在全亚洲排得上号的超级乐队,大有号令全亚洲音乐圈的趋势。
后来,某国的娱乐圈见到这个情况,便怂恿这个乐队去他们那里发展。这个乐队当时正如日中天,整个乐队雄心勃勃,想着怎么让全亚洲的其他同行跪着唱“征服”,施施然地去了该国,然而某个演唱会时,该乐队的灵魂兼主唱突然从表演台上摔了下来,很快抢救不治,就此死去。
他那征服其他国家地区的伟大的音乐梦想,可能就只能在天堂里实现了。由于突然失去灵魂,这个乐队从此一蹶不振……在这个乐队的主唱在该国死去没多久,该国凭空出现了一个美女歌手,马上横扫整个亚洲的娱乐圈……而据说,这个乐队主唱的死很值得推敲,那个舞台那么大,也不高,怎么就无端端地摔下去了,而且这么一摔,就一下子死了,而且这人一死,怎么就突然出现这么个美女借着音乐来征服香港等地的音乐圈了。更加有黑道分子说,他们曾经得到过消息,有人想要主唱的命……
几十年前,某国发动了对全亚洲的侵略战争,现在又利用经济优势,发动了文化战争,游戏机、书籍、音乐、电影等等。那个主唱的死实在很有阴谋……
看完这个版面的都市报读者震惊了,很快又不断给都市报的热线打电话,请他们核实报纸上面内容的真实性。接热线的工作人员早已得到上头的指示,所以回答得很含糊又很有水平,那就是,感谢读者您对我报的支持,至于您对那篇娱乐文章的理解,请您仔细看看文章之前的编者按云云。
这样的回答下,也有不少读者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是不是真的,你们怎么知道的?为什么那些人要这么做呢?接线人员这个时候就说对不起,线路繁忙等等。
也有不少的读者,打了电话,得到答复后,马上认定了事情的真实性,也明白这个事情是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的,只怕刊登这则看似荒谬的新闻,都市报也冒了相当大的政治风险。佩服都市报的勇气之余,就更加支持都市报。决定以后不管怎么,也要天天买份都市报来表示支持。
也有读者没有打电话,他们觉得这事报纸上不会确切的说的,而且这个新闻已经是很久的传闻了,只是这样的传闻一直只是作为八卦在口头流传而已,像都市报这么白纸黑字的刊登出来,这实在是……而且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呢?莫非叶映晴的失踪也是与那主唱的情况类似。
蛇足 第二十六章 受伤的是我才是
更新时间:2009…2…19 12:27:30 本章字数:4116
先不说读者的反应,都市报的销量这几天疯长,很快就翻了一番,这可是报纸上的奇迹,绝对的奇迹。
心里乐得开了花的都市报领导层,每天睡着都是笑的。所以在这则娱乐版的文章出来后,马上被宣传部的人电话叫去时,虽然有点紧张忐忑不安,但还是一路笑着打趣
这一顿训斥是免不了的,宣传部的领导脸色铁青,面无表情,把都市报三个主要领导一顿大骂。都市报的领导也不辩解,只是说给领导添麻烦了,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出版法规,认真检讨,努力做出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宣传部的人骂完后,让其他两个人都市报的领导先回去,然后马上变了个人似的,看着正在做检讨的年轻人,挥了挥手说,算了算了,别和我打马虎眼,你小程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
那姓程的年轻总编说,呵呵,我就知道老社长不会因为这个而责怪我们的。
这被称作老社长的现在宣传部的老人说,屁话,我就知道你是个惹祸精,不过现在报纸尤其是新兴的报纸,不过激一点,很难有发展前景,你们这几天的报道,我个人很满意,很满意。但是事情不能做得太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明白不?
程总编听后,认真看着已经头发白了一大半的老人说,老社长,你放心,我一定不负您老的期望,把都市报做成全国第一影响的大报。
老人听后,也没露出什么欣慰的表情,只是说道,小程呀,我知道你迫切的心情,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急不来的,有些事情,要讲过程、讲程序、讲纪律。你们这些天的事情,我个人虽然很满意,但总有人觉得不舒服的,接下来几天,你就要乖一点,明白吗?
程总编点头答应,不过眼神还是有点不太服输。老人也不说破,只是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声,这都市报有这个人在,想不发展都难,这小程有思想、有抱负也有能力,只是性格偏激了点,自己当时越级提拔他做要闻部的分管领导时,就知道他的为人了,现在做到总编这个职位,性子还是没有大变。一时,心情竟然有点彷徨。
便手一挥,叫程总编走了。
等程总编走后,老人才叹息了声,有这小程在,都市报,只怕会遭遇一些大的挫折,他是一个喜欢闯禁区的妙人呀,只是这禁区的水深着呢!
再说,林华找了很久,还是没有叶映晴的新的消息,不仅有点气馁。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对方在电话那边说:“请问林华林记者在吗?我是叶映晴。”
林华接完电话后,先是一喜,后来又一优,最后是沉思起来。
这叶映晴终于露面了,而且还是在自己做了几天“这样新闻”的情况下主动找自己,不过她不担心叶映晴这样找自己是要“说些什么”,而是担心有人利用叶映晴这个名字,对自己做恶作剧,那就没意思了。
但这叶映晴打来的电话,她不能不去,就把情况向领导汇报了。
那主抓娱乐的副总听后,让林华小心点,然后又另外安排了个孔武有力的记者偷偷跟去,以防不测。
林华打车去到约定的地点,那是一家咖啡店,走了进去。
整个咖啡店的装饰很淡雅,但是光线很暗,可能是为了迎合情侣的气氛才这么搞的。刚刚进去的林华,几乎完全看不清里面的情况,这个时候是上午十一点,咖啡店的生意很一般,三三两两坐了几个人,在店里左边最里面的一张咖啡桌,坐着一个带着墨镜的长发女孩,桌子上面放着一多塑料做的红色玫瑰花。
这是叶映晴与林华在电话里约好的见面信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林华的眼睛已经对店内的情况看得很清楚了,她走了过去,那人看着她,微笑着说:“林记者?”
林华说:“我就是。”
那人又说:“真的很感谢你这些天来对我的报道,所以现在我是在这里不戴墨镜也不行。”这话说得不咸不淡,口气不热不冷,表情不喜不悲。
林华显得有点尴尬,之前找不到叶映晴,她写的东西很多是没办法的,加上在分管副总编的指点下,乱写乱联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让报纸的销量大增。
但现在遇到了正主,就算她江湖跑得再久,脸皮再厚,也一时尴尬起来。
叶映晴好像了解她的尴尬,做了个很绅士的动作,说:“请坐吧,林记者,你喜欢吃什么牌子的咖啡,要不要加糖,据说真正喝咖啡的人是不要糖的,只有先苦过才有后面的甜蜜。”
林华挥手叫来侍者,随便要了一杯不知名牌子的咖啡,然后正色问叶映晴:“不知道叶小姐今天叫我来,有什么要事呢?”
这个时候,虽然带着墨镜,林华叶也已经确定面前这个戴墨镜的年轻女孩就是叶映晴了,奇怪的是,她竟然能放心心态,显得很平静。
叶映晴说,林华,女,27岁,未婚,上海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后从事媒体行业,三年前来G市发展,最早是在晚报娱乐版工作,后来跳槽去了日报,期间做过多起引起行内赞叹的娱乐报道,被称作G市第一娱记,今年三月才刚刚被都市报高薪挖来。林小姐,我这些资料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吧。
林华心里暗自吃了一惊,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叶映晴怎么把自己的情况打听得这么清楚,莫非又什么不轨,心中便有了戒备,平静地说:“我林华实在没想到,连叶小姐这号出名人物,竟然也知道我这个无名小卒呢。”
叶映晴似是没听到林华的话,又继续说:“叶映晴,女,17岁,未婚,重山大学大一学生,因为心脏病一直没有上学,6月1日在慈善晚会上演唱了一首据说反响很不错的歌曲,有媒体称之为现在在G市最出风头的少女,这个没有出过专辑甚至单曲的年轻人,甚至传闻会被当作今年内地流行乐坛的最佳新人得最大热门。林小姐,这个叶映晴的资料没什么明显错误吧。”
林华的防备之心更浓了,淡淡说:“这个,你需要向叶映晴小姐本人求证了。”
叶映晴小喝了一口咖啡,这才说:“那么叶映晴先生告诉我,这个消息是真实的,不过她还告诉我一些其他的,林华小姐有没有兴趣再听听吗?”
林华微笑着说,这叶映晴的消息,如果我不想听的话,只怕我的老板会打破我的头的。
叶映晴把腰升了升说,这就对了,那么叶映晴小姐说,他想请你做他的经纪人。
……
下午三点半,不少电视、报纸、杂志得娱乐记者得到消息,现在风头正劲可是一直玩失踪的叶映晴现身了,她准备在省电视台的文娱中心大厅召开记者发布会。
这个消息可是太突然和太刺激了,很快就有上百名记者杀到了省电视台的文娱中心大厅。因为场地实在有限,而记者人数实在太多,所以甚至发生了记者为了抢占有利位置而发生推拉的行为。
场面一时很是混乱。
就在这个时候,听到有个女声说到:“请大家安静一下,让一下,叶映晴小姐马上就到了。”
有熟悉的记者,觉得这个女声怎么这么熟悉,转过头一看,发现这个说话的人,很多人都熟悉。
这个女的,皮肤白嫩,眼睛灵活,身体修长,一头短发,正是被称作G市第一娱乐记者的林华,现在叶映晴的新闻报道了,她是最的最出位也是最成功的。
只是她怎么不是作为记者与大家一起抢新闻,而是作为工作人员的样子呢?
林华走到主席台上,使了下话筒,便说道:“大家好,各位同行好,我是林华,相信不少朋友都认识我,我是都市报娱乐版的记者,不过应该很快不是了。”
林华看了看台下的同行,停了一会又继续说,“因为我很快就是一位经纪人呢,我已经考虑做叶映晴小姐的经纪人。”
这时记者群一片哗然,也有记者马上想到,之前都市报这么炒作叶映晴,果然怕是有内幕的。
但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林华这惊人的内容给点燃了,本来已经安静的人群又热闹起来。
林华几次示意大家安静,但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又有工作人员说,叶映晴到了。几个保安把人群往中间分开,一个带着墨镜穿着休闲服装的年轻女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