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小民-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金似的人物有多少,为了神圣的目的而抑制和否定个人,难道不也是危险的吗?孟有田和四秃子边走边说笑着,但心里却是思潮起伏,难以平静。
第六章新的创业
一九四五年八月的炎热,比不上民众欢庆日军投降的热烈气氛。八年多的血火厮杀,八年多的艰苦卓绝,英雄的中国人民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民族意识苏醒所迸发的强大力量。随后,《双十协定》的发表,又象浓密的黑云中透出一缕阳光,使民众对和平的希望转于殷切,似乎美丽的和平鸽已经展翅在中国大地上飞翔。
但此时的孟有田已经远离了政治的是非,环境的不确定,和平与战争的错综交结,正开始他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为个人的幸福而奋斗努力。
十一月中旬的香港,天气正是全年最令人舒服的时候,二十几度,阳光明媚,天蓝海蓝白云朵朵。走在大街上,既没有了夏日的热空气,也没有带雨伞的麻烦,让人油然生出畅快之感。
孟有田和肖三、赵东晨一边走,一走聊着今天的事情,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回来啦!”还没到门前,素珍已经迎了出来,笑着打着招呼,“今天又赚钱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赵东晨是孟有田到香港后雇的伙计,本地人,刚刚二十岁,挺精明的小伙子。但到底是年轻,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笑着用有些别扭的国语报喜道:“嫂子,今儿孟大哥瞅准了,干了个大活儿,要是修好了,少说能赚这个数——”说着,他伸出两个手指头。
“两千?”素珍睁大了眼睛。
嗯,孟有田咳嗽了一声。用责备的眼神瞪了他一眼,岔开了话题,说道:“吃饭,吃饭,这折腾得肚子都瘪了。”
“刚刚阿秀还下来张望呢,就等你吃饭了。”素珍笑着指了指,说道:“那嫂子就不留你了,也没做什么好饭。”
“有田不是外人,成天这么客气?”肖三呵呵一笑,说道:“小赵就在我这儿对付一口。下午还得去找修机器的师傅呢!”
“行。吃完饭歇一会儿,咱们就走。”孟有田笑着点了点头,转身顺着楼梯上了楼。
唐楼是中国华南地区及香港一带建造于二十世纪初期至六十年代的建筑。唐楼这个名称与洋楼相对,一般唐楼三至八层高。部分唐楼有骑楼。部分设有露台。楼底比现代住宅建筑为高。唐楼往往是商住混合的,地面的一层通常为商铺,其他楼层是住宅。
安居方能乐业。孟有田初至香港便买了房子,虽然不是繁华地带,房子也有些陈旧,但安置全家是足够的。现在是创业初期,还不是享受的时候,但孟有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安置好家人。
现在,湾仔还是个憩静的居住地区,没有变成繁盛的商住中心。而孟有田买的这栋唐楼有四层,处在填海而得的马师道上,一层开了个小杂货铺,现在借给肖三一家子住;二层住着柳无双和肖广和,还有肖四家三口人;三层、四层则住着孟有田一大家子。而隔壁的邻居却是住着孙大拿一家,一层开了个医馆,也算是安顿下来了。
回来的有些晚了,家里人已经吃过了饭,阿秀和紫鹃忙着给孟有田热饭,一会儿就端了上来。柳凤听到孟有田回来了,腆着个肚子坐在饭桌旁陪着说话。
热汤热饭吃着,三个老婆陪着,孟有田心情甚好,笑得开心,边吃边把今天的收获说出来,让家里人也跟着高兴。
“……竞价到两万的时候,姓霍的打了退堂鼓,哈哈,机器归咱们了。”孟有田笑了两声,带着胜利的得意向着老婆们显摆,“只要小修一下,一转手至少能卖四五万,这可是最近赚得最多的一笔啦!”
“看把你乐得。”柳凤撇了撇嘴,说道:“记着上回也是跟姓霍的争吧,你干嘛老跟人家过不去?”
这个?孟有田挠了挠头,讪讪地笑而不语。姓霍的有眼光,可财力有限,咱跟着未来的华人首富学习,总不会有错吧?但这些,却是不能对外人说的秘密,而且,未来的华人首富该是俺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香港的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很多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成功有时是可以复制的,孟有田与当时也正在创业的未来华人首富同时盯上了这种生意,或者说孟有田是抄袭剽窃来的办法。
这确实是一种快捷的积累途径,只要特别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并能以内行的眼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买进,然后迅速修好后卖出,获利极丰。而由于缺少资金,霍氏难以放手大干,而相对来讲,孟有田有老婆的资金支持,出手较狠,也就屡屡占了先机。
到目前为止,孟有田已经做了三次这样的买入卖出,加上这次的预期收益,差不多能赚三四万了。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入固然重要,可战胜未来的华人首富的心情,对孟有田来说,也是相当惬意。
“有田,你要办的工厂啥时能开工啊?”紫鹃关心的是另一件事情,她可不愿光呆在家里,“要是缺钱,就把我手里的那些金银都卖了吧!”
“对,对,我这里也有,你都拿去。”柳凤不甘落后,虽然几个女人表面融洽,但各自的内心里还是希望自己能帮男人多些。
孟有田摇了摇头,来香港、买房子、做买卖,已经花去了两个老婆的大半积蓄,他心里已觉得愧疚,哪能再把老婆的私房钱统统拿走。
“这次买卖做完,赚的钱本来就差不多够用了。”孟有田放下饭碗慢慢解释道:“可三哥四哥总觉得跟咱们挤在一起不方便,靠咱们拿钱生活不仗义,嘴上不说,我也看得出来。所以我想给他们安置一下,今天买了两条日本海军的小艇,准备给三哥四哥他们做驳运生意。”
不光柳无双是个念旧的人,孟有田也是,何况在这新地方,多个朋友总是多份安全,多份助力。
第七章倾诉展望
“有了营生,还缺个住的地儿呀!”柳凤知道肖三肖四算是自己这边的人,也是柳老爷子招来的,便觉得这钱应该她来出,“我拿钱好了,怎么说也是九龙堂的老人,也是奔着我和我爹来的。”
“都是好朋友,就别说见外的话。”孟有田摆了摆手,说道:“我在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看好了房子,租金不高,开工厂是完全可以的。三哥说先在那找个房子住,我看也行。等三哥四哥熟悉了使水行船,我给他们指条更赚钱的路子,几年下来,他们再买房置业也不是难事。”
“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我困得厉害,不陪你们了。”柳凤有孕在身,容易疲惫,听孟有田已经安排妥当,便掩着嘴打了个呵欠,起身回房小憩去了。
孟有田吃饱喝足,舒服地往紫鹃身旁一坐,又一把拉过欲收拾碗筷的阿秀,一左一右两个媳妇搂着,他不由得畅快地吐出一口长气。
“咱娘咋样,不再老说过不惯了吧?”搬到陌生的地方,气候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不容易适应的当然是老年人。而女人比男人,更是要差一点。所以,孟有田最关心的还是娘的情况。
“好多了。”阿秀说道:“有那几个孩子在身边打岔,娘也闲不住。这几日也不再絮叨着说这不好,那不好了。”
“先熬一熬,最迟不过五六年,我就让你们住上花园洋房。不憋屈在这旧房子里了挤了。”孟有田将头轻轻摆动,左贴了一下,右贴了一下,颇有愧疚地说道。
“我觉得已经挺好了。”阿秀是最容易满足的,有住的,有吃的,还有令人惊奇的电灯,虽然她还未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可也知道生活条件并不比以前差。
“是啊,你别太拼命了。咱们这日子也过得很好。”紫鹃比阿秀更放得开。把脸紧紧贴着孟有田,柔声道:“你看看那些露宿在房檐天台的人,还有一家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的,咱们这已经算是富人的生活了。”
孟有田揽着媳妇的腰。用力捏了两把。说道:“不能满足啊。我答应你们住花园洋房,哪能不算话呢!富人的生活,你们根本不知道是啥样儿的。你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男人嘛,就是得努力奋斗,让老婆孩子享福。”
“就是俺帮不上忙。”阿秀明显有些不得劲儿,柳凤和紫鹃都是有身家的,她却拿不出钱财来帮孟有田。
“照顾好娘和孩子,就是帮我最大的忙了。”孟有田把阿秀搂得更紧了点,温言劝慰道:“要说持家过日子,她们都不行。紫鹃,你说是不是?”
“是啊!”紫鹃顺着孟有田的话说道:“这一大家子,老的小的,可够操心的,反正我是干不来。秀姐,你的辛苦,我们可都记着呢!”
“你们都是我的宝贝,家和万事兴,你们能好好相处,我就能安心创业。”孟有田流露出自信的笑意,说道:“别的不敢说,要论眼光,恐怕还没人比得过我。打仗时是这样,赚钱时也差不了。先一步就是优势,所以我现在忙点累点,等打下基础就好了。”
战后的经济繁荣无疑给了孟有田施展的大环境,对一个穿越者来说,改天换地、兴王图霸或许太过艰难,但要想赚钱,却不是多么费力的事情。而孟有田决定从服装做起,并不是他有超人的设计才华,而是他在前世见过了太多的服装款式,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
见过了现在人们的服饰,孟有田只有四个字评价,那就是单调、呆板,或者说是土气。当战争的创伤逐渐平复,人们的消费**便会上升,趋赶时髦的风气又会重新兴起。而时间对于急于捞到第一桶金并进行资金积累的孟有田来说,同样是宝贵而不可浪费的。
要知道,在二十世纪前叶,产业是制造家的天下,社会商品相对匮乏,生产出来就会变成钱。到了二十世纪后叶,社会商品日趋饱和,厂家竞争激烈,生产出的产品,就非得竭力推销出去才能产生效益。
“虽然获利容易,但倒卖旧的军用物资并不是长久之计。”孟有田愿意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诉说,尽管她们不一定听得明白,“房地产才是最赚钱的行业,但却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并要与银行建立起很好的联系。先开个工厂,成功了,不仅能赚到钱,还能有点名声,以后与银行打交道也容易……”
絮絮地说着自己的筹划,声音渐小,孟有田有些昏昏欲睡。阿秀悄悄地起身,收拾了碗筷,到厨房去忙活了。
“哎,这个服装厂是送我的,你说话算数儿不?”紫鹃靠得更紧,贴在孟有田耳旁亲昵地说道。
“算数儿啊!”孟有田懒洋洋地说道:“可我也说过了,以后不管是你们谁的产业,赚的钱都要分成四份,一人一份。”
“分钱没关系,那你给阿凤要弄个什么营生?”紫鹃很感兴趣地问道。
“嗯,现在还没定。”孟有田抓着紫鹃的手在脸上轻轻摩挲,沉吟着说道:“要是三哥四哥干得顺手,我就想追加投资,然后交给阿凤管。”
哦,紫鹃轻轻应了一声,低声道:“晚上到我屋里睡吧,阿凤现在抢不了,阿秀也不会和我争,现在就我没个只男半女的,你可得偏心点。”
孟有田坏笑一声,在紫鹃的手上轻咬了一口,说道:“这个事儿不能急,该有的时候自然有了。我和阿秀也是好几年才生的小丫,咱们还年轻嘛!”
“亲热亲热也是好的。”紫鹃用脑袋象钢钻似地直往孟有田怀里扎,羞嗔地低声道:“说嘛,来不来?”
“来,肯定来。”孟有田呵呵笑着,捧过紫鹃发红发热的脸蛋,稀罕不够的亲了又亲,最后在温润的嘴唇上停留不动。又长又深的一个吻,竟弄得两人都有些情动。
……………
第八章加工业的初创
当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出现了一座只有二十台缝纫机的服装厂时,没有人会注意到这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但作为孟有田新事业的真正开端,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个尝试,一个开始熟悉服装领域的开端,由此向相关产业扩展,孟有田有着一整套的计划。衣服,裤子,领带,衬衫,腰带,箱包……这是一条曾经被某位富豪证明在十几年后依然会成功的创业之路。
dragon牌牛仔衣裤在两个月后推出了,作为训练熟练工人,试验市场反应的初级产品,孟有田取其耐用的特点,面向的是中低层劳动者,实际上就是工装衣裤。当然,推出一个品牌,当然要有亮点,dragon牌牛仔衣裤除了牢固耐用、合身服帖外,还第一次在这种服装上使用了拉链。
主要面向体力劳动者,作为劳动服推出服装,孟有田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初涉一个行业,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由低端到高端,由通俗到时尚,一个名声不显的品牌只能一步一步前进。而且,做低端产品不仅能增加生产销售经验,并培养出一批熟练工人,也不是无利可图。
战后香港人口剧增,短短一两年的时间便从五十多万增长到一二百万,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雨后春笋般开设的工厂,使这种价格不高却牢固耐用的工装很有市场。
薄利多销,先创出点名声。在孟有田的计划中。最少在半年之内,工厂的设备和技术不足以再推出更高端的产品。虽然孟有田很想一步登天,但骨子里的谨慎还是让他的创业显得稳健。只要不赔就行,反正现在也不指望这个服装工厂养家糊口。
肖三、肖四搞驳运有两个多月了,聘了几个劳力,自身也比较熟悉了驾船出海的营生,收入足够养家糊口。现在不仅不用孟有田再资助,还能有所积攒。杂货店的生意也还可以,差不多能挣出一家人的生活费。而孟有田则抽时间继续参加竞标,赚的钱继续向服装厂追加投资。增置设备;剩下的则积攒起来。作为流动资金。
让肖氏兄弟搞驳运只是一个过渡,孟有田前几天在旧军用物资拍卖会上花了一万五千元港币买了一条中型的机动驳船,还有一套日本海军船坞使用的挖沙机器,准备成立个公司。由肖氏兄弟主持。由挖海沙开始。逐步向建筑材料业进军。
海沙是建筑业所必需的建材,但经营这个行业的人却很少。因为当时挖海沙相当艰苦,全都是手工操作。铲沙很吃力,费工又多,沙价又贱,盈利少。而且每逢煤炭船到,挖沙的工人都运煤去了,就找不到工人。
如果使用机械操作挖海沙,再加上用机船代替帆船,不仅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使用的人工少了,便可以组织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挖沙队伍,完全靠此赢利赚钱。
先在某个行业立足,哪怕起初赚得少一点,权当是个学习的过程。等熟悉了运作流程,再加大投资,滚雪球似的发展,这是孟有田的经营理念。从表面上看,挖海沙每立方码三元,盈利很小,但实际上并不积压,资金周转很快,挖出来就差不多等于是现钱,在香港重建的时候,销路不是问题。
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却比别人更有资本,更先行一步,这就是孟有田的优势所在。要是这样还赚不到钱,那他不如跳进海里淹死得了。
个人的价值,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衡量的标准也是不同。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幸福,孟有田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至于国内要爆发的战争,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罢了,他对此并没有当初抵御外侮的激动和热情。
以后我会以巨大的财富贡献祖国,为民造福。孟有田的脑海里每每浮起这个念头,又有些嗤笑,何必用什么高尚的目的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如果真成了大富翁,做慈善当然是应有之意,用钱买名声,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孟有田越有越融入现在的角色,一个追求财富,要创业成为大富豪的年轻人。是的,他现在不过二十五六岁,说起来并不算大,三十而立,他对五年后的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
二战刚刚结束,欧洲国家饱受蹂躏,医治创伤还需要时间。而美国佬大发战争财,赚得是钵满盆满,而且取代了欧洲国家,成为了新兴消费品的风向标。要想赚大钱,还得从美国佬口袋里掏。
在知识界看来,美国五十年代那几年枯燥无味,苟安自得,乃是无节制的纵情物质享受的时代,整个社会是离心离德,随俗从流,个性混灭,精神空虚;到处充满无聊的厌烦情绪和低趣味的祖鄙行为。
照那些人的看法,那是一个一无可取的时代,这时个人地位的标志是高级职员专用厕所的钥匙;大丈夫气概的标志是参加“美身刮脸香水俱乐部”。比排场,无外乎是家里有没有好的松木家俱,经济生活的标志则是能否照“阁下应即买车”这条来办事。
正因为是这样,成为暴发户的美国佬对于新发明和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便尤其惊人。那些千百万醉心于招摇曳音乐的一代男女发觉生活已经变得更安逸,更好过,更方便,更有趣了——一句话,更有些过头了。同时,他们对大萧条时代也记忆淡薄,以喜惧交集的心情认识到:“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大萧条时期幸存的人,才一领略新繁荣的滋味,就又变得不合时宜了。须知经济繁荣曾是此辈青年时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他的理财本能是怯懦保守的;如果他能积蓄一百元,他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可是节俭已经突然变得不时兴了。战后成年的美国人,对于拮据岁月毫无体会,往往把到手的每一分钱,连同今后很长时期也挣不到的收入全数花光了事,“大手大脚”成了恭维人的话。
所以,孟有田把服装业的发展瞄准了美国,但他还缺欠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在美国方面缺乏一个代理人,缺乏让美国佬看到新服装的一个窗口。
……………
第九章过年
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只是资金的积累,还有人脉的延伸,人才的招揽。孟有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得静下心来,抛开急于求成,一夜暴富的想法,一步一步慢慢来。
好在服装厂有获利,杂货店有收益,挖沙公司也顺利运作起来,如果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准衡量,孟有田已经算是个中产阶级。
更令他感到宽心的是家人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不用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地在田中劳作,听不到鸡鸣叫起、夜间犬吠,没有油灯的异味和昏暗,看到的是电灯的明亮……甚至连有田娘的抱怨也在慢慢减少,尽管她还是个闲不住的老妇人。
“小丫,二丫,臭蛋儿。”紫鹃一进屋,便一连声地唤着三个孩子的名字,晃着手里的玩具,笑得开心,“快来看,看二娘给你们买什么回来了?”
“娃娃,布娃娃。”小丫最先冲上来,抢过两个布娃娃玩具,对那把带鞘木刀不屑一顾。
“我,我的。”二丫扁着嘴凑过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姐姐。
“这个娃娃好看,给你的。”小丫飞快地选好了自己喜欢的,把另一个娃娃塞给了二丫,二丫的智商明显还没有姐姐高,听说这个好看,立刻破涕为笑,抱在怀里稀罕起来。
臭蛋儿同样对女孩子的玩具不感兴趣,搬到香港后却还对家里的那两条大狗念念不忘,而带鞘木刀对男孩子颇具吸引力。拿过来耍个不停。
“又花钱哇!”有田娘看孙子孙女们嘻嘻哈哈玩得高兴,心中也喜悦,但作为老辈人,还是要教训一二,“那个布娃娃,看好样子买来布俺也能做,要木头刀,就让老元找块木头削巴削巴嘛!”
“娘,哪能让您动手呢!”紫鹃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陪着笑说道:“花不了几个钱。年前服装厂接了个大单子。今儿结账了,赚了不少钱呢!”
“赚了钱好好攒着,谁知道啥时候有个马高蹬短的。”有田娘又说了一句,便摆了摆手。说道:“去吧。有田在厨房教阿秀做菜呢。你要不累的话也学一学。唉,天天吃炒菜,以前有个馒头哪还用就菜呀!”
紫鹃却不急着走。给老太太拿捏了会儿肩膀,才打了声招呼,转身走了出去。
新到一地,饮食习惯也是必须重新适应的,香港人多以米为主食,但也不是没有白面。但菜肴却与原来生活的地方大相径庭,初来时可没让阿秀伤脑筋。而孟有田虽然不是厨师出身,但他前世可没少吃各地的美食,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再说他可以照着菜谱依葫芦画瓢。这几个月来,家常便饭阿秀也能做得来,只是今天这日子,却是需要孟有田上手了。
“白灼虾,这个简单。”孟有田刚刚蒸好了螃蟹,翻了半天菜谱,找了个最容易的做法,“嗯,这上面写着呢,锅内放入清水,加姜片、香葱、料酒后烧开,再把虾放进去煮一两分钟捞出,准备好醮料就行了。”
阿秀听完便操作,其实谁也不笨,只不过是见识面窄,再加上缺少文化,才使人显得发呆。跟了孟有田以后,阿秀也知道自身的弱势,几年下来已经偷偷认识了不少字,而在涉及到家务方面,她掌握起来比别人更快。
这边上锅做着,那边孟有田已经开始照着菜谱兑醮料,姜末、香葱、熟油、生抽……又不是在饭店,弄得差不多就行。
“三哥,四哥两家今晚不过来了吧?”阿秀一边忙活着,一边开口问道。
“交通不方便,晚上就要住在咱家,三哥四哥恐怕也觉得不好。”孟有田不太确定地说道:“倒是告诉他们了,可我想多半不会来。”
由驳运到挖海沙,肖氏兄弟在稍有积蓄后便离开孟有田家独立居住,孟有田为此借了一些钱给他们,并为他们选择了柴湾的一处房子。那时,柴湾还是个偏僻的地方,但人口不多,卫生条件比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