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历代美女榜-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无聊,所以在序言中特别强调说:
漫说风华流荡,颜子或竟坐忘;须知比兴温柔,宣尼未经删削。妄言妄听,编者只借古以鉴今;见仁见智,读者毋玩华而丧实。《香艳全书》第一卷辑有秀水徐震所著《美人谱》一文,作者关于美女生命周期的评述,与清初的卫泳不同,属典型的〃生命短暂,红颜易逝〃论者:
美人艳处,自十三四岁以至二十三,只有十年颜色。譬如花之初放,芳菲妖媚,全在此际。过此则如花之盛开,非不烂漫,而零谢随之矣。然世亦有羡慕半老佳人者,以其解领情趣,固有可爱,而香销红褪,终如花色衰谢之后,只有一种可怜之态耳。《美人谱》在总结传统美女文化的基础上,高度概括提炼出中国古代理想美女的评判标准。共有以下10个方面:
一之容:螓首、杏唇、犀齿、酥乳、远山眉、秋波、芙蓉脸、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相宜(另有:秀发、柳眉、明眸、樱唇、粉鼻、贝齿、香舌、桃腮、美耳、晰颈、素手、兰指、润肩、雪肤、酥胸、玉乳、纤腰等)二之韵:帘内影、苍苔履迹、倚栏待月、斜抱云和、歌余舞倦时、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三之技:弹琴、吟诗、围棋、写画、蹴鞠、临池摹帖、刺绣、织绵、吹箫、抹牌、秋千、深谙音律、双陆四之事:护兰、煎茶、金盆弄月、焚香、咏絮、春晓看花、扑蝶、裁剪、调和五味、染红指甲、斗草、教鹦鹉念诗五之居金屋、玉楼、珠帘、云母屏、象牙床、芙蓉帐、翠帏六之候金谷花开、画船明月、雪映珠帘、玳筵银烛、夕阳芳草、雨打芭蕉七之饰珠衫、绡帐、八幅绣裙、凤头鞋、犀簪、辟寒钗、玉佩、鸳鸯带、明铛、翠翘、金凤凰、锦裆八之助象梳、菱花、玉镜台、兔颖、锦笺、端砚、绿绮琴、玉萧、纨扇、毛诗、《玉台》《香奁》诸集、韵书、俊婢、金炉、古瓶、玉合、异香、名花九之馔各色时果、鲜荔枝、鱼、羊羔、美酝、山珍海味、松萝径山阳羡佳茗、各色巧制小菜十之趣醉倚郎肩、兰汤昼沐、枕边娇笑、眼色偷传、拈弹打莺、微含醋意后人将中国历代文人名士关于美女评价的各种版本综合整理,概括列出评价中国古代美女的十大标准,依次是:一、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发亮,站立时长发仿佛黑瀑一般直泻而下,行走则见其秀发飘逸,极显妩媚。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已出现,古代以乌发为美的典型代表人物有二,一是远古时代的玄妻,二是南陈时代的张丽华,《幼学琼林》有〃玄妻发光可鉴〃的说法,史书记载张丽华也是〃发长七尺,光可鉴人〃。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1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14)
蝉鬓,指的是面颊两侧贴近耳边的头发薄如蝉翼。蝉鬓一词出现在三国时的魏国,魏文帝后宫中有一位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即称为〃蝉鬓〃。
二、云髻雾鬟。鬟即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是指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高高束起。传说最早的发髻,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中国汉代美女赵飞燕,常梳的就是这种发型。东汉时期的马皇后,头发又长又浓又密,头发挽成高高的发髻后,剩下的头发还可以绕发髻三圈。汉顺帝时,大将军梁翼的妻子孙寿发明了略为倾斜的〃堕马髻〃,因优雅美丽,一时大为流行。魏文帝曹丕初以甄氏为后。时〃宫廷有绿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后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其一二。〃①
三、青黛娥眉②
。所谓青黛娥眉,就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法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诗经》和《楚辞》中均已出现〃蛾眉〃一词。所谓〃蛾眉〃,就是眉型像蛾的翅膀一般淡而自然。中国历代美女中较著名的〃美眉〃有三人特别值得提及。一是以〃远山眉〃著称的卓文君;二是隋炀帝时〃秀色可餐〃的美女吴绎仙,她画的是一种如弯月一般的长眉;第三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她的眉毛画法有好多种,每一种都领导时尚潮流。
四、明眸流眄。明眸即大而明亮的眼睛,流眄,就是俗称的〃抛眉眼〃,即《美人谱》中所形容的〃临去秋波一转〃。一对美丽含情的大而明亮的眼睛,是足以勾魂,令男人窒息的。①
五、朱唇皓齿。朱唇即红润的双唇,皓齿即雪白整齐的牙齿。
六、玉指素臂。古龙的武侠小说里,十分在意男女主角手指的描写。他理想中的手指,多是修长、白皙、洁净的,且指甲一定修剪得整整齐齐。(盗帅楚留香之类。)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看重。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柔软。在李渔看来,手指的粗细和胖瘦甚至与智商和命运富贵贫贱相关。
所谓素臂,指的是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富有弹性,就像我们常常见到的观音菩萨的手臂那样。
七、细腰雪肤。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形容细腰较多的词是蜂腰或杨柳腰。虽然说唐代一度流行雍容华贵的丰腴美,但总体而言,从远古至近代,细腰文化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雪肤则是指肌肤雪白。从古至今,黄色人种的中国人对女性雪白娇嫩的皮肤情有独钟。像玄妻那样的〃黑珍珠〃在古代属于个案。
八、莲步小袜。莲步指美女的脚步,它的另一个代名词是〃三寸金莲〃。全足只有三寸长,当然不可能穿大号的袜子了。中国以足为美的传统,可远溯至《诗经》。所谓〃美目扬兮,巧趋跄兮〃,是把女人的美眸与纤足相提并论。〃金莲〃一说从南朝的潘玉奴开始,到五代李后主时期的娘是一个质变。李渔《闲情偶寄》里所称的〃抱姑娘〃,是中国小脚文化对妇女毒害的见证。小脚文化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许多西方学者包括今天的一些中国人都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2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15)
九、红妆粉饰。红妆指女子盛妆。与之对应的是淡妆。据《杨妃传》载,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有容貌,常淡妆以朝天子。白乐天诗: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李渔认为,即便是十分姿色的美女,也需要梳妆打扮。在西方社会,女性靓妆出席社交场合是对嘉宾们的尊重。美女们化妆大多费时较长。像杜十娘,在瓜州与李甲诀别的那个清晨,一个妆就花了两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四个小时。古代美女喜欢在脸颊上涂胭脂。胭脂据说是纣王的发明。他是以红蓝花汁凝作脂后涂在脸上,称为桃花妆。这种原料出在燕国,故称〃燕脂〃。另据《胭脂纪事》载,胭脂乃秦子都(碧玉)的发明。〃子都初名碧玉,汾阴人。晋禽吏秦植之女也。年十三,以姿色著,人呼为子都。〃〃唐宋朝有口脂面药之赐。其法实出秦弄玉粉丹偕萧史飞升。秦子都想是弄玉后身,故名碧玉。〃①
子都因为发明胭脂,被誉为〃紫府胭脂之神〃。另有说法称祁连山支脉曰焉支山,出产一种称之为〃红蓝〃的菊科植物,是西汉武帝之前匈奴人制作胭脂的基本原料。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河西走廊,控制祈连山地区之后,匈奴人曾悲哀地唱道:〃亡我祈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②
中国古代女性很早就借助于往脸上扑粉来增加自己的姿色(或掩盖某些缺陷)。古代的妆粉,主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粒研碎后加入辅料而成,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有用其他物质制作的。如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粉〃,明代有以紫茉莉籽制成的〃珍珠粉〃,清代有用滑石及其他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美人妆面,即薄粉,复以燕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③十、肢体透香。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当然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的芳香,最令男人陶醉。体香有催情作用,在崔仁浩的小说《商道》中,老妓女山红将神奇的麝香香囊缝到处女松伊的内裤里,当晚就将林尚沃大人给麻翻了。中国古代美女中,香香型美女虽不少,但最为著名的乃是名列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和清朝乾隆时的香妃。越女西施和来自维吾尔族的美女香妃,与生俱来地带有一种神奇的体香,〃此香只应天上有〃,不仅令夫差和乾隆帝着迷,也令天下男人为之倾倒。
在〃三围〃①
说和〃黄金分割定律〃传入中国之前,上述所列〃十大标准〃,包括清代徐震《美人谱》所列10条,可以视为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包括绝大多数男性憧憬的美女图腾。从中不难看出,美女的容颜当然是第一位的,但神韵也非常重要;美女还必须兼有才艺和德行,有庄重得体的打扮,最好与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氛围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WWW。HQDOOR。COM§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23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16)
三、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从美女文化的角度而言,也包括一部美女评价标准的变迁史。
远古时期:以高大健壮为美。
远古时代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当时,生殖和生产能力是美女的评价标准。高大、结实、强壮的人体自然受到推崇。在〃美始于食〃的古代中国,〃美的原来含义是冠戴羊形或羊头装饰的〃大人〃,最初是羊人为美,后来演变为〃羊大则美〃。〃①
进一步再推广到〃人大为美〃。张揖《广雅·释古》:〃佳,大也。〃《楚辞·招魂》以〃容修态〃形容美,、修皆根源于高大。《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四牡修广,其大有〃,《诗经·陈风·泽陂》中有〃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一美人,硕大且俨〃,《诗经·齐风》中则有〃猗嗟昌兮,颀而长兮〃,都是赞美〃高大强〃类型的女性美。〃艳〃被认为是汉字中与西方性美学最为接近的概念。《说文》释〃艳〃为〃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符合长大而丰满标准的女子,便具性感(美艳)。②
传说女娲是雷神和极乐国女首领的女儿。能够成为极乐国的女首领,最主要不是凭其美貌而是凭其年轻力壮。女首领食量惊人,一餐至少要吃掉九只烤鹌鹑和五条野兔大腿。她翻山越岭行走如飞,飞石打猎是她的强项,能举起巨石将大貔砸得头破血流③(女娲炼石补天,自然是她的遗传)。根据流传下来的新石器时代女神的一些画像,可以看出其造型展现的基本就是健壮结实的体魄。
远古时代的美女身世多不可考,对她们的描绘也主要来自于神话记载。如女娲的形象多是以蛇身人首出现的,王母娘娘很多时候也是人面兽身的怪物。只有嫦娥的形象异常美丽,而她稍稍吃了点仙药,就可以直飞到月球上去,比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飞临月球,早了不知多少个世纪。
秦汉时期:以细腰娇巧为美。
上古时代在中国历史分期上常被笼统称为〃先秦〃、〃三代〃等。④按传统的〃一根红线〃理论,这一时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的转轨时期,阶级斗争比较尖锐,社会矛盾相当激化。活跃在这一时期的美女,大多数被卷入各种类型的政治漩涡。很多时候,她们被当作了政治斗争的工具,作为〃美人计〃频繁使用。从(,音末)喜、妲(,音达)己、褒姒直到越国的西施,莫不如此。所谓〃美色误国〃、〃红颜祸水〃的观念,大致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阶级、阶层的划分及等级观念的形成,使人体美主要通过自然形体美来表现的形式逐渐发生异化。〃由于上层社会以不劳动为荣,这样女性的自然人体美就逐渐和健壮的功利对立起来。束胸、裹脚、樱桃小口,杨柳腰,一步三摇,身轻如燕,掌上轻,再也不是〃容修态、硕大且卷〃了。〃〃人体自然美主要则以财富的表现、珠光宝气、巨大的头饰、绣花服装等来代替了。〃这种改变是世界性的。欧洲中世纪要求女性束腰、阿拉伯国家要求女性以纱巾遮掩面部,中国则要求女人们〃削足适履〃(裹小脚)。这种改变是一个过程,反映的正是审美文化的时代变迁。
BOOK。HQDOOR。COM←红←桥书←吧←
第24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17)
这一时期的美女在形体上已完全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意向。(已经是标准的美女了。)与远古时代的美女完全不同,这一时期的美女形体已转向柔弱纤细美;当然也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远古时代的仙气或妖气:妲己是狐狸精转世,褒姒则是龙(; 音池,涎沫)的产物……
从西汉到隋朝,源于楚国的细腰文化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身材纤瘦轻巧的细腰美女备受人们的青睐,如汉代的赵飞燕、南唐的(; 音窈)娘,都因能〃掌上舞〃和〃莲花舞〃而名噪一时;但也不排除丰满型的美女,如赵飞燕的孪生妹妹赵合德,就是一个体态丰腴的浴美人。
两晋南北朝:注重梳妆打扮。
美女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她们的行为举止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所处的时代特征。西晋至南北朝时期是大中国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长达320多年,这既是一个西北部众多非汉民族的汉化过程,也是中原及东南汉族文化吸纳西北各部民族文化的胡化过程。从当时女性的生活方式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巨大差异和融合过程。颜之推是北齐人,但他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家训之一《颜氏家训》中却不自觉地要求自己的子女向江东女子看齐。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唯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当时南朝的妇女几乎没有社交活动,即便是结为亲家的两家人,也有数十年不曾相识的,真可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北齐的首都邺中的风俗就完全不同了,妇女们可以乘着车子满街走动,官府寺庙里到处可见穿裙子的妇女身影。
五胡十六国时期硝烟弥漫,烽火连城,走马灯式的王朝更替令人目不暇接,多民族的文化板块碰撞,无可避免会产生挤压变异。所以,西晋至北魏时期出现一些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社会现象也属正常。北朝出了一大批性变态的皇帝以及认为做皇后不如做妓女快活的胡太后,但西晋、南朝一样有嗑药扪虱之风,有晋武帝坐羊车巡幸嫔妃,有乱伦的刘子业和拥有30名男妾的刘楚玉,以及〃丑人多作怪〃的贾南风。
魏晋人特别讲究〃风度〃。因为门阀制度盛行,出身宫廷豪门的女性就有条件追求高贵奢华的生活。这些身处宫廷和豪门的女子,对自己的仪容要求之高之严之多,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她们除拥有自己的佣人、婢女、专事修饰的美容师之外,还拥有金钱、才艺和惊人的容貌。〃①
从美女文化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女性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提及。
◇BOOK。HQDOOR。COM◇欢◇迎访◇问◇
第25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18)
一是崇尚个性自由,一改东汉妇女强调节俭的风俗,公开大胆地追求美。荀粲的一句〃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②
被视为将妇女从传统的《女诫》等重重束缚中解救出来的独立宣言。在这一充满煽动性的口号鼓舞下,追求打扮和时尚,被公认为女性爱美的天性。晋武帝把从西域进贡的异香送给贾允,贾允的女儿贾午从父亲那儿得到香水,在她与美男子韩寿偷情的时候,就把异香转赠给情人,韩寿抹上香水到处招摇,终使事情暴露。不过贾允并没有棒打鸳鸯,而是顺水推舟成全了女儿的好事,将贾午嫁给了韩寿。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当时做父母的对儿女之间的越轨行为比较宽容,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男性社会也被卷入了由女性主宰的时尚潮流。据《宋书·五行志》记载,〃魏尚书何晏服妇人之衣。〃《北齐书·元韶传》称文宣帝〃剃韶须髯,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至南朝梁、陈时,一些男子常沉湎于女色,居然〃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以美男子着妇人妆为时尚。
二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修饰,尤其是美容和服饰。这一时期的美女,大多以广袖短襦、曳地长裙为时尚。腰部往往束以〃抱腰〃,且以衣带装饰,一度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如此走起路来衣袂飘忽,环佩丁当,展示出一种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姗姗来行的风姿。在化妆方面,流行在额前点染红色或黄色的〃花子〃(花钿)作为装饰(与今天所见印度美女在眉心点染〃美人痣〃颇相类似),〃花子〃形状各异,通常以树叶、花卉为主。花木兰荣归故里,〃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追求时尚的体现。〃花黄〃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发明这种装饰最初的灵感一说来自于南朝的寿阳公主,一说来自涂金的佛像。额黄到唐朝时仍然流行,据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戳伤额头之后,就是在额头上贴花黄来掩饰的。
隋唐时期:雍容丰腴,多姿多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的鼎盛时期,也是美女辈出、美女文化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杨玉环号称唐代美女的领军人物,但要因此说唐朝人就喜欢肥妹或肥婆,实在是大大的误区。①
由于赵飞燕、潘玉奴等骨感型美女的影响,唐代以前相当一部分美女走的是病态美的路线。唐朝人摈弃了这种扭曲的审美观,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之美,可以视为中国美女评价标准或说审美观念的重大升华和突破,颇有领导国际新潮流之势。
与唐朝美女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的是,唐代的美女也是千姿百态。杨玉环在形体上绝不会比赵合德胖,否则她的身材不可能如此婀娜多姿,跳起《霓裳羽衣舞》来也不会那么轻盈飘逸,跳起胡旋舞也不会那么旋转如风。(野史上说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身高1。55米,体重120公斤的。想想看,如果是后者,那是绝对入选不了中国四大美女阵容的。)中国古代盛行早婚,很多美女……譬如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等,都是十四五岁便早早嫁人。这个年龄段的美姿美态,更多只是一种少女的单纯青涩之美,在风韵、气质和迎合男人的志趣等方面,是远远没法与有过N年婚史、已为寿王李瑁生下两个男孩的杨贵妃相比的。(包括明朝的大龄女青年万贵妃万贞儿、客氏等。)①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虹桥门户网WWW。HQDOOR。COM
第26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19)
所以,杨玉环的美只能是一种成熟女人的丰满或丰腴之美。唐代美女云集,如繁花似锦争奇斗妍。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的美艳,几乎已被其过人的才气与勃勃野心所掩盖; 公孙大娘和红拂具侠气之美; 薛涛、李冶、鱼玄机具狂放之美;文成公主属胸怀民族大义的高尚之美;崔莺莺体现的是少男少女怀春情结的相思之美;柳氏(柳摇金)体现的是忠于爱情的诚信之美;李娃则有幡然悔悟的善良之美;霍小玉、步飞烟表现的是殉情的凄然和壮烈之美;小蛮和樊素展现的则是令人神往的性感之美。②
两宋时期:端庄内敛,看重才情风韵。
五代至北宋前期的美女评价大体延续了唐代美女的评判风格。不过,自南宋理宗时起,对美女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分歧。当时社会存在两种差异较大的评价体系:一是加入了较多政治因素的正统社会的评价;二是来自民间的评价。因为情况复杂,不妨赘述几句。
学术界的主流观念认为,唐代的社会相对比较开放,女性的自由度也相当大。北宋包括南宋理宗前中国妇女地位与唐代相比差别不大。比如在妇女再婚、改嫁等方面,北宋和南宋理宗前与唐代的风俗较少差别。理宗之后,随着程朱等理学家的大力提倡,特别是一些士大夫(或伪道学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观念,包括程朱理学的一些观念,诸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