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衙内闯三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远微微一惊,脱口道:“又是此子?!”
    王芬与子羽兄对望一眼,都是默默点头,脸上显出一抹忧色。
    子远站起身来,蹙着眉头在厅中来回走动。眼中光芒闪烁,想是在急急思索对策。
    “朝中这几日是个什么章程?”半响,子远脚步一停,转头向王芬问道。他与那个子羽兄都是王芬的门客身份,上不得朝堂,故而才向王芬动问。
    
    
   99章:受封亭侯(1)(完)

第99章:受封亭侯(2)

    王芬皱眉,沉吟了一下道:“如今也还未最终定下。前日接到那刘璋的奏报,紧接着竟还有汝南袁家的奏报,又加上押解来的那黄巾大寇于毒,陛下很是欢喜。似是有意重重封赏一番,只不过大将军何进与张让那边都各有打算,封赏之事倒是没人反对,但具体官职封地却有些首尾,是以,暂时还未定论。”
    说到这儿,抬头看了看子远,才又接着道:“上次奏报中,说是其人以三千破一万,两天收复三城,光复渤海一郡。而我刚刚得报,此次蓟县之战,其人势力已达上万之众。想必这个消息,现在差不多也该到了内廷,如今其人势大,只怕便是为了安抚住他,这封赏也是小不了的。但若这人留在幽州,于你我所谋却是大大不妥。”
    说罢,不由连连摇头,长叹不已。旁边子羽兄也是紧锁双眉,烦闷忧虑之色满面。
    子远轻轻颔首,一手负后,一手抚须,想了想,忽的拍掌道:“倒也无妨,他便立下的功劳越大才是越好。”
    王芬与子羽兄闻言齐齐一愕,都抬头看他。子远嘴角勾起,哂笑道:“议郎建议候爷主政幽州的奏章已然递上,这会儿想收也是难了。原本若单只那刘璋平了渤海黄巾,倒是确实难办。但如今,他既然颇有势力,功勋卓著,嘿嘿,咱们不防就给他加一把力,让他得个大大的官职就是。届时,天子旨意一下,难不成他刘家父子还敢抗旨不尊吗?”
    王芬与子羽兄对望一眼,疑惑的问道:“计将安出?”
    子远轻轻一笑,凑了过去,低声说了起来……………
    “天子诏,太常刘焉不辞辛劳,奉巡二州,整军安民,卓有绩效。今蛾贼作乱,卿亦能预为之所,心系社稷,忠义彪炳,不愧为我汉室宗亲,朕心甚慰。又闻卿三子战死,自身亦身染重疾,朕既痛且感,特召爱卿克日回朝,诸子赐封…………”
    蓟县正厅上,一个头戴巧士冠的太监,尖利着嗓子宣读圣旨。刘璋扶着刘焉长跪接旨,面上却是神色变幻不停。
    好容易等到太监宣读完毕,父子二人起身将圣旨接过,又塞了大串银钱过去,将眉花眼笑的太监打发下去,这才返身扶着刘焉坐定,自己蹙眉坐到一旁。
    “季玉,你怎么看这次旨意?”刘焉端起桌上茶碗,轻啜了一口,这才淡淡开口问道。
    刘璋蹙眉,微微摇头。刚才这份圣旨中,不但召刘焉立即回朝,对刘璋的封赏也已经下了。进奉车都尉、蔡亭侯,封破虏将军,领涿郡太守。
    刘璋以尚未及冠之年,便有了这般显赫官位,其筹谋多年的第一笔政治资本已然顺利达成,成功侧身为一方诸侯。
    只是,对于这个封赏,其中却是大有文章。所谓奉车都尉乃是散官,属光禄勋,并无品级。蔡亭侯乃是爵位,封地便是位于颍川郡的蔡县。
    破虏将军乃是封号,不过只是五品杂号将军,给他这个封号,不过是便于掌军罢了。唯有涿郡太守才是实打实的官位。
    
    
   99章:受封亭侯(2)(完)

第99章:受封亭侯(3)

    汉之一代,宗室封王封侯,却绝不会真的令其往封地掌印。其中含义,自是有鉴于当年七王之乱的前事,也是东汉建立以来规定极严的规矩。
    刘璋既然被封为蔡亭侯,那么整个蔡县一地的赋税、田地、人口,便都是属于他的私产了。
    但蔡县位于颍川郡,而颍川郡如今却在黄巾军的占领之下。也就是说,刘璋要想真正得到自己封地的实利,就必须等颍川打下来才行。
    此次圣旨中,也明确指派刘璋克日发兵,协助皇普嵩、朱儁共击颍川黄巾,这将原本刘璋想要在后面拣漏,直接攻打张角的战略意图全部打乱。不得不从幕后转到台前,由协助转为正面硬抗的主力。
    单纯对于这一点,刘璋也能理解。估计是那位灵帝听闻颍川失利,而颍川一地离着京师又不太远,心下怕了,这才要加强那边的力量。
    史书上记载,这个任务本来是由曹操担任的,如今,因为自己的强势出现,却落到了他的头上。
    但是,让他领涿郡太守一职,背后却隐隐可见朝中各派力量角逐的影子。
    前阵子在军营得了沮授提醒,刘璋亲自审问了抓获的黄巾头领。一问之下,那黄巾头领竟然是管亥,让刘璋委实大吃了一惊。
    这管亥其人,原本历史记载中,首次亮相应该是在二次黄巾大乱时,出现在北海。也由此引出了太史慈,并使得时任平原相的刘备,得以最终取得徐州一地的资本。
    如今,管亥既然被自己在此地抓获,后面的历史也定然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对这个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合的大将,刘璋想也不想,自然要收归囊中。
    至于收服管亥,刘璋既然发现了他色厉内荏的神态,不过一番恩威并济之下,当然也是毫无悬念的。
    随后问起围攻蓟县一事,管亥一一说了,刘璋越听心中越惊,沮授所说的内中大有蹊跷,果然不虚。
    原来,广阳郡的黄巾本来也没敢去撩拨,像广阳、蓟县这样的大城。但是某天,有一个姓许的文士却主动来见管亥,给他细细分析了一番幽州的局势,并为他设计几条计策,让他整合广阳黄巾,占据幽州。
    最后,并隐晦的告诉他,别怕朝廷来剿,他那边早有安排,到时,朝廷会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来主政幽州,届时,只要管亥临阵倒戈,投附于那人就行。
    如此一来,来接管幽州的人自然声望大增,而管亥等人也彻底摆脱盗贼的名号,成为朝廷的大军。
    对于这个提议,管亥自然是大喜过望,慨然应诺。他们本就是造反的,干的就是杀官夺城之事。原本不打广阳、蓟县,也不过是怕力有不逮而已。
    如今,既能整合十万大军,又可能回头洗白自身,混个官身,这种好事哪会推脱?这才有了围攻蓟县之事。
    只是对于那个姓许的文士,刘璋问了半天,管亥却是瞠目结舌,完全说不清其人来历。只是说那人帮他谋划完后便直接走了,要回去帮他安排后面一系列的细节,等他这边功成之后,自会有人来与他接洽云云。
    从管亥一番话中,刘璋沮授虽不得要领,但却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次围攻蓟县,极有可能与朝中某个大臣有关。这番谋算,只是要绕开汉帝,而直接掌控幽州之地。
    至于一定让管亥先占据幽州,无非就是担心,一旦他们推出来的这人,不能获得幽州刺史的位置,其他人来了也是白搭。只有他们诉求之人来了,才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幽州。
    正所谓折冲樽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把戏罢了。朝中各派各用手段的博弈,最终要由外围的实力去决定。
    刘璋既然了解了这些,今天突然被告知,朝廷先将老父召回,而又将自己放到涿郡太守的位置上,这其中怎么可能正常?
    只是他实在搞不清楚,眼下这局势,究竟是哪一派和哪一派的战斗,自己稀里糊涂的掺杂在里面,实在是太被动了。
    父子二人商量许久,也是不得要领,只得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了。不过对于此次刘焉调回京师,刘璋却是想起了一事。
    
    
   99章:受封亭侯(3)(完)

第100章:刺史与州牧(1)

    “父亲,如今天下大乱,朝中外戚掌权,中涓横行。我估计京师之地,早晚也将有变。父亲此去,不妨向天子求告,寻一个偏远之地立足。如此,无论局势如何变动,咱们都能进退自如,此万全之策,还望父亲三思。”
    刘璋算算时间,便鼓动刘焉主动外调,目标自然便是蜀中了。在现在这个时空中,四川僻处一隅,山高路险,自然算是偏远之地了。
    刘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沉吟起来。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他此刻早不拿着当小孩看待了。不说这次解蓟县之围的能耐,单只看他手下那帮文武,哪个不是经世之才?
    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自家这个小儿子,果然不负当日自己给他起了个“季玉”的表字,真是刘家最幼的美玉了。
    是以,对于此刻儿子的建议,刘焉怎会等闲视之?对于大汉当前的局势,老辣如他这般人物,又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从刘璋那儿知道这次蓟县之围的真相,显然有人也是打着裂土而治的脑筋。自己身居九卿之首,号称清流领袖,真窝在京师之中,只怕算计自己的人,排队都能排到城门外。
    这时候,若能以汉室宗亲身份进言,谋求一个边鄙之地,远离战火争斗。不但可保一家平安,更能度势而动,果然是上上之策。
    至于说地处偏僻,虽然初期困难了些,但正因偏鄙,大可自行其事,等若国中之国,或进或退,自可游刃有余了。
    想到这儿,刘焉不由的微微点头,暗赞自家小子见识。面上愈发温和,沉吟一会儿,才看着刘璋道:“季玉此言有理。不过若是单只请调外地却还不够!为父准备上表朝廷,请去刺史而改为牧伯治州,你觉得如何?”
    刘璋一愣,随即大喜,自己可不是忘了这个茬儿了。历史上,好像正是自家老子搞出来的这一出。终于使得各地诸侯坐大,从而引发后来的三分天下。
    这原本州刺史一职,便像后世的军政分离。刺史只是负责民生州治之事,多为监察职责。对于军伍调配掌控,却是由中央控制。需要领兵之时,由中央加将军号才可。如刘璋现在,领涿郡太守,却还顶着一个破虏将军的称号,就是这个原因。
    而牧伯则不同,所谓牧伯也即州牧。州牧的权利比之刺史要大上许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所掌本州一切事务,均可按照需要自行调配,不必报请朝廷批示。遇重大事情,也可行先斩后奏之便。
    两汉时期,这两种制度更迭数次,并无一定之规。眼下,黄巾大乱,各地剿匪不利。虽然有中央朝廷不作为的因素,却也是刺史无调配军伍的权利,反应太慢所致。
    刘焉这会儿提出改刺史为州牧,正合时宜。事实上,按照史书记载,刘焉也正是以这个借口提出的改制,从而获得通过。
    
    
   100章:刺史与州牧(1)(完)

第100章:刺史与州牧(2)

    至于说因而加速了汉朝的覆灭,倒也非刘焉当日本意。如果不进行这次改制,只怕后面接二连三的起义,没了各地州郡的自募军伍抵制,汉朝灭亡的还要快些。此时改州刺史为州牧,正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的策略。
    刘璋眉花眼笑,对着刘焉竖起大拇指笑道:“父亲高见!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刘焉一愣,哪想到这小子竟毫不掩饰的给自己戴高帽子,甚而有些调侃的意味。这般行为,却是不符君子父子之道的。
    只是俄尔却又失笑,貌似自家这小子一直就是古灵精怪,打小就没正理八百的遵守过什么规矩。好在大事上,却是从不糊涂,让刘焉很是安慰。
    微微摇头,也不理会刘璋笑的跟花般的神色,自顾沉吟一会儿又道:“至于请调之地,便是交州如何?”
    嗯?交州?
    刘璋不笑了,原本眯缝的俩眼登时瞪得溜圆。怎么可以是交州呢?我勒个去的,老爷子你往交州一猫,那我费劲心思安排的一切,岂不全都白费了?
    再说了,交州有啥好的啊?虽说在后世确实是最富裕的地方,可现在是东汉末年,是三国时代啊。这个时候的交州,简直就是荒芜瘴疠之地。不但没什么鱼米之乡,就是人口也是最少的。
    除了士燮一族所在的龙编地区有些汉人,再就是分布在穷山恶水里的土著了。刘焉要是真个去了交州,那自己这边再放弃了北方之地,可不知要积累多少年才能壮大起来了。
    “不行!绝对不行!”
    刘璋霍得站了起来,直接嚷嚷上了,他真急了。
    刘焉吓了一跳,愕然看着脸红脖子粗的刘璋,一时间全然不明所以。
    “咳咳,那个,咳,我就是觉得吧,有更好的地儿,咱干嘛非得往那儿去呢是不是?”察觉到老爹的异样,刘璋终于醒悟过来,眼珠子一阵乱转,斟酌着语句说道。
    刘焉皱了皱眉头,问道:“更好的地方?你指的是哪里?要知除此之外,怕也就是凉州了。但凉州那边,如今也是战乱不定,耿鄙韩遂为乱,更有羌、氐外族为祸,又怎比的上交州?”
    刘璋头摇的拨浪鼓一般,心中对自家老头的眼光,简直鄙视到了极点。
    去什么毛的凉州啊?那里咱以后当然会去搞下来,包括现在这个交州,但那不是以后嘛,这会儿却是打死也不能往那些地儿去。不为别的,就一个原因,太穷!
    “益州!父亲,您应当请调益州!”刘璋也不顾及礼数了,在厅中来回转悠着,大声的向刘焉说道。
    “益州沃野千里,物埠民丰。地连剑阁崤函之险,南通荆襄富裕之地。实为易守难攻之所!只要在那里好好经营几年,必成天府之国,正是咱们立足求存之地。”刘璋直直的看着老爹刘焉,很肯定的确定道。
    听着刘璋所言,刘焉面上露出古怪之色。定定的看着他,半响一言不发。
    
    
   100章:刺史与州牧(2)(完)

第100章:刺史与州牧(3)

    刘璋本以为自己一口喊出益州,再加上这么一番分析,老爹怎么也得拍案叫好,大大的褒赞自己一番。哪知老头儿压根不接腔,却只顾盯着自己看。
    被刘焉看的心中着实有些发毛了,勉力咽了口唾沫,刚想出言探问一番,却见刘焉轻轻的摇头。
    “当真是异想天开!这话儿今日便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万万不可在外稍露半句,否则,必是一番大祸!尔当谨记!”刘焉满面沉凝,缓缓的说道。
    刘璋一呆,完全搞不明白这怎么就成了大祸了。话说自己这可是有先知先觉,只不过将未来之事提前说出来罢了。
    看着刘璋一脸的迷茫,刘焉轻轻一叹,摇头道:“益州险塞,乃我大汉十三州郡中的上州,高祖更是因之而成大业。当今天子虽暗昧,但对皇权向来极为重视。你可曾见有任何宗室藩王,在益州就藩的?”
    刘璋听的心中一动,若有所思。刘焉没理会他,顿了一顿,又自接着道:“益州一地,不惟形格势禁,对我大汉皇室,更是有着莫大的意义。其地,向来由天子亲派外臣巡视。如今的刺史郄检,更是陛下龙潜时的亲信。为父若是明言求牧此地,岂不是自掘坟墓?如今天下虽有动荡,但大势晦暗难明,汝当谨言慎行,切莫自作聪明,否则,一旦祸至,悔之晚矣。”说罢,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自顾端起案几上茶盏轻啜着。
    刘璋听的心中怦怦直跳。自家老头这番话不但是给他解说益州不能去的原因,更是隐隐似明了他的心思,隐晦的提醒他大势未明,不要轻举妄动呢。
    小心翼翼的偷眼觑着刘焉,刘璋不由的咽了口唾沫。自家这位老爷子可真不是盖得,都老的成精了。
    他本以为自己掩藏的够深了,哪知不过提个请调益州,便被老头儿敏锐的捕捉到了其中的关窍。如刘焉这样的人物,现今大汉朝中可不知有多少,便说是车载斗量怕也并不为过。以后自己说话行事,可要加倍的小心才是。
    刘璋暗暗告诫自己,将先前一番轻视之心收起,蹙眉苦苦思索。历史上明明是自家老爹去了西川,如今怎么说来竟是完全不可能之事呢?
    看来这里面怕是有许多变化,是自己未能了解的。唉,当年上学时,他怎么就不好好读书,搞得现在这么迷糊呢?
    某同学破天荒的,为当年的荒度时光而深深自责着。只不过这种自怨自艾最多持续了三秒钟,便被某同学随即将之抛诸脑后。
    管他那么多呢,来了大汉这么久,虽然好多事儿都发生了变化,但总体大势却是从未偏离。历史,以其巨大的惯性,执拗的按照原定轨迹而动,所差的,只是时间早一点或者晚一点而已。大不了自己多折腾一阵,实在不行,提前启动那步暗棋,也不见得就成不了事!
    刘章心中盘算已定,遂不再多言。自家老头究竟调往何处之事,便由老头自己决定好了。以自家老头的狡猾,怎么也吃不了亏,拿下一地是一地儿,反正都是白赚的。
    当下父子二人又再就琐事计议一番,各自归房休息。其中涉及到刘璋与吴苋的婚事,看来只能明年往京师中走一遭完成了。
    毕竟,刘璋做为当朝太常的儿子,自己更是一方诸侯的身份,成人礼可不能太将就了。到时候,在京师之地举办,更符合刘家的利益。
    刘焉当日与刘璋商议完了,便在数日后启程返回京师。这次分别,因刘璋已然有了府邸封地,熏儿与安琪儿便都留了下来。
    只是母亲柳氏刚刚经历三子之死,如今却又要与幼子分离,神伤之下,情况更是堪忧。刘璋也只得在老爹临走之前,尽量抽时间多陪了母亲几日,尽些孝心。
    送走父母后,刘璋安心坐镇大营,催促士卒操练,为了南下参战做准备。
    对于涿郡太守一职,刘璋尚未搞清楚状况,又临近出兵,便拖延着没去赴任,自也没人来指责他什么。只是这事儿一日没搞明白,心头始终不实落,却让刘璋极是不爽。
    直到半月后,朝廷忽然传喻天下,改刺史为州牧,并颁布了几个人事任命,刘璋看到其中几个名字,猛然省悟过来,想起了汉末一件极隐秘的大事!
    
    
   100章:刺史与州牧(3)(完)

第101章:被历史湮没的谋逆(1)

    “公与先生,你对此次调整的冀、幽二州的州牧人选,可有什么想法没?”
    蓟县大营中,刘璋似是漫不经心的,向沮授问起本次州牧人选的问题。
    沮授蹙了蹙眉头,沉吟道:“这冀州牧王芬,我实在不太了解。只听说其人原本乃是朝中议郎,向来耿直,喜交豪杰之士。与南阳名士许攸许子远、沛国周旌周子羽等人为友。其他的,便无所知之了。不过,那幽州牧刘虞嘛………”
    说到这儿,沮授微微一顿,刘璋眼中却划过一道锐利的光芒,随即敛去,仍是静坐不语。
    “此人乃东海郯人,字伯安。东海恭王之后,亦为汉之宗室。自先帝时,由博平令、甘陵相直到今日的尚书令之职,掌宗正之责。宽仁爱士,清名素著。此次,朝廷以此公为幽州牧,估计多半是要借助其人之名,以安抚乌桓。
    前阵子太平道刚刚起事之初,乌桓曾有异动,幸亏有公孙瓒镇守才未出事。然公孙伯圭刚直暴戾,对付异族全是镇之以威,长此下去,只怕必起反复。此时调刘伯安来此,倒也算题中之意了。”沮授娓娓道来,说起刘虞,面上不由显出一丝敬慕。
    刘璋微微点头,沉默半响,忽然道:“先生可还记得前时管亥所言?”
    沮授听刘璋忽然提起管亥,先是一愕,随即面色微变,动容道:“主公之意,莫非………”说到此处,顿住话头,脸上却是一副震惊不信之色。
    “当绝无可能!”看了一眼沉静如故的刘璋,沮授微微迟疑一下,又再接着说道。
    “伯安公谦恭温良,便算想要出掌州郡,也定然不会与黄巾贼有所勾连。期间只怕多是巧合,主公毋须多虑。”沮授颇有些肯定的说道。
    刘璋嘴角微微勾起,浮起一丝哂笑。抬眼看了看他,心中暗叹。沮授的谋略眼光不必怀疑,对刘虞的认识也丝毫不差。只可惜,这桩公案隐秘至极,便算他再高的智慧,若是不明其中缘由,也是想不到的。
    刘璋之所以明白其中关窍,也是因为后世偶然从一段资料上了解到的。那段资料记载的也不多,又因为那事儿最终没能形成事实,故而并没在历史上引起人们的注意。
    据历史记载,这是汉末首次酝酿的一次政变。发起人,便是现在这位荣任冀州牧的王芬王使君。而同谋者,正是那位南阳名士许攸许子远,和沛国周旌周子羽。
    至于其中所牵扯的豪杰之士,记载上并未留下具体姓名,但如今,刘璋已然知道,这所谓的豪杰,正是以管亥为首的广阳黄巾。
    事件起因自是因为那位汉灵帝的昏聩。对于汉灵帝的治政,当时不满的人车载斗量。而王芬便谋划推翻他,并重新推举一位贤明的君主上位。
    在他心目中,称得上贤明之君的,却是被封为合肥候的另一位汉室宗亲。
    只是不知这位王使君是不是天生缺根筋,还是实在从没真正经历过大事。他想法是好的,处理的手段,却让人跌落一地的眼镜。
    
    
   101章:被历史湮没的谋逆(1)(完)

第101章:被历史湮没的谋逆(2)

    他这边和许攸周旌嘀嘀咕咕好了,便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