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玄真剑侠录-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和望了望这山崖四周,方圆百里俱是一片寂静。他走到方家怡身边,隔着她约莫一尺来远,也坐到了青石上,手里拎着酒葫芦,两眼眺望东方,等待黑夜过去,晨曦来临。
“这些字,是我以前与终南山的一位师兄刻在这石头上的。那时候他总会带我来这里等待rì出。”方家怡忽然没来由的说了一句,让俞和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接话才好,只听方家怡顿了顿,自顾自说道,“那位师兄在终南道宗里,是掌门大尊亲传的七大弟子之一,百年之后掌门归隐参修仙道,他很有希望继承终南道宗的掌门之位。”
俞和挑了挑眉,喝了口酒,发出嗯的一声,算是作答。
方家怡似乎沉入了美好的回忆中,她以手指逐个摸索着那些青石上的刻字,轻声细语的讲道:“他的修为很高很高,我想应该比俞师兄你,还要高出一筹多。而且他极受终南山掌门大尊的青睐,身上带着三件赫赫有名的道门重宝,其中那件上清龙虎通灵宝玺,更是终南道宗的镇门至宝之一。他常把这件宝玺拿出来给我把玩,那印玺背面刻着‘云从龙、风从虎’六个字。我觉得那六个字里藏着万千气相,就在这块青石上临摹,可惜写了几十次,却一次更不如一次。他笑着说我愚笨,便动手写给我看,他的那六个字写得可真好,字写成后,这山巅上风云变幻,如临仙境。我一时不服气,刁蛮xìng子上来,扬手就把宝玺扔下了山崖去,他急忙驾着遁光冲进云海,作法捞回了宝玺。师兄的脾气是极好的,即使我胡闹到这个程度,他也未皱一皱眉头,只是看着我笑。”
“如此说来,这位终南山的师兄,待方师妹真是很好。”俞和不咸不淡的接了一句,又把一口酒水咽下。
“待我好又能如何,这人心要变时,可当真比翻书还快。”方家怡嘴角微微一撇,又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天,他被掌门大尊唤入终南秘境中议事,过了两天一夜之后才出来。可自打他从秘境中出来,就好似换了个人,虽然脾气还是那副脾气,眼神也是一如往昔,但见到我却多了十二分的冷漠,再没了以前那种无话不谈的亲近,仿佛我与他之间多了一堵又高又厚的墙壁。我去找他说话,他总是避而不见。即使被我撞见了,也只是客客气气的叫一声‘方师妹’,然后转身就走。我再没听他喊出过‘家仪’两字。他也再没带我来这赤霞云顶看过rì出。”
俞和听到这里,本以为方家怡又要落泪,他转头一瞥,却发现方师妹脸上一片沉静,嘴角犹自挂着一丝嘲弄的笑。
俞和心中暗想:“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看来即便是方师妹这等倾国倾城的人儿,对人家芳心暗许,却也未必就能顺心遂意结得连理。都说红颜薄命,果然尤其道理。却不知小溪妹子会不会也是个福薄之人,不过哪怕是天塌下来,我也是绝对不会弃她不顾的。”
俞和自顾着喝酒想心事,他旁边的方家怡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方家怡忽然转头对俞和道:“俞师兄,宗华师伯每每在我面前说起你时,可都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前几rì他跟我说,看见你便如看见他自己年少时的模样。”
“哦?师伯对我赞誉如此之高?”俞和听方家怡这么一说,还是很有些诧异的。
宗华真人明面上不过是罗霄剑门的一位掌院,可真正熟识他的人,却知道这所谓的罗霄剑门清微院掌院,不过宗华真人的诸多身份之中,颇不起眼的一道。
他不仅仅有‘买命庄的当家人之一’和‘扬州供奉阁暗府大执事’这两重暗地里的身份。打从西南滇地回到扬州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俞和rì夜随侍宗华真人身边,他知道的事情越多,越发觉得自己这位师伯委实是高深莫测。那并不高大的身躯,会让人不由自主的生出抬头仰视的念头来。
除了chūn分祭酒门内试剑,俞和从未见过宗华真人亲自拔剑厮杀,但即使是证得了玄珠道果的大修士,见到宗华真人当面,都只是以平辈论交,绝不会摆出半分架势。而在宗华真人认识的那些前辈修士中,也总有一些能令俞和咋舌的人。
昆仑、终南、蜀山、海外三仙岛、金顶大小乘佛宗,这都是九州之上真正的修真大派,每一家都传承的是上古长生大道,门下弟子万余,隐世高手不知凡几。这些大门派的弟子出来行走,见到罗霄剑门这等二流门派中人,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一言一行带着三分傲气,让人觉得不易亲近。
可宗华真人的座上客里面,三不五时就会有这些名门大派的掌院真人、执事长老等等。这些人见到宗华真人,个个都是颇为热络的以兄弟相称,几番觥筹交错之后,宗华真人总会带着他们去琼华宫通宵达旦的肆意行乐。
莫看这些声名显赫的大派高人,在陌生人面前总是满脸倨傲,不苟言笑。他们与宗华真人相处时却从不做作,都会流露出一股真xìng情来,仿佛他们与宗华真人是知交数百年的莫逆好友一般。俞和受了宗华真人的余荫,这些了不起的前辈高人对着他,也是一口一个“俞小兄弟”的唤着,透着分外的亲近。
而在罗霄剑门中,众弟子对掌门鉴锋真人自是敬畏有加,但一说起宗华掌院,人人都会露出崇拜与向往的神情。在大家看来,鉴锋真人是高高在上的掌门大尊,但宗华真人却是光芒四shè的偶像人物。
宗华真人朋友满天下,在道佛魔三宗中都结交甚广。而且似乎有许多人,都亏欠着宗华真人的人情,若是宗华真人有什么事情要办,他只要开口说句话,自然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心甘情愿为他出力。在这天底下,仿佛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会让宗华真人为难的。
有的人说,宗华真人是个真真正正的大豪杰。俞和与罗霄剑门的诸多弟子yiyàng,心底里都期盼自己有那么一天,能跟宗华真人一般,与天下英杰奇侠称兄道弟,煮酒谈笑间风云激扬。
所以俞和一听方家怡这话,心里颇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笑着答道:“师伯这夸赞也太过了。俞和出身贫寒,目光短浅,脑子笨拙,嘴巴也不会讲话,哪里能更宗华师伯相比。”
“宗华师伯可不知道在我面前夸过你多少次,他每次只要说起你,那就是不绝口的称赞!他只是讲你年纪还轻,要给你多压些担子,让你多多历练,自然成长得快。等你有些积累,道心圆熟,胸中养出城府之后,再亲自带你广交天下英雄豪杰,成就罗霄剑门的顶梁大器。”方家怡笑吟吟的看着俞和道,“我听师伯的言下之意,只怕俞师兄将来必定是要被委以重任的。”
俞和喝了一大口酒。方家怡这话他听在耳中,自然很是受用,不过他口中依旧谦道:“所谓重任之事,我却是从未敢想。师伯期望越大,我心中越是惶恐,索xìng我也就不去设想将来,免得给自己徒增负担。当下师伯叫我做什么,我就尽力去做,我只知道师伯必不会有错,但凡是他吩咐我做的事情,肯定有其意义,我竭尽全力做好就是。师妹莫要取笑,俞和真不是个有大雄心、大抱负的人。我其实最期望的,只是将来莫要有太多风雨沾身,能聚得几个知心的人一起喝喝酒,一起坐看chūn去秋来,一起去追寻那飘渺不定的天道,便是最美。”
“俞师兄xìng子倒是朴素。”方家怡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忽然话锋一转,“听宗华师伯说,俞师兄有位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儿,远在青州海外修行,莫非她是海外三仙山的弟子?”
俞和摇了摇头:“她不过是青州海外一处小门派的弟子,那宗门人丁不旺,比起罗霄剑门尚且多有不如。我只想等她证得还丹道果,就去接她来扬州。然后到罗霄附近寻一处清静的所在,我陪着她一齐参研仙道,长相厮守,我也就得偿所愿了。”
“想不到俞师兄还是个痴情的人儿。”方家仪掩口轻笑,眼睛转了转问道:“俞和师兄只顾听师妹我说些陈年往事,为何不讲讲当年你与你那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儿,又有些什么缠绵悱恻的故事?”
“我们俩自幼乞讨为生,只是在尘世中苦苦挣命,哪里会有缠绵的故事?偷人饭食,被人提着木棍追打的故事倒有一箩筐。”俞和笑了笑,想草草敷衍过去。可方家怡却非要俞和讲几段他与陆晓溪之间的事情,俞和看天sè尚暗,离黎明初至还得有一个多时辰,就只好把一些往事絮絮叨叨的说了。
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话,等俞和的酒葫芦行将见底时,东面的天际才终于露出了一线明光。
第二百零六章 心筑壁,丹成喜
“你是说守正院的方家怡浑身酥软无力,还衣衫不整,你背着人家爬上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山峰,在上面喝着酒,说着闲话,看星星看月亮的坐了一整夜?”
纯阳院的李毅师兄倒竖着眉毛,他把手里的酒葫芦重重的砸在俞和面前,拿古怪的眼神直瞪着俞和,口中大声斥问道:“你小子是真傻还是装傻?人家对你毫无防备,把你带到一座风景怡人的荒山崖顶上,跟你说了她以前的伤心事,又借宗华师伯的口,夸了你一大通,你小子却在那里正襟危坐侃侃而谈?你这是装什么正人君子?”
俞和喝了口酒,摆出一副无辜懵懂的样子,眨了眨眼睛道:“李师兄,我做得有何不妥之处?依你之见,我却是该当如何?”
“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同门师兄师弟,对那方师妹思念得rì里茶饭无味,夜里辗转难眠?你小子大好的机会,却白白浪费了。真是,这真是暴敛天物!”李毅说得吐沫星子直飞,俞和心里虽有些小得意,可他脸上还是装出一副呆楞楞的表情,结果惹得对面的李师兄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俞和咧嘴一笑问道:“李师兄大动肝火,莫非这‘rì里茶饭无味,夜里辗转难眠’的人中,还有李师兄你么?”
“我倒是没那个闲情逸致!”李毅摇了摇头,手指着俞和道,“你莫来跟我装傻,你小子心里打的到底是个什么算盘?是不是想要yù擒故纵,让人家方师妹笃定俞和是个正人君子,而且还是一位用情至深,值得交托终身的大好男儿,更加对你一往情深死心塌地?”
俞和摇了摇头,撇嘴笑道:“李师兄就莫要取笑我了。我对方师妹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你该是知道的。”
“那是以前!现在不是你有没有那念头,而是人家方师妹明显对你有心,你为何不顺水推舟,成其好事?”李毅凑到俞和的面前,盯着俞和的脸sè问道,“是因为那方家怡生得不美,蒲柳之姿入不了你俞大侠的法眼么?”
“师兄此言差矣,方师妹国sè天香,自然是极美的。”
“那你又为何按兵不动,又是因为你那远在青州海外的小溪妹子?俞和,豪杰男儿身边,常有三五个红颜知己,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小溪固然是其中一重因由。其实我觉得,我根本看不透这位方师妹。”俞和喝了一大口酒,对李毅认认真真的说道,“李师兄,这位方师妹的确是一朵娇艳美丽的花,但在每个人眼中,却未必是同一种花儿。有的人看她,是一朵五彩香兰,只想将她摘到手中好好亲近;有的人看他,是一朵雪山白莲,美是美的,却只是一道风景,宜远观,不可亵玩;而在我看来,她却像是一朵忘忧罂粟花,花朵固然极美的,可是充满了诱惑与未知之数,令我敬而远之。若与她朋友相处,倒还自在,要是将她当做一位美丽的女子,我心底里常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迟疑。”
李毅挑了挑眉,拿略带惊奇的眼神,在俞和脸上转了好几圈,然后举起酒葫芦道:“果然又是你这种莫名其妙的疑心病在作怪,我只劝你一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喝酒吧!”
俞和一笑,提起酒葫芦对李毅一晃,两人咕咚咚的对饮了起来。
喝了几口,俞和忽然放下了酒葫芦,对李毅正sè道:“师兄,我有一事相告。”
“何事?”李毅也放下了酒葫芦,他看俞和忽然换上了一脸肃正的神sè,颇有些诧异。
俞和展开神念,望了望四下无人,便压低了声音道:“我这次去左芒山地坛寺寻那晓chūn散人,为的是抢夺一份名单。临行前听宗华师伯说,这份名单有关扬州道门的一桩秘辛,干系极大。但是因为一个手持七子母连环刀的蒙面黄袍道人横插一手,救走了晓chūn散人,所以这份名单我并未能带回来。不过机缘巧合之下,我扫了一眼那份名单,其中竟看见李师兄你的名字。”
“哦?”李毅身子微微一颤,双眸中闪过一丝震惊,低声问道,“你可知道那蒙面黄袍道人是谁?”
“我看过这人的小半边面孔,他生得平平无奇,我从未见过。”
“可曾看清了那人的眉心处,是否有个小小的火焰形印记?”
俞和摇了摇头道:“我并未见到那人露出额头。”
“此事干系甚大,师弟还是将它烂在肚里,替我保守秘密才好。”李毅又喝了一口酒,低头不语。
俞和看了看这位与他知交甚笃的李师兄,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那份名单终究还是流传在外,这一次谋夺不成,已然是打草惊蛇,黄袍道人带着晓chūn散人去向不明,扬州道门再想找到这份名单,可就殊为不易了。李师兄被列在名单上,想必与那桩扬州道门的秘辛有所牵连,若是哪天东窗事发,这名单流传开来,是福是祸委实难料。
俞和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李毅不说,他也不好追问,只是陪着李毅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闷酒。但这酒再喝下去,却已全然没了滋味。
俞和三rì前从左芒山回到罗霄之后,先将方家怡送回了守正院,那边自然有人去找剑门中jīng通药石的师长,为她疗毒。然后俞和转身就去了清微院,向宗华真人禀报左芒山地坛寺的诸般情形。
宗华真人听了俞和的一番描述,不但没有责怪俞和半句,还温言安慰俞和毋需自责,嘱咐他要好生料理肩头的伤创,切莫留下沉疴。俞和倒是长了个心眼,虽然将他匆匆记下的几个人名报给了宗华真人,却唯独瞒下了李毅师兄的名字。
宗华真人听了这几个人名,口中嘿嘿一笑,没也作何评论。倒是随口问了问俞和与方家怡在赤霞云顶上彻夜长谈的事情。俞和照实说了,宗华真人笑着拍了拍俞和的肩膀道:“家仪这孩子是很不错,与你当算良配。你若有意,我可替你去说媒,好男儿功成名就,也该有位道侣相伴。孤yīn不长,孤阳不生,世间万物且需yīn阳调和,我等修道之人纳天地于已身,自然不可疏忽了yīn阳合合之道。”
俞和没想到宗华真人竟然讲出了这么一段话,令他有些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宗华真人笑了笑道:“你那位义妹远在青州海外,你们两人一别数年,世事难料,倒不如回头多看看身边的人。”
“弟子知道了。”俞和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宗华真人便命他回去歇息养伤。
在这之后,宗华真人很明显的表露出了暗中撮合俞和与方家怡的意思,待两人尽复旧观之后,宗华真人便经常指派俞和陪着方家怡出山办事,而且往往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他俩安排了数rì时间出门去办,意思自然是希望他们两人能有些闲暇游山玩水。
俞和懂得宗华师伯的意思,但他依旧守着自己心里的那堵高墙。两人谈得再欢畅,俞和也只是把方家怡当做是剑门中交道笃深的师妹,全从没往其他方向动过念头。而至于方师妹心中怎么想,那俞和却是管不到了。
光yīn似箭,rì月如梭,转眼间又是半年过去。
这半年中,俞和依旧是白天在山门中静心修炼,研读诸般剑道经典,如果有在外行走的同门传回求救的信符,他便仗剑出山,千里驰援。到了晚上,若收到买名庄的断命玄符,俞和就带上面具法器,换上夜行黑衣,化身玄真子断人xìng命;而若是宗华真人传讯来,俞和也需抖擞起十二分的jīng神,陪着形形sèsè但都来历不凡的前辈修士们客套寒暄,通宵达旦的饮酒作乐。
唯一的区别,便是他这位天罡院留守山门的弟子,还得时不时兼差作守正院方师妹的近身护卫。
不久前从滇南别院传回消息,因为滇、蜀两地出了一桩无头奇案,故而引发了道佛魔三宗高手齐聚滇北虎跳峡,结果是以一场七天七夜的千人大斗剑了事,道佛魔三宗皆死伤甚剧。滇南别院虽然明哲保身,全院弟子闭门不出,并没有卷入到这次斗剑当中,但也多少受了些因果牵扯。云峰真人忙着合纵连横,从中斡旋调解,以使滇南别院免遭无妄灾劫,所以一时间倒无法返回扬州,暂定将原本镇守滇地三年之期,再向后延一年,要到明年冬至左右,才能回归。
除了云峰真人暂不能归来的消息,俞和还收到了陆晓溪的传讯。
小溪说,这几年里她靠着俞和在京都定阳相会时,留给她的诸多灵物,修为突飞猛进,道行境界连连攀升。焚香宁神斋戒沐浴三rì之后,她便要坐死关七七四十九天,在她授业恩师的亲自护持下,行那结丹大功。
俞和听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登时冲散了因为云峰真人不能回归山门,而给他带来的一丝抑郁。陆晓溪证得还丹道果,那便算是出师了,可以从海外返回扬州独自修行,只消每年回山门拜会师祖几次就可。
自打陆晓溪传来这个消息后,俞和就乐得合不拢嘴,他浑身亿万的毛孔都透着一股子欢天喜地的气息。俞和走遍了罗霄群山,rìrì夜夜琢磨着,等陆晓溪到扬州,他们两人要选罗霄附近的那一座峡谷居住,是有瀑布深潭,倒映天上明月的玉蟾谷,还是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的锦绣谷呢?
陆晓溪闭关的七七四十九天,对俞和来说好似数十年那么长。尤其最后的几天里,他几乎是时时刻刻的把传讯玉符攥在手心,连打坐调息都没了心思,每隔一两个时辰,俞和就会下意识的感觉到手中的玉符在发烫,急急一看,却并未有什么消息传来,只是被他自己的掌心捂热了而已。
终于七七四十九天过去,陆晓溪传来消息说,她已顺利的结成了还丹,开始百rì养丹之功。俞和大笑着撞破了自己东峰小院的木门,纵起一道剑光,就冲去了清微院。
“宗华师伯,俞和告假十rì,要去青州!”
宗华真人看了看俞和,叹了口气道:“你自去吧,一路小心。倒莫须记挂时rì,事情全办妥了,便再回来吧。”
俞和大喜,朝宗华真人一揖到地,转身化作一道狂风,径直朝北面的天空呼啸而去。
方家怡刚好走进清微院,看俞和走得如此之急,她秀眉一皱,想向宗华真人问问究竟。可还不等她开口,就听宗华真人喃喃的道:“痴儿!需知造化弄人,心中挂念太深,因果牵扯之下,反倒常会生出劫数来,以致事与愿违。此情孽魔障不消,早晚要引火烧身。不历劫不成器,个人命中的劫数,终于自己去渡。”
方家怡听了,眼睛转了转,闪过一丝复杂的神sè。她咬了咬嘴唇,朝宗华真人微微欠身施礼,却不说话,又转身走出了清微院。
第二百零七章 千里行,泪湿襟
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只影向谁去?
从扬州罗霄,到青州海外的摩明云宫,这三千七百多里路程,俞和在心中已不知存想过多少遍。只可惜元神出窍不能及远,以俞和的道行,堪堪游出十里,元神意念便会被罡煞吹散,否则他一颗心儿早就横跨万水千山,飞去了陆晓溪的身边。
这一路上俞和也顾不得什么惊世骇俗了,他催动起全身真元,一口赤鸢剑化作十丈红炎朱鸟,裹着俞和向前疾飞。剑光劈开天云,挟着滚滚雷音和尖啸的风声,笔直的朝青州海外飞去,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修士被俞和那经天而过的剑光惊动,纷纷朝东北方天空投去探视的目光。
满心欢喜的俞和,根本感觉不到疲劳。他关元内鼎里仿佛有挥霍不尽的真元,一息将尽一息又起,剑光越来越快。一口气不停的飞了差不多六个时辰,从将近黄昏直到黎明清晨,终于在远处的海平线上露出了一片碧绿色的岛岸,岛上有座高达七百多丈的参天孤峰,山峰顶巅处以青白条石修砌了一座仙家宫殿,片片仙霞笼罩,恍如浮在天云之上,好似那海市蜃楼的奇景一般。
这座云上仙宫正是陆晓溪的师门,青州海外的道门仙派摩明云宫。
俞和御剑而来时,把岛外值守的弟子吓了一大跳。他们远远望去,只见西南方的天空中有红光大作,一道近百丈长的烈焰剑气,好似长虹一般的贯空而来,那种浩然气势,真让摩明云宫的弟子以为是哪个对头家的隐世高手前来寻仇。
有位值守弟子打出了示警的符印,一团刺目的青光冲天而起,在高天之上闪了闪。摩明云宫钟声九响,从那山峰顶巅垂落下一幢百里云气,将整座海岛罩住,七八道遁光飞出,朝俞和迎来。
“来者何人?速速止步,报上名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