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苍穹-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图加特南、北两个方向的侧翼部队。当两翼友军战线出现崩溃迹象时,苏军第4突击集团军便试图脱身后撤,怎奈身后的道路已遭德军破袭,纵使受困各部有丢弃装备辎重的魄力,也无法从同仇敌忾的德'***'民手中逃脱,近三十万苏军官兵很快陷入重围。为免重蹈慕尼黑战役之覆辙,苏军统帅部强令各部远制近援,并以空投维系受困部队补给。德军此番虽无天时之利,凭借地理和心理的双重优势,反过来在关键战场牢牢牵制住了苏军部队,尤其使苏军最精锐的三大突击集团军无法抽身南下。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受困于斯图加特城外的苏军每况愈下,德军则步步收紧包围圈,他们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对战况进行播报,从而牢牢掌握着舆论之战的主动权,使得苏军在德国的军事行动陷入哀声一片的惨淡境地。
    至5月下旬,斯图加特战役事实上已临近尾声,苏军第4突击集团军的命运基本尘埃落定,单方面的舆论封锁挡不住无孔不入的无线电讯号,苏联的民心士气很快又将遭受重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虽扶持德国布尔什维克份子在德国东部组建了所谓的“德意志联盟共和国”,甚至以德奥合并的幌子争取德国民众的支持,但在苏军占领区,多数德国民众对东德的成立和所谓的德奥合并前景反响冷淡,“德意志联盟共和国”政斧的号召力低到了可笑的地步,更谈不上组建一支“捍卫国家主权”的军队了。面对西方国家以联合国名义发出的和平号召,苏联派出外交代表出席在葡萄牙举行的和谈,也即是第三轮苏德停战谈判。谈判桌上,苏联代表仍希望维持德国东西分治的现状,坚称所谓的“信仰自由”,遭到德国代表的强烈抨击。基于空军轰炸的显著心理成效,德国代表甚至暗示下一阶段可能动用原子弹武器轰炸苏联,而形同焦土的德国领土已无惧于任何形式的破坏。会谈期间,斡旋和谈的联合国官员播放了一段未名的影像,困顿中的苏军官兵们在低声吟唱《故乡》,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绝望与哀伤令每一个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黯然失魂……
    (未完待续)


当他们重回勃兰登堡门下
    1951年5月7曰,柏林市中心。两天前,苏德停战协议正式生效,数百万苏联军队如退潮的洪水般缓缓东撤。尽管柏林近郊的铁路线上还能看到满载苏军士兵和坦克大炮的军列,数以十万计的德'***'民仍迫不及待地聚集到菩提树大街和巴黎广场。六年前的这一天,德国正式宣布投降,正史中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就此消亡。六年来,德意志几度濒临被肢解分裂的命运,危难时刻,那些原本隐藏在历史暗处的斗士站了出来,他们振臂高呼,他们殊死搏杀,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了惊天大逆转。为了保护国家的完整,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为了今天这光荣的胜利,无数人失去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数人洒下了炙热的鲜血。他们走过的道路无比艰辛,他们付出的努力数倍于常人,他们时常身处险境,他们屡次死里逃生。当英雄们再一次站在这个国家的中心,站在象征着胜利和荣誉的勃兰登堡门下,他们热泪横流,他们默默相拥。
    勃兰登堡门前已成幸福的海洋。
    在这里,二战末期远遁北欧寒地的帝国战士们荣耀归来,他们穿上了收存的旧军服,胸前佩戴着擦拭一新的战功勋章。他们有的人朝气蓬勃,有的人老气横秋,有的人四肢健全,有的人已成残疾。虽然他们曾是盟军通令缉捕的战犯,在亲人朋友眼里已经阵亡,对这个不屈的民族而言,他们是毋庸置疑的英雄,他们完全配得上周围人的敬慕和赞颂!
    在这里,曾经沦为盟军战俘的将士们负重归来,他们大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苦痛,比起那些葬身于异国陌土的同伴来说,他们的生命足够顽强,他们的意志足够坚定。回到了对抗宿敌的战场上,他们知耻后勇,他们所向披靡,他们用胜利实现了救赎,他们在烈火中完成了涅槃,他们得以昂起骄傲的头颅,在德意志的旗帜下接受神圣洗礼!
    曾经在战场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德国将军们回来了,他们的傲气不复存在,他们的傲骨不曾改变!
    一直默默工作在装备研发和制造领域的工程师们回来了,他们的智慧和天赋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它重新崛起的重要基石!
    拿起武器山林之间展开游击战的勇士们回来了,他们总是以少敌多、以弱击强,他们的袭扰和破坏为拖垮苏联军队立下了无可替代的功勋!
    活着的人回来了,他们可以纵情欢呼,他们可以肆意哭泣,而那些献出生命的人只能在远方聆听胜利钟声。
    如果他们的灵魂还在,如果他们的精神未逝,曾经受过的痛,曾经伤过的心,甚至曾经沦丧的意志,此刻都已无足轻重。
    在喧闹的人群之外,隔着透明的玻璃窗,满头白发的阿道夫。希特勒仿佛变成了一尊雕塑,他长时间地注视着欢呼的人群,注视着勃兰登堡门上迎风飘扬的旗帜。无情的岁月可以让他的脸庞变得苍老,可以让他的动作变得迟缓,甚至可以让他的记忆变得模糊,但享受胜利荣光、接受万众欢呼的感觉不会消弭,就如同德国人不会忘记这位领袖曾经带给他们的希望和荣耀。
    在阿道夫。希特勒身后,约瑟夫。戈培尔、埃尔温。隆美尔等早已载入死亡名册的帝国要员以相同的平静情绪望着外面的人群。经过浴血苦战,德意志终于重获新生,德国人也将在废墟上重建他们的家园。尽管这个过程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没有什么比在自由阳光下生活更有意义的事情了。怎奈敌人并未彻底溃败,苏联军队只是迫于内外交困的窘境才勉强接受停战,西方盟国的支持也仅仅是利益的苟合,德国的生存环境并不稳固,一旦这些帝国亡魂走出坟墓,势必打破当前的脆弱平衡。哪怕盟国还能保持中立,苏联人也会毫不留情地大举进犯,以德国的国力,十年内根本不可能打赢那样的战争。
    于是,林恩成了站在阳光下接受民众欢呼的人,逆转赢得战争胜利也使得他的个人威望达到空前程度。即便如此,他对自己的政治根基和治国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得依靠幕后的帝国领袖来维持国家稳定,直到新生代的军队将领和内政官员取代帝国时期的老人,政权更迭就如同新陈代谢,是无人能够改变的自然顾虑。
    苍穹,即为广阔天空。当林恩跨越时空成为帝国末曰之无名小兵,他想过放弃,想过逃离,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道路。在这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上,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拐点,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帝国苍穹。
    前后历经16个月,190余万字的《帝国苍穹》正文部分已告完结,创作过程中有高歌猛进也有踉跄磕绊,不管怎么说,天空写出了设想中的另类帝国末曰史,也是对厚重风格的一种有益尝试。正文完结之后,天空还将针对书中的主要配角写一些外篇,已确定的有“亡魂隆美尔”、“屠夫小传”、“艾莉丝之泪”三个部分,敬请诸位品鉴。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