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来村里交方案和检测结果,对安装水管的事,需要村委会支持做好群众工作,尽量别遇到阻碍,顺利完成项目。”
宫支书说:“好,今天就到这吧,我的头还昏沉沉的,可是猪还是要喂的,大家都回去吧。”
德志早就想走了,但碍于面子,大家都没有动,他也不好意思动,忍耐一下。想不到,越是亲近的人,说话越难听,似乎咒诅就是祝福一样。
德志和尹懋辞别村支书,从小路回到他所租的农舍里,尹懋说:“今天真累,需要休息一下,我先躺一会儿,20分钟后喊我做饭啊。”
德志点了点头,然后各自回房。德志回房后,记录今天做的事,简单几句话,就能知道真实的项目进度,将来好写报告,言之有物。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话说唐睿回到丘湾水厂之后,开始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然后预算需要多少购货资金。另外,拿回的样品,也做了检测和分析。正在这时,唐睿的手机响了。
唐睿接听,是一个陌生人,唐睿问:“你是谁?”
话筒里传出一句:“我是水管商,想约你出来吃饭。”
唐睿说:“我不认识你,现在也很忙,恕不能奉陪了。”
唐睿挂了手机,等忙完之后,他回到家里,看见家里来了客人。
唐睿不认识,宁磊自我介绍说:“我是县委书记弟弟的同学,姓宁名磊,水管商。”
唐睿还没回过神来,宁磊从包里拿出一沓前来,说:“我来的时候比较匆忙,不知道给你孩子买什么吃的玩的好,这是给她带的包,请收下。我也没有什么要说的,只希望你能科学试验,算准村里所需要的水管。”
唐睿见了钱,心里感到特别亲切,言语顿时变了,他说:“你真不容易,从大老远的地儿来了,辛苦了。今天别走了,在我家吃顿便饭吧。”
宁磊说:“不用麻烦了。我同学约了我晚上在归州城里吃饭。我不能爽约啊。”
宁磊说着,拔腿就走了。唐睿假装谦让,说:“不好意思,来了就来了,还带什么包,真是!”
唐睿送走宁磊,回到屋里,拿起钱来,数了数,有5000元,他笑了,心里一琢磨,知道下一步该这么办了。
!
第117章 敛财有方
唐睿拿了真可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本来想建议村里和基金会的负责人不买这水管的,从成色上看没什么问题,就是管壁的厚度达不到标准,恐怕难以承受足够的压力,压强不达标,水管会破的。还有,水管的添加物也不理想,超过了一定的比例,这些都是管材的致命伤,弄不好,这水管的寿命只有10年,不是50年。
唐睿改变了初衷,颠覆了以前的建议,改变为这个水管没问题。他立马将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宫支书,宫支书也收了宁老板的礼,巴不得找一个垫背的,刚好送上来一头蠢驴,他就顺水推舟,算是认可了宁磊的货。
然后,唐睿又打电话给德志,说:“这个水管质量合格,可以进货,具体要多少,明天我把方案拿来,您看了再定。”
德志说:“好的,辛苦了,谢谢啊!”
唐睿开始计算具体需要多少米多少斤水管,当然,他不知道贾新意早已做了手脚,预备了以后要占的便宜。这个准备,贾次山和宫支书都心照不宣,没有什么异议,他们非常清楚,贾新意还不敢独吞好处,总要给他们一些甜头尝尝的。
第二天,唐睿骑着摩托车,带着他的预算书找到德志,德志接过预算书,递给尹懋,说:“尹大哥,你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
尹懋接过预算书,嘴上说:“你看了就行,我来小城是向你学习的,不要谦虚了。”可是,他翻开仔细地看,看了又看,然后问唐睿:“唐工,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唐睿说:“请!”
尹懋说:“这些预算是怎么算出来的?”
唐睿说:“昨天测量的数据,参考一下理论依据,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在总数的基础上上浮10%,允许在这个区段里有误差。”
尹懋说:“嗯,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我看不出具体需要多少资金才能完成管道安装,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唐睿说:“没有问题。我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这不是难题。有一些不可遇见的开支,需要列入预算。需要资金数目,是参考水管市场价格做出的。如果能和水管商把价格往下压一些,也不是不可以,对大家都有好处。真正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尹懋说:“可是,你应该说明或者注明一下,这份预算书拿到香港办公室,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通过的。请你再斟酌一下。香港人很认真,一点都不能马虎。”
唐睿有些不高兴了,他说:“我做的预算,还没有失败过,都是一锤定音,资金使用到最后,刚好不多也不少,正合适。”
尹懋说:“我知道你很能干,但是,你的预算里还涉及到了人工费,这个开支,我们是没有的,应当做删除处理。我们做项目,在开始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多次阐明观点和原则,对于整个项目的资金,基金会投一半,村民自己负担一半。没有任何补偿,是自愿投工投劳,共同完成项目,让村民吃上自来水。”
唐睿歪着头看了看投工预算,一拍后脑勺,说:“哎呀,我把这个给忘了,这个预算不算数,我回去再做修改吧。”
他说完这话,拿回预算书,骑上摩托车,朝沿渡河方向去了。他要去看看那里的水利项目进展,那里的项目是政府投资的,交由水利站来监管,常剑站长就把那个项目交给了唐睿负责。
做预算要到明天才能出来,德志和尹懋打算去小城买点东西再回来,尹懋提出要去魏村看看。德志说:“先别去虎坡村正在关键时刻,需要帮手。余哥能力强,又给自己预算了足够的资金,足以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况且,魏村单个的水池做得多,几乎没有集体共用的水池,非常好做。”
尹懋说:“我想你这边也没什么了,只差水管到位就万事大吉了。”
德志说:“没那么简单。村里复杂着呢。个个都想吃肥羊,哪里管项目成功不成功呢。”
尹懋听德志这么一说,还真不好意思硬要去魏村,他在那里是个摆设,余哥绝对不会任他摆布,在虎坡村,德志有涵养,处处让着他,他却不感恩。
许多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好了还想好,宁愿被骂着过才舒服。德志读的书多,想的事多,读书让人明理,经历叫他成长,慢慢变得成熟和老练。但是,在无知之人或者半懂不懂之人面前,要格外小心。
德志和尹懋坐上到小城的面包车,到了小城,二人到宿舍。这次报告由尹懋来写,他对德志说:“中途回小城不好,怕领导责怪,干脆不写。”
德志奇怪地问:“那有什么不好,回到小城买生活用品,领导会体谅的吧,不会这么不近人情世故吧?”
尹懋说:“你不清楚领导的脾气,我比你早来几年,对她们多少了解一些。她们宁愿你一个月回城一次,不愿你一个星期回一次。宁愿你常住在村里,不愿你常住在城里。”
德志不好意思,说:“那岂不是欺骗领导吗?”
尹懋说:“那不算欺骗,那叫智慧。”
德志心想,真是厚颜无耻之徒,明明在骗人,还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
德志没有再理会尹懋,任凭他去写工作日程。因为尹懋是老员工,早已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德志是新人,估计说话没有他有分量,自己说的话可能不被领导采信,那还不如不说。
德志经过多次较量,明白了真理,在不讲真理和真相的地方,只能学着虚伪,这叫适者生存,否则只有卷铺盖走人。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早晚要被踢出局的。
只有忍耐。凡忍耐到底的,必然得福。
第二天,他们带着买的东西坐车前往虎坡村。刚下车,就遇到了唐睿,他站在门口等。见到二位,唐睿说:“你们可来了。我已经修改好了方案,拿来你们看看。”
尹懋说:“你不去给管委会主任看,给我们看有什么用?”
唐睿想说什么,看着尹懋的黑脸,马上停止,转脸对带着说:“我已经给贾明珠看了,他说来找姚先生,我就来了。他没意见。”
德志说:“是吗?要是贾明珠已经看过了,那么,尹大哥您就别客气了。”
尹懋听德志这么说,就拿过了预算书,看了又看,最后说:“没问题了。通知他们发货吧。”
过了一会儿,尹懋觉得不妥,对德志说:“你看呢?我觉得没问题了,要不,你也看一看?”
德志心想,你的命令都已经发出,还假惺惺地问我干什么?
德志马上说:“我没意见。唐工,你通知宁老板发货吧,把数据告诉他。”
唐睿很高兴,说:“好的,不过,我觉得我说不太合适,还是让贾明珠说好一些,只要你们没意见就行。”
尹懋说:“你真麻烦!我们什么时候有意见来着?快去吧!”
唐睿说了“行”之后,就发动摩托车,前往贾明珠家而去。
唐睿走后,贾友牛上来了,德志见了他,就问:“贾师傅,你这两天在忙什么?”
贾友牛说:“贾新意的儿子今年要结婚,让我去帮忙做房子。”
尹懋说:“是吗?什么时候?”
贾友牛说:“在11月份。”
德志问:“新房打算建在哪里?”
贾友牛说:“就在他们老房子下面的坡上。现在正在用挖土机平场地呢。”
德志问:“那是好事啊。你去帮忙吧。”
贾友牛说:“好的,我去了。”
过了三天,货发来了,宁老板亲自押车,车从江汉平原开来,司机显然不熟悉山路,本来一天就能到,结果硬是在路上耽误了两天。一路走,一路问,把宁老板弄得很狼狈。
宫支书安排贾友牛和宫华发往磅秤上放捆绑好的水管,贾新意记账,唐睿负责质量把关,验货入库,水管存放在德志住房的楼下,质量显然没问题,唐睿在验收单上签了字。
入库完毕,宁老板要求立马结账,德志说:“没有现金,只有去小城县城取款给付,或者划账了。”
宁老板说:“给现金吧。我们马上就走吗?”
尹懋说:“慌什么呢?我们又不会跑,也不会欠你一分钱的。”
宫支书说:“早晚都得给,拖着也不是办法。你们去把钱给他吧。水管在这里锁着,谁都不能进去,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德志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他和尹懋商量了一会儿,达成一致,同意给现金。
德志说:“好,我们跟宁老板到小城付款,村里要不要派人去?”
宫支书说:“不需要,我们现在很忙。水管到了,马上要开挖管槽,局面挺复杂的,村里离不开人,也没有人可派遣。”
尹懋说:“那好吧,我们走了。”
宁老板给那司机结了帐,让他回去。三人坐他的车,一是坐不下,二是怕姚和尹两位先生受了委屈,于是他就另外租车到小城。
在小城县城结了帐,德志和尹懋重返虎坡村,又遇到贾友牛,他说:“你们回来了,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锁被撬了。”
德志和尹懋不费力就进了屋,经过清点,发现水管少了两卷,正在纳闷的时候,贾新意打电话来说:“水管是他拿的,先借用一下,给儿子建婚房,需要用水,没有水管,不好意思,就先拿了两捆用,用完之后,一定完璧归赵,原封不动地还到仓库。”
德志说:“经过贾明珠同意了吗?”
贾新意说:“问了他的,他没意见,我着急着要用,工人都请了,不能因为没有水窝工啊。你们又在小城,一时赶不回来,贾友牛没钥匙,我就先撬了锁拿走两捆,保证以后还。另外,损坏的锁我也赔偿,给换把新锁。”
德志没话说了,关了电话。
贾友牛说:“不光这水管,还有钢筋呢。”
!
第118章 通水走路
德志觉得很奇怪,连忙问:“什么钢筋?”
贾友牛说:“他把仓库里的钢筋拉回家了。帮忙的人都看见了。”
尹懋说:“真的吗?那没有人举报吗?”
贾友牛说:“举报?没有。”
德志问:“为什么没有?”
贾友牛说:“没用。世界银行的项目,他们公开往家里拿,有村民举报,结果告不通,举报信回到村干手里,村干借机报复。谁敢再举报?”
尹懋和德志沉默了。
德志后悔,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村做项目呢?现在想撤项退出已经不可能了,除非减少援助金额,但是,村里肯定不会答应。不答应也要这么做,如果再投资金进去,还是被村干给瓜分,村民不可能受益,捐款的目的不可能达到。
尹懋说:“我们去找找宫支书,看他怎样解释。这事不是小事,会有国际影响的。”
德志说:“好吧。我们一起去。”
贾友牛见这个情况,有些退缩,他说:“你们去吧,我还有点事,就不陪您们了。”
德志知道他有点怕贾新意,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告不响,岂不是瞎折腾吗?还得罪了人,惹一身骚气,划不来。德志能够体会到贾友牛此时的心情,也就不勉强他,非要他去不可。
从小路走,路上杂草疯长,小路已经被遮掩,绿色的草和黄色的小花长在黄色的泥路上,不是纯粹的泥土,里面夹杂着白色和褐色的小石子和细砂,偶尔在转弯处,有一两个青色的巨石,静默地趴在那里,忍受太阳的暴晒和雨雪的侵蚀,四季风的猛吹,青石还是青石,仍然坚硬和冷漠。小树林里有鸟叫,婉转动听,不知是求偶还是战斗,比赛唱歌还是互诉衷肠,那些语言,只有它们懂。
到了宫支书家,他还没出门,落座后,德志说:“有人说,贾新意拿仓库里的钢筋盖新房,不知道书记听说这事没有。”
宫支书的眼睛一亮,点着一支烟卷,深褐色的烟叶卷成的,猛吸了一口,然后又慢慢地吐出来,德志和尹懋都忍受不了这呛人的烟味,但是,都没什么抱怨,他俩都想听听宫支书怎样说。
宫支书说:“这事我也听说了。现在这事传到二位先生耳朵里,我想是早晚的事。这事说来话长,我没给二位讲过。贾新意担任村会计以来,一直没有拿过工资,村里没钱,找到乡政府,政府说,在村里拿,由乡里层报到县里,才有一点钱。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还是没解决,一直拖着。不能只让马儿跑,不给马草料吧?马上贾新意的儿子要结婚,但是女方看不中老房子,非要他们建新房才肯嫁过来,实在没法,他才动了歪脑筋。”
德志说:“哦,那么说,你很清楚他拉走多少钢筋了吧?”
宫支说:“清楚,他拉的时候和我打了招呼,我不放心,还专门去看了的。我都记得有帐。他说是借用,答应还的。”
尹懋说:“这件事非同小可,要知道,我们的资金都是香港和国外爱国爱同胞的华人以及其他爱心人士捐赠的,不是银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钱,来之不易。香港是国际大都市,这里的情况,那边很快就知道。如果不妥善处理此事,就是国际影响。”
宫支书眨巴眨巴眼睛,鼻子里发出奇怪的哼声,对尹懋似乎不屑。他清了清嗓子,吐出一口令人恶心的浓痰,然后又用脚在痰上来回蹭了蹭。德志看到这块青色的水泥地板上,处处有灰黄的灰尘,怀疑每一处都被宫支书的浓痰所污染,就觉得脚没处放了,浑身都不自在起来。
宫支书显然对尹懋的大帽子不感兴趣,也无所谓。他没有说话,默默地抽烟。
德志心想,尹懋拿香港来压他,没用!人家世界银行的贷款都敢动用,拆东墙补西墙,东挪西用的,你这点钱算啥?不管谁的钱,到了虎坡村,就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说那些大道理给谁听?
前几年的世行贷款绿化项目,村里没还这笔款项,还是由省里埋单,村里哪有钱还?水池你能搬走吗?能的话就搬走吧,反正没有水进来,也没有盖子,无所谓;树能砍吗?能砍的话砍了拉走吧,还巴不得砍掉,占了耕地,橘子没长几个,还浪费了土地资源。
宫支书说:“关于钢筋的问题,我负责监督贾新意偿还,山上的村民还需要钢筋做中小型水池呢。两位先生就请放心吧!”
尹懋说:“那好!什么时候还,请给个时间吧。”
宫支书说:“一个月内。”
德志说:“好,一言为定。合作愉快!”
宫支书说:“村里方方面面都要操心,我觉得管委会没起到什么作用。”
德志说:“这是机构要求成立的,项目时间又比较少,要成立管委会,需要长期培养才行。物色人选很重要。”
尹懋说:“现在情况有变了。我们在松岗市洪山村成立管委会的时候,村里还有一些年轻人,没有外出务工。到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不好物色人选,让年轻人进管委会,都是一些思想僵化的老人在支撑门面。”
宫支书说:“没错。马上要开会,我已经通知管委会,到5组贾思志家集中,等一会我们一起去。哎,我这老婆子,来了半天,还没沏茶。”
他起身出去找他的妻子,找了一圈没找着,他自言自语地说:“可能带孙子串门去了。不管她,我们走吧!到贾思志家再喝茶吧。”
德志和尹懋起身,宫支书让他们走在前面,德志和尹懋谦让,让他带路。宫支书也就不再客气,拔腿朝贾思志家的方向走去。
过了大概20分钟,沿着村级公路,终于走到了贾思志家。村级公路实际是一条土路,坑坑洼洼的,很难走。车的轮胎将两边撵出深深的沟,中间倒突出,上面长了草,有几处露着可怖的大石头,底盘低的车走这样的路,很可能会碰伤,导致熄火。一般来说,能走这样路的机动车,除了摩托车,就是农用车和吉普车或者越野车。
贾思志的家就在水源和水池之间,村级公路边缘,德志他们到了他家,他连忙喊他妻子给客人倒茶,他是高位截瘫病人,常年服药,为补贴家用,在家里开了小商店,方便周围群众生活。大家也照顾他家,总是舍近求远,到他家来买东西。他本来是健康人,年轻时,是村里的拖拉机手,很聪明,对机械无师自通,加上他能说会道,成了远近闻名的人。
不一会儿,人们陆陆续续到了。
开始开会。
宫支书说:“马上要挖管槽,动员大家齐心协力,把管槽挖通,准备埋水管,让宫家梁子的早点吃上自来水。”
5组代表说:“不行。不能从我们房子后面过,如果水管爆炸了怎么办?”
贾新意说:“那你说怎么办?”
5组代表说:“我不管,反正不能从我们这里过水管。”
宫华发说:“难,难,难道从天上飞不成?”
5组代表说:“飞不飞不关我们的事,我们也没有水吃,谁管我们?凭什么不让我们吃水?难道我们是二奶生的?”
贾明珠说:“都是大妈生的,不存在歧视。大家有意见可以提,好说好说。”
宫支书说:“大家别闹了,我说个方案。看行不行。水管经过的谁家,就在谁家开一个三通,粗变细,直到家户人家的厨房外墙,室内水管安装自己的负责。”
宫华发说:“那、那、那怎么行?如果家家都开口子,水能到我们那边吗?水够用吗?如果大家都浪费,让水敞开了流,拿水去抗旱,我们都快渴死了,人家把水往自己家的水田里灌,那、那能成吗?”
宫支书说:“其他人是什么意见?”
贾明珠说:“我支持书记的建议。不过,每家每户都要安装水表。有钱人买得起水的,尽管放水抗旱。按水表读数收费,每吨多少钱,再商量,参照以前的标准。这个可以问问老管水员贾茂刚的意见。”
宫支书:“这个提议很好,还有谁补充吗?”
贾思志说:“我基本同意书记的意见,在此感谢基金会两位领导!你们辛苦了!跑那么远来我们村来献爱心,真是我这一辈子没见过的好人。大家都让一步,学学人家,都献爱心。水又不是炸药,怎么会把房子弄坍塌呢?万一塌了,我负责赔。大家都安装水表,按读数算水费,一视同仁。我支持!”
5组代表说:“那还是没有保障,我们几户离另一个水源还近一些,不想和宫家梁子共用一条水管,需要另外做一口水池,这个条件必须满足,否则就不准过水管。”
宫华发说:“那、那好,你们狠、狠,看谁狠!你们不准我们吃水,我们就不准你们走路。村里公路经过宫家梁子,你们的农用车包括人,都不准从我们门前走,要走,也可以,拿买路钱来。”
贾新意说:“这样闹就没意思了,何必呢?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人,到外面了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嘛。水管是一定谁通的,补偿款是没有的。本来想在前两个月就开挖的,考虑大家的庄稼没收割,怕毁坏青苗,现在该收割的都收割了,地也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