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分析,无非是从情报中得到有用的结论。各大通讯社的公开情报就够多的了,对于期货交易者来说,公开情报也许比秘密情报还有用。
    油价慢慢的迫近34美元的关口。这个价位,已经对苏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使得保证金的数量增多。
    但是,小黑板上的红色“正”字仍在增加。
    大华实业按照既定策略,继续向前。即使环境漆黑的看不清道路。
    张超想说什么,走到苏城身边,停住了。其实,以理智来判断,油价上升的如此之慢,确实是有问题的。熟悉期货市场的人,此时都有一种油价步步受阻的感觉,它每向前走两步,就要向后退一步似的。从曲线和状态来看,油价仿佛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然而,油价总归是向上的,哪怕是一丁点的升高,也意味着压力成倍的增加。
    “33。8了。”不知是谁喊了出来。
    朱恩波、岳政宇、黄厅长等人,悄悄的兴奋着。
    大华这边的气氛略显压抑,但所有人的动作依然不慢,不停的将信息和资料汇集到苏城面前。
    哪怕不是自己在主持,苏振国等人也能感受到压抑的气氛和心惊肉跳的感觉。
    没有人真的知道,油价会不会在艰难的情况下,升到34美元,35美元……40美元……如果真的到了这个价格,也没有人感觉奇怪。
    而且,战争即将开始了。
    只要油价坚持下去,一旦战争爆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买了多少。”毛主任受不了了。
    戴教授知道他问的是大华实业,默算了一下,道:“快10亿美元了,他们的节奏在加快。账面损失……超过三千万美元了。”
    “亏损了,还加快速度。”苏东元肉疼道:“3000万美元,能做多少事啊。是不是让他停一下。”
    在他看来,这笔钱要是这样浪费了,那就太可惜了。
    苏振国瞥了苏东元一眼,轻声道:“苏城自己都不紧张。再看看。”
    他的秘书小声在耳边道:“苏老,您该休息了。”
    “等一下。”苏振国一摆手,道:“今天哪里睡的着,我看很多人都要睡不着了。”
    曹继元是个大脑壳的敦厚胖子,他在椅子上蹭了两下,问道:“如果不下跌的话,苏城就要亏损3000万美元?”
    “看情形还要上涨,亏损更多。”段远光吁了一口气,笑道:“感觉有点像是打仗啊。撤退还是坚持,难以抉择。”
    大家不自觉的看向苏城,只见他的表情未变,下命令的速度依然缓慢而坚定。
    受他的影响,大华集团的员工咽着口水,敲击着电脑,寻找资料,并联络国外的交易员。
    看起来,仍然是张弛有度的样子。
    曹继元不禁一笑,道:“如果不知道,我还以为是在抗洪救灾的现场。”
    苏东元扯动了一下嘴角,想笑没笑出来。
    苏刑始终沉默着,浑浊的眼珠盯着苏城。他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抗的勇气。现在,苏城正在向着他最不希望的方向迈进。
    “老天保佑,让油价涨到50美元去吧!”苏刑诚心诚意的祈祷,从来没有如此心诚过。
    屏幕上的曲线,如意的上浮了些微,大约是几美分的样子,离34美元的整数关口仅咫尺之遥。
    现在,再不懂期货交易的人也知道,一旦度过整数关口,情况对大华将更加糟糕,对国储将更美妙。
    也许,就是决定性的。
    “呲啦”椅子拖动的声音。
    正绷紧了弦的众人,立刻看了过去。
    一名大华的交易员,迫不及待的隔空对苏城喊道:“纽约交易所价格异常变动。”
    中东石油价格的主要标准是伦敦石油交易所,在海湾战争期间,伦敦对直接影响油价的消息反应敏锐。但在美国主导的战争阴影中,纽约往往能够理解更深层次的消息。
    某些情况下,纽约交易所的价格会先于伦敦交易所而变动。
    苏城有意等了一秒,才抬起头来问:“什么情况?”
    “价格下跌0。5美分。”纽约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就像是两个菜市场,虽然不直接相关,但它的价格是一个参考值。就像是一个菜市场的萝卜降价了,另一个菜市场的萝卜不一定会降价,但却会有降价的趋势。
    朱恩波反应最快,拿起电话就喊:“报价。”
    转瞬,他又用英语说了一遍,对面正是伦敦金融城的交易员,他们获得的是第一手消息,也是最准确的消息。最终的交易单据,就是以他们的信息为准。
    几秒钟后,朱恩波放下了电话,稍有些放心的道:“没有变化。”
    黄厅长拍拍胸口,笑道:“也许真的是异常变动。”
    他的话音未落,国储的交易员已经吼了出来:“伦敦价格下降40美分。”
    刚才上涨的时候,都是几美分几美分的爬动。
    偶尔有下跌也是如此。
    这一次,却是40美分的大动作。对于敏感的石油市场来说,不啻于一个炸弹跌落。
    苏城不失时机的命令道:“补仓100万桶。”
    他没有要求多补仓。现金已经不多了,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冷静。而且,从目前收获的信息来看,能补100万桶已经不错了。
    “伦敦市场33。50美元!”国储中心的交易员慌了。
    双方近10名交易员像是集体慢动作似的,双眼瞪大,瞳孔凝聚,身体前倾,手指颤动……慢动作结束。
    所有交易员以最快的速度拿起了电话,嘶吼了起来。
    屏幕上的价格不是实时的价格,而是交易员们通过电话连线伦敦,手动敲击上去的。曲线则是根据价格自动调节的,有一个相对的滞后期。
    在此价格剧烈变动的时间里,看屏幕根本来不及了,也没有意义。
    “纽约下跌40美分!”
    这一声吼叫,宣告最后的的安静结束。
    炸响的人声不绝于耳:
    “伦敦下跌15美分。”
    “伦敦33。35。”
    “纽约下跌20美分。”
    “伦敦下跌10美分。33。25。”
    “伦敦33。2。”双方的交易员也不管谁是谁了,一只耳朵贴着听,一只手捂着话筒,嘴上不停的报数。
    朱恩波紧张的嘴唇都干了,浑身冒火的喊:“看一下,什么情况,战争开打了吗?开始了吗!”
    “伦敦33。10。”才一分钟时间,今天开盘以来的上涨通通消弭。也没有人回答朱恩波的话,一切来的太快了。
    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朱恩波心中哀号,满怀期望的听着报价想:“价格下跌的慢了,也许到头了。”
    念头转动间,国储中心的交易员嚎叫了:“伦敦下跌1美元。32。10。”
    “纽约下跌80美分。”
    “完了!顺序颠倒了。”朱恩波整个人都僵直了。半分钟前,还可以看作是纽约市场影响了伦敦期货交易所,对于在伦敦做交易的国储中心来说,这是一种间接影响。
    但这一刻,伦敦领跌,说明间接影响已经变成了直接影响……对他们来说,纽约的萝卜卖多少钱只是个消息,伦敦的萝卜卖多少钱却决定了自己的盈亏。
    朱恩波的副手眼睛都红了,如同在战场上一般,嘶哑着嗓子喊:“平仓吗?朱处,跌破成本线了。”
    “跌破了?怎么这就跌破了。”朱恩波的眼珠子也红了,小眼睛溜圆,手指也硬了,像是刚被僵尸咬了一口似的。
    “我们是32。20美元入场的。”副手几乎带着哭腔了。1分多钟,形势急转而下,根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朱恩波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命令道:“平仓50%。”
    他们准备了2500万美元,现在入场的有2000万的样子,如果损失一半的话,并不是不能接受。
    副手也来不及下命令了,抓起红色的电话自己吼叫:“平仓50%,马上,平……”
    他的声音突然消失了,像是被什么动物抓住了喉咙似的。
    “怎么了!”朱恩波急的恨不得敲破他的脑袋。
    “无人接盘了!”这意味着,他们想平仓也平不了了。
    价格将不断的下降,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就是想反手做空也不行。
    价格崩盘了!
    朱恩波傻傻的看向屏幕,那里的白线,还在34美元下方挂着呢,谁有时间更正它啊!
    耳边,交易员们的吼叫仍未停止:“31。5美元,下跌20美分。”
    “伦敦下跌30美分。”
    “伦敦下跌20美分。跌破31美元!”
    朱恩波听说过无数次期货崩盘,然而,这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
    这个时候,任何临场决断都没有意义了。先期的买盘和卖盘已经堆满了交易所,等它们被处理完,都不知道什么时间了。
    后面的单子,十有八九会被撤销。
    对所有交易员来说,现在是等待时间!
    崩盘就像是海啸,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无论是做好了准备还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人,都只需要静候结果就可以了。
    是死是活,只看之前的准备。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 荣辱不惊
    时间被无限的拉长了。
    短暂而漫长。
    对许多人来说,伦敦石油价格从34美元到30美元的几分钟时间,与30美元到34美元的几天时间一样漫长。
    双方的交易员如同炮兵测距员似的,交错的喊出最新数据。
    “伦敦30。20美元。”
    “伦敦下跌10美分。”
    “纽约30。50美元。”
    “东京30。30美元。”
    “伦敦!伦敦29。6美元。伦敦跌破30美元!”
    大厅内的交易员,极短暂的停了一下,短暂的几乎令人无法察觉,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见证了一场战役的终结。
    听到29。6美元的报价,朱恩波颓然坐回椅子,浑身瘫软。日前的意气风发全都看不见了。
    “朱处,银行要求追加保证金,追加吗?”副手尽职尽责,趴在朱恩波的耳边大吼。不这样不行,别墅已经吵的像是前线了。
    市场是最残酷的环境,它不在乎你的理想,不在乎的憧憬,不在乎你的未来……悲壮和牺牲得不到任何的同情,只能一个人舔舐伤口。
    朱恩波是如此的自信“我是正确”的,因此,当崩盘来临的时候,他也最早倒下了。
    这可不是过家家。这是2500万美元的国储资金,是国家的钱。换成人民币,它的价值超过两亿,能买下一家数千人的国企。短短两天,败光了一家相当于大型企业的家底,这种错误怎么说都不过分!
    “朱处!”副手几乎贴着朱恩波的耳朵在喊了:“再不追加保证金,就要被爆仓了。”
    朱恩波小眼睛颤动了一下,伴随着长长的吐气道:“追加吧。”
    他没有太多的选择,追加了保证金,还有翻本的机会,假如油价重新上涨,他仍然是2亿美元的盘子。如果不追加保证金,就意味着实质损失的出现,损失500万还是损失2500万,有什么区别。他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块人民币,祖孙三代也还不清。
    副手让他在文件上签字,然后又跌跌撞撞的跑去找黄厅长其签字。
    黄厅长也呆立在当场,望着国储中心和大华的交易员像是嗑药的小白鼠似的疯狂奔走……然后,他的脑中回想起不久前对那四个年轻人说的话:“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只有少数人才能抓住机会。我年轻的时候,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好事!”
    确实是风云变幻,却不是好事!
    黄厅长认命似的在文件上签字,像是签了自己的病危通知书。
    国储的账上还有几百万美元的现金,原本很充沛的资金,此时却变的捉襟见肘,也不知能支撑多久。
    岳政宇等四个年轻人还保持着适才的兴奋,甚至有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怎么两分钟前,大家还有说有笑的。两分钟后,就像是飓风过境了!
    看看满地的资料和图纸,看看这些家伙们吼叫的样子!
    简直像是动物园一样!
    一名国储的交易员,像是哄小孩似的,问四人组是否增加保证金。随着他的解释,四人的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红,再由红转青又转黑……最终,高个儿年轻人一声爆吼,无视众位高官的存在,对那交易员饱以老拳。
    交易员鼻血长流,还得接着解释:再不增加保证金,就什么都没有了。50万全没了。增加保证金也不能保证50万还在,只能吊着命,但如果继续下跌,就要连50万美元带追加的保证金全数赔掉。
    十倍的杠杆,就有十倍的利润,同样有十倍的亏损。
    所谓艰难的决定,这就是了!
    厅内狼奔豚突,好似战败转移的指挥部。
    苏系重臣们们周围众星捧月的人消失了,说话凑趣的人消失了,看他们脸色的人也消失了他们中最年轻的都有超过20年的从政经历了,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大事小事。这种下属无力顾及领导的场面,他们也曾经历过。战争、重大灾害,特殊案件、政治运动……但是,发生的如此迅速,如此剧烈的却少之又少。
    大家不由的将目光转向苏城。
    只见苏城稳坐钓鱼台,姿势动作与油价下跌时并无二致,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似的,不急不躁的完成手边的工作,才写了一张纸条,命人交给苏振国。
    现场吵的要命,也不可能安静。递条子就是最适合的方式了。
    苏振国有点老花眼了,让秘书读条子。
    后者捏着纸条,以尽可能大的声音,对众人道:“美联社消息,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6亿吨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首批投入500万桶。”
    这就是苏城等待的利空消息。
    大量的石油入场,加上沙特和阿联酋的增产,意味着石油供应超过了石油产出,而且,明确的表达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
    20美元的油价是西方经济体的最佳线,太高会引起通胀,太低有害于技术进步,伤害到石油公司的利益。30美元是一条警戒线,超过了它,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35美元,则是一条高压线,意味着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到来。
    经过两次石油危机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再也不能承受第三次石油危机了。从大战略的角度来讲,美国宁可任由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也不愿引起新一轮的石油涨价。同时,苏联也越来越依赖石油外汇,以维持国内脆弱的经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美国首先需要的是低油价,其次才是公平正义和科威特王室的贿赂。
    萨达姆正是看中了这两点,才悍然发动了对科威特的入侵,并宣布将它改为“科威特省”。
    用马后炮的态度来看,老萨简直是失心疯了才这么做,白白挨了一顿大揍。
    但在事前,萨达姆的战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自70年代以来,中东战争每次都会影响到石油价格,石油危机更是令西方国家苦不堪言,小小的科威特,灭国也就灭国了,美国难道真的“毫无利己,一心为人”?
    难道为了科威特,不惜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机?当年的巴尔干火药桶,也不过是一支手枪点燃的。现在的中东油罐子,又能安全到哪里去。
    谁能猜得到,美国竟然有耐心用5个月布局,从1990年8月,一直等到了1991年1月。
    最难得的是,5个月的布局,竟然真的让他们消弭了战争带来的石油供需压力。
    估计除了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以外,无人能预料到此点。
    以结果论,这两个人多半是姻亲关系!真正“毫无利己,一心为人”的英雄都是隐藏在幕后的,比如说苏联。后人只见美国如何如何厉害,几乎忘掉了苏联的奉献精神。伊拉克可是苏联前几任领导人费尽心机插在中东的重要盟友。戈尔巴乔夫一句话不说的就给卖掉了。
    当然,连东德都可以放弃,伊拉克又算得了什么。
    总的来说,由于冷战的结束,整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都是混乱的。包括各国政治家和企业家在内,大家都在适应两极世界向单极世界的转变。
    海湾战争又将混乱给加剧了。
    身在这段时间,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错误判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人,要么预知结果,要么是狗运连天。
    相比之下,前者当然没有前者保险。
    在油价上升阶段,苏城就非常担心记忆错误,或者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蝴蝶效应。
    在油价真正下跌之前,每购买100万桶石油,苏城的心跳都会加快一些。
    3000多万美元的商品,还是眼瞅着亏损购买的。哪怕明知道油价会跌,但面临的却是油价正在上涨的局面。每个小时都亏损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状态持续了整整两天。
    苏城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专注再专注了。
    纸条按照苏东元,曹继元、段远光等人的顺序,在苏系重臣中传递。
    一会儿,曹继元才完全消化了这个消息,喟叹的拍拍大脑壳,道:“猜不透啊。不是说11号的时候,国际能关机构也投放了200多万桶石油吗?当时没事,怎么美国投放了100多万桶,就出事了?”
    他说的是苏城和戴教授的讨论。当时,苏城就提出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向市场投放石油所产生的利空效应,戴教授就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投放”做反驳。
    确实,11号的消息根本是波澜不惊,市场连1美元的变化都未出现。当时想来也是理所当然的,1990年全球每天要消费3750万桶原油,其中美国就要消费1765万桶,投放250万桶的存货,又有什么意义。
    偏偏是今天的消息,引来了山崩地裂的效果。
    段远光是财政线上的人,远远的瞅着苏城,道:“今天的事情,要让我们深思对信息的分析啊,看起来好像相似的信息,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几个人齐齐点头。
    经过今天的事情,他们也对海湾战争的种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联想。
    说的总是没有做的有用。
    政策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论点明晰论据清楚,也不能产生眼前的这等震撼。
    一个决定,数以亿计的资金异位。一个闪念,数千万人创造的价值消失在风中……再没有比这样的现实更明晰的论点,更清晰的论据了。
    苏振国突然笑了起来,没头没脑的道:“行了,看到这里,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你们怎么想?”
    段远光毫不犹豫的道:“荣辱不惊,能成大事。”
    “10亿美元,已经是大事了。”曹继元呵呵笑了,有趣的看看苏东元,道:“我不反对。”
    “那就行了。”苏振国长身而起,大笑:“该回去睡觉了。”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战前
    苏城与浑浑噩噩的黄厅长,将苏振国等人依次送上车。
    苏系重臣毫无例外的与苏城握手,并重新介绍,段远光还邀请苏城吃饭。
    看到这一幕,王丽珍忿忿不平转身上车,使劲推了一把苏东元,嗔怒道:“你怎么不说话。”
    苏东元烦闷道:“有什么可说的。”
    “就这样?你高兴了?”王丽珍的话里,一股子的醋劲。要是以前,她还不会表现的如此明显,那个时候,苏刑还有明亮的前途,王氏娘家还有不弱的经济实力……苏东元望着窗外的热闹,意兴索然的道:“我高兴什么,就只能这样了。”
    “什么意思?”王丽珍没想到会等来这样一个答案。
    苏东元奇怪的笑了,道:“你知道苏城赚了多少钱?”
    王丽珍对经济不敏感,又是苏城的事情,只觉得别墅内噪音严重,并没有细想几十美分几十美分往下跌的油价,能产生多少资金转移,只是顺着苏东元的语气问:“赚了多少?”
    “到咱们离开,伦敦油价是28多,戴教授说还没到底,就按这个数字,大华平均每桶赚4到6美元,近3000万桶最少是……1。2亿。美元!”苏东元说的嘴唇干涩。
    王丽珍需要好好思考一番,才能知道1。2亿美元是什么意思。
    苏刑浑浊的眸子亮了:“1。2亿美元是6亿人民币!”
    1990年以来,人民币就进入了贬值通道,到91年初,美元对人民币约莫是一比五的关系。就是这样,人民银行还是严控外汇。
    王丽珍用以前的说法,不确信的重复了一遍:“6万万?”
    “能买3000辆桑塔纳。”苏刑也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换算了一番。
    两人说到这里,全都怔住了。
    王丽珍没有了一贯的精明,闷闷的说:“就这么一阵子,苏城赚了这么多?”
    “油价低1美元,苏城就多赚3000万。”苏东元闭上眼睛,头枕到后面,道:“现下,我能说什么?你看段部的样子,我看他对自己孙子也没那么好。”
    要是2000年以后,像是苏东元这种级别的官员,不会把一两亿美元放在眼里。但在1991年,就是外商投资2亿美元,那也是他需要出面的大事了,何况是私人盈利。从苏系重臣的观点来看,这不光是钞票的事,这还是能力的问题。
    苏刑对仕途早就没了指望,想到苏城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赚到了如此大的利润,震撼过后,眼前的迷雾仿佛被拨开了,手攥成拳头,道:“金融真好赚钱啊。”
    苏东元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大华集团赚了1。2亿美元,国储亏了最少2000万,你没见毛主任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