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格物致道-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致谢,随德悲进入禅房,里面陈设很简单,一张四仙桌,周边四张椅子,德悲请三人坐下,自己拎起水瓶倒入茶壶之中,给三人沏茶。
    王元良立刻站了起来:“大师,我来,您请坐!没有人服侍您?”
    德悲笑到:“你坐好,我是主人,你是客人,老和尚年纪虽大,筋骨尚可,这点活还能干!我有手有脚,没病没灾,要什么人服侍!”
    “大和尚有百丈之风!”柳致知含笑说到。
    “你这个小施主嘴倒是甜,百丈禅师提倡一rì不作,一rì不食,开我佛门先河,唐武宗时会昌法难,禅门因百丈新规而生存,老和尚不过做一个正常人所做的事,当不得百丈之誉。”德悲笑嘻嘻望着柳致知说到。
    罗宛琪偷偷在桌下扯了一下柳致知,低声说:“百丈禅师是什么人?”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朝一个和尚,主张僧人自己劳作,自食其力,一个大和尚而已!”德悲听到罗宛琪偷偷问柳致知,顺口答到,“来,品一下老和尚的茶怎么样?”
    柳致知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微笑不语。罗宛琪有点渴了,吹了一口气,喝了一口,眉头一皱,说实话,茶水有点苦,也没有什么香味,并不是好茶,而罗宛琪家中有好茶,优劣一口评出,不过现在是午后,又闷热,口渴时,虽苦也有回味。
    而王元良则以为德悲此举有深意,不由细细品尝:“**师此茶,虽平淡,却如平常生活,自有滋味在其中。”
    “难得你如此用心,看来你有一颗向佛的心!”德悲露出笑容说到,又问柳致知和罗宛琪,“两位施主,此茶如何!”
    “此茶很解渴!”罗宛琪不好意思说此茶不是好茶,换了一种说法,倒也算实话。
    “女施主倒是一颗真心!是个福人!”德悲也含笑地说,目光又转向柳致知,柳致知见此,端起了杯子,又喝了一口,还是未开口,只是看着德悲大和尚微微一笑。
    “施主身具慧根!”德悲也笑了,罗宛琪不解地看着两人,王元良也露出疑惑之sè。
    柳致知放下杯子:“大和尚倒是有福,此处清静,不染红尘!”
    “施主身在繁华都市,心难道也在繁华之中?”德悲端起了茶,淡淡啜了一口。
    柳致知露出了欣然之sè:“大和尚说得不错,身在无人之境,是在无人之境;身在有人之境,如入无人之境!”
    两人相视而笑,罗宛琪一头雾水,这两个人搞什么玄虚?看着两人,罗宛琪想起之前柳致知所说佛教肉身菩萨的事,又想到自己看过几本网络小说,其中有天眼透视赌玉情节,书上说佛家有天眼通,不由问到:“**师,刚才听说高旻寺有肉身菩萨,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施主,高旻寺以前有肉身菩萨,这倒是真的,神奇倒不神奇,不过是世人不明佛法真相。柳施主刚才所说,你想一想就能明白。”德悲说到。
    “我听说佛门和尚修行,能有天眼通,能透视,不是有没有?”罗宛琪又问到。
    德悲一笑,没有正面回答,说了一句:“神通不敌业力!”弄得罗宛琪有些摸不着头脑。柳致知见此,插了一句:“修行正念正心,求正法,不以神通为念,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不过是一种缘分而已。”
    “施主果然聪慧!”德悲赞到。
    “大和尚过誉了,我只不过是口头禅!”柳致知谦到。
    “你是口头禅,我亦口头禅;两个闲罗汉,看山不是山!”德悲鼓掌而笑。
    “大和尚果然是一个闲汉,我却要去看天中塔!”柳致知也笑了,起身告别,德悲也合什相送:“天中塔可以一观,听听塔上风铃声,也可洗涤尘劳!”
    “多谢大和尚!”三人合什相谢,一出了门,罗宛琪迫不及待地问到:“师弟,你和那个大和尚打什么机锋?大和尚说我有真心,是个福人,还有你只喝茶,一言不发,大和尚说你有慧根,我都给搞糊涂了!”
    “你说了一大串,让我回答那个问题?”柳致知见罗宛琪急急说了一大段,他反而不着急。
    “那就一个个回答,先说我为什么是个福人?”罗宛琪见此也知自己有些着急。
    “你当然是一个福人!大和尚的茶从世人角度评价,的确不怎么好,你平时喝的茶肯定比他好!”柳致知说到。
    “那当然,师姐是什么人,爷爷朋友送那么多好茶,本姑娘虽不是品茶专家,好坏还是喝得出,难道大和尚说的是这点,不对吧?”罗宛琪先是得意,接着又有一点怀疑望着柳致知,是不是在敷衍她。
    “当然不是,你口渴有茶喝,并不因为做客而虚伪奉承,所以是真心,真心之人,口渴得饮,当然有福。”柳致知说到。
    “你确定就这么简单?”罗宛琪还是有些怀疑。
    “生活简单些更好,不要人为想复杂了!”柳致知有些无奈地说到。
    罗宛琪一想也是,便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转向柳致知身上:“我们都回答喝茶的感觉,你却什么也没有说,大和尚居然说你有慧根,那又是怎么回事?”王元良也很好奇。
    “喝茶嘛,茶的滋味只有自己喝了,才能知道,别人描述得天花乱坠,你也不能真正知道茶的滋味,只有自己喝才行。”柳致知说到。
    “我明白了,下次再遇到和尚,我就一言不发,只管喝茶,不就行了!”罗宛琪想到一个法子。
    “这没有用,禅机之间,是一种心灵间契合,相互之间,根本没有理xìng逻辑,就如你用东西敲竹子,自然有声音,禅之间对话,好像是一种本能反应,根本不需要你用心去思考,如平静水面自然有天空白云的倒影。”柳致知说到。
    “那你与大和尚说什么有人无人又是打得什么哑谜?”罗宛琪又问到。
    “不过说我们两人情况,大和尚身处佛寺,自然在红尘之外,无人干扰,心中清净,便是在无人之境,我身在繁华都市,能保持一颗清净之心,无尘世的事情烦扰,自然如入无人之境。”柳致知笑着解释,两人连连点头。
    “你怎么懂得这些?”罗宛琪像是发现什么新大陆一样打量着柳致知。
    “平时闲下来多看些书罢了。”柳致知倒未多说。
    说话间,三人已到了天中塔,一塔凌云,天气虽闷热,没有什么风,但塔高处,还是有些微风,高挑的檐角挂着的檐铎,也就是常人所说的风铃,传来清脆的叮当声,让人胸中闷热感立消,心情立刻平静下来。
    三人仰头观看,就是罗宛琪,也感到自己心静了下来,看了一会,三人入内,却见塔的底层有一位老僧,沿着内墙正在转着,一边手捻着念珠,口中念着经文,三人进来,老僧头也未抬,旁若无人,柳致知知道对方在转经,便没有开口,三人轻手轻脚,以免打搅到这位僧人。
    三人让过老僧,上了第二层,又往上爬,最后爬上了最高层,眼界立刻开阔,天中塔当rì建于此,就是一座风水塔,以锁住三河,镇住水灾。
    三人在最高层,一河南去,奔瓜洲而入长江;一河向东北而去,直入扬州,东北文峰寺中文峰塔清晰可见,一河从寺北向西,奔仪征而去。三河汇于塔边,高旻寺位于西南,河东岸是一个尼庵:莲花庵。河上时有船只经过,掀起一些小浪拍岸。
    耳边传来风铃的悦耳的声音,王元良是本地人,指着西向的河,对两人说:“那边称为仪扬河,我家就在河南岸,离此寺有三四公里的东石村,也算一个有些历史的地方,那边有两个村,一个叫东石,一个叫西石。当地人称为东石人头和西石人头,再过去便是仪征的朴席,之间也是一条运河分界,叫乌塔沟,以前曾有一座乌塔,后来毁了。朴席的草席全国闻名,在扬州也买得到。”
    “东石人头和西石人头,这名字挺有趣,难道有什么传说?”柳致知问到。

99。 孤岛独僧悄然立
    “当然有传说,古书《三侠五义》上面就提到那个地方。”王元良自豪地说,实际上《三侠五义》是清代作家所写,年代并不能算久远,可以算得上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勉强算得上古书。
    一听有故事,罗宛琪立刻来了兴趣:“什么传说,说出来听听?”
    “这条运河早就有了,河南河北的人过往只能通过摆渡,就是渡船,靠人力的那种,撑渡船的叫梢公,以此作为营生。这rì,老梢公船停在岸边,从岸上走来两个女子,上船要到对岸去。谁知一上船,船一下子沉下去不少,梢公一惊,说:‘怎么这么沉,你们是石头做的!’话音一落,船沉了下去。后来将船捞上来一看,船东舷和西舷各坐了一个石头人,原来这两个女子就是石头人成jīng,走到这里,被人叫破了真身,化为原形。这两个石人就被当地两个村子人抬回去建庙祭祀,称之为石婆婆,两个村子改名为东石人和西石人。”王元良说到。
    “那两人石人还在吗?”罗宛琪问到。
    “在!建国后的一系列运动中,庙宇被砸,石人却被有心人砌入猪圈的墙中,后来宗教政策放开,又被人取了出来,当地村民集资,重建两座小庙,在当地香火还不错。”王元良说到。
    “人们为什么重建庙宇,是石人显灵吗?”罗宛琪不解地问。
    王元良也说不清,柳致知插言说:“人往往是需要一个信仰,这应该是当地人一种信仰依托,越是信,一些巧合的事就归到它们身上,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人们往往将一些想不通的,巧合事归于神灵,香火就越发好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平衡,当地人心中就有一个神灵,也许神域就这样形成,类似远古时代图腾信仰。”
    柳致知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心中似乎触动到一些东西,细想又摸不着,难道其中蕴含一些什么道理,既然想不通,那么就不想。
    “我发现你有些神神道道,你是不是将来想出家?”罗宛琪装着恶狠狠拷问柳致知,柳致知一笑,没有回答,只是极目远眺,在这一带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在高处视野很开阔,不像申城,高层建筑太多。
    罗宛琪见柳致知没有回答她,眼光向远方望去,心中一动,也向远方望去,这一望,心胸倒开阔不少,一时间也不再说话,塔顶立刻安静下来。
    柳致知甚至有一种恍惚感,三河水汽似乎在此汇集,恍惚间对水又多了一些了解。
    “师弟,我们该下去了!”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罗宛琪有些不耐烦了。
    这一声,将柳致知从恍惚中唤醒,柳致知心中暗叫可惜,当rì建天中塔时,肯定有风水大师指点,柳致知从刚才感受中知道此处不简单,能汇三河气势于一点,应该算是三河水龙之灵枢,如果赖继学在此,说不定收获更大。
    “那我们就下去吧!”柳致知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三人下楼,那个老僧已不在。
    王元良也向两人告别,柳致知两人出了天中塔,便向寺内西部的放生池而去,放生池水面很大,可以算是一个小湖,湖中有岛,却没有桥梁相通,来去得靠船,岛上也有殿阙,当空架有钢缆,如电线一样与岛上相通,柳致知之前听庙中僧人说过,此岛是一些僧人闭关之地,一入岛,修行不告一个段落,往往不出岛,饮食通过空中钢缆由滑轮牵引过去,在岛上几乎与世隔绝,看来高旻寺是有一些真正佛门修行人,不知他们有无神通,柳致知冒出这个念头,转眼在心中又自嘲,真正佛门修行人并不太看重神通,自己到底算一个俗人。
    “师弟,你看,这里好多小乌龟甲鱼!”罗宛琪叫了起来,“一个个小头小脑,好可爱!”
    柳致知低头一看,放生池中码头边,一眼望去,一大遍的小乌龟甲鱼,应该是不少善男信女在此放生,便笑着说:“这是寺中放生池,应该是信徒买来放生,这么大的水面,多少年下来,恐怕其中也有不少大家伙。”
    柳致知甚至有一种想法,其中会不会有jīng怪,这么大的水面,又没有人捕捞,有没有水中生物开了灵智,此处是佛寺,就是有生物开了灵智,耳闻目濡之下,也不会为害世间。
    “那边岛景sè不错,可惜上不去,咦,岛上好像有人,是个和尚,他在上面干什么?”罗宛琪说到。
    柳致知也发现了那个和尚,立刻引起他注意,事实上他比罗宛琪更早一些发现这个和尚,那和尚却面朝西方,背对着两人,一身黄sè袈裟,默默转动念珠在诵经,声音根本听不见,柳致知却发现空中有一种奇特的波动,这种波动柳致知很熟悉,当rì在申城小巷中普济事受yīn阳师伏击时,多亏一位大师以大悲咒破去了yīn阳师的百鬼夜行,那念诵大悲咒时出现的波动与此同出一辙,这是一种念力成就的表现,也就是说,湖心岛上这位闭关的和尚,也成就了念力,在佛门中,成就念力就已不是普通和尚,算是迈入真正的修行者行列。高旻寺作为国内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柳致知正在感慨,听到罗宛琪问他,便回答:“他在闭关,你之前也应该听寺中和尚说过,放生池中小岛是高旻寺中僧人闭关之处。”
    “闭关,闭关是练内功还是修炼什么**?”罗宛琪不自觉地认为柳致知这方面懂得很多,向柳致知进行请教。
    “是佛门一种修行,静心澄虑,以求悟通一些佛理!在闭关期间,外缘不问,心力集中一点,以期产生智慧的火花。”柳致知解释到。
    那位和尚背对着他们,心灵沉浸在一种特殊状态,根本没有在意两人,实际上也没有发现两人,两人的存在,对他来说,不过是背景而已。
    “我们还是回去找一下孙爷爷他们,吃过饭,他们在寺中休息一下,下午住持德林大师将讲经,然后引导他们打坐静修,时间也差不多了。”罗宛琪说到。
    “也该回去了,我们在外面转的时间不短了,你的jīng神很足,中午也不睡午觉!”柳致知点点头。
    “当然了,在车子上睡了半天,jīng神早就养足了,你说孙爷爷他们打坐静修为了什么?难道为了成佛?”罗宛琪边往回走边问到。
    “他们是修福缘,以期来生能往生极乐!”柳致知淡淡地说到。
    “你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罗宛琪没有想到柳致知这么说,在她心中,柳致知是一个现代青年,受现代科学影响,应该对这些存疑才是。她不知道,柳致知走到这一步,思想在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实面前才扭转过来。
    “我相信!你不知道,我爷爷也是一个佛门居士,他走的时候,在之前就知道自己去的rì子,由玉佛寺觉醒法师护持,于玉佛寺坐化,觉醒法师说我爷爷已往生净土!”柳致知提到他爷爷,声音有些低沉,并不悲伤,而是感叹爷爷时运不济,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办法修行,但爷爷却走到了这一步,爷爷真是不简单。
    罗宛琪见柳致知声音低了下来,以为自己引起了柳致知的伤感,连忙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爷爷已经去世,依你所说,你应该高兴才是,往生净土是一种福份!”
    “我不是伤感,而是感慨爷爷的一生,也许净土是在我的心中!”柳致知后半句声音很低,罗宛琪并未留意。
    两人走着说着,前面出现一个大香炉,香烟袅袅,这是高旻寺的镇寺之宝,其实来时罗宛琪就见过,当时因为人多,注意力并未放在这个上面,而且当时已时近中午,听说高旻寺有斋饭,心中好奇,她还未吃过斋饭,别人说是素餐,她注意力在斋饭上。
    现在一见,便拉着柳致知,让他为自己拍照,罗宛琪开始摆造型,柳致知为她拍了数张照片,她也拉着柳致知,给柳致知拍了两张,柳致知并没有拒绝。
    两人来到禅堂时,大家已经就坐,都是坐在坐垫上,柳致知和罗宛琪与孙老唐老点头打了个招呼,并未出声,整个禅堂很安静。
    柳致知两人在众人后面的蒲团上坐下,罗宛琪学着众人散盘而坐,柳致知也是一样,他本来可以用双盘而坐,但大家均是散盘,除了那些真正的和尚用的是双盘。柳致知不想突出自己,他平时虽用双盘,那是他筋骨都控制自如,而孙老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平时也未练过。
    德林住持讲了一段佛经,仈jiǔ十岁的老和尚,声音洪亮,可见有一定功行,柳致知看得出他与自己不同,自己除了正常功课外,很注重术法神通,毕竟自己与人动手次数不少,而德林虽神气足,jīng神很好,却根本不能动手,对术法神通之类可谓一窍不通,但yīn邪之物也不能近他的身。
    讲了半个多小时经,众人起身活动了一下,舒展一下有些麻的腿脚,然后开始打坐,居士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僧侣,打坐功底很弱,除了柳致知除外。
    三支炉香点了起来,众人闭目垂帘而坐,一时禅堂之中彻底静了下来,窗外传来风铃的叮当声。

100。 陋巷茉莉曲,帘底纤纤人似月(上
    东关街上,柳致知和罗宛琪漫步其间,罗宛琪打着一把油纸伞,只有他们两人,其他人都不在,昨天打坐静修后,住宿在市区的西园宾馆,一场夜雨过后,今天却是一个晴天。在富chūn吃过早点后,其他人去了大明寺敬香。大明寺位于蜀岗之上的平山堂,也是全国闻名的佛寺,唐代东渡rì本的鉴真和尚就出自大明寺。
    罗宛琪却不想去,昨天在高旻寺参禅静修,罗宛琪禅是未参到,腿却麻木了,坐到最后,如坐针毡,幸亏柳致知用手在她腿上点了几下,缓解了感觉,不然早就坐不住了,今天听说到大明寺,怎么也不肯去了,孙老他们也不勉强,柳致知本来就是被罗宛琪拉过来的,当然也留下陪罗宛琪。
    两人先到了富chūn茶楼不远处的个园,谈到园林美术,轮到罗宛琪来教导柳致知,在美术方面,罗宛琪不仅jīng通玉雕,对许多方面都是很强,到底家学在那里,而柳致知这方面就弱了不少,甘心做一个听众,一个受教育者,罗宛琪终于找到做师姐的感觉。
    从个园后门出来,经花局里,两人一路穿巷,向南到了东关街,太阳已见威力,罗宛琪买了一把漂亮的纸伞,撑着纸伞,别具风情。
    顺着条独具特sè的古街逛着,很是惬意,边逛边和街边的商铺老板讨价还价,买些小的纪念品,感觉有些累了,便在一家卖豆腐脑的店中歇脚,要了两杯冰镇绿豆汤,边喝边谈话。
    “还是师姐我英明,要是去大明寺,又和昨天一样活受罪,师弟,你说我们这几天怎么玩?”罗宛琪征求柳致知的意见。
    “今天就在东关街和附近一些巷子转转,明天嘛,还是问问当地人,听听他们的意见!”柳致知说到,见店中客人很少,也正常,谁在大夏天没事顶着太阳闲逛。
    柳致知见服务员小妹在附近,便喊了过来:“小妹,问一下,扬州景点有哪些出名的,如何玩最舒服?”
    服务员小妹说到:“先生,景点有瘦西湖、平山堂,园林中最具代表的有个园、何园,想舒服可以乘船,从水上游扬州。”
    “那我们明天就水上游扬城。”罗宛琪心动了,让她在烈rì下步行,她可不太愿意,柳致知也没有什么意见。
    两人在店中歇了有半个小时,两人和服务员小妹闲聊,打听扬州风土人情,显得很悠闲。歇得差不多,两人出了店,依然慢慢逛,卖旅游纪念品的店很多,不过种类并不多,比较有特sè的是扬州三把刀,还有酱菜之类,另外毛绒玩具也是挺好的,不过大夏天,罗宛琪并不感兴趣,柳致知一个男的也提不起兴趣,另外就是一些小玉器,罗宛琪却是行家,柳致知虽然近几个月来学玉雕,也算行家,但对玉器的知识根本比不上从小就在玉器中长大的罗宛琪。
    两人在一家专卖小玉器的店铺,并不大,店主是一个中年人,见两人对玉器感兴趣,立刻热情介绍,柳致知目光落在一只玉蝉,是仿照古代葬玉的玉琀,粗一看,古拙简洁,细细一看,却是毛病不少。
    老板见柳致知目光落在玉琀之上,连忙将玉琀递给柳致知:“这是汉八刀工艺,玉石采用和田玉,虽是边角料,也是难得,老板真是好眼力!”
    罗宛琪在一旁偷笑,想看一下柳致知的眼力:“师弟,你看看这件东西怎么样?”
    “师姐,你不是知道我对玉了解并不多,不过此物却不是什么好东西,汉八刀刀法矫健、粗野,锋芒有力,粗看很像,细看却差了许多,刻痕虽粗放,但却不连贯,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多次反复所成,就雕工只能用拙劣来说;此琀已抛光,很像和田玉,从刻痕中可以看出质地疏松,有此特征的,很可能是京白玉,根本不是和田玉。”柳致知评价着,旁边有一对情侣也停下来看玉件,听柳致知这么一说,也是挺感兴趣看着柳致知手中玉琀,老板脸sè就不好看。
    “老板是行家,我是关公面前玩大刀,这是都是小玩意,便宜,不过几十元,真正好东西,不会这么便宜,大家都是混口饭吃的。”老板这么一说,柳致知倒不好再说什么,将东西还给了老板。
    那一对刚来的小情侣中女的目光落在一串绿sè珠串上面,这是一个手链,珠子s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