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张纵横-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赵雍又笑道:“府上简陋,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张相国,望张相国不要见怪。”“无妨。”张仪微笑着喝了一杯薄酒。“对了,在下今日偶得一件宝贝,要与张相国共同欣赏。”赵雍抱拳道。“好。”张仪抱拳回敬。“来人,将宝玉拿上来给张相国欣赏。”赵雍一声命令,一个侍女便端着一块手掌大的碧玉呈到张仪面前。“这块宝玉名为和氏璧,据说来源于楚国,在下不久前才从古玩店得到的。张相国觉得如何?”赵雍淡笑道,可谓是笑里藏刀。
赵雍以前就听说过张仪曾因和氏璧被偷一案而蒙冤逃离楚国,现在他将和氏璧呈到张仪的面前,摆明是要给张仪难堪。张仪见到和氏璧,恨不得立即将和氏璧砸碎,当初要不是因为和氏璧被偷,他又怎么会蒙冤逃离楚国,又怎么会离开那个心爱之人。张仪的心中更是怒火中烧,不过一想到大局,他还是要忍,当下又笑道:“果然是好玉。”“呵呵。”赵雍淡笑着示意侍女将和氏璧拿走。张仪随即敬赵雍一杯酒,然后敬道:“不知太子殿下如何看待秦赵结盟一事?”
赵雍轻抿一口酒,忽然扔掉酒杯,沉声道:“我想起来了!”“想起什么?”张仪笑着问。赵雍淡笑道:“国君之所以不见张相国,是因为不想与秦国结盟,他还吩咐我,酒宴过后,便要请张相国和其他秦国使团人员离开赵国。”“啪!”张仪拍案大怒道:“你们分明是羞辱于我!”听到赵雍这么说,张仪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不错。”赵雍冷声道:“现在天色刚暗,你们现在走还不摸黑。”张仪起身踢开酒桌,而后朝门口走去,并冷声道:“太子殿下,未来战场上见。”
“好。我等你。”赵雍悠哉地端起一杯慢饮。看来秦赵之战在所难免了……
;
第116章 犀首动员三晋
更新时间2011810 13:01:26 字数:2134
冬去春来,四月回暖。小草发芽,枝叶嫩绿,花儿含苞待放,正是春色渐浓。魏国大梁城上大夫府中,惠施正在请公孙衍喝酒。酒桌上摆了五坛美酒,桌旁惠施与公孙衍面对面而坐。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公孙衍狂饮了十几杯美酒,直让一旁的惠施看呆了眼。公孙衍喝罢,惠施不禁鼓掌赞道:“贤弟好酒量!愚兄自愧不如啊。”“惠兄过誉了。”公孙衍爽朗笑道。此时惠施将近五十岁,而公孙衍刚过四十,公孙衍称惠施为兄长正得惠施的欢喜。
惠施微微一笑,问道:“贤弟可听说近来秦赵之事?”“捅穿了天的事,在下怎能不知?”公孙衍自斟自饮了一杯美酒,语气淡然地说道。“依贤弟之见,秦赵之战结果如何?”惠施自斟了一杯酒,挺认真地问。
“难分战果啊。”公孙衍淡淡一笑。“为何?”惠施问。“因为该到我们出场了。”公孙衍的语气十分坚决。
快马加鞭,疾驰王宫。公孙衍到了王宫,便轻松潇洒地走进去。此时魏襄王在凤仪阁,听内侍总管说护国军师有要事求见,便立刻传召。
片刻之间,公孙衍便大步向前,朝魏襄王深深一躬:“参见大王。”“军师找寡人有何事?”魏襄王一边看着奏章,一边饶有兴致地问。“特为收复河西之事。”公孙衍朗声道。“哦?”魏襄王微喜,问道:“军师的意思是时机已到?”“正是。”公孙衍爽朗一笑,豪气地道。
“军师有何妙计?”魏襄王放下奏章,认真地问。“光靠魏军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所以微臣要到赵国邯郸和韩国新郑去说服赵肃侯和韩宣王联手抗秦。”公孙衍大手一摆,正声道。“赵国哪方面寡人不担心,但是韩国……”魏襄王担心韩国会记恨自己先前发兵与秦军攻占宜阳一事。
“大王不必为此担忧。”公孙衍拱手道:“微臣可为大王奔走斡旋,必可联合赵韩两国大军共同伐秦。”“好。”魏襄王拍案叫好:“就依你计!”
俗话说先易后难,而公孙衍偏要先难后易。公孙衍身怀魏襄王的诏命王书,带着几名护卫策马扬鞭出了大梁便一路南下,向韩都新郑而去。“大人,赵国对魏国的意见没有韩国大,我们为何不先去赵国?”一名护卫在公孙衍旁边骑着马问。公孙衍爽朗一笑,豪气地道:“要是能说服韩国,还用担心说不服赵国吗?”“哦。我明白了。”护卫豁然大悟。
一到新郑驿馆,公孙衍便向管事递上魏王文书,管事又经过一番功夫,传到了韩宣王手上,韩宣王打开布帛文书,只见:“拜韩国宣王:韩魏本为晋宗,虽有不合,仍可为兄弟。昔日寡人误中秦国奸计,发兵宜阳,现在想来,十分对不住韩国。寡人在此特再向大王道歉,望得大王原谅。所谓冰消融,前嫌释。为表寡人诚意,愿派大军助韩国夺回失地,望大王能体谅寡人一片苦心。再拜首。魏襄王,四年四月。”韩宣王见文书中魏襄王言辞恳切,心中对魏国的怒火稍减,当下传令两日后朝会上接见公孙衍。
公孙衍接到韩韩王召见的消息,便很快做好准备,等待韩宣王的召见。两日后的朝会上,公孙衍潇洒大步,任由清风拂动衣襟和长发,顷刻之间,公孙衍已到达会朝殿门前。韩宣王传召,公孙衍继续大步进殿。公孙衍一进殿,众人眼前顿时一亮!此人进殿来四面一扫,人人都领略了那双炯炯生光的眼睛。只见他快步上前,深深一躬:“魏国军师参见大王。”“免礼。”韩宣王淡淡笑道:“先生前来,所为何事?”公孙衍见韩宣王明知故问,当即拱手朗声道:“伐秦!”
“伐秦?”韩宣王问:“秦军厉害,韩军怎是秦军的对手?”“一国军队不行,可以三国军队联合。”公孙衍微微一笑,说的很轻松自然。“先生的意思是?”韩宣王问。“三晋联合,共伐暴秦。”公孙衍正声道。“六国联军尚被秦军打退,三晋大军可是秦军对手?”韩宣王提出疑问。“当然。请容许在下讲一件事情。”公孙衍抱拳敬道。“请说。”韩宣王摆手恭请。
公孙衍拱手一敬,朗声道:“赵魏韩三国的前身本是晋国。昔日晋国之强,天下共知。尤其是晋文公励精图治,更加强盛晋国,于是便有后来的城濮之战的胜利,进而称霸中原。晋国之强,直令西方秦国翘首仰望。当时虽有西霸秦穆公,亦是敢想而不敢动。晋国的强大,令秦国一百年来始终踏不出函谷关半步。如此事实在眼前,大王难道不明白一个道理吗?”
“什么道理?”韩宣王还真是不明白公孙衍的意思。“当时晋国所以强大,在于晋国人民团结一致,互相信任。”公孙衍道。“这与三晋联合伐秦有什么关系?”韩宣王问。“大有关系。三晋本为同宗,互相信任度自然远胜六国联军,若能合在一处,必为精锐之师,伐秦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公孙衍豪气地道。
“嗯。说的有理啊。”韩宣王点点头,道:“先生言之甚是。不过伐秦对韩国有什么好处?”“敢问韩国西面是什么地区?”面对韩宣王的提问,公孙衍正声反问。“乃秦国的商於之地。”韩宣王道。
公孙衍微微一笑,道:“大王可派五万大军进攻商於,商於的几千秦军必定受不住,而今秦赵恶战,秦军主力在河套边缘。远水救不了近火。商於附近宜阳郡的秦国守军必会援助商於。等宜阳的秦军一走,韩国可出动三万大军,魏国便出动两万大军协助进攻宜阳。宜阳有失,河西的秦国守军必会调部分兵力进攻宜阳。到时候,魏国便派出十万大军直取河西,再北上与赵军会合,共歼秦军。如此连环计,必可奏效。”
“好!”韩宣王拍案同意。
公孙衍说服韩宣王,相约出兵后便一路北上,直到赵都邯郸。经过一番周折,公孙衍又说服了赵肃侯,命令赵军极力拖住秦军主力,配合韩魏联军西进秦国。
三晋对秦,公孙衍意气风发,却不知战局会有何变数……
;
第117章 合三晋伐秦
更新时间2011810 13:01:53 字数:2129
公孙衍说服了赵魏韩三国君王,相约依计出兵,相互配合。
这第一战便是赵军主力在河套边缘与秦军主力的一次恶战。
秦赵两军本在益阳郡对峙,但公孙衍说服赵肃侯后,便下令主动出击。此次赵军以太子赵雍为主,国尉肥义为辅。自从太子赵雍在六国联军伐秦之战中一举收复河套,在全军中的威信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暴增。此次秦赵之战便是赵雍一心主张的,他恨不得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接到赵肃侯的王命后,赵雍心中大喜,一想到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赵雍便兴奋的睡不着。于是连夜请来肥义商量战略。肥义十分敬佩赵雍的胆识,也对赵雍忠心耿耿。二人便促膝长谈,秉烛议事。
两日后的傍晚,秦军营地一如往常清静无事。这令秦军主帅司马错心中实为着急。秦军已来河套征讨一个多月,可赵军就是坚守不出,无论秦军怎么喊骂都是一样。司马错清楚,再不尽快结束战事,军中的粮草便很快见底。身为秦国第一名将的司马错绝不容许自己领兵出征却无功而返,于是召来五位副将商议趁夜强攻的计划。
另一方面,益阳城内赵雍与肥义正调集赵军主力在校场誓。赵雍站在点将台上昂首挺胸,器宇轩昂,拔出佩剑指天高呼:“将士们,今晚便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大王有命,杀敌二十者,赏赐黄金百镒,封百户侯!”“喝!喝!”校场上的将士听到杀敌有赏,士气高涨。赵雍继续高声道:“杀敌五十者,赏赐黄金千镒,封千户侯!”“喝!喝!喝!”赵军将士的士气更加高涨。“取得秦军主帅司马错的首级者,赏赐黄金万镒,封万户侯!”“喝!喝!喝!喝!”赵雍越说越有鼓动性,赵军将士的士气高涨到顶峰。“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全军将士务必舍生忘死,马革裹尸!现在,出征!”
司马错在主帅营正与五位副将商议夜袭益阳郡的战略。忽然听见四周喊杀声连片响起,司马错与五位副将大惊,急忙呼叫守卫。一个守卫奔跑进帐,禀道:“主帅,赵军夜袭我军营地。”“好啊!”司马错拍案叫绝:“本帅未找你们,你们到送上门来了!”司马错立即命令副将道:“传令下去,全军不要慌乱,立即反击!”“是!”五位副将领命而去。
秦军骁勇善战,赵军也个个训练有素,再加上士气高涨,十万秦军对上十万赵军,竟然是赵军占了上风,直将秦军打退到益阳郡南部,那里是河套边缘,地形坡度逐渐增高,不利于步兵作战,但适合骑兵攻击。
司马错下令秦军将士后退一步者必斩不赦,秦军开始以铁骑部队为先锋开始反击,赵军也以武灵铁骑部队为先锋,与秦军继续展开血战,只见战场上沙尘滚滚,刀兵相接,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嫩绿的草地……
就在赵军与秦军交战的时候,韩宣王命令大将军韩成、左将军韩卫率领五万韩军进攻商於。韩军将士受到韩宣王的王命赏赐的鼓励,士气大振,五日内连破三关,直逼到商於城下。韩成命令大军强攻商於城,城中的五千秦军立即进行殊死抵抗,然而始终寡不敌众,临危之际,秦军守将派人急传信给宜阳的秦军守将,要他分兵来援。宜阳的秦军立即派出一万铁骑前去救援……
公孙衍与左将军晋鄙、右将军邓锋率领十万魏军在去河西的半路,突然接到哨兵来报:“禀报主帅,韩军进攻商於,商於的秦军坚守不住,派人传信给宜阳的秦军,宜阳的秦军已经出动大部分兵力赶往商於救援。”“好!再探!”公孙衍心中大喜,因为事情正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一旁的晋鄙问:“军师,为何你能料定宜阳的秦军会救援商於?”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曾经做过秦军的统帅,自然清楚秦军的规制。秦王曾颁布十大军制之中有一条为若遇紧急战况可自行决断,无需禀报上峰。这样省去来往传命的麻烦,避免贻误战机的情况发生。这是秦王的高明之处,但现在却是我们的可趁之机。”公孙衍表情掩不住欣喜,十分从容地道。“军师,下令吧!”一旁的邓锋请命道。
“好!”公孙衍朗声道:“邓峰将军,你率领两万大军前去宜阳配合三万韩军进攻。”“是。”邓锋领命率军而去。“晋鄙将军,你率领五万大军继续向河西进发。切记,等宜阳的秦军向河西的秦军告急,河西的秦军出动兵力救援宜阳后,你再挥军攻打。”“是。”晋鄙领命率军而去。邓锋、晋鄙率军离去后,公孙衍命令道:“其余将士听令,立即随本帅北上进军益阳,同赵军夹击秦军!”
赵魏韩三国大军互相配合进攻秦军,秦军东西奔走救援十分吃力。三晋联军伐秦的消息传到咸阳,赢驷大为震惊,随即命张仪、樗里疾、魏章、嬴华想办法应对。嬴华得知此次联合三晋伐秦的主谋正是自己以前的上司公孙衍,心中大为愤怒,随即向赢驷请命:“大王,请容许臣弟率军攻打公孙衍所部,臣弟一定将公孙衍那个忘恩负义之人的首级取来!”
“嬴华将军不可莽撞。”张仪摆手对着嬴华道:“公孙衍曾是秦军统帅,对于秦国的军制自然熟悉不过,此次他联合三晋设下连环计,让我军大为吃亏,因此不可意气用事。”“那你说该怎么办?”嬴华急道。“是啊。”赢驷问:“相国有何妙计?”
张仪拱手敬道:“如今之势,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料,必须实行‘先舍后得’之计,果断撤出一些地区的兵力,集中起来保住不可丢失的领地!如此才可避免全线崩溃。”“事情真有相国说的这么严重?”嬴华问。张仪点头。
“末将赞同张相国的主张。公孙衍太了解我军的情况了,必须使出极端招数,否则难有胜算。”说话的人正是次于国尉的军尉魏章。
“好!是该下决心的时候了!”赢驷大手一摆,命道:“此事由张相国亲自督办,一定要将三晋大军彻底击溃!”
;
第118章 各有胜负
更新时间2011811 18:07:54 字数:2221
艳阳高照,天朗气清。
公孙衍率领三万大军已经到达益阳郡五十里外,忽闻探子骑马来报:“主帅,秦军与赵军经过一场血战,现双方已停战,进入对峙阶段。”“再探。”“是!”“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公孙衍心中十分欣喜:“终于可以和司马错一较高下了。”
公孙衍率军继续前进,行了几里,又闻探子骑马来报:“主帅,秦军不知为何迅速撤离。”“撤离?”公孙衍心中微惊,问:“秦军向什么方向撤离?”“西南方向。”探子禀道。“西南方向?”公孙衍心中思量:“司马错这是何用意?”“主帅,会不会是秦军见我军前来支援赵军便怯战逃离?”一个副将猜道。“秦军绝对不可能怯战,司马错更加不会怯战。”公孙衍在心里坚定地道:“他这么做一定是另有用意的。”
“主帅,秦军已撤,我们是与赵军会合,还是赶去河西支援我方将士。”另一个副将请示道。“河西?对,就是河西。”公孙衍大致猜出秦军的目标,便下令:“全军立即掉头向河西进发!”他又指示一个副将:“你带两个人前往赵军营地,告知赵军主帅,秦军怯于赵魏联军而撤退,今秦军已向进发,望赵军能出动兵力支援魏军夺回河西。”“是!”那个副将领命而去。
秦国函谷关,张仪与樗里疾亲自坐镇指挥前线的秦军。张仪与樗里疾坐在关内郡府的大堂里。樗里疾道:“相国下令调回国尉所部七万大军坚守河西,那公孙衍是否会猜出你的用意?”张仪淡淡一笑,道:“会。”
樗里疾道:“那么公孙衍就会立即率军与正在河西之地东部的魏军会合,共同进攻河西,甚至会请赵军相助,那么赵军是否会支援魏军?”张仪又是淡淡一笑,道:“不会。”樗里疾问:“为何?”张仪轻轻地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也为樗里疾倒了一杯,然后悠哉地喝了一口,道:“赵国过于保守,打仗重在保领土不失,军队若有太大伤亡,便会先行休养生息,将战事延迟。若是事不关己,赵国更加不愿费力气援助他国。这是赵国的优点,也是赵国的缺点。”
樗里疾接着道:“如今赵军与我军血战之后,必定伤亡惨重,所以赵军会先顾自己,而对于魏军的要求则会找借口敷衍。”张仪会心一笑:“不错。”
赵军主帅营,赵雍派人点算了伤亡人数,发现竟达四万五千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忽闻魏军副将来访,赵雍即传。魏军副将将公孙衍的意思告知赵雍,赵雍听后点点头,心中很想再与秦军干上一仗,但想到赵军已经伤亡惨重,便顿时阴了半边脸。
赵雍淡声道:“此事本帅知道了。你回去禀报公孙将军,待赵军稍作休整,便去援助魏军。”“是。”魏军副将随即回魏军复命。
公孙衍率军在去河西的路上,听到赶来的副将来复命:“主帅,赵军主帅承诺在赵军稍作休整后便来援助我军。”“好。”公孙衍忽然问道:“赵军伤亡情况如何?”副将答道:“大概伤亡四五万。”公孙衍听后不禁呆呆看了那个副将两眼,然后感叹道:“看来赵军真的要休整了。”
秦国函谷关内,张仪依旧坐在大堂里悠哉地喝茶。坐在一旁的樗里疾道:“大概司马国尉率军就要赶到河西了,而公孙衍所部也快要到河西了。”“是啊。”张仪淡淡点头。“下一步相国打算怎么办?”樗里疾问。
张仪轻抿茶水,道:“撤出宜阳守军,然后调去全力支持商於的守军。”樗里疾问:“如此一来,韩魏联军岂不轻易夺得宜阳。”“是的。”张仪点头。“相国的意思是弃宜阳而力保商於?”樗里疾问。
“是的。”张仪放下茶杯,道:“韩魏联军占领宜阳后,魏军便会立即进去河西,而韩军则是坚守宜阳,我部调去支援商於的兵力便无需担心后有追兵。进攻商於的韩军见自己的部队拿下了宜阳,而我军又派兵增援,便会好汉不吃眼前亏,从商於撤出,进而调动主力进驻宜阳。而此时商於之地便可万无一失了。”
樗里疾问:“韩军收复宜阳后是否会调出兵力支援魏军夺取河西?”“不会。”张仪道:“韩军好不容易才夺回宜阳重镇,当务之急便是确保宜阳无失。韩国是三晋中最弱的国家,它不敢赌,因为输不起。”
“最后三晋联军便剩下魏军独支,为夺回河西,魏军不得不冒险与我军主力展开决战。”樗里疾淡笑道。“不错。决战很快就会到来。”张仪举起茶杯又悠哉地喝起来。
半个月后,九万秦军与九万魏军在河西之地东部对峙,准备进行彻底的决战。魏军主帅营,公孙衍一方面部署大军准备与秦军决战,另一边耐心地等待援军的消息。公孙衍与晋鄙、邓锋正在主帅营商议军情,忽闻一个信使跑步来报:“禀报主帅,赵国太子赵雍说赵军还需休整,一时之间无法来援,请主帅领军等待一些时日。”
“报!”又一个信使跑步来报:“禀报主帅,韩国大将军韩成说韩军要分兵驻守王都和宜阳等西部防线,暂时没有多余兵力来援我军。”“知道了,你们下去吧。”公孙衍有些无奈地道。“是。”两个信使恭谨退下。
晋鄙听到消息后,有些气愤地道:“什么休整防守,依末将之见,韩赵两国根本不想派兵来援。”“不错。”邓锋有些气愤地道:“韩赵两国分明是过河拆桥。”“两位将军,这就是政治啊。”公孙衍有些感慨。“军师,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晋鄙问道。“鼓舞将士与秦军决战,无论如何都要夺回失地,哪怕只有一部分!”公孙衍坚定地道。
烈日炎炎,寒风阵阵。沙场争锋,血腥寒栗。
秦军与魏军再次在河西之地展开决战,两方各不相让。魏军战斗力较弱,死伤较多,魏襄王随即调五万大军支援。在公孙衍的领导下,魏军艰难地夺回河西东部两郡。此时秦王赢驷向魏襄王提出议和罢兵,魏襄王见夺回了两郡,为了避免伤亡更多,便欣喜答应罢兵。
三晋伐秦,以魏军为主对抗秦军,历时三个月,双方各有胜负。就在双方打得如火如荼、不可开交的局面时,秦魏两国君主通过政治外交结束战争。然而,更大的战争并不会因此而遥遥无期……
;
第119章 谋划联楚
更新时间2011812 13:25:37 字数:2070
公孙衍合三晋伐秦大振六国合纵信心,尤其是魏国。魏襄王得公孙衍这一大才之将,笑的是合不拢嘴,于是在公孙衍班师回朝后便封公孙衍为上将军,统领魏国军政。
远在燕国的苏秦听到公孙衍合三晋伐秦取得一定的胜利的消息后,也是异常兴奋。公孙衍这一伐秦之战,可谓是大为巩固合纵势力。苏秦决定趁势再建当初强大的合纵联盟,于是连夜修文书发给六国君主,倡导六国建立以齐楚两大强国为中心的合纵联盟。
苏秦倡导六国再会盟的消息传到咸阳时,赢驷正一个人在东殿吃午饭,他无需侍女和太监侍候,他吃的很节俭:一盘炒牛肉,两盘水煮青菜,一壶薄酒。赢驷左手端起酒杯,右手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正准备先进肉后喝酒。内侍总管匆匆来报:“大王,樗里疾大人有急事求见。”赢驷听后放下酒杯和牛肉,道:“传。”“是。”内侍总管恭谨退出。不一会儿,樗里疾手中攥紧一封竹简文书快步进殿,到达赢驷面前,见赢驷正在吃饭,鞠躬敬道:“打扰大王用膳,微臣失礼。”“无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