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元-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铁管挺好的啊!”李伯升反复地看了看,“这铁匠的手艺不错,能把精铁砸成薄片,再弯曲成这种形状,这加工过程一定是非常麻烦的,人家要二两工钱,也不算多。”

“不算多?我本来还以为他能给我一根能够使用的铁管呢,现在根本没法使用,这二两银子,算是打水漂了。”张阳心疼坏了。

“不知大哥要用这铁管做什么?为什么这铁管还达不到大哥的要求?”李伯升问道。

做什么?说出来你也不懂!张阳白了他一眼,不过,转念一想,这李伯升原来是个术士,应该对物理和化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吧,虽说这年代还没有这两门学科。

“你还记得咱们的突火枪呢吗?”张阳问道。

“当然记得了,丘义那么勇猛的一个蒙古人,最后这么容易就解决掉了。多亏了突火枪。”李伯升说道。

“可是为啥后来我没有再用过啊?”张阳问道。

“因为没有火药了呗,放心吧,大哥,硝石和硫磺这两种东西,我一直在找。”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用竹子做得突火枪承受不住火药的压力,用过几次,竹子就炸裂了。”张阳说道。

“所以大哥就想用铁管做威力更加巨大的突火枪?”李伯升问道。

“是啊,”张阳对李伯升敏锐的思维比较满意,否则自己说的话对方不懂,那就是对牛弹琴,说着也没劲。

“现在在一些精锐的军队中,已经开始装备火铳了,知道什么叫火铳吗?”

“不会就是用铁管做的突火枪吧?”李伯升问道。

“恭喜你,答对了,”张阳有些欣慰,这李伯升还真是一点就通。

“现在在元朝的一些军队中,枪管是生铁管做的,比竹管能承受的压力大幅度提高,威力、射程和耐久度比突火枪高得多,它的子弹,主要以石块和铅弹为主,所以这种火铳被命名为‘石火矢’。”既然是研究轻武器的,对火器的发展史,张阳当然特别熟悉了,在这元朝,已经将突火枪改进为这种石火矢了。

“而大哥想用精铁制作,这样比元朝的的火铳威力还要大吧?”李伯升问道。

“是的,火铳的关键,就是这个枪管。”张阳说道。看来这个时代的工匠技术水平,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滑膛枪的枪管就这么难以制造,线膛枪就更没法做了。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可是要是刮风或者下雨,这火铳是不是就点不着了啊?”李伯升问道。

“我太喜欢你了!”张阳欣喜异常,刚才的抑郁也都一扫而空,看来自己在这里是有传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居然让这个炼丹士能接受,还能举一反三。

那就多和李伯升说点吧,自己的专业知识,一定要在这个大元朝大放异彩。

“用明火来点燃火铳,这是最种落后的发射方式,除了这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燧石。”张阳说道。“我们在火铳上设计一种击发机构,用精铁制作一个装有弹簧的击锤;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

怕李伯升不懂,张阳一边说,一边在甲板上比划着。

“大哥,你这法儿真高明!”李伯升由衷地佩服,自己这大哥,自从上次落水之后,就变了一个人似的,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大哥都会搞出来,上次的连击弩使用起来就是得心应手,这次听他讲解的这个火铳,那威力就更是巨大了。

张阳笑了笑,刚才他说的这个东西,就是撞击式燧发枪,这可是大概三百年后才能出现的东西,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雷汞就甭想了,现代的子弹底火,那就没法制作了。有这个燧发枪,就已经大大领先这个时代,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回头来看这个时代,自然有一种优越感。

“而且,我还要改进一下。”张阳越说越起劲,这些天来,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自己制作的连击弩使用顺手,那是因为可以快速发射,保持持续不断的杀伤力,虽然射程不远,但是只要箭仓里的箭没有用完,那对方就休想近身。

“我们的这个火铳,要设计成可以持续射击的武器,和连击弩一样,在火铳的上面设置一个弹仓,将发射用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张阳将这个重磅炸弹抛了出来。

连击弩为啥好用?射速快,持续射击能力强,要想将火铳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必须让它具有快速射击能力,全自动的导气式自动步枪原理复杂,要求的加工工艺高,那就土法上马,这半自动的武器也能称霸天下了。武器不是万能的,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担没有武器却万万不能。

石火矢算个啥,百万大军算个啥,所向披靡的骑兵部队算个啥,在我这半自动的火铳前面,统统都是浮云!

李伯升明白了,脸上闪现着激动的神情,自己这老大,发明的这武器,明显就是针对朝廷的,在这乱世之中,武力才是根本,有了这武器,崛起于草莽之间,纵横于百万军中,最后荣登九五,也不是难事。

“可是,咱只是个设想,咱现在缺银子啊!”张阳这一句话,又将那光辉的形象打回了原型。

第四十四章 淮左名都

一个穷光蛋,却在惦记着吃大餐,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装备这些武器,是要花银子的,而且,想要大量的装备,那就需要很多的银子,没有钱,什么也干不成。

基地里的劳工已经有了,每天的开销,就是一大笔钱,虽说粮食不愁,但如果在这个月底不给他们工钱的话,那会大大影响自己的声誉,当包工头,也是很有压力的,得对手下的一帮人负责。

“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铺一条路子,让我们的精盐生意,迅速地做大,做强,占领市场,赚取大把的银子。”张阳说道。

这次来扬州,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在扬州城找到自己大批精盐的买主,随着自己精盐提纯的规模化,高邮附近的地区很快就会饱和,毕竟能吃得起精盐的大户就那么多,给自己的精盐多一条销路,自己就多了一条赚钱的渠道。

张阳抬起头来,目光望着遥远的天际。

这次去的是扬州,自从张阳成为张九四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运盐来到这么远的地方。

淮左名都的扬州是江南的大都市,自然不是兴化,高邮,泰州这些小地方可以比的,纵观全国,恐怕比大都还要繁华,无他,只因这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枢纽,纵横交错的水路,让这里成了一个交通枢纽。自从两淮盐运司盐运使设立在了扬州之后,扬州变得更加热闹了,南来北往的盐商们,都汇聚在这里,这里的盐产量占整个元朝的三分之一,盐课收入占整个元朝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多,是元朝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

而且,江南自古多美女,扬州更是烟花女子,风流雅士最喜欢的场所所在。有道是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离扬州越来越近,江面上的船也越来越多了,大部分都是盐船,偶尔还有两淮盐运司的巡逻船,在江面上来回穿梭,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抽查这些盐船,看是否有违规携带私盐的,只要查到,不是就地正法,那也得被在牢里关几年了。

自古盐都是官方垄断,这是从春秋战国就开始的了,食盐是生活必须品,可以不吃肉,可以不饮酒,但绝对不能不吃盐,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每个朝代,对贩私盐都是从严处理的。

但仍然有人在干,其中的利润太丰厚了,海水就在那里,不煮白不煮,穷苦的老百姓,也就是通过偷偷煮点海盐,才能不被饿死。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时扬州的景色,一定美不胜收,现在虽然已经是盛夏,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但仍然是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江南水乡,那特有的温柔之乡。

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远处一座高高的宝塔耸立,尖尖的塔尖直刺云霄。

靠近扬州城,两边的各种亭阁,画楼,多不胜数,偶尔还会飘来伴随着古筝的风流雅唱。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里自古就是青楼的绝佳所在,大大小小的院子多不胜数,多少才子贵族,流连于温柔乡里,夜夜笙歌。虽说到处都在动乱,但是并不打搅名士佳人的风花雪月。

这里就是有钱家少爷的销金窟,君不见画鼓清箫估客舟,朱竿翠幔酒家楼。城西高屋如鳞起,依旧淮南第一州。

张阳正在观赏,忽然眼前一亮:一艘雕琢华丽的画楼阁船,缓缓驶来。

只见船头高挑,楼栋奢华,大红朱漆,挂满了粉色的花帘。

虽然看不到里面,可是听得一曲婉转动听的歌声传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声音如洞箫般悠扬,带着江南女性特有的柔弱,婉转抑扬,如道行云;音质澄净,空明动听,听得张阳无限遐想。

有钱人,真会享受,这简直就像是现代的有钱人,开着游艇,带着一群只穿比基尼的美女,到海上纵情享受。

两船擦肩而过,张阳使劲眺望,只见里面隐约有一群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绰约,如云似水。刚才的歌曲,应该不是清唱,而是歌舞生平。

画栋朝飞南抚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瞬间,张阳仿佛有一种错觉,自己仿佛不是一个低微的运盐工,而是这艘船上,坐着的正在饮酒的那个男人,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欣赏着佳人的歌声与舞蹈,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哥,我们快要靠岸了。”一个声音,将张阳拉回了现实。

张阳扭头看了一眼,是四弟士信。他那机灵的眼睛,已经在河岸上扫视很多遍了。

前面不远处的码头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船,船帆早已放下,但是大部分的船上,桅杆顶端还飘着小旗子,旗子上的字虽然看不清,但不用说,肯定是个“盐”字。盐船的标志,太明显了。

“嗯,知道了,吩咐大家,做上岸前的准备。”张阳说道。

这次运盐比较简单,只需运到盐商的盐仓里,交割了盐引,就算完成了,至于盐商再运到什么地方去,那自有盐商自己的盐船。

为了运盐的方便,盐商在扬州东关城外沿河的岸边都设有盐仓,方便运盐。

在扬州城里,盐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官府设置了两淮盐运司盐运使,这里是整个江南临海盐场所产官盐销售的集中地,皖、鄂、湘、赣等地的食盐,都是通过这里转运的,盐商们通过买卖盐,已经成了整个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

大的盐商们,都是和官府相勾结,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贵族官员的代表,可以购得大批盐引,大量贩运官盐,而每引盐,都可以多要损耗,四百斤一引的官盐,可以变成七百斤。

扬州盐商,又雅又俗,亦儒亦商。

第四十五章 交接官盐

这次的盐,是运给一个姓何的盐商,何家在扬州城里也算是数得上的大盐商,据说他们的背景很硬,和大都某些贵族有关系,因此,这次运的盐,在盐场装船时,就是按照一引七百斤来装的,剩下的三百斤,是不需要课税的,这中间的利润,那自然是非常深厚的。

盐船慢慢接近了何家的盐仓,外观非常明显,沿岸的大盐仓里,何家的盐仓盖得非常显眼,虽说只是仓库,也是青砖外墙,琉璃外檐,处处透漏出高雅,旁边那种简单用草席盖起来的仓库,相较之下,就异常寒酸了。

何家的盐仓,足足有二十多个,占据了沿岸的一大片地方。

抬眼望去,只见那里已经有几个盐船停靠在那里了,运盐的盐工正在搬运船上的盐,一个穿着华丽的人,站在旁边指指点点。

不用说,这个人一定是这里的掌柜了,只看那指点江山的身姿,就知道是做惯了指挥下人的工作的。

他看到这边又有船要停靠过来,眯着眼,慢慢地走了过来。

船帆已经放下,盐船靠着惯性,慢慢地驶近了岸边,士义和士德两人在船尾掌舵,将船身缓慢地侧过来。

“咚。”一声轻响,整个船身,停靠在了岸边。

李伯升先跳上岸,扯着缆绳,捆在岸边的桩子上,防止船晃动立刻。

张阳定了定神,看着在岸边等着的那位大老板,想着说句什么话客气客气。

张阳踩着船帮,上了岸,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奶声奶气的一个声音。

“你们是哪里来的啊?”话语中充满了傲慢与不屑。

真好笑,这么大个人了,语音听起来和十几岁的奶油小生一样,看来这大户就是不一样,仅仅一个看仓库的掌柜,就这么会保养了。

“回掌柜的话,小的是白驹盐场的,来给何老爷送盐。”张阳毕恭毕敬地回答。

“嗯,白驹盐场的?怎么现在才到啊?”

“最近几天风不是很大,船行得慢。”张阳说道。

“嗯,你们这船运了多少啊?”

“何老爷要得急,加上盐场所有的库存,终于凑够了一共是一百四十担盐,二十引。”张阳说道。

白驹盐场只有一百多灶户,又用的是落后的烧海水蒸发取盐的方法,产量不是很高,平时也就是供应附近几个大城市的使用,很少能卖到扬州来,这次一下要了这么多,盐场的司令非常重视,命灶户日夜熬盐,才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凑足了二十引盐,这已经是平时一个月的产量了。

(元代盐场机构: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钩一员,从九品,还有其他没品序的小官,比如张阳,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头目。)

“盐引呢?拿来我看看。”

张阳赶紧把盐引递了过去。

“嗯,数目正确,把盐挑上来,我看看成色。”

“士信,挑一担盐上来。”张阳向士信说道。

士信立刻挑着一担盐,踩着搭好的跳板,咯吱咯吱地一颤一颤上岸。

来到奶油掌柜的面前,士信放下扁担。

“放心吧,我们盐场的盐,质量非常好,虽然不能和青盐比,也算是海盐中的极品了。”张阳说道。

奶油掌柜打开盖子,抓了一把出来,在阳光下仔细查看。

嗯,虽然有些发黄,但是中间还算比较干净,没有什么杂质,极品就免了,普通海盐还是算得上的。

他把盐放在嘴边,舔了舔。

张阳一阵恶寒,看他这样子,怎么和电视剧里面的毒贩子买hailuoyin时的步骤一样啊,先看,再尝尝,一会儿不会点着了吸两口吧?

“怎么样,我们白驹盐场的盐,质量不错吧?”张阳说道。

“什么不错,真是差劲!”奶油掌柜的语气虽然严厉,但在大家耳中听来却是无关紧要,差不差劲你都得要,盐引你都买了,还能不要盐啊,这就是垄断企业的好处了。

“分量上够了吧?”奶油老板说道。

“这个你放心,我们白驹盐场秤盘和总催大人(都是官名,没品序,直接负责管理盐的生产和收储)亲自动手过秤的,绝对一两不少。”张阳笑呵呵地说道。

“嗯,这还差不多。”奶油老板说道:“那就都搬上来吧,搬到天字号仓库。”

天字号仓库?张阳摸不着头脑,“哪个仓库啊?”

“右边第二个,你连个天字都不识,怎么当纲司牙侩啊?”奶油掌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哦,是右边第二个天字号仓库啊。”张阳说着,给士信摆了摆手。

士信会意,趁着这个空挡,赶紧让大家卸船。

“谢谢掌柜!还没请教掌柜尊姓大名呢!”张阳讨好地说道。

“叫我冯掌柜就行了,我是这里的大掌柜。”奶油掌柜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说道。

“冯掌柜如此年轻有为,难怪扬州城里都说何老爷家里,最有前途的就是冯大掌柜呢!”张阳开始编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纲司牙侩,这个拍马屁的活儿是一定需要掌握得炉火纯青的。

果然,奶油掌柜一听张阳这么说,脸上笑容绽现,“那当然了,在何家,我是最有可能接替丁掌柜成为大掌柜的。”

“到时候小的还需要冯掌柜多多照顾呢!”张阳说道。

张阳干的,是类似公关小姐的活儿,或者说叫市场部经理,这体力活儿自然不用动手。他一边和冯掌柜拉关系,一边扭头看了看,手下的这班兄弟,已经开始将船上的盐向仓库里面。

一直看着众兄弟将盐全部搬上了仓库,张阳才松了一口气。

“冯掌柜,天字号仓库已经接收了一百担盐。”一个伙计过来报告冯掌柜。

“这么快就搬完了?”冯掌柜感觉时间只过了一小会儿,看着旁边,那艘三层大船,还在不停地搬着呢,他又看了看自己的伙计。

“我们这是小船,一共就是一百多担,人又多,当然快了,”张阳说道。

“嗯,这倒是。”既然伙计都说搬完了,那应该就是搬完了,可能刚才和这个小兄弟聊得起劲了,不知觉中,时间过得快了。他那双眯着的眼睛中,忽然闪过一丝光芒。

“冯掌柜,既然盐都已经搬到仓库里了,您也接收了,那麻烦您给我在这文书上签字,我好回去复命。”张阳说道。

“好的,随我到账房去。”冯掌柜说道。

(今天第二更送到,大声喊一句: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第四十六章 进入扬州城

“小兄弟,别在盐场里干了,跟着我干吧!”冯掌柜一边挥毫签字,一边和张阳说道。

“这…多谢冯掌柜抬爱,小弟先行谢过了,以后小弟要是在盐场混不下去了,肯定来投奔您。”张阳推辞道。

笑话,宁为鸡首,勿为蛇尾,自己好歹也是个运盐工中的小头目,过来当你的小喽啰?算了吧,基地正常运转之后,那就是个印钞机,到时候这小掌柜,自己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我是二公子的人,二公子以后一定会坐上家长的位置的。跟着我,一定会有个好前途的,小兄弟,回去好好想想吧!”冯掌柜推心置腹地说道。

“嗯,我一定会好好考虑的,多谢冯掌柜!”张阳敷衍道。

出了账房,看着飘着朵朵白云的蓝天,看着远处的青草绿水,张阳突然心情大好。

运盐的事情忙完了,下来就该是去办自己的正事了。

回到船上,众人都在一旁等着了。

现在停的只是盐仓的码头,卸完船,就得给腾开地方,一会儿还会有船来装盐或者卸盐的,因为扬州的盐业,实在是太繁忙了。

“开船,到了前面东关码头,我们停船,上岸去逛逛扬州城。”张阳说完,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视了一遍,最后落到士信脸上。

看我干吗?天哪,不会是让我看船吧?我想去扬州城里看看,我不想守在船上!士信暗暗想到。

“士信,等会儿进了城,你陪我去走一趟。”张阳说道。

“好,没问题!”士信顿时满脸喜悦。大哥这话,今天听起来这么顺耳,这么温暖,这么富有一个大哥应有的情操…

“伯升,这几天你劳累了,就在船上歇着吧,你需要买什么,我给你捎来。”张阳说道。

“嗯,知道了,我什么都不用买。”伯升回答道,不知什么时候,他手中拿起了那根铁管,在一边把玩着。

能够持续射击,威力巨大的火铳?真想早点见到这样的武器,拿在自己的手中,和大哥一起,打跑这些天杀的蒙古鞑子!李伯升心中涌起这样的想法。

解开绑在岸边的绳子,升起了帆,盐船借着东风,缓缓向东关驶去。

河道里面盐船密集,简直就像堵车的公路一样,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盐船,张阳这样的小船反而有了很大优势,船小好掉头,和车流中的自行车一样,见缝插针,再堵的道路都能过去。

挤到了码头,找到了一个位置,挨着密密麻麻的船停了下来。

看着两边高大的三桅大船,众人简直就像矮了半头一样,抬起头来,都看不到人家甲板上面的船舱。

“走,上岸去。”张阳说道。

士信早就健步如飞,第一个冲上了岸。

张阳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次之所以没有对他“特殊照顾”,因为张阳要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需要士信这个“准盐贩子”的参与,自己一个人去,总有点孤掌难鸣的感觉,思前想后,还是带着士信,他的经商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

不过,如果他知道后来士信受到的“待遇”,一定会后悔这个决定了。

“哥,我想去二十四桥看看。”士信说道。

“不行!”张阳板着脸说道,自己这个弟弟,还没开始赚大钱呢,就开始想着花天酒地了,二十四桥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妓院所在,老子贩盐赚的钱,还没达到小康生活呢,你就想过大款的日子,那可不行。

“那你叫我跟着你干吗?”士信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