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恐怖的人狼城-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真是遗憾。”兰子向老修女鞠了躬,便催促我走向门口。修女在说完最后一句话后,就好比蜡像一样动也不动。在蜡烛的火光中,她的身影被留在不断摇曳的黑暗里。

如同冥福尼所说,刚才带我们来这里的年轻修女,已在走廊上等待,“我送你们到玄关。”

我们安静地跟在年轻修女的后面来到一楼。建筑物里还是一样一片寂静,只听见我们的脚步声。

走出建筑物后,刚才的凉意瞬间消失殆尽,暮夏炎热的空气将我们包围。湿黏的汗水不断渗出,我赶紧拿出手帕。

迈开步伐,我问兰子:“怎么了,兰子?你要接受他们的提议吗?”

“也没有啦。”兰子直视着前方,“还没决定,算是还在观望中吧。”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你去法国呢?”

“这倒可以调查一下。立刻联络九段记者,说不定他那边也有一些和德国失踪事件有关的事情呢!”

“咦?跟德国的事件有关?”

“应该有吧。”兰子把双手盘在胸前,“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反而可以这样推测:说不定贝尼迪克教派不希望我们去调查那件事,所以才想用别的诱饵吸引我们。”

“这么说来,那起失踪事件难道是那边的天主教教会干的好事?”由于太过于惊讶,我这句话几乎是喊出来的。

“这点并不清楚,但也是可能之一。所有的可能性,我们都必须考虑。从事侦探这份工作,必须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

“是呀。”我坦率地点点头。

兰子停下脚步,转向我,“总之可以确定的是,现在一定有什么非同小可的东西开始蠢蠢欲动。说不定我们也是当中的齿轮之一。可是,一旦启动后,大概就无法让它停下来了。”

“非同小可的东西?你是指命运之类的吗?”我感受到一股无法言喻的寒气,小声地问。

兰子再度迈开脚步,接着,她用有如自言自语般的细微声音回答:“没错。所以,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我们要仔细观察接下来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一直以来也都是这样,既然事态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就算我什么都不做,事件也会自己找上我。而相对地,我只需要看清事实,最后再解决它就好。”

第三章  预兆与疑惑

1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任何关于德国集体失踪事件的消息。另外,造访东洋耶稣会后,我们原本担心法国是否也发生了什么事件、意外或犯罪,但也都没有任何相关的讯息传来。

那一天,我们从青山回到家后,兰子便仔细地再次重新检查自己的剪报册。接着,又打电话给九段记者,然而却都徒劳无功。兰子在找的当然是可能在法国发生——抑或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可能是一起让社会大众——或是即将知道的我们——感到震惊的重大事件。再不然,就是一宗威胁东洋耶稣会的宗教事件。

就像日本一样,法国每天也都会发生各种事件,诸如意外、自杀、谋杀、恐吓、诱拐、示威游行、恐怖攻击……但是我们在寻找的却是一般常识无法判断的奇妙命案、诡异犯罪,或是不可思议事件;虽然这些用词可能不太恰当,不过我们要找的并不是平凡事件。

我们只发现一件可能和法国天主教教会有关的线索。那就是一个名为“蒙塞古叙事诗教团”的新兴宗教的事件。

该教团是基督教宗派之一,凭着特殊教义,信众人数持续增加。他们在邀人入教或募捐时的态度十分强硬,因此不断惹出麻烦,最后,该教团的教主因诈欺罪、诱拐罪及骚动罪,被提起告诉。由于警察势力的介入,再加上教主早已潜逃,因此该教团在实质上已经几乎濒临瓦解。

这起事件对法国的贝尼迪克天主教派而言,并没有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也不可能成为东洋耶稣会的心头罣碍。是故,我们不但无法得知冥福尼为何那么担心;对于她究竟想告诉兰子什么事情,更是毫无头绪。

在那之后,我们定期与九段记者联系。虽然他已经竭尽所能,但由于那是发生在国外,因此搜集资料似乎非常困难。而这段期间,兰子则接触一些其他案件,一如往常地过着忙碌的生活。其中包括发生在青森县的“巨大野兽出没事件”、栃木县的“僧侣连续杀人事件”、广岛县的“钟乳洞夜光怪虫事件”等震惊社会的大事。

当然,兰子和我从没有忘记那则新闻报道,以及东洋耶稣会的问题。然而,我们却只能静观其变,期待事态能够有某种形式的进展。

这样不上不下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我们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小步。某天夜里,九段记者拨了一通电话过来,告诉我们欧洲那边传来一些新资料,要我们到《多摩日报》一趟。因此,翌日——十月二十日,星期二——傍晚,兰子与我便前往位于八王子市的报社。

“我们到公司外面去喝杯咖啡吧,接待室实在太煞风景了。”

抱着资料的九段记者带我们来到附近一间装潢具现代感、气氛恬静的咖啡店,店里客人并不多。

喝了一口巴西咖啡后,兰子迫不及待地问:“所以,那起事件的消息是……”

“让你们等这么久,真是不好意思。对方终于主动联络我们了。由于透过通讯社询问德国,根本没用,所以我就写信给一位到欧洲采访的摄影记者朋友,请他帮忙调查。现在终于收到他的回音了。”

“真是麻烦你了。”兰子礼貌地点点头,向他道谢。

“不会。我本身也对这起事件很感兴趣。”

“那现在我们知道些什么呢?”

兰子倾身向前,同时九段记者也将他手中的文件摊在桌上,“只知道与德国集体失踪事件相关的事情。法国方面,我也请通讯社的朋友帮我确认。在德国事件发生后,法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外电报道。要是扣掉政治、战争和时尚类的新闻,法国可说是一个稳定又无聊的国家。”

“那么,德国传来的消息又是什么呢?”

“那个啊……”九段记者的口吻突然变得热切,“我们发现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喔!简单地说,那起失踪事件的经过就像之前报纸上登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可以再补充的。报上说德国观光旅游招待的公司是老牌的费斯特制药,该公司为了纪念创立一百周年,赠送给爱用者的礼物。企划的名称叫做‘德国观光名胜与中世纪古城之旅’”

“这么说来的话,这在德国应该是件大事吧?那间公司一定也慌了手脚吧!”兰子抱着期待地说。

但九段记者投来一个意有所指的眼神,摇了摇头,“不。那并没有成为轰动的话题。”

“为什么?”兰子问道,我和她一样感到讶异。

“不可思议吧?”九段记者轮流看了看兰子和我,“为什么明明有那么多人失踪,却没有引起骚动呢?”

“是啊。”

接下来,九段记者道出一个令我们想像不到,大感意外的理由,“听了理由之后,兰子和黎人一定都会吓一跳。因为接受费斯特制药旅游招待的人们,在结束德国境内的观光行程后,全都平安回家了。所以,集体失踪的报道立刻就被否认、修正,最后那篇报道就在暧昧不明的状况下无疾而终了。”

兰子轻轻喘息,眨着她美丽的双眼,“那么,那篇报道是误传罗?”

九段记者皱起眉头,仿佛怕被人看见似地,小心翼翼地走向我们,“有一半是误传。不过,另一半却是事实。”

“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呢?”兰子带着认真的眼神询问。

“对呀,九段先生,请不要卖关子了。”我也很受不了他那种语带玄机的讲话方式,于是抱怨。

九段记者搔了搔他那头杂乱的头发,“其实是这样。今年六月,确实有一个十人左右的旅行团到德国旅游;旅程途中,所有团员都无故失踪了。而且,这些人到现在依旧还下落不明。这一点的确符合外电的报道。”

“那么,到底是哪里有误呢?”我更不明白了。

“失踪的人和费斯特制药所招待的旅行团成员根本不是同一批人。”

“你说什么?”兰子和我双双愕然,异口同声地说。

“也就是说呢,正规的旅行团成员在预定的行程结束后,全部都安然返家了。但是警方调查后现除了正规的旅行团外,还有另一个旅行团,而失踪的旅行团就是这个。”

兰子听完后,眼睛闪耀着光芒,“九段先生,请等一等。你是说在同一时期有两组规模相当的团体同时去旅游,而报道的媒体把这两个团体搞错了?”

“看来似乎是这样。”九段记者伸手拿起咖啡杯,点点头。

“这完全是凑巧?”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凑巧,但这是事实。”

兰子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说:“警方发现了什么?”

九段记者摸着长满浓密胡须的下巴,“事情的开端是这样的。那些失踪者的家属或公司主动向警方报案,表示前去旅游的人到该回来的日子却还没回来,要警方协助搜寻。所以,警方便侦办主办旅游招待的费斯特制药以及负责企划行程的旅行社。可是,费斯特制药和旅行社却都极力否认发生意外或事件。他们都表示客人在旅游行程结束后,全都平安回家了。

“事情的演变奇怪得令警方感到相当困惑。为了慎重起见,警方向他们要来旅行团成员的联络方式,然后一一确认名单上的人员。结果,警方发现制药公司和旅行社并没有说谎。的确,制药公司举办了一场免费旅游招待,但是旅行团完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也没有卷入任何事件。

“警方虽然常惊讶,但还是发布新闻,表示先前的报道纯属误传。不过,警方依旧继续进行调查,最后,发现除了费斯特制药的旅行团外,还有另一个旅行团,而失踪的旅行团其实是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这一点我并不清楚。不过,听说向警方报案并要求协寻的人们,从头到尾都深信那些失踪的人员是参加费斯特制药所主办的旅游。”

“是他们搞错了吗?”

“可能。”九段记者双手抱胸地回答,但是很明显地,他自己也不相信。

“真的好奇怪。”兰子用她纤细的手指卷着散落在耳边的头发,那是她大脑开始运作时的习惯,“如果是福尔摩斯,他这时大概会说:‘我有预感这起事件将会演变得极其特殊!’”

“嗯,我也有同感。”九段记者同时望向我。

我想了想,于是插嘴,“可是,如果只有一个人搞错就算了,那么多的人同时宣称遭遇到同样的事情,还真是奇怪。”

“对呀,是有点怪。”九段记者说。

兰子眯起眼睛,喝了一口咖啡,“去报案的人们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是不是有什么明确的理由,才让他们这样认为呢?”

“不。最伤脑筋的是根本没有其他物证。有一名报案者宣称他那位去参加旅游的朋友曾给他看过一封信,而那封信是费斯特制药寄来的旅游招待邀请函。但是警方到失踪者的家里搜索时,却完全没有发现那信函。”

“旅游招待不是抽奖的奖品吗?那么,说不定费斯特制药为了要确认得奖人的资格,所以请中奖人在集合时,要出示邀请函呢?所以在他们家里才找不到。”

“啊,有些宴会好像也常这么做。”

“我们姑且把失踪的旅行团称为A,结束行程后平安返家的正规旅行团为B吧。这两组旅行团都在同一个地方观光吗?”

“不,日期虽然一样,不过观光地点却不同。两组旅行团的旅游日都是从六月七日星期日到六月十四日星期日。不过到了预定的结束日期,A团的成员却没有一个人回家。这一点是最大的差异。”

“他们的行程是……”

“A团在慕尼黑集合,顺着莱茵河往下,然后经过一个叫做特里尔的城市,再前往最终目的地银狼城。至于B团,则是从汉堡出发,参观威玛以及一些童话故事街道,然后顺着莱茵河往上,最后在慕尼黑解散。路径跟A团正好相反。”

九段记者拿出B团的德文旅游简介,以及参加者的名单给我们看。这两份文件都是拷贝自费斯特制药所提供的资料。兰子拿起这些资料仔细确认,“所以说,B团并没有去银狼城?”

“是啊。在B团的旅游计划里并没有打算停留在银狼城,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去那里。”九段记者耸耸肩地说。

“A团的人们是在哪里失去联络的?”兰子拿起A团的旅游行程资料。这份资料是警方在调查之后制作的。

“根据警方的调查,最后一次有人在特里尔附近,一个叫做萨尔布鲁根的城镇看到他们。他们是在六月九日晚上住在特里尔的旅馆,第二天早上有好几辆黑色轿车停在旅馆前面。他们全搭上轿车,然后在萨尔布鲁根的餐厅吃午餐。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见他们。”

“轿车?”

“是啊,据说好像是宾士还是什么大型的豪华轿车。他们从萨尔布鲁根沿着国道南下。无论如何,所有搭上车的成员要不是在前往银狼城的途中,就是在抵达银狼城后失踪的。”

我把所能想到的状况提出来,“有没有可能是发生意外?”

“如果全部的车子都发生意外,那么问题应该会出在那些轿车的所属公司,可是却也没有任何骚动啊。”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绑架或逃亡呢?”

“嗯。不过应该不是绑架,因为没有接到绑匪的勒赎要求。逃亡的可能性也很低。那群失踪的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全都不一样,思想上或政治方面也没有共通点,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理由这么做啊。”

一瞬间,我突然想像出一些非常愚蠢的情节。会不会是外星人搭着太空船来到地球,然后偷偷把他们给绑架回去了呢?或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空间,突然出现一个通往异次元空间的裂缝,而他们通通被吸入裂缝中呢?

兰子像是咬着牙般缓缓地低声道:“那些人到底有没有抵达他们的最终目的地银狼城呢?”

九段记者用力地摇摇头,“不知道。他们可能停留在银狼城时,遇到了什么事情。总之,现在没有任何线索,也没有任何证据。”

兰子注视着九段记者,“有任何关于银狼城的资料?比如说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堡、位在哪里、主人是谁之类的。”

“这个嘛……兰子,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虽然报上也有报道过,不过也只提到这座城堡位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是一座只存在于历史的古城。”

“也就是传说中的城堡?”

“没错。”九段记者点点头。但我却无法接受,于是抱怨:“可是,如果这座古城确实存在,但警方却说找不到确切的地点,这不是很奇怪吗?”

“但这是事实!没办法。说不定可能还有其他隐情呢。”

兰子闭上眼睛沉思,“这座古城之所以这么神秘,或许是因为其中隐藏着什么可怕的秘密唷。”

2

兰子张开眼睛,将视线再次投向桌上的资料,“九段先生,请给我看一下失踪人员的名单。”

九段记者翻找着桌上散乱的资料,然后取出了一张纸,“嗯,就是这张。”

兰子将纸放在我和她之间,让我也能看到。纸上写着以下这些德国人的名字,以及他们详细的身家背景。

汉斯·柯纳根

阿格涅丝·柯纳根

赫鲁曼·费拉古德

提欧多尔·雷瑟

约翰·杰因哈姆

珍妮·杰因哈姆

卡尔·谢拉

莫妮卡·库德

沃尔达·布洛克

马贝特·艾斯纳

突然从地球上消失的十个人……我看着这份名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怖。

兰子仔细地确认过每个人名后,接着又查看这些人的住址和工作。结果正如记者九段所说,包括性别及年龄在内,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共通点。

失踪者的职业有音乐老师、珠宝商、考古学教授、银行行员、建筑业者、女演员等等,可说是五花八门。而他们也散居在德国各处,如约翰尼斯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纽伦堡和海德堡等地。这么说来,他们参加同一个旅行团纯属巧合,因此若想从这里推敲出一行人失踪的原因,可谓是白费心思。目前不论德国警方还是我们,几乎都没有线索,因此想找出集体失踪的理由,近乎不可能。

九段记者叫来女侍,要她再送一杯饮料。兰子在女侍将饮料送来后又提出问题,“失踪的人既然是参加旅游行程,所以有找到企划行程的旅行社吗?”

“不,还没找到。”

“可是旅程途中,不是曾投宿旅馆、游览莱茵河吗?帮他们预约、付钱的人又是谁?”

“旅途中所有开销都是由一个叫做汤玛士·福登的人,以个人名义支·付的。像是游览莱茵河的船只和前往特里尔的火车包厢也都是用他个人的名义预约的。看来,他应该是旅行团的领队。这些都是旅馆和铁路局的工作人员的证词。”

“那个人的来历?”

“很可惜,我们只知道他的外貌。据说他是个脸颊消瘦,个子很小,年龄大约五十多岁。他打电话预订饭店,所留下的住址是在海德堡,但那只是一间租来的办公室,等到警方去调查时,早已退租了。据说福登曾经在慕尼黑的旅行社工作,不过这起事件发生时,他早已离职,所以根本找不到他。”

“他也和其他观光客一起失踪了吗?”兰子的眼中闪耀着光芒地确认。

“这点就不清楚了。因为没有任何人向警方报案他失踪。所以,也无法循线查出他的身份。”

“参加旅游招待的人就只有名单上的人吗?”

“好像是吧。因为目击者的说法都一致。因此,包含福登先生在内,失踪者应该有十一人。”

十一个人……人数如此之多,令我不禁在心里打了寒颤。

“这起事件是不是跟什么犯罪案件有关?”我问兰子和九段记者。

九段记者伸了懒腰,挺起胸膛,把手交叉在胸前,“你是指他们可能全都被谋杀,或全遭到监禁吗?如果是一、两人倒还有可能,可是失踪的人数总共有十一人耶。黎人,你觉得他们卷进什么样的犯罪里呢?”

我想了想,却想不出任何可能。“我不知道。现在没有什么战争;他们所搭乘的船也不可能沉到大海里。”

“对啊。而且,就算是船沉了,也应该会留下一些残骸呀。”

看来,这起事件似乎足以与凭空消失的玛莉·莎莉丝特号相提并论。

“九段先生,我想问一个有点奇怪的问题。失踪的那些人真的存在吗?”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便提出来。

“什么意思?”九段记者眨着眼睛反问。兰子也看着我。

“也就是说,失踪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骗局。所有人的名字都是假名,旅行团也是他们捏造的。如果是这样,在他们脱下假面具的瞬间,不就等于突然从这世上消失了?”

“如果真是那样,事情就简单多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我刚不是说了,失踪者的身份和住址都很明确,而且其中不乏地方上的名流或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有女演员呢!另外,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也真的存在。所以你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兰子轻笑,斜眼看着我说:“黎人,那些人为什么非要撒这么大的谎呢?特地组成一个旅行团,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再故意凭空消失?我有点想把最近黎人提出的那些荒唐无稽的间谍小说题材,拟出一个架构来。你可别说什么魔鬼党之类的非现实团体,正计划要征服世界喔!”

“不是啦……算了……”

“你也别说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是苏联的KGB或是美国的CIA在搞鬼。间谍在暗中活动的说法在麦可·伊尼士的《哈姆雷特复仇记》里已经够多了。如果你要把间谍小说那套搬到现实来,那外星人绑架的说法还比较有可能呢。”

“我知道啦。”

兰子露骨的讽刺让我不禁脸红了起来。她是正统推理小说至上主义者,因此对我最近经常读早川书店出版的“口袋推理系列”的007和拿破仑·索罗(译注:Napolen  Solo,美国拍摄的间谍影片)一事,相当不满。她认为阅读那类的书是堕落的行为,而且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她才会语带厌恶地这么说。

然而,九段记者却没有笑,“你说得没错啦,兰子。不过黎人的话也不是不可能喔。我们因为身在这么安全的日本,所以才没有感觉。听说在冷战时期,欧洲各国的情报员可是器张跋扈得很。”

“好吧,那把这个说法也列入考虑。”兰子若无其事地说,“还有什么其他的消息吗?”

九段记者挥动着双手,“没有。很遗憾,目前所知的只有这些而已。据说德国警方的调查也遇到瓶颈,目前案情正陷入胶着状态。”

“这样啊……”兰子点点头。

我把视线落向桌上,重新看了一次失踪人员的旅游行程表:

6月7日(日)集合,夜宿法兰克福。

6月8日(一)游览莱茵河。夜宿伯恩卡斯特。

6月9日(二)抵达特里尔,市区观光。停留一晚。

6月10日(三)抵达银狼城,停留三晚。

6月11日(四)停留于银狼城。

6月12日(五)停留于银狼城。

6月13日(六)离开银狼城。

6月14日(日)抵达慕尼黑。解散。

总而言之,这十一个人在旅行的后半段——六月十日后的某一天——就忽然消失了。这样看来,最可疑的地方就如兰子所说,是他们留宿三晚的银狼城。他们应该就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