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通史-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军营地成了一片灰烬。
起义军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但伤亡了100多人,而且失去了英勇善战的领袖侯赛因。从此,他们的处境就困难起来了。在王军的严密封锁下,几个月以后,城堡里只剩下了250人,粮食、弹药也快消耗完了。但是1万多名围城的王军仍然不敢发起进攻,他们只好借助阴谋手段。不久,一场惨剧发生了。
1849年5月的一天,一个王军指挥官手捧着《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经典),大声对城堡里的巴布教徒们发誓:
虔诚的教徒们,只要你们放下武器,离开城堡,你们的生命和自由一定会有保障!
善良的人们相信了这些话,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城堡。可是,还没等他们把外边的情形看清楚,那个指挥官恶狠狠地高喊起来:真主已经下了命令,要惩罚这伙伊斯兰的叛逆,杀!随着这一声喊,一伙刽子手冲上来,砍掉了他们的头颅。顿时,尸体遍地,血流成河。起义的另一名首领穆罕默德·阿里被关进囚车,并受到严刑拷打,随后又被当众杀害了。
1850年7月,伊朗国王下令杀死巴布。临刑的这一天,大群的官兵守卫着广场,广场周围站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他们中间有许多巴布教徒。当巴布带着镣铐被押进广场的时候,人群中发出了低低的哭泣声。
一阵枪响过后,浓烟冒起,人们定睛一看,呆住了,巴布已经不见了。顿时,人群骚动起来,祈祷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原来,刽子手们没有打中巴布,只打断了悬吊他的绳子。巴布趁机逃到了广场附近的平房里。刽子手们马上进行搜捕,巴布终于没有逃脱,被杀害了。
然而,正像广场上的哭泣声、祈祷声和欢呼声所显示的那样,巴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这前后,伊朗各地相继爆发了许多次巴布教徒的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伊朗人民为实现正义的王国而顽强战斗的精神,却永远消灭不了。
77。勇敢的女王
1858年4月,印度的章西城(在印度中部)一带,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英国侵略军正在和人民起义军激战。一天,一场拚杀过后,全城暂时安静下来。一个青年妇女手执佩刀,登上处于制高点的堡垒。她那冒火的双眼注视着全城:大部分已经毁坏了的房屋,倒在血泊中的居民这时候,身边的人急切地对她说:女王,英国人已经杀进了南门,我们还是转移吧!
女王阴沉着脸不说话,突然,她大喊了一声:跟我冲!就迅速地走下堡垒,带领1000多名士兵朝英国侵略军冲了过去。又一场白刃战开始了。但是,和前几次一样,这次战斗因为敌众我寡,还是失败了。女王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了王宫。这时候,她得到报告:北门的守将和炮长阵亡,北门也失守了。
我要亲手点燃军火库,和这伙强盗同归于尽,和章西城共存亡!女王坚定地说。
但是,部下都不赞成她的想法,劝她立即突围。女王考虑再三,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决定转移到外地继续进行反英斗争。第二天,人们点燃了王宫附近的房屋。大火熊熊而起,把杀进来的英军挡住了。当天晚上,女王把养子捆在背上,骑上白马,带着十几名随从,冲出城门,向远处奔去
当时印度已经大部分落到英国殖民者手里。英国人早在17世纪就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侵略印度的勾当。他们组织军队,打着做生意的招牌,攻城占地,杀人放火。到19世纪中期,他们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
这种野蛮的侵略当然不会不遭到印度人民的反抗。就说这位名叫拉克希米·拜依的女王,她从小性格刚毅,武艺高强,后来嫁给了章西土王为妻。土王死后没有儿子,拜依以养子的监护人身份代行职权,被称为章西女王。可是英国的印度总督却乘机吞并了章西,理由是根据传统说法,哪个土邦没有男子继承王位,领土就自动丧失。女王和章西人民坚决反对,但是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又有什么办法呢?
1857年5月,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从首都德里到全国各地,人民拿起了武器,和英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的领导下参加了这次起义。全城的居民和骑兵们一起投入战斗,很快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军的最高指挥官。拉克希米·拜依身穿军装,手执战刀,亲临前线,率领起义军攻下一个又一个据点。不久,章西获得了独立,她也重新登上王位。
英国殖民当局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又调集了优势兵力,在1858年1月,由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亲自率领进攻章西。
勇敢的章西女王早已率领军民作好迎战准备。他们把城郊地区的粮食柴草运进城内或者就地烧毁,在城墙上构筑工事,架设起大炮,严阵以待。
英军围城以后,开始在城东和城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两天后的一个清晨,章西起义军的一门大炮向英军开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英军的大炮数量多,口径大,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女王指挥果断,起义军英勇善战,使英军连遭挫败。第三天,英军集中炮火猛轰南门,把城墙打成一片焦土,城上的大炮无法还击。女王当机立断,命令西门方面的炮手掉转炮口向南门敌军炮兵阵地开炮。起义军炮手沉着应战,只用三发炮弹就打掉了英军最好的炮位,压住了英军的火力。南门转危为安。
第五天,女王的炮兵又大显身手,接连四五个小时猛轰,使英军遭受惨重伤亡。但是,起义军的消耗也很大。南城的几处堡垒被击毁,露出大段的缺口,眼看就要被敌人攻破了。
女王派人去和附近的康普尔起义军领袖唐提亚·托比取得联系,唐提亚率领军队赶来援救章西,不料中了英军的埋伏,只好退兵。章西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不久,内部出了叛徒,竟把敌人从南门引了进来。起义军寡不敌众,章西终于失守。
女王带领军队撤离章西以后,同唐提亚·托比的起义军汇合在一起,进驻瓜辽尔城。他们准备在这里迎战前来围剿的英军。女王的人马负责镇守东门。
英军在罗斯的率领下猛攻瓜辽尔。女王的部下伤亡很多,但是她毫无惧色,几次聚集起散乱的部队,冲出城门,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发动了总攻击。这一天,女王身穿男装,在枪林弹雨中纵横驰骋。英军不敢直接夺取女王的阵地,一直到各路守军都被打散以后,才从四面包抄过来。女王陷入重重包围。在一次冲杀中,她同自己的军队失掉了联系,身边只有两员女将,十几骑人马。她挥舞着佩刀,带领他们杀出重围,夺路而去。挡在面前的英军一个个被砍翻在地。眼看就要把英军抛在身后了。不巧,一条宽宽的沟渠挡住女王的去路。女王的白马又在激战中被打死,胯下的新坐骑跳不过去。敌人乘机包抄过来,女王又陷入了重围。但她越战越勇,一个人同英军骑兵杀了起来。英军仗着人多,乱刀齐砍,女王头部右侧负重伤,顿时血如泉涌。她仍然挥舞着佩刀,勇猛拚杀。猛然间,她的胸口被砍中,再也控制不住了。就在翻身落马的一刹那间,她用尽全身力气把杀伤她的敌人砍下马去,自己也失去了知觉。
女王遇难的时候,一名女随从正在她的身旁。她把女王扶进一间小茅屋。就在这间小茅屋里,女王停止了呼吸。那时候她才22岁。
拉克希米·拜依的英雄事迹鼓舞着印度人民,后来成为人民喜闻乐道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她实际上是代表了印度人民在1857年大起义中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印度土地上的反抗怒火一直没有止熄。
78。为了解放黑奴
在美国南北方交接的地方,在那些茂密的树林中和僻静的荒野上,经常有一队队黑人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小路,到达一个个停留点,然后又急匆匆地向北奔逃。他们的神情紧张而又兴奋,向导们都像是久经战斗的指挥员,机警、果敢地率领战士们快速前进这条往北方去的秘密通道,就是19世纪中期美国的地下铁路。
美国独立以后,在19世纪前半期,扩张了大片领土,人口也多了起来。国内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而南方仍然保留着奴隶制度。在白人奴隶主的种植园里,赤身裸体的黑人奴隶被迫进行繁重的劳动,每天都要干18到20个小时的活。奴隶主甚至在他们控制的州里实行蓄奴,把黑人像牲畜一样大量饲养繁殖,为他们提供廉价劳动力。这种无耻野蛮的制度激起了黑奴的强烈反抗。在蓄奴州里,不断发生黑奴逃出种植园,逃往北方自由州的事情。地下铁路就是输送逃亡黑人的秘密交通线。那一个个停留点是车站,向导是负责护送的乘务员。担任乘务员的,都是一些热心为奴隶解放献身的黑人和白人。
有个出名的黑人妇女乘务员,名叫哈丽特·塔布曼。她的祖辈是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所以她生下来就成了奴隶。她在繁重的劳动中长大,养成了坚强不屈的性格。15岁的时候,她为了掩护一个奴隶逃跑,被工头砍伤,额上留下一块又大又深的伤疤。这伤疤更激发了她向往自由的信念。后来,她终于逃到北方,成了自由人。塔布曼决心解救还在南方受压迫受侮辱的黑人兄弟姐妹。她拚命做工,把挣来的钱捐给地下铁路,自己也当了乘务员。
乘务员的工作非常危险。有一次,塔布曼深入南方,把一批奴隶带出来逃跑,不料被奴隶主发觉。几十个打手手执凶器,带着猎狗,眼看就要追上来了。赤手空拳的奴隶们慌乱起来,不知该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塔布曼果断地命令奴隶们先走,自己迎住狂跑过来的猎狗,挥手一刀,把狗砍倒;又连发三枪,打死了跑在前面的三个打手。趁其余的打手惊呆的一刹那,她迅速地躲进了密林,保护着奴隶们安全脱险。原来,塔布曼为了当好向导,早已学会了各种作战本领。靠着这些本领,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南方,先后带出了700多名奴隶,没有出过一次事故。黑奴们都尊敬地叫她摩西(神仙的意思)。
50多岁的白人约翰·布朗也是地下铁路的积极参加者。他有一颗正直的心,非常痛恨种族压迫,立志要把一生贡献给解放奴隶的事业。正当地下铁路的乘客越来越多的时候,美国中部新成立的堪萨斯州发生了自由派和蓄奴派的流血斗争,约翰·布朗的注意力被这场斗争完全吸引过去了。
根据美国国会的决定,堪萨斯应该成为自由州还是成为蓄奴州,要通过这个州的选民投票决定。南方奴隶主组织了很多蓄奴派的武装匪徒窜入堪萨斯,企图用武力控制选举,建立奴隶制。北方的自由派听到这个消息,也拿起武器,来到堪萨斯,双方展开了搏斗。蓄奴派的几百名匪徒攻入自由派的集合中心,杀害了许多自由派战士。堪萨斯处在恐怖之中,眼看就有成为蓄奴州的危险。
约翰·布朗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行动起来。他组成了一支小队伍,有他的5个儿子,女儿、女婿以及其他几名勇士。他们骑着马,跋山涉水从家乡赶到了流血的堪萨斯。就在蓄奴派为血洗了自由派中心而洋洋得意的时候,布朗的队伍闯进了匪徒们的巢穴,当场处死了5个首要的凶手。这真是突如其来的惩罚!匪徒们慌忙四处追赶,而勇士们早已无影无踪了。随后,布朗带着几十名自由派战士隐伏在深山里,不断袭击蓄奴派的据点。匪徒们被游击队打得昏头昏脑,无法招架,三个大据点先后被拔除。在人民的斗争下,自由派取得了胜利,堪萨斯终于成了自由州。
布朗清楚地知道,解放一个堪萨斯并不能搭救所有的黑奴。他准备举行起义,用武装斗争把奴隶制度彻底消灭。不久,他在加拿大召开了秘密会议,起草了《解放黑人宣言》,为武装起义做了准备。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起义计划被泄露出去。布朗只好决定自己首先行动,而没有来得及通知各地的同伴。
1859年10月16日,在弗吉尼亚州的一所僻静的农舍里,老布朗挎着手枪、腰刀,手执长枪,严肃地对参加起义的战士们下达了攻占哈普渡口的命令。他说:拿起你们的武器,为解放我们的黑人兄弟血战到底,要用鲜血和生命实现这个神圣的事业!
哈普渡口是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周围是群山、沼泽和丛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军火库。布朗这支由17名白人和5名黑人组成的起义军,勇猛地扑向军火库,仅仅几个小时就俘虏了全部驻军。他们又擒获了几个当地的庄园主,派人把庄园里的奴隶解放出来。
就在这时候,闻讯赶来的军队包围了他们。布朗和战士们被困在军火库里,一场生死搏斗开始了。密集的子弹从起义军战士的枪口射出,一个个敌兵倒了下去,敌军的几次进攻都被打退。但是,在激战中,大部分起义战士壮烈牺牲了,其中包括布朗的5个儿子。布朗没有悲伤,他镇定地站在一个死去的儿子身边,一只手握住另一个就要死去的儿子的手腕,一只手还在执枪还击。最后,他也负了重伤,被敌人俘虏了。
在查理斯敦的法庭上,布朗大义凛然地对法官宣告:我的意图就是要解放奴隶我相信,我为穷人而进行活动,并没有做错,而是做对了。12月2日,约翰·布朗和他的战友们惨遭杀害。
为自由而战的黑人和白人,都深深怀念这位献身于奴隶解放事业的英雄。哈丽特·塔布曼曾经和布朗见过面,并且表示坚决支持他的起义计划,还准备为这次起义物色志愿兵。后来,她在重病中听到了布朗牺牲的消息,万分悲痛。她对大家说;约翰·布朗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黑人同胞真正的解放者。她在临终前,决定把自己创办的年老者和贫困者之家改名为约翰·布朗之家。共同的理想把黑人和正直的白人联结在一起了。
约翰·布朗和哈丽特·塔布曼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受压迫者。他们纷纷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解放黑奴的呼声响遍了全国。不久,两种制度的决战──美国南北战争终于爆发了。
79。林肯和南北战争
要说美国的南北战争,就得说到当时的总统林肯。
林肯出生在一个垦荒者的家庭(那时候,美国有许多农民迁移到西部开垦荒地)。他青年时期当过伐木工、水手、店员和邮电局长。后来当上了州议员,并且通过顽强的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他当水手的时候,曾经沿着密西西比河向南航行,亲眼看到了南方黑人的悲惨生活。有一次,船在新奥尔良(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入海处)停泊。林肯和同伴们上街,正好路过黑奴拍卖场。奴隶贩子用皮鞭毒打戴着镣铐的黑奴,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残酷地折磨和侮辱他们。林肯见到这些情景,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机会果然来了。在堪萨斯流血斗争中,美国共和党诞生了。因为这个党主张废除奴隶制,林肯就参加了。林肯和共和党反对奴隶制度的主张,符合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赏识。在1860年总统选举中,林肯被推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大选结果,林肯获胜,成为美国第十六届总统。
林肯的当选,打破了南方种植园主长期控制政府的局面。种植园主当然不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人当总统,他们就在林肯就职以前发动了叛乱。1861年2月,南部各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美利坚邦联,还推选出大种植园主戴维斯当总统。这一年4月,他们不宣而战,进攻并且占领了东部政府军把守的萨姆特要塞。奴隶主们的反叛,迫使林肯在刚上任的时候,就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了。
很明显,南方的叛乱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可是,当时林肯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废除奴隶制度、解放黑奴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林肯为了稳住全国的局面,还不愿意同奴隶主彻底决裂而幻想和他们达成暂时的妥协。所以,尽管北方在经济、交通和人数上都比南方优越,而林肯没有采取坚决的政策,发动人民去进行斗争。他只是为了联邦的统一被迫作战。这样就给了南军可乘之机。南军仗着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战争初期占了上风。北军则毫无准备,又缺乏作战经验和坚定的方针,结果接连败退,连首都华盛顿也受到威胁,险些被攻破。
林肯政府这种软弱无能的状况,引起了北方人民的不满。他们愤怒地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在华盛顿,在纽约,在北方各地,都响起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呼声:
清除反革命分子!
立即解放黑奴!
把土地分给农民!
这些口号表明了人民最强烈的要求,也击中了林肯政府的要害。同时,北方的自由黑人成立了解放联盟,呼吁废除奴隶制;南方的黑奴纷纷逃离了种植园,展开了反对奴隶主的游击战。
人民的行动震醒了林肯。他对大家说:我们的战争情况越来越糟,差不多快输完最后一张牌了。现在必须改变策略,否则全局就得输光。为了这个,我决定采取解放黑人奴隶的政策!
1862年9月22日这一天,在内阁会议上,林肯严肃地读着他早已修改多次的《解放黑奴宣言》。宣言说,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参加叛乱的各州种植园的奴隶,都被认为是自由人。他们有在陆军和舰队里服兵役的权利。内阁通过了这个宣言。
两天以后,宣言发表了。这天早晨,总统官邸前面站满了人。铜管乐队奏起了雄壮的乐曲,歌手们尽情地唱着歌,庆祝宣言的发表。随后,林肯站在阳台上向人们演讲。他说:现在是全国和全世界对宣言作出判断、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战士们正在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取这个国家未来的幸福和繁荣昌盛。我希望战士们支持我,和我站在一起!
在这以前,林肯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允许那些连续5年在西部耕种的农民分得土地。
这些措施遭到了一些保守的政客的反对,但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尽管《解放黑奴宣言》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奴隶(到1865年1月,美国国会才决定修正宪法,规定在美国全部领土上禁止奴隶制),人民还是热情地称赞了它。南北战争转变成了一场盛大的革命。当1863年1月1日,第二个《解放黑奴宣言》(也就是《最后解放宣言》)正式颁布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鸣礼炮100响表示祝贺,人们通宵达旦地举行集会,尽情地唱啊,笑啊,表达了他们欢乐的感情。这一天被称为伟大的日子。
人民的支持很快转变成为坚不可摧的力量。工人参战了;获得了土地的农民参战了;解放了的黑奴参战了。北方参战的工人几乎占了工人总数的二分之一,著名工人领袖魏德迈等人都亲自参加了战斗。直接参加战斗的黑人达到了18。6万人,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个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各国工人阶级都支持这场战争,马克思还亲自写信给林肯,对他表示祝贺。
在这种形势下,南北战争的局面很快扭转了。北军开始掌握了主动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士兵们高唱着约翰·布朗的精神引导着我们前进这样激动人心的歌,勇猛地打击着敌人。在很多地方,联邦的旗帜又重新飘扬起来。1865年4月,北军著名将领格兰特和谢尔曼率领军队攻占了南军的首都里士满,南军宣布投降。打了4年的南北战争结束了。
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以后的美国的第二次革命。林肯作为黑人奴隶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就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天,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的时候,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然而,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奴隶主们改变不了的。战争胜利以后,美国的社会大步前进,美国的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起来了。
80。加里波第的远征
19世纪初的意大利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它的北部被奥地利统治着,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控制在西班牙手里,中部则是罗马教皇的辖地。国家的分裂和外族的统治,阻碍着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为了意大利的统一,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爱国者成立了秘密组织,领导人民进行反抗外族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出现了许多著名领袖,其中有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
1807年,加里波第出生在北部的尼斯,年轻的时候当过水手。他眼看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山河破碎,深深地为国家的前途和同胞的命运担心。他认为只有奋起革命才能拯救意大利。后来,他加入了秘密的革命组织青年意大利。1834年,他又参加了意大利的海军起义。起义失败后,逃亡拉丁美洲,在南美投身解放运动,一直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加里波第立即返回欧洲,亲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