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尔街回忆录-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德鲁失去了幕后操纵的特权,再也无法蒙蔽别人,相反现在的他只是任人摆布的木偶,必须按照古尔德和菲斯科的操纵来行动,任由他们指挥。他没有提问的机会,古尔德和菲斯科给他什么,他都必须接受并为之付款。这太让德鲁感到羞辱了,简直让他无地自容,所以丹尼尔大叔决定反抗。他不想做木偶,而想做操纵者。所以,损失了100万美元之后,他撤出了资金,开始在虎嘴里拔牙——说起来这两只老虎还是他养大的,甚至他们的窝都是德鲁建的,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古尔德和菲斯科认为丹尼尔大叔忘恩负义,因而也觉得很恼怒,但实际上德鲁的做法只是想摆脱两个人的控制,避免被他们吞掉。最后,德鲁不再相信任何人,就像那两个人一样。这有点像埃塞俄比亚无法改变肤色,美洲豹也改变不了它的斑点,都是本性难移啊。
德鲁一边祈祷,一边考虑了整个局势,最后决定保持以往的做法,自己单独坐庄。上帝“告诉”他应该卖空。但显然,上帝决定让他毁灭,在市场持续上扬的时候,他却疯狂地卖出。
紧急关头,德鲁找到了一位基督教徒商量,并接受了他的忠告:向上帝祈祷。他很虔诚地进行了祈祷,但还是忍不住经常盯着大盘和行情表,这明显分散了他祈祷的虔诚度。或许这是第一次,德鲁对上帝产生了怀疑,他对那位基督徒朋友哭诉:“兄弟,一点用都没有啊,市场还是在上扬。”从此德鲁放弃了祈祷,改为绝望地死盯着大盘行情。
11月份,德鲁以当前的38美元价格签订了交割7万股伊利股票的协议。他继续这样操作,直到自己被绝望地“垄断”。然后,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奥古斯特·贝尔蒙特(August Belmont)的身份申请了一道禁令。但很快古尔德和菲斯科就向他们忠实的巴纳德法官申请了另一道禁令,取消了前一条法令。除了签发了一道禁令外,这位正直的法官还禁止任何人对古尔德和菲斯科这两位杰出市民提出诉讼,并指定古尔德接管伊利公司。同时,他还授权伊利公司主管,可以用公司资金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买和废除20万股股票,而不考虑这些股票发行的合法性曾经受到过质疑。
古尔德和菲斯科发行股票时的价格是40美元,为了符合空头利益,他们把股价逼落到35美元,接下来他们可以用面值买回股票,这样就能赚上一笔。尽管在原则上法律禁止公司成员买卖本公司的股票,但是他们获得了最高法院的授权和许可,最后还是这样做了。就这样,两个大庄家凌驾于法律之上,用“合法”的手段“垄断”了他们的良师益友德鲁。
德鲁和伊利垄断案(4)
这次巧妙的操作让伊利股票变得炙手可热,他们以47美元的价格卖出了股票。德鲁则绝望了,他被迫用这个价格买进股票平仓,但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三,伊利股票的价格就涨到了57美元。华尔街出现了严重的骚乱,就像报纸上说的,这时候最让人紧张。后来伊利的股价继续上升,直到62美元。显然它上涨的趋势还会继续。这段时间内新进来的蒸汽船还在吸收很多伊利股票,华尔街出现这种情况,表明德鲁至少在两三天内是无法脱身了。这时候德鲁的几百万资金很明显已经损失殆尽,随着他大部分的财产慢慢流失,德鲁的信用也在慢慢下降。他的敌人还在用尽全力打压他,明显是要置他于死地。
到了下午3点多的时候,对抗更加激烈,投机领域这两头凶猛的狮子决心撕碎德鲁这头年迈体衰的熊。
德鲁这时候已经濒临彻底破产的边缘,但是就在即将收盘的时候,突发的两件事情把他从毁灭的悬崖边拉了回来。此时有30万股伊利股票是以10股一批的形式发售的,本来这些股票都*盘手们秘密地存放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但是当股价达到60美元,这些股票就逐渐流入了市场。事实上,很大部分的股票从来就没有离开美国,而是由零售商、机械工、食品商、小银行家和经纪人等股民持有。眼看利润越来越可观,这些股票的持有者再也忍不住,迅速把这些股票投入了市场。伊利集团本来想在股票落入德鲁手中前吸收这些股票,这种做法严重削弱了金牌操盘手的资金储备。所谓祸不单行,银行家在这个关键时刻拒绝为他们的支票作担保。所以,德鲁幸运地以47美元的价格完成了交割。但从投机的角度看,德鲁已经濒临破产。尽管德鲁此时的境地非常可悲,但那些孤注一掷的敌人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伊利股票接下来跌到了42美元,因而成为了一支垃圾股。进攻方虽然摧毁了对方,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几乎把自己也给拖垮了。他们用“垄断”的价格买下了自己的股票,但是因为无人想买这些股票,他们被迫持有所有股票。除此之外,伊利股票受到了交易所的打压,还好英国同胞拯救了他们,否则这支股票只能很长时间内在股市上沦为无人问津的垃圾。
尽管老德鲁受到的对待非常残酷,却几乎没有人同情他,因为他也是因自己的贪婪、犹豫、背叛和阴谋而咎由自取,他只是想把更多人拉下水。
菲斯科这样告诉德鲁,他根本没有理由抱怨他以前的合伙人,他们只不过是模仿德鲁的操作方法,然后毁掉了德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套体系就是德鲁创建的,只不过他以前的搭档们对此略加改进,形成了一套新发明而已。他们把这些新专利融合到德鲁发明的体系之中,从而成为了华尔街历史上制造“垄断”的最佳方法。
德鲁在整个事件中受到的最残酷的伤害,来自德鲁毁灭前菲斯科对他的嘲弄。菲斯科抱怨正是因为德鲁管理不善,所以才会被打败。
“你是最后一个了,”这位青出于蓝的学生嘲笑他亲爱的老师傅说,“从此没有人敢在伊利内抱怨了。”
宽宏大量的菲斯科残忍地说出了真相,德鲁对任何人都不会心怀仁慈,因此就不应该期望别人会对他心慈手软。
在菲斯科和古尔德对德鲁发动胜利前的最后一击时,在伊利办公室内,两人和老德鲁私下进行了一次令人同情的会谈。三人之中,德鲁更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在贪赃枉法的政界人士中缺乏公认的荣誉。在反对伊利集团的阴谋时,德鲁曾经让范德比尔特在法庭和股市上支持他,但是他后来又背叛了自己的盟友及他们为自己安排的计划,直接倒戈投向古尔德,希望用这种羞辱而卑劣的欺骗手段得到老同事的怜悯。
德鲁一定是在这个危急时刻头脑发昏了,因为他应该了解古尔德的脾性。德鲁忽然乞求古尔德和菲斯科,准备向他们投降。德鲁哀求两个人让他加入,用他剩余的钱财给老旧的造纸厂另一次机会,以印刷出更多的伊利股票,这样他就可以从这场残酷的垄断中全身而退。在这场垄断案中,德鲁就像是一只被火焰困在中央的蝎子,只能让自己万劫不复。
但是他的弟子却对他说,德鲁的指导让他们赚到了很多钱。就像德鲁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毫不留情一样,两个人也表现得非常冷酷。他们就像夏洛克①的两个化身,或者说是丧尽天良的德洛米奥②兄弟。德鲁已经无人可求,只能独自支撑。但是没有漂亮的波西亚③为他辩护,他败局已定。更何况,即使真有这样一个天使般的人物存在,即便她有能力摧毁菲斯科,古尔德肯定也不会听她的。
德鲁意识到两个人不会同情他,只能黯然离开。第二天早晨,他带着绝望的勇气来到华尔街,勇敢地面对敌人的进攻。结果已经说过,德鲁在这场致命的斗争中亏损了将近200万美元。

恐慌为何发生,如何规避恐慌(1)
自从铁路时代开启以来,美国发生的任何一次恐慌,都发生过资产突然缩水而加剧恐慌的惨剧,这就是美国经济恐慌的最大危险。恐慌的抑制取决于保障信用良好的借贷者,以及是否可以制止轻率的行动,即取决于银行的冷静与理智。完全避免恐慌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恐慌可以洗涤经济中的杂质,对经济并非全无好处。


现在,研究恐慌的根源和补救措施的学科是最不严谨的,其他学科都比它强。人们一般都把恐慌归结为市场上偶发的反常现象,它们都是因为鲁莽的投机造成的,失去理智的银行和公众又会火上浇油,但是恐慌很容易预防,也很容易补救。
不过,这些说法都是表面的看法。也许在某些时候是正确的,比如对于那些历史悠久,已经成熟的经济市场而言,商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规则,新企业也不会冒太大的风险。例如在法国和德国,经济风暴几乎全部因为政治风波。这样的国家不会单纯因为经济原因而爆发经济恐慌。但是在美国,正是因为这些欧洲国家能够规避的原因而引发了经济危机。
尽管美国人口众多,各行各业也都进行了有秩序的大规模合并,但美国仍然是一个开拓性的国家。美国的人口每隔10年就会增加1 500万,也就是说每10年美国就要增加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数量,即美国已经是个非常庞大的帝国了。这样快速的国民增长速度,一定会引发伟大的冒险行为,其中暗藏巨大的商机和金融风险。国家的新增人口必须开拓新的土地。而要开拓新的土地,就要开垦新的矿产,建立新的产业,修建新的铁路,成立新的银行与新的公司。凡是新的冒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危险。有时候它们必然会走向失败,而有些人则可能把握机会获得巨大成功。为了赚取利润,冒险者首先就得投入大量资金,多数情况下,这些资金都是从别人或银行那里借来的。面对巨大的投资风险,这些贷款都要求必须通过抵押来作保证,因此,它们不像那些良好投资,价值不够稳定。
结果就是,我们源源不断地发行各种股票、抵押票据和商业票据,使得我们随时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而且因为这种投机的不确定性,这些债务的价格经常会产生大幅度的波动。除了这些新的冒险投资,那些仍然没有站稳脚跟或者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公司也背负着同样甚至更大的债务负担,这些债务的价值同样会大幅波动。也正是因为债务,更加激发了我们民族特性的冒险本能,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投机冒险。
正是因为美国发展与贸易中具有这些特殊性,所以美国实际上比其他国家都容易引发恐慌,这种恐慌问题甚至成了美国特色。在任何一个市场化的国家,贸易都必须经历繁荣与萧条的轮回交替。这种波动就像是自然规律一样,或者说规律就是由波动造成的。
经济就像海洋和空气的运动一样,呈波浪形前进。首先,由于经济很有活力,就会导致价格上升,从而形成波浪形上升;然后当价格上涨到了限制需求的临界点,就会出现一段谨慎的停滞期;然后市场就会出现犹疑,出现波浪形的下降,当证券持有人意识到这种趋势的时候,他们就会抛售,从而加速价格的下调。这时候信用会变得更加波动并开始收缩,交易量会继续减少,资产的贬值导致亏损;最终持有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清算,无力偿还的公司和机构必定会破产。这种过程在每个国家出现周期性的发作,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每个特定地区的经济的稳定性和保守程度。除了这些虽然程度不同但多少都带有恐慌意味的经济危机——或者说是自然经济危机——之外,我必须承认,美国还会承受更大的波动,因为美国有很多新企业和不成熟的企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恐慌为何发生,如何规避恐慌(2)
在危机时期,这些企业发放的债务因为价值不稳定而经受考验。债券持有人都急于把这些债务脱手;那些给这种企业投入大量资本的银行也就竭力要求提前支付贷款;这些债务此时基本上已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纸。自从铁路时代开启以来,美国发生的任何一次恐慌,都发生过这类资产突然缩水而加剧恐慌的惨剧,这就是美国经济恐慌的最大危险。
既然看上去不可规避,那么我们讨论预防周期性恐慌的可能性又有什么意义呢?开拓性企业必然伴随着风险和恐慌,它们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只能暗暗希望,随着经验更加丰富的企业和经营更稳定的企业逐渐学习到抵御风险和恐慌的能力,恐慌的危害能慢慢降低。我更倾向于这样想,就是在将来,我们能够更加有力地抵御经济活动引发的恐慌。在我们的金融中心,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积累金融资源。从以下事实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趋势,美国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美国也逐渐减少了对欧洲货币市场的依赖,如今我们的企业在国内就可以获得大额贷款。这些积累增强了我们的金融系统的弹性,在巨大金融危机中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我认为不能用任何方法满意地阐释以下现象:自从1873年的大恐慌以来,美国已经遇到过两次明显的商业萧条,它们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是它们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恐慌。美国历史上最接近恐慌的一次是1884年5月由格兰特和沃德倒闭引发的骚动,但是这起事件的时间很短,影响也很有限。
然而,尽管我坚持像美国这种发展不完全的国家无法根除经济恐慌的看法,但是我仍然承认,当恐慌发生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事情抑制恐慌的恶化。任何恐慌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款人的审慎及控制力。如果他们失去理智,拒绝任何形式的借款,或者只把款贷给极少数风险很小的借贷者,那么就不可抑制恐慌的发生;而如果放款人能够尽自己的能力为那些比较稳定、安全的贷款人提供服务,也许还可以依靠这些放款人保护那些从银行贷款遭到拒绝的企业,并把恐慌影响尽可能降低。恐慌的抑制取决于保障信用良好的借贷者,以及是否可以制止轻率的行动,即取决于银行的冷静与理智。可以肯定,银行能够减轻恐慌的危害,也可以扩大恐慌的影响,但这要看银行是不是深谋远虑。但现实的情况是,银行从来没有做到这些要求。不过,在过去的25年里,纽约的银行表现得不错,在面对经济骚动的时候做法非常聪明,这是事实。总体而言,银行在自我保护和保护客户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银行的经验让它们可以抑制恐慌的进一步扩展。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完美无缺,银行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严格限制,以至于银行无法做出理智的判断。举个例子,现在的法律明确规定,银行必须保证不低于25%的存款准备金率,否则政府就会迫使银行停业整顿。这是法律规定的底线,尽管它非常可怕。事实上,这条底线成为了“恐慌线”,当银行准备金率接近这条底线时就意味着恐慌即将发生。迫近底线的时候,银行就会被迫缩减贷款规模,而且在某些时候,紧缩贷款就意味着不计后果的强行清算。所以,这条本来是想保护银行的法案反而成为最危险的条款,对客户和银行都会造成严重伤害。当货币出现紧张的时候,这条法案就成了引发恐慌的导火索。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银行在遭遇恐慌时可以动用存款准备金,就能对恐慌的发生形成遏制,金融恐慌可能因为这种缓冲而逐渐削弱甚至消失。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银行无法在规避恐慌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即使有些努力,也收效甚微。当前的法律相反会迫使银行采取很多加剧恐慌的做法;面对法律的阻碍,银行有时候应该联合起来绕过法律的桎梏,尽力弥补这种荒谬法律的负面影响。这类法案只是捆绑美国银行的做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合理的规定,我们应该把它们从法律体系中剔除。不健全的企业理应倒闭,没有偿还能力的债务人理应破产,不良债务也应当清算。我们知道完全避免恐慌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恐慌可以洗涤经济中的杂质,对经济并非全无好处。但是如果在宣判日来临之前,法律不能对有罪和无罪的人分别对待,那么我们只能说立法人员应该遭到民众的谴责了。
恐慌为何发生,如何规避恐慌(3)
乔治·希尼
每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都知道,在1884年那次短期恐慌中,最突出的人物是弗迪南德·沃德、詹姆士·菲什( James D. Fish),以及其他一些少数的配角,他们与这次把华尔街推进危机深渊的欺诈性融资有关联。
人们尊称沃德为金融界里年轻的拿破仑,认为他可以把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的同伙也这么认为,所以人们认为沃德应该对这次恐慌负责。但这只是一种夸张而不切实际的看法。
乔治·希尼(Gee I. Seney)就是因为上述两位金融家的操作而陷于危险境地的。希尼白白损失了他的资金,因为投资到错误的领域而未能获得任何回报。他是教堂和宗教机构的大赞助商。如果他研究过丹尼尔·德鲁的教训,也许就会意识到,投资这类企业是无利可图的。当希尼陷入资金困境的时候,他只能一个人扛着,没有一个朋友肯提供帮助。结果,由他全权代表的两家金融机构——都市银行和布鲁克林银行都被拖下了水。另外一家布鲁克林的保险公司把几乎所有盈利的资金都贷给了他,并用都市银行的证券作为担保,结果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在1884年的危机中,很少有人能像希尼先生的经历这样有趣。希尼先生的父亲是一位卫理会牧师,希尼大约在60年前出生于长岛。希尼先生对父亲的教堂非常喜爱。在他的财富达到最高峰时,教堂一直是他首选的投资目标。希尼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22岁毕业后不久进入都市银行担任银行职员。后来,他先后做过银行柜台出纳员和出纳主任。当时威廉先生是行长,雅克先生是副行长。几年前,雅克先生辞职,享受欧洲的假期去了,而威廉先生也在几年前去世了,希尼先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银行的总裁。
希尼先生此前并没怎么展现他的金融才能,直到最近他才突然开窍了,可以说他是忽然变聪明了。此时希尼先生已经60岁了,极少有人在这时候还能变聪明。
在恐慌前不久,人们一般认为希尼先生很冷静,但反应迟钝,此前也一直没有表现出什么金融家的过人智慧。他是在1879年的投机狂热中引起华尔街注意的,接下来他一鸣惊人,开创了一套独特的投机方法。说起来,这个让他成名的做法也让他脱颖而出,几乎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很快,希尼资产一夜之间就变得和古尔德、范德比尔特、维拉德的资产一样声名远扬了。
希尼先生的主要证券(投机用语中的礼貌称呼)有俄亥俄中央铁路(Ohio Central)、罗切斯特和匹兹堡(Rochester and Pittsburgh)、东部田纳西(East Tennessee)、弗吉尼亚与乔治亚(Virginia & Geia)和著名的“镀镍”路(“Nickel Plate”Road)。这些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希尼资产。在华尔街历史上,从没有人使用他这种操作证券的方法,因而华尔街上的金融大佬们立刻开始关注他大胆而迅速的行动。
当时大多数人最开始都选择铁路或电报这些数额较小的资产进行操作,然后逐步注入更多资金,但是希尼的做法和他们都不同。希尼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大量资金,就像个大方而慷慨的富翁一样。而且他大规模注入资金的做法都遵循了华尔街的规矩,这让那些经验丰富的操盘手们大为震惊。这些股票迅速膨胀,而且由于这些股票在市场上已经被稀释,那些股票持有者可以从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入市。这些股票的前景被普遍看好,简直就像是绚烂的彩虹一样吸引人,股民们都被诱惑,因而这些股票立刻成为了市场上的黑马,异常活跃。
恐慌为何发生,如何规避恐慌(4)
希尼辛迪加股票突然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惊人的活力是有原因的,我们只要仔细看看希尼先生的支票本就能了解(当然前提是还能找到支票本),支票本显示希尼先生支付了佣金买进订单,也支付了佣金卖出订单,并且这些订单都是由同一支笔、同一个人签署的。
用华尔街的术语来说,这种方法就是“虚伪交易”。大家都认为希尼先生用这种方式赚了很多钱,从一个布鲁克林的穷光蛋一跃成为资产最丰厚的富翁。他的财富正在逐渐增长,但是他的金融界朋友却大多认为他正在走下坡路。
当希尼丑闻结束,宣布破产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些人几乎一无所有,只剩一堆证书上写着夸大其词的“希尼辛迪加证券”。
总结希尼先生的社会关系,我们能发现一些特点:他并不同情那些因为自己的投机阴谋而遭殃的朋友们。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向慈善事业捐助了大量的投机收益,据统计,他一共慷慨捐款超过200万美元。
看起来,希尼先生似乎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慈善家。如果不是恐慌导致他的丑闻被揭露,希尼可能像声名赫赫的慈善家皮博迪①(Peabody)一样获得崇高的地位,这还不算他作为一名金融家本身所获得的名声。对比一下希尼先生的悲惨结局和他巅峰时期的辉煌,我们就会发现结果真是让人难过,两者可谓是天壤之别。当希尼最初开始担任银行总裁的时候,都市银行的地位和声誉都在全州居于前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