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神图-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部纪律严明,巡逻频繁,士兵雄壮,武器精良,甚至与晋国中央军或者楚国近卫军相比都毫不逊色。李成越看越是心惊,方信叶伟之语。进入中军大营,宁完我挥手撤去大半卫士,笑道:“何进说的果然没错,真的只有一个人来。李老弟请放心,这里全是我心腹,有什么话只管说。”
李成愣了一下,说:“既然宁兄如此直接,我也打开窗子说亮话。眼下两军对垒,宁兄与何进的力量举足轻重,我希望贵部能够投诚加入我军。”
宁完我沉思良久,忽然问:“司令,你的信仰是什么?”
李成听到这个跟战争无关的话题,不知道他有什么意图,沉默不语。
果然,宁氏开口说道:“曾经我也是个少年,也曾热血沸腾,也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也想为人民谋福祉。隋末大**,我冲在最前方,被捕入狱。巡捕问我为什么要闹事,难道不知道面前是一堵墙吗?我回答这是一堵朽墙,用力一推就倒了。结果那巡捕笑着对我说,他就是那墙上的一块砖,要我先推倒他试试。接着我就被几块板砖打了整整一晚。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躺在垃圾箱里面,双腿打断,奄奄一息。同学们发现我,急忙抬到医院,这才把我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李成嗟呀不已,还不知道宁氏有这样的往事,宁完我看了看李成,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死亡不是喊喊口号时那么简单,死是会疼的,死会让你失去一切的,死是让你连死都无法再尝试和夸口的事情。在那之前,我和其他少年一样,觉得自己可以拯救这个国家,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觉得为了理想而抛弃生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从那天起,我放弃了这个世界,只保护我自己。从那天起,我只信仰我自己!第二天我弃文从武,待潘氏崛起寿春,我便投奔楚军。因我作战勇猛,积功升至庐江副都督,后来楚晋爆发三郡大战,原庐江总督被高杰打死,我便成为庐江最高军政官员。”
宁氏说完这些,仿佛卸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重重地出了口气,又接着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只要站在胜利者一方就可以了,但是经过夏玉龙事件,我才明白,只有站在绝对可以胜利的一边,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一席话,说的李成心中好生不安:此人弃世独生,只念利益,眼下自己和他是敌非友,说这些话,莫非要杀我?
宁完我忽地奸笑两声,说:“那么,司令带来的条件是什么?”


第六十六章 何李协定
更新时间2012819 15:19:39  字数:3586

 宁完我如此轻易就被说服,连李成自己都不敢相信。叶伟却对宁氏的条件赞不绝口:“一郡之地,永不受辖。恩,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很聪明。”
李成倒是很头疼:“未经请示,擅自答应这么大的条件。我们能承担起后果吗?”
叶伟出示了一道盖有大印的命令,说:“临行前,大监国不是应承过我们,楚国六郡之地,若有谈判,允许处置三郡领土,十五万士兵。宁氏所求,可以承受。”
既然有监国指示,李成这才安心,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真要这么干了,日后回去君臣猜忌,免不了有苦头吃,自己穿越过来的,知道历史上这一类事情特别多,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去碰高压线。
不久,宁部密使告知,何进愿意与晋军指挥官进行会谈,地点是豫章军指挥部。叶伟要与李成同去,李成担忧:“参谋长说过何进反复无常,岂能轻入重地?”
叶伟摇头:“何宁一体,宁氏既真心倾谈,那么何进就不会使诈。”
当晚两人只带数十名卫士,化装成楚兵,在宁完我的接应下,悄然进入何进大营。双方短暂寒暄后,便直接讨论起何部投诚的条件。何进胃口极大,楚地六郡,除了允诺给宁完我的庐江,剩余五郡全要,成为楚地之主,对晋国只做表面上的臣服。李叶只同意给予荆州一地自治,兵力不得超过五万。
双方差距太大,谈判宣告破裂,约定时间再议。第二日,叶伟赴楚营,将条件提升到两郡,兵力十万,何进亦有所退让,同意战后削去一切受封职位,接受晋国职务,但五郡要求不变,军队需要保留三十万人,两人争执不下,叶伟返回大本营。在此期间,晋军间谍不断把楚近卫军的消息传递过来,原来潘执政一直催促何宁两部进兵,宁完我推说身体不适,不能带兵,何进则说粮草不足。看来谈判还是有效果的。
又过一日,李成亲自去说,允许何氏实际掌握的三郡保持高度自治,兵力十五万,并说这是最后的条件,不能再降了。何进亦作了让步,要求三郡外加吴与会稽任选一郡,二十五万自卫武装。双方反复交涉,何进也是急了:“司令,你既是我谈判对象,又是我兄弟,总算了解我的性格。你们要我叛楚投晋,总不能一点好处都没有?难不成我倒戈之后,得到的还不如现在多,那我反水又为了什么?”
李成亦毫不让步:“日后天下一统,绝无军阀割据的道理,一人三郡已是不能容忍的条件,岂能再有妄想?国家法理,人民意愿,这就是最后的底线!”
何进听了,面有怒色,起身入内,再不出来。李成无法,叹息数声,趁着夜色返回大本营。
接下来几天,双方密使频繁来往,但一直无法谈拢,局面僵持起来。这时前线报告萧关遭到楚军攻击,而间谍的报告打破了这种局面:何进答应了执政的要求,称一切准备充足,随时可以开战。叶伟闻讯大惊:“万万不可让两路楚军联手,速与何进联系,说我们愿意再让一步。”
李成犹豫不决:“出征前监国已经提过最后底线,如今更改,一则我们权限不够,不知能否兑现,二来呢回去怕不好交代。”
叶伟斩钉截铁说:“这是一场堵上两国国运的战争,眼下不联何就兵败。十万火急,顾不得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了。况且大监国也答应过可以便宜行事,实在不行,日后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天佑十五年夏四月十二日,李成与何进签订秘密协议,两军战斗,何进加入晋国。回报是南方兵团允诺,战争结束后,何进以联省自治的形式管辖荆州,九江,豫章三郡,另外会稽就加入三省联盟还是归属中央进行全民表决。三省联盟自卫武装不低于十五万人,不超过二十五万人。史称《何李协定》。
参加会议的有李成,叶伟,何进,宁完我。签完字,何进无不得意地说:“司令说过底线不能退让,现在又怎么说?”
叶伟收起合约,说:“主导局势的利益发生变化,底线也就跟着变化。每个人的利益随时都在变化,自然没有坚如磐石的底线。”
忽然卫兵大喊:“近卫军特使萧处长到!”数百名士兵迅速包围了指挥部,哗哗哗的皮靴声踏破了平静,众人大惊,李成一下想起曾经被何进背叛的时刻,绝望地吼道:“你又要出卖我?!”
何进也是事先未料,慌忙说:“你们先躲起来,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别看。”李叶二人刚闪入屏风之后,一队士兵一拥而入。
“何总督,宁总督,你们在这谋划好大事,也不通知兄弟?”带头的军官是在襄阳城与何琳夺权的萧璋。
何进尴尬一笑:“我们这不是在商议如何对敌军作战嘛。”
“恐怕不止如此吧?我在门外就听到谁在大喊大叫,似乎是谈判破裂了,在气急败坏地叫啊,莫非是何总督的晋国老朋友来了?”萧璋说完就四处走动查看,李成本来还在探头探脑的看,给吓得缩了回去。
“哈哈,萧处长多虑了。今晚抓到一个晋军俘虏,结果还给跑了。何兄在对手下发脾气呢!”宁完我起身打圆场。
“原来如此……”萧璋这才停止走动,语气一转,满脸堆笑,“何兄息怒,我刚才是开玩笑呢。大执政让我来是对总督愿意按时出兵的决定表示感谢,并且保证何兄永为三郡之主,从此以后钧台宫再不会安插人手到荆州,只希望何总督能够忠于国家。这是双方的保证书,还烦兄长签个字,我好带回复命。”
何进只怕萧璋得到什么消息来抓人的,到时候撞破自己与敌国往来,自己不得不杀人灭口,那时是杀萧璋还是李成呢?真要处理起来十分麻烦,既然此人只是来要个字据,那就容易多了。何进爽快地签完字,萧璋得字,欣然离去。李成,叶伟觉得此地不宜久留,闪出屏风,开口告辞。临行前,叶伟不放心,仍然叮嘱一句:“希望何总督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
何进嘿嘿一笑,像个提前掌握了底牌的庄家说:“我永远都站在胜利者的身旁,参谋长就请放心吧。”
两人心事重重回到晋军大本营,人报曲沃特使早已等候多时了。两人一看,却是薛世鑫。
虽然两人官职比薛大上许多,以前也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可眼下人家是大监国的代表,官小权微却不能得罪。两人不得不对薛行礼,叶伟心胸宽广,还没什么,李成却是一百个不满意,心中郁闷。
薛世鑫赚足了面子,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代表大监国给总司令带来一条命令,请参谋长回避一下。”叶伟知趣,带人退去,霎时走得干干净净。李成满心疑惑:那个人,究竟要给自己什么命令呢?
薛世鑫确认周围没人,这才凑到李成耳旁悄声道:“这里有一条手谕,如果叶伟在谈判中越过底线,那么攻破寿春后不允许他入城,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薛世鑫将手谕递过来就大摇大摆走了,剩下李成一个人在发愣。
叶伟推门而入,说:“这人架子这么大,当真小人得志便忘形。对了,潘刚来了消息,他开始遭到优势敌军的猛烈攻击,请求增援……”
李成此时想起了在皖城遇到的异事:如果要得到一个东西就必须奉献一个东西,那我为什么不可以献出身边的人呢?交出叶伟,踩着他的头爬上去,成为四十万人唯一的领袖,然后成为一个国家的领袖,最后成为全世界的统治者。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要再有任何人挡在我面前。我的话就是法律,我决定所有人的命运,就连空气都要为之战栗!
叶伟没有察觉眼前的男子微妙的变化,继续说道:“萧关是扼守寿春至庐江的咽喉之地,极为重要。潘刚一师恐不得力……”
我要掌控一切,我要铲除一切挡道者,就算是兄弟也不行。不要在我面前指手画脚,不要对我指手画脚,不要指手画脚!
“依我之见,起码派遣一个师才可……”
李成冷冷道:“派个旅过去。”
“一个旅的兵力怕不……”
李成蛮横道:“我是总司令,我说派多少人就派多少人!”
叶伟看到他忽然变了个人,眉头皱起,思虑片刻,叹息道:“好,你是总司令,你怎么说,就怎么办吧。”
逞强虽然一时痛快,可李成很快就开始后悔,因为自己本不是个绝情的人,况且战场瞬息万变,自己处处都要依靠叶伟出谋划策,若当真排挤走了他,自己从楚国全身而退都做不到。望着增援部队扬起的灰尘,李成客客气气地问:“现在双方百万大军对峙,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何进虽说愿意内应,但阴晴不定,不可全信。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望参谋长有以教我。”
叶伟说:“两军虽然对垒,但我军身处敌国,补给困难;潘部在萧关遭到攻击,坚持不了多久;何进又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综合起来,这么拖下去越久对我们越不利。眼下之计,是尽快寻找机会与楚军主力决战。”
李成很是为难:“敌军谨慎,并不妄动。如何开战?”
叶伟思索片刻,扬鞭虚指:“全军出动,向萧关进发,做出越过柳城,直扑寿春的姿态,逼迫对方动手。此计乃引蛇出洞。”
李成惊喜:“这样做就可以赢了吗?”
叶伟凝视着他,一字一句地说:“世上无事可以预料,不过团结就是力量。我不知道总司令刚才为什么神情大变,但接下来必须完全相信我,配合我,我才能保证事情按照计划的进行,可以吗?”
四月十四日夜十一点,驻扎在明王镇的四十七万晋军全体出动,先向东南,后转东北,绕过柳城,向萧关方向进发。李成于最后压阵,在暗淡的夜色中,看着无数士兵悄无声息从身旁走过,忽然有种莫名的压抑,现在调头撤回去的话,结局会不会好点?好想回到小时候,有着父母的疼爱,不需要自己决定,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光,那样的日子真是轻松啊!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人生有很多事,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了。自己正听从别人的建议,率领几十万人,走向胜利,或者灭亡。
李成沉重地叹息一声,拨转马头,向前行进。


第六十七章 春秋山之战
更新时间2012820 13:45:29  字数:4626

 晚风掠过,满目肃杀。晋军的尸体遍布大地,远处几匹零散的战马仍伫立在原地,等待永远也回不来的主人。就在今天,失败者被迫撤走,并且在未来的一百年都无法再踏上这片土地。当得知阵亡的将领姓名时,李成眼泪瞬间就下来了,他不喜欢站在尸体上的胜利或者失败,因为那会让自己在喝水的时候都能喝出血腥味。如果自己和死者一起埋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承受这份沉重?
其实在半夜出发的时候,大本营已经将此次作战的真实意图告知了师长以上的军官,并在经过柳城时“不小心”放跑了几个俘虏。随后,大军登上春秋山,益州兵在左,雍州兵在右,一万荆州兵和三万并州兵作为预备队,在茫茫夜色中布下口袋,静静等待猎物上钩。
春秋山位于城东十里,高而不险,山北十里有一座略矮的万佛山,除此之外,全是平原,是个居高临下,伏击敌人的绝佳地方。果然,柳城有了反应,侦察兵称大批楚军从城门出发,人数不详,正向我追来。很快,楚国军队到达山下。当他们发现面前是据守的敌人后,经过短暂的停顿后便发起了攻击。
战斗打响不久,龚超部从右包抄,张兆伟部从左涌出,三路大军迅速合围。楚兵很快陷入混乱,随即崩溃,除了极少士兵逃走,其余纷纷投降。胜利来的太快,李成总觉得哪里不对,提了俘虏审问,得知这批楚军只有一万人,是潘执政派来试探的。
这时,一名楚军骑兵送来潘彰的亲笔信。李成拆开,里面写着:参谋长运筹帷幄,一战而胜,潘某在柳城谨祝总司令百战百胜,天下无敌。
信中讥讽之情滥于言表,赢得一场小规模的胜利,却失去了整个战役的主动权,李成懊悔不已。叶伟略为思考,说:“既已失算,不可纠结于此地。我有三计,可以应付。上计,假戏真做,大军转向,向萧关进发,与潘刚会合,歼灭潘继善部,随后直扑寿春,逼迫楚人回师,我军以逸待劳,再决胜负。中计,联络何进,同攻潘彰。下计,全军撤回本国,再寻未来。请司令速选一计进行,若沉吟不决,恐怕大祸将至,此间四十七万人马无一人幸免。”
说到危急关头做决定,是自己最大的困难。李成左思右想,就是拿不出个主意,叶伟急了,掏出枪来一把拍到桌子上,大吼:“司令再不做决定,我就用这把枪先打死你,再自杀!”
李成匆忙做出抉择:“参谋长上计太急,生死相搏,胜负难料;下计抛弃一切,无功而返,实在可惜。中计不急不缓,两相权衡,可以行之。我这就派人去联系何进。”信使得书,疾驰而去。
等待回复的过程,李成来回踱步,根本无法像叶伟那样一声不吭坐在角落。终于,精疲力尽的信使冲进指挥部,带来何进的回复,原来何进口头答应了晋军的要求,同时接下了楚执政要求他出兵的命令。何进让信使捎话,请晋军撤出春秋山,一来避免两军火拼,二来诱使近卫军出城。
于是,开战前最大的抉择摆在面前:不撤退,就会与何进直接发生冲突;撤退,就会丧失战场上仅有的优势,一旦何进毁约,后果不堪设想。李成一生做的选择有很多,今次却是最艰难最痛苦的。终于,大本营下达了决定双方百万官兵最终结局的命令。
三点二十五分,野外仍是漆黑一团,何进军开始向春秋山移动,晋军全线后撤,大本营退至万佛山扎下。何进军趁机占据春秋山,与益州兵对峙。凌晨五点,楚近卫军倾巢而出,与何进部相邻,直逼万佛山才停下。宁完我率军随后出发,拱卫防卫军左翼,与龚超部对阵。
在此期间,大本营一直忙于和何进还有潘刚部的联系当中。叶伟不断劝诱何进先行掉头袭击近卫军以示诚意,何进则以准备不足百般推辞,只是含糊应承会履行承诺,要求晋军先动手。潘刚一再要求支援,并称第九师已遭受数天优势敌军的冲击,如八小时之内得不到增援,他将无法保证萧关的得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双方奇怪地没有丝毫动静。终于,叶伟坐不住了,他判断我军处于劣势,等待越久越不利,必须先发制人,以战争赢得时间。七点整,大本营向中央军下达进攻的命令,晋楚两国军队主力的最后决战打响了第一枪。
很多年以后,大唐帝国一名获得无畏勋章的将军这样回忆春秋山战役:“当时我还是个新兵蛋子,一上战场就会吓得发抖。那天凌晨,我们盘坐在地上等敌人出现,天还没有亮,连长就这样开导我们。他神秘兮兮地说,你们知道,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能活下的秘诀吗?这恰恰是新兵最想知道的事,于是齐声说不知道,大家纷纷要连长把秘密说出来。于是,他压低嗓门,说,这打仗啊,抱着活命想法的人,一定会死,但是呢,你一旦拼命,往往还能活下来。那时我们追随大元帅的军队,胜多败少,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大家唧唧喳喳地讨论开了。这时,敌人出现了,很快,传来进攻的命令,我们操起武器,列阵出击。大炮一开,震天动地,想着连长的话,我们顿时热血沸腾起来,一个劲地往前冲,什么钱财,女人,房子都忘了干干净净,脑子里只有不断重复的两个字——杀人!杀人!杀人!”
第一,第二,第三军共十万人跃出战壕,在炮兵的掩护下向楚军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了敌人的两道防线。经历了最初的晕头转向后,近卫军死命守住了第三道防御。中央军屡次冲突不进,被迫退回原地。至此,晋军第一次进攻被打退。
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后,又发起第二轮攻击。双方炮兵猛烈对射,地动山摇,喊杀声震天动地,然而前线部队却始终无法突破近卫军第一道防线。经过多次伤亡惨重的冲锋后,三个军再次退回阵地。视察了战况的李成焦虑万分,立刻派人联络何进与宁完我,催促两部参战。两名信使很快回报,何进称部下意见不一,尚在动员之中,宁氏没有回应。
这时,报务员接到萧关急电,李成接过话筒,里面传来潘刚焦急的声音:“十万火急,十万火急!我部伤亡巨大,文职人员已全部参战,数名团长阵亡,如再无增援,恐全军覆没。”
李成吼道:“我现在也被牵制住,正在关键时刻,调不出一兵一卒来。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无论多大损失,一定要守住萧关。团长死完了就旅长上,旅长死完了师长上,师长死完了你上去!我跟你说最后一遍:如果这边战斗结束前,给我看到萧关方向过来一个活人,我就枪毙你!”
“是!”话筒那边的声音已被炮声淹没,“属下定以死报效国家,报效司令!兄弟,保重……”话到这里,通讯忽然断了。报务员百般努力都无法连上,李成一脸沮丧:“不连了,传令下去,继续出击!”
前线军队再次集结,并增加一万荆州士兵,发起第三轮攻势。中央军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占领了楚军第一道防线,并向第二道防线缓慢推进。正当局势逐渐好转,晋军右翼忽然遭受炮击,后续部队顿时陷入混乱,大本营也摸不着头脑。近卫军趁机发起反攻,将中央军赶出己方阵地,并追击出来。
眼看前线各部斗志涣散纷纷败退,叶伟立即命令作为预备队的并州部队投入战斗,把敌军挡了回去。这才勉强维持住局面,没有让败退演变溃退。这时,龚超派人汇报,刚才是宁完我突然对该部发动炮击,但只是炮轰无人地区,并无武装部队的侵袭,请示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李成与叶伟研究后认为,宁氏在做样子给执政看,并不是变心,作为回报或者说回应,雍州部队应该同样对宁部无人区发起炮击,同时必须严密监视当面之敌,如果有变,立刻上报。
十一时,晋军休整。参谋部建议现在最好的措施就是撤退,撤的早,尚能保存实力,如退得迟,恐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机会回国。李成悄悄问:“我想再打最后一次,怎样?”
叶伟为难道:“前线各部已经极度疲惫,防守都没把握,更何况要进攻呢?说真的,就算是撤退,我也不敢保证能安然无恙地回去。”
李成听了,心情黯淡,沉吟不决。正当此时,一发炮弹落在附近,指挥部一阵慌乱后才弄明白,这不是炮兵走火了,而是楚军发动了进攻。晋军仓促应战,可由于之前军队的准备与工事是以进攻为要求构建的,所以防线漫长而脆弱。中央军经过四个多小时失败的攻势,消耗巨大,疲惫不堪,阵地接连被突破,部队已经各自为战,多个师部联系不上。
楚军多次冲上万佛山顶,全被警卫团杀退。大本营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