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神图-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瞧,竟然是何进!李成又惊又怒:“怎么没得我的命令,你就擅自进城?”
何进神情不安,解释道:“皇帝驾崩,惊天动地。城外荒郊野岭的地方都在哄传,使馆却没一个人一句话来,所以我就进城瞧瞧怎么回事。再说了,我随执政背隋建楚前也是一名隋兵,按理说也是先帝的子民。先帝劳军时曾接见过我,我对陛下一向敬仰,也特地来参加拜祭。”
李成这才原谅何进的擅自行动,叮嘱道:“行动日期推迟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我会派人通知你。万一有什么意外,就打三颗红色信号弹。看到信号之前,千万不能鲁莽行事,切记切记。”
何进点头,牢记于心,并报告了城外部队的进攻计划,原来他们通过近期仔细调查,加以间谍情报,洛阳东门防守最为薄弱,举事当晚,三路各派五百人,只管放火呐喊,空枪乱打,吸引守军,主力一万余人攻打东门。李成听完,表示同意,何进这才出城回去。
太子登基前后,与大统领孙景隆爆发了数次冲突。第一次是在梓宫出行,孙景隆也要求扶棺而行,但这一殊荣向来只是皇位继承人才有,太子坚决拒绝。第二次,新皇要调集白虎军入京,派陆君实负责京师守卫,孙景隆不愿皇帝动他的军权,死活不同意,后来经过忠王斡旋,两人各退一步,兵部委任陆君实为九门提督,总理京城护卫,调兵入京一事则作罢。第三次,孙景隆要求立即改元,皇帝不同意,称是对先帝的不敬重,孙景隆大吵大闹,皇帝无可奈何,同意改元。
这一日,孙景隆仅带几个从人,来找大使聊天。李成在使馆设宴招待,沈国宏亦有陪坐。孙景隆一直不开口,李成也不好说话,酒过三巡,孙景隆忽然说:“我欲娶长宁公主,不知贵国可支持?”
李成闻言,勃然变色,正要发作,旁边沈国宏暗地踢了一脚,沈说:“大统领的要求,我们元首和大使一向鼎力支持,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先帝刚刚驾崩,依照大隋惯例,怕要等三年之后,皇族才能婚嫁,那时统领娶之,我们自然满心欢喜,大力祝贺。”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又不明白拒绝孙的要求,又能化解这一事端,全是假话,却教人听不出来。李成看了沈国宏一眼,满眼嘉许。
这孙景隆听了,也是发愣:“是啊,祖制三年不许婚嫁。这可如何是好,我岂能等三年之久?”
孙正犹豫头疼,谭武福眼珠骨溜溜一转,出了个点子:“我有一计,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大统领这就上奏,请求更改祖制,三年改为三个月,不就好了?”
孙景隆被提点,眉开眼笑:“哈哈,说得好,你小子真是天才!”说完,不顾李成等人的愕然,径直离馆回宫。
李成感慨:“此人如此荒淫无耻,为一己私欲,不顾国家体制,竟然还手握大权,隋国焉能不亡?”
忽然宫中内应送来一纸公告,原来孙景隆向皇帝提出更改三年祖制,皇帝愤然拒绝,孙景隆以辞职相威胁,手下一班军官也跟着叫嚣要追随大统领辞职,那时军兵尽散,无人保卫江山社稷。皇帝明知他是要娶自己的姐姐,亦只得屈服,熟料孙景隆胃口大开,又要改三个月为一个月,皇帝无法,全盘答应,批准更改祖制。
李成阅完大怒,撕毁公告,说:“此人既然求死,我也就成全他。传令下去,俱做准备,一月之后,国丧结束之日,便是动手之时!”
接下来几日,城中无事,除了官民一律素缟,停办娱乐活动外,其余一律如常。有句话叫“暴风雨前的宁静”,意思指凡是大事之前的那段时间,都是波澜不起的特别的平静,静的不同寻常。城中潜伏队伍与大使馆人员共计三千余人,早已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立刻会扑向各个目标。但是这命令迟迟不下,大家渐渐变得无所事事起来,正所谓忙起来忙得屁股冒烟,闲下来闲得蛋疼,李成与沈国宏在会同馆内颇感无聊,真快闷出鸟来了。
就在把春天沉闷得像夏天似的气氛里,李成想起了洛阳城中还有一个老朋友,总算不寂寞。一念及此,立刻启程前往城南于府。
对方本说不见客,随从递上李成名帖,很快打开大门,迎入屋内。于神仙和李成分主客坐下,仆人奉上茶水,于某叹道:“青儿走后,我已摘下招牌,再也不给人卜算凶吉了。”
李成笑道:“今个前来,就是专程想请神仙给我算下此行凶吉,果真如此,如何是好啊?”
于神仙喝了一口茶,慢悠悠说:“犹记得大使第一次来,也是这么问的,你还记得我怎么回答的吗?”
李成追忆片刻,说:“神仙当时说我从末日大凶之地而来,欲求大顺之命,何其难也。只能见我因,不能看我果。更有一人与我运势相克,彼富我贫,彼生我死。”
于神仙哈哈大笑:“亏你还记得这么清楚。你今日的运势,与当日,一模一样啊!”
李成吃了一惊:“怎么说?”
“今番大使一身的杀气,必是亡国灭族之行。如此暴戾,何来吉利?这世上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既提屠刀,休想安眠。”
李成心情顿时黯淡下去:“难道一败涂地,无功而返?”
“万事没有绝对,大使此番一个来回,有的事成,有的事败。”
“敢问哪件事成,哪件事败?”
“意料之外的成,意料之中的却败。”
李成还想问具体什么事,于神仙闭口不答。
对坐许久,于神仙的茶已饮完,李成的纹丝不动。于神仙唤人看茶:“大使的茶凉了,换一盏吧。”
李成连说不用,自己本来不喜饮茶,刚刚又听到噩耗,哪有心情喝下去?一名仆从仍旧上来,换了一盏新茶,李成连连称谢。
那名仆从换了茶,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推下去,而是继续站在一旁。李成觉得奇怪,扭头看去,只见他木立原地,直勾勾盯着自己看,那神情,仿佛要把自己的相貌刻画到脑子里似的。
李成思来想去,感到不妥,就说:“茶也上了,没事了。你忙去吧。”仆从只是口中允诺,身子不动,又过了好大一会,才慢慢退下。
见他一走,李成赶紧悄声道:“刚才那人紧盯着我看,鬼鬼祟祟,莫不是朝廷派来的奸细?可别把我们的谈话泄露出去,那就大事不妙了。”
于神仙说:“大使心中忧惧,惊疑交加,所以多虑了。于府是什么地方,我是干什么的?他若是奸细,我又岂会不知。非要说是奸细的话,那就算是我派来上茶的奸细吧。”
李成心中一扫芥蒂,两人相视大笑。
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皇族
更新时间201296 23:38:00 字数:5614
三月十九日,根据更改后的制度,国丧限期已到。礼部下令官民兵农可以摘除素服,恢复正常生活,开展娱乐活动。于是,大家纷纷脱去丧服,穿红戴绿,逐渐从先帝驾崩的悲伤中走出。禁止了一个多月的酒肆歌舞也允许营业了,洛阳一扫阴霾晦暗的气氛,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就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着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唐国使馆迟迟不摘除素幕,说是继续沉浸在悲痛中。礼部被打动了,特意命人送来礼物,使团却又闭门不收。是啊,使团很敬爱先帝的,他们关起大门,掀开素幕,露出成堆成堆的武器。
使馆人员集合起来,午后开始分发武器,每人领取七十颗子弹,研究作战计划。李成和沈国宏反复推敲,最后决定九点整举事,分配各个战斗小队的作战目标,并派人通知城外的何进。务必同时动手,里应外合,速战速决,攻下京城。
李成不忘询问禁军动向:“孙景隆在干什么?”
沈国宏回答:“解禁第一天,孙就向永安宫递交了迎娶长宁公主的要求。禁军主要将领在谭武福带领下齐聚北衙指挥所,设宴祝贺统领的婚事呢。”
李成心中愤恨,笑道:“此人死到临头犹不自知,传令下去,抓到孙景隆,休听他言语,直接打死!”
命令层层相传,众人熟记于心,或检查枪支,或闭目养神,只待夜晚到来。城外何进部队也聚集起来,取出隐藏在树林里的部件,组装成大炮,推至城门外,加上伪装,静静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房间里安静得让人窒息。窗外,一切如常,行人三三两两,谈笑风生,万家灯火,十分温馨,假如没有战事该多好!李成临阵退缩的毛病又犯了,一度想放弃计划,全团撤走,但也知道根本不可能,现在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时间一到,命运之轮就会转动,谁也阻止不了。他又想起一些吉兆和凶兆,那些细小的事情和语言在脑子里飞速闪过,让人心烦意乱,不能自安。
夜幕终于降临,李成小腹开始抽筋,为了排解紧张情绪,他开始巡视部下的准备情况。路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旁,李成看他不停扣弄扳机,制止道:“这批枪都是黑市购来的,性能不稳定。没事要乱摸,万一走火了怎么办?”
话音刚落,“砰”一声,走火了。
五分钟后,忽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快开门!我们是巡捕。有人报告这里有枪声,怎么回事?快开门!”
情况紧急,沈国宏请示:“时间虽未到,但事已至此,究竟怎么办,请总指挥下令!”众人随声都看着大使。
李成心底顿时勇气百倍:“把人抓起来,动手!”
随从把门打开,两名巡捕刚进来,埋伏在门后的人立刻扑上去,夺下武器,蒙上眼睛,结结实实捆绑起来,丢进储物间。三颗信号弹冉冉升起,在天空绽放出一片诡异的血红色,队伍冲出使馆,杀向各个目标,“穿越行动”开始!李成看了下时间:八点四十五分。
战火一起,百姓惊慌失措,纷纷跑回家中,紧闭大门,熄灭灯火,屏声止息,他们不知道战斗为何而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只能等待,等待一切战乱结束,和平重临人间。
这下战事从城中爆发,敌人是谁,敌人有多少,都不知道,守军措手不及,接连溃败。共进党别动队很快攻下巡捕厅和洛阳府,并继续向前推进,围攻皇宫和禁军指挥所;城外部队架炮攻城,却久久不能得手,李成急令沈国宏分兵去打东门,协助何进,自己坐镇使馆指挥。
炮弹横飞,喊声震天。一个小时后,前线报告:何进部队始终攻不下东门,城中别动队经过最初的顺利后,也遇到了阻碍,禁军一阵慌乱后开始组织反抗,两军一时在皇宫内僵持。只是若不能尽快取胜,郊外白虎军赶来,后果不堪设想。
李成急忙调抽皇宫部队去东门,结果依然不乐观,而皇宫部队实力削弱,由攻转守,被禁军逼出宫外,一时城内城外万分危急。沈国宏一身血污,跑回使馆,催促道:“总指挥再不想办法,我等必将全军覆没。”
李成无计可施,急得乱转。沈国宏说:“先帝临终不是御赐尚方宝剑,说谁人不降,以剑斩之。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经沈一提醒,李成醍醐灌顶,立刻找出宝剑,率人直奔东门。不一时,来到指挥所前,隋军进出有序,并无慌乱。兵将看到尚方宝剑,口呼万岁,请李成入内说话。
九门提督陆君实与幕僚正在研究军情,调兵遣将。众人见了尚方宝剑,先照例跪拜,然后询问大使来为何事。
李成说:“我想知道眼下军情如何?”
陆提督介绍:“北、南、西三面,只闻声响,不见敌兵,东门却攻势凌厉,此乃声东击西之计也。我已吩咐三门警备即可,尽抽三门之兵去助东门;城中禁军也已稳住局势。敌军并无后援,一时凶猛罢了,只需等到天明,京师三大营四路人马赶来,那时必然覆亡。只是目前还不知道敌军什么来头,是哪一路人马。呵呵,李大使,你知道吗?”言语之中,多有挑拨,想来已经知道内情了。
李成默然,过了片刻,说:“不错,今晚的行动是我策划的。”将领们抽刀拔枪,就要动手。
陆君实阻止了众人:“既然大使亲自来承认,必然有话要说。我们听完再动手不迟。”军官们才缓缓放下刀枪。
李成说:“可否近一步说话?”
“可以,”陆提督挥手退去左右,“现在只有我们两人,有什么话就说吧。”
李成开门见山:“我来是劝你投降的。”
陆君实笑了:“大使什么时候爱说笑话了?你应该知道陆某不爱钱,不好色,一生忠于陛下,忠于大隋,至死方休!你若只为说这个,我可以叫人进来抓你了。”
李成剖析情况给他听:“你忠于陛下,可先帝已崩;你忠于大隋,可大隋腐朽,不久将亡。岂不闻,识时务者为俊杰?陆兄是个人才,何不弃暗投明,我在元首面前举荐,日后荣华富贵未必在我之下。”
陆毅然拒绝:“先帝虽崩,已有太子继位;大隋虽暗,必有能人,治理一新。功名富贵如粪土,唯有忠义才是立身之本。”
李成紧追不放:“别的不说,仅一个禁军,你觉得大隋君臣要花多少时光和精力才能去掉这个毒瘤?朝廷上下,除君之外,无一人不贪,无一人忠君。众人极力搜刮,唯恐落后,文官贪财而不愿直谏,武馆畏死而不敢出阵。先帝在时,已泛滥不可收拾,你们觉得新帝登基,便能改变一切?更可笑的是,陆提督自己浮降都不能掌握,却在大谈必有能人治国,贻笑天下!”
李成字字属实,句句是真,陆君实无言可驳,低头不语。李成手握宝剑,上前一步,厉声道:“冬去春来,辞旧迎新。没有谁的统治可以永恒,没有谁的王权可以不灭。封建皇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前进的车轮不可抵挡。若学螳臂当车,必然身败名裂。大道理就不多说了,我且问陆兄一句话,就算今晚唐军失败,我与何进被捕斩首,你能保证孙景隆不会因为妒忌你的功劳而排挤你吗?元首就不会掀起下一次灭隋行动吗?谁又能保证,大隋能支持多久呢?”
三个问题,好似三把刀,刀刀捅在陆君实心窝。李成说完,陆已经脸色苍白,站立不稳,他缓缓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传令兵四下召唤,领兵军官奉命赶往东门指挥所。三总兵四将军齐聚一堂,都奇怪为何陆提督明知道唐国大使是敌军首脑,却不下令缉捕。
陆君实全套戎装,勋章满身,背着披风,威风凛凛,他将堂下每一个人都看一遍,说:“今晚唐使率兵发难,内外夹击,大隋已不可保。我最后以长官的身份给你们下一道命令,愿降者可降,不愿降者可自行离去。李大使宅心仁厚,定不会加害你们。何去何从,各人选择。”下面顿时炸开了锅,军官们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陆君实对着尚方宝剑拜了几拜,念道:“臣已尽力,然事不可免。皇恩浩大,无以为报,臣愿追随陛下于九泉之下!”说完自刎而死,血溅三尺。
这下惨剧发生,阻拦不及,众官目瞪口呆,李成悔恨不已。情绪平复后,李成说:“情况你们也看到了,陆提督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你们究竟要怎么做,给我一个答案罢。”
堂下无风,死一般寂静。军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有人说:“我愿追随大使,效忠大唐。”
第二个军官说:“我愿追随大使,效忠大唐。”接着第三个、第四个……所有人最后汇成一句话“我等愿追随大使,效忠大唐!!!”
李成长长出了一口气:成功了!
洛阳城门被推开,城外部队一拥而入,这座千年不落之都终于也陷落了。李成与何进在城门处会和,简单交谈后,立刻领兵向北衙禁军指挥所杀去。忽然有人向李成递上一叠文书,李成疑惑,展开来看,有一张两百万金额的汇票,还有一列名单,以忠王朱庆盛,内务府总管,总领太监安大海为首总计一百五十余人,另附信纸一张,上面写着名单上的人愿意背隋拥唐,特地奉上百万军资,聊表心意,只希望天兵能保护他们府邸,另外还有“恭祝大军所向无敌,无往不胜”字样。
李成大怒:“当年我向先帝建议置办产业,强兵富国的时候,他们连二十万都拿不出来,现在倒是大方的很。这些人要保住自己搜刮的民脂民膏,想的美!副官,你带人按照这名单上的去搜,一个一个的抓,一家一家的抄,少抓一个人,少抄一文钱,都别回来见我!”何进苦苦相劝,李成不听,副官立刻带兵,按图索骥,如狼似虎地抄家去了。
大军入城,四处攻打,禁军顿时崩溃。唐军把北衙指挥所团团围住,统领卫队纷纷投降。孙景隆和谭武福躲在里面不敢出来,他派了个代表,说情愿放弃大统领之位,献出所有财产,愿意做大使要他做的任何事,只要求饶他一命。众人问李成怎么办。
李成面无表情的说:“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管。”这孙景隆平时积财吝赏,又好责罚部下,宁肯赏给妓女戏子,也不给有功之人,还弑主自立,部下早已对他不满。现在有李成这句话,禁兵们掉头冲进指挥所,乱刀齐下,把孙景隆等人活活砍死。
李成牵挂公主安危,立刻赶往皇宫。禁军投降,皇宫已经没有任何守卫力量,乱兵横行,大火冲天,宫人尖叫,四下逃散。李成与何进兵分两路,一路找公主,一路找皇帝。李成连抓几个宫女,大叫:“长宁公主何在?!”宫女们吓得连连摇头。正在这时,一个太监说公主仍在明褶苑躲避,于是一行人匆匆奔向凝妤阁。
李成一把推开房门,只见公主和几个宫女躲在墙角瑟瑟发抖,喜悦,担心,怜惜,内疚,各种心情搅拌在一起,分不清酸甜苦辣。他上前一把抱住公主,为她披上自己的大衣,说:“不用害怕,不用担心。一切就要结束了,一切就要结束了。”随即转身吩咐部下:“立刻带公主去使馆安歇。千万不能伤了公主,若她少了一根毫毛,我唯你们是问!”
公主神情无比惊慌,但仍紧紧抓住李成的手,说:“你要保护皇帝,他是我弟弟,他是我弟弟!”李成以手覆公主的手:“我答应你,一定不会伤害皇帝,你先去好好待着。事情结束了,我就带着皇帝去找你。”部将簇拥着公主,一路护卫而去。
有人报告在御花园发现皇帝,何进正围住他,请总指挥前去处理。李成火速来到太液池边的蓬莱山下,只见五名大内侍卫,身着铠甲,手持钢刀,将皇帝围在身后。六人俱各带伤,浑身血污,但依然掩盖不了那种天生的高贵气态。而他们面前,数百名唐军的枪口已对准他们,何进在包围圈北面,李成在南面,大喊:“陛下,降了吧!”
十五岁的皇帝表情坚毅:“大隋只有战死的皇帝,没有投降的天子!”
“砰!”一声枪响,一名侍卫应声倒下。
“降了吧。”
无人回答。
“砰!”又倒下一名侍卫。
李成连问五声,皇帝丝毫没有流露出投降的意思,五名侍卫全被打死,只剩下皇帝与众军对峙。
这是怎样的场景啊: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肩负着与生俱来的身份与荣耀,但是这身份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快乐,反而是一个枷锁,一个一千年的王朝的枷锁,就这么落在了这个孩子的身上。少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毅力,扛起了这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重担,独自前行。多么可亲可敬的精神!
只可惜历史早已抛弃了他,他与他的家族已面临绝境,走投无路。但即是在面对末日,这个少年依然显示出血统赋予他的天生的高贵气质,他是如此平静地走向死亡,以至于死神来不及做迎接他的准备而狼狈不堪。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心境,不知你可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使全世界都是敌人,依然会抗争到底,绝不屈服,只为那一身的荣耀,只为那一生的使命!
少年啊,不知千百年后,会不会有人为你歌颂,
最后的帝国,
最后的梦想,
最后的希望,
最后的你。
“穿越行动”的行动大纲设定部队内外夹击,攻下洛阳皇宫,迫使皇室投降。第二天以皇室的名义发布公告,宣称禁军叛乱,帝国混乱,邀请大唐协助。马上边境早已准备好的三路唐军接受皇室请求,开入隋国,接管各项权力。接着两国签署协议书,大唐成为隋国的保护国,再过数年,慢慢消化,最后全面吞并。
“穿越行动”还计划,第二日的公告由皇帝发布,如果皇帝拒绝发布,由长宁公主发布,如果公主拒绝,则由忠王发布。皇帝如果拒绝投降,存活下来,必然对后面的计划造成影响,让大唐在舆论上站不住脚,颇为被动。因此,计划中的最后一步,如果皇帝拒绝投降,必须就地处决,以绝后患。
夜幕中,皇帝手持金刀,屹立不屈,独自面对数百名唐兵,夜风一阵阵吹过,月光照映着满地的尸体和刀枪,说不出的凄凉。皇帝既然拒绝,按照程序,应该立即处死,但自己又答应了先帝和公主,要保他一命,这该如何是好?李成犹豫不决。
何进派人绕过阵来提醒,如果这样等到天明,四周隋军合围而来,洛阳得而复失不说,说不定皇帝还被劫走,那时众人白白牺牲不说,还令国家名誉扫地,请总指挥即刻定夺。
李成思来想去,下令:“夺下皇帝的武器,把他关押起来。”
何进在远处高呼:“我没有听错吧,不杀皇帝?”
李成替自己,也是替皇帝辩解:“他并没犯该杀之罪,为什么要杀?”
何进沉默片刻,就在几名唐兵准备靠近皇帝的时候,突然大喊:“元首有令,皇族不降,就地处决,难道你忘了吗?”
李成问:“那公主若不降,又该怎样?”
何进言辞不改:“一样要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