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有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 
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6)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hu@)、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ji4o)。是炎帝之少女 
②,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堙(y9n)于东海③。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柘木:柘树,是桑树的一种,叶子可以喂养蚕,果实可以吃,树根树皮可作药用。 

②炎帝:号称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③堙:堵塞。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 
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 
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 
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 
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 
流于浊漳之水。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座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出产铜。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d!)。牛首之水出焉, 
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锡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出产磨 
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景山,山上出产优良玉石。景水从这座山 
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题首山,这里出产玉石,也有许多石头, 
但没有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x*n)①,其草多芍 
(shu¥)药、芎(xi#ng)╭i#ng)②。洧(w7i)水出焉,而东流注于 
河,其中有鳠(h))、黾(m!n)③。 
【注释】①栒:栒树,古人常用树干部分的木材制做拐杖。②芍药:多年生草本花卉,初夏 

开花,与牡丹相似、花朵大而美丽,有白、红等颜色。③鳠:鳠鱼,体态较细,灰褐色,头扁平,背 

鳍、胸鳍相对有一硬刺,后缘有踞齿。黾:蛙的一种,形体同虾蟆相似而小一些,皮肤青色。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 
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芎疃唷d⑺诱庾椒⒃矗缓笙蚨魅搿
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 
入黄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su%)水出于 
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d!)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 
出焉,而东流注泜泽。 
【译文】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 
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面山脚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 
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面山脚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东流入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zh6)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 
焉,而北流注于洧(w7i)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座柘山,山南阳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北阴面出产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 
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l7i)石①。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 
大泽。 
【注释】①礨石:礨的本义是地势突然高出的样子。礨石在这里指河道中的大石头高出水面 

许多,显得突兀。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阳面有金, 
山北阴面有铁。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耸的 

大石头。敞铁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 
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h&)沱(tu¥)。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白马山,山南阳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 
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还多出产黄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 
入虖沱水。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 
于虖(h&)沱(tu¥)。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空桑山,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夏天都有雪。 
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水。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 
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d^ng d^ng),其鸣自訆(ji4o)。虖(h&) 
沱(tu¥)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u)水。液(y@)女之水出于其阳, 
南流注于沁水。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泰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有金属矿 
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眼 
睛在耳朵的背后,名称是■■,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虖沱水 
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 
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hu^hu^)之水出焉,而东流注 
于虖(h&)沱(tu¥);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石山,山中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濩 
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水;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 
南流入虖沱水。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u)液(y@) 
水。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 
流入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沱(tu¥)。 
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k^u)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高是山。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 
入虖沱水。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草大多是条草。滱水也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陆山,有很多优良玉石。■水从这座山发 
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q0)山。般(p2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沂山。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 
黄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①。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婴石:一种像玉一样的带有彩色条纹的漂亮石头。 
【译文】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燕山,出产很多的婴石。燕水从这座山 
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 
多橐(tu¥)橐①,其鸟多鹠(li*)②。历虢(gu¥)之水出焉,而东流注 
于河,其中有师鱼③,食之杀人。 
【注释】①橐駞:就是骆驼。②鹠:即鸺鹠,也叫做横纹小鸮,头和颈侧及翼上覆羽暗褐色, 

密布棕白色狭横斑。③师鱼:即鲵鱼,就是前面所说的人鱼。 
【译文】再往北走五百里山路,又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这座山 
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大多是骆驼,而禽 
鸟大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师鱼, 
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又北四百里,曰乾(g1n)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 
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豲](hu2n)其鸣自詨(ji4o)。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乾山,没有花草树木,山南阳面蕴藏着金 
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铁,但没有水流。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 
普通的牛却长着三只脚,名称是豲,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 
其(川)[州]在尾上①,其名曰罴(p0)[九]。 
【注释】①州:古人注“州”为“窍”。上窍谓耳目鼻口,下窍谓前阴后阴。这里的窍是指 

后阴而言,就是肛门的意思。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是座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 
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麋鹿,肛门却长在尾巴上面,名称是罴九。 

又北五百里,曰碣(ji6)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 
蒲夷之鱼①。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注释】①蒲夷之鱼:古人认为就是冉遗鱼,它的形体似蛇,有六只脚,眼睛像马的眼睛, 

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做恶梦。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是座碣石山。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 
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这座山上出产玉石,山下还有很多青石碧玉。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译文】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 
草木,有金玉。 
【译文】再往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屹立着一座山, 
叫做帝都山,方圆一百里,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北五百里,曰錞(ch*n)于毋(w*)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 
■(l@)①。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 
见(xi1n)则其邑大旱。 
【注释】①■:急风的样子。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是座錞于毋逢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 
从那里吹出的风如强劲的■风。从錞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 
那里流出。这座幽都山中有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 
如同牛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凡北次三(经)[山]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①,凡四十六山, 
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4n)神②。其祠之:皆用 
一藻(z3o)茝(zh!)瘗(y@)之③。其十四神状皆彘(zh@)身而载玉④。 
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 
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糈(x()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注释】①无逢之山:即上文所说的錞于毋逢山。②廿:二十。有时也写成“艹”。③藻: 

聚藻,一种香草。茝:香草,属于兰草之类。④载:通“戴”。 
【译文】总计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 
十六座山,途经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马一 
样的身子而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 
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山神的形状是猪一样的身子却佩戴着玉制饰 
品。祭祀这些山神: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状 
都是猪一样的身子却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用一块玉 
壁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这项祭祀 

活动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以上是北方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二万三千二百 
三十里。 

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s))■(zh))之山,北临乾(g1n)昧(m6i)。 
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ng y^ng)之鱼,其状如犁牛 
①,其音如彘(zh@)鸣。 
【注释】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译文】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樕■山,北面与乾昧山相邻。 
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鳙鳙鱼,形状像犁牛, 
发出的声音如同猪叫。 


又南三百里,曰藟(l7i)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 
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①。 
【注释】①活师:又叫活东,蝌蚪的别名,是青蛙、蛤蟆、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幼体,头又 

圆又大而尾巴细小,游泳水中。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藟山,山上有玉,山下有金。湖水从这座 
山发源,向东流入食水,水中有很多蝌蚪。 


又南三百里,曰栒(x*n)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 
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ji4o)。有鸟焉,其状如鸡 
而鼠(毛)[尾],其名曰(z9)鼠,见(xi4n)则其邑大旱。■(zh!)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zh5n)鱼,其状如儵(ch¥u)①,其喙 
(hu@)如箴②,食之无疫疾。 
【注释】①儵:即“鯈”字。鯈鱼,也叫白鲦(ti2o)、■(c1n)儵,一种小白鱼。体长 

只有数寸,侧扁,银白色,腹面有肉棱,背鳍有硬刺。生活在江湖中。②箴:同“针”。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栒状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丰富的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狗,却长着六只脚, 
名称是从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 
普通的鸡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名称是■鼠,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 
大旱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形状像 
儵鱼,嘴巴像长针,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q@)之山①,无草木,无水。 
【注释】①亝:“齐”的古字。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勃亝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減(ji3n)水出焉,北流注 

于海,其中多鳡(g3n)鱼①。 
【注释】①鳡鱼:也叫做母鲇、竿鱼,体延长,亚圆筒形,青黄色,吻尖长,口大,眼小, 

性凶猛,捕食各种鱼类。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番条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減 
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zh6)。姑儿之 
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g3n)鱼。 
【译文】再往南四百里,是座姑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漆树,山下有茂密 
的桑树、柘树。姑儿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zh5n)石①。诸绳之 
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注释】①箴石:石针是古代的一种医疗器具,用石头磨制而成,可以治疗痈肿疽疱,排除 

脓血。箴石就是一种专门制做石针的石头。 
【译文】再往南四百里,是座高氏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箴石。 
诸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ch&)。泺(lu^)水出焉, 
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岳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下有茂密的 
臭椿树。泺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犲(ch2i)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x)) 
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zh@)毛,其音如呼,见(xi4n)则天下 
大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山下到处流 
水,水中有很多堪■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一身猪毛,发 
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叫,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 
南流注于沔(mi3n),其中多■(ti1o)■(r¥ng),其状如黄蛇,鱼翼, 
出入有光,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独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 
下多的是美观漂亮的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水 
中有很多■■,形状与黄蛇相似,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 
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t*n) 
而有珠,名曰狪狪(t#ngt#ng),其鸣自詨(ji4o)。环水出焉,东流注于 
(江)[汶],其中多水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泰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山中有 
一种野兽,形状与一般的猪相似而体内却有珠子,名称是狪狪,它发出的叫 
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 
晶石。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ch*n)于(江)[汶],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t2n)之水,其中多茈(z!)(羸)[蠃](lu^)。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竹山,座落于汶水边上,这座山没有花草 
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玉石。激水从竹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娶檀水, 
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s))■(zh&)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 
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6r)用鱼①。 
【注释】①■:用牲畜作为祭品来向神祷告,想要使神听见。 
【译文】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樕■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 
座山,途经三千六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 
在毛物中用一只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祷告时要用鱼。 


东次二(经)[山]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j&)吴,南 
望沙陵,西望湣(m0n)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吟], 
其名曰軨軨(l0n l0n),其鸣自叫,见(xian)则天下大水。 
【译文】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 
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 
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 
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 
灾。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穀)[榖(g^u)],而无水,多鸟 
兽。 
【译文】再往南六百里,是座曹夕山,山下到处是构树,却没有水流, 
还有许多禽鸟野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y@)皋(g1o)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r()之水,其中多蜃(sh6n)珧(y2o)①。 
【注释】①蜃:大蛤(g2)。蛤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卵圆形或略带三角形,颜色和斑纹美 

丽。珧:小蚌。蚌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卵形,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环形。 
【译文】再往西南四百里,是座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丰富的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 
大蛤和小蚌。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d!)砺 
(l0)。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 
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l!)水出焉,东流注于余 
泽,其中多珠蟞(bi5)鱼,其状如(胏)[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 
其味酸甘,食之无疠(l0)。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 
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 
却有四只眼睛,还有六只脚而且能吐珠子,这种珠蟞鱼的肉味是酸中带甜, 
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八十里,日余峨(6)之山,其上多梓(z!)枏(n1n),其下 
多荆芑(q!)①。杂余之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