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公主倒是派了人过来问陶君兰要不要一起进宫去。七月十四供奉先祖,作为皇家子孙,李邺和拴儿都是要去太庙祭拜的。陶君兰自然是也要带着拴儿进宫去。
  八公主还让人传话,说是她给皇后太后都抄了经,以作祈福之用。
  陶君兰自然知道这是八公主提点自己面子上的事儿也要做一做。毕竟皇后“病了”这么久,着实也是该是她们这些儿媳妇表孝心的时候。
  其实陶君兰也给寺庙多捐了银子,用以超度孤魂野鬼,好给太后积攒功德,添福添寿。
  至于皇后,她没暗地里请巫师作法让皇后早些病死,已算是仁慈了。至于替皇后抄写经书祈福,她有那个功夫,倒不如陪着拴儿玩会儿。
  当然,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陶君兰当即便是应了八公主,打算一起进宫去给皇后请安。同时又吩咐人去请了九公主。几个人一路,她也不必单独和皇后说话,这是最妥当的。
  皇后现在,大约是恨死她了罢?在皇后看来,她许就是那种背主忘意之人。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对于皇后,她从来只是一个棋子,一个棋子何必对掌握自己命运,随意利用自己的人有忠心?
  再说了,皇后做的那些事儿,哪一样不是叫她恨不得皇后去死?
  考虑到日子和如今的局势,陶君兰选了一件深紫色的裙子,上头的花纹也是稳重大方的;。这个时候若还花里胡哨的,让人瞧见了难免觉得她不知百姓疾苦。就是首饰,她也挑的全是素净的,也尽量少了又少。
  待到进宫后,自然还是先去太后那儿请安。
  去了的时候,太后正在佛堂念经,陶君兰等人也不敢打扰,就在旁边候着。待到太后念完了一段经文睁开眼睛笑道:“你们来了。”
  几人这才上前去给太后问安。
  太后又问了几句各家准备的供奉事宜,这才叹了一口气:“今年年成不比往年。加上上一回的事情,你们多给孤魂野鬼烧些值钱罢。这虽说不是朝廷的错,可到底他们也是可怜。”
  太后说的是那些在城门外被“驱散”的流民——这件事情,对外说的是驱散,可是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儿,大家心里都清楚。
  陶君兰见太后这般,忙道:“我已给了寺庙捐赠银子,请他们做法事超度孤魂,好让他们安息。太后您放心罢。”
  太后点点头,道:“你是个思虑周全的。”
  这话便算是夸奖了。随后太后有忽然问了一句:“刘氏如何了?”
  陶君兰一怔,有些不明白太后是突然想起了这事儿还别有用意,顿了顿后才答道:“还是老样子,并没有什么起色。只是或许是病得久了,脾气却是越发古怪了起来。”
  “刘家人如今也都没剩下几个了。”太后又叹了一口气:“当初看着还行的刘家,一转眼便是衰落了下去。”
  陶君兰越发吃不准太后的意思。只是一味的附和:“是啊,谁曾想到会如此。”
  “邺儿如今已是端亲王,刘氏作为端亲王妃一直病着,着实难当大任。皇上也是有意重新给邺儿娶个新的王妃。”太后说这话的时候几乎是紧紧的看住了陶君兰。
  陶君兰闻言,几乎是忍不住的使劲抿了抿唇。神态也是有些维持不住——她留心到天后说的是“也是。”也是代表什么?代表有这样想法的不仅是皇帝,或许也是太后的意思。
  陶君兰见太后等着自己表态,只能勉强一笑,张了张口却是发现自己着实无法昧着心意说这是好事。想了想却是转而替刘氏说了几句好话:“王妃虽说久病,可毕竟是为了给王爷生养子嗣才落下的病根。而且,王妃没病之前,也无甚过错,这般的话却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是啊,是有些不近人情。可是有什么法子?毕竟端亲王府着实是一日不能没有女主人的,你说呢?”太后仍是看着陶君兰。
  陶君兰咬紧了牙。袖子底下的手却是微微带了几分轻颤。
  太后这是在逼她表态。
  她想这里头必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的话太后又何至于如此逼她?眼下这个情形和局势;。又哪里是给李邺娶王妃的时候?
  最终,陶君兰只能继续勉强的扯出笑容,道;“这事儿妾却也是不知。妾这样的身份,哪里能做主这样的事儿?
  此时九公主终于是忍不住开口打圆场:“太后真是的,好好的说这个做什么?再说了,眼下这样的局势,又哪里是办这样事情的时候?就是太子的册封大典也是往后延了。太后您纵疼二哥,却也不能忘了大哥啊。”
  九公主又是娇嗔又是半真半假的抱怨,倒是一下子将气氛缓和了过去。
  八公主也开口道:“太后。拴儿还在外头候着呢,您难道不想看看他?”
  提起拴儿,太后的态度总算是缓和下来。笑道:“那我们赶紧出去罢。”却是丝毫没了方才那般的态度——仿佛一切都不过是南柯一梦,或是一场幻觉罢了。
  陶君兰落在后头,却是手脚冰凉,连汗水都是冷的。心里更是说不出的复杂。
  她心里很清楚,太后提起这事儿,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正所谓空穴起风,未必无因。
  刘氏久病,又做了那样的事儿,太后不喜欢刘氏是在情理之中。或者说,当初她将刘氏做的那些事儿告诉太后的时候,就该猜到会有这一日。
  只是那会子,她却是没想到,有朝一日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如今李邺成了端亲王,又得了皇帝的信任,太后心里也未必没有要让李邺去和太子一争高下的意思——甚至其实太后一直都是知道李邺的志向。所以,在这个时候给李邺找个合适的岳父作为后盾和支持,显然也并不是什么很让人惊讶的事情。
  若她是太后,她也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即便是知道这些又如何?她心里不也一样是不乐意李邺再娶了哪个女子进门?别说重新娶个王妃,只说再纳妾什么的,她都是不愿意。
  或许刚进府的时候她还想着要装大度装贤惠,可是现在,她却是半点也不愿意了。随着时间越长,相处得越久,她就越是舍不得将李邺分给别说。许是李邺将她宠坏了,可是她的本心就是如此,无法更改。
  说她小气也罢,说她不懂事也罢。她如今最在乎的还是李邺。至于名声什么的,却是已经无关紧要的了。
  她甚至是有些惶恐——若是李邺听了这话,会如何选择呢?毕竟有个好岳丈,的确是能帮他不少的。而她能为他做的,却是十分有限。
  陶君兰心里清楚,她怕是又钻进了牛角尖。可是这一次即便是知道,她也自己钻不出来了。反而越想越是觉得不安,越是惶恐,越是害怕。
  因了这事,接下来太后和别人说话,她却是一句也没听进去。直到太后让她们去皇后那儿请安,若不是九公主悄悄的拉了拉她的袖子,她这才回过神来。
  出了寿康宫,九公主压低声音劝道:“太后也就是那么一说,如今哪里可能给二哥娶新的王妃?而且,刘氏那边也得有个说法啊。你别着急。纵然真娶了新人,难道又能越过你去?”;
  第一卷 第422章 牛角尖

  陶君兰只用了一句话便是将九公主说得哑口无言,她苦笑着问九公主:“若我这会儿非要给静平再塞几个女人,你可愿意?”
  九公主顿时就住了口,面色都有点儿凝重了;。看了陶君兰几眼,欲言又止。
  陶君兰摆摆手:“不过是这么一说,我哪里会做这样的事儿?你且放心。”
  九公主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低头不言了。
  八公主在旁边看着,轻轻摇了摇头,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提醒陶君兰:“一会儿见了皇后,你可不能是这般了。”
  陶君兰也是知道这么个道理,忙收敛情绪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看到皇后第一眼的时候,陶君兰心里却是“咯噔”了一声。
  她一直以为皇后被关了禁闭,又被收了管宫的权力肯定是十分失意的。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她看到的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一段时间不见皇后,比起之前的形容枯槁病入膏肓的样子,皇后却是突然恢复了健康。不仅面色红润丰满,就是头发也润泽了不少。至于精神自是更不必说了,眼里的点点精芒几乎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威势。
  纵然没了实权,可是皇后的气势还在。皇后依旧是皇后,那个风光无限,尊荣无比的国母。
  陶君兰收回目光,垂下眸子掩住自己的情绪,更是微微低了低头怕人看见自己不经意流露出的那一点子讶然之色。朗声同八公主九公主一同向着皇后行礼。
  皇后笑着赐了座,不过和以往和善的笑容不同,如今的皇后看陶君兰的时候,却是带上了威势和冷淡。
  陶君兰趁着皇后喝茶的动作看了一眼皇后的手腕——她给的那串佛珠,已然是不见了。她顿时恍然过来:怪不得皇后身子突然恢复了过来。却原来是这个原因。
  当然,没了毒素的继续侵害,按理说皇后的病情也只是会稳定下来,不会再恶化罢了。可是看皇后如今的样子,却显然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皇后应该仔细调理过身子了。只是不知道皇后到底发现没发现她自己中毒了?又发现没发现那串佛珠的秘密?
  本来陶君兰还是十分自信的,可是现在……她却是不那么自信了。她甚至隐隐觉得,皇后应该是什么都知道了。
  这个想法让她微微有些发慌。她想,今日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诸多不顺遂?
  不过心里的这些想法却被她掩盖住了,她只端坐着,带着得体的笑容,时不时插几句话,与众人一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假象来。
  好在皇后似乎是彻底的厌弃了她,整个过程也并未单独问过她什么话或是看她,这让陶君兰又是松了一口气又是觉得忐忑不安。
  好不容易熬到了告辞的时候。皇后却是忽然冲着陶君兰意味深长的一笑。
  对上这个笑容的时候,陶君兰心里顿时“咯噔”了一声,只觉得像是有人在自己的心里投下了一块巨石,压得她整个人都有些沉甸甸的不舒服。
  皇后这个笑容,着实让她十分的不自在;
  出了皇后的宫殿,陶君兰被风一吹,这才后知后觉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出了一身的汗。
  八公主许是看出了什么,关切的问了一句:“怎么了?”
  陶君兰摇摇头,“没什么。对了,你可是还要去英嫔娘娘那儿?若是这般,我便是先回去了。”
  九公主也道:“是啊,我也先回去了。府里还有事儿呢。”
  于是八公主便是和她们二人分了手。
  一直到出了宫门,九公主这才拍了拍陶君兰道:“大姐你也别太往心里去。这样的事儿,咱们女人也是无奈。你说是不是?好在你还有了拴儿和明珠,二哥无论如何也不会对你差了。”
  陶君兰还能怎么回?她知道九公主这么说都是对的,而且九公主也是一片好意。更何况,她心里的那些话也没法和九公主说。所以她只得一笑:“是啊。幸好。”
  待到上了马车回府的路上,陶君兰一直在沉吟:上一回她已是阻止了一回,这一回,她难道还要用那些手段去阻止?不,是不同的。上一次动了念头的皇后。可这一次是太后和皇帝。
  皇后是想往李邺跟前塞人,李邺自己也是不乐意的。可这一次,却是太后和皇帝想要给李邺找个强势一些的外家。不一样。
  就是李邺自己,也不知道会不会动心?如今康王成太子,马上就要进宫居住了。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了。若是李邺想要扳倒太子,显然比起以前增加了不少难度。这个时候的李邺,是十分需要外援的。
  甚至忍不住的,陶君兰在脑子里将太后可能会中意的一些世家千金都过了一遍。
  可想而知,她这般却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罢了。越是想下去,她心里就越是沉甸甸的难受。就越是觉得不安和酸楚。
  因拴儿是留在宫里,由李邺带回来,所以陶君兰此时是一人坐在马车里。而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这般就轻易钻进了牛角尖里。
  其实太后也不过是提了一嘴,有没有这回事儿还不一定呢。可这会陶君兰却已经是不安到仿佛这事儿迫在眉睫,马上就要发生了。
  她甚至已经忘记了这事儿也可能不会发生。
  情绪如此,陶君兰自是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来。红螺见状却也是不好多问,只偷偷的去请青姑姑——这个时候也就只有青姑姑好出面了。
  青姑姑见了陶君兰这般,也是着急。不过却也没急着问陶君兰,反倒捡着一些事儿和陶君兰商量,慢慢的将陶君兰从情绪里勾了出来。
  正说着话,那头姜玉莲派了人过来请示:“我们侧妃想在院子里祭拜一下父母,再往府里花园的水渠里放水灯。不知道侧妃这边有没有什么忌讳?”
  这不过是小事,按理说都是不必要请示她的。姜玉莲这般巴巴的派人来问一句,也不嫌麻烦。
  陶君兰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笑道:“并无什么忌讳,只是让巡夜的婆子留心,别让火星子四处飞溅,到时候走了水就不好了;。”
  那传话丫头笑盈盈的应了,末了又问一句:“侧妃的意思是,府里的丫头奴才们虽然已经是卖身入府,可是也都是爹生娘养的,也有祖宗。反正园子里水渠不小,不如许她们也都放水灯烧纸钱罢。”
  陶君兰闻言一怔,随后和青姑姑对视了一眼。末了才点头道:“既如此,那我也做一回好人,与他们每人发一碟果子点心用来祭拜罢。只还是那句话,不管烧纸也好放水灯也好,都别弄得府里乌烟瘴气的。末了也要收拾干净。”
  传话丫头这才下去了。
  陶君兰的笑容垮下来,只觉得疲惫,抬手捏了捏眉心。
  青姑姑却是爽直,直接皱眉道;“如今这姜侧妃可是越发的能蹦跶了。”
  陶君兰苦笑一声,没接话。心里却是十分认同的——姜玉莲的手段,如今可是一日千里的。比起当初的只会装模作样往李邺身上花心思,如今却是已经发展到了知道笼络人心,拿捏分寸不让李邺讨厌了。
  再加上慎儿……
  陶君兰几乎不用想,就知道姜玉莲存着什么心思。
  姜玉莲心里必然是觉得能够和她一较高下的。毕竟都是侧妃,也都有儿子。区别却只是在于李邺的宠爱和不宠爱罢了。
  可是真要较真起来,李邺的宠爱重视却也不见得能帮上什么忙。比如,就打个比方说将来李邺真能登上帝位,那立皇后的时候,肯定不会是以宠爱谁来立皇后。若真是这样,群臣必然不会同意。就是李邺说不得也要背上糊涂的骂名。
  除非,她向做一辈子的宠妃。那就是只需要皇帝的宠爱就可以。
  姜玉莲的目的很明确——如今姜玉莲要名声,不要宠爱了。还不能说明一切?
  青姑姑看了一眼陶君兰晦涩难辨的面色,笑道:“不过也不必怕她,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你方才那一手,不也挺好?”
  陶君兰置之一笑。随后突兀的问青姑姑:“姑姑,你说若是王爷重新娶回来一个王妃,又当如何?”
  这话问得青姑姑当场愣住了。不过很快青姑姑又道:“这事儿也不好说——得看是个什么样的王妃了。若是精明能干的,对王爷是好事,对你就……而且,若是娘家厉害的,将来虽说能帮上王爷,可却也是能压在你们上头了。”
  毕竟,若真抬进来一个,首先名分上就是比不过去。不管怎么样,侧妃哪里比得上正妃?纵然正妃没生孩子,可是名头摆在那儿呢?谁能比得过?
  陶君兰点点头:“的确是如此。对王爷来说,这是好事。”
  青姑姑琢磨了一回,觉得有些不对,便是试探着问了一句:“难道王爷要重新娶王妃?这怎么可能?刘氏还在呢。”
  刘氏纵然病着,可只要一日不死,那就一日都是端亲王妃不是?;
  第一卷 第423章 恐惧

  对于青姑姑的试探,陶君兰最终只是不置可否一笑,然后将话题岔开了去。
  待到傍晚李邺带着拴儿回来,陶君兰已然准备好了祭祀用的东西。
  李邺领着全家人,又祭拜了一回祖先,这才又一同去用饭。这样的日子,总是要一起吃饭的。
  寻了个机会,李邺在陶君兰耳边道:“待用了饭,我陪你一起祭祀岳父岳母,再一同去放水灯。”
  陶君兰心下一暖,不由得冲着李邺露出微笑来。他总是这般贴心,让她全然招架不住。
  姜玉莲用饭的时候提起了姜时年,眼圈儿红红的;“父亲当年中元节的时候,总是带着我一同去放水灯。如今却是不能够了。”
  触景伤情,其他人都多少有些伤感。即便是陶君兰,也是不由自主想起了以往在陶家时候一家人一同祭祀先祖的情形,心情也有些低落。
  李邺许也是想起什么,也是神色有些怅然。
  这一顿饭,众人都吃得有些不是滋味。
  饭毕,姜玉莲对李邺柔声道;“王爷如今忙,妾也不强求王爷能时常过来。只是慎儿如今已经开始认得人了,王爷若是能抽出时间常来看看慎儿,也是好的。”
  “嗯,我知道了。”姜玉莲又不是在邀宠,也说得坦然,李邺自也不会拒绝——而且慎儿毕竟是他儿子,他也该时常过去看看。沉吟片刻,他又道:“我到时候带着拴儿同去,他们兄弟二人也该将感情培养起来。相亲相爱的才好。”
  陶君兰闻言也是一笑,侧头对姜玉莲道:“等到慎儿会走路了,我让拴儿带着他玩儿。你平日无事也多带着慎儿和果姐儿明珠玩才是。整日闷在院子里,慎儿的性子都要比拴儿文静些。他们几个年岁差不多,有个玩伴儿也是极好。”
  姜玉莲将慎儿说得可怜,若是以往陶君兰也就一笑置之了。可是今日她心情着实不好,姜玉莲又这般,便是忍不住点了几句。
  毕竟,不让慎儿和兄弟姐妹接触的可是姜玉莲。这一点李邺也是知道的——果姐儿如今都常被带过来和明珠玩儿,自然少不得静灵也会和李邺碰上,可却从来都是大大方方坦坦然然的。
  偏姜玉莲说得这般。叫人如何忍得住?
  静灵闻言也是抿唇一笑,道:“是啊,小孩子也要有个伴儿才好。果姐儿和明珠如今就十分的要好。二人在一处玩,倒是都更要乖巧些。学东西也学得快。”
  静灵闲来无事教果姐儿说话,明珠每每也跟着瞎学,两个孩子你来我往的咿咿呀呀,倒是我一本正经的逗人发笑。
  不过若是教了什么动作,比如什么虫虫飞之类的,两个人一起学,倒是的确学得很快。
  陶君兰忽然想道:“将来几个孩子倒是可以一处上学。在家请先生教导都是足够了。年岁也都差不多,正正好。”
  李邺却是摇头:“拴儿毕竟大些,却是不能一起;。”而且,拴儿是长子,也和其他的孩子不同。就是将来……太子和寻常皇子,那也不是在一处学的。当然,这话他是没说出口的。
  不过他纵然不说,却也不代表旁人想不到——姜玉莲几乎一下子便是想到李邺必然是因为慎儿是次子才如此说的。当下气恼得不行,不过面上倒是也不显山露水,只抿唇道:“却也不妥,果姐儿和明珠是小姑娘,慎儿是小子,哪里能在一处厮混?还得叫他和男孩子一道才好。总不能养成了姑娘家家的娇气。”
  李邺看了姜玉莲一眼,淡淡道:“此事回头再说罢。还长远着呢。”
  一时饭毕,众人又喝了茶说了一阵子话,这才散了。
  二人并肩往回走,丫头们都跟在后头。
  陶君兰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满月,幽幽道:“今日的月色却是不错。”
  李邺也抬头看一眼,点头道:“是不错。若你喜欢,我们一会儿在院子里赏月罢。”
  陶君兰好笑的掐了他掌心一眼:“哪有人在七月十四赏月的?也不妥当,还是留在屋里罢。反正下个月就是八月了,到时候赏也是一样。”
  李邺也不嫌疼,反倒是一把握住了陶君兰手。他的手大,正好将她的手掌全部包裹住,牢牢的握在手心里。天热,二人不多时便是都手心开始冒汗,可李邺却没舍得放开。陶君兰也没舍得挣开。
  “今日我想起了皇祖父。”李邺笑了笑,温声开了口:“今日是父皇抱着拴儿给皇祖父上香的。当年,皇祖父也这么抱过我给曾皇祖父上过香。”
  陶君兰知道他不过是想说说话,并不需要回应,便是只是静静的听着,一句话也不插进去。
  “我站在旁边,看着太子的神色,发现太子竟是有些嫉妒的意思。”李邺的声音在幽黑的夜色里显得有些发沉,配着微凉的夜风和清浅如水的月色,却是又像是苍凉的曲子,缓缓的从人心底流淌了过去。
  “我当时便是想,他是嫉妒我有儿子呢,还是嫉妒我当年被皇祖父疼爱?”说着说着,李邺语气里有了些笑意:“他一定很恨我,很讨厌我。我有的,他都得不到。”
  李邺的语气有些幸灾乐祸,也有些畅快得意。
  陶君兰轻声插嘴:“这便是天意了。”
  康王有的东西,李邺却也是没有的——可见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过,她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