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抛开李邺不去多想,陶君兰又问起秋宜苑的情形:“那头可有什么动静没有?可做了什么打算没有?”
  红螺摇摇头,一面答话一面将茶盅递到陶君兰的手上:“瞧着没什么动静。倒是王爷回来又走了之后姜侧妃亲自过来了一趟。不过知道王爷走了后,也没多留。更没多说什么。我瞧着那架势,想必是想问问王爷的意思。”
  陶君兰点点头,心知肚明这是姜玉莲的确是心里发慌了。她忍不住哂然一笑:这个时候慌还有什么用?其实说白了也就只有两个选择,走还是不走罢了。有什么可摇摆不定的?说来说去,到底还是姜玉莲自己想多了。若非如此,如何会迟迟下不了决心?
  不过,她也不打算去管。还是那句话,她做得越多说得越多,只怕姜玉莲也就想得越多。所以何必呢?她也就不去参合了。
  “顾家那头若是派人来接顾惜小姐,就妥妥当当的将人送回去。也不必挽留了,只说以后再接了她过完玩就行了。”陶君兰估摸着瘟疫这事儿一旦传开了,顾家肯定不放心顾惜留在这里,必是要派人来接的。
  红螺一一应了。
  二人又说了一阵子话,陶君兰这才又重新睡下了。待到陶君兰睡下,红螺这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将屋里的烛火都吹灭了悄悄的退到了外间。仔细的嘱咐过了守夜的宝云这才回了自己屋了睡下。
  而此时,皇帝的书房里却是灯火通透。不只是李邺在,还有陈赋,陶静平以及其他几个皇帝信任的年轻臣子在。
  皇帝的眉一直是拢着的。手上捧着茶盏,却是半晌也没喝一口。
  李邺和其他人也俱是如此。
  屋子里一片静默,气氛是压人的逼恹。好几次有人想开口说话,可话到了嘴边却还是又重新咽下去。
  最后还是宝船太监小心翼翼的开了口,道:“皇上,时辰也不早了。是否要用点宵夜?”晚上就没怎么吃,若是再不吃点宵夜,那可怎么熬得住?就是皇帝没胃口,总也不好叫这么多人一起跟着饿肚子罢。
  皇帝手一摆,刚要说没胃口,李邺却是出声劝道:“父皇晚膳就没用多少,如今好歹用些宵夜;。不管如何,身子重要。”
  皇帝这才勉强点头道;“那就上宵夜罢。”
  说实话,众人也的确都是饿了。就是李邺也如此,所以宵夜一上来,倒是很快就被消灭了一大半。这还是宝船太监特意吩咐御膳房分量弄得足一些的结果,若是平日的分量,只怕早就见了底。
  用过了宵夜,屋里的气氛倒是好歹不那么压抑逼人了。
  皇帝扫了一眼桌上的折子,叹了一口气道:“这罪己诏,你们觉得此时是否该下了?”
  今日其实这么多人留在御书房里商讨,追根究底就是为了这事儿。除此之外,还有赈灾一事也是要商议商议。
  只从留下来的全是年轻臣子来看,就知道皇帝心里其实早已经不信任那些老臣,更看重这些年轻臣子了。
  想想也是,这些年轻臣子没有太深的根基,几乎都是忠心皇帝忠心朝廷的,鲜少拉帮结派,的确是比其他人更让皇帝信任一些。
  对于皇帝这个问题,李邺并未开口。纵然他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了——事实上,他这会子想的是陶君兰。今儿下午回去的时候,瞧着陶君兰那样子,着实没法子叫他不担心。
  他心里也很清楚,突然出了这个事儿,陶君兰显然已是不能好好养病了。这些事儿,除了陶君兰,府里的女人还有哪一个能做得好,能考虑得周全?
  除了满满的心疼之外,剩下的就全是懊恼了。若不是他,陶君兰也不必费心这些。
  正走着神呢,冷不丁的却是突然被皇帝点了名:“端亲王你怎么看?”
  李邺猛然回过神来,慢慢抬起头来迎上皇帝投过来的目光,犹豫片刻后才道;“儿臣认为此时并不合适。”
  皇帝顿时微微挑起了眉:“哦?为何?”
  李邺便是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儿臣认为,父皇其实不必下急着下罪己诏。要下罪己诏,也不妨等到控制住疫情的时候再说。否则——”
  这个否则他没说完,不过想来大家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若是下了罪己诏,疫情却又大规模的爆发起来,到时候只怕民怨更甚,流言更猛。会导致局势更难控制。
  皇帝连连点头,末了赞许的看了李邺一眼,笑道:“你想得很是周全。朕该好好赏你。”
  李邺忙推辞:“这都是儿臣分内之事。其实这事儿的功劳还主要在陶氏——儿臣倒是想替陶氏讨个赏赐。不知父皇可否允了儿臣这个不情之请?”
  李邺的推辞在皇帝的预料之中,不过替陶君兰请赏,却是在皇帝意料之外了。纵然国事烦心,皇帝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哦?你要什么赏赐?”听说老二十分宠爱这个陶氏,莫不是想要废除刘氏之后,扶了陶氏为正妃?
  只看那陶氏做的这些事情,倒也不是不可以……;
  第一卷 第436章 动摇

  别说皇帝,就是陈赋和陶静平也是看了李邺一眼。
  李邺从容一笑,言道:“去岁太医院研制的碧霄丹不知还有没有,陶氏如今病了好些日子,一直不见好。”
  碧霄丹是研制出来的秘药,主养神清心,调养滋补,长期服用效果十分好。但是因用料十分珍贵,所以十分难得。虽说外头也有七味养心丸之类的差不多药效的,可到底不如碧霄丹好。
  只是七味养心丸自家就能配置,可碧霄丹却是只供宫中贵人服用的。
  就是宫中贵妃级别以下的,也是别想长期服用的。
  李邺张这么一回口,也的确是所求不俗就是了。不过,只是求些碧霄丹,却是大大的出乎了皇帝的预料。几乎是讶然的看了李邺一眼,皇帝半晌才笑着点头允了此事:“既是如此,宝船,你回头让太医院的人亲自送去端亲王府。日后陶氏可一直服用,太医院多做一份就是。”
  李邺闻言,顿时欢喜起来,笑着向皇帝谢恩。
  皇帝点点头,笑着看了一眼李邺又看一眼陶静平:“陶氏一族,不仅儿郎出色,就是女子也不比男儿差!陶氏做的那些事,朕亦有所耳闻,的确是十分好。身为妇人,能有如此心肠,的确是让人敬佩。这一次,若非是她,也不知道多少流民还无处安置。”
  陶静平笑着谢恩:“臣替家姐谢过皇上夸赞。家姐不过是心肠善良些罢了,这才多想了一些。也亏得端亲王肯让家姐施展这些法子。说起来,还是端亲王的功劳。”
  李邺忙谦逊道:“昔日父皇便是教导儿臣要有仁善之心,儿臣不敢忘记。”
  皇帝被这么小小的拍了一个马屁,倒是心情大好,就是那些烦心的国事也是暂时抛开了去。
  翌日,太医院派了人送了碧霄丹过来,陶君兰这才知道李邺又替自己做了这么一件事。当下几乎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心里更是暖洋洋像是被热的帕子捂住了,无一处不是熨帖的。
  一时又有些惶恐——李邺这般在意她,叫人看见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想。而且,待到事情传开了,怕是端亲王府又要出一回风头了。
  还有太后那,怕也是会觉得不痛快罢?毕竟李邺宠爱她这事儿太后已是心中有些疙瘩了,再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太后心里不知该有多不喜欢。
  其实既有这么个机会,李邺是的确该讨些别的好处的。总胜过这一匣子的药——就算这效果再怎么好,也不过是一匣子的药罢了。吃了也最多就是个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不能长生不老不是?
  况且,虽说秘药效果更好,可是外头配出来的好药也不见得就差了多少,何必费这个事儿呢?
  不过些微的埋怨和遗憾之后,最终留在心底的,到底几乎都是一些让人觉得甜蜜的东西;。这药还没吃呢,她倒是已经觉得自己好了不少了。
  陶君兰虽说觉得不值得,可是底下的丫头们却是不这么想:端亲王这般宠爱陶君兰,甚至还这般细心。着实是好男人了。就是寻常百姓夫妻里头,也不见得就遇得上这么一个全心全意只想着一个女人的。所以,着实叫人羡慕。
  当然,作为沉香院的丫头,那更是俱有荣焉:毕竟这份殊荣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所以,陶君兰得了碧霄丹这个事儿,一时之间如同风一般的迅速就刮了过去,不大一会儿功夫,端亲王府中上下倒是都知道这么一回事儿了。
  这个事儿也没办法瞒——太医院送药来的时候那么多人瞧见了,瞒也瞒不住。
  所以,陶君兰纵然知道这般也不知道要替自己招来多少妒忌仇恨,却也是没阻止。况且,拦得住一回还拦得住二回?自从皇帝上次给了她位同正妃的赏赐之后,她便是已经预料到,她只要一日还跟着李邺,那便是一日都有出不完的风头。
  一来二去的,她也是习惯了。
  碧霄丸倒是的确和普通丸药不同,至少颜色却不是褐色或是黑色,而是浅绿色。带着一股草药的清香气息,叫人闻着就觉得十分舒服。
  这样好的东西,陶君兰一时也有些舍不得吃,便是叫人先收了起来。
  秋宜苑那边自也是听说了这个消息,姜玉莲当时正吃点心呢。闻言一块莲蓉水晶糕便是生生的捏碎了糊在手指上。
  屋里的丫头更是一下子静若寒蝉,压抑的气氛吓得慎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姜玉莲心中一阵烦乱,最后赌气冷笑:“罢了罢了,我又何必自讨苦吃?我就是做再多,他也未必瞧得见,也未必会替讨点什么好处。倒不如避开去反而清净!收拾东西,咱们这就准备去庄子上散心罢!”
  姜玉莲也是气急了,当下果真就让人动手收拾东西,又叫门房准备车马。
  底下的丫头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也不敢开口劝一句。倒是桃枝听说了这个消息赶过来,拉住了姜玉莲笑道:“多大的事儿,姜侧妃怎么就冲动起来了?”
  姜玉莲冷哼:“出去避一避有什么不好?外头已经出现疫病了,留着等死不成?”末了又看一眼桃枝,冷笑道:“我奉劝你一句,也是早日想法子才好。可要与我同去避一避?这点主,我却是也还能做到的。”
  桃枝一怔,倒是认真的想了一想姜玉莲说的这个提议。最后却是摇摇头:“既然城外已经有了疫病出现,那走到哪里不也都是一样的?再说了,如今经过城外,说不得比在城内更危险些。”
  毕竟若是在府里,疫病也不是那么容易传进来的。可城外,谁说得清楚?
  “再说了,如今刚出现疫病,咱们就急忙忙的走了,到时候王爷心里又该怎么想我们?只怕越发认为我们心里没他了;。到时候岂不是得不偿失?陶侧妃不也没走?”桃枝细细的与姜玉莲分析起来。
  “可慎儿……”姜玉莲有些拿不定主意。
  桃枝一笑,胸有成竹道:“怕什么?慎儿是王爷的亲儿子,难道王爷还能让慎儿有什么?就是陶侧妃,不也得想法子护着?不然她那贤良的名声可就没了。再说了,只要不接触外人,始终呆在院子里,又哪里可能会染上疫病?”
  桃枝说得头头是道,也是十分具有说服力。姜玉莲沉吟一阵子,可还是有些心灰意冷:“王爷这心里,怕我们做再多也是容不下我们的。”
  桃枝一笑:“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只看咱们有没有这个恒心毅力了。再说,姜侧妃你还有慎儿呢。这一点便是天大的优势了。慎儿将来若是乖巧懂事,王爷能不喜欢?倒是拴儿,那霸王的摸样瞧着就是长大了也不省心的。”
  姜玉莲被桃枝这样一劝,倒是真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再加上此时恼怒也逐渐平复,更是一下子就动摇了之前的决定。
  当然,秋宜苑这番闹剧也隐藏不住。陶君兰也是很快就听说了。对于姜玉莲的反复,陶君兰只是摇头:“她爱听旁人的话,就让她听去吧。只是这桃枝……”
  最近是蹦跶得有些厉害了。还和秋宜院那边勾搭在了一处,轻易便是能左右姜玉莲的心思,着实是不容小觑。
  红螺在旁边道:“自作孽不可活,慎儿公子是姜侧妃的孩子,侧妃有何必操心那么多?至于桃枝,且说句不好听的,不过是个姨娘罢了。她也不敢将主意打到您的身上,真有那个时候,只消得一句话便是也能打发了她。”
  末了红螺又提醒:“其实要说更该留心王妃那儿。疫病这事儿,您看要不要和她说一声?也算是提个醒。免得将来说您故意瞒着她,天天说道。”
  红螺不提醒,陶君兰倒是真还想不起刘氏来。毕竟,刘氏如今着实是没什么存在感,在府里也好比没在似的。所以,倒是在心里忽略了。
  陶君兰点点头,“这事儿你看着办了也就是了。不必再回我了。”其实说一声也不还是那样?
  “你叫人去告诉那些大夫,若是情况危急,且叫他们先顾自己罢。另外,若是有能预防的方子,也尽管开出来。药材府里想法子。只要有方子,那就好办。”她更在意的还是城外的事儿。那些大夫毕竟只是受雇在那儿看诊,也不好叫人冒险。若对方有那心也就罢了,若是没那心思,又何必勉强呢?
  至于说预防疫病的方子,她也不怎么抱希望。毕竟若真有的话,早就呈上来了,又何必等到现在她开口?这么说,也是让大夫尽量想法子罢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若真这一次端王府先拿出了治疗疫病的方子,那这一次端王府就算是立下大功了。到时候少不得李邺也能借着这次机会再上一层楼,更受器重。对抗太子也更有把握一些。
  虽说有些利用这次疫病的意思,可却也是事实。她心中的确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希望的。毕竟,事情已是发生了,她又能如何?她只是个女人,她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第一卷 第437章 压抑

  李邺回来的时候,陶君兰倒是也顾不上问赏赐的事儿,而是先问他:“昨儿怎么一夜没回来?可是为了城外疫病的事儿?”
  李邺摇摇头,示意丫头们都先下去了。这才轻声言道:“是关于父皇下罪己诏的事儿。”
  陶君兰一惊:“这就要下罪己诏了?”虽说她也曾想过,若是灾情再继续这般严重下去,皇帝肯定是要下罪己诏以求上天收回灾厄,宽恕百姓的。可是却没想到会这样快。眼下的局势不都还控制着?哪里就到了那么严重的地步了?
  “父皇这是怕有心人逼迫。”李邺脱去外衣,换上舒适的常服,这才又继续言道:“前朝高宗皇帝,不就是因为出了天灾,又加上朝廷无能,这才下了罪己诏让位儿子的?”
  陶君兰顿时明白了李邺的意思。不由得摇了摇头。皇帝现在,是越发的疑心病重了。这是在防着太子呢。
  朝廷上的事儿,她也不好议论太多,了解一二也就罢了,她又因了那碧霄丹的事儿嗔怪了李邺一回,最后才道:“今日姜侧妃本已经收拾东西准备出城去避一避了,也不知道怎么的后来又改了主意。你若是觉得还是该将拴儿送出去,便是过去说说罢。”
  之所以提起这个,一则是为了慎儿好,二则也是不愿意姜玉莲真哄骗了李邺。若姜玉莲是真为了李邺留下来的也就罢了,对李邺一往情深也就罢了,可是姜玉莲哪里会如此?
  当然,她也不否认她是有些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算盘的。不过如今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李邺纵然知道,那又如何?那本就是她心里的想法。
  既是夫妻,那就该坦诚一些。藏着掖着好没意思。况且,李邺也从不在她跟前隐藏什么情绪,她自然也该如此。
  “她既是不愿意,那就留在府中罢。其实也不见得就真不安全了。”李邺却是摆摆手,他是真不想去和姜玉莲讨论这个问题。姜玉莲的心思他也能猜到,正因为猜到才不愿如此。像是陶君兰这般果决顾全大局的女子,毕竟不多见。
  顿了顿,李邺又郑重到:“过几日应会限制出入。府里这段时间也门户看得紧一些,不许人随意走动接触就是了。就是真发现了疫病,只要隔离起来不让人接触也没什么妨碍。”
  陶君兰抿唇一笑:“我已是吩咐下去了。家里你别操心,有我坐镇呢。”
  李邺闻言顿时笑起来,又嘱咐她:“正因如此,你才更该快些养好身子才行。若无你在家,我在外头也不心安。那碧霄丹讨来了你也就别忘了服用,反正日后都有你的一份了。太医院送来的药,你也可放心吃。不会有人动手脚的。”
  陶君兰点点头,又叹了一口气:“这下只怕又不知多少人要妒恨我了。”
  李邺唇角微弯,故意疑惑问道:“这有什么可嫉妒的?”
  “嫉妒我嫁得好啊;
  。”陶君兰“扑哧”一笑,冲着李邺挤眉弄眼:“以前做端王的妾没人愿意,如今怕是有不少倒贴都愿意的。人都说,端亲王玉树临风,温和可亲,又是个体贴细心的。不知多少姑娘芳心暗许呢。”
  李邺唇角越发上挑,可却是带出了几分嘲讽之色:“那又如何?既是当初不识货,如今自也没那个机会了。”
  陶君兰笑得越发厉害,双眸都弯了起来,眸子里一片清亮:“这么说来,我却是个识货的人了。”
  李邺含笑握住陶君兰的手,一本正经道:“的确是识货之人。”
  两人笑闹了一阵子,李邺这才说起拴儿他们的情况:“拴儿和明珠让静灵带着,倒是没什么不习惯的,也都养得很好。你也不必太过挂心,待到疫病退了,就让人接了他们回来。”
  陶君兰点了点头,倒是心里有些空落落的。说不想不担心,那都是假的。只是如今这般却也是最好的情况了。至少,安全是无虞了。
  “你说,这次疫病会如何?会不会死很多人?”陶君兰问这话的时候,心里是没有底的,只觉得十分茫然。要知道,事实上每次瘟疫爆发起来,死的人都是不计其数的。十村九空,说的便是瘟疫爆发时候的情况。更有一城之人皆服丧的情形。
  想起这些描述,陶君兰便是都觉得不寒而栗。
  听了这句问话,李邺却是一改方才的浅笑温和,神色陡然肃穆凝重起来。看得人无端端的心里便是一沉。
  李邺面上一丝笑意也无:“若是太医院能尽快拿出方子来,那便是能控制住,若是拿不出方子,谁也不知会是怎么一个情况。”
  陶君兰便是也沉默了下来。
  正说着话,外头的丫头却是高声禀告道:“顾小姐过来了。”
  陶君兰看了一眼李邺,微微挑了挑眉便是道:“快请进来。”这个时候李邺回避显然也是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见一见顾惜了。说起来也是亲戚,倒是也不必太过避讳。
  不过,却是不得不说,顾惜来的时辰可是巧得很。既赶上了李邺在,马上又是晚膳的功夫了。
  一时之间顾惜进来,一身水绿的衫子,葱黄的裙子,看上去娇嫩得像是刚打了花苞舒展了枝条的嫩荷绿柳。加上她本身就有股病弱的气质,再添上那娇怯怯的神情,腼腆羞涩的眼神,纵然只有八分美貌,也被生生描绘成了一副十分美貌的美人图。
  陶君兰忍不住心道:若顾惜没有别的心思,那她倒是很乐意多看几眼这幅养睛悦目的美人图的。毕竟,爱美之心谁没有?纵同是女子,却也并不妨碍她欣赏不是?
  看着顾惜挨个儿的给李邺和自己行了礼,陶君兰忙笑道:“都说了是一家人,没必要这般多礼。怎的又多礼起来?”
  李邺也是点点头:“正是,你我也是血缘亲情,不必如此见外。与我而言,你便如同我亲妹妹一般。”
  顾惜似乎没想到李邺会这般说,倒是微微涨红了脸,羞涩的低下头去。
  陶君兰却是含笑看了李邺一眼——李邺说这话,一听就是故意的;李邺却是正经端坐,一动不动。神色虽然温和,可并没有多少要亲近的意思。反倒是坐了一会儿客气的问了一些话之后便是起身借口还有事儿去了书房。
  到了晚膳十分,陶君兰再三挽留,不过顾惜到底还是没留下。反倒是李邺得了丫头禀告,便是回来了。
  饭间说起顾惜来,陶君兰蹙眉问李邺:“这安远侯府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邺摇头,“不管他们是什么意思,咱们只稳坐不动就是了。”
  这般无声的回绝,想来顾家是明白的。若不是那是他的外家,这点脸面他却是也不会给的。
  陶君兰明白李邺的意思,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口气:“顾惜瞧着是个好姑娘。”却不知心头到底是怎么想的——要说对李邺没意思,方才又何必在那个时候过来?可若说有意思,也不见再做出如的事情了,反倒是很有规矩和分寸的样子。
  说句实话,她是被顾惜这幅态度给弄得有些糊涂了。
  不过有了李邺这话,她倒是又定了下来。只是到底忍不住为顾惜叹息一声罢了。顾惜瞧着的确是个不错的好姑娘。
  不知道是不是碧霄丹效果真那么好,陶君兰吃了几日倒是感觉精神倒是好了许多。倒是能腾出空来关心城外的疫病情况了。
  只是想要了解外头的情况如今也不容易。朝廷已经是下令封城门,不许流民进入城内,也不许来历不明身子不康健的商贩进城。虽说出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