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君兰笑意更深;“对,就是要这样。”但凡是支持太子的,这一次都可以卷进去。搅混了一锅水,大家都自顾不暇,谁还要去保太子?
  而他们这边,则是可以浑水摸鱼,岂不是正好?
  这头吩咐完了刘恩,那头陶君兰便是叫人准备衣裳,准备第二天进宫一趟。这一次,她与太后的赌约,太后却是输了。想来,太后是不会反悔的罢?
  当然,在进宫之前,她还要去两个地方才行。一个是沛阳侯府,一个是八公主府。若没有这两家的帮忙,只怕太子那折子早就被换过了。其中细节过程她虽不知,可其中的艰难她却是知道的。
  比如,这次沛阳侯府出去办此事儿的几个她的义兄,回来时候身上都是带着伤的。至于跟着去的人,也折损了不少。更别说受伤的了。只从这些,便是能看出其中的惨烈来。
  当然,皇后那边的人也没讨到好处——派出去的人,全都被抹杀了;。倒不是没有想过留活口,而是对方显然都是死士,根本就不可能留下活口。
  就冲着这个,陶君兰便是忍不住再度为皇后的实力倒吸了一口冷气。死士又岂是那么容易能够培养出来的?这一次皇后派遣出这么多个死士,又该是培养了多久?
  甚至于,她是有些庆幸,觉得是老天爷都在帮忙:若太子不是那么混账,不是那么糊涂愚蠢,不做出这些事情来,她和李邺又怎么会有机会呢?
  所以,皇后现在必然是很后悔罢。所谓纵子如杀子,这话却是果真一点没错。陶君兰心道,日后她是绝不敢纵容拴儿半点的。不仅是拴儿,就是明珠或是以后再有的孩子,她一个都不能纵容溺爱。否则,不过是在害他们罢了。
  到了沛阳侯府,陶君兰见了沛阳候夫人之后,便是深深一拜:“多谢母亲和诸位哥哥的鼎力支持。”
  沛阳候夫人显然之前是哭过的,这会虽然上了妆遮掩了几分,却到底还是没遮住。她叹了一口气苦笑道:“但愿以后却是别再发生这样的事儿了。”四个儿子都受了伤,叫她这个做母亲的看着就觉得心疼害怕得厉害。
  陶君兰哪里听不出沛阳侯夫人的埋怨之意,歉然的看了沛阳侯夫人一眼,只能苦笑:“我也不想再有这样的事儿发生了。这一次,是我亏待了几位哥哥。还请母亲替我去道谢一番才是。还有几位嫂子那儿,我也是心里歉然。还请她们不要怪我才好。”
  言毕,陶君兰便是示意碧蕉捧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东西。
  碧蕉上前一步,将手中捧着的匣子打开,红色色丝绒上头,静静的躺着五颗鸽血红宝石。每一颗都足有鸽子蛋那般大小,色泽纯正如雪不说,更是十分透彻几乎没有杂质。是上品种的上上品。
  “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还请母亲与诸位嫂子不要嫌弃。”陶君兰微笑道:“虽说这个不足以表达我心中的谢意,不过却总算是我的一点表示。”
  这次沛阳侯府出了大力,自然是要好好的奖赏。不过如今李邺也不可能许出官职爵位,所以只能走女眷这边了。这鸽血红宝石,还是她自己私库里的好东西,凑齐五颗也是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这样大的原石,只怕整个京城也找不出多少来。
  一口气送出五颗这种行为,更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出的。若不是李邺有航海这条路子,只怕她也不可能拿得出来。
  沛阳侯府夫人当然明白陶君兰的意思,当下自然是要欢喜的收了。别说陶君兰拿出来的是宝石,就是拿出来的五颗芝麻,她也照样是欢喜的收下。因为不管是送还是接,都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两家交好的合作态度。
  更何况,陶君兰拿出来的是这般的好东西了。饶是沛阳侯夫人见过许多珍宝,此时也不禁有点咋舌。心里却也越发的福气了——到底是天家之人,的确是旁人比不上的。
  一时,沛阳候夫人便是又压低声音悄悄问道:“那如今你们那边散出了太子包庇的消息,可是想废太子?”

  第一卷 第528章 算计

  陶君兰被沛阳候夫人这话弄得一惊,忙追问:“我们散出了太子包庇的消息?这话是母亲听谁说的?”
  她本就想着让刘恩查出这事儿来,不过却是怎么也没想到,这才多大功夫,转头就在沛阳候夫人这里听到了这么一个说法。端亲王府散出来的消息?这怎么可能?
  别说她才刚知道消息多久,就是真是她散布出去的消息的话,那她怎么不知道此事儿?而且,又如何会这么快?更别说,她又怎么会做得如此明显,叫人留下把柄,给端亲王府带来麻烦?
  见了这个情形,沛阳侯夫人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当下便是什么都明白了,蹙眉道:“不是你们散出来的消息?”
  陶君兰苦笑着反问沛阳侯夫人:“纵然我要散播,又岂会让人知晓是我在背后做的这个事儿?”这不是明摆着叫皇后赶紧来对付他们端亲王府?这不是摆明了要叫皇帝觉得端亲王府早有心思夺位?
  沛阳侯夫人默然片刻,便是摇头言道:“那么显然便是有人故意针对端亲王府了。”显然,这个人还不是皇后调教的。至少皇后肯定不会散播这样的流言。
  “的确是一箭双雕的好计策。”陶君兰只觉得心里有些发冷,更觉得仿佛背后有一双眼睛冷冷的盯住了自己。对方这样做,既陷害了端亲王府给端亲王府带来了麻烦,更是散出了不利太子的流言。
  至于是谁,她想或许不是庄王就是武王。也只有这两个人,才有这样的动机。因为太子和李邺被拉下马之后,直接获利的便是这两位了。
  七皇子她当然也考虑过——不过七皇子在皇帝面前主动放弃了竞争皇位的机会,更是一直对李邺鞍前马后,亲厚无比,所以可能性着实不大。
  不过事情已经如此,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得想法子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才行。皇后那头也就罢了,毕竟对端亲王府一直便是敌视有加。最关键是皇帝那儿——
  皇帝本就越发多疑了,若是再知道这事儿,那么只怕对李邺肯定也就生出疑心,不会再像是以前那样信任重用李邺了。甚至可能如同当初对太子那样,明着立了李邺为太子,随后再扶持出别人打压李邺。就为了一个平衡。
  若真是那样,李邺的处境便是危险了。
  陶君兰越是往深处想,心里就越是觉得心惊,眉头自然也就越皱得紧了。不行,她必须想个法子。
  看了沛阳侯夫人一眼,陶君兰也不愿意再多呆下去了,叹了一口气道:“我还是先告辞了罢。改日再上门来和母亲说话;。”
  沛阳侯夫人自然知道陶君兰这是为什么急着离开,当下点点头亲自送了陶君兰出来。只是路上又压低声音问了一遍废太子的话。
  陶君兰只对沛阳侯夫人留下四个字:“静观其变。”
  沛阳侯府显然是不适合做这个带头羊的。毕竟沛阳侯府和端亲王府的关系素来就亲近,又有她和沛阳候夫人这一层关系在,若是沛阳侯府领头,只怕越发将目光吸引到了李邺身上。
  所以,陶君兰才留下这么四个字。静观其变,待到废太子风头高起来,沛阳侯府再夹在在其他官员里头附议,自然也就毫不显眼了。
  不仅沛阳侯府不能当这个领头羊,就是陈家,陶家还有顾家,直几个与端亲王府有姻亲或是血缘关系的,都不能。
  出了沛阳侯府,陶君兰犹豫了一下才决定还是先去见一见八公主。毕竟,流言已经传出去了,此时她也没什么好法子,倒是也只能干着急。
  可八公主那头,她却是必须尽快走一趟的。八公主帮了这么大的忙,她若是无动于衷,或是态度冷淡,那岂不是叫人寒心?所以她现在立刻过去却是最好最合适的。
  待到见了八公主,八公主便是笑起来:“二嫂这急匆匆的过来,莫不是与我道谢的?谢礼呢?可准备好了?”
  八公主这话自然是打趣的意思,不过这般开门见山却是也是十分直爽。
  陶君兰闻言便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起来,连带着心里的阴沉都驱散了不少。她伸手隔空点了点八公主的额头,笑骂:“你这是向我讨东西呢。我就算没带谢礼,只怕都不好意思开口了。不过,好在我却是真带了谢礼。”
  说着也不叫碧蕉动手,自己便是取了碧蕉手里的匣子打开了,笑着递到了八公主跟前:“看看,可还满意?”
  给八公主准备的是一块祖母绿的猫眼石,这样的色泽最是适合英嫔那样上了年岁的人佩戴。当然那,除去这个,她还另外给八公主准备了另一样礼物:一只绿皮红心的玉石榴。绿皮光泽,红仔颗颗饱满红润晶莹,几可乱真。若不是大小有些区别,摆在一处倒是真可混淆视听了。
  陶君兰笑道:“猫眼石将来英嫔娘娘封妃的时候做成首饰佩戴,这石榴却是恭祝你明年传出好消息,与八驸马百子千孙。”
  八公主微红了脸颊,笑着接过了盒子:“那可多谢二嫂了。”
  陶君兰抿唇一笑:“该是我多谢你才是。这般帮我们,这一点又算什么?连我十分之一的感谢也表达不出来。”
  “二嫂说这话,却是太见外了。再则,二嫂不也许了我好处?我也不是白干活的。”八公主一笑,不在意的摆摆手:“这话休要再提,不然就是与我见外,不拿我当自家人了。”
  陶君兰便是不再提起这事儿,只说起别的:“这次太子的事儿你可知道了?”
  八公主一笑,颇有些幸灾乐祸:“自是知道了。这样的好事儿,我怎么能错过?而且,我还知道皇后在宫里当场就砸了好几只茶杯呢。还有太子宫中那些姬妾,一个个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陶君兰倒是真不知道这个,当下心道:必是英嫔传来的消息了。不过,皇后这般镇定不住了,却也着实是叫人心中舒畅。
  她也是忍不住跟着八公主笑道:“真想去瞧瞧皇后如今的样子。”
  八公主眼前一亮,道:“那不如明儿咱们进宫去给太后请安罢。正好我得了一块新鲜的狼皮,给太后做褥子却是最好不过。”
  陶君兰见八公主这般兴致勃勃,便是笑道:“我明儿本就要进宫去的。眼看着马上就冬至了,总不能叫芯兰一直在宫里。也该回去陈家了。再则,拴儿也许久没见过太后了。跟着一起去请安也好。”
  不管怎么说,太后对拴儿的疼爱却是没有半点作假的。太后如今一日不如一日,她更是该多带拴儿进宫去见见太后才是。一则是让太后高兴,二则也是不想要拴儿忘了太后这位疼他的曾祖母。
  当然,她也并不能否认有时候拿着拴儿当进宫的借口就是了。
  八公主闻言便是点头道:“既是如此,那咱们一道进宫罢。”
  八公主都这样说了,陶君兰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是点头道:“好。”
  一时又和八公主说起外头的传闻,陶君兰便是忍不住苦笑起来;“端亲王府怎么总是这般叫人算计?”
  八公主摇头:“利益驱使罢了。你若是从小在宫中长大,看惯了也就不奇怪了。宫里哪里没有算计?也不怕你听了笑话,说是皇子公主,可有时候为了一块点心,为了一匹布,我们说不得还得勾心斗角一番呢。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小时候父皇给了我一块玉佩,也不值什么,可三公主四公主却是非要用计抢去,结果最后那玉碰碎了谁也没得。”
  陶君兰倒是不知道八公主还有这样的经历,总觉得有些意外。她一直以为八公主是被英嫔保护得极好的。
  “宫里就是如此,哪怕是他得不到,他也是不愿你得到的。至于你有的,他没有,他更是不会善罢甘休。”八公主涩然一笑,眉宇之间露出一丝与年岁不符的沧桑来:“那时候,我母妃便是告诉我,与其争得头破血流,倒不如什么都不争。因为没意思得很。所以,从那时候,我便是再不肯拔尖要强,只装平淡。”
  陶君兰细细琢磨一回,然后发现李邺之所以能在当时让皇后暂时放心,不也是因为装作什么都不争?在宫里,怕也只有不争这一条路才是最安全的。
  一时既觉得心酸,又觉得茫然:以后,她会不会也如此?还有拴儿明珠他们……不过这个念头转瞬即逝,最终留下的只有坚定:旁人如何她不管,她却是不会叫拴儿明珠还有自己过这样的日子。
  絮絮叨叨与八公主说了些话,陶君兰倒是心里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也不似刚来时候那样焦虑了。对于被人算计这个事儿,也算是平静的接受了。
  至于背后到底是谁,她也不再那般在意了。反正不管是谁,最后总会站出来的。她就不相信了,这人能一直在背后使坏。
  当然,皇帝那边如何辩解,她也模糊的有了想法。;
  第一卷 第529章 搁置

  然而陶君兰却是没想到,第二日进宫,她在太后和皇后那儿,分别都吃了个闭门羹。太后说身子乏不见客,而皇后则是“病了”。至于真病假病,却是只有皇后自己知道了。
  陶君兰和八公主只得出宫去。
  接下来京城中便是有人提出了废太子一事。这个消息顿时席卷了整个京城,一时之间不管是酒楼茶馆,但凡是懂些时事的人都是在谈论此事。倒是颇有些轰轰烈烈的意思。
  最叫陶君兰觉得诧异的是,皇后却是一直没动静。非但不曾替太子说话,就是王家也是闭门谢客。
  陶君兰和李邺商讨过此事儿,都是觉得这是皇后在以不变应万变。而且,皇后肯定有后手的。
  不过叫人奇怪的皇帝的态度。从最初的震怒之后,皇帝便是再没表现出过多恼怒的神色来。最关键的是,关于废太子的折子,一律驳回了,或者就留中不发。
  最初陶君兰还只当这是皇帝故意为之,不然这般急切的废太子,倒是显得皇帝对儿子没有仁慈之心了。不过时间一长,她也就逐渐的回过味儿来:这是皇帝不想废太子呢。
  这个念头叫陶君兰有些担忧,便是和李邺说起这事儿:“皇上对太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按说出了这样的事儿,皇上应该大怒才对。而且之前那事儿,皇上对太子本就不喜了。怎么如今反倒是突然就维护起太子来了。”
  提起这个,李邺的神色也有点儿不大好看,沉默半晌后,他才苦笑了一下:“这是父皇不愿打破局势。太子无能,不得民心,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
  陶君兰眨了眨眼睛,然后就明白了李邺的意思,艰涩的接了道:“不会分权。”
  李邺点点头,又道:“且可能是谁在父皇耳边吹了风。叫父皇觉得我们几个儿子都有了争权之心。竟是一个也不信任了。就是小七,如今也是不大被召见了。”
  陶君兰皱了皱眉。虽说争权这事儿本就是事实,可是皇帝这般一个也不信任了,到底还是叫人觉得寒心。当然,那个在皇帝耳边上吹风的,也是叫人觉得恼恨。
  “那你呢?”陶君兰最在意的,自然还是李邺的情况。若是真的皇帝开始防备李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尤其是在这个关键头上。
  李邺摇摇头:“这几日也不曾再召见我了。不过就算防备我,也未必会动我。既然他不动太子,那就自然是不会动我了。”
  陶君兰苦笑一声:“那废太子怎么办?”处心积虑这么久,却没想到临了了却是皇帝成了太子的保护山;。怪不得皇后没动静——只要皇帝一日不愿意打破局势,那就一日也不必有什么动作。这个时候,太子越是安分才越是安全呢。
  李邺摇摇头,心里也有些烦躁:“怕是要搁置一段时间了。”他和陶君兰一样,都是觉得这次势在必行了。可没想到却是出现这样的变故。
  陶君兰做的那些事儿,他也都看在眼里,所以心里也有些遗憾:“却是白费了你的功夫。”
  陶君兰摇摇头;“怎么会白费。今日不废太子,总有一人要废太子的。这已然是成了必行之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我就不信,太子将来还真能继续去坐那位置?民心不服,再名正言顺又如何?终归是不行。”
  皇帝若是但凡还有些理智,那么即便是到了最后,他肯定还是会废太子,另立新君的。
  “不过,咱们这次被算计,只怕皇上知道了外头的传闻对你更加猜忌。”陶君兰想起外头如今的传闻,叹了一口气神色微微凝重:“我想来想去,却是只有一个法子可缓解。”
  李邺与陶君兰对视片刻,便是明白了她的意思。当下便是自己说出了这个法子:“替太子求情。”
  陶君兰点点头。这个时候,为太子求情一则是表现出端亲王府对皇帝的臣服顺从,让皇帝知道不管他如何决定,端亲王府绝不会有怨言和异议。其二则全是全了兄弟情义。毕竟虽说是竞争对手,可是别人一想到太子和李邺的关系,首先还是想到的是兄弟。
  既是兄弟,在这个时候自然不能落井下石。哪怕就是静观其变也是有些不妥,显得太过冷漠,无动于衷了。
  有时候对百姓来说,或许说政绩能力都是次要的。首先还是得有情才好:不管是父子之情,兄弟之情,传在百姓耳朵里,总归是一段佳话。无形之中肯定会让百姓更多几分向往和推崇之心。
  “唯有如此,将来我们才能一口咬定我们是被人算计冤枉了。”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否则便是有口说不清。”
  李邺思量许久,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确是只有这个法子才是最好的,最有效果的。心里虽说有些膈应,不过却还是笑着打趣:“瞧瞧,我就说我娶了个女诸葛罢。你这般事事都替我想好了,倒是叫我无用武之地,显得多无能似的。”
  陶君兰嗔怪使劲瞪了他一眼:“再这般口无遮拦,我可要罚你了。再说了,我想的这些都是小事儿,哪里比得上你做的那些大事?我一个女人家,见识短浅,不过说出来与你提个建议罢了。你倒是好,这般打趣我。看我以后出不出主意了。”
  不过,李邺这话却是提醒了她。犹豫片刻,她便是小心的问李邺:“我这般事事插手,是不是有些太过强势了叫人不喜?”
  想来天底下大部分的人都应当是觉得女子就该在内宅绣花做饭养孩子,最多也就是处理一下内宅事务罢了。至于关心政事,插手丈夫的事情,胡乱出主意……怕是大多人都是看不惯的。觉得这是违反妇德罢?
  当然,其他人的看法也就罢了。她最担心的还是李邺——万一李邺嘴上不说,心里却多少有些不舒服呢?或者别人以此嘲讽李邺呢?
  李邺被问得微微一怔,随后哈哈大笑起来:“这又算什么?你可还记得当初圣祖皇帝的德仁皇后?那可是随着圣祖皇帝一起马背上打江山的女子;!就是后头执掌政权,也是她和圣祖皇帝一起执掌。也是要上朝听政的。后头圣祖皇帝旧伤复发不能上朝必须躺着静养,不也是德仁皇后独自执掌政权?要我说,能遇到德仁皇后那样的女子,才是福气呢。天下平凡的妇人何其多也?你和她们不同,我才觉得是我之幸呢。”
  陶君兰明白了李邺的意思,却是故意板起脸来:“照着你这么说,那我若是和其他妇人一样,只在内宅晃悠,只怕你却是不肯多看我一眼了。”
  李邺被质问得哑口无言,忙竭力否认:“这却是哪里话?不管你是什么样,我都是喜欢的。”
  李邺说得一本正经,陶君兰顿时红了脸,轻啐了一口:“胡说八道什么?没个正经!”这么直白的说出喜欢来,也不怕叫人听见了笑话!
  两人嬉闹一阵子,倒是将先前沉抑的气氛一扫而空。
  第二日,李邺便是进宫去了。目的自然是和陶君兰说的一样:求情,替太子求情。
  说来也巧,今儿九公主却是过来端亲王府寻她说话。当然,这只是借口,事实上九公主却是来求助的。
  九公主一见了陶君兰便是道:“大姐快帮帮我才是!”
  陶君兰见九公主这般急切的样子倒是惊奇得不行,忙道:“这是怎么了?急成了这个样子?别急,先坐下再说。”
  说着便是拉着九公主在椅子上坐了,然后又接过了茶水往九公主手里一塞:“红枣茶,喝一口顺顺气再说。”
  九公主却是等不及,匆匆将茶盏一放,然后便抓着陶君兰的手急道:“大姐快去劝劝静平罢。他想主动请缨去做御史,调查赈灾银子被贪的事!那地方岂是能去的?受苦也就不说了,那些人那般胆大包天,又岂是什么好想与的?他这般大刺刺的去查,怕是有性命危险!”
  九公主的急切是实实在在的,关心也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她急得连眼圈儿都有些发红了。
  陶君兰看着九公主这般,听完了她这番话,却是有点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平心而论,九公主说的这些,都是真的,是该担心的事儿。毕竟,历来被暗杀的御史的确是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九公主这话却也是错了。轻叹一口气,握着九公主的手,她看着九公主却是摇了摇头:“这话却是不要再提了。我不会去劝他,你也不能劝他。他既然已下了决定,你便是就该支持他才是,怎么的反而替他泄气?”
  九公主一怔,随后神色大变,不可置信的看着陶君兰:“什么?你竟然这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