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她随后又转念一想,能平安生下来已经是极好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要求?
  陶君兰起身跟着产婆一起出了产房。
  陈赋几乎立刻就是扑上来:“怎么样了?!”
  陶君兰轻声回道:“大约是没事儿了。等会再让太医过去把脉看看。只是孩子有些弱,是个姑娘。叫人好好照顾着罢。”
  陈夫人似乎也有些遗憾,不过很快却是笑道:“姑娘也好,先开花后结果。姑娘是娘的贴心小棉袄。说起来,咱们陈家还没有姑娘呢,这可是个金贵的丫头。是咱们陈家的嫡长孙女。”
  陶君兰点点头,对陈夫人道:“取个小名吧,就叫长生。”
  长生,长生。只盼着这个小丫头命大能养活才好。
  陈夫人念了一遍,也是点头;“就叫长生,多谢太子妃赐名。”
  陶君兰笑了一笑,“不过是个小名,混叫着。虽说不好听,可是寓意好。等到大点了,再取个好听的大名就是。”
  陈夫人连连点头。其实,若只是作为姨母,她当然是不好替陈家的嫡长孙女取名的。不过作为太子妃,这却又是一种恩赐和殊荣了。
  陶君兰见陈夫人看着孩子半晌没说话,却是没耐心再等下去时辰不早了,她还得回宫呢,所以当即便是直接轻声的提醒了陈夫人:“不知道陈夫人您想好没有,到底怎么处理这事儿?”
  陈夫人一顿,新头苦笑她本还想着拖延一番的。毕竟,这会子她也着实做不出决定来。不过陶君兰既然开口问了,她自然不好再沉默下去,只能硬着头皮道:“这事儿不是小事儿,我一时半会的也不知道该如何。这样,太子妃给我三日时间,我们商量商量?”
  陈夫人觉得陶君兰应该会给自己这个面子。不过心里还是很忐忑,不仅仅是忐忑,还有点儿羞愧:她该照顾好陶芯兰的,却是不曾想出了这样的事儿。想起当初对陶君兰的保证,她就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再见陶君兰。
  陶君兰盯着陈夫人看了片刻,就在陈夫人想着是不是还是自己识趣点儿主动收回那番话的时候,她却是又开了口:“一日时间。我给陈夫人一日时间。后日,我要看到结果。”
  陈夫人心头一松,当即便是一口答应了。又连连道谢。
  陶君兰也没再多说,只道:“时辰不早了,我就先行回宫了。”
  陈夫人忙道:“我让人护送太子妃;
  。”
  陶君兰回绝了,出宫的时候,她自然带了人马。而且,此时陈家乱作一团,也是抽不出人来。再则,她也是想去看看陶静平。
  九公主失踪,陶静平心里必然不会好受。她过去劝慰几句,也是好的。
  等到陶君兰回宫的时候,天色几乎是已经快要亮了。
  回了端本宫,陶君兰只吩咐了一句让人去太后那儿说一声,便是再也撑不住歪在床上就很快睡着了。这还是她去了陶家没见到陶静平的结果,若是再在陶家耽误一阵子,只怕此时还没回来呢。
  只是这会子纵然睡觉也没睡过久,到了请安的时辰,陶君兰就自动醒来了。在宫里不同在府里,规矩是不能随意改的。哪怕她再不喜欢,也得照着规矩来,除非她是皇后能改了后宫规矩。否则还是只能先忍耐着。
  只是人是起来了,却是始终困倦得不行,精神更是一塌糊涂。就是眼底下那一圈青色也是扑了一层粉也没掩盖住。
  好在还有个担心九公主可以解释,不然的话,还真不好解释昨儿没睡好的缘故。毕竟既然是偷偷出宫去了,这事儿也就没有再让人知道的必要了。
  应付完了请安,陶君兰再睡却也是睡不着了。身子疲倦得厉害,可偏偏人却是清醒得不行。索性她也不再睡了,叫了小太监过来,让他去看看李邺的情况。
  李邺昨儿也应该是没睡好。
  也不知道九公主的事儿有没有线索。
  而此时,陶君兰倒是全然不记得皇后和她提起的事儿了。没办法,事情太多,哪里有那么多精力?
  想起陶芯兰,陶君兰又打发了春卉去看看。红螺和碧蕉昨儿都是跟着出宫了,熬了一夜此时都还没醒呢。
  陶君兰吩咐春卉:“替我看看芯兰的情况,也顺带打听一下陈家可有什么动作没有。陈大奶奶如何了。”
  她几乎是有点儿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陈家到底会怎么处置这件事情了。若是陈家给出的结果能让她满意也就罢了。若是不满意……她也不会看在陈家的面子上就这么算了。
  这个亏,她是绝不打算就这么咽下去。
  昨儿太医已经说了,这一次陶芯兰伤了身子,在要孩子最少也得调养个两年再说。而且,长生也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就是能养活,昨儿胳膊也是被拽得脱臼了。以后若是养得不好,胳膊就很容易再脱臼,到时候重点的东西都不敢拿。
  更何况,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受这么大罪,想想就让人觉得心里难受。还有陶芯兰,等到知道这些事情后,心里也不知道多气恼。哪怕是为了给陶芯兰出一口气,这事儿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春卉走后,陶君兰便是觉得既然睡不着,倒是不如干脆出去走一走,分散一下注意力,至少别一直去想九公主和陶芯兰的事儿才好。
  最后,陶君兰打算去太后那儿走一趟。;

  第一卷 第640章 死于安乐

  太后宫里的气氛也是一片沉凝肃穆。极品小说舒适看书张嬷嬷和太后的神色都不大好看。
  陶君兰进去之后就被这种气氛给吓住了,行礼之后便是忍不住问道:“这是怎么了?”
  太后看了一眼陶君兰,轻哼一声后便是直接质问:“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老了没用了,所以这才什么事儿都瞒着我?”
  陶君兰一怔,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的琢磨太后是不是知道外头发生什么事儿了。不过她不敢确定,自然也是不敢胡乱说,只是含糊道:“太后您怎么这样说?”
  “我问你,芯兰如何摔了?”太后冷笑着盯住了陶君兰,连声质问。
  陶君兰心中一惊,随后答道:“是和她大嫂起了争执,被她大嫂推了一下。这才摔了。”当然,至于为什么争吵,她也就没说。
  不过她不说,却不代表太后不问,当即太后飞快又追问:“那为何争执?”
  陶君兰一听这话,便是心知肚明太后的确是知道了九公主的事儿,当下也只能不再吭声,沉默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太后果然是太后,虽说闭门谢客这么长一段时间,可也对外头的事儿一清二楚。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老了不中用了,所以便是瞒着我?”太后恼怒,大声再次质问了一遍。
  陶君兰直接就跪下了,叹了一口气轻声解释:“这事儿让太后您知道了,也不过是让您担心罢了。又何必告诉您呢?若事事都告诉您,让您烦心。那我们这些做小辈的,那才是真正的不孝顺了。再说了,这事儿咱们后宫的女眷也插不上手,只能交给他们男人去办,我便是没告诉您,让您跟着担心。”
  太后冷笑一声:“如今连公主走在路上都能平白消失了,看来这天下是真越来越乱了!九公主是在宫里参加了我的寿宴回去的路上没了的,我如何不该知道这事儿?我还倒想看看,到底谁这么大的本事,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太后这话透着一股子霸道。却也让人莫名觉得信服陶君兰甚至觉得心里也安心了一些:或许太后真有什么法子找到九公主呢?
  不过现在太后显然还在生气,陶君兰没敢贸然开口惹得太后更加恼怒;太后兀自恼怒一阵,倒是也渐渐冷静下来了。叫了陶君兰起来:“你起来罢。堂堂太子妃,这般动不动下跪,也不怕让人看着笑话?”
  陶君兰心里一松,知道太后这是不生她的气了。她也就大着胆子凑趣说笑一句:“跪长辈本就是天经地义,这有什么可笑话的?”
  太后虽说心情不佳,可是听了这话倒也是笑了笑。随后让陶君兰坐到了她的跟前,开口道:“你来与我分析分析这事儿。”
  陶君兰一怔,不知道太后是什么意思。想了想,便是照着自己理解的开了口:“首先,我觉得这事儿只怕不是什么偶然。”
  “九公主怀孕之后嫌少出门,对方就是有这样的心思也没多少机会。所以,对方应该是早就计划好了的。”陶君兰看了一眼太后,见太后没有反对的意思更没有叫停,就继续说了下去:“再则,对方对宫中的情况应该也是十分了解的。不然,又怎么会知道九公主那会子会出宫?毕竟按理说,九公主该在宫里用了午膳参加寿宴的。可是九公主却是提前走的。”
  “那为什么不在来路上动手?”太后轻声开口,指出了一个疑点。
  陶君兰听了之后,顿时也觉得十分疑惑。仔细琢磨了一阵,忽然灵光一闪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想到了一个可能:“很可能对方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九公主会出门,守株待兔太明显怕被人发觉,所以就干脆在回去的路上动手。”
  “至于不知道的原因,则是因为陶家里没有安插进去人。或者安插的人也无法提供具体时辰”陶君兰一点点的分析:“至于宫中就不同了,宫里宫人多如牛毛,收买一两个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在端本宫安插人,只要等在往宫门去的路上就行了。九公主行动不便,自然就走得不快,就是马车也尽量平缓,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报信。”
  太后点点头,又问:“还有呢?”
  陶君兰这下却是被问住了。分析到了这儿,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再分析的了。她也想不到还有什么疑点了,不过太后这样问,她觉得太后必然是想到了什么的。当即,她便是皱眉苦思冥想。
  太后也不着急,甚至微微眯起眼睛养神,就等着陶君兰自己想明白想透彻。却是压根没有主动说出来的意思。
  陶君兰想了许久,最后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当即甚至心里头一阵亢奋,不由得击掌懊恼道:“是了,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报信!有人要去报信!不然,如何能成事儿?可若是要报信,就得将话传去宫外!那要不然这人就是等在宫门口的,要不就是从宫里出去的!只要去查问一下守宫门的护卫,就知道九公主出宫之前,还有什么人出宫去了。或是有没有人等在宫门口!”
  至于这两种可能中,陶君兰也更偏向于是有人出宫去了,从而将消息也带出了宫。毕竟,在宫门口等着太扎眼了。纵然当时看着不怎么样,可是事后必然看着也是十分的可疑的。而且,他还得和传信去的宫人交接说话。
  而若是宫人出宫,那就更好查办了宫人若是要出宫,不管是出宫做什么的,身份如何,一律都要出示腰牌,记录在案。就算是宝船太监出宫,也不例外。依旧会走这个程序。
  这么一来,不就是有线索了?查出宫人的来历,那也就等于知道了是谁在算计九公主……
  只要知道了是谁算计九公主,害怕找不回九公主来?
  这么想着,陶君兰只觉得整个人都是霍然开朗;。当即更是迫不及待的想去找李邺将这些话说给他听。
  太后淡淡的看了陶君兰一眼,唇角露出一丝笑意。最后说出口的却是责备:“既然此时能想到,当时怎的想不到?你一贯不是也挺聪明?怎么的这次却是如此糊涂了?”
  陶君兰微微一怔,面对太后的责备却是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以前遇到事情,她会如此分析,可是昨儿她却是没有。或许是太过担心了,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她最后就是没有分析。更没想到这些。
  若是她昨儿就想到,或许这会九公主都找到了。这么一想,她心里顿时又生出几分愧疚来。随后又想,或许这么长时间过去,对方已经毁灭不少证据,那就更是她的错了。
  太后将陶君兰面上自责的神色看得一清二楚,却是没有打算开口劝慰半句。在太后看来,这一次陶君兰的确是做错了,也该反省。让她自己吓唬一下自己,懊恼自责一番也能让她长了教训。
  最后太后徐徐开口:“你之所以没有多想,是因为进宫之后你觉得外头的事儿和你没关系了。你只要管好后宫就行了,所以不肯去多想!只是你想过没有,若你真只是只要管好后宫就行了,那让谁管不是管?又何必非要你?”
  顿了顿,太后意味深长道:“做妻子的,不仅是要管理好后宅,更是要能帮夫君排忧解难才好。管好后宅无数女人都会,可为什么始终被传颂称赞的女子都少之又少?因为这个更是少?高祖皇帝的皇后,没有给高祖皇帝纳妾安排女人,按说是犯了嫉妒之罪了。可是她为什么还是被称为贤后?因为高祖皇帝的江山,也有她的一份!她帮着高祖皇帝打下江山,帮着高祖皇帝守着江山!高祖皇帝临终前,足足有五年的时间都是卧病在床,可高祖皇后的皇后是怎么做的?她一样是能够服众,能够帮着高祖皇帝推行新政!这才是贤后!”
  “我选中你,也是因为我在你身上看见了高祖皇后的影子!太子他身子不好,你我都清楚。若是再不找个能干的妻子,他一个人撑着这江山,我心疼!”太后叹了一口气,灼灼的看着陶君兰:“你之前的魄力呢?太子出征时,你能撑着端王府,帮着太子造势,瘟疫时,你能帮着太子出谋划策博取声望,处处想得周到。甚至连自身都是不顾。你该拿出这份魄力来。”
  陶君兰听着太后的训斥,心里只觉得震撼得无以复加。
  她从未想过,太后对她的期望竟然是这样的。可是对于太后的那些指责,她仔细想想,却也不得不承认。自从进宫之后,她和外界的接触日益减少,始终都在后宫里团团转,对外界知之甚少。开始是没法子也没时间,可后头却是习惯了,觉得就该如此。
  可是就是这样,她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点。沦为了和大多数女人没什么区别的女人。可偏偏,她的特殊之处,却就是她放弃的那些东西。没了那些东西,她的确已经不是独一无二的了。
  陶君兰忍不住反省:是不是真的是死于安乐?她以前心心念念的只想做李邺的妻子,所以费尽心思用尽全力。如今终于心愿达成,她便是失去了动力,也忘了自己该做什么了?;
  第一卷 第641章 可疑

  反省过后,陶君兰回过神来才想起如今最紧要的还是跟李邺那头知会一声。虽说这些都是容易想到的,可是万一着急之下李邺想不到呢?
  当即陶君兰便是和太后言道:“太后,您看是不是叫人去跟太子说一声此事”别的不说,能早日找回九公主已经是极大的好处了。
  太后笑了一声,“我早就差人去说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
  陶君兰知道太后这是在打趣她,却还是有些不大好意思。
  太后见了便是轻叹一声:“我只盼着你真成了贤内助就好了。这江山交给太子,我也就放心了。我是个不会教儿子的,皇帝如今成了这样,也有我的不是。皇帝是扭转不过来了,只盼着太子将来可千万别走了他爹的老路。”
  太后这话说得凄凉,陶君兰心里也是忍不住的发酸。忙劝太后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又哪里是您的错呢?”
  皇帝这般,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太后半点。
  “我有心拉他一把,可是他不肯让我拉他,我还能有什么法子?”太后苦笑一声,心里有些难受和怅然:“他时日不多了,他既是这般想折腾,且让他折腾个够罢。丹药这个东西,迟早都会要了他的命啊!”
  陶君兰听见太后这样说,心里更是觉察出太后的心情。那种恨铁不成钢却又无奈的心情……最终,她轻声道:“太后何不将道士驱逐出宫?”或许没多大的用处,可是总聊胜于无。哪怕是能让太后心情好些,那也是有效果了。
  太后只是一笑置之:“我能驱逐一个两个,可能驱逐得了天底下的道士吗?没了道士,还有和尚,还有别的妖魔鬼怪。我又何必再加深我们母子的嫌隙?他既喜欢,就让他去吧。好歹他还觉得有指望。能过几日舒心的日子。”
  太后既然这样说,陶君兰也就没再坚持。末了只是看着太后,郑重其事的向太后道谢:“多谢太后您今日点拨我。”
  若不是太后这一番费尽心思的点拨,只怕她日后就该一直这么混日子下去了。
  太后坦然的受了陶君兰这个大礼,最后道:“你能明白我的一番苦心也好。只是,我虽这般提点你,却也不是要你把持朝政,你要记得。”
  陶君兰郑重其事的应了。
  末了太后摆摆手:“瞧你脸色便是知道昨儿没睡好,且回去罢;。拴儿这几日且先放在我这里,你也好腾出心思来去办事儿。这一次,决不可轻易姑息了背后算计的人。”
  陶君兰忙应了,再加上看着太后神色也有些疲倦,所以也没再多留就告辞出来了。
  只是回去的路上,难免有将太后说的那番话仔细的想了想。末了也是一声轻叹,再度佩服起太后来。若是将来她也能有太后这般慧眼,那便好了。
  春卉是在陶君兰午膳的时候回来的。带回来的消息倒是算是好消息,陶君兰已经是醒了,且并无大碍。只是生产时失血颇多需要长期调养进补。而长生看着也没什么大问题。
  陶君兰闻言自然是松了一口气,又问春卉:“那陈大奶奶呢。”
  春卉回道:“陈三奶奶让奴婢转告太子妃,说是她想亲自处理这事儿。不然,她咽不下那口气。”
  陶君兰一怔,随后便是忍不住笑了。这倒是很符合陶芯兰的性格。原本想着这事儿牵扯到了陈家的家事,陶芯兰又是陈家的媳妇不好出手更不好做得太过,所以她这才想着干脆由她来出手。可没想到,陶芯兰倒还不肯。
  不过,既然陶芯兰想要自己出这口气,她当然也不会反对,当即便是应了:“既然这样那就由着她去吧。横竖她若是自己摆平不了,她也回来找我的。我也就不去搀和了。
  这事儿不闹到她这个外人跟前来,陈夫人大约心里是十分高兴的。这么一来,倒是让陶芯兰也能得些好印象。
  陶君兰想着,自然也是觉得不错。而且她想,或许陶芯兰出手,倒是比她更让能让陈大奶奶煎熬一些。陈大奶奶素来不喜陶芯兰,此时若是知道她的命运掌控在了陶芯兰手里,心里还不知道多难受呢。”陈三奶奶还说,长生身子不好,只怕以后是要人精心伺候的。她求太子妃赏赐两个人过去。”春卉又笑着言道,“依奴婢看,陈家未必是会亏了长生,不过是是陈三奶奶心里担忧长生是个姑娘,变着法子的给长生增长身份呢。”
  “这也没什么不对的。”陶君兰笑了笑。做妹妹的,也着实不必要和她这个做姐姐的客气什么。陶芯兰这般,她心里反倒是还高兴得很呢。这样证明了她们姐妹两虽说各自成亲嫁人,可却也没有生疏。依旧亲近。
  更何况,就是陶芯兰不要求,她也会主动想法子帮长生的。长生可是她的第一个侄女,她不帮着长生,又该帮着谁?
  至于李邺那头,最终只给陶君兰回了一句话。说是查到了到底是谁出了宫门,其中有三个人,分别是庄嫔顾惜身边的,皇后身边的,以及静妃身边的。
  静妃是武王的生母。若要说她劫持了九公主,想逼着陶家做出些什么事儿,那也说得过去。
  不过,陶君兰却还是觉得皇后最为可疑。除却本身皇后就和她不对盘之外,昨儿皇后还与她说了那么一番话。最后,皇后更是威胁她,说她一定会转头答应合作的。若是皇后以九公主的性命作为要挟,她自然是会答应的。所以,皇后自然是最为可疑的。
  至于顾惜,陶君兰觉得应该不可能;
  。她和顾惜无冤无仇,顾惜也犯不着这样对九公主下手。再说利益这头,她和顾惜也没有任何利益交集,所以自然也是不大可能。
  陶君兰沉吟了一阵子,到底还是按捺住了心里想要去找皇后的冲动。而是选择了等待若真是皇后,想来应该不会等着她上门才对。与其被动的冒冒失失过去,倒不如好好想想该用什么法子才能将局势扭转回来。
  九公主她不可能不顾。可是皇后提出的要求,她却也是做不到她不可能为了九公主,就真的不管其他人的性命。九公主的命是命,难道别人的命就不是命了?纵然袁琼华等人曾与她有过不愉快。可到底也是曾经了。袁琼华帮过她这是不争的事实。更不要说她身边这些忠心耿耿的丫头了。
  所以,她只能另外想法子。比如,就像是当初慎儿被带走的时候一样,反过来威胁皇后。
  皇后最在意的是什么?除了阿武之外就是王家了。其实,皇后最在意的是慧德太子。可是慧德太子已经没了,若是宜妃还没出事儿,或许还可以用宜妃和太子的事情威胁一番皇后,可是眼下宜妃没了,阿武的身世也就失去了一部分威胁力了。而且,当年知道宜妃和慧德太子事情的人,大约也都被处置了。
  阿武不能动,她也不愿意去动。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王家。
  王家……陶君兰思量了一下午,也是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不过她想不出,不代表别人没有比如李邺。
  陶君兰派人去将李邺请了回来用膳。正好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