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徊-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念刚一进来,就变化出杨云的身体模样,他拍了拍身上,传来非常清晰的震动感觉,这让他有点分不清楚,这里到底是真实的空间,还是精神虚幻出来的。
如果说是实体空间,那为什么自己的神念可以显形出来,自己的修为可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可要是说是虚幻的,那些浓烈的法宝灵气该如何解释?
感觉到月华真气像流水般的消耗着,杨云不再去想这个挠头的问题,也许和太一hún沌玄气一样,这里也是亦虚亦实的状态吧,他转而开始观察宝塔内部的情形。
这里应该是宝塔的第一层,月光无视宝塔的塔身,直接透shè进来,仿佛一道明亮的光柱,在这宝塔第一层空间,有数百道盘旋飞舞的光芒,各种颜sè都有,看得杨云眼huā缭luàn。只是这些光芒都有意地避开月光,似乎是不想落到杨云的手里。
“嗖”一道赤红sè光华从杨云的身边滑过,他顺势伸手一捞,结果红sè光芒从他手中一穿而过,连一丝停顿都没有,好像它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一个虚影。
又试了几道光芒,都是这种情形。这时透shè进来的月光抖动起来,杨云知道这是月华真气不足的表现,自己必须离开了,否则月光消失,自己这个神念分身就会损失在这里了。
杨云的身体化为一道银虹,和月光融为一体,就要随着月光退出宝塔,突然,他看到一抹不起眼的银sè光芒,它似乎感觉到月光即将离开,像眷恋的小鸟一样绕着正在消失的月光盘旋。
随便化出一只手一捞,手心里传来沉甸甸的感觉,这次竟然成功了!
杨云惊喜,这真是灯下黑呀,自己光顾着捞那些五颜六sèluàn跑的,这个乖乖的靠在月光旁边的宝贝,自己竟然临走之时才注意到。
顾不得过多思考,带着捞取到的宝贝,杨云的神念随着月光一起回到了识海。
回到识海之后,杨云立刻感觉到手中的重量消失了,失望地张开手掌,果然什么东西都没有。转念一想,这才应该是正常的事情,这里是识海,怎么可能容纳下实体的法器呢。
突然杨云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扫了一下月华空间。
一枚枣核般的银sè小梭,正静静地悬浮在月华空间中。
杨云迫不及待地离开识海,回到本体。神念一动,银sè小梭凭空出现在船舱中,发出幽幽的银sè光芒。
“法器!月属性的法器!”杨云lù出喜sè,虽然只是低级法器,但是根据前世梦境记忆,九华仙府收录的法器都是精品,即使是低级法器必定也有独到之处。
九华仙府的主人真是个大善人,所有的法器都没有设禁制,这个银sè小梭也不例外。将神念探入,轻易地得到一段cào控法诀。
小梭的名字叫做“月影如意卿卿梭”,竟然是一件飞遁法器,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好似一枚枣核,大的时候可以变化成一条小船的模样,容纳十几个人没有问题。
就叫做月影梭好了,杨云想道。不愧是九华仙宝啊,这个小梭最大的特点,不是它能够飞天遁海,也不是它可以大小变幻,而是这个月影梭,在有月光的时候,可以自动吸纳月华灵气,自由飞遁,不需要使用者耗费真元。
这个特点对于筑基期以上的修行者有些jī肋了,首先就是毕竟只是个低级法器,吸聚灵气的范围有限,因此自行飞遁的速度,相对于修炼者用自身真元催动,要慢了不少。其次就是,必须在月光下才能自行吸聚灵气飞行,这倒不奇怪,因为有月光的时候月华灵气最盛,其他时间的月华灵气浓度估计满足不了月影梭的要求。
如果没有月光,就要靠月属性的真元,或者月属性晶石来催动。
杨云虽然修炼的是月属性的功法,但是真元要到筑基期才有。不过月晶石倒是可以想点办法,实在不行就去一趟坊市,用灵草换几颗回来。
船舱中空间狭小,暂时无法试验启动月影梭的口诀。
研究完月影梭,杨云思索起来,为什么单单这个月影梭能够从九华仙府藏宝塔中带回来?其他那些五颜六sè的光芒,无疑每一件都是法器,而且这还只是第一层宝塔,总共七层的宝塔里,还有多少法器、灵器亦或法宝呢。其他的法器为什么无法取出来?
如果说月影梭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是月属性的,和自己功法的属性相符。想到这里,杨云恍然大悟。自己怎么早没有想到,要把法宝取回来,自己至少要有个地方放吧。现在自己的识海中只有月华空间一个实体空间,这是单一月属性的空间,里面充满了月华灵气,其他那些属性不符的法器当然取不出来。
看来要把藏宝塔中的仙宝搞出来,第一就是自己的识海中要有实体空间,第二就是这个空间的属性,要和仙宝的属性相符。
可是要怎么才能在识海中开辟出其他属性的空间呢,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杨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还真殿来推演。
还真殿中再一次明光大放,殿中被透shè进来的月光照得一片通明。随着杨云的心意,还真殿开始搜索查找收藏的各种功法,试图推演出一种能够让识海空间具备其他属性的方法。
不过还是遇到了老问题,月华真气不足,推演的速度太慢。这个事情自己着急也没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多了这个推演的开销,炼化灰气的进度要缓上一缓了,好在现在月华空间暂时够用,藏宝塔中的宝物在推演出结果前,就算再去一次也拿不到手,倒是可以把炼化灰气的开销转到推演上。
做出决定之后,杨云悄悄离开了船舱。此时正当深夜,甲板上静悄悄的,除了几个值夜的水手就没有什么人了。杨云展开身法,避开值夜人的耳目,轻巧地跃下船舷。
人还在半空之中,一道银sè的光芒闪动,月影梭凭空出现在海面,枣核大的梭身急速扩大,变成七八米长,两米宽的样子。杨云落到梭身上,银sè的梭壁dàng漾出一圈bō纹,杨云的身形无声无息地没入其中。
进入月影梭内部,里面充斥着柔和的银sè光芒,月影梭从外部看是银sè的,但是从里面向外看,梭壁就像是透明的水晶一样,可以看到外边的景物。
“太亮了。”杨云试了一下cào控法诀,月影梭里的光芒暗淡下去,外边的景物逐渐变得清晰。
月影梭漂浮在海面上,随着bō涛轻轻摇动,杨云开始试演cào控功诀的各种功能。只见月影梭倏地一下没入海面,在清澈的海水中像游鱼般穿行,一会儿又回到水面破làng飞驰,最后腾空而起,在空中轻巧地飞行了两圈。
在一开始的潜行时,杨云控制着月影梭远离了海船,因此没有被了望的水手发现。试演完毕后,杨云又驾着月影梭从海面下方追上海船,然后紧贴着船舷,让月影梭笔直地向上飞行,等飞到快和甲板平行的位置,杨云将月影梭变小收回识海月华空间,一只手刚好够到船舷,借力跃上甲板,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依然没有任何水手看见。
杨云哼着小调回到船舱,这时看见他的人,也只会以为他是闲着无聊,到甲板上透了透气。
一边修炼月华真经,一边推演,偶尔也huā费一些真气,进入经纶堂中感悟在大陈国子监记录下来的那些书籍,虽然是千篇一律的海上旅程,杨云依然过得十分充实,一点厌倦的感觉都没有。
船上其他人对杨云都有些敬畏,大陈探huā的名头在那里摆着嘛。见杨云整天闭门不出,都以为他在钻研学问,一个个佩服无比,看来这探huā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连旅途上都这么忘我地钻研学问,难怪他能金榜高中。
抱着这种想法,也没有什么人进入杨云单独居住的船舱去打扰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一天早上,船上的人发出欢呼,远远眺望见了东吴城的海港。
走出船舱的杨云看到远处码头越越来清晰的影子,他这时才恍然发觉,已经是第十一天,东吴城终于到了。
吴国,家乡,我终于回来啦!
第100章 召见
东吴城码头还是那个老样子,船来船往,一片热闹非常的景象。不过见识过天宁城的码头,这里不免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海船缓缓靠上码头,岸上一片锣鼓喧天。
“这是干什么,谁家娶媳fù跑到码头上来啦?”几个水手开玩笑地说道。
船停稳了,众人才发现,一个官员打扮的人,带着一群人正在迎候他们这条船。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猜测出来,这些人是来迎接大陈探huā郎的。
杨云回国前知会过东吴派驻天宁城的宋詹事,他和吴国国内可以通过飞鸽传书通信,如果有紧急的事情甚至有可能用到千里传讯符。因此有人来迎接杨云并不奇怪。
码头上的一个差役高喊道:“请问,杨云杨探huā是不是在这条船上?”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为首的官员迫不及待地登上刚刚搭好的栈桥,走上船来。
杨云定睛一看,竟然认识,就是那个在礼部的苏主事,当时他光顾着和一个太监聊天,害自己白等了一个上午。
苏主事一眼就看到了杨云,面上lù出灿烂的笑容,疾步过来,抱拳施礼道:“原来探huā郎在这里,在下礼部主事苏阐,见过探huā郎。”
杨云回个礼,笑着说:“原来苏主事还认得在下啊。”
“上次苏某有眼无珠,怠慢了探huā郎。杨兄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和我计较啊。说起来也是缘法,杨探huā坐船回国的消息传来,有旨意让礼部来人接船,我就马上找到尚书大人,厚着脸皮说认识杨公子,这才抢到了这个热差事,就是为了向杨公子当面道歉的。”
这个苏阐苏主事,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可是他却是一个真小人,能拉得下面子,能服软,他这么一说,杨云倒是不好再计较以前的龌龊了。
这时有司吏捧上来一套袍服,苏主事笑道:“还请杨探huā回舱更衣,陛下正在宫中等候,要亲自召见探huā郎。”
杨云点点头,回船舱换了衣服出来,是一身大红的进士及第袍服。衣服的颜sè款式都和杨云在大陈穿过的那套差不多,不过帽子上的簪huā比状元还多了一支。显然,这是对杨云能在人才济济的大陈取得探huā的一种褒奖。
上岸后,牵来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请杨云上去。差役们当先鸣锣开道,杨云身后,随行人等刷地一下撑起青旗蓝伞,还有两面肃静回避牌。一行人浩浩dàngdàng地向王宫走去。
一路上行人回避,议论纷纷,都在打听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状元服sè的年轻人是谁。这时chūn考早已过去,哪里又出来一个状元游街?
有识字的人读着当先牌子上的字,高喊道:“是凤鸣府的杨公子,大陈探huā!他回国啦!”
“哗啦”一群一下子sāo动起来。
“哪个是大陈探huā?”“笨蛋,除了那个骑着高头大马的,还能是哪个?”
“我看看,我看看——”
“杨探huā,你真行啊,给我们吴国长脸啦!”
街边传来热情的喊声,人群推搡着,越聚越多,要不是开路的差役,杨云准会被人群围住脱不了身。
一些妙龄女子闻讯跑了出来,大胆地挤在人群里,向杨云含情脉脉地抛媚眼。杨云笑着挥手,自己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原来吴国女子比大陈的还放得开嘛,自己在天宁城游街的时候,那些大陈女子,都只敢藏在半掩的门后,比这里差远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几百年前吴国刚立国时,这里还属于荒芜的化外之地,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吴国已经变得繁华起来,可是还保留着很多当年的遗风,吴国女子可不像大陈的那么含蓄,敢爱敢恨是她们的最大特点。像孟超讨到的章小姐那样害羞文静的,在吴国算是特例。
从东阳门入城,沿着大街一路行来,最后从昭华门进入王城,这段路huā了大半个时辰,杨云是骑着马,可是煊赫的仪仗队快不起来,他也只能耐着性子小步策马走着。
进了王城,仪仗队离开,杨云也下了马,这里除了皇室成员,即使贵为一品公卿也不能骑马的,顶多御赐一顶小轿。
吴王接见杨云的地方是在御书房,此时朝会早已结束,不过几个朝中重臣都留了下来,吴王有意让大家都见识一下大陈探huā的风采,顺便把杨云未来的职司敲定下来。
“凤鸣府举子杨云,拜见吾王陛下。”御书房中,杨云长身施礼。
“探huā郎请起,赐座。”吴王赵翰光等杨云挨在几位朝廷大员身边坐下,笑yínyín地说道:“杨探huā作的几篇文章,孤都读过了,果然是文采出众,就好像是凤鸣府出的锦绣一般精美华丽。而且文中颇有深意,如同披沙简金,往往让人掩卷深思啊。”
“陛下缪赞,杨云愧不敢当。”杨云谦逊了几句。
几位大臣也出言附和,杨云扫看了一圈,几乎吴国最有份量的大臣都在这里了。中了大陈的探huā待遇果然不同啊,这要是留在国内,就算中个状元也没有这般待遇。果然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太师高远、左相李苍谰、右相田远中,这是吴国三大巨头,也代表了朝中三大派系。杨云心中念头急转,看来等会儿会讨论自己的职司安排,而这个职司安排,很可能从此给自己身上打上某个派系的标签。
果然吴王问道:“杨探huā不羡大陈的高官,回到吴国,不知是否愿意出仕,帮扶孤家一把?”
“杨云是吴国人,自然愿意回到吴国出仕,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吴王大喜,“好,爱卿愿意出仕,是孤之幸,吴国之幸啊。”
想到本国的学子高中大陈的探huā,然后又回国效力,这个事情无论怎样宣扬,都是大涨自己和吴国面子的事情。
“启禀陛下,臣在天宁城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异人,他托臣带回一封书信,说是要面呈陛下。”杨云想起酒老的托付,说道。
“噢?拿来孤看看。”
有内shì接过信,呈了上去。
吴王赵翰光打开看了一眼,脸sè顿时微微一变。御阶下面的几个大臣相互看了一眼,心中猜疑,到底是什么人写的信,看吴王的样子相当重视啊。
赵翰光快速看完了信,脸上神sè变幻不定,直接把信揣到了怀中,定定神,向下面说道:“杨爱卿送信有功,等下孤自有封赏。李爱卿——杨爱卿既然答应出仕,吏部可有合适的职位出缺?”
李苍谰主管吏部,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当下毫不犹豫地说道:“海盐府的通判因病出缺,不知这个职位可合适?”
“爱卿意下如何?”赵翰光向杨云问道。
听到这个推荐,右相田远中眼皮跳了跳,海盐府是李系官员的大本营,从知府到同知,上上下下铁板一块,都是左相一系的官员,自己原本想利用通判出缺的机会,chā一根钉子进去。不料李沧谰把这个职位推荐给了杨云。
到时候杨云掉到李系官员的水池子里,他如果想在海盐府作出一番政绩来,还不是得乖乖听李沧谰的安排?而且这样又堵死了自己的筹划,一举两得,实在是高明。
不过田远中本来就对争夺杨云不太抱指望,李沧谰是状元出身,在争夺士子清流方面原本就有天然的优势,加上杨云在凤鸣府中举的座师,也是李系的人,把杨云争取过来的希望不大。
太师高远代表了地方豪强世族,他对争取杨云更是没有什么兴趣。
通判是正六品,杨云探huā身份,出仕原本应该是正七品,这一下子就提拔了两级,而且吴国国小,全国只有九个府,并没有大陈那样州一级的设置,通判虽然只是六品,可是在一府之地的官员中,论实际职权也仅次与知府和同知,算是一方大员了。
县跨越到府,对于任何一个官员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考验,杨云直接当上通判,他又这么年轻,日后即使没什么出sè的政绩,熬年头资历也能在四十岁前升到中枢要职,这实在是一条青云之路啊。
而且海盐府有吴国最大的盐场,在那里当官的人一个个都富得流油,这个杨云出身贫寒,在众人想来,他无论如何没有拒绝的理由。
不料杨云连思索都没有,就回奏道:“陛下,臣不想到府县任职。”
“噢?那爱卿是想进翰林院,还是六部之中的哪一个,说给孤听听。”
“都不是,臣想求一个筹海使的职位。”杨云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镇定地说。
筹海使?这是个什么职位?吴王为首的几个人的头上,都冒出大大的问号。
第101章 自立山头
“筹海使?本朝没有这个职位啊?”李沧谰诧异地说道。
“有的,开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八年间,本朝曾经设置过这个职位。”杨云肯定地说道。
“来人,把内史令叫来,查一查这个筹海使。”吴王赵翰光吩咐道。
内史令很快抱着一堆旧书册来了,这一堆书册,是宫中所藏的开国三十到四十年间的典籍纪录。
吴国立国已经数百年,这些书册当然不是原始记录,而是后人抄录的,原本尽管用得是上好的纸张,也经不住几百年时间的侵蚀。宫中设有内史司,专门干这些事情。
即使不是原版,这些书册也有几十年历史了,在发黄的纸张中一番查找,内史令终于找到了关于筹海使的记载。
“国朝三十一年冬,东海逐làng国来使朝见,进贡珊瑚树一株,海珠三斛。太宗陛下赏以yù马、丝绸,逐làng国使进表yù与本国修好,来往通商,太宗陛下允准,下旨设筹海使司衙门督办此事,定衔正六品。”
“三十二年chūn,筹海使司正式成立,当年集船十五艘,随逐làng国使远航,三十三年夏初回国,余船十二,皆满载而归,获利甚丰。”
“三十六年,东海航路中断,当年远航船只无一艘回航。三十八年,遂撤筹海使司。”
内史令将挑选出来有关的记录当着众人念了一遍,又摘录出来,分送到吴王和几位大臣手里。
“这——杨爱卿,你是想重开筹海使司吗?可是现在已经有了市舶司,你如果对海事有兴趣,可以直接去市舶司啊。”吴王问道。
田远中心中一动,市舶司可是他的地盘。吴国海路商贸繁盛,来自市舶司的税收占了吴国国库收入的三成,是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的一大财源。
“陛下,市舶司负责的是来往大陈、北梁、清泉乃至南洋诸海国已经开通的商路,臣所设想的筹海使司则不同。”
“爱卿说来听听。”
“是,陛下。市舶司的职责是对已经成熟的商路课税,但是大海辽阔无边,未知的海国千万,如果能开辟出一条新的商路来,获利之丰是难以想象的。大陈的殷国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吴国立国垂三百八十年,北临大陈,南接山越,属国的身份早定,在陆地上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虽然现在政通人和,民间富足,但从国势上来说,实已经过了顶峰,最近一百多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除了锐意开拓海疆之外,臣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杨云在御书房中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重开筹海使司,集聚人才,探索海外商路,和市舶司相比,一为守成,一为进取,二者皆不可或缺。”杨云说完后,希翼地看着吴王。
这小子原来野心勃勃,不甘心为人手下,想别出蹊径自立一个山头啊。三个大臣都有这样的想法。杨云的话虽然说得漂亮,但几位大臣年老成精,越是岁数大越是多疑,心中不免觉得杨云是嫌弃他们老朽,不愿意在他们手下当差。
合辙我们都是守成的,是吃现成干饭的家伙,只有你这个小子是锐意进取的英才?就连清流的领袖,李沧谰的面sè也有点不自在起来。
身为大臣当然都xiōng有城府,谁也不会此时跳出来反对,免得给吴王留下自己嫉贤妒能的印象。不过虽然没有表lù,吴王赵翰光也清楚他们的想法,君君臣臣几十年,谁的心思也瞒不过谁。
其实赵翰光作为上位者,tǐng欣赏杨云这种打破藩篱冒头的行为,现在朝野上下各成派系,里里外外绞成一团luàn麻的局面,他也有些无奈,有些厌烦,杨云的提议也许能成为一道清风,给吴国这一潭死水带来微澜?他又想到怀中的那封信,虽然里面没有提到杨云,但是老祖宗既然让此人带信回来,肯定也是高看他一眼,也许他真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想到这里,吴王也不征询大臣的意见,直接说道:“甚善,既然本朝曾有先例,开立筹海使司又有这般好处,那就依杨卿所请——李卿,你去督促吏部,在半个月内拿出筹海使司的定制来,筹海使司正使,就暂定正六品,下面的建制你让吏部拟出详细的条陈。”
“是。”李沧谰答应地甚是爽快,反正只是个正六品的衙门,而且还是个暂时的。如果杨云不能在一两年内开创出一番局面来,他这个正六品的使司就当到头了。到时候就算转为他职,这从政上的污点就再也抹不去了。年青人啊,就是喜欢说大话,等他真上了手,就知道论事易,做事难,做事易,成事难的道理了。
“这些事情易办,不过要新设一个衙门,需要有日常的开支,还有既然是筹海使司,免不了要遣船出海,这些huā销就要田相想办法了。”
田远中微怒,心说你个老东西,自己做好人,倒是想让我出来做恶人。
可是这个恶人他还不得不做,他主管着户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吴国虽然国势太平,民间富足,但是官吏冗员也一直在增长,加上祭祀、宗族、军备、学政等等开销,国库里其实也没有多少余钱。
“启禀陛下,这个筹海使司的官吏薪俸,还有日常支用,都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