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养鸡养猪或是去织厂利用农闲做半年短工也都能养家糊口了,现在他们虽说还没达到顿顿吃肉的小康水平,现在也是能天天能沾点荤腥,甚至现在在码头周围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各种货物在此交易,这里已是一个繁华的小镇。
除夕晚宴结束后,赵柽没有像往年那样和大家一起守岁,他独自坐在书房中,看着窗外的繁星。一年又过去了,如果世界没有因为自己的穿越而改变,远在东北的阿骨打已经继任女真联盟盟主,将前往参加辽天祚帝在混同江上的鱼头宴,因为不给辽国皇上天祚帝面子在席上跳舞唱歌,产生冲突,一怒起兵反辽,开始他开创金国的事业,十年后,整个中原都将在他的脚下呻吟,而大宋朝现在却茫然不知,从皇上到大臣还都陶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自己将怎么办?”赵柽已经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敌人已经出现,以自己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阻止他的崛起,可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该是实现自己下一步计划的时候了。
今年自己的府中入账不下百万贯,母亲以荣登皇后之位,可以说钱和势都不是问题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赵柽站起身,推开窗户,自己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可是自己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在这冷兵器时代。西北的党项,北方的女真和后来崛起的蒙古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从少年时就要学会骑马射箭,十六岁就已经一名合格的战士,由他们组成的骑兵就是一支锐不可当的军队。而大宋的军队现在只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虽然号称百万,现在却已经不是建国时的百战之师,百年的和平让他们蜕化成了达官贵人的赚钱工具,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马,丧失了快的机动性,只能处处被动,无法与那些草原劲旅争锋。
眼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组建一支军队,宋朝从建国以来,就将王室作为严控的对象,绝不给实权,更不会让其领兵,私自建军,那就是死罪,即使是亲儿子杀起来也不会手软,难道非要等到大兵压境天下大乱那一天吗?赵柽又被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难住了。
“没困难要上,有困难也要上,谁也挡不住我奋斗的脚步!”赵柽捶了下桌子打定了主意,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充裕,前世作为一个军人,赵柽深深的知道,一支军队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从人员的挑选,培养,到训练,直至经过实战的洗礼,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这从上到下厌战的时代,培养一支善战的军队是困难重重···


第一卷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八十八章 这就是大宋的禁军

“都说宋朝是个美好的时代,我却感觉不到呢,应该让他们自己来看看!”赵柽在前世的时候看过一个网络调查,问‘如果真能穿越,你愿意回到哪个时代?’结果宋朝名列‘鳖头’,说那时GDB名列全球第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举成为国家公务员,捧上铁饭碗,领着国家的补贴,娶上三妻四妾,为官又为商,还不怕纪检委找麻烦,过一生幸福悠闲的蛀虫日子。
“这里也许是文人和达官贵族的天堂,却不是一个军人,一个真正的军人的天堂,而是地狱!”当赵柽真的来到这个‘美好时代’的时候,他却只感到无奈,甚至悲哀,为这支军队难过。
他刚刚来到时也曾想过,这是一个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年代,自己也许能够统帅千军万马,跃马横枪,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英杰,如果为身份不容,他甚至愿意放弃王爵,当一名铁血小兵。可是现实却将他的美好愿望击的粉碎,这绝不是放弃身份所能改变的,而是现在的军队基本没救了。
说到宋军这支军队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他开创了以文官领兵的记录,开创了文重武轻的历史先例。要说以文治武,不能不说是项好政策,就是现代东西方各个国家也是大多采用这种制度,不可谓不先进,可是事情就怕从南极走到北极。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就对武将乱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治理。先是采用‘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政策消除手握重兵的武将兵权,‘杯酒释兵权’说起来好听,刀在脖子上搁着呢,不交行吗?可也开了以金钱赎买兵权的先河,为这支强军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按军兵种将禁军分成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殿前司三大块,合称“三司”,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称谓“三帅”三衙鼎力,互相牵制,改变了过去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各军的体制;然后又设立枢密院将军队的管理劝从宰相的手里分成来,逐渐形成枢密院、三衙统兵的新体制。这样,就把兵权一分为三,各有职守,相互制约,成为宋朝一项基本国策。
这种体制,用宋人的话来说就是:“祖宗统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而每有出征,则由皇帝临战命帅,所任命主帅往往却并不是三衙将领。不过,利弊往往是共生的,由于统治过严,政出多门,虽然消除了拥兵悍将对中央皇权的威胁,却造成了各自为政、动辄制肘、缺乏协调、难以统筹等弊病,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
再一个就是在兵制上进行改革,宋代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方针。宋代军队分禁兵、厢兵、乡兵和藩兵四种。禁兵是中央军兼正规军,是主力作战部队,主要布防在京师和军事要地。厢兵在北宋是国家正规军中的地方部队,由老弱者留充,既维持地方安全,也从事这种劳役,说是地方军,其实就是杂役军。另外还有乡兵和藩兵,都是保卫乡土的民兵,属于预备役。
禁军是宋朝的正规军,是宋军精锐所在。为了提高禁军的作战力,也为了保证最强大的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太祖又命全国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登记造册送至京城,补充禁军缺额。同时选拔强悍士兵作为兵样,分送各地照样募兵。后来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散发诸州依样遴选。这样就保证禁军中都是身强力壮的士兵。禁军每隔二三年甚至半年就变动驻地实行更戍法,可是将领却不随之同行,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对调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戍法的目的,说是使士兵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不至骄惰,实际是使兵将分离,防止两者形成根深蒂固的亲党关系,铲除骄兵悍将犯上作乱的内外部条件。然而,兵将分离,更番迭戍,不利于同心协力的战斗团队的形成,其削弱战斗力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太祖削夺兵权、改革兵制的一系列措施,有效保证了宋朝军队的长期稳定,彻底结束武人乱政的动荡局面,其成效是不言而喻的。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因制度、人事上牵制而影响到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由此形成了宋代猜忌和抑制武将的所谓祖宗家法。因而北宋一代,武人以保身全名为大幸,太宗以后几无名将,唯一值得称道的狄青也遭猜忌而死。
宋朝前期因为战争不断,军队还能有实战锻炼,战斗力还是有的,但是随着与辽国‘澶渊之盟’的签订,对手一夜之间消失了。虽然西夏那边时不时的还打一仗,但是大多由边军对付,禁军基本歇了。没有了战争就没有了风险,和平时期就没了丧命的危险,禁军待遇又不错,当兵就成了就业的首选之地。
一些读书人考进士总是名落孙山,去当兵身体又不大好,舞不动刀枪怎么办,有明白人就指点他们了,那就考武举当军官呗!这些人一听‘茅厕’顿开,他娘的武举反正不考耍大刀,只需写篇兵法论文,自己怎么也比那些行伍出身的武夫强,于是一批接一批的学文学武两不成,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现身国防,结果武举成了这些下等书生混上官职的捷径!既然那些穷酸们都安置了,那赶上灾荒无家可归的灾民也得给条出路啊,于是军队又发挥了起了另一项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
古代一遇灾荒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灾民,没饭吃只能穿州过府四处流浪,十个八个也不怕,可这些人弄不好就是十万,百万,一旦处理不好,赈灾不及时就会激起民变。到了宋朝这不是问题,一旦饥荒发生,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开仓放粮,而是竖起招兵旗,把那些青壮都送到军队中吃官饭了。如此一来既补充了军力又安抚了灾民,啥事情都不耽误,大家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大头兵更多是为了养家糊口,这里待遇不错,只要长得人高马大就行,而且没有严格的退役年龄限制,只要混的好,又没赶上去西北‘锻炼’,孙子都能养大喽,结果禁军队伍中胡子兵成群,弄不好一家三代都能在一个班里当兵。
百年的和平,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到了本朝,现在大宋已是无官不商,人人参与经济建设的时代,禁军往往又驻防在大城市,他们哪里还能坐得住,有心思去跟刀枪棍棒较劲,也跟着冲进了商海。穿着这身皮,还可以有许多便利,衙役税吏们谁敢找他们麻烦,历朝历代没听说过跟‘丘八’打官司能赢的。
军官弄个大酒楼,士兵开个杂货铺;军官敢抢占农田开农场,士兵就敢在路边上种个小菜园;士兵经营靠自己和家属,当官的就直接派兵去干活。很快‘军企’遍及全国,军人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行业,看到穿着军装修房盖屋的,别认为是在搞‘军地共建’,那一定是军营包工队,妓院里有军官出入,也不一定是逛窑子找小姐的,很可能他就是老板···
天长地久,军官们都懒得费劲搞经营了,士兵们不是都去做买卖了吗,你们挣了钱我不眼红,也可以不让你来点卯出操,军饷你就别要了。这样一来,一些当兵的不高兴了,你扣我军饷,我还当什么兵啊,扭头不告而别,开始军官们没算过账来,还派人去追去抓,后来一想,你们跑吧,都跑了才好的呢,老子在花名册上还给你挂着名,军饷我都给你们签字代领喽。
结果此风愈刮愈烈,当官的胆子越来越大,童贯出兵领了军饷物资直接搬家里去了,国防部长高俅把军营都给卖了,大搞房地产开发,那些没本事又不敢跑的士兵他们也给找了出路,家里有什么活儿,小到看门扫地倒马桶,大到修园子,盖豪宅直接派给他们去干,要钱没有,吃饭不管饱!
······
“唉,这就是我堂堂大宋的军队啊!”赵柽看完黄经臣给他搜集来的军队绝密级的情报长叹一声,摇头苦笑,他原想这史书上把他们埋汰的够呛了,没想到现实更加残酷,直接把他改造旧军队的念头打消了。
赵柽事先设想着绕过‘宗室不能领兵’的规定,通过收买代理人控制改造一支军队,现在他知道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他担心自己就是把百万家财都搭进去,恐怕也填不饱这些人的肚子,到头自己白忙乎一场。
“能不能建立一支新型武装呢,采用现代的训练方法,使用现代的火器作战,那样只要一支精兵就可以改变战争的格局,毕竟这是有先例的,‘八国联军’凭着火枪大炮,只用了区区两千人就一路杀到了北京,占领了一个国家的首都···”当赵柽发现门被堵死了,他不得不想办法从窗户跳出去啦。


第一卷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八十八章 都不耽误

都说磨刀不负砍柴功,赵柽既然打定主意要建立一支型的军队,就要装备火器,自己那支使用寿命只有二十多发子弹,射程三十来米小左轮就不能够胜任了,那就必须造出射程远,使用寿命长的火枪和火炮,而这些都是以铁的质量为基础的,所以他这些日子没事就往工坊里的冶炼厂跑
‘隔行如隔山’赵柽对钢铁的冶炼从没有接触过,上学时课本里也只是有那么两章简单的介绍,至于具体操作可能还不如工坊里的小学徒,可不了解也不行啊,自己现在只能‘看米下锅’由于他们这里不产铁矿石,所以冶炼厂里用的都是买回经过初级加工的生铁,然后经过再次冶炼加工成适用于锻造的熟铁,最后再制成各种配件
赵柽了几天,终于明白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灌钢法’炼钢,就是把海绵状的生铁和柔铁片捆在一起,用泥封住,入炉冶炼,等两者融合到一起后,弄出来冷却经过锻打后,再入炉冶炼,经过几次折腾后,就变成均质熟铁了赵柽对这个倒是没啥意见,要好的就多费点功夫,多烧点钱呗,反正自己现在也造不出无烟火药,只能用黑火药,黑火药发射的枪弹度低,锻铁枪管足以满足要求钢质枪管当然好,但是没那个必要,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说能加工钢材的刀具能不能找到还不知道
枪管是一支枪的核心,赵柽决定用块好铁造几根试试工坊掌柜的郑福一听王爷又要搞创造,立刻抽调了工坊里技术最好的人组成专门的班子随时听候调遣,现在他也是府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不比过去当大管事的差,手底下管着六七百人,每年也能创造二三十万贯的利润,是王府创收的主力
等赵柽看到这些工匠按照自己的要求造枪管的时候,他不仅是蛋疼了,简直浑身都疼,工艺太复杂了首先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然后将熟铁烧至红热,工匠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内里的钢芯和外层的熟铁焊在一起最后将钢芯抽出;就成了一根圆形的钢管可是三十公分的钢管做枪管太短;按赵柽最低的要求也需要焊接两根这样的钢管才能成为一支枪管由于枪管既不是无缝的;又是一节节焊合的,这种枪管很容易炸膛,可也没办法,只能先凑合着,挑好的用呗
敲出了十多根铁管,赵柽看了看,除了弯的,扁的,凑合用的就剩下八根,可这时的枪管还只是粗胚,还需要修整因为枪管不直,枪管内也粗糙不平,需用钻头与挫刀将枪膛打磨光滑,用的工具就是宋朝最先进的‘旋作’,这东西转到全靠手动,一天也磨不了多少,而且稳定性太差抖的厉害,做出的东西不同心,枪口有点像鸡蛋,他还是忍着,谁让自己倒霉,穿越的时候没带个机械加工厂来呢
工匠们看出王爷着急了,立刻分成两班,昼夜赶工,忙了小二十天终于做出了五根枪管赵柽赏了几位工匠,拿着枪管回去的路上就又扔了两根,不用尺子,自己的眼睛都看不过去回到家把剩下的三根装上点火药,做了个破坏性试验,几声爆响之后,还好有全毁喽,一根还能接着使赵柽异常沮丧,自己的建军之路刚刚开始,就蒙受了这么大的挫折,气得他午饭都没吃,当然晚饭多吃了点
作为一个经历过残酷训练,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的特种兵,赵柽绝不会就此放弃第二天他吩咐冶炼厂做出好的锻铁,自己在房里憋了三天,发挥自己学过机械的特长,拿出了一套设备的改进方案又忙活了十来天做出了一台式的旋作车床,而且将锻打和打磨由手动操作改成了水车带动,不但改善了设备的稳定性,而且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再次实验没有让赵柽太失望,用五天时间又造出了五支枪管,但是破坏性实验还是造成了两根焊缝开裂,废品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如果加上前一个工序,已经过半,不过好歹算是造出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发现王爷好像折腾够了,不再往工坊跑,却把府里匠坊的几个人忙坏了,他们时不时的会接到个活儿,要求他们按图加工个小玩意儿,而且都由内院的两个小黄门盯着,做完了立刻就会连图带东西拿走送回去,中间不许出门,饭都是送过来的,工匠都理解,王爷要的急吗
这些东西当然是赵柽让他们做的,他作为一个曾经学过机械的穿越者,知道一支枪的制作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种标准化生产,卡具,量具都是专门制作的,准备工作繁琐而细致现在他已经完成了设计工作,有了前边设计制作农机的经验,他将脑子里枪的样子勾络出来以后,然后在将零件一个个绘制出来,再经过多次计算,完成初步设计,然后让工匠们作出一个个零件,组装成样枪,经过试验,屡次修改才能定型,等第一支合格的样枪射出子弹,赵柽觉得这段日子自己比在宫前设灵堂那几天还难熬
······
“王爷,王爷,好消息···”忙碌中时间仿佛也变短了,现在已是四月,这天赵柽刚刚锻炼完身体,黄经臣就大喊着小跑着冲进了他的院子
“黄伯,怎么天上掉下金元宝啦?跑这么快,也不怕闪了腰”赵柽急忙扶住他坐下
“差不多啊”黄经臣笑着说道,兴奋劲儿还没过去,“早晨我接到京里的消息,蔡京那小子终于要复相了,皇上昨天设了鹿鸣宴款待他啦”他说着将一张字条递给了赵柽
“蔡京那小子回来啦?”赵柽问道,虽然他知道蔡京会在今年复相,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间
“回来了,二月皇上就已经下诏,说蔡太师两次任宰辅,前后共八年,建议绍述熙宁政,勤劳辛苦,功勋卓著,应该受到优待,准予回到汴京原来所赐的府第居住,仍然享受以太子太师、楚国公退休的待遇,三月初派荣州防御使童师敏,带着诏去杭州召蔡京回京城,这个月初已经到了”黄经臣回答道
“四月初八,太清楼圣上设鹿鸣宴,款待蔡京,奏《诗·小雅·鹿鸣》,什么意思,这里边一个字没提蔡京复相的事情啊,你高兴什么?”赵柽看了看字条,疑惑的问道,而蔡京早在一个月前就回京了
“王爷,这你就不懂了”黄经臣笑着说道,“《诗·小雅·鹿鸣》是说的周初君王礼贤下士的正在欢宴佳宾,弹琴鼓瑟表示欢迎,座中有德高望重的大臣,他是君子仿效的典型,君王以美酒敬佳宾,宾主和乐齐尽兴而皇上即位之后共举行过两次鹿鸣宴,上一次是在大观元年正月蔡京复任左相时,这一次偏偏正逢他重回来···”
“哦,那意思就是说蔡京复相就在眼下啦”赵柽点点头,父皇做事真够雅的,任命个宰相还绕个弯子让人猜,也许他也对自己出尔反尔感到不好意思了,拿首曲子让大家都明白,做做舆论准备
“对啊,蔡京回京后,朝中就有人在说他一定会复相,重主政,现在已经有人料到他必改盐钞之法,开始四处收购旧钞,我们是不是也该出手再收点”黄经臣问道,现在他有点后悔了,当初没有再多收点,想再补补仓
“千万不要再收了,您马上进京,只要蔡京一上台,改了盐钞法,你就立刻把旧钞全部兑换成钞,能加价最好,平价出也行,就是千万不要贪,度要快,换成的东西不要出手,先拉回来等等再说”赵柽想了想下了两条指示
“好,我立刻去按照王爷的吩咐去办”黄经臣没有再问,现在他是对王爷的判断力无比信任,这事就是他提出来的,自己就是跑腿的
事情不出赵柽预想,蔡京一上台,就开始修改盐钞法,恢复旧制,为招来盐商到京城购买盐钞,除了重申过去所制订的优待盐商的各种规定外,又拟订了的举措,其中一条最厉害,那就是以能不能招来盐商,作为地方官员考绩的主要准则,对盐政每季有评比,每年有考核凡是不执行盐法的不得晋升,还要从严治罪,这和当今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做为政绩考核简直是双胞胎
政府的好政策,当然吸引来了大批腰缠万贯的盐商们,他们都想从中捞一笔,却发现自己来晚了,大部分的配额已经落入那些有后台有靠山的人手里了,正当他们无比沮丧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在卖盐钞,虽然加了点价,可是还能接受,仍然有利可图,立刻纷纷出手抢购···


第一卷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八十九章 贼

就在赵柽研制武器的同时,黄经臣却在京城发着大财,他将前期收购的旧钞换成钞后,马上安排人卖出,就是按平价卖出,利润也是翻了四五倍,如同现在的股市中熊市里几块钱一股垃圾股,赶上了政策市,立刻草鸡变凤凰,连连涨停,成了黑马股
还有一半的盐钞兑换左藏库的积压物资,黄经臣早些时候的投资立刻就起了作用,这些人也都知道炕哪头热乎库房里的那些东西仿佛一夜之间都发了霉,的变成了旧的,旧的就变成了破烂,结果十万贯的盐钞兑换出了二十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丝绢、香料、象牙、宝石这样的好东西,看着不多,但是都价值不菲,如果卖出去这些东西保守说又得翻一番
黄经臣按照赵柽的吩咐,卖出的时候都是要硬通货,金银最好,铜钱也可,就是不能要纸钞,看着满屋子的金银财宝,老头子再次被王爷的先见之明镇住了,就在他以最快的度将手里的盐钞卖出,东西搬回来的时候,朝廷的左藏库也没那么多的器具供盐商兑换了,先兑换的就占便宜了,无法兑换的那就只能当雷锋了,消息一传出盐钞也马上贬值,再无人问津
垄断永远吃香,官商勾结永远发财,那些搭上头班车的盐商们抢先一步从榷货务领取了盐钞,很快办妥了手续,拿到了递牒到盐场领取取盐,运到缺盐的地区贩卖,抢得了先机盐商们是受到各个州县的父母官们的欢迎,他们为出政绩,保住乌纱帽,都千方百计地笼络客商,努力帮着推销食盐,强制进行分配,有的地方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5 1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