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野史-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弟,以次继立。后来雕陶莫皋身死,遂传位与且糜胥。且糜胥死,传且莫车。至是且莫车又死,囊知牙斯遂立为单于。 
当日王莽因单于受姑句、唐兜之降,特遣使者往颁条约,不准其擅受各国降人。遣使之时,王莽忽记起单于前王曾有二女,皆系昭君所生,因此便想暗令使者劝诱单于,遣二女入侍太后,以显自己威德远著,匈奴畏服。于是使者行时,王莽遂将此事密嘱使者行办。使者到了匈奴,颁毕条约,即依王莽所嘱,用许多好言劝诱单于。单于被使者说得十分动听,遂依了使者之言。回宫之后,即召须卜居次、当于居次二女来宫,告知此事。 

二女闻言,暗思自己母家,本在中国,只因生长匈奴,未得前往一游。今幸有此机会,不可错过。且母亲在日,也曾教我学过中国之言,此去也不患言语不通。二女想毕,心中大悦,连忙依允。即日拜别单于,各自回家,约同其夫,陪伴同行。 

一路攒程,但见风沙满目,驼马成群,并无风景可观。行了多日,方到得玉门关,守关兵士查明来历,开关放行。二女入关之后,又经过多处,才抵京师。是时便有招待外人之官,将一行人接入馆舍,一面上朝奏报。 

王莽闻报大喜,即将此事奏知太后。太后见奏,心想向来只闻匈奴侵犯中国,而今单于竟肯遣女入侍,此必是王莽威德胜过先帝,所以匈奴畏服,特遣二女前来。太后想罢,十分喜悦,即命人往召二女。二女奉召入宫。太后见其生得聪明伶俐,大加赞赏,赐与许多财物,将其留在宫中。过了一时,太后查知二女系与其婿同来,不便久留,仍将二女并婿遣送回国。直至天凤五年,长女须卜居次又与其婿须卜当,及其妹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一同来汉,此是后话不提。 

单于二女去后,一日太后临朝,忽报中山卫后有书进呈。 

说起中山卫后,乃是中山孝王之姬,平帝之母。卫后自从平帝被王莽迎立,心中甚觉思念,几次欲同卫氏诸人进京求见,偏遇王莽恐卫氏夺其权柄。预先奏请太后命甄丰携带玺绶,前往中山,拜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封平帝舅卫宝、卫玄为关内侯,赐平帝妹长名谒臣号为修义君,次名哉皮号为承礼君,三名鬲子号为尊德君。封罢并传太后诏旨,命诸人受封之后,仍在中山居住,不准进京。卫氏诸人奉到此诏,只得依从。 

此事却被王莽之子王宇闻知,心想卫氏乃平帝外家,今父亲恐其与己争权,奏请太后不准来京,将来平帝长成,查知此事,必然怀恨报复。一旦祸事临门,难免加累自己,不如趁此时瞒过父亲,暗中讨好卫氏,以后自己方能免祸。王宇主意既定,遂背地密寄一书与卫宝,说是因闻卫后不得进京,今宇已代卫后想得一法,只须如此如此,写成一书,命人进呈太后,必能见允。卫宝得书,心知王宇是好意指使,即告知卫后。卫后大喜,至是遂遣人上书。 

当日太后闻得卫后有书上呈,不知所说何事,即交王莽拆阅。王莽将书拆开一看,书中首说是拜谢太后封赐之思,末后又说傅太后、丁太后生前种种罪恶。王莽将书反复看了数遍,忽猜道“此定是卫后欲求进京,知得太后最恶盯傅二后,所以书中故意陈列二人罪恶,欲借此以博太后欢心,准其前来,不然何故忽说及二后之事。”王莽猜罢,也不说破此情,只将卫后书中所说各事告知太后,请太后传旨褒奖卫后能陈丁傅二后罪案,加赐汤沐邑七千户。太后依言,即命有司前往中山,传旨奖赐。卫后闻旨,自思我此次上书,满望能得太后喜悦,许我入京,得见平帝之面。谁知太后只将我奖赏,并无一言许我前去,眼见得我母子两人,生生隔断,会面无期。卫后想到此处,不禁十分伤心,日夜啼哭。王宇闻得此事,心中甚觉不安,又密教卫后再行上书,直说欲求至京。卫后又依言上了一书。王莽见卫后屡次上书,欲求入京,心疑总是卫氏诸人不怀好意,遂将此事置之不睬。 

王宇见两番指教卫后上书皆无效力,自知此计不行,便欲另寻一法。遂命人请到其师吴章与妻兄吕宽,将此事密告二人,求其想法。二人沉思了半响,吴章忽想出一计,即暗对王宇说道“此事若是他人,尽可用言进谏,但汝父为人,平日不受人劝谏,好在他生平最信鬼神,汝可装神弄鬼,寻出一种怪异之事,吓他一吓。他如心生疑惧,对我说起,我便说是因他专政,禁阻卫氏进京,所以鬼神示警,现此变异,他闻言必然追悔。我再趁势劝其归政卫氏,如此则卫后何愁不得至京?”王宇见说,点头称善,即向目宽附耳说了数言,命其夜间依言行事。吕宽应允而去,吴章也各散回家。吕宽待到夜间,果然手持一物,遮遮掩掩,来至王莽门前,正将此物泼向门上,忽然被王莽府中出来一个吏人撞见。吕宽见人,即没命逃去。吏人见吕宽鬼鬼祟祟,不知在门前做着何事,正在狐疑。忽闻一股腥气,冲入鼻中,连忙取火来到门外一看,只见大门之上,斑斑点点尽是血迹,心知此血必是吕宽所泼,所以吕宽见人即逃,但不知吕宽何故来此泼血,立将此事报知王莽。王莽闻报大怒,命人连夜追捕吕宽。不久将吕宽捕到,究出泼血一事,乃王宇主使,又究出王宇与吴章诸人秘密所议各事。王莽即将王宇及宇妻吕焉缚送下狱,一面令人往捕吴章。王宇下狱之后,莽即迫其服药自杀。莽既杀王宇,又思将宇妻吕焉也行杀死。后查知吕焉怀孕在身,遂命暂拘狱中,侯生子后杀之。 

王宇既死,莽即上书奏知太后说“王宇误听吕宽诸人之言,欲借怪异之事,造作谣言,惑乱众心,与周朝管蔡同罪,臣不敢顾私恩而忘大义,已将其杀死。”王莽既上了此奏,又欲穷究吕宽之案。此时恰好吴章已被王莽遣人捕到,莽即命将吴章办罪。未知吴章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八八回 云敞仗义收遗骸 王莽修兴大狱 



话说王莽捕到吴章,心中痛恨吴章密教王宇设计吓他,立将吴章坐成腰斩之罪,命人押往东市门行刑,并磔尸示众。左右答应了一声,即将吴章押到东市门,拦腰一刀两段,又将其尸分裂,陈在市上示众,真是死得凄惨。 
吴章字伟君,平陵人。精通《尚书》,官拜博士,当时人皆羡慕其名,纷纷前来受业,门下学生遂有一千多人。及至吴章被杀,王莽查得吴章学生甚多,以为此一班学生,皆是恶人之党,便想将其禁锢。学生闻信,人人畏祸,都改称他人为师,遂无人敢道是吴章学生,因此吴章之尸在市上抛弃许久,并无一人敢来收殓。 

一日忽有人上书自称是吴章学生,此人上书之后,连忙来到东市门,行近吴章尸旁,也不怕血肉狼籍,双手抱起尸骸,一直抱回家中,用棺收殓,抬去安葬。原来此人姓云名敞字幼儒,现在大司徒署中为属吏,与吴章本是同县之人,也曾拜过吴章为师。此次因闻吴章犯罪被杀,同学之人皆畏祸不认吴章为师,一任吴章尸骸抛露,无人出来收拾,一时义愤激发,也不惧触怒王莽,遂上书自劾是吴章学生,将吴章之尸,抱回收葬。 

云敞收葬吴章之时,京师人民皆称赞云敞真是难得,遂有人将此事报知车骑将军王舜。若论王舜为人,平日本帮同王莽害人。谁知他此时一团害人之心,却被云敞义气折服,反说“云敞此种行事,可比栾布奏事于彭越头下,志节可嘉。”说罢十分叹赏,立时修成一书荐为中郎谏大夫。王莽见王舜称美云敞,遂不将其办罪。自此云敞名誉到处传扬,平陵之人莫不敬重云敞为人,为之生前立碑于吴章墓旁,以为纪念。后来更始闻敞贤名,召为御史大夫。不久因病辞官,终老于家。 

当日王莽既将吴章办罪,因此案皆由卫氏而起,若不将卫氏诸人尽行诛灭,将来必留祸根。莽遂令人星夜前往中山,将卫宝、卫玄兄弟及其家属人等不分老幼,一概坐罪杀死。只留卫后一人,幸存生命。莽灭卫氏之后,便欲趁此时将平日心恶之人,皆牵入吕宽一案,将其陷害。因记起当日前将军何武不荐自己为司马,虽经将其免官,未免办罪太轻,即授意与甄丰,诬指何武与吕宽案有关系,命人以槛车往召何武。何武见此情形,心知不免,立时自杀。莽又恶叔父红阳侯王立、从弟平阿侯王仁不肯附己,皆遣人将其株连迫杀。莽杀了此一班人,心中尚未快意,又想将敬武长公主,也行设计诬害。 

说起敬武长公主,乃元帝之妹,先嫁与营平候赵钦为妻,钦死,帝见公主寡居,高阳侯薛宣妻亡未娶,遂将公主配与薛宣。迨后薛宣又死,公主留居京师,常恨王莽专政,时时出言说莽不是。莽因此怀恨在心,恰值吕宽事起,莽遂欲设计诬害公主。也是公主合当有事,薛宣前妻有子名况,与吕宽交好,却被王莽查知,即将薛况究办,并说其与公主私通,命人将薛况斩首于市;一面即借此事,假传太后诏旨,将公主赐死。公主闻旨,气得蛾眉倒竖,星眼圆睁,大骂王氏欺陵刘氏孤弱,无故捏造暖昧之事,将其诬害。王莽闻知大怒,喝令使者立迫公主自荆公主被迫不过,遂服药而死。 

甄丰、甄邯见王莽所杀之人,皆系仇怨,他二人也都想觅着怨家,设辞加害。是时有护羌校尉辛通、函谷关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此三人皆成帝时名将辛庆忌之子,一向不肯谄附王莽。尤心鄙甄丰、甄邯二人,不与亲近,二人因此十分切齿。偏是辛通有子名次兄,曾与卫宝从堂兄弟卫子伯交情甚密,甄丰、甄邯查知此事,心中大喜,暗想辛氏兄弟,平日自恃名臣之子,身列显贵,看不起我,如今被我觅出罪案,休想再活。 

遂对王莽说道“闻辛氏诸人皆与卫子伯秘密结交,暗作卫氏心腹,且在背地常说安汉公许多短处。今既灭卫氏,不除诸辛,必留后患。”王莽闻言,立命将辛氏父子兄弟及其宗属南郡太守辛伯,一律拿办,处以死刑。甄丰、甄邯奉命,扬扬得意,自去办理。二人去后,朝中又闪出一人,向王莽说道“辛氏宗属尚有一人,也宜办罪。”王莽视之,乃司直陈崇也。王莽便问道“汝所说是何人?”陈祟答道“此人名辛兴,乃陇西一个豪杰,平日横行州郡,百姓皆畏其威。王莽见说,便下诏载明辛兴姓名,令人将其捕到。王莽捕到辛兴,又查出一事,并将前司隶鲍宣治罪。读者欲知王莽查出何事,将鲍宣治罪? 

原来鲍宣自从侮辱孔光,遭了髡钳之后,又被徙居上党。鲍宣因见上党地方豪杰甚少,以为居此易于出色,便想移家来此居祝谁知鲍宣因移到家属,却惹出一场大祸。 

先是鲍宣少时,家道清贫,曾在富人桓氏家中读书。桓氏怜其清苦勤学,遂以其女少君嫁与为妻。少君出嫁时候,妆奁其盛,侍婢如云。少君一身穿戴,尽是金珠绮罗,非常华丽。 

鲍宣见此情形,暗想妻子如此妆饰,明是眩她有财,将来难免不恃富骄奢,因此对着少君,面上常露不悦之色。却被少君窥知,因对鲍宣说道“妾身既经奉事君子,如嫌妾服饰华侈,侍从众多,敢不惟命是听。”说罢即将左右服侍之人,尽行遣散,并除去艳妆,穿上一套短布衣裳,与鲍宣一同乘着鹿车,即日回到夫家,拜见舅姑。拜毕即提瓮出去汲水,亲理井臼之事。鲍宣见其妻能勤修妇职,自然十分欢喜。后来少君生了一子一女,到得上党之时,女已长成,嫁与许绀为妻。许绀偏与辛兴往来,曾邀辛兴同到鲍宣家中。鲍宣不知王莽正在诏捕辛兴,遂留住辛兴在家吃饭。至是王莽捕到辛兴,查知辛兴曾同许绀在鲍宣家中吃饭一次,遂坐鲍宣以知情之罪,将其下狱。 

鲍宣受此冤屈,无从辨白,在狱自杀。辛兴、许绀也被王莽处以死刑,尚有乐昌侯王安,以及一班不附莽之人,同时枉死者数百人。此事传到各处,人人惊惧,是时有一人姓逢名萌字子庆,在长安读书,闻得王莽杀其子王宇,又因是案陷害多人,心中十分愤慨,便对其友说出一言,未知逢萌所说何言,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八九回 固权柄联姻天子 行大婚颁赏群臣 



话说逢萌因闻王莽不顾父子之情,杀了其子王宇,又借此案陷害多人,不觉愤然对其友说道“三纲绝矣!我若不早避去,必及于祸。”说罢遂将所戴之冠脱下,挂在东都城门,立时回家,带同妻子乘舟渡过大海,往辽东避祸去了,时元始三年也。逢萌去后,是时王莽已将平日反对之人诛除净尽,心中无事。忽记起女儿吉期将到,忙命家中人等预备嫁女之事。读者欲知王莽将女嫁与何人,此中却有一段原因。先是王莽因见太后年纪已老,不久人世,自思我一向得持大权,皆赖太后之力。 
如今太后年老,一旦身死,谁人为我保护权力。王莽因此便想将其女嫁与平帝为后,以为将来倚靠女儿保存权力地位,只是此事不便明言。王莽遂想出一法,设辞向太后奏道“臣观国家所以召乱,其原因由于天子无嗣。今皇上登极已经三年,后宫尚未有人,宜趁此时仿照古者天子十二女之制,选择长安公卿嫡妻所生之女,纳为后妃,以广后嗣。” 

太后闻奉,甚以为然,即依王莽之言,将此事命有司办理。 

有司奉命,连忙向公卿各家选取子女。公卿家中闻得此事,人人莫不希望女儿得做皇后。遂有一班无女之家,恨不得平空生出一个长大女儿,好仗她做了国丈;其有女之人,都将女儿妆得粉雕玉琢,以备有司选择。谁知有司选择之时,偏将王氏各家女儿选得最多,选罢即造成名册进呈。 

王莽闻得有司已呈进选女名册,即将其册展开细看,见被选者,除自己女儿列在首名外,其余被选之人,多半也是自己王氏家中子女,不觉皱起双眉。暗想我此次议选皇后,只望我女与异姓众女同行选入,太后自然将我女另眼相看,必立我女为后。今有司误会我意,偏将我王氏诸女选取多名。太后若见所选之女,多是自己外家之人,势必与我女一律看待。难保不于外家诸女之中,随便择定一女为后,如此则皇后之位,我女不能稳稳做到。此事看来,惟有先行设法禁选我王家诸女;一面暗中指令多人,奏请选立我女,方是万全之策。 

王莽主意既定,即将选册呈与太后,因向太后奏道“臣女才居下等,不堪与众女并眩今有司误选臣女,应请太后下诏有司,令其勿选。”太后见奏,以为王莽是一派真言,又心猜王莽或是因王氏系外戚,若行选取,恐人议论,所以不愿将女选进,但王莽既不愿选其女,我索性将外家诸女也行禁选,以免被人议论。太后猜罢,遂下诏有司说道“王氏诸女,是朕外家,有司毋庸选取。” 

有司奉到此诏,便将王莽之女及王氏诸女一概除名,另行改眩不久便有许多朝臣,因着此事纷纷到朝上奏;更有一班人赶不及到朝者,皆俯伏在省户下,个个都奏称安汉公功劳卓著,今当选立皇后,天下之人,皆望以安汉公之女为天下母,奈何太后独弃安汉公之女不选,如此岂不失了众人之望?群臣奏罢,太后尚未回答。又报阙下来了无数吏民,人人都有书进呈,不知所言何事。太后闻报,即命人将各书取来观看。原来众人之书,也说是当选王莽之女为后。太后看毕,心想大众都请采选王莽之女,偏是王莽又上言辞谢,此事如何是好。太后正在迟疑未决,王莽遂趁着此事假意遣人向进言各人,分头阻止。说也奇怪,众人被阻,上书者比前更多。从此逐日都有一千余人到阙上书,只闹得太后无法可想,遂依了大众之意。 

王莽见太后已依众言,采选其女,心中暗喜。偏又向太后说道臣女虽蒙选取,但立后一事,尚当遍选众女。”群臣闻之,又向太后急道“皇后之位,何等郑重,不宜选及众女。 

依臣愚见,非安汉公之女不可。”太后见群臣力争此事,遂决意立王莽之女为后。又于众女之中,选出十一人,作为随嫁之媵。 

于是王莽知太后已决立其女,也不再推让,即对太后说道“臣女既承太后许立为后,但臣女相貌如何,太后尚未深知,应请派遣大臣前往一看,太后点首依允。过了一时,太后即命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三人,往行纳采之礼。三人奉命一同来到王莽府中,见过王莽之女,立即回宫复奏。都说安汉公之女生得仪容窈窕,德性幽娴,堪以正位中宫,奉承祭祀。三人回奏之后,太后又命太卜各官,占卜此事。各官卜罢,皆奏道”臣已占得金水王相卦,此卦系金水相生。遇父母得位,乃大吉之兆。“太后闻奏甚喜,遂命有司议聘皇后之礼。 

有司皆议奏请照汉朝故事,皇后聘礼黄金二万斤,值钱二万万。太后依议,即令有司将聘金送与王莽。王莽廉让不肯全受,只受四千万。王莽受了此项聘金,因想起自己女儿即立为后,又受厚聘,料得被选为媵之家,心中必然不平,难免在背地议论,我何不将聘金分出送他,借此堵塞某口。莽想罢遂交所受聘金四千万,自己只留七百万,分出三千三百万,送与为媵各家。各家得此多金,虽然其女不得为后,也各欢喜无言。此事却被朝臣闻知,又奏请太后加送王莽聘金二千三百万,合王莽所留七百万,共为三千万。群臣奏加王莽聘金之后,有司也上言奏道“古者天子封皇后之父百里,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加封王莽。”太后依从。王莽闻信,自思我现刻大权在手,岂贪此区区田地,遂上奏辞谢。太后见王莽坚辞不受,只得听之。 

当日太后既聘定王莽之女为后,遂令人择定明年仲春之月,为平帝大婚吉期。至是吉期将到,王莽忙命家中众人预备嫁女,将家中陈设得十分华丽。光阴迅速,不觉已是元始四年二月丁未日,平帝大婚之期已到。太后即命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光禄大夫刘歆、左将军孙建、右将军甄邯捧着皇后玺绶,率领许多迎亲之人,驾起凤辇,往迎皇后,一路上说不尽热闹风光。百姓闻得此事,人人都想出来观看,只是皇上娶亲,比不得常人,自有沿途卫士禁阻闲人,一班百姓只得远远站着。 

只见迎亲之人过后不消一刻,便闻得呵殿之声,皇后凤辇已经出来,左有文臣,右有武士,前后更有宫娥内侍不计其数,蜂拥皇后之车,向延寿门直入未央宫而去。 

皇后车到未央宫,是时平帝年才一十三岁,由大臣引导行礼,礼毕群臣皆出班称贺。太后便传旨大赦天下,一面颁赏群臣,自三公以下莫不受赏。此事过了一时,忽报太保王舜等及吏民多人,皆有书上呈。未知众人何故上书,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九○回 滥封典加号宰衡 施媚术求悦太后 



话说太保王舜等及吏民八千余人,皆上书称说王莽功德,请太后依照从前陈崇所奏之事,将王莽加赏。读者欲知陈崇前曾奏过何事,王舜等及吏民欲请照办?原来陈崇前欲讨好王莽,闻得张敞之子张竦学问淹博,欲托其代作一封奏稿,请太后重赏王莽之功。遂与张竦说知此事,张竦因与陈崇交好,且欲自炫其才,闻言并不推辞,便取出纸笔,代为拟稿。张竦拟稿之时,自思我索性将王莽极力称扬一番,将来王莽闻知此稿系我手笔,定然欢喜于我。张竦想罢,立即拟成一稿,直将王莽说得比尧舜、禹汤、文武、伊周、孔子还胜过许多,并历陈王莽种种功德,请太后效成王封周公故事,增大王莽之国,厚赏王莽之子。张竦拟了此稿,交与陈崇。陈崇阅之,甚觉得意,即呈奏太后。太后见奏,不欲自出己意施行,立命公卿会议此事。公卿正在会议之时,恰值吕宽、王宇诸人出了罪案,此事遂被延搁下来。至是王舜等及吏民又上书请照陈崇所奏,加赏王莽,太后遂将各人所上之书,发下有司,命其议奏。 
有司奉命,皆议将王莽前所辞让新野诸田,再行加封王莽。 

并议采伊尹、周公二人称号,加称王莽为宰衡。又议定宰衡属下掾史,食俸六百石。宰衡出门仪从期门二十人,羽林三十人,前后大车十乘。又议封王莽母为功显君,食邑二千户、封王莽之子安为褒新候,临为赏都侯、加皇后聘金三千七百万。有司议罢,立将所议之事奏知太后。太后一一依从,即命人往召王莽来朝听赏。王莽闻召,忙同来人进朝。太后闻得王莽到朝,即亲身来到前殿,仿照周封周公故事,先将王莽封赏之后,又封赏莽子安、临二人。太后封毕,自思如此封赏,人臣之中也算罕有,谅王莽必然乐受。谁知王莽得此封常,又装腔作势,连忙叩头辞让,起身退出。立时修成奏章,进奏太后,说是愿只受其母功显君封号,其余封赏、请皆收回成命。王莽上了此奏,遂托病在家,不肯上朝视事。太后见此情形,不知如何处置,即召到孔光诸臣,商议此事。孔光诸臣遂对太后说道“此次安汉公受赏,尚未足以酬功。今又谦辞个受,此乃安汉公欲表示廉让以成风化。依臣等愚见,新野诸田,不妨姑听安汉公让还;其余封赏皆甚微薄,勿听辞让。并请即遣大臣持诏往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