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野史-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一蛇,挡着道路。 

如今却被赤帝子斩了!所以伤心痛哭。’我听此言,心想‘此老妪一派胡说’!正要责备她,忽然老妪不见。汝道是否怪事? 

但不知此蛇究为何人所杀?”刘邦听了,口中不言,心中暗自欢喜,从此益加自负。即相从之十余人,在旁闻了此言,亦更畏服。刘邦遂往芒、砀山间隐居去了。以上所述,就是世俗相传汉高祖斩蛇起义一段故事。 

说起斩蛇之剑,相传也非凡器。当战国秦昭襄王时,太公一日偶在田间走行,遇一村野之人,赠以古刀一柄,说道“此刀乃殷高宗伐鬼方时所制。”太公接来一看,见刀长三尺,上有铭字,不能辨识,遂谢了其人,将刀常佩在身。后太公游到丰、沛山中,寓居穷谷。 

偶然出外闲行,忽见山泽之间有一人开炉冶铸,太公便行到近旁,坐下歇息。因问其人“铸造何器?”冶工笑道“吾为天子铸剑,公当谨守秘密,勿得漏言 !”太公听了,正在诧异,冶工瞥见太公身旁佩刀,知是宝物,便问“此刀何从而得?”太公备述野人相赠之语。冶工道“若得足下佩刀,杂入炉中铸之,便成神器。能削平祸乱,威定天下。”太公见说,慨然解下佩刀,投入烟焰之中,果然铸成一剑。冶工便将此剑授与太公,令杀三牲衅祭。太公以剑赐与刘邦,刘邦遂用此剑斩蛇。 

及天下既定,此剑作为传国之宝,藏于宝库。剑上用七彩珠、九华玉为装饰;又以五色琉璃为匣,剑在匣内,光彩犹能透出外面。每经十二年磨洗一次,锋芒常如霜雪。每开匣拔鞘,飒然风生,剑光射人眼目,不可逼视。守库之人又常见有白气如云,出于户外,形状蜿蜒,俨如龙蛇。吕后因改库名为“灵金”。惠帝即位,遂将此库贮藏禁兵,名为“灵金内府”。一直传至西晋武帝时,此剑与孔子履并藏武库被焚,此是后话。 

欲知刘邦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 



话说刘邦因解放役徒,不敢回去,便同十余人逃入芒、砀山中避匿。后来被县中察出情形,遣人四出缉捕未获,便将吕氏捉到官里,拘禁起来。说起中国旧日监狱,无论已、未定罪之人,一入其中,管狱吏役都要勒索规例。有钱给他,就是重犯,也受优待。若是无钱开销,便加以种种苛迫凌虐,真是暗无天日!吕氏此次因被丈夫连累,到得狱中,而且家贫不能多给钱文。主管狱吏不满所欲,自然将她虐待。却好,任敖也为狱吏,他与刘邦交好,一闻吕氏入狱,便想照顾。无奈不是归他主管,遂在旁留心探听。知是虐待情形,心中愤激,竟将主管吕氏狱吏打伤。后来幸亏萧何、曹参诸人替刘邦弥缝,始将吕氏开释出狱。 
刘邦隐居山中,虽然安稳无事,却时常记念家中,暗地遣人向家中通一消息。及至吕氏出狱回家,知得丈出去处,急倩人引路,前往寻觅。但刘邦虽说是在此二山之中,因恐被人捕获,藏匿深林穷谷,且无一定住处。兼以此山岩壑险峻,林箐幽深,平日行人到此,往往迷惑失路,况是女流,何处寻觅! 

即使觅得,也须费却许久工夫。谁知,吕氏到此数次,都被她一觅即得。刘邦心中也觉奇怪,便问她是何缘故?吕氏道“君所居之地,其上常有一大云一片,具备五色。吾便望此云气所在,一路行去,便可寻见,所以毫不费事。”刘邦闻言,心中更自欢喜。此语被同来人得知,传到沛县一班少年耳中,人人都想前来归附。至今芒、砀山中有峪,名为“皇藏峪 ”,即是刘邦当日藏匿之处。 

刘邦住在芒、砀未久,陈胜便已起兵称王。附近各郡县人民多杀死官吏,与之响应。沛令得此消息,恐本县人民闻风兴起,心想不如自己先发制人。便拟预备举事。旁有萧何、曹参说道“君本秦之官吏,今欲背却朝廷,只恐人心不服。不如招集得罪亡命之辈,可得数百人,借以劫制大众,方可成事。”沛令依言,分头遣人寻访逃人。探知刘邦住在芒、砀山中,因命樊哙往招。只因樊哙也是吕公女婿,与刘邦算是连襟。其妻名为吕媭,乃吕雉之妹。樊哙平日开设屠店,以屠狗为生,也曾与刘邦同在芒、砀住过一时,所以命其前往。 

樊哙到得山中,见了刘邦,备述沛令收招亡命起事之意。 

刘邦此时手下相从者,已近百人,闻得县令相招,便率众同樊哙一径回来。谁知,沛令忽然翻悔,因虑亡命之人甚多,招集一处,必然生变,遂将城门一律关闭,饬兵把守,不许逃人入城。又想起“萧何、曹参二人献计收招亡命,必定不怀好意,留在城中,恐生祸患。”便欲将他二人杀死。萧、曹二人闻信大惊,连放逾城逃走,往投刘邦。刘邦率众到得城下,见过萧、曹,知情形中变,乃作书一封,寄与沛县父老。只因城门紧闭,无从投递,乃将书系在羽箭,射入城中。城中人接书一观,书中说道天下苦秦苛法已久,故各国闻风起义。今父老虽苦心为沛令守城,不日各国兵到,全城皆受屠灭。若能共诛沛令,择立一人,与各国联络一气,则身家可保。不然,父、子俱死,无益也。 父老得书,彼此商议,都以为然。即率领众人杀死沛令,大开城门,迎接刘邦与各逃人入城。于是,大众会议,公推刘邦为主。刘邦辞道“方今天下扰乱,群雄并起,为将若不得人,必至一败涂地。吾非敢自惜身家,但恐才能薄弱,不能保全我父兄子弟。此事关系重大,尚望诸君再行推举胜任之人!”诸父老见刘邦固辞,便推萧何与曹参。萧何、曹参二人都是文吏,将身家看得甚重,惟恐将来事或不成,诛及宗族。遂皆推让刘邦。诸父老亦同声说道“平生所闻刘季奇异之事甚多,将来必定大贵。此次问过卜筮,又以刘季为最吉,望勿推辞。”刘邦复再三谦让。后见众人都不敢当此大任,方始应允。 

秦二世元年九月,沛人共立刘邦为沛公。沛公祀黄帝,祭蚩尤,旌旗皆赤,因旧日斩蛇,老妪称为赤帝子故。沛公以萧何为丞,督理政务;曹参为中涓;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 

其余诸人以次任用。分派既定,收集沛县子弟,得兵二三千人。 

命雍齿守丰,沛公率兵往攻泅水,杀郡守。 

其时,魏人周市正在招安魏地,遣人来说雍齿投降。雍齿素与沛公意见不合,不愿服从沛公,竟将丰邑降魏。沛公大怒,举兵围丰。只因兵少,一时攻打不下。沛公本丰邑人,心怨雍齿与丰人无故叛己,所以定欲取之。闻得秦嘉立景驹为楚主,乃率众往投,欲借其兵攻丰。恰好张良由下邳招集少年百余人,亦欲投奔秦嘉。行到半路,两下相遇,张良便说沛公取了下邳,沛公用张良为厩将。 

却说张良平日常将所学兵法向他人说之,并无一人能够理会。今遇见沛公,仍前进说。沛公甚喜,常听从其计。于是,张良叹道“沛公智识,必是天所授与 !”因此遂从沛公不去。过了一时,探子报说“项梁已破秦嘉,现在驻兵薛城。”沛公一心欲攻取丰邑,遂带百余人来见项梁借兵。项梁见过沛公,便派步卒五千,将官十人助之。沛公带领新军回到丰邑,合着自己原有之兵,并力攻破其城。雍齿兵败,投奔魏国去了。 

沛公既得丰邑,心感项梁助己,遂领兵随从项梁。项梁此时已知陈王身死确信,因见楚地无主,便召集在外诸将都到薛城,计议此事。沛公闻命,带同张良到薛。适项羽攻破襄城回来,沛公与项羽二人遂由此相见。项梁见诸将都到,正拟开议,适有居剿人范增求见,项梁便命请入。 

说起范增,现年已七十岁,平日隐居不仕,专喜为人设谋,出奇制胜。今闻项梁议立楚王,故特来献策。范增既见项梁与诸将,行礼已毕,便向项梁说道“陈胜此次败亡,固属当然之事。若论秦并六国,惟有楚国被灭,最为冤枉。自从楚怀王入秦不得生还,楚人至今怜之。故楚隐士南公有言道‘楚国虽灭亡至余三户,然将来亡秦,必是楚人。’今陈胜首先起义,乃不立楚王之后,但知自立,所以其势不能长久。此次足下崛起江东,渡江西行,楚地诸将所以争先归附者,在诸人之意,皆因足下世为楚将,以为足下必能复立楚王之后也。足下能顺众心而行,则大事成矣 !”项梁听范增说毕,点头称善。遍问诸将,皆无异说。于是,遣人访寻楚王之后。果得一人,乃楚怀王之孙,名心,现在流落民间,为人牧羊。项梁遂率诸将奉之为君,即号为楚怀王,以从人望。以陈婴为楚上柱国,食邑五县,随怀王都盱眙,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张良见项梁已立楚王之后,又见齐、赵、魏、燕皆已复国,只有韩地无主,遂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项梁以张良为韩司徒,给兵千余人。张良辞了沛公,奉韩成领兵往定韩地。项梁自率诸将,进攻亢父。忽报齐将田荣在东阿为章邯所围,遣使前来求救。 

原来章邯自破陈胜之后,进兵围魏,魏相周市请兵于齐。 

齐王田儋领兵来救,与章邯交战一阵,齐兵大败。田儋、周市皆殁于阵。魏王咎举城投降,自焚而死。其弟魏豹,逃往楚国。 

章邯乘胜攻齐,田儋之弟田荣收聚其兄败兵,走入东阿。章邯领兵围之,故来求救。项梁闻信,撇了亢父,起兵前往东阿而去。欲知此去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 二世肆虐行督责 李斯下狱具五刑 



话说项梁领兵救齐,到了东阿。章邯出兵拒敌,大战一场,章邯败走。田荣收复齐地,立其兄子田市为齐王。项梁乘胜追赶秦兵,至濮阳东,又大破之。章邯引残兵逃入濮阳城中固守,遣使向二世告急。项梁攻打濮阳不下,遂引兵进击定陶。又命沛公、项羽别领军队招安各地。沛公、项羽率众行至雍丘,却遇秦将李由。两下交战,秦兵大败,阵斩李由。李由即李斯之子,官为三川郡守是也。李由既死,李斯亦为二世所杀。 
二世自遣章邯出兵,见各国纷起,天下大乱,自己不得安心纵乐,因时常责备李斯道“君居三公之位,如何任听群盗横行至于如此?!”李斯被责恐惧,欲待辞官,又舍不得高爵厚禄,遂设法迎合二世之意,上书请行督责。二世得书,甚喜,立即依言办理。于是,对于群臣收税多者,称为明吏;杀人多者,号为忠臣。群臣欲图保全富贵,惟有务为苛刻。 

赵高见此情形,心想“自为郎中令以来,因报复私怨,杀死无罪之人甚多。现在大臣被二世督责严切,难保不将吾罪恶入朝面奏,以塞其责。惟有设法使大臣不得见二世之面,方保无事。”于是想得一计,对二世道“天子所以贵者,因群臣但闻其声而不得见其面也。先帝在位日久,故虽日与群臣相见,群臣不敢妄进邪说,营私舞弊。今陛下即位未久,春秋方富,一切政务未必皆能通晓。若日常坐朝,与群臣当廷判决诸事,或有处置不善,赏罚未当,致被大臣看轻,何以使天下之人尊为神圣!况天子自称曰‘朕 ’,‘朕’字本义解为‘朕兆’,正指天子深居宫禁,群臣仰望,仅闻其声,才有朕兆耳! 

愿陛下勿出视朝,但居宫中,臣与侍中学习法令之人,日侍左右,坐以待事。事至,得从容裁决,如此则大臣不敢妄奏,天下皆称为圣主矣 !”二世听赵高之言,从此不出视朝,亦不见大臣,常居宫中。独赵高居中用事,一切政务皆听其处决。 

赵高既揽政权,便思害死李斯,夺取宰相之位。知得李斯欲见二世,却不敢造次入宫,赵高因往访李斯,故意说道“现在关东群盗如毛,主上偏多发人役,修建阿房宫。又聚集许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进谏,只因职位卑贱,恐言不见听。此真大臣应言之事,君侯何不入宫面奏?”李斯道“吾久已怀此意,惟因主上近来深居宫中,不得见面,此种言语,只可面陈,又不能托人代奏。但不知主上何时有暇,可以入宫请见?”赵高道“君侯如能进谏,吾当为君侯探得主上闲暇之时,遣人报知。”李斯允诺。赵高见李斯中计,专候二世游乐宴饮之时,妃嫔满前,管弦盈耳,便暗地遣人报与李斯,说是主上现在有暇,可以奏事。李斯信以为真,遂冠带至宫门外请见。 

内官入内通报,二世一心正在寻乐,令人辞绝不见,一连三次,都是如此。 

二世见李斯频频非时求见,扰其兴趣,遂发怒道“吾平日无事之时甚多,丞相何不来见?偏寻吾游乐之际,到来奏事! 

岂丞相因吾年少,故敢藐视我乎?!”赵高在旁见二世语意不满李斯,知其计已行,趁势说道“诚如陛下所言,事势危矣! 

忆当日沙丘之谋,丞相参预其事。今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爵位不加,揣其意亦望裂地封王,未遂所欲,心中不免缺望。且陛下平日未曾问臣,臣亦不敢多言。据外间传说,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郡守,楚盗陈胜诸人皆丞相籍近县子弟,所以楚盗得任意横行,经过三川郡城,郡守不肯发兵攻击。臣又闻丞相阴与群盗交通,常有文书往来。但不得实据,未敢奏闻。况丞相在外,其权比陛下为重,不可不察 !”二世闻言,由此疑忌李斯,要想查办丞相,又恐不实,乃先遣使查办李由通盗情事。 

李斯三次入宫,不得一见,方知受了赵高之欺。又闻二世派人查办其子,更觉赵高与己为难。正欲面见二世,却探得二世方在甘泉观看角抵之戏。李斯不得进见,遂上书二世,极言“赵高擅作威福,权倾人主。今若不除,后恐为变 !”二世得书,即召李斯问道“赵高为人清廉强干,平日尽忠事主,实心任职。如此之人,不可多得,君反疑之,何也?且朕不幸早失先帝,年少不习政治,而君又年老,以致群盗四起,不能平靖。朕不倚赖赵高,更有何人可任?”李斯对道“赵高出身微贱,不识道理,窃弄威权,贪欲无厌,臣甚以为可虑 !”二世不听,李斯只得退出。 

二世心恐李斯杀害赵高,遂半李斯言语告知赵高。赵高对二世道“丞相心中所患者,独高一人而已。高若身死,丞相便欲谋为叛逆,无所顾忌。”二世听了,大怒,正欲借事诛杀李斯,李斯尚不知之。因见其时盗贼更多,关中兵卒发往前敌者陆续不绝。杀伤虽众,盗犹不止。遂偕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言“群盗之多,皆由赋役繁重,请罢阿房宫工作,减少边地戍卒。”二世借此发怒道“今群盗并起,君等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上既无以报先帝;次亦不能为朕尽力,何以居大臣之位?!”遂下令将三人一并下狱办罪。 

冯去疾、冯劫二人自以身为将相,不肯受辱,皆自杀。独有李斯被拘狱中,二世命交与赵高讯问。赵高因诬李斯与其子由谋反,尽捕其宗族宾客,严刑拷打,逼其口供。李斯受不起痛苦,只得诬服。心中尚希望二世觉悟,赦免其罪。便在狱中修成一书,历叙自己功劳,托狱吏代奏。却被赵高闻知,说道“犯人何得上书?”立命将书销毁。 

赵高见李斯虽然暂时诬服,将来二世遣人复讯,必定翻供。 

乃密使门客十余人,假称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奉二世派来复讯。李斯不知是假,果然尽翻前供,自陈冤枉,却被痛打一番。如此经过数次,均遭毒打。到了后来,二世果然派人复讯。 

李斯又恐如前被打,不敢自明,于是按律定罪。 

复奏既上,二世看了欢喜道“此事若非赵君,几为李斯所卖 !”及至二世遣往查办李由使者到得三川,李由已被楚兵杀死。使者回京,李斯早经下狱,赵高皆捏造反辞奏闻。二世二年七月,遂将李斯腰斩咸阳市。当临刑之际,李斯与其次子一同就缚。李斯顾其次子说道“我欲与汝再牵黄犬,同出上蔡东门,逐捕狡兔,不可得矣 !”说罢,父子相聚大哭。李斯竟依秦法谋反罪处断,诛及三族,身具五刑。具五刑者,五种刑罚次第并受。先黥面,次截鼻,次断左右足趾,然后枭首,并将骨肉碎切为酱。说起秦法,真是惨无人道!但此亦李斯助虐之结果。清人谢启昆有诗咏李斯道鹿禽视肉鼠窥囷,挟策西行遂相秦。篆法千秋传妙手,纬书一炬是功臣。沙丘矫诏谋谁定,上蔡临刑狱未申。太息仰天遭乱世,怀惭荀学布衣身。 

李斯既死,二世便命赵高为中丞相。从此,赵高毫无忌惮,将二世视为玩弄之物。秦朝天下,更不堪问。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 



话说项梁自由东河战胜秦兵,追至濮阳,复大破之。项羽、沛公又败秦兵于雍丘,阵斩李由。章邯谨守濮阳,等候救兵,不敢出战。项梁见连战皆捷,便自骄矜,全然不以秦兵为意。 
自己进攻定陶,命项羽、沛公引兵往攻外黄。项梁之客宋义,因见项梁藐视秦兵,毫不设备,遂进谏道“凡兵,当屡胜之后,应比平日更加谨慎,不可大意。臣观将士近来每多饮酒赌博,日间旌旗不整,入夜刁斗无声,一似忘却身临前敌。目下章邯虽败,尚拥众数万,近在濮阳。据探报秦将涉间,领兵数万,已到濮阳。又闻秦将王离,统领大军,不日可到。似此敌兵日见增加,我兵绝无戒备,设使乘机来袭,何以抵御?臣窃忧之 !”项梁笑道“秦兵几次被我杀得破胆,如何敢来! 

纵使添了新兵,遇此连月霪雨,道路为水所阻,亦难进攻,先生不必挂虑。”宋义见项梁不听其言,因设法脱身,寻得差使,前往齐国。 

行至半路,却与齐使者高陵君相遇。两下见面,礼毕,宋义问高陵君道“君此去,莫非往见武信君?”高陵君答道“是。”宋义道“吾初由楚军中来,见武信君战胜心骄,士卒懈惰,而秦兵新添无数生力军队,预料不出十日,楚兵必败。 

君今此去,甚是危险!若使按程前进,不过数日可达军前,必遭其难。据鄙见,不如缓缓而行,沿途留心打听消息,庶可免祸。”高陵君听了,心想“军情瞬息万变,胜败岂能预定,此言未可深信。但我此来所奉使命,并非急事,何妨依他言语,较见稳当。”遂辞别宋义,吩咐从人徐徐前进。 

章邯驻在濮阳,连得二世派来大队兵马接应,军势复振。 

探知项梁围攻定陶不下,便想乘其不备,引兵袭攻。其时正当九月,恰值阴雨连锦。由七月起,一直至今,三个月中无一夜看见星影。章邯传令“乘夜冒雨,前往定陶劫营,人皆衔枚,悄悄而行。” 

将近楚营,已是更深。楚兵日间攻城疲倦,此时自然睡熟。 

加以雨势甚大,乱了人马行声,所以全然不觉。章邯领兵到了营前,团团围住,呐喊一声,杀将进去。楚兵从睡梦中惊醒,见敌兵蜂拥而来,惊得手足无措,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只得四散逃命。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章邯挥兵掩杀,此一阵,杀得楚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项梁逃走不及,竟被秦兵杀死,章邯大攻全胜。见项梁已死,心想“楚地虽未大定,但所余不过些少残寇,势力甚微,不足置虑。”遂引兵北渡黄河伐赵去了。 

当日项羽、沛公奉命往攻外黄不下,移兵进至陈留。正在攻城,忽有项梁败卒奔至军中,报告项梁死信。项羽闻叔父为秦兵所杀,自然放声大哭,咬牙切齿,痛痕秦兵。沛公也甚为伤感。此信传到一班兵士耳中,闻说主将败亡,人人惊恐。沛公便与项羽商议道“如今武信君已死,军心摇动,此间不可再驻。”即与项羽随带将军吕臣引兵东还。又恐秦兵来攻,盱眙地方迫近敌境,便请怀王移都彭城。怀王将项羽、吕臣之兵并合一处,由自己带领。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统率砀郡兵队;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以吕臣为司徒,其父兄青为令尹,准备拒敌。忽得探报“章邯并不来攻,已引兵渡河北去。”怀王见魏地空虚,命魏豹带兵前往,恢复故土。魏豹取得二十余城,怀王遂立魏豹为魏王。一面商议进兵攻秦之策。 

此时,齐国使者高陵君方到彭城。原来高陵君依宋义之言,将一日程途匀作二日行走。行了七八日,前去定陶不过百余里,果闻项梁兵败身死。高陵君屈指一算“此次若照常行路,两日前已到楚军,定被秦军杀害。倘非遇见宋义,险些送了性命。”想到此处,吓得一身冷汗。又闻怀王已到彭城,遂取道向彭城而来。入见怀王,致了使命,并将宋义之言细述一遍,因说道“宋义论武信君之兵必败,不到数日,其言果验。兵尚未战,先知败兆,此人可算知兵 !”怀王闻言,立即遣人往召宋义。恰好宋义由齐回来,奉命入见。怀王与之议事,宋义对答如流。怀王甚见宠任,从此便有大用之意。 

过了数日,忽有赵国使者到来,见了怀王,备说“章邯引兵来攻赵地,赵兵抵敌不住,赵王与张耳逃入钜鹿城中固守。 

章邯命王离、涉间领兵十余万,围住钜鹿,四面攻打。章邯自己驻兵棘原,为其后应,筑成甬道,运粮接济。赵将陈余领兵数万人,安营钜鹿之北,不敢进救。现在钜鹿城危在顷刻,赵王特遣使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