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可汗-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人很多,这里本来就是靠近东市的地方,茶肆里的人更是天南地北的操|着各种乡音。
    还有些妓|女|粉|头在里边拉客,或是陪坐唱曲儿,唐代妓|女有很多种,大部分是合|法经营,宫|妓、官|妓、营|妓吃皇粮不对外开放,还有民|妓、宅|妓等等自负盈亏的种类,茶肆里抛头露面的大部分自然是低档|货,身负绝技的名|妓绝不可能随便露面。这里边也有卖唱者在那里吹吹拉拉,声音淹没在人声中,隔得远了听不出好坏来。
    如此混杂的场面,薛崇训倒是挺好奇方才三娘是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判断出了是否危险?反正他自己是不敢断定,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几个人穿过堂子,往一处走廊走,走廊两边都是屋子,看这样子应该是类似包|房的地方,总有一些人和三朋四友出来喝茶说事,喜欢安静,愿意多花钱坐雅间里面。青衣小厮道:“从这里进去,全部地方都被主人包下来了,我便送到此处,您请自己进去,最里边那间。”
    薛崇训遂与三娘继续往走廊里面行走,这时他注意到两边的房门都开着,里面空空的没人,只摆着一样的桌子等物。到了走廊尽头时,最后一件屋子门口站着一个丫鬟。丫鬟指着里面道:“主人已恭候多时,她想单独面见河东王。”
    这是三娘冷冷说道:“我和郎君一块进去,否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恐惹闲人非议。”
    薛崇训看了一眼那丫鬟的头顶,感觉十分碍眼,大户人家的奴婢老是梳这种二环头,就像顶了两个馒头,真不是一般的丑,也不知是谁明的这种头式。
    丫鬟挡在门口一脸犯难,不让进。薛崇训便说道:“没必要和一个奴婢过意不去,我自己进去便是,你在外面候着。”
    薛崇训跨进门时,顿觉这地方和其他房间大为不同,好像是刚刚被重新布置过的,因为没有丝毫市侩的气氛,和茶肆商贾的地方很不一样。这不同身份的人喜好差异很大,商人喜欢的东西和世代读书的士族绝不相同。薛崇训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花香,低头看时,只见门口放着一个花盆,里面的开的花朵儿程浅黄色,这什么品种他还真没见识过。
    他没来得及细看房里的摆设,很快就被里面站着的人给吸引了注意。这女子正是那日在崔府上见过的崔莺,今日打扮不同,倒是别具韵味。只见她穿着一身白色的交领缎子,上面隐隐有银色的花纹,边角上有金色刺绣,领子袖口上还有红绳编织的饰物……绳艺啊。其感觉和贵妇常穿的丝质罗裙大相径庭,罗裙丝带繁琐华丽张扬,而崔莺这种襦衫却是简单利索。简洁的配套、素雅的色彩,但其质料纹路做工精细,还有金线刺绣,肯定价值不菲。薛崇训看这身衣服,脑子里便闪过一句词儿:低调的华丽。
    薛崇训越来越好奇了,崔莺肯定不是什么奴婢,一个奴婢能有钱买这么好的衣服?以崔家的家境,就算是崔日用的小妾恐怕也穿不起这种衣服吧?什么女人都能穿金戴银,唐朝哪里来的这么多黄金?
    崔莺轻轻一屈膝盖,执礼轻轻地说道:“见过河东王。”
    薛崇训抱拳做了个样子,大步走了进去,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衣服很漂亮啊……”崔莺低眉道:“郡王过奖了。”薛崇训又道:“也是价值不菲的吧?”
    “其实您早就看出来了,我并不是崔府上的奴婢……”崔莺一边说一边提起桌子上的一个鹤嘴小壶,斟了两杯酒,指着对面的梨花椅道,“请坐下细说。”
    只见崔莺皮肤洁白,配上颜色素雅的缎子更显得高雅美好,玉白的耳垂上带着两颗白珍珠,叫人见之便生出喜爱之情,产生想要把|玩的愿望。薛崇训用不经意的目光欣赏一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不过他并没有被美|色|迷|惑,戒心仍在……崔家现在和自己矛盾日益加深,轻心不得。
    他瞧了一眼桌子上的酒杯,不动声色,也没要端起来的意思。
    崔莺倒是自己端了起来,双手递到薛崇训的面前:“陪我饮一杯薄酒如何?你莫不是怕酒里有毒吧?”
    薛崇训半真半假地笑道:“说真的,我确是怕有毒。”
    崔莺把纤手放到嘴前遮住,咯咯轻笑道:“郡王真会开玩笑呢。”薛崇训正色道:“你看我像开玩笑吗?”崔莺笑意未收:“我真要下毒,怎么会用如此粗燥的办法?往酒里倒些毒药,然后请人喝就了事,那也太看不起您河东王了啊。”
    薛崇训仍然不喝,坐着不动:“你找我究竟是为何事,不会只是劝我喝一杯不知有毒无毒的酒水吧?”
    崔莺娇|嗔道:“你这样我生气了!要不你把门外那女侍卫叫进来瞧瞧,究竟我是不是那种心肠狠毒之人。上回你不也是带着她的?”
    薛崇训听罢还真叫了一声三娘,崔莺也吩咐自己的丫鬟请人进来,不一会三娘便走了进来,冷冷地瞟了一眼崔莺,抱拳道:“郎君有何吩咐?”
    “你给瞧瞧这杯里有没有放东西。”薛崇训道。
    三娘默不作声地走上前来,像上次那样用一个很少见的银质器皿接了少许酒水,看了片刻,又亲自尝了一下。薛崇训皱眉道:“非得自己尝才能试出来?每回你都这样,什么时候毒死了岂不可惜?”
    三娘淡淡地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崔莺听罢笑道:“郡王真能收人心呢,要不你把这个忠心的手下卖给我如何?”
    薛崇训笑道:“钱能买到的,就不值钱了。”
    这时三娘没有说话,薛崇训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哈”地叹了一口气道:“味道不错,现在咱们可以说事儿了吧?”
    崔莺看了一眼三娘,三娘也看了一眼崔莺的手,也许觉得这个女人没有什么危险,她便很自觉地退了出去。
    崔莺沉默了一会,笑意渐渐从脸上消失,她看着竹帘若有所思地叹了一句:“天凉好个秋。”
    薛崇训问道:“你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已是尝到愁滋味了?”
    “那日在我府上陪郡王喝酒的人,是家父。”崔莺黯然道。
    薛崇训虽然早已看出这女人在崔府地位不低,但听她确认自己是崔日用的女儿,他也是有些吃惊,想想那日崔日用竟然叫未出阁的女儿前来斟酒,倒是有些匪夷所思。这时又听得崔莺道:“谁都以为我是世家千金,精贵得很,可是……”
    不知怎地,薛崇训听她的声音愈柔|媚,且见她眉宇间露出的淡淡哀愁,忽然生出一种爱|怜之情。没一会,他更是冲动得想要马上抱住这个女人了……身上也是燥|热|难|耐,长袍里那活儿居然硬|了!这是神马情况?他骤然醒悟,勃然怒道:“你在酒里下了东西?什么玩意……为何三娘没看出来?”
    “别着急。”崔莺按住他的手。此时此刻,他只觉得女人的手实在是太|滑|太|嫩了,真想将那可爱诱|人的纤纤玉手含|在嘴里。又听得崔莺道,“你看见门口那盆花了么,花粉和酒都没问题,但混在一起就很奇妙了……对身体无碍的,您放心。”
    妈|的,古人还玩起化学反应来了,更郁闷的是,我居然一点都没想到上面去。薛崇训吞了口口水,很想当场便把面前这女人给强|暴了,反正是她自己下的春|药,自己送上门的货活该被|日,关老子屁事!
    但薛崇训的脑子还没完全糊涂,心里明白得紧:她一个未出嫁的大家闺秀,没事把自个送给别人玩?肯定有目的。
    薛崇训涨红了脸,瞪圆双目问道:“你什么意思,有屁快!老子要走了。”
    “郡王风雅之人,何以满口污|言|秽|语?”崔莺不慌不忙地说道,“不过您真是心口不一,嘴上说得这么难听,心里打算这么就走了?敢情郡王还是正人君子。”
    薛崇训道:“天下哪有白|搞|的x?”
    这下崔莺的脸也唰一下红了。薛崇训一拍桌子,腾地站了起来,转身欲走,却不料这时背上一暖,那崔莺奔了过来从后面拦腰紧紧抱住了他。一对柔|软的奶|子虽然隔着衣服,也够薛崇训受的……吃了那玩意,就跟端坐着看了俩小时爱情|动作|片一个感觉。
第五十三章 小王
    薛崇训一把推开崔莺,不料正好推在她的胸|上,他的脑子昏乎乎的只感觉手上摸到的地方软|绵绵的,顿觉那东西从来没那么软过,他的眼睛都红了。;m/F/X/s;n/e/T/这种时候决不能去权衡利弊纠结进退,正如早上在温暖被窝里苏醒的时候一样,如果要慢慢去想起床好还是不起床好,那多半是起不了。于是他根本不去想,转身便走。凡事总有个代价,别相信天上掉馅饼,什么事儿就简单了,根本费不了什么脑子。
    却不料那女子没完没了纠|缠不休,抓住了薛崇训的大手不放,只听她说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咱们家与你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不如和谈如何?”
    “放手!”薛崇训红着眼睛无情地喝道,“要谈改日叫崔日用到我府上坐下来慢慢谈,让你一个女流之辈来谈什么?”
    薛崇训咬牙狠下一条心什么也不想,这时候吃了|药去谈判,恐怕是无法挥正常的思维水平。和怒火中烧时处事是一个道理,生气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别干。
    “犯|贱!”他鄙夷地骂道。正欲仗着力气大用粗|暴的手段摆脱她时,忽见崔莺满眼的泪水,气得肩膀一阵抽|搐。薛崇训心下一软顿觉刚才那句骂人的话确实太过分了,别人毕竟是世家小姐,平时哪里能被人随便打骂的?
    崔莺或许也感觉到了薛崇训手上挣脱的力气小了,她苍白的脸上挂着泪水,却抓起薛崇训的手,放到了自己的胸|口上。薛崇训愕然道:“崔家那么多人,你一个女子何苦如此?”
    崔莺抽|泣道:“家父言刘刺史(刘幽求)的信札被截,虽不知所言何物,但知事关重大。我们做个交易,绝不会亏待了你。你将那信札给我,我便……便随你所|欲……薛郎,我们崔家绝不可能有反意,你又何必落井下石置之死地而后快?金城县主的事,家父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如果殿下逼迫太紧,家父也会找借口推脱。你再仔细想想,真有必要那么做吗?”
    薛崇训听罢也有些心动,就是不知道崔日用能不能推掉。比如借口崔莫有疾?太平公主派个御医一瞧不就明白了。自|残?虎毒不食子,崔日用会那么干?再说那样做不是明摆着忤逆太平公主的意志,要和她对着干么?
    而且薛崇训很了解自己母亲的性子,她是那种只想进不想退的人,很难做出迁就别人的事,要做什么就非得做成不可。反正是个麻烦的主。
    但现在见崔莺可怜,他又有点心软不太想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但是又接受不了自己的女人嫁给别人的耻辱。总之脑子里就如一团浆糊一般。这种时候又有情|欲作怪,他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心道只能等冷静了再说。
    他想罢轻轻用力一推,崔莺的体力哪里能和他相提并论,直接便被推得后退着坐到了地板上。他顾不得怜|香|惜|玉,不愿多想,打开房门便长扬而去。
    走廊上三娘一脸歉意道:“我没能尽到职责,请郎君责罚。”
    薛崇训黑着脸道:“不怪你,咱们走。”
    三娘一边跟上来,一边又说道:“幸亏不是毒药,否则我……”
    薛崇训道:“如果混在一起是毒药,崔家定是坐实了谋反大罪,等着灭九族便是……不过刚才我拒绝了和谈交易,虽然崔日用一个文官在长安翻不起什么浪子,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谨防那厮狗急跳墙。”
    ……
    作为京官有些禁|忌,崔日用身边确实没有什么武士,他家里养的门客多半是文人,并无那种善于打架斗殴之人。天子脚下他又是官僚,谁吃饱了撑的才去招惹当官的?就如后世里那些混社会的人,没事是愿意去敲诈一下法院院长、还是去威胁一下公|安局|局长?平日里他本就不需要猛士,能用上的都是这些能出谋划策的人。
    昨日来了个刘幽求家的人,说密送的信札被人给抢走了……刘幽求是李隆基以前的核心成员之一,被流放到了岭南之后现在居然都没|死,还当着刺史,这事儿本来就让人很纳闷,不过没人在朝里提这茬。这么一个前政敌的人,给他崔日用写信,不是劝一块儿谋|反是干什么?崔日用以前也是李隆基那个阵营的,但不是最心腹的那帮人而已。叫他一块谋反,就算他不答应,也没有举|报上去找人猜忌的道理,这或许也是刘幽求联络他的原因之一。
    另外崔家是山东门阀,在地方上是有势力的人,不仅有财力物力,而且舆论上也能声援。找他加入造|反行列,不仅能招更多兵买更多马,登高一呼效果也是很好。就如当初那些门阀造武则天的反一样,叫骆宾王登高一呼“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多得劲!就算战场上没搞|赢,也能流个芳名百世。
    崔日用郁闷的是自己根本没想到和别人谋|反的事,密信就跑别人手里去了。虽说是刘幽求一厢情愿,但信要是到了太平公主手里,她现在跟做皇帝一样,能安心得了?做皇帝的心思和常人很不同,因为已经位极人间,威胁只能来自于下面,所以皇帝最怕别人要造|反。
    于是崔日用火烧眉毛的感受可想而知,今日又得知薛崇训不肯妥协,看样子要硬碰到底……在长安这地方,薛崇训有皇权护佑,他倒是有恃无恐,老子用什么和他碰?
    他真是急了,找了几个最赏识的文人商议对策,另外还有他老婆贾氏,老婆不仅是个女人,她是贾家门阀的人,叫上她参与决策,也能多个盟友。
    贾氏见老公急得团团转,旁边那俩吃白饭的文人又不说话,她心里是十分愤怒:不知道自家养这些搔弄姿的文人墨客有嘛用!平时吃的穿的全给,还得给钱花,到头来一点用没有,上辈子欠他们的?
    贾氏遂没好气地说道:“既然没路走了,咱们就连夜出京先回自己的地头上,和刘幽求他们一起办事。刘幽求打的是李三郎的旗号,阿郎以前本来就是他们那边的人,现在投过去,省得在长安遭这活罪。”
    这时旁边一个姓王的年轻人人立刻谏道:“夫人此言差矣!万万不可离京,否则便自认了逆之罪,再无退路……况且三郎的人此次起事,还没准备好便泄漏风声,必不成!刘幽求出身小家小室,他可以亡走,侍郎(崔日用)跑哪里去?山东的百年家业根基都不要了?”
    也许那句“此言差矣”太直白,贾氏面有不悦,但崔日用随即便断然道:“王先生所言极是。而今我已身在绝境,计将安出?”
    王姓文人道:“昨夜蚊虫叮咬,久不能寐,遂起身读书……”
    崔日用忙道:“一会我便叫人给先生送一副上等的蚊帐过去。”贾氏听罢面有鄙夷之色,这都什么时候了,酸|腐文人竟然还想着贪一床蚊帐?
    “侍郎如此厚待,我再不苦心用事实在有愧于此蚊帐之义。”王姓文人从容地说道。
    崔日用急道:“愿闻先生良言。”
    王姓文人不慌不忙地接着方才那|话儿:“昨夜夜读书册,看到一个故事,侍郎肯定也看过,廉颇蔺相如列传。宦者令缪贤舍人私藏和氏璧,被赵王知道了畏罪欲逃,蔺相如便进言让他主动请罪,果然豁免。侍郎何不学习古人?”
    贾氏愕然道:“书上说的东西能全信?王先生,这是关系我们家生死命运的大事,您可别儿戏对待。”
    崔日用立刻斥道:“妇人之见,你且听着没人当你是哑巴……王先生,你真的能肯定殿下饶得过我?”
    文人笑道:“世间事哪有十拿九稳的?要试了才知道。”
    崔日用:“……”
    这时旁边另一个文士皱眉沉吟道:“我倒是觉得王贤弟此法确实值得试试。”说话的这个年已不惑,平日里为人很稳重,他一说话让崔日用多了许多信心,忙说道:“李先生也这样认为?”
    “刘幽求这样的人能活到现在,便证实了太平党众人早已决心施行怀柔国策。朝廷大计岂能朝令夕改?既用政,他们定已作好了应变准备,绝不会随便改变国策,大肆牵连下狱。现在并没有直接凭据指明侍郎会谋反,加上您主动揭刘幽求,事情极可能牵扯不到您的身上。”
    崔日用一寻思,确是这么个理儿,当下便喜道:“若非先生良言,我无所适从耳。”
    那中年文人摇头道:“是王贤弟才思敏捷,我不敢居功。”
    崔日用心道:早知如此,何必忍着奇耻大辱叫小女去白白遭人羞辱?果然大事还需光明正大的方法,小手段毫无用处!
    这时那年轻人笑道:“我就是突奇想,想到了昨晚刚看过的故事,不料兄台能说出那么多佐证的理儿来,佩服佩服……侍郎,您方才说的蚊帐……”
    崔日用愕然道:“我送你十个蚊帐!”
    年轻人好不客气的说道:“多点也好,却不知酒肆里收不收蚊帐。”
第五十四章 知己
    崔日用一大早便赶去丹凤门,虽说几乎每日他都是天没亮就出,但今日心里挂着事起得就更早了。!m/F/x/s!n/e/T/他这是心急才早早地到了门口,却进不去。因为丹凤门开门是有时间规定的,每日卯点准时开门,除非是遇到军情急况,没到点任谁也进不去。
    一天十二个时辰,长安计时的标准是以大明宫司天台衙门里的沙漏为凭,然后一天有几次鼓声核准各个部门的时间。这种办法当然误差很大,不过司天台的官员会以日月星辰的运行为凭据调整,让误差不至于积累。
    这时候的人们不知道各地有时差这回事儿,所以长安的卯时和幽州(北京)的卯时肯定不在一个点上,除了薛崇训有现代知识,其他唐人并不自知。记得官场上有件事儿,有个幽州籍贯的京官很浪漫,写信给老家的情|人约定某月某日某刻一起看月亮寄托相|思之情……因为时差,很显然他们没约到一块去。
    已近八月间,日短夜长是越来越明显了,崔日用到达丹凤门的时候,天还没亮,只见远处的朱雀大街上灯笼排成火龙,上朝的文武百官这时才6续赶来。长安城东北面这边靠近宫廷的食货店面通常都开得早,就是为了做这些上朝的上值的官吏们的生意。卖不托面条的、油煎饼的早早地竖起了幡子,点起了灯火,一时街巷上灯火辉煌一片繁华景象。
    大家花个几文钱买个点心包着便当早餐,中午在衙门里混公家饭,官员的生活看起来还比较节俭……**在任何朝代都有,但唐朝吏治还没烂到一定程度,品级低的官员很多实际上比较穷,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事儿在这时不敢想象,十万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十万贯钱,知府相当于刺史的品级,但这时候的刺史一辈子可能也赚不到十万贯。
    很多官员是骑马上值,很喜欢到店里买个饼子拿纸包着然后就坐在马上边走边吃。崔日用是黄门侍郎,又是世家出身,很少在街边买地摊货,但他见此情形倒是想起来,长乐坊南边有家卖“作麦”的食铺,味道确实不错:用面一斗,羊肉两斤,葱白一合,如此搭配后用豉汁及盐熬令熟,再炙成的油煎饼。
    正想着作麦饼时,就见自家的一个幕僚骑马过来了,手里还拿着两个煎饼,走近之后崔日用一闻气味,便知道是那种用葱和羊肉做的饼子。那幕僚才十余岁,姓王叫王昌龄,昨儿个在府上商议大事,就是他出的主意。
    “听说侍郎今早饿着肚子就出来了,我便多捎带了一个。”王昌龄从马上下来,递了个饼子给崔日用。
    崔日用看到自己喜欢吃的羊肉饼,几乎要闪出泪花来,哽咽道:“却不知这是不是最后一次吃它了……”
    王昌龄听罢脸色一沉,缓缓道:“我本在京兆种地,平生所好读书耕田二事而已,却因天灾几乎沦为乞丐,若非侍郎知遇已是街头饿殍矣……我且回府上恭候消息,如事不利,我便自裁谢罪,以谢侍郎知遇之恩。”
    崔日用听罢眉毛一轩,愕然道:“这是我崔家的家事,怎么也牵扯不到王先生头上,你不必如此。如事不利,另寻他路吧。”
    王昌龄笑道:“士为知己者死。”
    崔日用不禁感动,昨日他哪里是为了一副蚊帐?不过是玩笑罢了。王昌龄敢提出这个冒险策略,早就想好了要为之担当责任。崔日用上下打量着这个十几岁的少年郎,他的身材显得有些瘦弱,肩膀更是弱不禁风,却有胆子用它担当责任,怎叫人不肃然起敬?
    崔日用想起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比王昌龄还要大一点,脑子里却像塞了稀泥一般,小小年纪便专好|美|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想罢他不禁叹道:“得子如少伯,夫复何求?”
    就在这时,东天出现了一朵奇异的云彩,太阳将要升起了。一队铁骑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宫门,当头一个盔上插|着白色羽毛的高大军官从战马上潇洒地跳将下来,双手递上一枚鱼符。原本守门的将军也拿出了一枚鱼符,两厢一对,镶嵌得丝毫不差。于是那将军便回头说道:“兄弟们,下值了。”
    城内一个拖着长长尾音的声音高唱道:“鱼符并合,开宫门!”
    隆隆的鼓声随即响彻天地,厚重的宫门缓缓开启,新来的那对铁骑先行踏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