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霸三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馆的王越正在酒楼借酒消愁,就遇到了这档子事儿。
王奇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反正自己也准备拜师学艺,不如干脆招王越为王家的客卿,让他给自己培养一大批剑客,这样自己以后逐鹿三国也有了一层安全保障。遂对王越道:
“奇甚好击剑!请剑师随奇返府,待奇请示请示家父后,拜剑师为师!”
王越初见王奇便又想着要招这个幼小的公子哥儿为徒,此时见王奇这样说,那还不乐得屁颠屁颠的跟王奇走呢。
王奇见王越果然愿意跟自己走,也就干脆不去蔡府了,带上两个人就打道回府了。准备去说服自己的老爹王允招王越为客卿。
*****************************************************************************
第六章 造纸封侯
王奇带着王越和马钧回到了府里,把两人让进客厅,叫下人小心伺候着。自己赶忙一个人跑去找父亲王允了。
王越以前进的那些大家族从来就没让他进过厅堂,一般都只是叫他在门房侯着的,今天头一次进入这样的厅堂,立刻拉着马钧心花怒放的跪坐在一旁。
王奇来到书房拜见了王允;惴惴不安的向王允道明了此事。深怕王允会因为王越的出身而不同意他拜师。果然;王允对收马钧和王越进王家都同意;但对拜师一事却是坚决不允许。王奇无奈;只得根据王允颇为好名这一条尽量劝解道:
“父亲大人!侠者向来以武犯禁。今王越既然好名利愿入我王家为客,父亲许之厚利。则天下所谓侠者闻之,必然欣然而动,追名逐利。如此何愁侠者不平!父亲与社稷功莫大焉!”
王允果然有点心动,最后对王奇说:
“可私下拜师,不行拜师大礼!”
王越对于王家招他做客卿一事欣然应允,对这么一个能真正进入豪门大阀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只是对于不能大张旗鼓的行拜师大礼,让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他王越收了一个豪门子第而略有不快。王奇马上劝慰道:
“若见师傅故交,当行弟子礼!”
王越之所以攀附权贵,就是为了在故交面前显贝。现在听到这个王家的小公子,洛阳的小才子,自称愿意在自己故交面前对自己行弟子礼。当然十分高兴。此后对王奇和王奇交给他的一帮青年子弟自然事倾囊相授。
自此,王奇的生活便很有规律了。早上起来是自己制定的体术训练,也就是跑跑步,做做体操什么的;上午则是随王越修习剑术;到了下午就变成坐马车去蔡府跟蔡邕学习《五经》和古琴。其间王奇还在蔡府认识了袁绍和曹操。小小年纪就和两人兄弟相称。
东汉用的纸叫做“蔡侯纸”。那是因为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为原料,造出了新的纸张献给汉和帝而得到高度赞扬,最后封侯,所以后人称之为“蔡侯纸”。只是这种纸在现代人看来实在是太差了,由于没有漂白,所以纸张都是黄不拉叽的。而且由于工艺的原因,纸张的厚薄也很不均匀。所以一般朝廷的文书诏命什么的都还是采用绢布。而书卷则更多的是采用竹简。
这几天待在蔡府读了不少书,其中竟然有很多都是使用蔡侯纸编写的,让王奇大为惊讶。要知道蔡侯纸虽然质量一般,但它的价格可是非常昂贵的。蔡邕收罗这么多的纸书,难怪日子过得比较清贫了。同时王奇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改进现在的造纸术,最好是造出宣纸,那到时候光是卖纸就可以发大财了。
只是王奇只知道宣纸的主要原料是稻草,至于现代造纸一般都是用竹子或木材,也知道造纸要用石灰漂白。但他不知道造纸的具体过程。于是这天回家后,王奇拉上马钧,偷偷跑到洛阳城郊的造纸作坊去看造纸。那儿的师傅见是两个小孩,也不介意,任他们东跑西看的乱窜。一直看到太阳快落山了,两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作坊,让作坊的师傅看的直笑。
两人回府时,王奇临走前叫下人收罗的竹子、木材、稻草、石灰以及相应的工具都已经到了。在下人们奇怪的目光中,两人闷声不响的开始折腾这些东西。
三个月后
王允书房
王奇跪在王允面前,手捧一叠白纸,口称:
“孩儿新造得一白纸,原献与父亲!”
看着眼前的白纸,王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纸吗?虽然知道王奇这几天一直在他自己住的独院内折腾着什么造纸。可他只当是小孩儿胡闹,没诚想王奇还真的造出了东西。只是纸不应该是黄色的吗?王允上前拿起一张白纸摸了摸,没错!就是那感觉,和蔡侯纸一模一样。只是比蔡候纸更为光滑平整。而且这白纸洁白的跟白绢一样。王允赶忙扶起王奇,道:
“小武快起来!你可真是老天送给我们王家的宝呀!”
心想,这回王家可要大发了!
果然,在王允假借生日宴请官僚同事、亲朋好友前来相聚,而王奇乘机敬献白纸之后。整个洛阳都开始哄传开了,王家的小神童又造了一种白纸,洁白如玉,细腻柔软。王家立刻在城郊建了四座造纸作坊,不停的生产白纸。
而在宴会的第二天早朝时,司徒桥玄将前一晚从王府拿走的白纸献给了汉灵帝。并将王奇所做的两首诗写在上面,称之为前所未有之佳作。又称实在是“天降此佳儿以保我大汉”。前一晚参加过晚宴的群臣都跪下大呼“万岁!”让汉灵帝龙颜大悦,传旨嘉奖王允父子,并给王允加禄一百石。
当圣旨到达王府的时候,王奇却坐不住了。因为他突然想起了汉灵帝的一个大毛病,那就是一般的皇帝都不可能有的“贪财”。
造纸在目前是一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如果在整个大汉境内出售的话,估计每年可盈利五百万钱。只是如果自己在洛阳大肆赚钱,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有些人的眼红,特别是自己的父亲王允一直和宦官们不对头,如果到时这些阉人们在灵帝面前一挑拨,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把自己的造纸作坊给没收了。与其这样,那还不如自己干脆主动把造纸术秘方献出一份交给汉灵帝,那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一点什么特别的好处。
待王允上朝回来,王奇就把事情给王允讲了。王允听了以后觉得有理,反正他也没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他还以为每年最多也就收个几十万钱罢了)。于是就马上代王奇上表给灵帝,称愿意把造纸术无偿献给灵帝。
灵帝接了王允的表以后大乐。原来灵帝当皇帝不行,对经商却颇为在行,退朝以后就想到了造纸这一行业的巨额利润,心里暗暗后悔没找王允要点孝敬。此时见了王允的表以后怎能不大乐呢。
要说灵帝还真是个当商人的料,他见王奇既然将造纸秘方献上,那自己怎么的也得有所表示。遂叫小黄门前去王府传旨,封王奇为关内侯,迁王允为尚书。
听闻王奇小小年纪就得以封侯,曹操袁绍蔡邕杨赐等一帮好友亲朋纷纷上门前来祝贺。杨赐还特地开蔡邕的玩笑说:
“怎么样,伯喈?我这个媒人做得不错吧!小武小小年纪就封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哪!”
蔡邕听了也不介意,反而真的夸王奇道:
“小武造出此白纸,对传播儒术,教化万民,功莫大焉!”
王奇听了却心下不爽,只因为这关内侯是汉朝二十等候爵里,第十九等的爵位,空有爵位而无食邑。本来他以为这五百万钱至少可以买个州刺史当当了,怎么也得封他为列侯吧。没想到只得了个关内侯,汉灵帝果然是一毛不拔呀!
(下一章将是《七星宝刀》)
*****************************************************************************
第七章 七星宝刀
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几天后,连王奇远在颍川三个哥哥也赶来了。一路风尘仆仆,还来不及洗刷,王允就把三人拉进了书房。足足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四人才一起出来。只是几个人看王奇的目光让王奇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就好像是在看鲜美的食物似的。
当晚的家宴结束后,王允把四个儿子都叫进了书房。几人跪坐已定,王允注视着面前的四个儿子:长子王盖,由于还没有出仕,所以穿的还只是一身华丽的布衣,头戴文士巾,面白留须,已经结婚了,今年刚给自己添了一个孙子;次子王景、三子王定都是和他们大哥一样的装扮,只是两人刚行冠礼,还没开始留须;坐在最下首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年纪最小,却成就最大,是在座的人中唯一一个紫袍加身的人。想想不由老怀大慰,说道:“好!好!”
径直转身,取下放在书柜上的一个有一米长的黑色木匣,放在自己面前。沉声对王奇说道:
“王奇!你上前来!”
那威严的声音,头一次让王奇感觉到了这个炎汉重臣的威严。赶忙上前一步在王允身前跪下。心想,你该不会是有什么宝物要传给我吧,只是就算要给我东西也不用这么庄严吗,把我吓了一跳。
王允此时显然是被面前的木匣所吸引了,没注意到王奇的不快,只顾深情的抚摸着那个黑色木匣也不管王奇还跪在面前。过了好一会,才看了王奇一眼,缓缓的打开了木匣。
木匣刚一打开,王奇就发现有一丝微光从匣子里传出来,心中不禁一动。待木匣完全打开,看着躺在匣子里的那把古朴美观的宝刀,王奇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了,这就是那把三国第一神兵七星宝刀。只是跟想象当中的样子有点不一样,本来以为七星宝刀怎么也应该是宝石从头镶到尾吗,可眼前的宝刀固然在露出的刀柄上镶了几颗小小的宝石,还在油灯下微微发光,可那刀鞘却是黑乎乎的一片,连点花纹都没有。王奇还在怀疑,王允已经开始说话了:
“王奇!我谨以王家第十三代家主的身份将传家之宝七星宝刀传于你,望你今后能带领王家精忠报国,保我大汉。同时也能光宗耀祖,荣我门楣。”
“啊!”王奇愣住了。听这意思似乎是准备把家主这一个位子传给自己。王允虽然对家主这个位子很在意,只是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如果自己接了这个位子,他们会不会怀恨在心能。要是到时候他们故意作弄自己,以自己现在的情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吗!刚准备推辞,王允已经催道:
“还不快接着!”
看看眼前的宝刀,想想还实在是无法抗拒它的吸引。王奇最终还是接过了宝刀,只是嘴上还推辞道:
“父亲为何不把七星宝刀传给哥哥们呢?”
“你能面对这样的宝物还能想到你的哥哥们,为父甚是欣慰哪!放心好了!我们王家历来没有传长传嫡的规矩。呵呵!当年为父也不是长子。”看来王允也为自己能传到七星宝刀而自豪。
旁别的大哥已经开始替王允解释了:
“今天下午,父亲已经找我们谈过了。我们都认为你的才华远胜我们,愿意支持你当下一任家主。”
一边的二哥三哥也笑道:
“你就接着吧!我们会支持你的!”
王奇听他们这样说,知道他们是真的支持自己的。遂捧着沉掂掂的七星宝刀在王允面前磕了一个头。
王允见王奇正式接了宝刀,就有把宝刀拿了过来。对王奇四人道:
“你们可知道七星宝刀为何会成为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说着“噌”的一声拔除了宝刀。只见一把银灰色的宝刀出现在众人面前。光滑的刀背上除了七个略微显现的凹陷外,别无他物。
“咦!七颗宝石呢?”让等待看七星宝刀上七颗宝石的王奇大为惊讶。
“七颗宝石?”王允奇道,随即释然道:
“七星宝刀本来是准备在刀背上镶七颗宝石的,只是到锻好以后,刀身太硬,只弄出了这么七个印痕,宝石根本镶嵌不上去。”说这把七个凹痕向四人一展示。
然后又略微羞涩的说:
“最后只好把七颗宝石镶在了刀柄上!”又把刀柄上的七颗宝石展示给四人看。
果然,刚才王奇没仔细看,现在一数,刀柄尾部的位子,不多不少,刚好镶着七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王允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从王奇头上拔了一根头发,对这宝刀的刃口轻轻一吹,“噗”,结果一根头发竟然分成两截掉在地上。把正捂着头心里暗叫王允报复的王奇吓得目瞪口呆。这就是传说中的吹毛断发。
又取了案几上的十个铜钱放在地上,轻轻挥动宝刀劈在上面。“哗”的一下,十个铜板分成二十片飞溅开来。其中一片还溅到了还在发愣的王奇身上,把王奇吓得跳了起来,口中还叫道:
“好刀!”
王允见终于把这个一直是一副小大人模样的小儿子吓的大失常态。不禁“呵呵”的笑了起来,道:
“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乃当世第一神兵。这就是七星宝刀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的原因!”
王奇再次从王允手中接过了对他来说略显沉重的宝刀。轻轻抚摸着宝刀,不由说道:
“如此宝刀,父亲大人怎么不给它配一个漂亮点的刀鞘呢?”
“呵呵!如此宝刀,一般的刀鞘怎么配得上它呢!你别看现在的刀鞘不起眼,它可是用海外的黑犀牛皮所制,刀剑难伤。也是一个宝物呢!”
王奇想不到连这个不起眼的刀鞘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物,当下大喜。再次向王允下跪保证道:
“孩儿定然不会使此宝刀蒙尘,也定然不会辜负父亲大人的期望!一定竭尽全力光大我们王家!”
(下一章《三戏周瑜》)
*****************************************************************************
第八章 三戏周瑜
自从王奇造纸封候以后,洛阳的好事者就又在原来的京城四大公子之下评了一个京城四小才子。
要说着京城四大公子,那还是有点水份的,他们是太尉袁隗之侄袁绍袁本初和袁术袁公路;故中常侍曹腾之孙曹操曹孟德;大将军何进之弟何苗。袁绍袁术姑且不论,但是这个何苗,完全是靠着姐姐爬上了汉灵帝的龙床才得以显贵的,自己根本就没什么才能,竟然也入了京城四大公子,甚是让人觉得不公。
到是这京城四小才子,颇为有趣,他们是尚书王允之子王奇;洛阳令周邑之子周瑜;京师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朗,这个司马朗也就是后来的司马懿的哥哥;最后一个却最是有趣,竟然是前议郎蔡邕的女公子蔡琰,而其中王奇更是被评为四小才子之首。而那周瑜却因为年龄比其他几人略小,被排在了最后,这让他颇为不忿。
王奇自从封候以后,就把造作坊交给了管家经营。而自己则又回到了原来很有规律的生活,每天在蔡王两府之间两点一线的跑。
这一天,王奇正在与蔡邕一起读书。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年龄和王奇差不多大的粉妆玉琢的小女孩走了进来。款款向蔡邕行了一礼,道:
“父亲!女儿想找小武哥哥一起出去玩!”
说着还偷偷的向王奇眨了眨眼。王奇一阵头痛,这小丫头每次借口出去玩,就把自己拉到无人的地方问自己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看自己回答不上来的窘样就哈哈大笑。看来今天又要丢脸了。幸好蔡邕说了一句话让他没了这种担忧。
“好吧!小武也该出去走走,别整天闷在屋里!我叫管家驾车送你们去朱雀大街玩。”
两人告辞出来,一起坐车去朱雀大街。一路上,蔡琰紧紧的依偎在王奇身旁,低声的和王奇一起议论车窗外的景观,一副夫唱妇随的样子,让管家蔡福看了暗暗点头。王奇却心下暗暗叫苦,在外人面前对自己越好,待会私底下就对自己越凶。
本来王奇是准备和蔡琰多接触接触,希望把她培养成自己期望中的好老婆,所以在蔡琰面前不断的卖弄自己的学识,刚开始效果挺好的,弄得蔡琰不停的跟在自己后面叫小武哥哥,只是没几天,就在天才少女的诸如“天上的星星有几颗?”“大海到底有多大?”之类的问题前投降了。本来还想用点暴力手段的,最后还是没忍心下得了手,让王奇感叹,美女的杀伤力果然是不分年龄大小的。
马车路过一家酒楼,王奇突然“咦”了一声。
叫蔡福停下马车,对蔡琰说:
“琰妹妹!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好呀!”蔡琰非常顺从的回答。
原来王奇刚刚看到酒楼里坐着一个年龄略小但相貌俊美的小男孩,见他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看,便有心前去结交。而那个小男孩不是别人,正是洛阳令周邑的儿子周瑜。平时周瑜对王奇能排在四小才子之首就颇为不服,远远的看到王奇一身候服,便已经猜到他是谁了。遂有心戏弄他一番,好叫他见识自己的才能。
王奇拉着蔡琰进了酒楼。周瑜刚好看到王奇身后有一个耍猴的带着一只小猴儿也要进酒楼,就站起来道:
“呔!小候也敢进酒楼!”
把已经从蔡琰嘴里知道那是周瑜的王奇听得一愣,心道,这周瑜果然小气。刚好酒楼的店小二问他要什么菜,就指着鱼池里的一条鱼道:
“取此小瑜与我杀之!”
气的周瑜大翻白眼。旁边蔡琰见两人在那闹气,有心让两人结交;遂给两人介绍道:
“这是周瑜,洛阳令周大人的公子!”
“这是王奇,尚书王大人的小公子!”
两人也不是真的斗气,都对对方的才华是很欣赏的。也就互相作了一揖,一起跪坐在同一桌。周瑜表面上恭顺,内心还是有点不服气的。刚好王奇要得那份鱼上来了,就夹起鱼的一颗眼珠道:
“有珠一枚,献于王兄!”
王奇见了大怒,心道你可还真来鱼目混珠呀,就夹起一根鱼刺,对周瑜道:
“有海鲜鱼翅,请周兄品尝!”
周瑜见了大窘,这回是真的服了。
王奇却是很不舒服,无缘无故的两次找他麻烦,虽然最后反而被自己耍了,但自己一个成年人怎么能跟着这么个小毛孩耍呢,也就有心戏弄周瑜一番。道:
“我讲一个笑话:猪、猴、羊一起坐船过河,船行一半,太重要沉了,于是相约讲笑话。谁讲的笑话另外两个不笑,就自己跳下船去。结果羊先讲,讲完以后猴子和羊都哈哈大笑,只有猪不笑。于是羊就跳了下去船还是太重。就接着讲,猴子刚张嘴,猪就开始哈哈大笑,接着就自己跳进了河里……”
因为这个笑话已经给蔡琰讲过了,所以还没讲完,蔡琰就“咯咯”的笑开了,王奇自己也哈哈大笑。笑的周瑜摸不着头脑,问道:
“这是为什么?”
“因为猪的反映太慢了,羊的笑话现在才反应过来。”
“哈哈!”
几人不禁一起大笑。
随即周瑜就反应过来,这是在笑自己呢。只是周瑜现在已经对王奇心悦诚服,也不介意。反而对王奇说:
“我和王兄一见如故,我们何不一块结拜!”
王奇虽然觉得周瑜有点小心眼,但知道他确实才能非凡,而且对自己人那是没话说的。于是欣然应允。
当下两人叫酒店老板准备相关物品,两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
“念王奇、周瑜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王奇为兄,周瑜为弟。
(下一章《蔡邕去吴》)
*****************************************************************************
第九章 蔡邕去吴
和周瑜的结拜让王奇和蔡琰都很高兴,与周瑜相约再会,两人就告辞回蔡府了。
刚到蔡府,两人就发现下人忙忙碌碌的在往停在大门外的马车搬东西,神色非常匆忙。一个下人看到蔡琰和王奇,忙道:
“小姐!姑爷!你们可回来了!老爷正找你们呢!”
两人一听,也来不及搭理,忙朝屋里走去。
在里屋大厅,蔡邕正和两人一起跪坐。上首客座之人白发白须,还身着朝服,正是司徒桥玄;下首的是一个额冠博带的青年仕子,正是在京师游学的广陵学子张纮张子纲。蔡邕见蔡琰和王奇一块儿进来,忙对蔡琰说:
“琰儿!我们要去吴郡躲难,你快去收拾一下!”
说着也不管还在问“为什么”的蔡琰,径直叫了下人带她去后堂。
王奇已经挨着桥玄跪坐了下来,见状忙问:
“岳父大人!到底发生了何事?竟然要去吴郡避难 。”
“唉!一言难尽呀!”
旁边的桥玄连忙把事情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原来蔡邕被罢官后,难免有所怨言,言语中攻击了“十常侍”。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十常侍”的耳朵里,竟然在灵帝面前说蔡邕因罢官心怀不满,暗中诽谤朝廷。
灵帝已经下令让“十常侍”之一的王甫彻查此事。以“十常侍”的性格到时必然趁机构陷蔡邕。听到这个消息的桥玄在散朝后直接到蔡府告知这一消息。
两认正一筹莫展,刚好有准备回乡的广陵学子张纮张子纲来拜访,见状忙提议道:
“此事简单!蔡公可择一偏远之地避之,‘十常侍’索之不得,经年之后,此事也就罢了!”
又道:
“我有一友名顾雍,乃吴郡人氏,久欲拜在蔡公门下,蔡公何不去吴郡避祸。我愿一路护送蔡公!”
蔡邕无奈,又得知顾家是当地豪门望族,也就答应了。
听到这里,王奇不由得有点愤愤不平,这“十常侍”弄权误国,真是害人不浅,今天竟然惹到老子岳父头上来了。可惜我现在人小位低,还保护不了身边的人,等老子有了自己的势力,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心里想着,脸上不禁就露出忿忿的神色。蔡邕见了,知道他是为自己的事情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