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刘后滨;赵璐璐;程锦


序言及目录

前言(1)

贞观,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称羡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几乎成为唐宋以后治国实践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贞观之治的历史魅力到底是什么?其中一定有唐太宗的英明神武,有文武群臣的贤良忠直,有历史赋予那个时代特有的英雄气度,有让人有所感悟却又难以说透的历史智慧。
本书描写的就是唐初君臣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影视史学丛书”推出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与即将播映的三部以唐代“贞观之治”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相呼应。全书以作为中国历史上“圣君”典范的唐太宗的成长和贞观君臣的治国实践为主线,以隋唐之际英雄群体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如何汇聚到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洪流为基本内容。本书定位为大众历史读物,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场景,细腻的对话,相得益彰的插图,采取历史纪实文学的写法,力图把深厚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
有关贞观之治的这段历史,在中国人的历史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传统的演义小说如《隋唐演义》、《说唐》等长期在民间的流传为基础,随着即将开始的相关电视连续剧的热播,这一时期的历史将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只有回到历史环境中去探询。当我们仔细研读史料,回望一千多年前的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能够感受到那种特殊的历史魅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经战乱的百姓对新王朝充满信心。尽管唐太宗即位之初“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灾荒的严重程度到了一匹绢才得一斗米,但是“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等到贞观三年(629)年成稍有好转,流亡他乡的百姓都纷纷回到家乡,竟无一人逃散。其根本原因是百姓对政府有信心,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到贞观四年打突厥,那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战争,唐朝的取胜,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百姓对新王朝的一种期望,一种信心。是老百姓的高昂斗志赢得了这场战争。
二是贞观初年政治上的得民心。也就是说,实行教化、轻徭薄赋的政策,是天下大乱之后的正确选择。全国上下都有着为国家着想的积极意识,皇帝为民担忧,励精图治,崇尚节俭;老百姓也替皇帝着想,理解政府的难处,即使四处逃荒逐食,也安分守己,不把怨愤发泄到政府和皇帝的身上。这样,即使经济上还有严重的困难,社会秩序也不会乱。只要经济形势一旦好转,很快就能够恢复社会的安定。
三是唐太宗在政治上有全局观念,常常因为某一件具体事情,而想着把一类事情办好。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能够严格约束各级官吏和王公贵族,严惩贪官污吏。他有着大政治家的风度,所谓“得帝王之体”,在夺取了政权之后,没有将原先反对自己的力量完全排斥,而是对他们大胆任用,把优秀的人才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正是由于唐太宗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这些做法,才使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
四是所谓“贞观之治”,不仅应包括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还应当包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说明,在新王朝建立之初,只要路线方针正确,政策得民心,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需要时间,经过大动荡大破坏之后,需要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才能恢复元气。贞观三四年间局部地区的丰收,并没有完全扭转生产凋敝的局面。是经过“频致丰稔”,也就是连续多年的丰收之后,才出现了米价下跌、粮食充裕的大好形势。
贞观并不是唐朝开国的年号,唐太宗也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似乎是由李世民开创的呢?
唐代建国的背景,是隋末大动荡之后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经济生产的凋敝。建立唐朝的君臣都是推翻隋朝的亲历者,他们亲眼看到一个强大的隋帝国崩溃于农民起义的战火硝烟中。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死后庙号为高祖)。大业十三年(617)春夏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经过迅猛发展,已分别占领了河北、中原和江淮广大地区,隋的残余势力被包围在长安、洛阳、太原、幽州、扬州等几个孤立的据点。正当隋王朝接近土崩瓦解的时候,在太原镇压山西农民起义军并防御突厥的唐国公李渊,于当年七月十五日起兵反隋,并迅速向长安进发。十一月九日,攻占了长安城。李渊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皇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而政权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他手中。义宁二年(618)五月,李渊正式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关于唐朝的开国,旧史所记李渊被迫接受坐享其成,都是史臣为了辩护太宗取得皇位的合法性而虚构出来的。李渊是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他早有叛隋之心,太原起兵的前后过程都是在他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而李世民尽管见事敏速、行动大胆,在太原起兵过程中参与谋划,但也是在李渊的授意下,在组织起兵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不过,唐朝的开国与汉代、明代都有所不同,主要的开国功臣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幕僚,李世民也确实具有某种开国皇帝的身份特征。

前言(3)

似乎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澄清,我们没有回避,但也不可能一一作出令自己满意的回答。我们力图还原历史真相,这应是历史学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学的永恒魅力所在。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尽量全面地吸收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重新进行研究。反映到文字上,是在研究心得基础上重新构思故事和情节,而没有采取常见的叙述体。所以,本书既不同于史学研究的论著,也不同于根据传世文献用现代汉语改编的普及读物,当然更不同于纯粹的历史小说或戏说类影视作品。这种写法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如何掌握和考辨史料以及在吸收研究成果、构思故事情节和文字表达上,都是一个艰难的考验和挑战。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刘后滨2005年12月

作者简介

刘后滨,男,1966年出生,江西叶水人。北京大学博士。曾访学于哈佛大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长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唐诗与唐史等课程。学习研究隋唐史近二十年,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唐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等多部专著。尤对贞观时期的历史情有独钟,《贞观政要》是其研读和讲授最勤之书。

附录(1)

隋末唐初大事编年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大业十二年(616),李密投奔瓦岗军。分散的各路起义军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李密为首的瓦岗军、窦建德为首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为首的江淮起义军三个强大的起义军集团。
大业十二年(616),以李渊为太原留守。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向关中进发。
大业十三年(617),九月,魏徵归李密。
大业十三年(617),房玄龄渭北谒见李世民。
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李渊所部占领长安。
大业十三年(617),李靖归唐。
大业十三年(617),李密杀翟让。
武德元年(618),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隋炀帝。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
武德元年(618),九月,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十月,归唐。十二月,李密叛唐,被杀。
武德元年(618),十一月,窦建德定都乐寿,国号夏。
武德元年(618),李世民消灭割据陇右的薛举之子薛仁果。
武德二年(619),四月,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国号郑。
武德二年(619),李轨被执送长安,河西归入唐朝统治。
武德二年(619),九月,杜伏威降唐。
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宋金刚与突厥之联军,占领山西全境。
武德四年(621),李世民攻打洛阳。窦建德应王世充之请来援。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河南、河北全部成为唐的统治区。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
武德四年(621),李靖包围江陵,萧铣开城出降。
武德四年(621),七月,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再叛。
武德五年(622),三月,李世民败刘黑闼。六月,复起。
武德六年(623),正月,李建成执杀刘黑闼,叛乱终平。
武德六年(623),八月,杜伏威余部辅公起兵反。
武德七年(624),三月,平定辅公,全国基本统一。
武德七年(624),三月,颁行《武德律》。
武德七年(624),八月,突厥举国入寇,李世民退之。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李建成、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六月七日,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武德九年(626),八月,李渊传位于李世民。太宗于东宫显德殿即位,大赦天下。
武德九年(626),八月,立妃长孙氏为皇后。
武德九年(626),八月,突厥深入,进逼长安,李世民亲临渭水,与颉利可汗结便桥之盟,突厥退兵。
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立李承乾为皇太子。
武德九年(626),唐废诸道行台。
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
贞观元年(627),太宗命房玄龄并省官员,留文武六百四十三员。
贞观二年(628),诏各地置义仓。
贞观二年(628),平梁都师,得夏州,全国统一。
贞观二年(628),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真珠毗伽可汗,建汉庭于漠北。
贞观三年(629),太上皇李渊徙居弘义宫,更名大安宫。
贞观三年(629),松赞干布即吐蕃赞普位。
贞观三年(629),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徵守秘书监,参预朝政。
贞观四年(630),李靖俘颉利可汗,东突厥亡。西北各族君长请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四年(630),杜如晦去世。
贞观四年(630),日本遣唐使首抵唐。
贞观五年(631),唐太宗定死刑五覆奏之制。
贞观六年(632),十一月,铁勒契部帅契何力帅众附唐,授为左领军将军。

附录(3)

贞观二十三年(649),四月,李靖去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六月,李治即位。八月,葬李世民于昭陵,庙号太宗。


壹 起义兵秦王破阵

混血世家济世才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胡汉混血的贵胄世家。其父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在自己的世系上做了手脚。李唐皇室很可能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而李初古拔应该是北方少数民族,其后代跟汉族通婚,到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李虎是李渊的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初追封唐国公。李渊在其父李死后袭封唐国公,其母独孤氏与北周明帝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均为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李渊妻窦氏。独孤氏和窦氏(即纥豆陵氏),是胡族血统。所以出于这样的胡汉混血家族的李世民,有着明显的胡族的体貌特征:浓眉,眼睛较深,胡须微卷,脸部线条硬朗,身形矫健,英俊而不失勇武。
窦氏共生四子,长子建成,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李世民乃是次子,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别馆。史书称,该子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前后三日才离去。及生后四年,有一书生,自称善于察人面相,见到李渊,惊道:“公是贵人啊,且有贵子。”随后见到李渊四岁小儿,更道:“此小儿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貌,只须年近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这一句话非同小可,惊到了一向持重的李渊。书生许是料想李渊会起杀念,言罢便及时神秘消失。而李渊竟采“济世安民”之意,以“世民”名之。
这李世民却也不负其名,自幼便显聪睿之资,思虑深远,遇事常能果断处之,平日里则不拘小节,而言行举止之间,有种不似常人的气度。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被突厥围困。天子被围,事非小可,帝国各路军马自然急去援救。当时屯卫将军云定兴营内,站出一后生,虽是无名小将,却也是少年英姿。该后生从容对云定兴道:“如今前去救援,必得大张旗鼓才行。”
“嗯?此话怎讲?”
“且说啊,始毕可汗举全国之师,竟敢围困我们天子,必是仗着仓促之间,我们无从救援。现在我们若大张军容,数十里之间幡旗相续,夜间则钲鼓相应,则必出乎突厥意料之外。突厥定会以为我们四方救兵已云集而至,惊惧之间,必然撤围而去。不然的话,敌众我寡,拼尽力气去打硬仗,恐怕我们终会力单不支啊。”
云定兴并非刚愎自用之辈,稍加思索,利害立见。
果然,帝国救兵大张旗鼓,军队进至崞县(今山西代县西南),突厥军队的侦察人员得知,惊而飞告始毕可汗说:“隋朝大军来了!”突厥即时心虚,慌忙撤围而去。
且说这个向云定兴建言的英姿少年,正是十八岁的李世民。少年李世民首次崭露头角,便显示了他不凡的军事眼光和英雄胆识。

李世民:主角还是配角(1)

隋朝炀帝大业末年,外与高丽的战争欲罢不能,内则民众困乏,已是水深火热。当此之时,国内危机四伏,群贼蜂起,帝国形势一泻千里。风云骤变间,太原留守李渊亦被推到了举旗起兵的反路上。
正史载,在隋炀帝南巡江淮、李密威逼东都的情势下,李世民与刘文静首谋起兵,以告李渊,李渊闻之大惊,只是迫于形势,亦不得不勉强从之。
实际上,这一记载并不完全可信。这是一个历史谜团。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而得位不很光明正大,所以人们便怀疑他在开国的历史纪录中做了手脚,有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建立开国伟业之君的形象。事实到底如何?后来他自称年十八举义兵,是否也是一种有意的时间误导?
大约在大业十一年(615)底,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至十三年(617)建大将军府,引温大雅到其大将军府为记室参军,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乃李渊太原起兵的最原始记载。据其书所载,早在大业九年(613),李渊与宇文士及在涿郡(今北京)“密论时事”,是其心生反隋之念的最早迹象。不久隋炀帝的大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反隋,时李渊为弘化郡(郡治在今甘肃庆阳)留守,握有关右十三郡兵,其妻兄窦抗劝他起兵,李渊以时机尚不成熟而未从。
杨玄感起兵被平息后,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由地方性的叛乱而迅速扩展到全国。大业九年(613)鱼俱罗处斩,大业十年(614)董纯处斩,二人皆隋炀帝宿将。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以李浑门族强盛,又因一句“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杀李浑及其宗族32人。李渊处于和李浑等人相似的处境,夏侯端又劝他起兵,李渊深然其言。至此其反隋之心已公开表露。他在等待时机。
大业十二年(616)底,突厥乘李渊南下镇压起义军之机,攻取太原留守管辖下的马邑(今山西朔县)。隋炀帝派人囚捕李渊,李渊对李世民道:“隋朝气数将尽,我李家奉承天命,本该现在起兵,只是你们三兄弟尚未聚集。”当时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尚在河东,力量分散,不是起兵的绝佳时机。也许是天助李渊,或许是考虑到东都形势的紧张,隋炀帝既而下令赦免李渊。
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不过,事已至此,李渊也别无选择。于是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李世民于晋阳密招豪友,二兄弟皆卑身下士,招揽人才。紧接着建成、元吉和李渊之婿柴绍陆续到达太原。
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让晋阳县令刘文静诈为隋炀帝敕书,于太原、雁门、马邑诸郡征兵。二月,趁叛隋而起的刘武周南下进据汾阳宫(今山西宁武南)之机,李渊以防备刘武周为名,下令募兵。
问题是两个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这二人实际上是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角色,自然成为李渊起兵的障碍。这年夏天,李渊借口此二人勾结突厥,杀之。
突厥,是当时称雄漠北的马背上帝国。隋末的许多起事者,都曾向突厥称臣,如刘武周、窦建德、梁师都、高开道等。一方面,不使突厥成为捣乱的敌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突厥壮大自己的声势。李渊也选择了对突厥的拉拢政策,他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取得了突厥的支持,亦解除了受突厥攻击的后顾之忧。李渊所用的联络人是晋阳令刘文静。
李渊起兵,势不可挡。而不识时务者如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县)丞高德儒坚决反对。六月甲申,李渊命建成、世民两兄弟攻打西河,又命太史令温大有同行。临行,李渊对温大有说:“我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兴兵大业的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言语之间,对两个年少儿子并未完全放心,却也满怀期望。一句“当以此行卜之”,可见李渊对这一行动的重视。
李建成、李世民所带兵士,多是新近所募集,尚未得到训练。这样的军队,显然难称精锐。其可用者,必得高昂的士气和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才行。建成、世民无愧于将门之后。两兄弟与众人同甘共苦,遇敌则身先士卒,甚能激励将士。又同时严肃军纪,可谓既赢得军心又赢得民心。

李世民:主角还是配角(2)

西河城下,高德儒固守。进攻,激烈交战。己丑日,西河城破,执高德儒,带至军门,斩之。杀一人已足够。当时正急需用人之际,既胜,能安抚则安抚之。于是令其余不杀一人,又严格管束军士,入城秋毫无犯。慰抚民众,使复旧业。号令所及,兵民闻之大悦。
事定,返还晋阳。自发兵至返回,前后九日而已。李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像这样用兵,足可横行天下!”
按虚岁算,此时建成二十九岁,世民二十岁,皆是活力四射、矫健勇武。李渊看着两个年轻的儿子,心底漾起一股骄傲和自信。在父亲肯定和赞许的目光中,建成和世民会意,心中充溢着满足和自信!
时机成熟。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负责太原的一切事宜。李元吉年方十五。李渊亲领三万人,誓师动兵,改易旗帜,杂用绛白(因称臣于突厥,故旗帜上杂用突厥之白色),开向关中。同时发布檄文,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西突厥阿史那部首领阿史那大奈率众配合李渊南下。
李家旗帜,响铮铮竖了起来。
真可谓数年经营,一朝举旗。用王夫之《读通鉴论》的话说,“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而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镇静之也。”是天下乱势之中,李渊沉稳持重、深谋远虑,是太原起兵的主持者,是主角。而一直以来“阴结豪杰”、勇而有为的李世民,是得力的助手,是积极的配角,当无疑问。
至于正史记载之背离事实,是李世民有意为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由次子而入继大统,这种行动不合乎法统和伦理,不足以垂范后世。因此,李世民称帝后便试图篡改史实。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大事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建成的成绩,贬低高祖的作用。又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李世民便是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他的,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李世民改写历史的努力结果,是五代修《旧唐书》,北宋修《新唐书》,皆为其误导,而《资治通鉴》亦巧妙地延续了两书的主要结论。
所幸《大唐创业起居注》得以保存下来了,使我们今日可找回历史之部分真相。

军帐夜哭(2)

然而在李渊的脑子里,何尝不存在着裴寂那样的担忧。最后,他不无沉重地摆摆手:“罢了,传令下去,班师回家!大家不要再说了。”
“父王,万万不可!一旦……”任李世民急急阻拦,李渊只是留下一个沉重的背影。
夜幕降临,月暗星乱,四野寂静,却隐隐不安。
命令传到军中,左军已经动身撤营。
贾胡堡的军帐中,李渊已就寝。要安然入眠,又谈何容易?
将睡未睡之间,隐隐约约听到号哭的声音。李渊翻一个身,却觉得军帐外的哭声越加清晰,烦心!李渊皱眉,欲不加理会,却难耐烦躁!
“谁人在外号哭?”李渊走到军帐门口,厉声责问。声音中难掩心中的烦躁。
卫兵支吾。
“带进来!”
却是李世民!
李渊很恼火。可是在内心里他也不无犹豫。他不确定,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此时,他需要安静。又害怕安静?
他看着李世民,他的爱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