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阻击元朝的征缅归师,下诏计伐金齿诸国。后因出征八百媳妇国‘之元军损失惨重,成宗才决心不再对西南用兵。也就在这时,成宗达成了与笃哇、察八儿等西北诸王的和解,延续几十年的西北战乱得以平息。
大德九年(1305年)六月,成宗立子德寿为皇太子。十月,成宗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伯要真氏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答孙。十二月,皇太子病逝。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成宗去世(莫久愚、赵英主编《中国通史图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针对铁穆耳之位,史书惯称成宗守成。其实,成宗并非只是守成者,推陈出新者居上,且政绩与功德卓然。虽因成宗与其独子相继病逝,未及安排皇位承继事宜,引起元朝政局的动荡。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元武宗
元武宗(1308年…1311年),孛儿只斤氏,名海山(1280年…1311年),第三位统治中国的元朝皇帝,乃元世祖之曾孙,元成宗侄。
1307年的一场宫廷斗争中,中华文明面对一场大危险。忽必烈的孙子阿难答(ananda)倾向於伊斯兰教。他能熟悉《古兰经》,并擅长於阿拉伯文,是宁夏的长官(达鲁花赤),在其势力范围内的伊斯兰教热情宣传者。他的父亲元成宗为了使他转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过他。元成宗死时,阿难答企图夺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儿海山获得了帝位,并处死他。中华文明避免了一场将会是很彻底的改变的危机。
元武宗虽然在位只得四年,但元朝内部的矛盾得到舒缓,元朝统治稳定而顺利,全国歌舞升平,国力强大,是元朝的一位明主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元仁宗
中文名称:爱育黎拔力八达
又名:元仁宗普颜笃皇帝
xing别:男
所属年代:元代
民族:蒙古族
生卒年:1285—1320
相关事件:延佑经理
相关人物:元武宗
生平简介
元仁宗钦明广孝皇帝(1311…1320),名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元武宗弟,元朝第四代皇帝,蒙古语称普颜笃皇帝。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延元年(1314年),开科举取士。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经理。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后毁约将武宗子和世徙居云南,立己子硕德八剌(元英宗)为皇太子。在位十年,庙号仁宗。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元英宗
元英宗(1303~1323)
中国元代皇帝。元仁宗长子,名硕德八剌。
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汉族封建文化。延佑三年(1316)立为皇太子,七年即帝位。时仁宗母答己太后任过去被仁宗罢黜的权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相互勾结,排除异己,权倾朝野。元英宗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功臣木华黎后裔拜住为左丞相,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的势力。至治二年(1322)八、九月,铁木迭儿、答己相继去世。十月,立拜住为右丞相,表示要励jing求治、一新机务。此后数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xing的措施:广泛起用汉族地主官员和儒士,如张珪、吴元珪、王约、吴澄等;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jing简机构,节制财用,行助役法并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推行汉法;清除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他们的贪赃枉法事件。这些措施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贵族反对。三年八月初,尚存的铁木迭儿余党、御史大夫铁失yin谋发动政变,密遣心腹去漠北,当月五ri,元英宗、拜住由上都启程返京,途中宿营于上都西南20里南坡店,被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也孙铁木儿闻讯后称帝,是为泰定帝。
第一百九十五章 泰定帝
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泰定皇帝也孙铁木耳收到陕西中部县(今黄陵)住持道人状子一案。状告本县保生宫着火,轩辕黄帝庙殿宇被歹人破坏。。。。。。泰定皇帝看罢状子,大怒,立即召集宫内文武大臣上殿,并发告曰:黄帝轩辕氏,乃我中华民族元祖。不论汉、满、蒙、回、藏、,还是苗、瑶、彝、黎、藩,都要敬护我始祖陵寝。今有歹人敢放火烧宫,损坏陵庙,实属不赦。泰定帝说完,由他亲自口授,命身边文官用汉字写了一份蒙语圣旨,立即指派飞骑ri夜兼程,送往陕西中部县。
泰定帝用汉字写的这道蒙语圣旨,在今天看来,实际上是一道森严的保护黄帝庙的法令。现将这份汉字蒙语令主要段落摘抄如下:‘。。。。。。轩辕黄帝庙宇一处,桥陵一所,迁今异代,每年chun秋官降钱数口口口等。。。。。。。不畏公法之人,执把弹弓,吹筒辄入本宫,采打飞禽,掏取雀鸟,将飞檐走兽损坏,又有愚徒之辈,泼皮歹人,赍夯斧具,将桥陵内所长柏树林木斫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捡会到钦奉。咱每明降下圣旨无德推称着诸sè投下气力呵休与者别了的人每不怕那什么钦差除钦遵外据见告省会给榜文常川张挂禁约无得似前搔扰如有违犯之人许诸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施行须议出给者右榜省谕各令通知榜示泰定二年六月八ri
这篇碑文距今已有六百六十二年,现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这是中华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颁发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法令。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顺帝
元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元朝第10位皇帝,元泰定帝之子。1328年,元朝泰定皇帝去世後,元朝重臣枢密院使燕帖木儿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赶到上都,在大都(今běi jing)拥立元武宗之子图睦帖木儿即位,是为元文宗。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闻变,立刻将刚满9岁的阿速吉八拥立为皇帝,改元天顺。8月,文宗派燕帖木儿进攻上都天顺朝廷,倒剌沙战败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终。阿速吉八只做了1个月的霉皇上。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尊号(汗号)为阿里加巴。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裕陵(今běi jing市十三陵)。
明英宗天顺帝朱祁镇,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sè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幅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错误。
这样一个宫女的孩子,在七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正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朱祁镇继位初期,由三杨及张辅等人辅政,国家比较安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他年幼贪玩,宠信太监王振,随着皇太后和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后宫宦官势力急剧上升,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大臣下狱者不绝,正统朝的政治ri趋**,土地兼并ri益严重,激起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
而当时的元朝余部(即北元)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时期,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sāo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名对明朝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架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于是极力撺掇英宗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大军,在英宗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进,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那里听的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这时,王振又心血来cháo,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于是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锱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如果这时英宗能够进怀来城驻守,那么历史将被改写,不过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20里处),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也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xing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这样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皇帝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这样,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jing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奔běi jing,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备,běi jing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给也先军以沉重的打击,也先率队败回蒙古。
与明朝的战争不仅使也先损兵折将,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赏赐以及与明朝交易的机会,当时的瓦剌是一个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众的生活将是非常艰苦的,běi jing大败之后,也先开始着手与明朝讲和并宣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可是当时景泰帝已经座稳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听情报,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杨善,他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běi jing。
英宗回到běi jing,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景泰帝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景泰帝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公元1457年(即景泰8年)正月,景泰帝得了重病,但是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原来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sāo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并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守门的军卒本想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众人兵不血刃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这时已是天sè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献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景泰帝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
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景泰帝在一个月后病死,以亲王礼葬在了běi jing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冤杀了běi jing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这是英宗即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儿子),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使得明朝帝王以活人殉葬的残酷习俗得以结束。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公元1464年(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病逝于文华殿,享年38岁。朱祁镇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běi jing昌平裕
第一百九十六章 元文宗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中国元代第十二代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4年。
武宗海山次子。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子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八月,梁王王禅、丞相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于上都,发兵攻大都。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武宗旧部的支持下,击败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天历二年(1329),武宗长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当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北)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伺机毒死明宗。于是图帖睦尔复于八月即位于上都。次年,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当时sè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故吏治继续败坏,财政愈趋竭蹶,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
元文宗死于1332年9月,终年29岁,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元明宗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1300年—1329年),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天历二年,和世瓎在和林北部即位,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元文宗逊位,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死,复即帝位。谥号为翼献景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和西拉古图土。
第一百九十八章 元宁宗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1332年),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当初,前任皇帝元文宗临终前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诏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1332年10月,懿璘质班即位,年号“至顺”,是为元宁宗。宁宗在位1个月即死去,享年7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宜林奇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元顺帝
元顺帝(1320~1370)
中国元代末代皇帝。元明宗和世瓎长子,名妥欢贴睦尔。至顺四年(1333)六月,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任命有拥戴之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独秉国政,专权自恣,排斥儒生,废除科举制。为了加强统治,他下令严禁汉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和喂养马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后至元六年(1340),元顺帝支持脱脱逐走伯颜,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史称脱脱更化。至正四年(1344)黄河泛滥,国库空虚。他被迫于十年改变钞法,十一年用贾鲁修治黄河。钞法变更,导致物价上涨;修河时紧工迫,官吏乘机对百姓敲诈勒索,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二十三年后,朱元璋势力壮大,渐次统一南方,元王朝已无力对抗。顺帝听信谗言,贬脱脱,于是国家大权尽归哈麻、雪雪兄弟。十六年,哈麻、雪雪谋废顺帝,事败被杀。其后,宫廷内分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两派矛盾尖锐化,顺帝的号令已失去作用。洪武元年(1368)七月,明兵逼近大都。七月二十八ri,顺帝率后妃太子奔上都。八月初二,明兵入大都,元亡。洪武二年六月,顺帝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次年四月,因痢疾死于应昌。庙号惠宗,朱元璋加号顺帝。
顺帝前期为权臣伯颜所控制,对伯颜的倒行逆施不发一言。但是伯颜死后,顺帝并
未改弦易张。如果说崇祯是太“有为”而导致亡国的话,顺帝就是太“无为”了。而且他
的这种“无为”简直就是麻木不仁。以至于当明军刚刚攻克通州就吓得逃出běi jing,回蒙古
去了。如此一个草包,居然君临天下30多年,元朝的根基就在这种“无为”中被消磨的一
干二净。元顺帝的这种消极态度,可能和他喇嘛教信仰有关
第二百章 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称吴国公,后称吴王,后来灭陈友谅、张士诚。出兵北伐元朝,攻下元朝大都,历15年而成帝业。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都城,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至正二十八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běi jing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1398年,朱元璋病逝,传位皇太孙朱允炆。初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嘉靖十七年(1538)加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孝陵。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ri,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