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在班玛发的,一个人就发了一块。” 
“啊,你到青海啦!” 
“我听大伙嚷嚷到青海啦。” 
黄祖炎拾起银元:“你们四方面军银元真够多的。” 
“多是多,可都丢到山涧底下去了。” 
“咳,过去的事就不说啦。你这块银元借给我,好不好?等将来我有钱,再还你。” 
我说:“还借啥!给你吧。” 
黄祖炎领着我转了几条小巷,在一家店铺里,用这块银元买了20斤土挂面,他高兴地说:“这可救了大急了!你救了一条半的人命儿呢。” 
天黑,首长领来一位漂亮的陕北女子,她穿蓝底白花棉裤棉袄,只是腰身圆粗怀着身孕。黄祖炎说一条半人命,肚子里的胎儿是半条命。 
黄祖炎首长说:“她是我爱人,朝玉英……小李呢,以后就跟我们在一起啦。” 
朝玉英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李耀宇。” 
“你告诉我是哪三个字,怎么写。” 
“我也不知道。在四川通江鹦哥嘴填登记表,听我爸爸说给那个人的。” 
“你今年多大?” 
“听我爸爸说:‘算大不算小,14岁啦’。” 
“以后,你有不认识的字,就来问我好不好?” 
黄祖炎问我:“小李在四川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了吧?” 
我不想让他知道,就说:“我没有入团。”在四川的时候,几乎天天开共青团生活会,要我们互相揭发检举坏人坏事。来到保安,没有人知道我的底细,正好脱离出来。 
黄祖炎开导我:“你要是入了团,就可以马上转为共产党员,我去给你办个手续就行。” 
我一口咬定:“我就是没有入团。” 
黄祖炎说:“那算了吧!玉英,你给我们煮枣子吧。” 
朝玉英将搪瓷茶缸放到炭火盆上,冒出的甜丝丝的气儿,真馋人啊。 
黄祖炎从桌子上拿起一块纸片,抖了抖,说:“红军总部印的《参考消息》,组织规定只有我能阅读,玉英和小李可不能偷着看啊!” 
我急忙说:“我可不认识一个字!” 
黄祖炎不相信:“在红军里没有人教你识字?” 
我一听读书识字,心就砰砰直跳,赶紧说:“我不认识字,我真不认识字!” 
黄祖炎说:“那好吧,从今以后,你有三个任务,一是学习文化,二是保管好手枪和毛笔,三是管好《参考消息》这份小报。”   
初到陕北(2)   
《参考消息》在保安用小张的黄纸灰纸来油印,只有党内的高级干部才有资格阅读。在很小的范围内,高干们简称之“小报”。当时,不是注意保存的问题,而是当作秘密文件严格保管。首长读过的“小报” 由我交回谢老那里儿销毁。到延安后,“小报”隔一天出一期,改用铅字印刷,纸张的质量也提高了档次,版面扩大到四开。 
朝玉英招呼我俩:“来呀,吃枣子啦。”她用筷子从搪瓷茶缸里夹出一粒大枣,喂进我的嘴,我是连核带肉一起嚼碎,一伸脖子吞下肚子。 
朝玉英笑了:“像饿鬼一样。” 
黄祖炎说:“他们这一年多,苦坏啦!” 
吃光了红枣,我们三人捧起搪瓷茶缸一人一口,轮流将煮枣的汤喝光了。 
保安城土头土脑,残存的城墙差不多猪圈围墙。我跟着黄祖炎、朝玉英沿着城墙散步。首长夫妇询问我四川家乡的情况。我告诉他们,家里的姐姐做了别人的童养媳,爸爸也参加了红军,现在不知他的生死下落。 
黄祖炎猜测:“如果你爸爸能活下来,现在可能也到西路军去了,因为,我没有听说有人找你。” 
我不知道“西路军”是怎么回事。黄祖炎简单给我解释,红军为了与苏联沟通联系,派三个军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去新疆,这支部队现在就叫“西路军”。 
黄祖炎说话和气,有些像张琴秋大姐的样子,我的胆子也大了,敢问个问题:“首长啊,昨天领我来的那个白胡子老爷爷是干啥的?” 
黄祖炎笑了:“他是我们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啊,我们叫他‘谢老’啊。” 
我又问:“哪个屋子里的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头儿是干啥的?” 
黄祖炎告诉我:“他是我们中央政府的主席林伯渠啊!” 
林伯渠也是决定我命运的人。 
几天后,在中央政府的院子里,我遇见谢觉哉老人。 
谢老拦住我:“小李,来来来,我和你说件事。” 
我停住脚步:“啥事?” 
谢老说:“送你去延长的‘完小’上学去,好不好?” 
我一声不吭,心里一阵阵发紧,只是看着谢老。 
谢老继续说:“我们中国革命,有个二三十年还成功不了?到那个时候,你没有文化怎么得了呀!” 
我望着谢老,仿佛祖父的影子又在眼前晃动。我央求他:“老爷爷,就让我就跟着首长吧,我不去上学。” 
谢老说:“孩子啊,你不懂啊,没有文化做不了大事啊!” 
我说:“我就想回四川家乡,放牛去!” 
谢老叹口气:“你真是个老实的孩子呀,革命要闹多少年哪……”他摇着头走开了。 
谢老先生猜不透我的心思呀,有了四方面军张国焘搞极左做法的经历,我始终认为,上学有被砍头的危险!我不敢去呀!   
初识毛主席的一幕   
我在火炕上睡了一夜,清晨起床时,浑身上下的关节咔咔作响,没有虱子跳蚤的叮咬,全身感觉别扭。 
黄祖炎首长临出家门时,叮嘱我把长征时穿的“行头”统统处理掉。我找到“中央政府”的大灶,对烧火的陕北老汉说:“把你的‘茅铁’借我用一用。” 
老汉听不懂,反问我:“你讲啥?”我又重复一遍,他还是一脸茫然。我拾起灶口前的柴草,反复比划,他明白了,领我走到院子里的槐树下,抬脚就踹槐树,枯枝落了下来。我从大灶引来火种,在院子中间拢燃一堆篝火,将一团穿了两年没离身的烂衣服,扔到火堆上。火堆里冒起黑烟,虱子被火烧得像炒芝麻一样——噼啪噼啪地响。和我一同留在苏维埃政府的两个伙伴也凑到火堆前,呆呆地出神儿。 
一位瘦瘦的高个子首长走进后院,他经过火堆,连声说:“好臭,好臭!”我扭头看他走进谢老的房间。 
一会儿,谢老陪着这位首长走来,谢老说:“小李呀,毛主席来看你们来啦!”在四川时,许多人谈论“朱毛红军”,在长征途中见到过朱德总司令,到陕北后又听许多人讲毛主席怎么怎么样,这时才明白“朱毛”原是两个人。 
我抬头望着毛主席,迟疑地问:“你是毛主席?” 
高个子首长认同了:“我是毛主席!” 
谢老说:“这就是和四方面军会师后调来的小鬼……跟着老黄的小李。” 
毛主席弯下腰:“你们谁是‘背时锤子’呀?谁是老表呀?还是老板娘那个塔塔的?”我不知道“老表”“老板娘”是什么东西,不晓得回答。 
谢老替我回答:“他不是老板娘那个塔塔,也不是老表……是锤子那个塔塔的。” 
毛主席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噢……又是一个锤子娃儿。这一年来,你可受苦啦!欢迎你到中央政府来工作……你们一起长征有多少‘小鬼’呀?” 
“我们一块的有一百多个。” 
“他们都到那里去了?” 
“在河连湾调走了一大半,后来一路走,一路调走,只剩下我们几个到这里来了。” 
毛主席又问我:“小李呀,念过书没有哇?” 
我假装听不懂他的话,反问他:“什么叫念书?” 
毛主席解释说:“上学堂……写字认字呀。” 
我不敢承认在红四方面军中识过字,很干脆地否认:“我没念过书!” 
“你在家干些啥子呀?” 
“在家放牛。” 
毛主席是明知故问:“噢 !你家还有牛?” 
我说:“我家没有牛,给地主放牛。” 
毛主席表现出不相信的神气:“小伢子,你多大呀?能给地主放牛?” 
我说:“我七岁就给地主放牛。” 
后来,毛主席对我们几个说了一句:“你们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将来的天下是你们的。” 
说话之间,毛主席慢慢踏上首长门前的石台阶,走进房里,我和谢老随其身后,警卫员站在了门外。 
毛主席对谢老说:“像他这样的‘红小鬼’,来到我们政府是越多越好哇!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接着,毛主席又问:“你七岁就放牛,现在怎么在红军里呀?” 
我说:“听地主儿子说,我爸爸入了‘红棒佬儿’一伙,我去找他,后来我就留在红军,又跟着红军跑到这里来了。” 
毛主席好高兴:“你好命大!过雪山没有冻死、过草地没有饿死、大江大河没有淹死!人小命大呀……到了保安你想干些啥子嘛?” 
我说:“想去前线打仗!”当时心里有个想法:上前线能找到父亲。 
毛主席抬起右手,按一下我的头顶,说:“你这么小矮矮,还没有枪高,打什么仗呀!就在后方,跟着首长学学识字,等长大了再说吧!”他在屋子里慢慢踱步,拿起首长用的大毛笔和字帖看了看,又摸一摸床上的棉被,临走时又对我说:“这里的小米可难吃呀!不过比过草地时没有吃的好多啦……中午你告诉你首长,我来过啦。” 
回到院子里,毛主席最后对我们几个小红军说:“你们要学认字学念书啊!不学不得了,学了了不得。” 
黄祖炎首长回来后,我报告了上午的事。黄祖炎赞叹:“好不简单呢!毛主席还来慰问你。”   
传来西安事变的消息   
1936年冬天,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保安,城里各机关和老百姓放起了鞭炮。我问黄祖炎:“首长啊!怎么放鞭炮呢?要是过年呢,大灶怎么也让我们吃一顿细粮吧!” 
黄祖炎说:“不是过年,是蒋介石被活捉了!大家放鞭炮祝贺呢!” 
我问:“蒋介石被我们红军活捉啦?” 
“不是红军捉的,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临潼捉的。” 
“张学良、杨虎城不是国民党军队的司令吗?他们怎么抓蒋介石呢?” 
“这是我们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大胜利,张学良、杨虎城赞成抗日,不赞成‘围剿’红军,主张联合红军,共同抗日。蒋介石不听他们的劝阻,宁可再丢掉华北,也要‘剿灭’我们红军!” 
“这回可要杀了蒋介石这个坏蛋!” 
“还没有决定呢……” 
正说话的时候,有人来喊黄祖炎去开会。保安的中央领导们喜气洋洋,许多人主张要杀了蒋介石。在苏维埃政府的院子里,听黄祖炎首长跟几个人说,我们应该学曹操……我在四川家乡看川剧,知道曹操是坏蛋,搞不懂首长为什么这么说,所以把他的话记得很清楚。 
西安事变的第二天,保安城里军民都出动了,抢修飞机场。毛主席也参加了。大石碾子在黄土坪上轧来轧去。张学良派来的飞机在保安的上空转悠儿。飞机场太小,它降不下来,只好飞回去了。 
第三天一大早,周恩来和叶剑英、博古、李克农等二十多人,骑马从保安出发,去延安乘坐飞机赴西安。毛主席、林伯渠、谢觉哉还有我的首长黄祖炎都出来送行,边说边走,一直到了保安城外。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军队从延安撤走,红军接管了延安。我和黄祖炎首长的夫人朝玉英先行一步,从保安去延安。 
西安事变的深远意义是许多许多年以后我才领悟的。当时,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陷入绝境,中共中央和红军向新疆转移的计划失败;西、北、东三方面是黄河天堑,南面有国民党百万大军封锁,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此刻,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发动“兵谏”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因此,张杨两将军确为民族英雄。 
西安事变平息之后,东北军和西北军被改编,蒋介石调动中央军将陕北紧紧包围,准备重现江西“围剿”的胜利,在陕北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彻底消灭。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只好暂时放下消灭共产党的计划。   
毛主席来给丁玲拜年   
大约这年的春节前,首长的西屋搬进了一个中年妇女。 
首长跟我说:“谢老说了,现在人手不够,让你顺便给丁玲打水打饭,好不好?” 
我问:“谁是丁玲啊,我也不知道她住在哪里呀?” 
黄祖炎用手指一指:“就是我们对面屋子里的女同志。” 
丁玲很瘦,满脸的皱纹,只是一双大眼睛有点神气,整天不声不响地闷在屋里看书。我每天顺便给她打洗脸水,送三餐饭。丁玲那时就不简单,和黄祖炎一样,都在中央政府的灶上吃中灶。 
有时,丁玲和黄祖炎在院子里聊天。说起西安事变,她恨恨地说:“应该杀了蒋介石这个刽子手。” 
那天清晨,我从教堂后院的大灶打来一壶热水,刚刚走进首长夫妇住的院子,毛主席的警卫员急匆匆跟进来,他问我:“你的首长在家吗?毛主席来啦!” 
说话间,毛主席站在院门口高喊:“老黄在这里么?丁玲在么?”我扭头望了一眼院子里的毛主席,转身推开东屋的门扇。首长夫妇正在炕上穿衣,我一边倒洗脸水,一边告诉首长,毛主席来了。随后去给丁玲送洗脸水。 
毛主席不停地喊着丁玲的名字,迈步跨进堂屋的门坎,迎面看见我,正要与我打招呼,丁玲从西屋迎了出来:“丁玲在呀!” 
毛主席说:“过年了,秀才们好吧!丁玲同志还好吧?” 
丁玲的脸色红了:“哎呀!你还来看我,我还打算去看你呢!” 
毛主席说:“行啦,我来看你,你就莫去喽。”说着,他走进丁玲的西屋。 
丁玲的房间里,一架单人木床,一张白茬木桌,一对白茬木椅。墙角下堆着两只破旧的皮箱,一些书籍散放在窗台和皮箱上。我一边往洗脸水里倒热水,一边听他们的谈话。 
毛主席坐床铺上,丁玲坐在对面的白碴木椅上。毛主席说:“你到延安这下好了吧,精神上、语言上不受压迫了吧,自由了吧!”丁玲只是点头,只是笑。 
毛主席见我站在门口:“嗬,你这个小娃子,又到这里来了!过年好啊!” 
丁玲问:“主席,你怎么认识他呢?” 
“我认识他,比你还在前呢!那次在保安,我专门看过他们几个娃娃。” 
丁玲:“哟,那是一个‘红小鬼’呀!” 
毛主席转过来问丁玲:“你现在写点什么文章?” 
丁玲瞟了我一眼:“啥子文章也没写,只是看书。” 
毛主席说:“有啥好书呀,也让我看一看!” 
丁玲:“没有啥好书,乱七八糟的随便看看。” 
毛主席要求丁玲:“你应该多写些‘馍馍’出来。” 
丁玲怔了一下,又笑了:“没有问题,早晚得有馍馍。” 
我站在一旁,听得纳闷:“白面馍馍也能用笔和纸写出来?那不神了?”丁玲和毛主席一齐望着我,沉默了一会,毛主席说:“好啦,我去给老黄拜年去!”他走到堂屋里喊首长的名字。 
首长在东屋里说:“老毛请进,老毛请进,我正在洗脸呐!” 
毛主席哈哈大笑:“啊呀,你们真是一个懒汉,一个懒婆。”朝玉英拖着滚圆的大肚子,倚在炕沿上,垂头不语。 
毛主席又问:“玉英几时生娃娃呀?在我们中央医院里生娃娃?还是另有打算呢?” 
黄祖炎说:“准备送她回延长,他的母亲家,让妈妈照顾她吧。那里条件还比我们医院好一点吧!” 
毛主席说:“那可够危险呢!” 
首长说:“这两天,我就让他俩走。” 
毛主席:“这小娃娃,又做勤务,又做警卫,还要作保姆!好啦,你可要尽心尽力哟,一定照顾好她,给我们抱一个‘小红军’来,有你一份功劳。” 
毛主席走后,我去问丁玲:“毛主席说写出‘馍馍’来?这是真事吗?” 
丁玲轻轻地笑:“毛主席说的‘馍馍’就是精神食粮呀,精神食粮就是书报呀,戏剧呀,电影呀,他是让我写书……以后主席再来;或者别的客人来,你不要站一旁听我们谈话,这样不好,不礼貌。” 
我答应她:“还有这些讲究……我记住啦!” 
我又跑去问首长:“毛主席怎么说过年呢?老百姓也没有放鞭炮,大灶也没有给我们吃顿大米饭呢?” 
首长:“毛主席高兴呗,他急着想过年呢。” 
我说:“该过年就是过年,还有瞎说的。” 
首长:“腊月二十三,也是一个小年,元旦也是一个年,农历元月初一也是一个年,毛主席可以随便说吧!” 
很快,我护送首长的妻子回延长县的娘家生娃娃,等我再回延安,没有再看见丁玲。 
再次遇见丁玲是在杨家岭上,她来参加文艺座谈会。丁玲看见我,好欢喜地打招呼:“你在杨家岭工作呀!”我正在张罗着杀鸡,为秀才文人们准备“百鸡宴”,顾不得与丁玲说话。   
毛主席等人议论中西医   
黄祖炎的胃病不知道有多少年了,进了延安,他就天天吐酸水,胃口痛。 
我陪他去东大街中药铺看病。药铺里有药匣柜子和鹿茸龟板。坐堂老中医,按住黄祖炎首长的手腕把脉,看舌苔,提笔写了一张药方,交给药铺的学徒。我俩回家不久,药铺小徒弟端来一只白瓷碗,里面少少的黑药汤。黄志炎和喝了三天汤药,病情不见好。我们就又去看中医。 
老中医说:“不见效果,反到好治,不然这病就麻烦了。长官啊,你是‘水胃’,必要断水治之。” 
黄祖炎问:“怎样断水啊?” 
老中医说:“每日三餐不能吃软饭,只能吃烤馒头片;不能喝水。渴到难受极了,只许抿一小口水,润润喉咙。一天不能超过三小碗清水,长官承受得了吗?” 
黄祖炎爽快地说:“那好办,我按您的方法试试。” 
老中医又说:“长官……你的脉象……肺虚啊!” 
黄祖炎说:“先治胃吧!”说完,他拿过毛笔,问了多少医药费,写了一张字条,签上名字,交给药铺老板,让他去边区银行领钱。 
黄祖炎戒水三个月,嘴唇裂了,声音哑了,胃口真的不疼了。饮食恢复正常后,他面色红润,人也胖了。黄祖炎说,中医‘偏方治大病’,果然不假呀! 
1937年春节后,丁玲从西屋搬走了。黄祖炎开始主管中央医院的工作,傅连暲一家人住在东门大街的对面。傅连暲常常来黄祖炎的小院串门。 
毛主席也常走出凤凰山,来探访黄祖炎,我和警卫员就坐在堂屋的门坎上听他们聊天。黄祖炎讲述治愈胃病的经过后,毛主席说:“你们两位院长要组织一个专家组织,把中西医结合起来,西医治表不治本,中医治病缓慢繁复,两者要取长补短。” 
傅连暲说:“按主席这个想法,可是一个大题目,需要一段时间。” 
毛主席又说:“我家乡有钱人讲究中药泡酒。你们医院研究研究哪些药材可以配酒,能治哪些病症,这样方便患者服用。” 
黄祖炎说:“城里的知识分子相信西医,乡下农民相信中医,我们国家现在是两个极端。” 
毛主席说:“中西要互相学习,联合诊疗,就像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一样,走一条中国医学的新道路。” 
黄祖炎、傅连暲就像学生一样听着。 
毛主席有些感慨:“我现在每天早晨一调羹子蜂蜜,兑一碗白开水,喝了再洽饭。我们现在穷哇,没有条件让你们这样的领导干部也吃一点点蜂蜜。” 
黄祖炎说:“你就不要想着这些啦,我们都希望你把身体保养好,中国革命成功靠你啊!” 
毛主席说:“我一个人能顶什么用啊!还要靠全党的同志们!” 
黄祖炎轻微咳嗽还有烧热,是早期肺结核症状。看样子,毛主席和傅医生都知道这个情况,可是毛主席不在乎,端起水碗喝水,谈笑风生。 
傅连暲在一旁提醒:“黄院长的肺病是个大问题,主席还是注意一下为好。” 
毛主席问:“老黄到底是什么样的肺病呢?” 
傅连暲说:“他这个病跟鲁迅一个样,治一治,好一好,不治了,就要厉害。” 
黄祖炎说:“其实中医也能治‘肺痨’,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位老大夫掌握着特效药方。‘肺痨’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十多年前,北平郊区的一个农民病得很重很重,送到协和医院一检查,医院说,你的‘肺痨’没办法医治了,回去准备后事吧。这个农民家里也穷,没有多少粮食,天天吃煮胡萝卜、菠菜,生吃西红柿。几个月后,这个农民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也有力气了。协和医院知道后,要出高价买他的‘药方’。这个农民也不客气,狠狠敲了一竹杠。” 
毛主席开心地哈哈大笑:“哈哈哈,中国农民耍弄外国洋大夫啊!” 
傅连暲猜测:“可能蔬菜里含有杀菌消毒的成分,现在我们还分析不了。” 
毛主席看看傅连暲:“你也是外国人培养的洋大夫哟。” 
傅连暲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教堂里洋大夫的帮助,我当不了医生。” 
毛主席感叹:“传教士的献身精神一点也不比我们差。你们看,陕北多荒凉呀!山沟沟里有多少教堂啊。”   
毛主席懊悔西路军的失败   
当时改编红军的主要问题是蒋介石不承认红军的实有人数。毛主席来黄祖炎家串门聊天,十分后悔地说:如果我们西路军不失败,那么多人呢!不说编四个师,编八个师也行啦,蒋介石也没有借口可说呀! 
首长说:“谁能想到张学良、杨虎城搞了西安事变,把蒋介石捉住了呢!” 
毛主席说:“没有想到,确实没有想到!张杨两位将军是革命的功臣,民族之英雄。” 
首长说:“可惜张学良杨虎城的军队了!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