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安排好西进大军,河内布局后,刘秀立即腾出手来,亲自率军继续清剿河北的地方武装。

既然把河北作为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就要精耕细作,好好打理,他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打算一鼓作气,迅速把余下的这些地方武装摆平。

河北最大的地方武装铜马虽然被刘秀打服收降,但类似的大大小小的军事势力还有很多,数以十计。有的被打败打散了,还会相互重新组合,一有机会又恢复发展起来,有点像春天的韭菜,割了还长。

这不是一两次清剿就能解决的,也是刘秀的一块心病。

现在,他对更始、赤眉这两个主要对手布好了局,就想转身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他知道这些地方势力很难缠,自己不亲自动手不行,老是陷在里面抽不开身也不行。

但是,这些仗也确实并不好打。

公元25年1月,刘秀率军进击盘踞在元氏一带的尤来、大枪、五幡等地方残余武装,连战连捷,一直把他们撵到右北平(今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又是一通痛打。

这时候的刘秀踌躇满志,骄傲地认为,天下已在手中,一哥大位已经近在咫尺,自己只要把精心设计的几个动作做好即可!

面对接踵而来的胜利,他禁不住洋洋得意,以为尤来等已经不堪一击。

骄兵必败,历史上相关的例子很多。刘秀并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不能时时引以为戒。

得知尤来等部在顺水(即徐水,在今河北徐水县南)北岸的时候,他想乘大胜之威迅速歼敌,指挥部队再次向敌人发动进攻。

尤来实在被打急了!常言说兔子急了咬人,狗急了跳墙,人急了也会孤注一掷。尤来等部趁着刘秀的部队骄兵轻进,来了个猛烈反击,大败刘秀。

刘秀急忙率军撤退,其实也就是逃跑。

这一次,刘秀十分狼狈。前段时间的情况倒过来了:刘秀率队逃跑,尤来在后面撵着打。

尤来等追得紧,刘秀的队伍则有点对逃跑生疏了。

短兵相搏,刘秀的部队死伤无数。刘秀被逼到山上一个悬崖边,敌兵蜂拥而至。

怎么办?我一世英名,难道就此了结?

无论如何,我绝不能落入敌手!走投无路情急之下,刘秀纵身跳下悬崖。

恰好,似有天助,悬崖落差不大,崖下正有他自己的精骑战士王丰经过。

王丰哪敢怠慢,连忙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刘秀骑上。正在这时,耿弇经过一番血战,也跑过来救护刘秀。

刘秀抚着王丰的肩头,跳上战马,回头对耿弇说:“差点被敌人抓着,让他们看我的笑话。”

这时候,敌兵越涌越多,形势万分危急!耿弇、王丰护着刘秀慌忙逃命。

好在耿弇不是一般的生猛,他迅速张弓射箭,矢如流星,一次次打退敌人。折腾了好一阵子,刘秀才在小耿的保护下跑到安全地带。

这一仗,刘秀败得很惨!他的主力部队被打散了,阵亡数千人,其余的仓皇逃回范阳(今河北新城西南)。更要命的是,他本人也与大部队跑散了,失去了联系。

这时候,范阳谣言满天飞,说他已挂了。一时间,刘秀的威武之师在损兵折将之后,又立即陷入惊慌失措中。

这是刘秀到河北一年多以来,遭受的又一次灭顶之灾。

危急关头,倒是吴汉十分冷静,他严肃地警告大家说:“大家打起精神,好好干活儿,萧王哥哥(刘縯)的儿子就在南阳,即使按最坏的打算,我们也不必担心没有主公!”

大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惊恐的情绪还是一时难以消除。过了好几天,大家才渐渐安定下来。

很快,刘秀回到范阳,大家的精神又重新振作起来。

尤来等部虽然打了胜仗,但一是毕竟自己实力有限;二是摸不清楚刘秀部队的实际状况;三是知道刘秀用兵威不可挡,神鬼难测,没敢乘胜追击,反而担心刘秀反击,于是,利用夜色掩护,悄悄撤退了。

这次刘秀大军真的是战败了,被打散了,而且很狼狈,很惊恐,正处于最脆弱的时候。平常喜欢直来直去的尤来自己把事情搞复杂了,以至于错失千古良机。

其实,尤来等部确实只是地方流寇的水平,不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杰出如刘秀也有一大把弱点;他们不了解兵无绝对的常胜之师,将无绝对的常胜不败之将,刘秀和他的部属过去吃过败仗,现在和将来也是可以被打败的;他们不能够制订实施正确的战略战术,做到在战场上知己知彼,在失败时努力从败中求胜,胜利时及时乘胜追击。如果尤来对刘秀穷追不舍,或者马不停蹄追到范阳,历史肯定由此改写!

刘秀绝不会因为刚吃了败仗而气馁,也不会对对手有丝毫的客气,他要迅速组织反击!

趁着刘秀正在调兵遣将时,在顺水之战中对刘秀出力最大的有这么几位能人,要做一个介绍。

一是吴汉。

在近日刘秀组织的战斗中,他取代了耿弇,经常率领5000精骑打前军,冲锋陷阵,连获大捷。

这次打败仗后,大家又不见了刘秀,惊恐不安时,是他站出来稳定军心。

吴汉是个典型的武将,凶猛彪悍,勇冠三军,也很有计谋,但他没有什么文化,甚至经常词不达意。这次他站出来警告和鼓励大家,在关键时候说话说到点子上了,也是说话比较顺溜的一次。

二是耿弇。

他的勇猛彪悍是可以跟吴汉相提并论的,史称吴汉“好杀”,也给小耿送了个绰号叫“屠伯”。

他投奔刘秀后常干的工作就是打仗时当先锋。在刘秀清剿铜马、青犊,直至在元氏打尤来,都是他率领精锐骑兵当先锋,把对手打败打跑。

这次顺水之战,他的任务是在侧翼护卫刘秀。溃退时,他率众拼命保护刘秀,并凭着自己高超的箭术,射退蜂拥而至的敌人。

第三位表现出众的,就是马武了。

当日刘秀在邺城砍了谢躬后,马武立即赶往射犬,向刘秀投诚。

刘秀当然很高兴,把他介绍给大家,开会或宴会时也常把他安排坐在左右,以示对“弃暗投明”之士的信任。

马武则很乖巧,每当刘秀设宴犒劳诸将时,他总是抢在别人面前,举杯祝酒,把气氛搞得很活跃。

刘秀对此很喜欢。

有一次,刘秀想让马武独当一面,带着自己的手下独立驻防邺城。

马武唯恐刘秀疑心自己尾大不掉,当即拒绝,表示自己愿意誓死随卫在刘秀身边。

刘秀对他更加赞赏,就让他跟着自己清剿河北余下的地方势力。

马武在多次战斗中都有上佳的表现,这次顺水惨败,马武担任殿后的角色,为了确保刘秀的安全,他率众苦战,几度回身冲入敌阵,跟敌人死缠烂打,为刘秀脱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彻底摆平河北地方武装

刘秀得到喘息的机会,一旦得手是决不会客气的。

他知道尤来等部向东北退却(人家这是真正的退却),迅速组织跟踪追击。

他率大军追到安次(今河北廊坊),与敌军遭遇,立即对打起来。

刘秀的顺水之败是轻敌所至,并非力不如人,技不如人,尤来顺水大胜凭的是一股子见面“三板斧”的猛劲,实际上战斗力已经远不如从前,战斗很快见了分晓。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刘秀以猛制猛,率军一阵猛打,尤来难以招架,连连失利,将士被斩三千余人。

安次的这场战斗与顺水之战同样激烈,只是胜败双方换了个位置。

这次战斗,刘秀手下的另一位猛人陈俊很是出风头。

陈俊是刘秀的大老乡,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更始王朝开张时,他成为宗室刘嘉的部下。

刘嘉时任太常将军,陈俊是长史。刘秀来河北发展时,他拿着刘嘉的推荐信来找刘秀。

由于刘秀手下能人太多,他只得到一个安集掾的职务。

这个职务跟刘玄起初投身绿林军时的职务一样,是个下级军官,但是,他表现不俗,在刘秀取得蒲阳大捷后,被破格提拔为强弩将军。

现在,在刘秀与尤来等部血战安次时,陈俊表现出他过人的军事理念和专业技能。

当刘秀指挥将士与尤来对砍时,陈俊打疯了,索性连战马也不骑了,那太碍事!

他手持短刃,徒步狂奔,追着敌人,见谁放倒谁,追杀二十多里,拳打刀捅,毙敌无数,直到把对方领兵的将帅灭了才赶回来。

看到他所向无敌,一副战场霸王的样子,刘秀十分赞叹,说:“要是战将都像他这样,我还怕什么?!”

尤来、五校等部被刘秀打得晕头转向,只好步步溃退,一直退入渔阳境内。

而渔阳一带是拥护刘秀的。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给养自然困难,尤来等部没办法,只好靠抢掠为生。

只要失去民心,失败指日可待!

刘秀正在寻思破敌之计,陈俊来献计,他看准了敌人的弱点,说:“敌人没有粮食辎重,应该派轻骑出没在敌人面前反复骚扰,让老百姓坚壁清野,断绝他们的给养,不打也困死他们了。”

刘秀认为这很有道理,就随即安排陈俊抓好落实。

陈俊把工作做得很细致,他一方面亲自率领轻骑到敌人面前骚扰,让他们不得安生,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组织老百姓坚壁清野。壁垒坚固的村寨,就让他们巩固防守,散居野外的人家,就先把他们的东西藏起来。

这种“不战而殄”的办法,其实就是困死敌人。

尤来等部简直被逼疯了!

他们想打,要么立马吃败仗,要么抓不住对手;实在饿急了,跑出来抢掠,什么也得不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不战自败。

待陈俊率众复命时,刘秀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夸奖他说:“困死这些敌人,靠的就是将军你的谋略啊!”

刘秀深谙“落水狗也要打”“穷寇也要追”的道理,他驻军蓟县,迅速与诸将谋划对敌人最后的围歼。

他这次出招既快又稳又狠。

他谋而后定,立即派吴汉、耿弇、岑彭、马武、景丹、耿纯、陈俊等十二位将军,率领主力,继续追击尤来等部的残兵败将。

这实在是个让人胆寒的豪华阵容!

这些将军或者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或者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个个都不俗。现在,他们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对敌人边撵边打,或者撵着打着,斩杀无数。

这样,在潞东(今北京通县东)、平谷(今北京平谷),他们打了几个歼灭战,就把尤来残部打垮了。

尤来等部再也不想惹事,只想活命,就没命似的跑。但是,刘秀并未下令收兵,将军们也就穷追不舍。

当尤来残部跑到无终(今河北蓟县)、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之间时,吴汉、耿弇他们又打了个歼灭战,基本上把敌人消灭了。尤来等部仅剩下少数人漏网,向北逃窜。

吴汉、耿弇仍然不依不饶,一直追到浚靡(今河北遵化北),再也看不到敌人的影子了,才得胜而回。

尤来等部侥幸逃命的那几个人跑到辽西、辽东等地,也被乌桓截击,或死或降了。其实,他们不跑也是这个结局。

至此,也就是公元25年4月,刘秀彻底把河北地方武装摆平。

借刀杀人除李轶

当然,刘秀亲自率兵摆平河北最后的地方武装,绝非他一人之功,甚至也不仅仅是他身边那十几位将军所为。就在他们对尤来等部发动一次次战斗的同时,其他部属也功不可没,表现最抢眼的有贾复、寇恂、冯异等人。

贾复最生猛。

刘秀在亲自率军北上进击尤来时,就派都护将军贾复单独行动,带领一队人马进击五校义军。原因很简单,刘秀不想看到五校跟尤来联合起来。

贾复没有让刘秀失望,辗转追击敌人到真定,一场恶战,大败五校。

贾将军的勇武绝伦在射犬战役中已经表现过了,他回答刘秀让将士们吃饭时说的“先破敌军,然后吃饭”,被历史记录为“灭此朝食”,成了一个典故。

贾将军最让将士们佩服和拥护的不仅是他的勇敢。历史上特别是在乱世,向来不缺勇士,大家最认可的是他能够身先士卒。

越是战斗激烈,他越是冲在最前面。无论前面是艰难险阻还是刀枪矢石,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将士们紧紧跟上,大家才常常所向披靡。

历朝历代,在数不清的政治变故和军事斗争中,“一将功成万骨枯”已经成为常态,而贾将军“有粗活儿重活儿我先上”的精神,确实是一抹感人的亮色。

他的脾气不好,刚投奔刘秀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而他正是凭着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了同事,也征服了敌人。

现在在真定,他率部大败五校,又是一马当先,自己也受了重伤,奄奄一息。

刘秀闻讯,极为吃惊和悲伤,也担心和痛惜他能否重新站起来。

刘秀对着左右,十分动情地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就是因为他倚仗自己的能力过于轻敌。这次他果然受了伤,也损失我的一员爱将。我听说他的夫人有孕在身,如果生女孩,我的儿子就娶她为妻;如果生男孩,我的女儿就嫁给他。总之,我不会让他顾虑妻子儿女等身后之事。”

不久,贾复伤愈,立即赶到蓟县向刘秀报到。

刘秀见他康复如初,喜出望外,立即设宴款待他和随行的将士。

寇恂,他牢记刘秀的嘱托,努力把河内郡打造成刘秀放心的巩固的根据地。

他一上任,就征集郡属各县的壮丁,合理编组,训练骑射,把他们培养成能打能跑的预备役战士;他认真组织豢养马匹,伐竹造箭,征收租粮,积聚了丰厚的军需。

这样,刘秀在前方打仗,他就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仅刘秀进击尤来等部这几十天,他就向前方输送了军粮400万斛,战马2000匹,箭矢100余万支。

刘秀从河内没有补充兵员,要是需要的话,他也有充足的准备。

冯异也没有闲着。

他驻军孟津,主要任务是策应寇恂,抗击驻守在洛阳的更始王朝要员朱鲔和李轶。

冯异为人行事深得刘秀真传,表现在政治和军事上,就是讲究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

眼下,他忠实地执行刘秀的意图,又与寇恂配合得珠联璧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冯异文武兼备,又极其精明,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自己与朱鲔、李轶隔河对抗,谁先渡河谁吃亏。

况且,仗有多种打法,迎面对砍只是迫不得已的选项。

他决心学习师傅刘秀,打组合拳,具体说就是先打心理战,同时展开政治战,必要时配合以军事杀伐。

这套组合拳主要由冯异操作,刘秀适时给予点拨,很有观赏性。

冯异与李轶是熟人,都在更始那儿同事过。冯异认为,这个李轶是个小人,利欲熏心,粗鄙浅薄,是可以利用、容易突破的薄弱环节。

李轶这个家伙最大的特点就是见利忘义。

他本来与刘秀兄弟歃血为盟,共同起义,应该说是铁哥们儿。而当他看到刘玄被推为天子,起义联军将领们忌惮刘縯时,他背信弃义,出谋划策并带头挖坑害了刘縯,公然与刘秀为敌。

现在,他也看到了更始政权的深刻危机,看到了刘秀的势力如日中天,就想找机会向刘秀示好。当然,他心里清楚自己是怎样害刘縯的,清楚刘秀心里那永远的伤痛,自己常常惴惴不安。

冯异先从李轶身上做文章。他给李轶写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很有水平的信,引经据典,直面现实,客观分析了形势,劝李轶“觉悟成败,立定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

但是,冯异并没有劝降他。冯异的水平就体现在这儿,他识人知事极为深刻。

在他看来,师傅刘秀一统天下,更始王朝玩完儿只是时间问题。眼下三军鼎足,仅就刘秀和更始而言,最好的局面莫过于师傅拿出彻底的君子风度,宽恕李轶的杀兄之罪,而李轶则“觉悟成败”,尽快率部向刘秀投降。这样,洛阳一带免受兵灾,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事者积德甚厚。但是,这谈何容易!

李轶的见利忘义、得志猖狂已为天下人共知,谁敢信他?刘秀心头那永远的丧兄伤痛,谁能抚平?

更加复杂的是,李轶又是李通的弟弟,而李通是刘秀的妹夫!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利益纠葛,想起来都让人觉得累,而冯异又无法回避。

这样,李轶杵在面前,冯异必须十二分小心地认真对待。

他打也不是,怎么对李通交代?

他和也不是,怎么向刘秀报告?

他甚至不能劝降李轶,天知道刘秀心里是怎么想的?

所以,经过反复思索,冯异致函李轶,建议他“觉悟成败”“转祸为福”。

但是,什么是“成败”,什么是“祸福”,冯异并没有说,他也不能说。事情摆在面前,说了该说的,其他的就看李轶怎么把握了。

李轶被冯异打动了,似乎看到了又一条荣华富贵之路,决定不再与刘秀为敌。他很快给冯异回了一封信,先套了个近乎,回顾一下当初与刘秀共同起事、恢复汉室的光荣岁月,然后说自己与冯异现在都处于关键位置,作用巨大。

接下来,他请冯异向刘秀转达一下,自己愿意归降,也希望刘秀能捐弃前嫌,给个机会,自己还能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些工作。

但是,冯异收到信,并没有立即向刘秀报告,而是先把信压下了。

冯异凭直觉认为,刘秀在处理李轶的问题上,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他的这种想法,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

冯异觉得,打组合拳不能急,要张弛有度,现在自己的机会和时间都有的是。

他断定,李轶既然动心,必然不会跟自己作对,他打算抓住机遇对更始其他军政干部下手,扩大版图,壮大实力,同时也试探一下李轶。

于是,冯异迅速组织精锐骑兵,北上拿下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下),接下来又攻克上党(今属山西)的两座城池。

紧接着,他又挥师南下,攻克河南郡成臯(今河南巩县)以东的13座县城,所到之处,扫平更始所有的兵营。

他这样南北一划拉,大大扩展了地盘,收降更始将士十多万人,声威大振,人气迅速蹿升。但是,他本人仍然驻守孟津,并不过分张扬。

李轶为了取信冯异,示好刘秀,就按兵不动。

更始的河南郡太守武勃忍不住站出来,想阻止冯异,亲自率军一万多人进攻归降冯异的原更始部队和地方干部。

谁投降,我就教训谁!

冯异当然也不能坐视,亲自率军渡河迎击武勃,双方在士乡(今河南洛阳东)遭遇。

武太守岂是冯将军的对手!一阵激战,武太守败得一塌糊涂,手下将士光是被割掉脑袋的就占了一半。在这成堆的脑袋中,就有武太守本人的。

这时李轶仍然坐观,看着武太守的部队被冯异砍来砍去,就是按兵不动。

冯异之所以北上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干脆利索地从武太守那儿割下五千多颗脑袋,除了他本人神勇,工作能力太强,还与李轶默契的配合有关。

李轶熟视无睹也好,想帮助冯异建功立业也罢,反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跟冯异相约的诺言:用自己典型的不作为来支持冯异。

冯异见李轶投降之心既真诚又迫切,加之自己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就把自己跟李轶通信的事情报告给刘秀。——把这事老是压着也是不行的,前线将军私自通敌,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小事。

刘秀接到报告,立即决定除掉李轶!

刘秀是深恶痛恨李轶的,除了因为他是挖坑害大哥的策划者和骨干,两年前的那场阴谋差点把自己玩掉,还因为李轶人品之恶劣,已经根本不值得信任了。

刘秀对李轶的厌恶超出对任何人,他早就想除掉李轶了,只是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但是,刘秀又认为,李轶又是李通的弟弟,直接把他干掉固然一解心头之恨,却会带来至少三个不良影响:

一是在妹夫李通那儿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二是影响自己的君子形象,一个亲戚,又率部投降了,还有什么恩怨不能化解?三是让已经或者打算投诚的人心寒,李轶如此诚心尚且得不到宽恕,至于我们,还说啥呢?

刘秀除李之心已定,选择了一种很节能的方法:借刀杀人。

这种方法便捷又节约资源,既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刘秀答复冯异,李轶为人狡诈,为人处事往往让人摸不着头绪,不可轻信。同时,他又故意把李轶写给冯异的信出示给各地各城池守备的将领,要求大家加强戒备。

刘秀这样做就等于把李轶约降的事公布于众。很快,更始的大司马、与李轶共同镇守洛阳的主帅朱鲔知道了这事,十分恼火!

李轶你小子太过分了!你大逆不道,私通敌人!你不够哥们儿,这样做也是对我的出卖!

恼怒之余,朱鲔派人刺杀了李轶。

李轶作为更始王朝典型的“劣币”,既无政治品格,也无为人的信义,甚至不讲哥们儿之间起码的温情,下场不好是肯定的。他能把小命儿交给高手解决,已经不错了。

刘秀借朱鲔之手,不仅轻松地把李轶玩死,除去心中之痛,而且收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在这场高手的对弈中,冯异极端聪明,他深谙人事,准确把握了刘秀、李轶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