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主-嘉靖皇帝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靖皇帝看见甚以为奇,但看了半天,无法知晓这瓜的寓意,即刻传令邵元节前来解释这种神异现象,又令礼部查找根据。
听说皇帝要致一真人来阐释佳瓜的意义,送瓜人侯廷训喜不自胜。
邵元节一进入乾清宫,顿时觉得眼前金光四射。他走上前一看,情不自禁地啊呀一声,立即跪地拜道:“恭喜皇上,恭喜皇上。此宝乃是玉皇大帝所赐神果,世上五千年才能出现一次。这神果并蒂,说明它根深蒂固,都念着这棵根。一条根上两个金果,象征着事业和人口。果的顶端还发芽长蔓,事业会无尽地繁衍下去。玉皇大帝在给皇上报信儿哩,皇上治理的天下,一片繁荣,繁荣一片,祥瑞一现再现,接下来就是儿孙满堂,子嗣繁衍,天子英明永照了。”
邵元节刚说完,县丞侯廷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的所有官员也立即举臂跟着高呼“万岁”。
章二十七 钟聚祥瑞 拜神求嗣(2)
这时礼部官员也将研究结果奏报上来,他们知道皇上十年妻妾无数,却无一子降生的烦恼,便有针对性地解释说这一吉象显示“本枝繁衍之兆”。
嘉靖皇帝一听,自是喜上眉梢,心里一热,赏赐侯县丞一件朝服。令人将那对佳瓜供奉于内殿,让其帮助皇帝皇后早怀皇子。
邵元节面对金瓜说出皇上喜欢听的那番话,实际上他自己比皇帝还着急,正应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老话,而如今是道士急而已。他知道皇帝请他来到京城,令他统领道教,赐他致一真人,不是哄人好玩的,是有皇帝自己的目的的。现在皇帝迫切需要的也正是邵元节必须努力的。至今嘉靖皇帝成婚十年,两立皇后,被他临幸的嫔妃宫女无数,但十年不见一个皇子降生。皇帝无子就意味着国无储君,关乎皇室的延续,天下的稳定。一国君主血脉相承是每个皇帝的重大责任。这叫嘉靖皇帝怎么不着急,难道又要步武宗皇帝的后尘吗?
嘉靖皇帝一有时间,便使自己的灵魂飘荡在神仙的幻想里,道教的迷雾中,那是为了早得皇子啊!邵元节哪里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呢?这年十一月,他在偌大的皇宫内定方位选地点,极力蛊惑皇帝在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再建祈嗣专用醮坛。
嘉靖皇帝将此作为祈求子嗣的开始,对此特别重视。他令刚刚擢升为礼部尚书的夏言为醮坛监礼使,还配备专人充当词导引官,文武大臣如李时、郭勋、王宪等要轮流进香祈拜。
醮坛很快建成并投入使用。邵元节亲自登坛作法事,引导文武两厢信徒诵经念咒,烧香磕头。嘉靖皇帝为了向天神表达自己的虔诚,每天早晚亲自参加。一时间,钦安殿内一点也不安宁,整天烟雾缭绕,经声嗡嗡。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在皇帝临幸的后宫嫔妃中,仍然不见有人怀上半个龙子。
嘉靖皇帝希望早日得到皇子是众望所归,但皇帝自己不努力,而将希望都寄托在邵元节邵真人身上,久久又不能见效,这不能不激起大臣的反感。监察御史喻希礼第一个上疏,请求皇帝下令拆醮罢坛,还宫内以清静。
嘉靖皇帝看奏后,怒斥道:“希礼居心叵测,想致使朕迟迟不得子嗣么?”立即下旨将喻希礼削职谪边。
虽然如此,还是有人冒死进谏,劝说皇帝迷途知返。编修杨名上疏说邵元节言行滑稽,在内宫设醮坛,有失政体。嘉靖皇帝看后,气得七窍冒烟,又将杨名打进牢狱。
虽然被皇帝赐名为真人,但邵元节自己心里清楚,长期为皇上求子无果,是要担当责任的。如果有朝一日,皇帝清醒过来怪罪于自己,那不要杀头?而此时在大臣的一片反对声中,嘉靖皇帝也有些心灰意冷。邵元节生怕皇帝改变主意,转而听从大臣的意见。他故意装出胸有成竹地对皇帝说:“圣上求嗣心意如此虔诚,必然会有厚报。贫道以为在京城祭拜才是第一步,以下还有两步要走。”
嘉靖皇帝一听后面还有戏,急忙问道:“请真人多多指点,还有哪两步要走啊?”
邵元节故意捋捋白胡须说:“安徽有座齐云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去那儿求嗣最灵验,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贫道要回贵溪上清宫遥祈神灵,呼唤龙子。这几步走完,不出两年,皇上定得圣嗣。”
嘉靖皇帝着急地说:“真人一走,由谁去齐云山呢?”
邵元节闭着眼睛,又捋捋胡须道:“皇上放心,在宫内的大臣中会有人奏请皇上的。”
嘉靖皇帝半信半疑地道:“真的吗?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去,该怎么办呢?”
邵元节很有把握地说:“皇上放心,这事一定要是他自己奏请皇上才行,又不能下旨寻找,那样就不会灵验啦。”
听了邵元节的话,嘉靖皇帝心里平静了下来。他听说真人要回故里为皇子遥祈神灵,立即派中官太监赶赴贵溪龙虎山,加紧督造仙源宫,以等邵真人回去修炼。
果然不出几日,宫内有一名叫汪天官的官员上疏道:“微臣生于徽州婺源,近日多参加邵真人主持的祈嗣法事,深有所悟。想到齐云山菩萨有求必应,甚是灵验,微臣为大明江山着想,大胆奏请皇上应拜齐云山神灵。”
嘉靖皇帝览奏大喜,心里愈来愈佩服邵真人料事如神。
原来,汪天官是礼部的一名小官,喜好道教,他知道邵元节与皇帝的密切关系,便有意接近邵元节,两人一谈,对道教的理解如出一辙,遂成知心道友。这次邵元节有意帮助他在皇帝面前一展才能,所以很有把握地向皇帝说了那番神话。
嘉靖皇帝看罢奏折,喜出望外,果然在宫内有人上奏,立刻令人传旨汪天官。皇帝对他道:“朕曾听说齐云山神道十分灵异,朕思谋……”皇帝略微一停,挥手退去左右,接着又低声恳切地说,“朕久欲得一真龙天子以继位,朕欲派你前往齐云山代朕祈求上苍。神若有灵,定不负朕之一片诚意。”
汪天官一听皇上的御言,感激地跪在地上高呼皇帝万岁,谢恩而去。他走在路上想这次是代替皇上行事,非同一般。我一来回乡可以借机光宗耀祖,二来求神保佑,如果皇上能得一龙子,那我汪某不就会得到皇帝的赏识,升官发财吗?圣旨一下,早有主事的管家为钦差大臣备好兵马侍从、金银财帛等物。择个黄道吉日,汪天官就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京了。
这日,从龙虎山传来消息,仙源宫已经装修一新。邵元节得知,便要与皇帝辞行。嘉靖皇帝见邵真人要走,依依不舍,执意隆重送行。
邵元节临走时,嘉靖皇帝拉着他的手一片凄然地说:“真人这一去,不知朕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邵元节表现出神仙的宽怀,故意掐着手指算算说:“皇上放心,一定要保重龙体,陛下多福多寿,命中多有龙子。但陛下切切记住要注意修养,久炼才能成道。”
嘉靖皇帝十分相信真人的话,听后心里非常高兴,却低声说:“朕已年近三十,至今无嗣,如果承蒙神佑,能育一二子嗣便心满意足了,哪敢多求呢?”
邵元节的心早已飞到龙虎山,但他还是宽慰皇帝道:“皇上放心,等日后你喜得龙子就知道贫道所言不虚了。”
邵元节一走,皇帝心里一片空虚,但想到真人所安排的两步同时在走,他又变得有所祈望,天天盼着他们能够传来好消息。
汪天官带着兵马侍从浩浩荡荡开到齐云山下,只见山峰壁立,直插云霄,云蒸霞蔚,雾谒飘绕,真乃仙境。打前哨的随员,像脱缰的野马直往山上涌去。山上的道人一见这些带刀佩剑的大兵,皆吓得躲藏起来。等汪天官进入道观,四处寻找不见一个道人。这时侍从向汪天官禀告道:“大人,全山找不到一个人。”
章二十七 钟聚祥瑞 拜神求嗣(3)
“在半个时辰前都已跑光了!”那侍从身后突然出来一个杂工模样的人说。
汪天官上下打量着这个人道:“你是干啥的,姓甚名谁,哪里人?”
那人回答说:“我是道房烧饭的,姓汪名妙清,婺源人。”
汪天官一听,高兴得很,正准备说是同乡同宗时,一想自己是朝廷高官,又是钦差大臣,怎么能跟他攀亲套近乎呢?于是变着口气说:“既是这样,就委屈你替咱们做顿饭吃吧。”他们从山脚爬到山上,又累又饿。
汪妙清很快将素菜淡饭端上来,一行人狼吞虎咽,吃个精光,丢下碗筷,各自去看齐云山风景去了。
只有汪天官非常着急。自己奉皇命而来,代行之事又是向天神祈求皇子,万一有个闪失不能完成君命,该当何罪哟。想到这儿,即刻命人将妙清喊来道:“你能给我把道长找来吗?”
妙清茫然地摇摇头。
汪天官又道:“那你知道拜八字谯吗?我此次来是代皇上求得真龙天子的,我早就差人通知观中道长道士们,你听说过吗?”
“我都不知道。我在这只管烧饭做菜。”汪妙清答道。
汪天官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在这陡峭悬崖的山上,道士们都事先躲藏起来,到哪里去找呢?突然,他眼珠子一转对汪妙清道:“哎,道士们拜谯做法,诵经念咒的事,你听得多了,难道不会哼几句吗?”
妙清笑着说:“这,我当然会。”
汪天官两手一拍说:“这就好办!你听我的,这‘八字谯’就是‘我知神灵,神灵知我’八个字,记在心里就行了。只要你穿着法衣,焚香点蜡,跪拜念经,其他如敲锣打鼓要多少人,我就给你安排多少人,你就大胆去做吧,完事后自有你的好处。”
两人撮合好后,汪天官便召集众人,开始做求子法事。只听醮坛前鞭炮齐鸣,锣鼓震天。妙清袍笏上场,剑舞口诵,那认真的神态比道长做得还好。汪天官也紧跟左右,从容起拜。做到高潮处,鞭炮声、鼓乐声、诵经声交合如雷,响彻云霄。震惊声传到躲藏的道士们耳里,他们细细听那诵经声,那不是妙清的声音吗?至此道士们才明白这些官兵不是来滋事的,而是真心实意来求神的。
道长急忙出来跑到醮坛前,指责妙清不是真正的道人,怎么能做法事?要把他赶到一边去,由自己接手施法。可那妙清如入无人之境,丝毫不受干扰,沉着气一心诵经,直到累倒在斋坛前,才算功德圆满。
汪天官急忙把他扶了起来,只听他的嘴里还在不停地念诵经文。汪天官心想,这个道观虽然盛名在外,但对天神心最诚的道士就只妙清一人,皇帝这次一定能够得个真龙天子的。他情不自禁地合掌向醮坛前的真武神像拜祀道:“我神保佑,我要感谢邵元节真人的指点。”
汪天官浩浩荡荡地从齐云山回到北京,顾不上抹一下脸上的灰尘,急忙前往乾清宫向嘉靖皇帝禀报。
皇帝对汪天官到齐云山寄予莫大的希望,每当夜晚临幸嫔妃,总是事先默默祈祷神灵保佑。而天下一系列的祥瑞景象,更加激发出皇帝要播下龙种的斗志。
汪天官按常规行了大礼,对皇帝道:“皇上,齐云山真是神山啊!那里奇峰参天,幽洞入地,有怪岩悬崖搔首,飞泉空中弄姿。微臣遵旨,带领百人一直登上山顶,与道观内所有的道人,总有二三百人吧,齐诵经文,同拜天神,那声音震得方圆百里皆能听到回音,天神肯定接受了皇上的心愿。领我们做法事的道士入了神境,直至昏倒在地,还在诵读经文。齐云山老道长说请皇上一定放心,不出数月,定有龙子转世,福泽子民。”
嘉靖皇帝听得眉开眼笑,追问道:“那道长还说了些什么?”
汪天官脑袋一转道:“道长说当今皇上德高望重,为有道天子,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福分。盛世太平,一片祥瑞。老道长说皇上一定能够健康长寿,多子多福。所以他在为皇上求子的时候格外认真,将一生的修炼都用上了,耗尽所有内力。”
嘉靖皇帝是最相信道长的话的,听了汪天官的转告,舒服得骨子里痒痒的。他当场宣旨道:“德兴,传旨,奖绸缎十匹、黄金百两给汪天官。”
汪天官慌忙跪地叩谢道:“谢皇上恩赐!”他在心里却更感激邵元节。
邵元节出了京城,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他行走如飞地回到阔别已久的龙虎山,生怕嘉靖皇帝派兵追赶。他急步来到上清宫,进入仙源宫一看,大出意外,差点回不过神来。仙源宫已经被装饰得如同仙宫玉室,金碧辉煌。醮坛前的鎏金神像威武又不失慈祥,跟真的毫无两样。这是嘉靖皇帝给他提供的修炼成仙的绝佳的地方,比皇帝住的宫殿还要豪华壮丽。面对如此的恩惠,邵元节却无法静身修炼,为皇帝真心求子。他整天想着万一嘉靖皇帝一旦醒悟,会派追兵锦衣卫来抓他归案。
果然,几个月后,龙虎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山门外远远传来“朝廷锦衣卫千户孙经来访”的喊声,不一会儿,孙经高声喊道:“邵元节邵真人接旨”
邵元节听后,暗叫大事不好,惊吓得浑身是汗,脸色发白,心想旦夕祸福总是要发生的,只好硬着头皮出门迎接。邵元节颤抖着走出仙源宫,一见来人感到面熟,开口问道:“皇帝还好吗?”
孙经看他一开口只问皇帝,自己远道而来,却得不到一声问候,脸上流露出不高兴的神态。他隔了好一会儿才皱着鼻子说:“邵真人还念着皇帝,只可惜皇帝不在你眼前呀。”
邵元节尴尬地笑笑道:“千户远道辛苦,先休息一会儿吧。”
孙经没有兴趣与他寒暄,立刻严肃地再次高喊道:“邵元节邵真人接旨”
邵元节这次学乖了,他虽然颤抖着身体,但也像朝廷中的大臣一样为表忠心,匍匐跪下,恭听圣旨。
孙经捧出圣旨宣道:召邵真人即刻进京,祈祷皇嗣降生。
一听圣旨,邵元节悬着的心才略微平静下来,他疑惑地问孙经道:“是不是皇上有小皇子了?”
孙经看到邵元节跪地接旨,自己已经找回了自尊,又看邵元节似雾水般迷惑,便在他面前吹嘘说:“邵真人如果能沉住气,在京城多住几日,不就能最先看到皇帝高兴的神态了吗?告诉你,就在你离京十数日,后宫传来喜讯,皇帝经常临幸的阎贵妃身怀龙种。你真是天神下凡,观音菩萨的化身啊。要不是你为皇帝祈子,皇帝还不要愁出病来?哎呀,如今,阎贵妃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皇帝再次邀请邵真人赴京,祈求神灵,保佑龙子顺利降生。”
邵元节的疑虑彻底打消,一点后怕也没有了。他一时感到自己轻飘飘的宛如神仙,能够神算五百年。他忘记了一切烦恼,也顾及不了什么潜心修炼,兴高采烈地随着孙经登程赴京而去。
章二十七 钟聚祥瑞 拜神求嗣(4)
邵元节的船在运河中日夜兼程,不几天便行至通州。到达离京城不远的潞河口,船上人看见岸上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道路的两边整齐地排着兴奋的男女老幼,满头是汗,不停地摇旗呐喊“真人下凡,真人下凡……”孙经以为这些人是在欢迎哪位内阁要员的,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是朝廷组织的迎接邵真人的队伍。邵真人下了行船,坐上御轿,在欢迎队伍的蜂拥中飘向皇宫。
与真人分别几月,嘉靖皇帝日夜思念。如今妃子接上龙种,真人又在身边祈祷,嘉靖皇帝喜在心头,悦在脸上。他专门嘱咐詹厨师做出新鲜的蟠龙菜,用最隆重的礼仪款待邵真人。
邵元节被八人大轿抬到乾清宫。嘉靖皇帝热情召见,他握着真人的手,自己则感到飘飘欲仙,好像在仙幻冥蒙之中,口中念道:“真人,你是真神,要不是你一心祈祷,朕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子嗣哩。”并当面赏赐邵元节五彩蟒服一套。
嘉靖皇帝择了黄道吉日,自己早早用香花玉液沐浴,静心醮斋。那一天,邵元节身穿五彩蟒服,头戴香叶道冠,目光闪烁,健步登坛。一时,钦安殿上又起香火,再生烟雾。邵元节左右指挥,整个殿堂灯火通明,氤氲缭绕。
嘉靖皇帝亲临祷告。他一派虔诚地端立于醮坛前,双手合十,架在胸前,嘴里默诵道经,意念皆从心出。看到皇帝那种虔诚的样子,钦安殿的四周墙壁都隐隐地发出清朗的诵经声。皇帝以为是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跟在自己的后面在向天、向地、向神祈求皇太子早日降生,以使朱家的天下绵延不断,代代相传,根固叶茂,福泽万民。皇帝仿佛听到神灵的一个信口“本神答应你……本神答应你……”这许诺撞在殿堂的四壁,回音不断。突然,嘉靖皇帝感到身上沁出一阵冷汗,眼前冒出一片金星,那片片五角星光一放大就是玉皇大帝、就是真武金身、就是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他们都来了……扑通一声,皇帝不省人事地倒在地上。
侍奉的太监崔文惊呼道:“邵真人,皇帝他……”
邵元节如入无人之境,仍然在醮坛上做着他的法事。他是那样专注、入神,连皇帝要被神召去了就不知道。
张孚敬立即跑到嘉靖皇帝身边欲把他扶起,他对着邵元节大喊道:“邵真人,邵真人,快来救皇上,你看看皇上成什么样子了?”
大家把皇帝抬到乾清宫,喂了蜜糖银耳汤,皇帝才慢慢睁开眼睛。
邵元节煞有介事地说:“皇上如此诚心,用自己的灵魂祭天祀地,玉皇、真武定会显灵,保佑皇上抱个真龙天子,一了天下臣民心愿。”
嘉靖皇帝一听,眼睛睁得更大了,一下子恢复正常,坐起来惊喜地说:“朕刚才见到神了,他们跟朕拥抱、私语,保佑朕的皇子出世。”
亲随的大臣、太监齐声附和,有人说当时看到皇帝周身紫气缭绕,香烟升腾。有的说庆云飘扬,壁现霞光,吾皇大吉大瑞,万寿无疆。
邵元节以权威的口气说:“皇上刚才魂灵进入冥府,这是修炼的最高境界,只有如此,才能使灵魂与诸神对接。你们没有听说,这次汪天官到徽州齐云山,就出现了道长做法事,一直做至昏倒在地才叫圆满。皇上终于达到了这一境界,可庆可贺呀!”
嘉靖皇帝听到这些吉言瑞语,特别是邵元节的信口胡言,却信以为真,心里阵阵涌出蜜一般的液体,快感堆满脸部。但他冷静一想,冥冥中,太白金星曾告诉他,说朝中有政出多门的迹象。他当时躺在殿里的地上,就是好挨着地气苦苦地思索这个问题。对,是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孚敬曾喊要救皇帝,说朕不成样子了。看来他是希望朕有个三长两短喽,这样他就可以控制朝廷……
皇帝相信星象所指有大臣擅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便找到理由,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敕令张孚敬致仕。
张孚敬入阁参与机务后,极力主张嘉靖皇帝应该果断削弱各路镇守太监的权力。这是几朝皇帝留下的关系到国家安危的最大隐患。皇帝在即位诏书中就有意从事这方面的改革,在登基初期也应急实施了这一计划,但是并不彻底。从朝廷到地方,宦官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镇守太监的作用下,致使皇帝的一些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的政策无法执行,几乎形成割据的状态,严重威胁着国家的政体。
但张孚敬的建议却遭到夏言的坚决反对。夏言以前长期在兵科供职,与各路镇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差不多已经形成夏言势力。他对嘉靖皇帝道:“现在天下太平,九州祥瑞。有人却要借拆除镇守太监,故意生乱,皇上应该明鉴。”
嘉靖皇帝不惜精力,用尽心思地求道拜神,不就是想在他治理的天下出现这种太平祥瑞的景象吗?这正应验了“嘉靖”的年号。所以,有谁要破坏这种和美的景象,皇帝会答应他吗?
然而,在张孚敬的不断努力下,嘉靖皇帝重新认识到镇守太监的危害。他先后下诏革除了云南、浙江、湖广、福建、两广以及独石、万全、永宁等地的镇守太监,使明代以来的宦官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就是在这些敏感的问题上,张孚敬与夏言相互攻讦,致使他在内阁中几起几伏,沉浮不定。
当时,行人司正薛侃上疏皇上,建言“择藩王居守京师”。张孚敬事先已得知此疏内容,却有意隐瞒,待送至嘉靖皇帝阅处,亲口对皇帝说:“皇上,这份上疏是出自夏言之手。”
嘉靖皇帝不知是怎么回事,认真地阅览起来。还没读罢,心中早已大怒。哼,以藩王来守备京师,这不是针对朕的吗?想以此方式驾空朕。好你个薛侃,谁指使你这样做的?嘉靖皇帝想到这里,认为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挑战,这是丝毫不能容许的。他立即诏令,将薛侃逮捕入狱,严厉审讯。
张孚敬知道嘉靖皇帝一看那本奏疏,必定会勃然大怒。一发怒,便会牵涉到夏言。所以非常得意,这会让夏言吃不了兜着走。但张孚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薛侃案经过三法司严审,证明这件事与夏言毫无关系。嘉靖皇帝心下便想,张孚敬在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竟敢故意欺骗自己,中伤夏言,按说是犯了死罪的,朕且念他曾经有功,仅仅令他致仕而已。
但是,每次令张孚敬致仕,嘉靖皇帝心里总是空荡荡的。作为他登基之初的左右臂膀,桂萼已经辞世两年多,仅剩下张孚敬这一只胳膊,君臣之间却总是若即若离。作为臣子的张孚敬犹如水中的浮标,平静的时候是那么显眼,但一遇狂风波浪,又会被淹没其中。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正月,皇宫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远离皇宫的官员,一心想着法子为宫廷喜上加喜。这一天,河南巡抚都御史吴山带着一帮知府县衙敲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