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主-嘉靖皇帝传-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浴月光。他看到银盘似的月亮上,那棵老槐树下玉兔一跃,心想又是嫦娥在跟玉兔玩捉迷藏吧。他睁大两眼等着嫦娥的出现。一块乌云飘过,把那美好的图景遮住了。接着,突然狂风大作,尘烟四起。只听花园里的树枝喀喀喀都被折断,寒冷冻死的枯枝败叶被飕飕的飓风团团掀起。陆炳护着皇帝回到府内,只见停放在那里的马车直打转,飞沙走石撞在上面叮咚直响。拴在蓄棚里的马匹好像面对着狮子老虎一样,飞身直立,怒嘶长鸣。兵士校尉的帽子全被吹落在地,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胆战心惊,队伍一片混乱。
章三十四 南行途险 火烧行宫(2)
嘉靖皇帝对这突如其来的西北疾风大惊失色,总认为是冲着自己来的。可惜身边没有邵真人,心中的疑团无法排解,随身而来的廖文政只懂座地风水,对于天象星辰略逊一筹。皇帝焦虑万安,那个陶仲文怎么还不来呢?
陶仲文接到皇帝的诏令,哪里还会顾及邵元节的尸骨未寒?他跳上马车向城外冲去。在追赶銮驾的路上,陶仲文洋洋得意,自叹熬到今天,总算有了个出头之日。说不准皇帝也会给我封一个什么真人,统领道教什么的。不过,一定要在近期做几件像样的事,赢得皇帝的信任。这驾马车由锦衣卫兵校亲自护送,真正是心急似箭,行走如飞,不出十个时辰便赶到了卫辉。
卫辉行宫里,嘉靖皇帝正愁肠百结,郁郁寡欢,陶仲文风尘仆仆地出现,拜见皇帝道:“贫道叩见皇上,祝皇上身体安康……”
嘉靖皇帝摆摆手道:“免了免了。”他因心有疑虑,没有兴趣与陶仲文寒暄,直接问道,“朕出行以来,特别是到达卫辉时,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甚是吉祥。可昨晚突然昏天黑地,飞沙走石,天象甚是异常。陶爱卿,这里面有凶险没有?”
陶仲文一路上都想着拜见皇帝时的快乐喜悦的情景,哪料到一见面就遇到这么麻烦的问题。但他灵机一动,仰首望天,观察一会儿,慢慢地说:“嗯,皓月当空,空穴来风,风必助火……哎呀,突然旋风骤起,惊扰皇上,这是好事啊!”
嘉靖皇帝急切地问:“此话怎讲?”
陶仲文装着神秘的样子说:“皇上您想想,这天要起火,提前向皇上发出征兆,说明神灵在向皇上警示,今夜必有大火发生,皇上应该加强防范才是。”
嘉靖皇帝听后,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仍不免惊慌地说:“天要燃火,必会很大,陶爱卿既然知道,应该施展法术将火排除啊。”
陶仲文心里直骂这个皇帝脑袋有问题,但这是见到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自己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皇帝满意,于是糊弄道:“天要起火,谁能阻拦?这场大火是避免不了的,做好准备也没有用。不过请皇上放心,救驾的人上天神灵已经安排好了,皇上就安心睡觉吧,不必为此忧愁。”
嘉靖皇帝心想既然知道有事发生,总要有所准备呀,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啊。所以,天尚未黑,嘉靖皇帝叫陆炳传令,各处安排值守,加强巡逻,不得有丝毫怠慢。诸事安排完毕,已到深夜,皇帝才敢睡下。开始时,他心里老想着陶仲文说的那些神秘之事,辗转反侧,难于入睡。但毕竟是白天劳累、晚上宴会、入夜又受惊吓,不知不觉,还是恍恍惚惚睡实了。
谁知,四更时分,嘉靖皇帝的行宫后面突然噼噼啪啪地炸开了,接着有人惊恐地大喊大叫道:“失火了,失火了!快救火呀……”
顷刻间,那火在大风的吹助下,呼呼地直往天上蹿,蹿着蹿着,像一条巨大的火龙。突然,火龙又一个弯腰将火头伸到另一间屋顶上……不一会儿,皇帝行宫被一片火海包围。那些锦衣校尉突然遭受大火袭击,喊的喊,叫的叫,跑的跑,跳的跳,惊慌失措,夺路而逃。院中的车驾被烤得咝咝直响,拴在棚柱上的马匹狂跳嘶鸣,挣断了缰绳死命地奔跑。夏言、严嵩、陆炳几位重臣紧邻嘉靖皇帝而住,他们发现失火后,大火已经曼延开去,他们只顾着自己抱头逃命,哪里还想得到皇上。唯有夏言站在大火旁高声喊:“皇上呢?皇上呢?快救皇上!”人们这才急起来。
汝安王晚上多喝了些酒,但听到喊声,一个翻身跳下床,嘴里不停地喊着:“我的房子被烧了……我的房子……”
此时的嘉靖皇帝正在梦乡里。梦里的他,眼前升起冲天的红光,随后又变成了仙女的裙裾。他正要伸手去拽,手里却抓了一把黄金,他心里想这是吉兆哩!不觉间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睁眼一看,行宫内满是红光,仿佛美梦的再现。细听听外面,这才断定失火了,立即慌乱不已。他喊道:“人呢,人呢?都跑到哪里去了?”喊了半天也没有人答应。他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燃烧声,深知大事不妙,连窗子也不敢开,生怕火苗趁机钻进来。他想起陶仲文的预言,再看看自己被困的情景,心里不觉一阵悲哀:难道老天爷要收朕去了么?会有人来救朕吗?
侍卫冒着烈火冲到皇帝的行宫,正要敲门,却发现那门的外面被一把铜锁牢牢锁着。火苗在风的催促下用长长的舌尖舔着皇帝行宫的大门,好像要穿透它,钻进去吞噬皇帝。严嵩站在行宫的外面吩咐侍兵们快快端水扑火,然而这里的水源极少,平常连解渴都不够。夏言则在组织众人合围,想依靠人多势众踏灭大火。
大火越烧越旺,已经把行宫四周封得死死的。夏言组织的人墙一冲近火海,就被灼人的热浪打回来。他们再三冲刺,身上的衣服都烧燃了,头发烧焦了,终于以失败而收场。
陆炳开始用树枝扑火,已经快接近行宫,却被大火烧着了衣服,逼得他不得不退出来。他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突然想起以前在宫中救驾的方法,跑到未着火的屋子里拖出一床棉被,放在水缸里浸透,披在身上,便向皇帝的临时行宫冲去。
这时,行宫的门已经被大火烧倒,火舌仿佛万箭齐发,直向嘉靖皇帝刺去。他蜷缩在一个屋角里,用尚未燃烧的木床遮挡着。火舌释放的热浪将他的脸上烫出大小不一的水泡,痛得他已经绝望了。
陆炳冲进行宫,在火光下并没看到皇帝,大声喊道:“皇上,皇上,您在哪里?”
嘉靖皇帝听到喊声,从那张已燃烧的床后面用微弱的声音应了一声,便昏倒在地,那床也随之散落。散落的床带着火焰四处飞舞,皇帝已浑身起火。陆炳见状,一个箭步冲过去,也顾不得君臣之礼,二话不说,将皇帝裹在棉被里挤水灭火,然后把那棉被裹着的人扛在肩上,择路冲出了火海。
此时,有一个声音传来:“哈哈哈哈,皇帝老儿,你也有今天啊!你将被烧成灰烬!彭某人不陪了。”
“彭某人?”陆炳一听,浑身颤抖,忘了此时的危险。他已经断定这人就是自己的彭叔叔,便对外喊道:“快抓放火贼……”
失去知觉的嘉靖皇帝躺在汝安王提供的床上,尚未清醒。随行御医经过诊断,说是火烟熏烤,心慌所至,一会儿就会苏醒过来的,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火势扑灭后,夏言、严嵩等人一直守候在皇帝的身边,想等皇帝醒来后第一眼看到自己。御医在小心地给皇帝喂汤水,想使他心里安静下来。陆炳则独自去集合人马,清理现场。
嘉靖皇帝慢慢睁开眼睛,开口便问:“陆炳呢?”
众人望望四周,没有陆炳的身影。夏言说:“皇上醒过来了,微臣特别高兴。皇上,您好好休息吧!”
严嵩则悄悄溜出去找陆炳。他拽着陆炳说:“快去,皇上想你哩。”
嘉靖皇帝看到严嵩和陆炳出现在眼前,精神为之一振。陆炳进屋说:“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拜见皇上!”
嘉靖皇帝笑着道:“不必客气,如果不是爱卿救朕,朕已葬身火海了。”他想了想又说,“昨天晚上陶爱卿说朕在火灾时会有救星,没想到就是陆爱卿啊!”正说着,陶仲文踉踉跄跄地走进来。他看到皇帝安然无恙,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跪到皇帝床前道:“都怪贫道没有力劝皇上另择行宫,才使皇上受到如此惊吓。”
章三十四 南行途险 火烧行宫(3)
嘉靖皇帝看见陶仲文面目焦黑,衣服破烂,胡子头发几乎烧光,笑着说:“朕不但一点不怪你,还要奖赏你哩!陶爱卿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只是你明知有火,却也被弄成这般模样,说明你与朕同甘共苦啊!”
陶仲文没想到会受到皇帝的褒奖,倒也并不洋洋自得,故意尴尬地摸摸自己的须眉,有所心得地说:“是的,据贫道推算,皇上此次出行是有一次小难。当火势骤起时,贫道祈求苍天以身相代,把一切愁苦灾难都转到贫道身上,使皇上免受其苦。今见陛下平安无恙,贫道怎能怜惜这几根须眉呢?”
嘉靖皇帝信以为真,肃然起敬地对陶仲文说:“陶爱卿法术惊天,德似地厚,如此忠心耿耿,实在难得呀!不过,陶爱卿,朕想知道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你能解释一下吗?”
“这……”陶仲文一时语塞,转念一想又说,“贫道在大火起时观测天象,一颗残星忽然划过,这说明是皇上旧有敌人所为。”
陆炳听后心惊肉跳,难道陶仲文真的是神啊,他怎么说得那么准呢?陆炳在抢救嘉靖皇帝时,清清楚楚地听到彭林的笑声,陶仲文说的一点不错,彭林正是皇帝的老对手。
嘉靖皇帝思考了一会儿却说:“朕的旧敌?那会是谁呢?原来行刺的彭林早已在刑部被杀,此后就再也没有谁与朕为敌了呀。”不管怎么说,嘉靖皇帝都为陶仲文的功夫而折服,他等不及回到京城,在南巡的路上立即赐授陶仲文“神霄保国忠孝秉一真人,”领道教事,总任各宫、观主持。又赠诰印,并封赠其父母。
在兵校侍卫的奋力扑救下,烈火被彻底浇灭。嘉靖皇帝回视行宫,已被烧成瓦砾焦土。第二天天亮,他令人查验灾情,结果损失惨重。吏役伤亡一百多人,所带金银财宝俱已焚毁,车辇烧坏,马匹失踪。这些还不说,嘉靖皇帝想到自己被围困火海那么长时间,差点把性命给搭上了,越想越恼火,听陶仲文的意思是人为因素啊,难道是叔叔汝安王?皇帝立刻谕令调查火因,追究责任。
但这是在卫辉,是在汝安王的地盘上。汝安王、知府和县丞接到诏令,很快抓来几名骨瘦如柴的流民交给皇上,说他们就是纵火犯。
看着地方官敷衍塞责,嘉靖皇帝直接将督理兵部右侍郎张衍庆、河南巡抚易瓒、巡按御史冯震、左布政使文清、按察使庞浩、左参政乐协、佥事王格等全部下诏狱,廷杖削籍。
卫辉事件使嘉靖皇帝惊吓生病,加之又要调查火灾原因,整个队伍在那里休息两天。三月四日,嘉靖皇帝一行渡过正值凌汛期的黄河。虽只一河之隔,南岸又是一番景象。花儿遍地,树木葱郁。眼看就要接近湖广边境了,嘉靖皇帝的心情豁然开朗,一时诗兴又起,作《渡河赋》曰:
遥出神京千里余,道经河渎驾六鱼。
昔年绛服承先诏,今日黄袍抚四舆。
卫辉的阴影一扫而过,嘉靖皇帝志得意满的心情跃然纸上。三月八日,御驾到达承天府境内,皇帝心里格外激动。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还是那么清,还是那么美。他思念故乡,但又不能放下京城。他必须作好两手准备,所以又临时派人飞马北上,谕令留守京城官员督促迅速完成大峪山的陵工。第二天黄昏,他们到达钟祥北部重镇凤落河,决定在这里歇息。趁此闲余时间,嘉靖皇帝在驿馆连夜题写“龙飞旧邸”等二十四块匾额,令人回到承天府悬挂于旧邸和显陵的大门上方。
章三十五 探亲故里 反贼被擒(1)
那陆炳早就沉不住气,不分青红皂白,对准那人的下腹,上去就是一脚。谁知那人乘势纵身,一跃而起,掠过陆炳的头顶,稳稳地站在王府高高的围墙上。观看的人都惊呆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有刺客!”
三月十一日中午,嘉靖皇帝终于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故乡钟祥县城。当他远远地望见阳春门时,激动得热泪盈眶。阳春台,楚国君王在这里筑台歌唱,诞生了天下闻名的高雅之曲《阳春白雪》。童年的梦啊,都是在这里铸就的!
穿过阳春门,进入王府府邸。嘉靖皇帝没有被一路的颠簸所累,而是饶有兴趣地周游王府,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熟悉,是那么亲切。他到凤翔宫,想到自己就出生在这座宫殿里;他到卿云宫,想到自己的童年就住在这里;他到龙飞殿,想到自己就是在这里起飞成龙的……那些亲切的宫殿啊,留下了皇帝少年时期多少的记忆。他当天晚上就住在旧邸卿云宫,试图重温那段已流逝的无忧无虑的岁月,可惜少年时的恋人红莲姑娘已经不在了。倘若她还活着,倘若早知道妙菁就是红莲,此时她就会一同返回故乡钟祥,两人牵手阳春台,眺望汉江水,依偎卿云宫,会有多少美妙的回忆啊!
第二天一大早,嘉靖皇帝不顾旅途劳累,去隆庆殿拜谒兴献帝的灵位。隆庆殿与纯一殿互为相连,那是兴献王为了纪念元佑纯一道人专门修建的。他拜谒完父亲的灵位,又到纯一殿参拜。随同的兴邸旧人为皇帝的真情而感动,无不悲痛哭泣。
三月十二日的承天府,出门一望,东边的彩霞映红天空,不一会儿便艳阳高照,春光明媚。站在王府之内,能感到一片云蒸霞蔚,外面的花香扑鼻而来。这一天,嘉靖皇帝率领群臣直奔显陵所在地——纯德山。
纯德山位于县城东北十五里处,其阴侧连着群岭,阳面一片开阔,乍看起来山顶不高,气势不显。然而放眼一望,山底座基厚实,固若金汤;山前开阔空旷,一泻千里;山上松柏挺拔苍翠,花草繁茂郁葱;而那山南的一马平川却又与闻名遐迩的莫愁湖水相连,显示出一派非凡之象。
嘉靖皇帝来到纯德山前,小心翼翼地走下御辇。他站在那里,神情庄重地望着眼前茂盛的山头,然后迈着快速的步子向陵墓走去。礼部尚书严嵩亲自主持祭拜仪式,随行的大小官员、锦衣兵校以及当地官员百姓千余人参加拜谒。只见嘉靖皇帝跪在父亲的陵墓前,连磕三个响头。众人哪敢怠慢,也随之砰砰砰地跟着磕碰。
祭拜仪式完毕,嘉靖皇帝带着近臣夏言、严嵩以及秉一真人陶仲文、风水师廖文政等人跃跨麒麟宝马,登上纯德山,实地勘探显陵周围风水。他们将显陵的向、背、坤、艮察看得仔仔细细。那严嵩跟在皇帝的屁股后面,只恨当年没有学看座地风水,以至此时不敢随便发表议论。看到皇帝与廖文政畅谈热烈,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只听嘉靖皇帝问身边的“风水状元”廖文政道:“廖爱卿,你对这儿的山水有何高见啊?
廖文政站直身体,眼睛平视前方,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显陵地处沃野,魂系九州。背阴岭岭相连,牢不可破,山岭绵延不断,基可承载北斗星;前阳凸现平川,与湖泊相接,山川湖泊,空灵向上,行可直通南天门。真正能够做到天地共存,人神合一,实乃天下少有的风水宝地。”说完,他又为显陵点穴,定艮山坤向。
嘉靖皇帝听后,凝固了几天的眉头舒展开来,继而又现出笑意。在回府的路上,心情舒畅的嘉靖皇帝情不自禁地吟作《纯德山喜而自得》诗:
南幸湖襄地,陵寝切衷肠。
周觐采园内,回旋四五冈。
茂茂铺茵厚,森森列障长。
龙高生意广,虎伏世传昌。
抱环罗玉砌,缭绕布金墙。
黝冥土色壮,允矣称玄乡。
拔耸戒夷险,平坦免蹉阶。
镇静资山祗,尊安奉先皇。
自足神灵悦,屡致朕心皇。
为此自得吟,庶几永不忘。
进城后,嘉靖皇帝一时兴起,令众人在一家裁缝铺前停下御辇,指着店铺对严嵩说:“叫他做几顶香叶冠道士帽,以备朕用。”
严嵩望着那家店铺,磨磨蹭蹭不想去,就说:“请皇上放心,微臣一定照办!”
回到兴王府,严嵩一个人出去找到那家裁缝店,拿出一尺青布对店主道:“这布做两顶帽子够不够?”
那店主抬头一看,这不是前些年回钟祥,在我这做衣服不给钱的严嵩吗?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家伙,于是没好气地说:“这点布你要做几顶都行。”
严嵩一听好不高兴,说:“你就给我做十顶吧。哎,这可是你亲口说的呀,到时候如果你拿不出十顶帽子,我是一分钱也不给的呀,还要找你算损失。”
裁缝也说:“这可是你亲口说的要十顶帽子的呀。好,两天后你来取吧。”
时间到了,严嵩如约到店里取帽子。裁缝不慌不忙地说:“您先坐一会儿吧!”
严嵩不耐烦地说:“谁有闲工夫坐呀,快把我的帽子拿来吧。”
裁缝师傅吸取上次的教训,并不急于给他拿,而是说:“您必须先付了工钱再说。我保证十顶帽子一顶也不会少。”
严嵩一想,一尺布做十顶帽子,真是划得来呀!二话不说把银子付了。裁缝接过二两银子,顺手在自己的衣袋里抓出十个小东西,一个一个地戴在自己的十个手指头上,摇晃着对严嵩说:“老爷,这不是你的十顶帽子吗?”说完取下来放在他面前。
严嵩看着这些小玩艺儿,气愤地说:“我哪是要这种东西呀?这……这可怎么办啊?”
裁缝师傅说:“你一尺布想做十顶帽,古人是量体裁衣,我这是量布裁帽。”
严嵩气得说不出话,也不敢禀报嘉靖皇帝,只好再想办法。
十六日这天,嘉靖皇帝要在龙飞殿祭祀天神,对严嵩道:“道帽拿来了吗?”
“啊!原来皇帝要在这种场合用道帽啊。”严嵩吓得心惊胆战,无所适从。他吞吞吐吐地说:“哦,哦,微臣去拿,微臣这就去拿。”离开皇帝后,他急得额头上沁出了汗珠,眼珠子直转,怎么办呢?他突然看见陶仲文,跑过去对他说:“嗨,嗨,陶真人,皇上叫微臣找你拿一顶道帽,快拿出来吧。”
陶仲文被搞糊涂了,自己仅有一顶道帽,这一拿走,做法事的时候怎么办?严嵩在一旁又催促道:“快拿来,皇上等着要哩。”
陶仲文不知真相,乖乖地把道帽交给严嵩。
章三十五 探亲故里 反贼被擒(2)
嘉靖皇帝在王府龙飞殿慎重祭天,祈求神灵保佑朱家天下,并将兴献皇帝供俸于此,象征天人合一,庇荫王府。他一看见随身大臣没有一个人戴道帽的,厉声问道:“严嵩,朕让你做的道帽呢?怎么不见有人戴?”
严嵩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说:“哦,禀报皇上,微臣在定做的时候,要了两种型号的。皇上您戴的是天神极尊帽,下臣们都戴这种橡壳小道帽。”他边说边将小帽掏出来欲发给大家。夏言等人看着那指甲大小的道帽,禁不住暗暗发笑。
嘉靖皇帝脸面一板道:“你是在戏弄朕?来人,把他推出去!”
几个侍卫上前就要将严嵩驾走。只听严嵩高声喊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微臣做这小型号的帽子是有道理的。除了皇上,谁敢戴真正的道帽?我们都是小巫小赖,我们敬天神,我们敬地神,我们更敬皇上。我们应该戴这种小帽。”
嘉靖皇帝疑惑地问道:“陶爱卿,你说是吗?”
陶仲文本来对严嵩强行拿走自己的道帽心存不满,严嵩此时更是吓得心惊胆战,一条小命就握在陶仲文的手里,等着他的裁决了,他生怕陶真人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话,若是那样自己就没命了。只见陶仲文不紧不慢地说:“道教是有戴小帽的做法,以示对天神的崇敬。”他这一句话救了严嵩的性命,嘉靖皇帝才平静地继续做他的祭祀。
十八日,嘉靖皇帝亲自规划显陵玄宫的建设,谕敕地方官员说:“显陵之建有年……应按规划方案如期完成,以助朕早成大事。”嘉靖皇帝还认为,必须要有一座雄伟壮丽的道观与崇高无比的显陵相对应,做到神道合一,那就趋于完美了。他对元佑纯一道人怀有深厚的感情,遂颁诏在原玄妙观的基础上同时修建元佑宫。
钟祥全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嘉靖皇帝回来了,连日来王府门前围满了人。而皇帝也喜欢抽点时间在街上溜达,亲身体验回到老家的快乐。这天晚上,他带着几个近臣来到一家小饭馆,尝尝老家的风味小吃。严嵩自恃对钟祥熟悉,言行就随便多了,他尚未进店,看见那女店主既年轻漂亮,又聪明伶俐,便想耍耍自己的小聪明,难她一难,便对女店主说:“店主啊,你说我是进来哩,还是不进来?”
女店主一听,知道来人不善,又不能得罪他,微笑着回敬说:“我看老爷不是走就是停,不是进来就是出去。”
夏言忍不住对严嵩说:“你就别为难人家了。”
哪知,严嵩根本不听。等皇帝及一行人进屋坐下,他也不问皇帝吃什么,只顾和女店主较劲。他对女店主说:“你看我们七个人,下两样的米,煮七样米的粥,行不行?”
女店主点点头走了。夏言说:“严嵩,你搞什么鬼名堂,难道我们这些人光喝粥不成?”严嵩只笑不说。不一会儿,女店主端着七碗粥上来说:“老爷,绿(六)豆加米煮,七样的粥来了——”严嵩一看,这一着没有难住她,正要张口再难她一次,却被夏言及时拦住,夏言对女店主道:“来,给我们点菜。”
一听说点菜,严嵩的劲头又上来了,他对女店主说:“我想吃十样的菜,只许用两个盘子装,每个盘子装一样,一清二白好清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