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趣读史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英看春申君不纳谏,恐怕以后灾祸上身,赶紧逃亡。
十七天后,考烈王驾崩,果然不出朱英所料,李园抢先入宫,在棘门之内埋伏下死士。春申君入宫吊唁,刚一走进棘门,李园的死士冲出来刺杀春申君,砍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面。李园随即灭了春申君全家,立李园妹妹的儿子为楚王。李园全面把持了楚国大权。
【个性点评】
李园可谓深谋远虑之徒,就像下围棋一样,走第一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下一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完美地全盘实现了他们兄妹的计谋。
司马迁对春申君的评语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是忠厚长者,怎么斗得过心思细密、心狠手辣的李园?君子碰见小人和阴谋家,只有束手就擒。这就是为什么总是坏人当政的原因。

刘敬:牺牲一代女人的胸脯征服匈奴

“乱世出英雄”,这几乎是一个真理,因为乱世是一个缺乏秩序的时代,缺乏了秩序,就为各色人等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此,每一次乱世都会造就大量英雄。秦末当然是乱世,许多英雄应运而生,不足为奇,到了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居然还有人能抓住乱世的尾巴,奋力成为英雄,终至封侯,就不能不让人叹服了。
此人就是娄敬。 
娄敬是齐国人,汉高帝五年,他被征发到陇西戍守边塞,途径洛阳之时,听说高祖刘邦正住在那里,心里一激灵,决定碰碰运气。当时他穿着破破烂烂的羊皮短袄,身份是戍卒车夫。进城之后,作为车夫的他突然扔掉拉车子用的横木,大声喊道:“我要求晋见皇帝!我要求晋见皇帝!”有人好心地送给他一身漂亮的衣服,好意地劝他,总不能这么衣衫褴褛见皇帝吧。娄敬昂然答道:“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向皇帝贡献的是思想不是形象,我为什么要从外表上修饰自己呢?”我们知道,刘邦向来作风民主,并且对有个性的人青睐有加,当他听说从山东来了个神经病,马上拨冗接见。看这个神经病一副穷酸样子,刘邦还破例赏了他一顿饭吃。
看娄敬吃饱喝足,开始切入正题。他一开口就向刘邦发问:“听说陛下要建都洛阳,难道是为了跟伟大的周朝比试吗?”皇帝心中暗暗称奇,因为这个人一开口就抓住了他的心,当时刘邦正为建都之事征求文臣武将的意见,因为他的大臣大都来自东部,他们强烈建议刘邦定都洛阳。他们引经据典地说,周朝建都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传了二世迅速灭亡,因此,洛阳应该是首选。他为此正犹疑不决,所以很想听听这个刚吃饱了饭的神经病会有怎样的高见。
娄敬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他分析了周朝的先祖取得天下的原因、途径和经过,论证了周天子治理天下的手段、方法和特点,然后对比了刘邦取得天下和周朝取得天下的不同之处,最后详细论证了建都关内的重要意义。娄敬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发挥奇佳,让刘邦听得一愣一愣的。娄敬的这些观点不仅和留侯张良的观点接近,也和刘邦的观点不谋而合。刘邦不再犹豫,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
建都地点确定之后,刘邦对娄敬说:“你有功于建都,因此,我决定赐你国姓,从此之后,你就姓刘了。”娄敬变成了刘敬,并且留在了刘邦身边。
建都问题上,刘敬露了一小手,但更多的机会还在后面。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准备联手进攻汉朝。皇帝震怒,为了摸清虚实,就派使臣出使匈奴。为了迷惑汉朝的使者,匈奴故意隐匿壮士肥马,只把老弱病残拿出来展示。派去的使臣有十余批,回来都说可以出击匈奴。出于对刘敬水平的赏识,刘邦决定派刘敬出使匈奴,打探匈奴的底细。刘敬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回来之后他这样对刘邦分析:“两国交兵,正常的情况下,应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威慑对方。可是,匈奴却不这样,其中一定有诈,估计他们准备出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此时攻打匈奴凶多吉少。”
刘邦喜欢骂人,一言不合,他的脏话就会喷涌而出:。皇帝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你这齐国杂种!凭着两片臭嘴捞得官做你就翘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你知不知道,我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于是,刘邦先拘禁刘敬,然后御驾亲征,他要用辉煌的胜利来搧刘敬的脸。
谁承想,刘邦刚到平城,就被匈奴的奇兵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脱身。回来之后,他马上释放刘敬,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建信侯。 
虽然解了围,但匈奴的战斗力却让刘邦感到后怕,夜不能寐,就召来刘敬询问对策。刘敬卖起了关子:“我有长久之计,可以让匈奴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只是怕陛下不愿去做。”刘邦被刘敬说得抓耳挠腮,急不可耐:“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做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做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的太子,汉朝的外孙自然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事情呢?这岂不是不用出兵便从根本上解构匈奴的绝佳办法吗?”高帝听后,派着大腿说:“高啊,真他妈的高啊!”刘邦向来对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多少感情,曾有遗弃子女的不良记录,如今听说女儿还有这样的用场,喜不自胜,立马就要送公主去配匈奴。只是最后被头发长见识短的吕后给搅黄了,刘邦终究没能派出大公主,最好只好找了个宫女冒充公主的名义,嫁给了冒顿君主做妻子。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个性点评】
能崛起于戍卒之中,刘敬当然有其过人之处。没有一寸战功,却创造了别人难以企及的纪录,最后封妻荫子,位列王侯。要知道,“封侯”可是后世的李广用尽了毕生精力也没能实现的一个梦想。
刘敬是个奇人,奇人总有奇计,“和亲”就是刘敬的创造性发明。牺牲一代女人的胸脯,换取当代的繁荣和后代的幸福,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奇计,是那些用屁股思考问题的文臣武将一辈子也想不出来的奇计。至于“和亲”是否真的有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刘敬更是一滴水,折射出了刘邦的伟大,折射出了时代的宽容,不论“和亲”的目的达没达到,至少那些女人没有被拉回来游街,刘敬也没有被人骂作皮条客。
如果有人告诉我汉朝是个大时代,我一定愿意相信!


《趣读史记》 第四部分

卢绾:邦哥,我也不想反啊

,只是我实在心里不踏实
“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刘关张在桃园组建黑社会之时所宣读的誓词,同时也是引证率最高的誓词。自这句誓词横空出世以来,它就无数次地激荡起绿林好汉、豪滑大侠的壮志,成为他们与同伙相互鼓劲的经典用语。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其中深深的遗憾—“不能同年同月生”。因此,“同年同月同日生”似乎也是衡量友谊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是古往今来一对异姓兄弟之间真能“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实在少之又少。
但有两个人例外,他们就是刘邦和卢绾。
刘邦与卢绾不仅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是同乡,不仅如此,他们的父亲也是莫逆之交。这么多的相同,使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泡妞……即使刘邦被官吏追拿东躲西藏之时,卢绾也总是随同左右,东奔西走,如影随形。
天下大乱,刘邦起兵,卢绾就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到汉中后,卢绾被刘邦任命为将军,但很少真正单独外出打仗,他似乎每天都陪在刘邦身边。即使刘邦做了汉王之后,卢绾依然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自由出入,甚至连刘邦的避孕套放在哪个抽屉里他都了如指掌。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在刘邦这里,没有任何人比卢绾更吃得开。就是萧何、曹参等人,虽然也很受重用,但那更多是一种工作关系,一种上下级关系,这些关系是无法与刘邦、卢绾之间的关系相提并论的。
因此,在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卢绾就被封为长安侯。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冬天,不可一世的项羽已经在乌江边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大汉王朝即将正式建立。刘邦深知卢绾还没有像样的功绩,就特意挑了一个风险较小但又易于建功的机会给卢绾,让他另带一支军队,和刘贾一起攻打纸老虎—临江王共尉,当然是旗开得胜。之后又随刘邦攻打燕王臧荼,臧荼也是俯首称臣。伴随着卢绾的几次轰轰烈烈的胜利,天下平定。
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在诸侯中不是刘姓而被封王的共有七个人。高祖想封卢绾为王,但又害怕群臣心存怨恨,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不好说出口。于是就采取民主推举的办法,让群臣推选谁可以做燕王。结果可想而知,卢绾以全票当选燕王,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从汉高祖刘邦的朝堂里传出。刘邦随即以最快的速度签署了卢绾的任命书。
汉高祖十一年(前194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这在当时可是个大事。
陈豨是宛朐(今山东曹县附近)人,也是刘邦的开国功臣。高祖七年冬天,韩王反叛,逃入匈奴。刘邦封陈豨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统管这一带戍卫军队。
怎么说呢,陈豨这个人有很多优点,譬如他没有一点架子,对待宾客用的就是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礼节,而且总是谦卑恭敬,屈己待人。他这人就是有些爱慕虚荣,有一次,他高调地休假回乡,后面随行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没办法,他就喜欢这么夸张,如同今人结婚喜欢弄几十辆轿车装点门面一样。那次回乡,走到赵国正好赶上天黑,就在赵国国都邯郸过夜,一下子就把邯郸所有的宾馆住满了,一时传为美谈。
自己不注意就容易给别人留下把柄。陈豨庞大的行亲队伍还没走出赵国国境,赵相国周昌就专程进京找刘邦去垫砖去了。周昌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依据陈豨宾客众多、独掌兵权的客观事实,推断陈豨必有变故。于是刘邦就派人追查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自然牵连到陈豨头上。陈豨非常害怕,不久便自立为代王,劫掠了赵、代两地。
刘邦御驾亲征,陈豨自然不是对手,情急之下只好派手下王黄去向匈奴求救。为了打乱陈豨联合匈奴的计划,燕王卢绾也派手下张胜出使匈奴,声称陈豨等人的部队已溃不成军,想以此来影响匈奴的出兵计划。
张胜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善于独立思考。这样就很可怕。
张胜抵达匈奴以后,恰逢被驱逐出境的前燕王的儿子臧衍,臧的一席话改变了张胜的命运,也改变了卢绾的命运:“您之所以在燕国受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事务。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反叛,战争连年不断。现在您想为燕国尽快消灭陈豨等人,但陈豨等人被消灭之后,接着就要轮到燕国,您这班人也要成为俘虏了。您为什么不让燕国延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修好呢?战争延缓了,能使卢绾长期为燕王,如果汉朝有紧急事变,也可以借此安定国家。”这显然是臧版的“狡兔死,走狗烹”,结合韩信等功臣的结局,张胜没有理由不认为臧衍说得在理。于是他掉转方向,开始暗中让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
很快,燕王卢绾开始怀疑张胜和匈奴勾结,就上书皇帝请求把张胜满门抄斩。张胜返回,把之所以这样干的原因全部告诉了卢绾。卢绾恍然大悟,找了一些替身治罪处死,把张胜的家属解脱出来,使张胜成为匈奴的间谍,又暗中派遣范齐到陈豨的处所,想让他长期叛逃在外,使战争连年不断。
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
陈豨与卢绾的狼狈为奸不久就难以为继了。
一年之后,刘邦的连襟樊哙斩杀陈豨,手下作鸟兽散。一员副将投降朝廷,揭发了卢绾与陈豨暗中勾结的事实。卢绾的幸福日子走到了尽头。
刘邦一再短信要求卢绾进京对质,卢绾一概称病推托。他摆着指头说:“也许老朋友刘邦不会杀我,但是目前刘邦病重,吕后专权,去年春天,韩信已被满门抄斩,去年夏天,彭越也被夷族,吕后同样不会放过我的!”
后来,汉朝又得到一些投降的匈奴人,说张胜逃到匈奴中,是燕王的使者。于是皇帝说:“看来卢绾是真的反了!”于是就派樊哙前去问罪。
面对朝廷的征剿大军,卢绾萦绕在心头的话就是:“邦哥,我真的不想反,我只是心里不踏实啊!你们在逼我,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长城下,等待机会,希望皇帝龙体康复,重新主政之后,亲自进京谢罪。他知道,以这么多年的交情,邦哥一定会原谅他的,一定会!他的一切都是邦哥给的,因此,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和邦哥作对。他自己没有那么贪心,只是不想失去邦哥所给予的天堂。即使所谓的勾结匈奴,串联陈豨,不就是想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零和游戏来延缓自己的荣华富贵吗?卢绾尽力想说服自己,因为,无论如何,这样做的确是仅仅为了自保。
然而邦哥却没有给卢绾任何机会,很快,人们的高祖、卢绾的邦哥就和全国人民说了“再见”。只是至死他也不会原谅卢绾,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反叛,但卢绾不能反叛,卢绾是他心底最后的一丝温暖。
对于卢绾来说,没有了“邦哥”的汉朝就如同天崩地裂。他逃入匈奴,一年之后,郁郁而终。
是啊,世界上哪有既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好朋友呢?
【个性点评】
和汉王朝众多开国勋臣相较,卢绾所作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卢绾又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存在,让刘邦真正成为了一个立体的人,情感丰富的人。他让人知道,刘邦不仅会诛杀功臣,也会关爱自己的弟兄。
玩弄的是政治,在意的是友情。卢绾平衡了因刘邦诛杀功臣所导致的形象倾斜。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为“孤篇压全唐”,那么,卢绾则是“匹夫战功臣”。

栾布:两个变态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

京剧《淮河营》讲的是汉朝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欲篡刘家江山。刘邦之子刘长,镇守淮南,甚为勇武。刘长为赵妃所生,吕后为了争权害死赵妃。二十年来,刘长一直认吕后为生母。于是,汉室旧臣蒯通、栾布、李左车等前往淮河营,欲向刘长讲明往事,请其立即发兵除吕扶汉。
在去淮河营的路上,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腔: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
胡言乱语怎瞒咱!
在长安你也曾夸大话,
为什么事到而今要奸滑?
左手拉住了李左车,
右手再把栾布拉;
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踏,
生死二字且由他!
这一段是剧中人蒯通唱的,在这一段之前还有一段不太著名的唱腔:
战鼓不住地打,
只打得栾布心中乱如麻。
乘此机会我溜了吧,
生死关头只恐事有差!
这一段是栾布唱的。栾布在戏里是个十足的丑角,胆小如鼠,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栾布时时想着脚底抹油,一走了之。这和正史上栾布的形象可谓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这个错误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说栾布,就必须说另外一个人—彭越。
彭越是山东昌邑人。秦末,他伙同一帮人在巨野的大泽中当强盗。彭越是个有头脑的强盗,最大的特点是从不跟风。在陈胜、项梁揭竿而起,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他却平静地对跃跃欲试的手下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这一等就等了一年多。
一年后,在“泽间少年”及其众人强请之下,彭越决定起事。面对一伙乌合之众,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杀一儆百,很快就以软硬两手制服了手下的亡命徒。这时局势已稍微明朗,而彭越手下已经聚集了一千多人。
从此,他助汉击楚,于济阴大破楚军,得魏地十余城。其后又复下昌邑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最后率师大会垓下,攻破楚军,以其卓越战功被刘邦立为梁王。
与彭越相比,栾布就是小人物了,但这不妨碍二人的相知相识。
栾布本来是梁地人,当彭越还是平民百姓时,二人曾有极深的交往。只是那时栾布家徒四壁,每天连饭都混不上,只好外出打短工,在一家小饭店里当酒保。人走背运的时候,喝口凉水也会塞牙,在饭店当小工的栾布居然被人给绑架了,被强行买到了北方做奴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被人绑架之后,栾布骨子里的英雄气概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抓住时机,替主人家报了大仇,并因此出名。于是,燕将臧荼就推荐他担任都尉。
后来臧荼做了燕王,栾布也跟着升做了将领。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臧荼反叛汉朝,事败之后,栾布也就做了俘虏。
做了梁王的彭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四处奔走,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就这样,栾布不仅被赎回,而且还坐上了梁国的大夫,开始了一个小官僚的幸福生活。
然而,又是好景不长。
汉十年的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军队到达邯郸之后,刘邦突然没有了底气,就向梁王彭越征兵。梁王推说自己有病,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于是怀恨在心,派人去训斥彭越,弄得彭十分紧张。恰在此时,彭的手下有人跑到高祖那里控告梁王阴谋反叛。因此,梁王因此被刘邦囚禁到洛阳,很快就被杀,其家族诛灭。之后,刘邦让人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分赠天下诸侯,大搞国家恐怖主义,并且还把彭越的脑袋悬挂在洛阳城门之下,明令:“有敢来收殓或探视的,立即逮捕。”
当此天崩地裂之时,栾布在干什么呢?他被派去外出公费考察。考察的地点是齐国,就是刘邦的私生子刘肥的封国。
得知情况有变,栾布迅速处理完在齐国的公干,马不停蹄,昼夜兼程赶往洛阳。对着风干了的彭越的人头,栾布高调地做起了述职报告,边祭祀,边哭泣,声泪俱下,声闻四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很快就有便衣上前将栾布逮捕,并将此事报告了刘邦。
我们知道,刘邦是个好奇的人,听说有人如此和自己对着干,刘邦萌发了见见此人的念头。见到五花大绑的栾布,刘邦情不自禁地骂道:“老子我禁令任何人不不得以任何形式表达对彭越的敬意,哪怕在心里也不行,你小子却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祭拜,难道你不知道天下是谁的天下了吗?因此,我决定给你洗个热水澡—烹杀你个杂碎!”在走向皇帝布置好的汤镬的路上,栾布平静地说道:“我死可以,但有几个问题我必须要问!当你被困彭城,兵败荥阳、成皋一带的时候,项王之所以不能顺利西进,就是因为彭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跟楚为难的缘故啊。在那个时候,只要彭王调头一走,跟楚联合,汉就失败;跟汉联合,楚就失败。再说垓下之战,没有彭王,项羽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彭王接受符节受了封,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现在陛下仅仅为了到梁国征兵,彭王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产生怀疑,认为他要谋反,可是谋反的形迹没有显露,却因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家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了。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请您烹了我吧。”
众所周知,刘邦是个有逆向思维的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别人唱反调,在一般情况下,你不要指望他按你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你想死,我偏赦免你;你想活,我偏杀了你。很多人不知道刘邦这个思维定势,因此吃了大亏。譬如项羽为了让刘邦有所让步,就捉了刘邦的老爸过来,明确告诉刘邦,如若不有所收敛,将会把刘邦的老子烹而食之。而刘邦的回答更爽快:咱们曾结拜为弟兄,因此,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愿意将老子烹了吃,那么请分我一杯羹。弄得项羽哭笑不得,一点脾气没有。
还有另外一个姓丁的傻叉也因不了解刘邦的思维特点而错判形势,结果连命也丢了。此人叫丁公,曾在项羽手下任将领,楚汉相争之时,丁公负责在彭城西面追逐刘邦,由于丁公技高一筹,使得刘邦屡次陷于窘境。短兵相接的时候,丁公苦苦近逼,让刘邦感到十分头疼,只好掉转马头对丁公说:“英雄相惜,我们两个好汉为什么要互相为难!”能被刘邦目为英雄,并且是同等分量的英雄,这一点让丁公十分兴奋。于是,丁公就高高兴兴地放了刘邦一马。等到刘邦成了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