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在农民军的规矩中,向来是谁到谁得的,瓜背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仗着自己的实力较强。而且如果姚亮拒绝了招揽,那瓜背王多少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瓜背王的要求却使得姚亮犯了难。从内心里,姚亮肯定不会给汝宁军的敌人——农民军送粮食的。可是如果现在不给瓜背王一些粮食,那就不是拒绝瓜背王的招揽那样,只是在农民军中不志同道合的问题了,而是姚亮对瓜背王露出了敌意。

如果瓜背王恼羞成怒,毅然来攻打新野县的话,那自己的这些乌合之众能不能够守住新野县城呢?

正在姚亮犯难的时候,余子琏的汝州军也靠近了新野县城。这时候的瓜背王就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马上逃窜,另一个就是与汝州军作战。可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瓜背王怎么样也不会选择第二项的。

但利令智昏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时候的瓜背王的,他舍不得新野县城里的粮草财物啊!于是瓜背王再次放低要求,要姚亮出兵与瓜背王一同与汝州军作战。

之后……之后的结果还用多说吗?想想余子琏为什么会飞黄腾达和姚亮为什么会发配边疆吧。他们俩本来就是宁陵县的老熟人,还一同去救援归德府城,同舟共济了一场呢。

于是在当天晚上,姚亮就与余子琏取得了联系,准备在第二天的战斗中,给瓜背王玩个阴的。

但对姚亮来说,比较麻烦的就是该如何向手下的头目说明情况。于是他就象演义中描写的一样,在帐后埋伏刀斧手了。可是姚亮又没想到,那些头目听说能够被朝廷招安,立刻是欢呼雀跃,一致同意了姚亮的决定。其实在这时候,明朝朝廷的吸引力在农民军的心目中还是很强烈的。于是,瓜背王就悲剧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吃亏于信息

“楚格在搞什么啊?什么东西都要我来决断,那他这个指挥是干什么的啊?告诉他,只要基本达到目的,该改变的计划自己去判断!如果再这么婆婆妈妈的,让他回家抱孩子去!”吴世恭把楚格送来的急报一扔,不耐烦地说道。

这几天吴世恭的心情一直不太好。当他带人赶到新野县后,就一直与余子琏处于僵持状态。

当瓜背王连同姚亮带出城的部队,摆开阵式要据城与汝州军战斗时,突然他的侧翼被“友军”攻击,而汝州军也顺势也杀入了瓜背王的部队。还好,瓜背王也是位老造反首领了,他反应很快,立刻就逃跑。但也只是只身而逃了,跟着瓜背王逃走的农民军还不到千人。

可是还没等战斗结束,姚亮就带着自己的部队又退入了新野县。姚亮想的很明白:不要看他与余子琏有些交情,但在抢夺战利品时,友军也会变成敌军,不用提还有这么多投靠姚亮的流民,可能被汝州军杀掉充做军功呢。

对此,余子琏的反应倒是慢了一拍,等到他发现了姚亮的异动以后,姚亮已经紧逼城门、严阵以待了。

于是就开始余子琏和姚亮的谈判了。首先就是余子琏用自己的官位压下命令:让新野县打开城门,放新野知县入城重掌县治。

对于这个很合理的要求,姚亮根本无法拒绝。他只能够一直用着“等上头的命令!”为由,拖延着新野知县的进城。

对此,余子琏也有些无奈。虽然与吴世恭的关系很差,但余子琏并不想与汝宁军翻脸。再说,这次为了考虑行军速度,汝州军也没有携带什么攻城器械。所以也不能够直接去攻城。

所以一来二去,这事就拖延了下来。姚亮也不敢太得罪余子琏,所以也往城外运送了近千石的粮食,作为汝宁军的犒劳。

可是等到吴世恭的到来,汝宁军这边就避无可避了。等到谈判一开始,吴世恭就发现自己处于了一个很被动的局面。

按照道理,新野县内的粮食物资都是归新野地方所有,唯一可以处置的就是新野知县。可是现在却是余子琏控制着这位知县,再说,是否追究这位知县弃城而逃的罪名。都在余子琏的一支笔中,所以现在的余子琏就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了,他提出:新野县内的粮食起码要给汝州军三万石。

吴世恭当然不肯放弃已经吃到嘴里的肉,不过不分润给汝州军一些粮食也不现实,所以吴世恭的底线就是分给汝州军一万石的粮食。

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俩人关系尚可的话。倒是可以坐下心平气和地讨价还价,以达成一个协议。可是这俩人却有着旧怨。所以谁也不愿意与对方见面受虐。因此。在俩人之间传话的人可就跑断了腿。

可是吴世恭不可能无休止地待在新野县,因为这样就莫明其妙地被余子琏牵制了自己教导军团的一个团和骑兵营了。再加上这件事又不是吴世恭占理,如果等到朝廷得知以后下发命令,怎么样也是吴世恭吃亏。所以这些天的吴世恭心情就有些烦躁了。

而吴世恭这么一亲征,楚格肯定是要把汝宁军的重心移向吴世恭这里,就是要保障吴世恭的安全。因此。战前所制定的计划也要改变许多。但是楚格又不敢自下决断,于是就不断地请示吴世恭,正好被心情不好的吴世恭当成了替罪羊。

大帐内也是噤若寒蝉,吴世恭也知道自己的莫名火发的很没道理。于是挥挥手就要大帐内的人全部退下。

可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进来禀告道:“大人!余大人已经来到了营前,他让大人您出营商议呢。”

吴世恭立刻是长嘘了一口气,那余子琏总算是熬不住了,自己也终于有了一个台阶下啊!

当身着戎装的俩人骑着马在营外相见,俩人都很敷衍地拱手行了一个礼,接着就冷场了,谁也不愿意开口说第一句话。这场面也显得十分怪异。

还是余子琏先忍不住,他也不废话,开口道:“给本官二万五千石!”

“最多一万五千石!”吴世恭也让步了,就想着早些解决眼前的僵持。

余子琏“哼”了一声,二话不说拿出几张纸,让身边的亲兵送到吴世恭那儿。吴世恭接过一看,瞳孔顿时聚集了起来。

这几张纸是朝廷下发的最新战局和命令。

五月,皇太极派阿济格为主帅,偕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伐明,自雕鹗堡入长安岭。之后几路分兵,直指延庆州,开始了满清第一次入口之战。

而这次满清的入关完全出乎了明朝朝廷和边关的意料,因为以往的北方蛮族都是在秋冬季节犯边的,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放牧的规律所决定的。

所以从这次突然的入关就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于满清的国家建设已经是初见成效,已经可以靠着自己的生产供应军队的出征了。

因此,毫无防备的明朝边关和军事重镇就是一片稀里哗啦,眼看着延庆州将会不保。而延庆州是在北京城西北一百四、五十里的地方,之后至京城就是一片坦途,于是朝廷立刻关闭京城城门、巩固城防,并且向着四方发出了勤王令。

而其他地方的军队都有各自的任务,不可以大动,现在相对比较平静的河南、山东明军就在此次调集的范围中了。理所当然,近阶段没有什么显赫战斗的汝宁军也在调集的名单中。

更为不妙的是,余子琏的汝州军因为要围剿农民军,是不在这次调集的名单中的。

所以吴世恭再这么拖延下去,真的是要误了大事了。所以余子琏趁着这个好机会,亲自与吴世恭见面来施压来了。

余子琏作为一名能够与朝廷直接联系的文官,就能够掌握着这一信息优势。所以在任何时代,信息都是最值钱的啊!

第五百五十三章各自暗爽

吴世恭也是一个很光棍的人,既然自己已经处于了下风,他就想着早些解决眼前的事。于是他说道:“最多给你二万石。都是一家一半了,你也别再得寸进尺了啊?”

“好!”没想到余子琏是一口答应,接着他又说道:“本官军中连连激战,兵器损耗颇多,还望吴副将伸出援手,给本官火铳二百,火炮十门!”

“放屁!”吴世恭顿时怒气勃发了,“想趁火打劫啊?门都没有!”

“本官不心急!可以和吴副将在这里慢慢谈哦!”余子琏慢条斯理地说道,一副吃定了吴世恭的神情。好不容易有机会折磨一下这个吴鄙夫,余子琏的心中就象是吃了人参果一样的舒坦。

吴世恭长吸了一口气,决定还是先忍住。于是就放缓口气说道:“炮最多二门,火铳最多五十,本官勤王也要用的。不过半买半送,算是看在本官与你的交情份上。”

“哼!”今天的余子琏特别喜欢用鼻孔说话:“就你这黑心商贩样?还好意思拿出个半价?爽快些,要么送,要么我们接着谈!”

因为汝州军自己不能够生产火器,所以他们通过四海商行从汝宁军这里买了不少。当然那价格是很贵的,而且给余子琏的不是汝宁军的制式火器,而是以前缴获的鸟铳、虎蹲炮等,所以被狠斩了几刀的余子琏心中一直有着怨气。

“余子琏!你以为我真的怕你谈啊?这么多年了,你这酸丁样还没改。算了!算我可怜你,就送给你吧!”说着说着,吴世恭的口气还是软了下来。

可是今天余子琏对吴世恭的挑衅好象是无动于衷,他还是一脸平静道:“那就多谢吴副将了。一百火铳、五门火炮,不要你卖给本官的废铜烂铁。就要你军中所用的。”

“嘿!你倒会狮子大开口!告诉你,没门!”吴世恭是连连摇头。

见到可能会谈崩,余子琏接着说道:“本官之汝州军守住汝州、南阳,正可挡住贼军,不让贼军进犯兵力空虚之汝宁,吴副将还是考虑一二吧!”

吴世恭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道:“最多给你火铳八十、火炮三门。不过要等我家工坊生产出来后才能够给你。没办法,要去勤王啊!”

“不需劳烦了。”余子琏“嘿嘿”一笑,“本官怕吴副将言而无信啊!,就把你军中现有的给本官吧!”

吴世恭见自己被余子琏揭穿了用心。顿时是恼羞成怒了,他吼道:“本官什么时候言而无信过啊?就凭你?都不屑于骗你这个书呆!总要给你新的火器吧,本官军中所用都是旧的啦!”

“本官不介意!马上送来即可,否则,让我们促膝长谈吧!”

“你又不是美女。谁有兴趣与你促膝长谈啊?”到底吴世恭要急于脱身,于是不甘心地向全大山下令道:“回去吩咐一声。都给他!余子琏!你拿了这些东西可不要被噎死啊?”

“总比某人被气死的好啊!”今天余子琏的斗嘴是超水平发挥。打得吴世恭是没有了脾气。

其实吴世恭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生气。因为军情局打入到汝州军中的密探基本上都有汝宁军军中的经历,所以现在的他们基本上也都成为了汝州军的中上层军官。吴世恭认为自己的那些火器只是暂时寄存在汝州军这里。早晚有一天,吴世恭会把汝州军这头肥猪给吞了。

见到余子琏趾高气昂地安排手下,准备把汝宁军送过来的火器带走,吴世恭也准备着回营。就在这时候,余子琏又说道:“吴副将!本官看姚统领在你这儿很不如意。是否割爱给本官,也让俊才不被埋没啊?”

吴世恭心中那个气啊!自己的韬光养晦却被余子琏误认为软弱了。他倒是越来越得寸进尺了。于是吴世恭回了句:“做梦!”,接着头也不回地回营去了。

吴世恭是不知道,余子琏的心中也在暗爽呢。他已经接到了总督卢象升的通报:老回回马守应的那营农民军再次流窜南阳。而卢象升等三支明军还被农民军主力纠缠在郧阳,难以追击。望驻扎在邓州的汝州军阻截住这支农民军,不让其再次流窜入河南。

所以说,其实余子琏也熬不住了,他能够虚张声势地从吴世恭那里榨到这么多的东西,所以心中也是阴人以后的满满快感。

不过余子琏最后的话,倒提醒了吴世恭,他还要去处理姚亮这三个胆大妄为的家伙呢。于是一回营,吴世恭就吩咐道:“把那三个家伙从城里叫过来。”

姚亮、叶超和傅胜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大营,一进吴世恭的大帐,他们就立刻跪下向吴世恭磕头,之后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吴世恭坐着沉默不语,就是让这三个家伙多些煎熬。过了好长一阵子,吴世恭才开口说道:“你们倒挺有本事的啊?能够把我们汝宁军的部队都调动过来围着你们转,而且打下了新野县,收拢了这么多的流民。你们说说看,本官该如何封赏你们呢?”

那三个人依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谁都听得出吴世恭是在说反话,这时候抬头回话简直就是傻子了。

又过了一会儿,吴世恭觉得吓他们也吓够了,于是说道:“别假惺惺地趴在地上装可怜了,都把头抬起来吧!姚亮!你说说看,为什么你这么喜欢东奔西跑的啊?”

姚亮毕竟跟随过吴世恭很长的时间,知道吴世恭并没有给他扣上罪名,于是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回禀道:“回大人的话。您不是一直教导我们,有便宜就要占嘛!我看到这新野县都空了,于是就把叶超和傅营长都拽过来了,这事和他俩没关系。”

傅胜连忙在一旁说道:“这事也有小人的份,大人要责怪就责怪我们吧!”

叶超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哆嗦着嘴皮子说道:“小的也有份。”

吴世恭“哼!”了一下,冷笑道:“倒挺讲义气的啊?想法不责众啊?没这么简单。罔无军纪的罪名你们谁也逃不掉,三成军饷扣半年。还有,你们这么喜欢打仗,就把这次你们带到新野县的人扩充到一千人,组成一个团。给你们半年时间,如果考核合格,那你们就带着这个团,如果通不过的话,那就数罪并罚了。”

这就不是处罚了,而是论功了,所以姚亮三人立刻是眉开眼笑。他们连连磕头,对吴世恭说道:“谢过大人!小人一定不负所托!”

“滚吧!”吴世恭的脸上终于也露出了微笑,“快些回城把队伍召集起来,等会儿本官入城检阅一下你们的兵丁。”

“诺!”

对于姚亮三人是需要敲打,但是对于攻占新野县的兵丁和那些投靠的土匪、流民头目还需要鼓励、安抚和奖赏,所以吴世恭在离开前还是要亲自检阅和接见他们的。

也就是在战乱年代,会产生这种唯结果论。吴世恭就是为了维护姚亮他们的英雄行为,也不得不封赏这三人。如果在和平时期,象姚亮这种不听军令出击的,就算是获得了大胜,最多也就是给个勋职,之后就是罢官免职的命。

吴世恭在检阅、接见完城内的兵丁以后,立刻就动身返回了汝宁军大营。除了要去接收朝廷的正式命令以外,还要把自己家中安排一下。

吴世恭是很放心与余子琏达成的协议,而余子琏也是如此。有趣的是,有时候还是仇人之间比较相信对方的人品的。

吴世恭在走的同时,派人给楚格传令:让他务必在六月底结束这次湖广攻略。之后骑兵军团也不用打扫战场了,立刻和炮兵营直赴叶县。

这次勤王因为大运河正是航运的高峰,而山东军队也要通过大运河北运,所以吴世恭就不去凑热闹了。他准备带着归德、骑兵两军团,炮兵团和自己的亲兵队,横穿河南过黄河,入北直隶北上勤王。

之所以只带这些兵,除了要在汝宁、归德留下足够的兵丁以外,吴世恭也要在天子脚下低调点。有了这八千多人马,汝宁军可能不能够完全打败进关的满清军队,但自保却绝对没有问题。

六月十九日,吴世恭回到汝宁,接收了朝廷传来的军令。

六月二十二日,吴世恭率领亲兵队和留守大营的炮兵团赶往叶县,与归德军团汇合。

六月二十八日,楚格完成了整个战役。共消灭农民军二万一千人。但是由于途中战斗计划的改变和吴世恭下令早日结束,一万多农民军东窜向庐州方向。

但是此次战役缴获是相当惊人,除了金银财帛等价值三万多两的东西以外,共获得了粮食二十一万石。以致于汝宁军军中的骡马加上缴获的一千多骡马都不够用了。无奈之下,只能够强征了湖广本地二万多百姓,让他们动手把这些东西运回汝宁。

第五百五十四章胡闹的唐王

崇祯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王爷!您可千万不能够出城啊!”南阳知府死死地拉住了唐王朱聿键的马,几乎要哭了出来。

“让开!”唐王朱聿键扬起了马鞭,怒吼道:“我朱家天下!外有蛮夷犯边,内有贼军作乱,正该我等朱家儿女奋起,你又有何理由阻挡孤出城?”

见到南阳知府还是死拽着马缰不放,朱聿键下令道:“把知府大人拉开。”在南阳知府的死死挣扎中,几位王府的护卫把南阳知府拉到了一旁。朱聿键是一扬鞭,带头冲出了南阳府城。而在一边的参将孙伟偷偷地擦着额头上的汗,躲在众位官员身后一言不发。

知道了老回回马守应再入南阳,自觉羽翼丰满的唐王朱聿键,立刻率领着自己招募的三千兵丁准备出城作战。而南阳知府和孙伟就带着府城内的文武到城门口阻拦,却被唐王的护卫拦在了一旁,唯一带兵的孙伟又是胆小怕事,不敢作声,所以导致了唐王朱聿键违反了朝廷法令,出了南阳府城。

直到唐王朱聿键带着自己的兵马走远,那些文武才扶起瘫倒在地上的南阳知府。有位官员就问道:“大人!我们该如何办呢?”

还处在失神中的南阳知府立刻清醒了过来,他大叫道:“快些派人向朝廷和巡抚大人去信!别拖延,现在马上就走啊!”

二十八日,河南巡抚李仙凤获知这一惊天消息,一方面他也派快马向京城报信,另一方面就立刻下巡抚令:勒令南阳府城内的,以及附近的孙伟部、李禄的团练营、吴世恭的汝宁营和余子琏的汝州军全部停止行动,就地驻防。违者以造反论处。

河南监军肖月桂也向各支明军火速派出了监军太监和锦衣卫,防止着那些明军违抗巡抚令。

李仙凤和肖月桂就是害怕南阳附近的明军与唐王朱聿键有着勾结,会一起造崇祯皇帝的反。所以在这个时候,与农民军的战斗也被放在了一旁。唐王朱聿键到底是有着皇家血脉的王爷,万一竖起反旗那号召力太惊人了,所以先要消除这个最大的威胁。

七月三日,叶县北约三十里,汝宁军勤王大军的大营中。

“有没有搞错啊?那唐王吃错药了没有?这么胡来?那南阳的官员都是吃屎的啊?本官这汝宁军才走了这么几步路,就要窝在这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动啊?叶公公你倒是给个准信啊?”吴世恭是大发雷霆。

在大帐内的除了汝宁军的军官以外。还有汝宁军监军叶忠、肖月桂派过来的一位马公公。这俩位太监也是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愁眉苦脸地对着吴世恭。

在这个场面下也只有叶忠发话了:“吴将军!您消消火,只要皇爷下了圣旨就没事了。杂家知道吴将军肯定是忠心于皇上的,您也费心约束手下,让他们在此地休息几天吧。”

吴世恭接着说道:“我们汝宁军肯定是尊令的。不会去乱动招嫌。可是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下的命令太死啦!连匹马都不能够出营。要知道,陕匪已经入南阳了。我们连探马都不能够派出。让我们自己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啊?这不也是胡闹吗?”

叶忠已经很习惯吴世恭的大嘴巴,所以对吴世恭话语中,对唐王、李仙凤和肖月桂的不敬是无动于衷。可是马公公却有些听不下去了,他尖着嗓子说道:“杂家过来,就是要盯着吴将军的。既然吴将军与唐王没有交情,那待上几天又有何不可呢?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自有决断。非你等武官可违令的。此令毫不通融!得罪莫怪!”

一见吴世恭竖起了眉毛就要发火,熟悉吴世恭脾气的叶忠连忙拦在了吴世恭的身前。他立刻缓额道:“马公公责任所在,吴将军莫怪。可此令也有些矫枉过正。也要让吴将军派出些探马察看敌情。就让马公公同来的番子看管住就行了。马公公你看如何?”

看到马公公还在犹豫,叶忠又向马公公介绍道:“吴将军可是京城人。其父为提督京营的吴侯,其岳为薛侯,其妻其子也全在京城,马公公敬请放心。”

这一介绍,马公公就想起吴世恭的身份了,于是最后还是点点头同意了叶忠的建议。

吴世恭是浑身无力地瘫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也就如同放假吧!本官已让人准备酒宴,为俩位公公洗尘,还有份薄礼为俩位奉上。管他外面洪水滔天,我们先及时行乐吧!”

马公公的眉头立刻舒展了开来,他心想道:“这武夫怎么不早说啊?要不我怎么会刁难你啊?”

唐王朱聿键带着军队出城以后,主动去寻找农民军作战,当遇上了马守应的一支才四千多人的偏师以后,立刻被打得大败,唐王的部队几乎是全军覆没,唐王只身逃回了南阳府城。

而当崇祯皇帝得到这一消息以后,也是大惊失色,他立刻下圣旨:要把唐王朱聿键、南阳知府和孙伟逮捕。并且下令让四周的明军暂时不要去管其他事务了,先围住南阳府城去解决唐王朱聿键的问题。

当七月十日汝宁军接到圣旨后,立刻反向开往南阳府城,与余子琏的汝州军同时包围了府城。之后从朝廷亲自赶来的钦差,带着锦衣卫和兵丁入城宣旨,先后逮捕唐王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